晚清大臣出洋考察立憲結論:仿照日本推行憲政
2013年11月24日 16:21 來源:鳳凰網歷史 作者:馬勇
分享到:59人參與 2條評論
核心提示:所以,載澤等人對日本的經驗和制度格外推崇,他們將仿照日本推行憲政列為考察歐美日諸國的最終結論和優先選項。
本文摘自:《1911年:中國大革命》,作者:馬勇,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國內政治壓力下,於1905年10月17日宣布承認俄羅斯人民享有言論、出版、結社、集會、信仰、人身自由和參政的權利,同意著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制定憲法,擴大選舉範圍,召開國家杜馬,上下一心,講求自立之策。
俄國的消息深刻影響了清廷決策者。10月27日,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面諭軍機大臣時強調,派員出洋考察各國政治是當務之急,決不會因為反對勢力阻撓而終止,務必飭令各考察大臣克服困難,速即前往,不可任意延誤。11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立憲。兩天後,即11月4日,端方等出洋考察各國政治諸大臣電商袁世凱、張之洞、周馥,擬聯銜奏請朝廷明降御旨,宣布立憲。袁世凱當即電復同意。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釋放所有被關押的政治犯。
俄國這一系列重要政治舉措為清政府提供了良好的範例,喚起清政府後來居上急起直追的信心和勇氣。11月18日,清廷諭令政務處王大臣籌定憲法大綱,這一方面是先前立憲主義者一直強調的重要政治舉措,一方面顯然來自俄國政府宣布立憲的刺激。
中國國情還是與俄國有所不同。不管怎麼說,俄國比鄰歐洲,對於立憲政治不是不知,而是不為;而對中國來說,幾千年的政治傳統中,似乎根本沒有近代立憲政治的根基和因子,所以中國要想走上立憲道路,就只有向西方學習這一條路。11月25日,清廷諭令政務處王大臣設立考察政治館,延攬人才,斟酌選擇各國政治與中國體制相宜者變通損益,纂定成書,隨時進呈,候旨裁定。
作為立憲政治的總設計機關,考察政治館兩年後改組為憲政編查館,直接歸軍機處王大臣管理,除了繼續關注外國政治有益於中國政治發展的內容外,兼管調查中國各省政治,下設庶務處、編製局、統計局、官報局等,在整個立憲運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搜集分析和制度設計方面,發揮了不可取代的功能。
清廷正式宣布考察政治的決定後,獲得了國內外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朝廷對立憲政治認識的大轉變,不管這種轉變的背後原因是什麼,不管這個壓力是來自俄國的憲政改革,還是國內的立憲呼聲,或是革命流亡者的暴力威脅。輿論認為,派遣王公大臣到東西洋考察立憲政治,勢必改變中國人的政治常識,提振臣民對朝廷的信心信任和信賴,一旦中國踏上立憲政治坦途,中國的政治面貌、國人精神,都勢必有一番新氣象。中國人特別是知識界真誠歡迎和支持朝廷這一重大轉變。列強也對清廷的這個重要宣示表示歡迎,以為清政府在經歷了無數挫折磨難之後終於如大夢方醒,東方這條睡龍終於在日俄戰爭的促動下發生了改變。
走向君主立憲畢竟是中國歷史的大轉變,決非像許多革命者所揭露的那樣是清廷尤其是慈禧太后延緩革命阻撓革命的兒戲,清廷對這前無古人的重大轉變始終抱著謹慎態度,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始終不願以個人情感好惡去左右著這個運動的進程。清廷之所以耗費巨資委派王公大臣前往東西洋各國實地考察,其實就是要取得直觀經驗以為佐證,然後再決定如何進行。
|
1 2 |
推薦閱讀:
※丁作提:憲政的稅緣——英美憲政發生史
※憲政文本 >> 憲政理論 >> 如何約束公共權力
※楊建順:2014中國邁向特色社會主義憲政之路
※憲政良師黃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