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瑪麗蘇」長盛不衰?

圖片來自網路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在這個神劇層出不窮的年代,觀眾早已習慣影視作品中的天雷滾滾。近日,一部名為《白衣校花與大長腿》的網路劇再次刷新人們的三觀,撇開各種技術硬傷不說,劇中的瑪麗蘇情結已然成為業界不可逾越的巔峰。

瑪麗蘇的形象已經在熒幕上活躍很多年,她們傾國傾城、聰明伶俐、心地善良,最重要的是,所有叱吒風雲的男主們都只愛她一個人。對此,壹讀君只能面無表情地揮揮手:瑪麗蘇你好,瑪麗蘇再見。

今天,壹讀君要跟大家聊聊瑪麗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瑪麗蘇小姐們是如何開了外掛將世界踩在腳下?這麼不現實的幻想為什麼能風靡熒屏,讓粉絲們沉醉呢?

實習壹讀君|汪子鈺 董蘇豪

「瑪麗蘇」的主要陣地在同人文

一般來說,「瑪麗蘇」指的是一種過度理想化的、行為模式老套的人物形象,她們沒有缺點,是作者或讀者理想的完美化身。

最早的「瑪麗蘇」出自英文小說《星際迷航》的同人文,作者腦洞大開地塑造出了一個年僅十五歲半的完美女上尉,她性感貌美俘虜了三個男主,還順手拯救了全人類,最後為了大愛犧牲自我。

隨後,同人作者們發現這種瑪麗蘇文風又刺激又好寫,曲折陷阱背叛都不用費心設計了有木有?反正宇宙美少女戰士會一舉解決的。於是,由該題材衍生的詩歌、漫畫和小說作品不斷出現,瑪麗蘇文化幾乎形成了一種宗教。上世紀90年代,對於缺乏全球發行媒介的「瑪麗蘇」小說作者而言,互聯網成為了極佳的傳教渠道。

所以說,瑪麗蘇的設定從一開始就格調甚高,幾十年來都沒有變過啊喂!

瑪麗蘇神劇《白衣校花與大長腿》的劇照,女主角一邊跳舞一邊自我陶醉,特效毫無PS痕迹

中國的同人圈明顯「陰盛陽衰」,據CNNIC的統計,中國同人圈以14歲到18歲的青春期少女為主。對「瑪麗蘇」接受無能的成年人可以撫膺長嘆了:我們果然屬於兩個世界。

因此,國內同人圈作者對創造少女形象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在本土「瑪麗蘇」同人文中看到每個少女都有過的白日夢幻想:和才華橫溢的男人們一同成長簡直再好不過,就算「一女配多男」也沒有什麼問題吧!

這股幻想風潮蔓延到影視作品,眾多導演和編劇紛紛迎合,以《宮鎖珠簾》、《杉杉來了》為代表,一大批「瑪麗蘇」式古裝劇和總裁劇潮水般湧出。

「瑪麗蘇」作為一種極其獨特的藝術,價值簡直挖掘不盡。新晉雷劇《白衣校花與大長腿》的女主毫無理由地吸引著每一個達到人生巔峰的雄性生物,引發吐槽風潮。對此,製片方公開表示,拍這部「瑪麗蘇」式的雷劇就是為了給觀眾帶來歡樂,不用考慮劇情是否合理。

不要歧視自戀,自戀往往是藝術創作的動力

瑪麗蘇稱霸熒屏多年,不管是《傾世皇妃》《步步驚心》等國產電視劇,還是《大長今》《暮光之城》等國外影視劇,都憑瑪麗蘇情結大火了一把。

但是瑪麗蘇式的自戀,並非它的原罪。自戀是人的本能,人人都需要對自己價值的肯定,比如壹讀君得相信自己寫這種破文章,掙著賣白菜的錢是有意義的,才能腆著臉活下去。同時,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夠走上人生巔峰。舉個栗子,男生們比較愛看武俠小說,裡面的主角多半英俊瀟洒,武功天下無敵,這也是「瑪麗蘇」的一種。

自戀這個名詞來自希臘神話。那喀索斯是一名俊美的青年,他拒絕了女神厄科的求愛,愛上他自己在湖中的倒影

換句話說,在文藝創作里,自戀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必然會把自己的人格投射到人物身上,或者希望成為所嚮往的對象。心理學家,《性心理學》作者靄理士認為,白日夢被他視為自戀形式的一種,他對此作了更為精微的描述:白日夢的方式也不止一種,而其主要的方式可以叫做「連環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戀發作時,他/她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編製一個故事。

這種白日夢在一些作家手中,就成為創作的動力。比如《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珍妮姑娘》中的珍妮都被賦予了這樣一種「白日夢」的氣質。而金庸在談他的小說中經常出現一男多女的戀愛關係時,也承認「因為我寫著寫著,不知不覺把自己也寫了進去。」

「瑪麗蘇」最大的錯不是自戀,而是沒!文!化!

早在1999年的美國文化協會會議上,Pat Pflieger做了一篇名為《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瑪麗蘇的年》的報告。她認為「瑪麗蘇」起源於部分作者對自我慾望的公然暴露卻又缺乏一定的創造性和寫作技巧,並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以女性為主角的言情小說中。

換句話說,就是作者既自戀又沒文化沒才華,只能將自我慾望表達得如此膚淺、簡陋甚至滑稽。

儘管「瑪麗蘇」是一個失敗的主角,過度的美麗、過度的才華、過度的幸運,這些都讓讀者無法感同身受,從而為這類創作帶來了尷尬。

但在現實中,瑪麗蘇仍舊存在著一大批粉絲。這種YY式的幻想,依賴青春期少女對理想愛情的幻想和對理想生活狀態的憧憬。純粹真空式的愛情、唾手可得的尊貴地位和優越的物質條件在瑪麗蘇的世界都是常態,但在現實中每一樣都是不那麼容易的。

正常的成人有自戀的需要,持續終生的自戀會轉化成各種形式。人們希望被關注,而瑪麗蘇提供了舞台。在瑪麗蘇作品中,萬能的「我」的存在能迅速讓人們的自戀情結移情,這個「我」是完美無瑕而又強大無比的, 「我」是「瑪麗蘇」中永恆的主角,甚至是世界永恆的中心。這或許更像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式的關於「成功」的白日夢幻想。

它給大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滿足和心理期盼,原本只能偷偷寫在日記本上或者空有幻想的「白日夢」竟能夠在小說上、熒屏上大放異彩,這份瑪麗蘇情結通過影視劇作品便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大批的共鳴者。

參考資料:

《文藝創作中的自戀心理研究》,繆麗芳,《復旦大學》2012年

《試論同人小說中的「瑪麗蘇」現象》,盧俊穎,2013


推薦閱讀:

翻到了一篇我13歲時寫的瑪麗蘇言情小說
豪門總裁小說《霸道總裁,放肆寵》
瑪麗蘇能紅透半邊天,那也是有兩下子的
印度瑪麗蘇,這樣的老公我也好想要啊!

TAG:瑪麗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