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會的秩序看見基督:提摩太前書

十五、從教會的秩序看見基督

提摩太前書

保羅行程述要

以弗所教會的光景

教會的秩序

神的家

被召出來的人們

(一) 純正的教訓

(二) 聚會

(三) 禱告

(四) 教導

(五) 教會的管理

(六) 話語職事

(七) 紀律

(八) 好的承認

讀經:

「我指望快到你那裡去,所以先將這些事寫給你。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這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度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類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里。」(提前三:14~16)

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聚集在禰面前,我們實在仰望禰向我們打開禰的話,使我們借著禰的話看見禰的愛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並且因著看見祂,就依照祂的形像被改變來讚美禰的榮耀。我們把這段時間交託在禰的手中,並信託禰的聖靈將禰的兒子啟示在我們裡面。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保羅行程述要

我們已經有許多次題到聖經是耶穌基督的啟示,聖經里的每一卷書都是以主耶穌為中心;並且神的旨意就是當我們來接近祂的話,就能使我們在靈里有主耶穌的啟示和看見,並且還點在聖經的每一卷書里都是確實的。我們實在仰望神,讓我們讀提摩太前書時能看見基督。

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在新約聖經里是很特殊的一組,是使徒保羅最後所寫的書信,且都是寫給個人的,不像其它書信是寫給各地教會的。這些個人(指提摩太和提多)是被信託以神在地上的工作為職責,所以保羅寫給他們的,乃是個人的信件。然而,這幾卷個人的書信與保羅寫給腓利門的信卻是大不相同,腓利門書實實在在是個人的信,因為那隻與腓利門個人有關係。但寫給提摩太和提多的個人書信,則是有關怎樣處理教會中的事務。保羅寫信給這兩位年輕而擔負神工作的弟兄,勸戒他們、教導他們、幫助他們去設立神家中的秩序。就因這緣故,這些書信常被稱為教牧書信

保羅像是一個器皿,被神用以寫了許多新約里的書信。這些書信,依照時間上的次序約可分成四組: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大約寫於公元五十二和五十三年左右;第二組是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和羅馬書,大約寫於公元五十七和五十八年;第三組是所謂的監獄書信,就是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和腓立比書,大約寫於公元六十二年和六十三年間;最後就是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大約寫於公元六十七和六十八年間。有一位弟兄曾提到這分組法,他說:第一組書信似乎是保羅在他職事的早晨寫的,所以我們能看見這些書信里有希望的光明;在第二組的書信里,我們來到保羅工作的中午,他與各種錯誤爭戰;然後,保羅到了他工作的下午,那裡有思考的平靜;末了一組,我們來到保羅工作之黃昏,在那裡,他作了認識職責的呼籲。我認為這些說法很美。

在進一步來看這封書信之前,我們需要點出一些時間上的問題。我們知道保羅被關在羅馬的監獄裡達兩年之久,在這兩年期間,他能住在他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並且能接待一切來訪問他的人。比較上他是被賜予多一些的自由;使徒行傳的記錄也就是結束於這個時期。(當然我們知道,使徒行傳是永不止息的。)

極有可能的,使徒保羅的第一次羅馬監禁確是被釋放了。因為當他寫腓立比書時,他題到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那是好得無比的;然而在另一方面,他覺得與信徒在一起並且幫助他們,是更要緊的。所以他在監里寫了腓立比書,他說,他盼望很快打發提摩太到他們那裡去,告訴他們他在監里的情形,換句話說,他期盼能被釋放。同樣的,他也寫信給腓利門,甚至叫他預備住處,好在他被釋放之後,可以到他們那裡去探訪。所以我們實在相信,保羅被關了兩年之後曾經被釋放,並且就在他被釋放之後,立刻打發提摩太(可能是請他)到腓立比去告訴在那裡的弟兄們保羅被釋放的事,並且說他要來訪問他們。

他行程的開始是先回到小亞細亞,很可能途經革哩底島,(在使徒行傳中,未曾提及保羅在革哩底島停留的事情)。顯然的,島上有一些信徒。他觀察了那裡的情形,因為不能逗留太久,就將提多留在革哩底島,自己隨即動身繼續往小亞細亞去。

很可能的,他來到以弗所,然後到歌羅西與腓利門同住,再返回以弗所。因他發現以弗所的情況需要照顧,但他沒有時間做這件事,就把提摩太留下,而他自己再繼續往馬其頓、哥林多和其它地方。他原希望很快就再回到以弗所去,但不知為了什麼,他耽延了,所以他從馬其頓寫了第一封書信給提摩太說:如果他耽延日久,提摩太也當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可能就在同一時期,保羅也寫了一封信給提多,要求提多到尼哥波立去會見保羅,因為他要在那裡過冬。很可能(現在我們必需用這個詞,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其它的記錄可為佐證,但這些是我們從聖經中所能理解的)。他確實到過尼哥波立,並且在那裡過了冬,他在那裡見到了提多,並且他們一同去了西班牙,(你可記得他在羅馬書里題起過,他希望有一天能到西班牙去。)當他從西班牙回來以後,他又到小亞細亞。在提摩太後書里,他題到他與提摩太之間傷心的分離,那很可能是他重新訪問以弗所,然後離開提摩太到特羅亞,又從特羅亞到哥林多,然後再回到羅馬。我們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他又被捕,是特羅亞、哥林多或是其它地方?也不知道是否因那時的情勢已經大大的起了變化。他大概是在公元六十三年被釋放的,但我們從歷史知道,在公元六十四年間,羅馬城有一場大火,原本是尼祿皇帝下命令放火燒城的;當羅馬城正在燃燒的時候,他還彈琴慶祝。我們不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什麼,也許他想重建羅馬城,或有其它理由,但是由於羅馬被焚,激起城裡百姓的忿怒,以致於有了暴動的跡象,為了要平息百姓的騷動,尼祿就想找個替罪者,而現成的替罪者就是基督徒,於是他宣布是基督徒燒了城,因此,所有的憤恨就都傾倒在基督徒身上了。那就是在羅馬的基督徒遭到大迫害的開始。由於保羅是一個受注意的人物,顯然地,他就被捕了;並且不像從前的待遇,而是以羅馬的罪犯處置,那時,任何一個基督徒都是罪犯。他被捉進羅馬監獄受審,但是這一次不像前一次那樣優遇,他成了真正的羅馬囚犯,大概他是被關在地牢里,等待審問。當然,我們知道他最後是被斬首的,他不能被釘十字架,因為他是羅馬人。在他殉道之前,他寫了最後一封書信,就是提摩太後書。這些應是保羅的大概行跡。

所以我們知道,提摩太前書是他第一次從羅馬監獄被釋放出來之後,在馬其頓寫的,為要教導提摩太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以弗所教會的光景

此外,我們需要說一點以弗所教會的歷史,作為了解提摩太前書的背景。在使徒行傳第十九章里,當使徒保羅第三次巡迴佈道期間,他去了以弗所,神就在那裡興起一個教會——一個見證,這件榮耀的事在以弗所城裡發生,有許多人信了主,並且這些信徒是非常絕對地順服神。以弗所是座大城,有許多神秘等類的事,那些信徒就把所有邪術的書籍拿出來燒了,可見他們愛主的心是非常絕對的;主也實在賜福給那教會。保羅在以弗所教會達三年之久,在這期間,所有在亞細亞的人(那時亞細亞是羅馬的一省,)都聽見了耶穌基督的福音。可見以弗所的教會有過光榮的開始。

然後,保羅在第三次巡迴佈道的回程,因為靈里迫切,他必須在五旬節以前到達耶路撒冷。為了避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受阻,(因為他如果進了以弗所城與弟兄們相聚,他就可能離不開他們。)所以他打發人去請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來,與他在米利都會面。使徒行傳第二十章記載了他在那裡與長老們所說的話,他曾在以弗所達三年之久,日夜以眼淚教導他們,不只是在眾人面前,也在和各個人的分享當中,凡與他們有益的,他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他也與以弗所的信徒交通了神救恩的計劃,他怎樣在他們中間維持一個活的見證、作他們的榜樣;他也將他們交託給賜恩惠的神。並且告訴他們也許以後不能再見到他們的面了;他警告他們,在他離開之後,會有豺狼進到他們之中,甚至在他們中間有人會起來教訓錯誤的事,將信徒帶走,離開基督而歸向他們自己。這就是他最後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所說分別的話。然後他就繼續往耶路撒冷去,就在那裡他被捕了。

他在該撒利亞的牢里待了三年,然後他被押解到羅馬去受該撒尼祿的審問。當他在監里的時候,他寫了一封信給以弗所的教會,那就是以弗所書。在以弗所書里,你能看出在以弗所的弟兄們是如此地愛主,主也大大地開啟了他們的悟性,使他們能領受神的奧秘;不只能明白,並且能領悟。因為保羅能與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一同分享,所以,以弗所書能觸摸到基督徒所能領受之教訓的最高處。

當保羅被釋放之後,他又去了以弗所,但那裡的情況已經改變了。從他寫以弗所書到他再去以弗所,其間只有幾年的功夫,也許是五年左右的時間,但是情形卻完全不同了。原先的長老們都已過世,新的長老已再設立,他離開前所警告他們的事,居然都發生了;可怕的豺狼已開始進入他們中間想要吞食他們,甚至在他們中間有人開始講論錯誤的教訓,引導信徒離開基督,歸向他們自己。此時的情形相當混亂,教會迫切需要建立秩序。

然而保羅必須到各地去訪問,不能久留在以弗所;所以他請提摩太留下,為神建立祂家中的秩序。保羅就動身去馬其頓,但他仍關心在以弗所的光景;於是保羅寫了這封書信給提摩太,告訴提摩太「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很可能提摩太在這件事上做得很成功,因為從啟示錄第二章,可發現以弗所教會有完備的秩序。要記得,一代過去之後,又是新的一代,那裡已沒有秩序的問題。他們延續他們的工作,他們勞苦,他們也有辨識的能力;他們似乎樣樣都有,卻是缺少了某樣東西;外面的秩序恢復了,裡面的本質卻喪失了;那些信徒延續了外面的秩序,而裡面卻失去了起初的愛心。因這緣故,我們復活的主就責備他們,祂說:我要責備你們,雖然你們有完全的秩序,但是你們失去了起初的愛心,我要反對你們。你們要悔改,行你們起初所行過的事。(參啟二:2~5)這些就是有關以弗所教會的概略。

現在我們來看提摩太前書。

教會的秩序

在提摩太前書中,我們能在教會的秩序里看見基督。秩序是什麼?我們總認為秩序是那些外在的事物,一提到教會秩序,就會想到要把各種事物安排得很有層次,以為教會秩序乃是組織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將家裡的某些事物組織起來,將他們放在應當的位置,那麼這家就有了秩序。在人說來,能做到那樣,就很好了;但是就神而論,這仍舊是混亂的。因為在聖經中,秩序不只是外在形態的表現,而是裡面生命的外在顯出。試看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是在完全的秩序里,如果秩序一亂,你就病了;這秩序不是外在的組織,這秩序是內在生命的表顯。教會的秩序也是如此,教會的秩序不是人力組織起來的東西。有時人們想要組織一個教會,認為揀選幾位長老和幾位執事,就可有一個新的教會,就可有完備的秩序。其實不然,幾個月之內,或許還好,一年之後,一切都崩潰了;因為教會並不是這麼回事。

實際上,教會的秩序乃是基督身體的表現,它是基督的生命在神的百姓中,並且是這生命發展、彰顯或發表於完全的神的秩序中;所以教會的秩序,並非只是外在的一些東西。不錯!它有外在的表現,但它的起源卻是基督。所以在教會的秩序里,我們必需看見基督;如果我們看不見基督,無論所建立的是什麼秩序,都是假冒的,都不是真實的,在神面前沒有價值。但是當有一個真實的秩序,是基督的生命在神的百姓中長出來的秩序,就沒有比這更為美麗、更為造就人的、更為健康的。這就是提摩太前書的主要意義。

這封書信分為六章。當然我們知道這些章節是後人加上的。聖經寫好的時候,原本都沒有分章節,全文只是一大篇。但是為了方便的緣故,提摩太前書就分成六章;並且很恰當的,這六章似乎告訴我們在教會秩序里的六件事情。我們願意一件一件來講論。

神的家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教會是什麼?教會是神的家。我們的主耶穌說過:「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太十六:18)。那就是教會。「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主是那建造者,祂正在建造教會。這教會是建在祂自己的上面,因為祂就是那磐石。也就因著這緣故,陰間的權柄會一直向教會攻擊。但是感謝神,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因為是基督所建造的教會。這教會是基督所建造的神的家;是神在靈里的居所,神居住在這家裡面。

教會不是一個物質的建築物,教會也不是人手所建造的某種東西;教會是基督親自建造的

——「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如果祂不建造,不管你如何勞苦工作,你的勞苦都是徒然——這話是實在的。在教會的建造中,我們都被呼召與祂一同工作,但實際上是祂在工作,是祂在我們裡面,借著我們工作。所以除非是基督建造的教會,否則就不是神的家,神絕不能居住在其中,因為祂得不著安息。

被召出來的人們

教會是什麼?是「屬於永生神的聚集」。教會在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指被召出來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歸於主耶穌的名里。「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那就是教會。

我們這些被主救贖的人,都是被召出來的人,我們不只被拯救脫離永遠的死亡,而且已被呼召出來。你可記得神拯救以色列的兒女脫離死亡是借著代罪的羔羊,但是他們必須從埃及出來——要分開,因為他們是被召出來的;他們不能只在埃及慶祝逾越節,而停留在埃及,不!他們是被召出來的。所以教會是那些被召出來的人,我們是從世界各國、各民、各方、各族中被召出來的;神已經呼召出來一批百姓歸祂自己,我們是聚集在一起,合為一歸給祂——永生的神。神是活的神,所以教會也是活的教會。我們是聚集在活神面前活的教會,並且這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柱石是什麼?在聖經中,柱石總是代表見證。因為柱石是一種設立起來給人看的東西,有某些事實銘刻在柱石上,或者柱石本身就是某種事實,當柱石立起來的時候,總是代表著某種事實,因為它說出某種事實,所以它是某種事實的見證,那就是柱石的意義。

根基是什麼?根基是儲藏庫;它是儲藏一切東西的所在;一切都以此為根據,每一樣東西都是從根基出來的。「永生神的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真理是什麼?我們的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主耶穌是真理。當然,真理有許多方面。我們可發現聖經滿是真理,但所有的真理都總結到一個人身上,就是我們的主耶穌;所以主說:「我是真理」。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但教會本身並沒有真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教會是不許可任意說話,以表達自己的真理和信條的。當教會說話的時候,她說的是基督;而基督就是真理。所以,基督將祂自己儲存在教會裡,因為教會就是真理的根基;教會是一個儲藏庫,能接受基督一切的豐滿。如果你不能在教會裡看見基督,你還能到那裡去找祂?如果你不能在教會中找到真理,你還能到那裡去找真理呢?基督已將祂自己完全地、豐滿地交託給了教會;教會是真理的根基,或說是神真理的保存庫。教會也是真理的柱石,為真理作見證;教會要高舉基督,使每個人都看見基督。教會不是立起來給人看見教會的。不!不是的。教會立起來是要使人人都看見基督!

()純正的教訓

說到教會的秩序,我們可能認為提摩太前書第一章必是講設立長老的問題,然而卻在第三章才題到。在教會裡的秩序,首要的是純正的教訓,換句話說,教會是講說基督的;在教會裡除了基督之外,聽不到別的教訓|。不幸的是,以弗所的教會曾有那麼一個榮耀的開始,曾幾何時,卻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教會裡有些人開始教導別的道理;有一些人開始談論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我們不知道這些教訓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大概是些猶太教的東西,或者是諾斯底的東西。我們知道猶太教逐漸演變發展,百姓開始討論家譜荒渺無憑之事,和一些虛構的人物等等。第一世紀的後半,諾斯底教訓開始萌芽,到了第二世紀初就已發展成盛期。就在第一世紀末期,諾斯底教派就已崛起,他們對百姓說,他們知道奧秘的事,他們知道宇宙的起源,他們知道一切神秘事物開始產生的情形和各種哲學的思想。這些事情在以弗所教會中傳布開來,代替了基督的教訓。

純正的道理是基督的教訓。還不只是講說有關於基督的事物,所傳講的應該就是基督。當基督被傳揚開來,就會得到一個自然的結果,那就是愛。保羅對提摩太說:「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一:4)

在以弗所的教會裡,信徒卻都在談論律法的事,信徒們被教導要守摩西的律法。但是保羅說,律法有它的用途;而律法的用途只適用在不法之人和惡人身上。基督徒是活在律法之上——並不是沒有律法,我們該活在律法的要求之上,因為我們是在恩典之中,這恩典比「在律法之下」有更高的水準。也有人談論推理的、冥想的和哲學等事情,這使百姓覺得很好,覺得更聰明、更有智慧。但是保羅說,你們教導這些事情的結果是什麼呢?看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是什麼樹;結果是只生辯論、疑惑、爭吵等事。

即使在今日的基督信仰里,如果我們只傳基督而不傳別的,就不會發生辯論、爭吵和分裂。事情豈不就是這樣么?但是事實上,我們常講論基督之外的東西;所以你發現,所有的混亂、所有的分裂和神百姓中間所有的爭論,都是由此引起。如果只教導基督,結果就是「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其總歸就是愛,並且這愛不是人的愛,而是神的愛"Agape";如果傳講的是基督,百姓也接受基督,結果他們一定會有一顆純潔的心。他們會有一顆清潔的良心,他們的良心被主的寶血洗凈;並且他們會有無偽的信心,信靠基督耶穌作他們的救主;結果是有一顆純潔的心愛神,並且也彼此相愛。借著教訓你就可知道其結果是什麼。建立神家中的秩序需要純正的教訓,而基督是唯一的教訓。如果你學習基督,你的生命就會變化,並且你會效法祂的模樣;祂就是愛。

保羅描述他自己的經歷。在第一章里他說,你們看看我,我是個罪人中的罪魁,自義、強橫、逼迫信徒,我還以為是服事神。但是神憐憫我,使我遇見基督。我見了那義者,也聽見祂的聲音。由於那一次遇見主,他就完全地改變,並成為耶穌基督福音的使徒。這是純正的教訓。如果我們要建立神家中的秩序,就必須有純正的教訓,那就是基督。除了基督,我們不教導別的。也許你說那豈不太單調了嗎?絕對不!「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西三:9~10上)。

你絕對不可能將基督的教訓用盡,祂是無限的——基督的豐富無法測度。只要我們認識祂,只要我們經歷祂,我們就會被改正、被變化,並且會效法祂的模樣,有保羅那樣的經歷。這就是純正的教訓。

() 聚會

教會是什麼?教會是屬於永生神的聚集。「聚集」這個字的本身告訴我們需要聚在一起。你不能把自己關閉起來做一個基督徒,依照神的話沒有這樣的基督徒,我們不該僅僅作個別的信徒。不錯,我們得救是個別的,沒有一個人得救是別人可以代替的;每個人都是個人單獨地得救的,你必需有個人的信心,相信基督耶穌。但是當我們相信得救之後,必須聚在一起成為基督的身體,就是永生神的教會。聖經教導我們不可停止聚會,既知道那日子臨近……(見來十:25)。我們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所以我們應當盡一切的可能去聚會,經常聚集在主的名里。

我們聚在一起是否僅僅想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或要有一段在一起社交的時刻呢?如果你想要有一段社交的時刻,那麼你就到社會去交際。如果你是來到神百姓的聚集,那就是來聚集敬拜神。神在尋找敬拜者,真實的敬拜者,就是那些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的人,神已厭煩那些只用肉體和魂來接近祂的人;那些憑藉物質或是藝術來拜祂的人。

我們聚在主的餅杯前面,聚集記念祂——記念祂何等的愛、何等的仁慈、何等的憐憫、何等的恩典、何等的救贖、何等的拯救!祂為我們做了多少的事!我們要設在一起為要記念祂、讚美祂。我們都是聖潔的祭司,我們需要像祭司那樣來事奉。在舊約時代,祭司的事奉並不是個別的事奉,不是你在這裡事奉,我在那裡事奉,更不是各人依照自己所喜歡的,想怎樣事奉就怎樣事奉。不!不是的。祭司的人數雖多,但各有各的職分;他們都在殿里一起事奉,並且受大祭司指示。

當然我們的主就是大祭司,借著聖靈掌管祂在地上的教會。而我們,作為聖潔的祭司,需要聚在一起成為神的殿,並且在一起事奉,獻上屬靈的祭物:讚美、敬拜、禱告、歌頌。我們獻上屬靈的祭物,也就是我們將基督還獻給神,使祂滿意,這就是教會的所是。因此,教會必須有團體的敬拜,換句話說,教會必須聚在一起。要是我們不聚在一起,也就沒有敬拜的實際。我們一起敬拜、一起唱詩讚美主;我們來到主的餅杯前一同記念祂;我們在一起禱告。當然我們需要有個人的禱告,這是的確的。但是作為教會,我們必需在一起禱告,在一起受教,還要完美在一起交通、彼此服事……等等。

() 禱告

提摩太前書第二章是論到在一起的聚會,也就是團體的敬拜。有兩件事情是在那裡特別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禱告,這裡所說的禱告不是為著個人的私事禱告。但這也並不是說因為這裡所說的禱告不關個人的事,所以在個人禱告的時候就不必注意這些要點了。這些原則也應當用於個人的禱告,但是卻強調,在團體的禱告——教會特有的職事中更當注意。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職事,你必須去發現它並加以發展,使教會得造就。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祂有一種職事,就是團體的禱告。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二:1)。這是論到教會作為一個團體禱告的器皿,教會有一種責任、有一種職事需要去實踐,這個職事就是要為萬人禱告——不只是為你所親愛的人。我們需要為萬人禱告,因為這是神的旨意;要使萬人得救並認識耶穌基督,這是我們父神的心愿。所以當教會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為萬人禱告,為各種各樣的人禱告。並且為所有在位掌權的禱告,不僅僅為了使他們認識主(這是最主要的),也為了神把他們放在掌權的位子上。雖然我們在地上只是外人或客旅,然而我們如今在地上仍生活在他們的權柄下,所以我們必須為他們禱告,使他們真能實踐神所任命他們的,使他們真正成為神的僕人,使他們能實行神的義而不乖離。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禱告。

另外一個為所有在位掌權者禱告的理由,是使我們可以平安無事的度日,使我們可以在神和人面前過敬虔的生活。對信徒來說,活在有權位的惡人之下,要過平安的生活,將是很困難的事;你會被逼迫、被關進監里或進入勞工營里;你會被審問、被試煉和試探,這就很難過敬虔的生活。因此,我們需要為掌權者禱告,使我們可以過敬虔的生活以榮耀神。不要那麼傲慢和愚昧,以為我們在那些惡人的掌權下生活,會更多讓神的榮耀在我們中間彰顯(不要有這種愚蠢的想法)。如果是神將你放在那樣的情況下,那祂的恩典就會供應你,使你能以敬虔度日,要是靠自己的意志來經歷逼迫,你永遠做不到。因此我們的準則是應當為那些在位的禱告,使我們能平安無事的敬虔度日。

關於在教會的禱告,這裡有更進一層的指示。「我願……男人隨處禱告」(提前二:8)。這裡「隨處」兩字的意思是指團體的聚集。無論何時當我們聚在一起,我們當舉起敬虔的手,無忿怒、無爭論的隨處禱告。當我們在一起禱告的時候,我們需要代求、需要懇求、需要祈禱,但是要記得,如果我們要想禱告有功效,那麼我們這禱告的人在神面前必須是『對』的,換句話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這並不是說我們是義的,而是祂使我們成為義,並且如果祂已經使我們成為義,那我們就必須是和平的。這裡說男人應當無忿怒、無爭論而禱告,這對男人是一種大的試探,尤其是在與弟兄姊妹起惱怒、有爭論的事上。另外,講理由和起懷疑也是男人的大試探,男人總是喜歡與神講理由、反對神,甚至懷疑神。所以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們要確實知道,要無忿怒和無爭論;我們與弟兄姊妹,與人人都能和平相處;順服於我們的天父,無論祂的旨意是什麼。我們必須在這一種屬靈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的禱告。

「同樣的情形,女人……」(9節另譯)。我喜歡「同樣的情形」這幾個字,因為這告訴我們姊妹也需要禱告。有人說,在公眾的會中,只有弟兄應當禱告,姊妹不應當禱告;她們應當安靜。我常說,如果姊妹應當安靜的話,那麼祂們連詩歌也不應當唱了。所以聖經絕對沒有禁止姊妹禱告,只說「同樣的情形,女人」,因此姊妹也需要公開的禱告。但是應有的態度如何呢?弟兄的試探是忿怒和爭論,而姊妹的試探則是以外在的妝飾代替內在的美德。所以這裡說讓女人禱告,但是當她們禱告的時候,要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並要自守。我想還是非常奇妙的,因為「妝飾」這個字在原文里是「cosmos」,它的意思是指世界像是一個系統;願姊妹用另一個世界的靈來妝飾,意即不要像這世界的人那樣追隨時麾,卻要用另一世界敬畏主的靈,這並不是指姊妹應當打扮得很寒傖。我讀過一些說到女人適當裝飾的書籍,但不知道我的見解對不對,我且述說出來:女人適當的打扮是,不要最時麾也不要最不合時宜;而是要合乎中道。是否正確,請你們自己去決定。

()教導

第二章也說到教導這件事,並且這裡的教導是指教會中聚集時公開的教訓。

「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我不許女人講道……」(提前二:11~12)。這裡「講道」這個詞,實際上是指她們不作施教者,也不可攬權管理男人。在教會的聚集中,有一種神的秩序:男人代表基督,女人代表教會,二者都要作正確的代表。因著這緣故,講道這件事就有這樣的一種神的秩序。

() 教會的管理

第三章是論到教會的管理。當神的百姓要在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有管理的需要,就是行政方面的管理。管理有兩種職分——長老的職分和執事的職分。神要在祂的百姓中興起某些人來擔任長老的職責。長老的職責是要監督和牧養羊群。又有執事或女執事被興起來,擔任日常的行政事務和一般平常的工作,像是:服事飯食、看望病患,以及所有需要照顧之物質上的事物等等。

當你細看那些作長老和執事者的資格時,很希奇,所強調的並不是能力問題。我們總以為作長老,要管理,一定需要有能力,所以如果你是美國GM汽車公司的執行主管,你就一定能作教會中的長老。但是,不!不是能力問題。這裡很少題到能力問題,所題到的問題幾乎都是道德的性格,然而不只如此,如果只問道德的性格,那麼一個不信的人或許也能充任,這裡更需要的是靈命。要求於長老的是什麼?那些可以領導人的長老,需要的是靈命,作執事的也是同樣的情形。這就是為什麼初期的教會選出七個人來服事飯食,中選的人必須被聖靈充滿,這就是基督生命的彰顯。即使在秩序里,也是基督的彰顯,是基督被見證出來,是基督在男人和女人中被彰顯出來;因這緣故,他們能服事基督的身體。

() 話語職事

第四章論到神家中的職事,而這裡的「職事」意指話語的職事。教會中不只要有管理的一面,並且要有話語職事的一面,也就是教導的一面。神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牧師和教師,還有傳福音的,為要在教會中成全聖徒(參以弗所書第四章)。神將這些人賜給教會,但這是為著宇宙的教會,在地方教會中,一般只有先知和教師。你可記得使徒行傳第十三章里說,在安提阿的教會有五位先知和教師,他們都是地方上的先知和教師,在那裡的教會負責話語職事。他們不是長老,但是他們在那裡作教會話語的職事。在這段話里,保羅以提摩太作範例,他告訴提摩太,如果要在話語上服事得好,就必須負責檢查自己,換句話說,並非只是教導別人而已。一個教導人的,必需是個被神深刻教導過的,這並不是指所說的話而己,而是指說話的人更為重要。所以他說,要操練敬虔;因為敬虔不但有益於今日,也是為著未來。我們需要被訓練,我們需要被聖靈操練,我們需要被造就使我們能像神;就是在愛中、在話語上、在品行上、在行為上、在我們彼此相處的關係上、在每一件事上,我們得以真實地讓基督被人看見;當我們在話語供應時,給人的也是基督。所以保羅說要注意你自己和你的教導——這就是職事。

() 紀律

第五章說到紀律。在教會中紀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紀律,可說就沒有教會,如果那裡沒有紀律,你就不能稱那裡為教會。一切都會顯得沒有秩序,什麼事情都依照各人自己的思想、意見和慾望而行,你不能稱它是一個教會。所以,教會應當有紀律,但是紀律的運用必須謹慎和在愛心裡。我們讀提多書時,要多講論這一點;這裡只略題一下。

() 好的承認

第六章是論到好的承認。作為一個見證的教會必須在世界面前維持好的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在彼拉多面前作了好的承認;所以我們也需要在世界面前作個好的承認。我們所要承認的是:耶穌是一切,耶穌是我們的一切,我們信靠祂,我們已將我們的生命交給了祂,祂是我們所信託的那一位,祂是我們所事奉的那一位。這些都是我們要承認的。保羅對那些地上富足的人說,不要依靠那無定的錢財,要單單的依靠神。我們要告訴世人,我們信靠神,我們信靠基督,祂是我們的一切。這就是一個好的承認,也是一個好的見證。

提摩太前書是一封論到教會秩序的書信;而教會的秩序,如果是真實的,就必須是基督——祂的表現、祂的彰顯、祂的活出。否則的話,那只是一種組織,並不真實,沒有屬靈的價值。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實在讚美感謝禰,因為知道禰正在建造禰自己的家。我們深信禰要建造祂,直到成為一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哦,我們的父!我們讚美感謝禰,因禰設立禰的教會在這地上,禰也實在啟示我們,使我們知道教會的秩序並非只是一些外在的事物,而必須是內在的表露。願我們能認識基督,並且借著認識祂,能在教會中有那樣的秩序來讚美禰的榮耀,並建造禰的百姓。所以我們將禰的話,再交還在禰的手裡,並且求禰,若是可行,為禰的榮耀使用這些話。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推薦閱讀:

10個要教會孩子的問題,為孩子安全.
北大校長直言:孩子13歲之前,父母要教會他們5件事!影響孩子一生!
「寺廟」與「教會」——佛耶制度比較論
10分鐘教會您不確定出生年月日時,如何反推八字(珍藏版)
教會孩子禮儀

TAG:基督 | 秩序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