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體檢季:套餐之外,你還應加檢些什麼?

體檢季:套餐之外,你還應加檢些什麼?

又到體檢季!每年按時體檢,不僅能反映出當前的健康狀況,還有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不過目前絕大多數的體檢套餐都是千人一面,測的也都是最常規的項目。

專家提醒,對於慢性病患者,特別是40歲以上人群,每年光靠單位體檢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加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這對於疾病的早發現、早預防非常關鍵,也直接關係到今後的生活質量。

篩查心腦血管疾病,加做心臟B超、頸動脈B超。

人體內的心血管,就好比汽車的發動機和油路,一旦出問題,後果最終是致命的,所以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目標。對於40歲以上,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或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來說,每年體檢時只查一個心電圖、測一下心率是遠遠不夠的,建議每年加做「兩超一CT」,即心臟B超、頸動脈B超,以及心臟CT,尤其是血脂高,血壓高,偶爾有胸悶、胸痛的人。

高血壓的人群加檢糖化血紅蛋白。

40歲以上,有高血壓,但還沒確診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正常的人,建議加做一個糖化血紅蛋白。臨床發現,這類人群約有60%的人可能合併糖代謝異常,但他們的空腹血糖大都是正常的,其實,他們屬於糖尿病的潛在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檢查者餐後血糖情況,以及近兩三個月血糖的控制情況。如果檢查結果異常,建議及時諮詢專科醫生,以防進展成真正的糖尿病人,從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不要拒絕尿檢,做肝膽脾胰B超時,要加做雙腎。

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統最為常見的三大腫瘤,尤其是腎癌。腎癌早期往往沒有癥狀,當出現疼痛、尿血,再趕到醫院時,大部分已經不是早期了。尿檢和腎臟B超有助於早期發現腎癌。

對於前列腺癌的篩查,如果家族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患前列腺癌,40歲的時候就可以篩查了。如果家族中有1個患前列腺癌的,可以推遲到45歲再開始篩查。50歲以上,不管是否有家族史,都應篩查前列腺癌。篩查的方法包括,前列腺B超、PSA指標檢測,還有直腸指檢。

女性18歲以上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40歲以上每2~3年再加個鉬靶X線。

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癌的篩查主要分三步:自檢+乳腺B超+鉬靶X線。在體檢套餐中,最簡單的是手摸,即內科醫生通過觸診、觀察,判斷乳腺是否有腫塊、皮膚是否有凹陷等。這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和醫生的經驗也很有關係。

建議成年女性(18歲以上),每年體檢時再加個乳腺B超。40歲以後,尤其是50歲,是乳腺癌的高發年齡,建議加做一個鉬靶X線,它對不表現為腫塊,僅僅表現為鈣化的腫瘤,也會發現,比B超更敏感。如果檢查發現沒有問題,也沒有家族史,可以2~3年做一次,不用每年做,畢竟鉬靶有射線,頻繁做對身體也不好。

40歲後做一次腸鏡,40~75歲,每年做一次胃鏡。

我國是胃癌、腸癌高發國家,胃癌、腸癌是體檢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僅次於肺癌。常規體檢套餐中,大便隱血試驗是篩查胃癌的手段之一,但有些胃部腫瘤,等到隱血試驗呈陽性了,可能就已不是早期了。專家建議40~75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這類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約佔胃癌病人的80%~90%。特別是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腸化的病人。

人到40歲,應該做一次腸鏡,篩查腸癌,這也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指南。若結果顯示為陰性,日後沒有不適感,又不屬於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後再做一次。如果是高危人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關檢查。有大腸癌或其他腫瘤家族史、吸煙、超重、膽囊切除10年以上、近兩年有慢性便秘史每年2個月以上者,如果突然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出現排便不盡感等癥狀要及時去醫院診斷,可能是腸癌信號。

近視超過600度、糖尿病人或50歲以上者每年測眼壓。

體檢中的眼科檢查,除了看視力外,眼科醫生還會觀察體檢者的眼底有無動脈硬化,視神經有無凹陷、擴大,是否有沙眼、角膜等問題,所以,這個檢查不能忽視。

特殊人群每年還要測一次眼壓,有助於預防青光眼。近視超過600度,25歲以後近視度數仍在不斷加深;有糖尿病;青光眼家族史;做過激光近視矯正後,視力出現回退,這些人是青光眼的目標人群,建議每年測一次眼壓;50歲以後,不管有無上述問題,每年都要測一次。

專家提醒,如果閉上眼睛發現眼球比較硬,或有壓痛感,可能眼壓比較高,應及時去眼科看一看,但不一定就是青光眼,可能是高眼壓症。

經常抽煙、三高人群每年加檢踝肱指數。

60歲以上,抽煙的,或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上述因素只要滿足一條,每年體檢時,最好能查一查踝肱指數(ABI)。通過測量踝部脛後動脈或脛前動脈以及肱動脈的收縮壓,得到踝部動脈壓與肱動脈壓之間的比值,有助於早期發現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正常人休息時踝肱指數的範圍為0.9~1.3,低於0.9就屬於異常,要及時去專科門診諮詢。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若不及時處理,發展到晚期,可能需要截肢。

女性45歲後,男性50~55歲後每年查一次骨密度。

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老年性骨折多半與骨頭中的鈣質丟失有關,臨床稱之為骨質疏鬆症。建議女性45歲以後,男性50~55歲後每年查一下骨密度,以儘早採取相關措施,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

40歲後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

肺癌是目前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體檢中最常見到的癌症。現在單位體檢套餐中,都包含有胸部X光片。雖然X光片也能篩查出一部分肺部疾病(包括肺癌),但敏感度較差,許多部位的肺癌篩查不到。

相比之下,胸部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的篩查更靈敏。目前,日本和美國已把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廣泛應用於肺癌篩查。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人,特別是那些經常抽煙、煙齡較長、煙癮較大的人,及從事粉塵等相關職業的人,最好一年能夠做一次。

(本報綜合)

健康課堂

教你讀懂體檢報告

春天到來,萬物生長,也是人體內臟和器官生理功能最活躍的時節。去醫院進行體檢,對身體情況做個盤點,不僅能反映出當前的健康狀況,還有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但是檢查完的報告卻常常讓人一頭霧水,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甘油三酯、癌胚抗原……體檢報告上出現的一大堆專業的辭彙和數據,相信沒有幾個人能看得懂,當這一連串指標出現「上升」或者「下降」的時候,總會有人被這些異常的數據弄得寢食難安。

事實上,只有讀懂其中的健康建議,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健康。

甘油三酯:<1.7毫摩爾/升

甘油三脂是在血液中檢測出的脂質,是高血脂的「預警信號」。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會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特別是女性)。其水平在1.7~2.2毫摩爾/升為臨界性升高,超過2.3毫摩爾/升則危險更大。因此,最好每年查一次甘油三酯,這通常為膽固醇檢查的一部分。

為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應減肥、戒煙、每天飲酒1杯以下,並經常鍛煉。如果是單純高甘油三酯,則應限制食物總量,尤其避免攝入碳水化合物。

促甲狀腺激素:<4.0毫摩爾/升

促甲狀腺激素會影響T3和T4甲狀腺素的分泌,除了有助調節新陳代謝、體溫和心率之外,也會影響到皮膚、頭髮、肌肉力量、情緒及大腦功能。TSH超過4.5毫摩爾/升,表明甲狀腺無法產生足夠的甲狀腺素,幫助身體正常運轉。

檢查促甲狀腺激素應從35歲開始。女性中較常見的甲減會升高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導致心臟病及抑鬱風險增加。如果TSH水平較高,必須服用藥物,並定期檢查。

壞膽固醇(LDL)<2.6毫摩爾/升好膽固醇(HDL)>1.3毫摩爾/升

有人把「壞膽固醇」比喻成餃子餡里的油湯,它的累積使動脈變成了皮薄多油的「餃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導致動脈硬化、心臟病及中風危險的罪魁禍首。LDL水平一般應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則應控制在1.8毫摩爾/升以下。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膽固醇」,顧名思義,這個數值應該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女性HDL低於1.3毫摩爾/升是心臟病的一大危險因素,而高於1.6毫摩爾/升則有助於保護心臟。

專家建議,為了提高HDL,應該戒煙,常鍛煉,以單不飽和脂肪(橄欖油等)取代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飲酒不要超過1杯。

總膽固醇:<5.2毫摩爾/升

總膽固醇是測量血液中所有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膽固醇水平越高,心臟病危險越大。總膽固醇的理想值應在5.2以下,超過6.2,就是心臟病高危人群。

20歲後應該每年查一次檢查膽固醇。一旦結果異常,最好多鍛煉,堅持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飲食。必要時,還應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空腹血糖:<5.5毫摩爾/升

目前體檢項目中大多數檢查的是空腹血糖,空腹至少8小時測得的血糖即為空腹血糖,當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時,就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調整生活方式、監測血糖,必要時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明確診斷。一旦達到或超過7毫摩爾/升,即被診斷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臟病風險加倍,還會增加腎病、失明等風險。

患糖尿病之前常有三種情況,一是餐前血糖不高,餐後血糖高;二是餐前血糖高,餐後血糖不高;三是餐前、餐後血糖都偏高,但血糖水平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故稱之為糖尿病前期。糖化血紅蛋白(HbA1c)測試,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以往三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情況。人過了45歲之後,每3年應查一次血糖。身體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應更早檢查。另外,減肥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血壓:<120/80毫米汞柱

專家表示,血壓較低者更健康。血壓達到或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被視為高血壓。最厲害的「殺手」往往「殺人於無形」,高血壓也是如此,它通常無明顯癥狀,一旦拖延不治,會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臟損傷、視力及記憶衰退等。長期血壓增高會造成心、腦、腎、血管等靶臟器的損害,因此一定要非常重視。

減重、限鹽、減少膳食脂肪、適宜運動等可有效預防高血壓。

身高:21歲時身高最標準

一般來說,21歲時身高達到最高值。21歲之後每年應測一次身高,如果身高比21歲時矮了3.8厘米,那麼應該立即檢查骨骼密度或者做脊柱X光檢查。大約有一半的女性一生中會發生骨質疏鬆型骨折。如果你的身高突然降低,那就預示著骨質密度已經開始變化。

建議平時應常吃含鈣飲食,補充維生素D,多做快走或打羽毛球等減重鍛煉。煙酒習慣也影響骨骼健康。必要時遵醫囑接受藥物治療。

C—反應蛋白:<1.0毫克/升

C—反應蛋白(CRP)指標高,意味著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正常情況高2~5倍。此外,它也是中風、糖尿病及與某些癌症相關的慢性輕微炎症的標誌。專家建議,在不清楚自己的心臟病風險的時候,不妨檢查一下CRP。CRP檢查並非常規檢查,但想了解自己心臟病風險及家族病史情況時,可進行該檢查,得出的結果對醫生診斷大有幫助。

如果CRP水平較高,應改變生活方式,經常鍛煉,並多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三文魚、核桃、菜籽油及亞麻籽油等),以減少體內炎症。

溫馨提示

體檢前必知九大飲食要點

一、化驗血糖前,不喝咖啡濃茶。

食物可直接影響餐後血糖,所以測空腹血糖應該禁食至少8小時以上。最好晚上8點鐘之前結束晚餐,晚餐後不再吃零食。抽血化驗空腹血糖前不宜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若感覺口渴,可喝少量白開水、純凈水、礦泉水等,總量不宜超過100毫升。化驗空腹血糖前2~3天一定要停用維生素C,否則會干擾真實的測定結果。

二、化驗血脂、血液粘稠度前,不宜有意安排素食。

化驗血脂、血液粘稠度需要抽空腹血。飲食對血脂影響比較大,進食富含脂肪的食物6小時以內,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濃度會不斷升高,6~8小時之後才會逐漸回落到穩定狀態。所以,化驗血脂要求禁食12~14小時。抽血化驗血脂前2~3天,應盡量保持原來的飲食習慣,避免大吃大喝,不宜飲酒。為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抽血前一日飲食也不宜有意安排素食。

三、肝功能腎功能檢查前,不吃高脂高蛋白飲食。

抽血化驗肝功前2~3天,不吃高脂、高蛋白飲料和食品。因為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肝功能異常情況,甚至出現高血脂、高膽固醇的結果。

抽血檢查腎功能前3天,不宜大量進食高蛋白食物。因為蛋白質代謝產物經肝臟代謝,經腎臟排泄。飲食同樣會影響腎功能的檢查結果,特別是尿素氮,在大量蛋白攝入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將明顯增加,血肌酐值也會升高。

四、部分急診化驗原則上要求空腹抽血。

血常規、電介質、心肌酶譜、肌鈣蛋白、澱粉酶等因病情急需可隨時進行靜脈抽血化驗。而大多數的生化、免疫、放射免疫化驗項目如抗「O」、類風濕因子、腫瘤系列抗原、激素類測定、艾滋病抗體等,原則上要求早晨空腹抽血或禁食6小時以上抽血,但在急診需要時可隨時抽血化驗。

五、心電圖、腦血流圖檢查24小時內禁飲酒。

酒精可使血流加速、心跳加快,甚至誘發心律不齊或心率失常。因此,做心電圖檢查前24小時內一定要禁酒,以免造成誤診。飲酒後做腦血流圖會出現腦血流加快,造成血管梗阻的假象。

六、超聲檢查前,大量喝水儲尿以助準確成像。

腹部B超檢查應空腹,目的是為了減少進餐後食物對超聲影像結果的判斷,只要檢查當日不吃早餐即可。婦科B超、前列腺B超不必空腹,但是檢查前必須喝大量水儲尿,以幫助準確成像。

七、胃鏡檢查,前晚吃少渣易消化食物。

為了清楚的看到消化道的粘膜、必須使被檢查部位保持乾淨。如在上午作胃鏡檢查,在檢查前一天晚飯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晚上8時以後,不進食物及飲料。如果下午作胃鏡,早餐、中餐都不要吃東西。

八、腹部CT檢查前,前4天開始少量飲食。

空腹,禁食、禁水6~8小時;檢查下腹部病變的患者前4天開始少量飲食,檢查前2晚口服緩瀉劑一次;使胃、腸內容物盡量減少至排空。若檢查膽道系統的患者則囑前一天中午多吃油脂食物,以便排出膽囊內濃稠的膽汁。

九、隱血檢查前,不宜吃動物血、內臟。

大便潛血試驗主要用以診斷胃腸道有無出血,出血量為5~10mL時該試驗就可以呈現陽性。試驗前如果大量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或藥物,都會影響試驗結果,出現假陽性。因此,檢查前不宜吃各類動物血、動物肝臟、肉類、蛋黃,或者服用含鐵藥物;含葉綠素的蔬菜如菠菜、油白菜和韭菜以及含鐵豐富的桂園、葡萄、紅棗等也會干擾試驗結果,出現假陽性。


推薦閱讀:

網紅臉是怎麼整出來的?網紅套餐包括哪些?
【裝修知識】108平輕盈典雅美式風格裝修,陽光正好,幸福綻放!
套餐降檔專題分析
【聖誕節專輯】聖誕老人聖誕樹套餐
整容先整腦 | 長相端正卻容易土氣的女生如何自救?網紅套餐是唯一的出路嗎?

TAG:體檢 | 套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