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美國為何讓台灣游擊戰 沱江艦是貪慕虛名 

資料圖:台灣海軍首艘高速隱形導彈護衛艦「沱江艦」23日在蘇澳港舉行交艦典禮。島內輿論稱,這種被稱為「航母殺手」的艦艇針對大陸的意圖明顯。

  美國「拿錯劇本」,台灣跑斷腿

  說起「游擊戰」,全世界首先想到的是誰?還用說,當然是剛剛過了121歲生日的那位偉人,他可是「游擊戰之神」。什麼你說切·格瓦拉?……小清新一邊涼快去,吃著罐頭、拿著AK-47,還要抱怨蘇聯援助不夠的游擊隊,簡直是侮辱了「游擊戰」這個詞。

  仔細看看戰略預算與評估中心這份報告,就會發現美國人果然還是完全沒有理解啥叫「游擊戰」。

  這本報告主要從海、空、地、網四個方面來論述被叫做「堅固台灣2.0」的新戰略,基本來說,就是要求台灣放棄擊退解放軍的想法,把作戰的核心任務放到拖延時間上來,以拖待援——從90年代「決戰境外」到21世紀初期「固守防衛」,沒幾年就剩下「持久游擊」了,兩岸實力的此消彼長可見一斑。

台海軍「沱江艦」23日在蘇澳商港舉行交艦儀式,由軍方高層授旗,艦上官兵升起「海軍旗」,將軍艦駛離碼頭進駐軍港,象徵正式入營。台海軍公布的數據顯示,「沱江艦」艦長60.4米,吃水2.3米,最高速度38節,滿載排水量達502噸,續航力為2000海里,艦上有41人,未來主要火力將配備「雄風2」和「雄風3」反艦導彈各8枚。

  「制空」、「地面戰」和「網路戰」三個話題里美國人沒有提出太多有價值的方案,尤其是建議台灣放棄用戰鬥機正面迎戰的想法,改為研製「高度彈性化,機動化的防空系統」,換句話來說這就是蘇聯當年在戰鬥機不如美國的情況下提出的「以地制空」。在現代世界上,實現這一點倒也容易——從中國大陸購買大批防空武器就可以了。為什麼不能從美國買?美國有以F-22戰鬥機為首的空軍包打天下,反而對機動野戰防空不甚重視。愛國者導彈是半固定的牽引式,復仇者防空導彈則更像一種聊勝於無的心理安慰。反倒是大陸的野戰防空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至於要台陸軍「融入城鎮和山地,騷擾和遲滯已經登陸的解放軍」就更是讓人覺得可笑,只有「破壞交通樞紐,盡量遲滯解放軍進入台北的時間」還算靠譜。網路戰,無非是強調網路上攻擊遠強於防禦,所以應該主動攻擊大陸云云,或許他們能做到,但被人拔了網線咋辦?……

  而「制海」部分顯然是重點,報告提出要台灣建造42艘「微型潛艇」,這些120噸級的小型潛艇主要任務不是用魚雷襲擊大陸船隊,而是要「讓解放軍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力用於反潛作戰」。具體來說,報告稱它們的價值主要是「為岸基導彈提供目標指示」,報告提出台灣要裝備1200枚「反艦巡航導彈」,在潛艇情報網的支援下,實現「海上游擊戰」。

「天弓」3地對空導彈系統由台灣地區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研製,用於反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空任務和導彈攔截。自1996年以來,該研究所花費了200億台幣(6.68億美元)進行反導系統的研發。「天弓」3地對空導彈系統在2007年閱兵式中公開,於2011年的導彈演習中進行了測試。該導彈可以攔截巡航導彈並對抗J-20隱形戰鬥機的威脅,加強中國台灣地區的空中防禦能力。

  聽起來不錯,歷史上真有試圖用潛艇為主力艦隊提供情報支持的,二戰期間日本就干過。可惜潛艇既不容易被人發現,也不容易發現別人的平台,適合埋伏卻不適合偵察,這還沒說潛艇要如何才能安全向己方報信的問題呢。

  美方這個建議的真正目的,其實自己說得也明白:「吸引中國將其艦隊的一大部分用於執行反潛戰」。換句話來說,按照美國人的計劃,這42艘潛艇的命運,多半是很悲慘的。至於台灣要如何自行製造出42艘微型潛艇,美國人也還沒為台灣考慮好呢;讓台灣採購1200枚外形類似集裝箱的「岸基反艦導彈」這種事情,在現在的條件下,恐怕也只是說說罷了。至於跑到大陸港口來「攻勢布雷」……好吧,難道還不允許美國隨口這麼一說么?

  不過,美國建議中所說的「海上游擊戰」,雖然離譜,倒不失為弱勢海軍給強勢海軍製造麻煩的好戰法。這也是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採用的策略。中國除了海防導彈外,主要依靠導彈艇來外推海上防禦前線,中國的022型就是目前舉世聞名的一種隱形導彈艇,很有特色。

  台灣方面,本周入役的「沱江」艦得到了媒體的熱情吹捧。乍一看,這種艇倒是有可能成為「海上游擊戰」的良好平台,就像大陸的022導彈艇一樣。這種排水量剛剛500噸的輕型護衛艦上裝有16枚「雄風2」和「雄風3」導彈,還有一門76毫米自動炮和一門20毫米近防炮。可以說火力相當強,相比之下,022艇排水量220噸,帶8枚反艦導彈,兩者的排水量和反艦導彈數量之比相似,都屬於「小艇帶大量導彈」的典範。而且兩者也都採用了隱身設計和小水線面雙體船設計,乍一看似乎「沱江」就是022的放大版。

資料圖:近日台灣展示「雲豹」裝甲車生產線,這也是首次曝光雲豹裝甲車內部生產情況。台灣軍備局209廠負責生產該型裝甲車。據稱「雲豹」裝甲車目前可100%「國產化」。

  有些大陸的網友甚至認為,「沱江」比022更加優越,因為它噸位大一些,海上自持力強一些,自衛能力也好一些……平心而論,「沱江」艦設計還是很有匠心,在500噸的小艦上安裝兩種不同型號,不同尺寸的反艦導彈,多達16發,也是很不容易的。印度人在艦上安裝16枚導彈,造的可是1500噸的護衛艦。

  然而筆者認為,「沱江」艦又是一個台灣決策者貪慕虛名,強行干預技術設計而導致的悲劇。

  具體看看「沱江」艦的研製過程就能發現,這型艦最初是在「二級艦」框架下發展而來,所謂「二級艦」實際上是在台灣80-90年代自製「成功」級護衛艦後,開始發展的一種「雜用」輕型護衛艦。

  這一項目最早打算購買韓國的「蔚山」級,在求購未果後,只能用排水量500噸的「錦江」級導彈巡邏艇充當二級艦彌補戰鬥力,但是該艦服役後就開始受到各方面的批評,認為花了這麼多錢為何造出來的船看起來不夠威猛……

  恰逢90年代台軍「陽字型大小」老艦退役,艦上才裝了大約10年的「新式武器」,比如雄風2導彈、76毫米奧托艦炮、火控雷達等設備如果隨艦一起退役就顯得浪費,於是 「錦江」級被裝上一大堆各種武器和雷達,排水量增至730噸,紙面戰鬥力也變得「威武」起來……但結果就是「航速下降與艦體穩定性惡化」。

  「沱江」艦可算是「錦江」級兼職失敗後再次提出的「二級艦」,這次設計方充分滿足了台灣媒體和官僚機構的需求,拿出了一個試圖平衡超強火力和雜役用途的方案。我們可以看到,「沱江」尾部有個不倫不類的「直升機平台」,面積非常小,不足以起降中型以上直升機,但作為雜役艦,這個平台就很有用了,可以用來進行海上救撈等任務。此外,「沱江」艦居然還安裝了兩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裝置,充分體現了台軍對其用途定位之駁雜。

適逢黃埔建軍90周年,台「國防部」今年擴大舉辦黃埔建軍90周年暨三軍聯合畢業典禮,安排S70C、有「坦克殺手」之稱的AH-64E阿帕奇直升機、OH-58D、UH-1H等現役機型進行空中分列式,還有黃埔教導團、機步333旅和三軍官校暨「國防大學」實施地面閱兵分列,場面浩大。

  這種模糊導致了「沱江」艦設計上的多個不合理之處。首先是隱身性。大陸的022型導彈艇曾經在演習中無法用導彈鎖定,出入港區要掛角反射器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以確保航行安全,可見隱身性能之高。「沱江」艦卻沒有進行徹底的隱身處理,比如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顯然會形成許多反射,也根本沒有考慮在窗上安裝鋸齒形邊緣。這導致「沱江」不大可能在對方空中雷達探測面前做到隱蔽。

  其次,「沱江」艦沒有防空導彈,面對對方直升機在76炮射程外的反艦導彈攻擊難以招架。

  再者,作為一艘雜役船,它的隱身設計和強大火力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因素,尤其是看似巨大的上層建筑後半截幾乎全成了導彈發射裝置,而小水線雙體船又有甲板下空間不足的固有缺陷,導致整艘船儲備空間都不大,真實的海上續航能力恐怕並不理想。

  最後,反過來作為雜役船的要求又拖累了作戰性能的提高,沒有攜帶性能較好的對海搜索雷達,就更不用提超視距雷達這類裝備,雄風3高達400公里的射程實際上沒有用,單靠「沱江」艦自己,發現目標距離不超過40公里(海天線視距)。當然,「沱江」也有一套數據鏈系統,台灣稱之為「大成」,但大成系統的探測手段其實很單一,主要是沿海雷達站,以及空中的直升機,都是很容易在一開戰就被打掉的目標。

  對於022來說,它可以依賴的作戰系統遠比台灣「沱江」強健。中國可用於提供目標指示的,除了天上的運-8,海上的各種偵察船、直升機,甚至還有太空中的衛星。

  問題於是又回來了,誰才是游擊戰的祖宗?

  中國不管是「傳統游擊戰」還是「海上游擊戰」乃至一度要搞的「空中游擊戰」,其根子都是依託中國大陸廣袤的領土、密集的基礎設施、人民群眾的支持……說白了,都是真正的「體系作戰」。而台灣可憐的「沱江」艦也好,未來所謂42艘微型潛艇也罷,在面對壓倒性優勢的大陸的時候都反而處於單打獨鬥狀態,俗話說得好,「渾身是鐵能捻幾顆釘」?(作者署名:席亞洲 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據台灣《聯合報》28日報道,歷時18年規劃與興建,耗資158億元新台幣的「國防部」大直博愛營區新建大樓27日啟用。台「國防部長」嚴明當天稱,「國防部」從台北博愛路搬到大直後,將與鄰近的「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及衡山指揮所形成「國防特區」。
推薦閱讀:

美國打擊敘利亞,殺雞給誰看?
Most Common Family Types in America
愛瘋一發布,「極光之旅」的機票就攢出來了!
里約奧運中國預計可奪37金 金牌榜或力壓美國
馮小剛評美國電影新政 「好萊虎」帶高創作空間

TAG:台灣 | 美國 | 游擊戰 | 深度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