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老法師推薦】《凈修捷要報恩談》(八)文字版(共八集)

視頻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mqbRiSAFM/凈空老法師對《凈修捷要報恩談》的開示《凈修捷要報恩談》,我們這個地方有這個光碟,大量拷貝,你們對於持戒念佛有問題,可以看這個。根性利的人一遍就懂了,你問題解決了;根性差的人,希望你看三遍,看三十遍,你問題解決了。講得好!我最近這一個星期天天在聽,還沒聽完,我一天大概只能聽一個小時,沒那麼多時間,其味無窮,法喜充滿。尤其打開電視,好像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他那個背景是他家的房間,那裡我去過,我跟他在一起面對面坐過,看到這個畫面,就好像他真的現在眼前。講得太好了!這是一個開悟的人,不開悟,沒有那麼簡單透徹,他講得透徹,不羅嗦,簡單扼要。摘自《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 凈空老法師主講2014/10/6 講於 澳洲凈宗學院像黃念祖居士《凈修捷要報恩談》,《凈修捷要》是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作的,《報恩談》是他的講解,也就是他的註解。這份資料一共有四個光碟,經裡面是三十二拜,每一拜都有很深的義理在其中。這個小冊子、跟自了法師這篇文章,多多的念一些,你的信心就堅固了,你就不會動搖了。你不堅固,很容易動搖,這個我們能夠理解,一點都不稀奇。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怎麼會那麼容易就相信?所以不能相信、半信半疑是正常的。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凈空老法師、學習班學生主講 2014/10/6 講於 澳洲凈宗學院《凈修捷要報恩談》(八)文字版(共八集)黃念祖老居士主講【一心觀禮,凈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二十五拜)】「一心觀禮,凈宗初祖」大勢至菩薩是凈土宗第一代的祖師。禪宗是拿觀世音菩薩這個「返聞聞自性」作為代表,而大勢至菩薩就是專門修念佛法門的,而且是專一的念。經言:當時有佛名無量光,有十二個佛相繼一劫,那不就是指十二光佛嘛。無量光,無礙光,無等光……等等。他那個時候也有十二個佛相繼一劫。「以念佛心,入無生法忍」我們就是通過念佛,入了無生法忍,證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最低也是初地菩薩,徹底的證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那麼怎麼達到這個八地菩薩的水平呢?就是念佛!一個凡夫,完全靠念佛,就能證無生法忍。這個念佛的作用在哪裡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也是《首楞嚴經》里的話。我們對於這個經文應該是很恭敬的,不是夏老師自己寫出來的,而是經文的原句。他的力量很大,很多東西他湊到一塊非常自然。那個《無量壽經》會集本也非常自然,經句很多是從五種譯本裡頭挑出來的會集而成的。如果沒有大智慧,特殊的智慧的人,這個事做不成。我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越來越體會得深,殊勝極了!這裡的這些話也都是《首楞嚴》里的話:「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通過念佛,把六根都攝住了。這個六根是被六塵所牽引的,所以一時也不得心安。見、色、聞、聲,種種的不安心。被外界所牽引而產生種種的分別。通過念佛就能把這六根全攝住了。口中在念,耳朵在聽,念的時候自念自聽,因此你念的時候舌根就攝住了,耳根也攝住了,聽自己的念,點一支香,鼻子所聞的那個香,心裡也不想別的了。念的時候身體也是端正的,眼觀鼻,鼻觀心,而且前頭供的是佛像,心裡頭這時候決不會一邊念佛,一邊想跳劈力舞、看電視……不可能的。有時不要在念佛的時候開電視機,目的就是要專心一注,這樣六根才能攝住,不然的話六根還是在跑。「都攝六根」,一根管住,你這都在念、都在聽,這樣的心一念一念,心也在上頭。你這身體當然也如此了,沒有做別的事情,眼、耳、鼻、舌都在這上頭。身也在佛堂裡頭,我坐在這兒好好念,這身也就端正了,這六根都攝住了。一念一念當中,雖然還是念頭,但是我現在不是妄念,而是凈念。我們現在是妄念相繼,前一個妄念過後,又跟著一個妄念,後頭跟著馬上又來一個妄念……所以有了「時間」的產生。時間其實就是由於妄念才產生出來的。剛才那個妄念過去了,是過去時;正在妄念,就是現在;底下馬上有個妄念要來,就是未來。所以這個「三際」: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由於妄念而成的。如果沒有妄念,也就沒有什麼「三際」了!!這樣一個道理,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得好:「時間是人的錯覺」。你有妄念,就有了時間,時間就是由於妄念才產生的。這個「妄念」跟「錯覺」你說差多少?妄跟錯,都是錯、都是妄,用字不一樣,這是因為翻譯的結果,只是當時把它翻成「錯覺」了。如果通佛法,就會把它翻成「妄覺」,愛因斯坦也不會反對的。沒有用同一個字,但意思是一個意思。產生時間、空間、物質……都是錯覺,都是由於妄念的結果。念佛是「凈念相繼」的過程,所以我們現在肯念,我們難得的就是不能凈念相繼,念著念著就支出一個妄念來,念著念著就跑出一個妄念來了。這不要怕。《首楞嚴》的精神,一切事究竟堅固,那個妄念也就是這個「我」,真妄也平等,所以不要怕!就如水上畫畫,畫出畫是妄,但它馬上就歸到水裡頭了,馬上就返到真裡頭了,「全妄歸真」,都歸到真了。我們念佛雖然不能相繼,但是也不要怕,真正到念念清凈的時候,就會「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我們只要去念,你總有一段時間,念著念著成了片了,就是念十句、三十句、五十句中間沒有妄念了,這叫「念佛成片」。「念佛成片」也不容易,有的修行人現在還沒有成片,他說「那就不管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真正信了凈土宗的道理,彌陀這個大願,這個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我們念佛為因,就能得到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這個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六信都是具足。而且我們不留戀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很懇切,你就是有信、有願,深具信願就決定往生。就這麼念,念到有沒有妄想那是其次的問題,是第二個問題。能不能夠往生全在於「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主觀上去努力,你要是念得心裡頭一點妄想都沒有了,這件事不見得今生能夠做得到。那要到事一心、理一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做不到沒有關係,只要一向專念就好了,肯念就好了,只要有信、有願,就決定往生!反過來就是念的風吹不動,雨打不透。你就只當作道教一個口訣的念,外道不是也能念咒語嗎,比如他們要想飛,因此也有些咒,也是老念。回教也要念一個什麼咒,基督教也念。那麼,即使用同樣的態度換成這一句佛號,但是那個思想還是外道的思想,照樣不能往生,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完全是念佛的心,即使念「荔枝核」,也照樣起佛的作用。而完全是外道的心,以此來念佛號,結果還是外道的道路。還不如那個念「荔枝核」的呢。難得的就是,你真的「凈念相繼」了,到了這個時候,「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不就是開悟了嗎!不但是開悟,而且還「入三摩地」。並沒有用另外其它任何方法,所以大勢至菩薩是凈土宗的初祖,就這一句,通過這一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了,沒有離開「始覺和本」,而且是老合本。那就直趨覺路,也就「究竟覺」了。「究竟覺」就是佛。豈但開悟,你凈念相繼,就必然自得心開,不假方便,不要再依靠任何的方便。還有什麼秘訣?還有什麼手印?還有什麼咒?還是什麼秘密的法?我不知道,全不需要了!就這一句就可以了!!所以大勢至菩薩成為初祖,道理就在於此。大勢至菩薩功德是不可思議。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要「般涅槃」,「般涅槃」之後,觀音要繼位,觀音也要「般涅槃」,然後大勢至菩薩繼位。大勢至菩薩永不「般涅槃」,為什麼?因為他是念佛成功的,說阿彌陀佛之所以有「般涅槃」,是因為這些都是示現。因為你是修觀音法門的人,當你往生多少年之後,才能看到阿彌陀佛「般涅槃」由觀音作佛了。而你要是通過念佛法門往生的人,你那示現佛依然還是阿彌陀佛。所以各個是不同的,因為那個「識」各個不一樣。同在極樂世界,有的看佛是阿彌陀佛,有的看佛是觀世音菩薩。等到和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往生的這些緣都滿了以後,觀世音菩薩「般涅槃」,大勢至菩薩繼位。大勢至菩薩永遠不「般涅槃」。實際上這三個、----佛、觀音、大勢至,就是一個。大勢至菩薩就是這樣「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自」字,從兩方面來體會:一個就是你自己。這個事不是別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所以有人問六祖,六祖說:「密在汝邊」。密在你那一邊哪!所以從門入者,都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自己心開,這就是一個「自」字。都是各個人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心開了,所以是「自得心開」。還有一個是「自然」之意,由於「凈念相繼」,自自然然的就心開了嗎!所以兩個意思同時都有。「斯為第一」入了《首楞嚴》的三摩地,這個大勢至菩薩是第一,二十五位聖賢各個都認為他自己的方法是第一。大勢至菩薩他是這麼過來的,所以就是第一。實際上每個都是第一!用《金剛經》上的話講就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要契他的機,對於他就是第一。就我們眾生而言,如果這個法也契我的機,那麼大勢至菩薩的這個法,不是對我也是第一嗎!同樣的,如果觀世音的法最契我的機,觀世音就是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此界是什麼界?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都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現居此界」是指我們這裡,是娑婆世界。為什麼這兩個大菩薩都和這個土的眾生特別有緣?這是因為佛菩薩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作大利樂」給眾生謀最大的真實之利,讓眾生得究竟的安樂,所以得大利樂。「與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只要肯念佛,佛就對這一切眾生都攝受你、取你。意思是要你、攝受你。就好比磁能吸鐵一樣,吸鐵石把那個針吸過去了,這就是吸鐵石在攝受這個針,因為它產生一個力量。但針也在吸磁鐵石,因為針也磁化了,它也出現南北極,所以兩者互相在攝,從而形成一個共同磁場,形成一個互相的吸力,是磁極相乘的結果。同理,佛的那個磁力多大呀!而我們那個磁力才有那麼一點,而這兩個數目相乘,彼此就都有作用了。磁力就比我們個人的磁力大得多了,因為這個磁力靠佛菩薩的攝受力,因此你自己有磁性才行。雖然人人也都有磁性,但是你亂了,就好比一塊磁鐵,你整天燒它、摔它,它的分子全亂了。它那個電子循的軌道,圍繞的中心軸都亂了。這個軸這樣,那個軸那樣……各個互相抵消。互相抵消磁性就亂了。這是很好的比方。人人都有佛性,體現在磁性上,現在為什麼不顯現,因為亂了的緣故。人人都各自為政,這個電子這麼轉,那個電子朝那麼轉,互相抵消,最後總的磁性沒有了。但把它一擺到大的磁場裡頭,電子從新排列運轉,這樣一來才能都有個道,方向也才能正確。一邊是南極,一邊是北極,磁性顯現了,彼此的磁性才能相互吸引。所以用這個物理學上的道理,就很容易地說明了自他不二、自他宛然的道理。佛的那個磁是「他」;我們這個磁是「自」,自他不二,自他沒有兩樣。他也是磁鐵,我也是磁鐵,沒有什麼兩樣,是不二。如果我們拿鐵粉畫一個磁場的線,這個磁場是兩個共同的,你不能說誰是誰的,誰不是誰的。其實是一個東西啊!不二呀!沒有兩個,而是「自他宛然」哪!那個大磁是大的磁鐵,這個小磁是小的磁鐵,這個自與他,明明清清是在這。所以又宛然又自他,而自他又不二。這是一個很好的譬喻。「與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大勢至菩薩攝受一切。念佛的眾生,就開始表現出一點磁性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對於別的眾生是不平等的。眾生都有磁性,只不過這個磁性,有的是亂的,所以對他不起作用。他必須擺到磁場裡頭來,他自己具有,再發生相吸的作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畜牲、鬼、地獄這三個道太苦,所以叫「三惡道、三途」。「三途一報五千劫」呀!墮落到三途受這個報,一報的時間是五千劫,時間長得沒法說了。所以墮落是不得了的事情。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修建精舍的時候,很多阿羅漢看到佛因為看到地上的螞蟻而落淚了,因為前一個佛在那修精舍的時候,這些螞蟻當時就是螞蟻,那尊佛都涅槃好久好久了,才出現這尊佛。這尊佛又在這修精舍,中間不知道過了多少萬萬年了,它們還是一直當螞蟻。佛就是因為憐憫才落淚了。可見「三途一報五千劫」,我們要變成豬,不是變一次豬就完了,沒有那麼好的事,老變豬,因為它思想全是豬的思想,很難轉變。就好比那個螞蟻,「八識」裡頭全是螞蟻的事:螞蟻的國王、螞蟻的天地、螞蟻間的打杖、誰打了我、我打了誰、誰咬死我、我又怎麼怎麼樣……冤家債主都是螞蟻,冤冤相報也都是螞蟻,所以它很難出螞蟻這個圈。要想攝受它,就必需讓它離開三途,而且得無上利。攝受的作用,就是要讓大家,不但離開三途,而且得無上的利。得無上的利就是極樂世界呀!一點點覺悟,大家都來念佛求往生。這一段講的完全是凈土法門,沒有別的,就是念佛,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得無生法忍。通過念佛都攝六根,你只要能達到凈念相繼的時候,你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助力助緣自然就心開,就明心見性了,也即是禪宗所講「迷即眾生,悟即佛」。你只要明見本心,識自本心。明自本性,用五祖的話講就是:人天丈、天人師、人間導師,所以你就是佛了。六祖在當時,還沒有作和尚就得了衣缽。六祖得衣缽是特殊的特殊,他是寺院里的苦力,在寺院廚房裡做功,並不是和尚,因此拿衣缽走了,全寺院的和尚追,只是因為大家想不通,你得衣缽是不可能的,怎麼我們和尚得不著?神秀得不著?寺院里一個做苦功的雜役,一個俗人卻讓他把衣缽拿走了?一定是偷的!……所以「自得心開」,不管你是誰呀!你神秀能講得十二部經論,為五百人的善知識,五百人都尊崇他的威信,對他的崇敬到極點了,人人都認為有神秀在,他比我們高得多,要寫東西,有神秀當然是他,我們寫什麼。這種威望現在一般人很少,一般都是我比你強啊,而當年大家對神秀都很心服。可是六祖只聽了半遍《金剛經》就超過了神秀,再聽半遍就得衣缽了,成為人天之師了。可見這就是「心開」的重要。一個只是打坐,禪定很好,可以不倒單。但禪定不是禪。禪定是「六度」中的第五度。禪宗的禪是第六度棗般若。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禪定的禪還是瞎子,第六度才睜開眼睛。所以前五度如盲,第六度才有目。這說明了智慧的重要,六度之中任何一度,如果沒有般苦就不能成為波羅密,不能到彼岸,只是人天福報。你入什麼禪定?你入的是禪天了,成為色界、無色界的禪天了。打坐人升的天還在六道裡頭,沒有般若。比如廣欽老和尚,他「般若」就差些,如果有般若就厲害了。那就厲害得「如虎添翼」呀!他就是禪定,但是他因為加上了念佛的好處,所以就超過了一般禪定。他的話裡頭很有禪宗的氣氛哪,其實比那禪宗的人還高明。這通過他跟某人的對話,一比就清楚了。(編者按:此對話是指民國63年於台灣承天寺中的一段對話,可見《廣公上人事迹初編》一書)所以這「自得心開」就是殊勝。念佛一樣「自得心開」。圓瑛老法師被稱為「楞嚴獨步」,他自己自稱有兩次幾乎要開悟,但後來當法師、當方丈,事情很多,這一方面就再沒有得到進展。雖然沒有得到進展,但這兩度將要開悟,也使他對《楞嚴》的體悟還是獨步於世的。他在這一方面,「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禪也就是凈、凈也就是禪。大勢至菩薩就是完全從凈土中,同樣得到了參禪所最希望的果實。他就「自得心開,入三摩地」。而這個「三摩地」是《首楞嚴》的「三摩地」。現在和觀世音菩薩一起在我們這個世界攝受念佛眾生。念佛的人就為十方佛所護持,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所攝受。同時,你真實念佛,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派二十五位菩薩來保護你。所以用真實心在念佛的時候,不受魔擾,除非你自己內心裡頭忽然業力發現。所以還怕業力發動呀!一貫很好,業力沒有發動,他這個業力在這時候突然間發動。所以有這樣一句話:「謹防業力發動。」很信的人忽然間變的不信了,因為在你心田裡頭的業力暗暗在工作,你不知道,它不告訴你的,它一下就發動出來了。善根發動就好了,大家能念佛,這是善根在發動。全家人請佛像,建佛堂,一起來聞法,那是善根發動,所以要乘熱打鐵。業力一定有,沒有業力那就消業往生了,不可能的,沒有的!要知道業力是無究盡的,我們是帶業往生。你不要等業力發動,要在這個時候讓這個因緣成熟,等往生之後再消業去,不是在這個世界把業消掉,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了,是難行道。所以要承認這個業力是無窮無盡的,種種的東西都有,現在就是謹防它發動,把目前的善根動再動,長再長,一直到成功。【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華嚴經主,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二十六拜)】「一心觀禮」這一觀是觀禮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對我們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是「金剛薩埵」,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盧遮那佛世界也就等於是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薩。在《無量壽經》裡頭都是德尊普賢。來的這些所有菩薩都是「咸共尊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些菩薩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賢大士的德行。普賢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後頭這兩句話:「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凈空法師就因此而趨向凈土宗的。他本來講唯識,講禪……,最後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王導引的歸宿最後就是極樂世界。「願我臨遇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無量光,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是《普賢行願品》,也就是普賢菩薩的願。願我臨命終的時候,我的「障礙」消除。「障礙」就是往生的「障礙」。都消除了,可不是「業力」都消除了,這一點要注意!一個字都有一個字的用處啊!離經一字便同魔說。現在有很多人不大小心,你不能離開呀!背叛是更不行了,一個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都不行啊!「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佛說《無量壽經》的時候,普賢菩薩是上首,跟《華嚴經》一樣是第一位的,座是最上,德也是最尊。大家來的人都是尊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眾中稱尊。「華嚴經主」同是《華嚴經》的經主,《華嚴經》和《無量壽經》是同等的經。萬行莊嚴,萬種功德,所以普賢是大行菩薩。觀世音是大悲;彌勒是大慈;普賢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願。這都有不同之處。「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普賢菩薩是萬行莊嚴,他的化身為什麼呢?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於將來世界,於各種世界,於各種劫中,永遠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在咱們這個世界,是蓮花生大士,可是在佛學辭典中找不出這個名子,所以甚難得聞。大家所知道的只是龍樹,所以「東密」以及中國歷代都把他列為密宗第一代祖師。龍樹菩薩是一個很特殊的菩薩。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師,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薩。少年的時候,因為會隱身術,於是他和一些邪友跑到皇宮去,弄得很多宮女懷了孕。宮內猜測,可能空中有真人來了,懷有邪術,於是到了晚上,把宮門緊閉,派許多力士拿刀砍,結果是都被殺了,就剩龍樹,因為他藏在國王身背後,因為那刀要離國王遠一點,所以砍不著他,國王走哪他緊跟哪,不敢出大氣。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著人了,宮門才開了,龍樹才偷偷跑了出來。「欲為苦本」,這回明白了,這個苦很苦,很驚險哪,差點沒死了,好朋友都被殺掉了,這是由於欲,欲為苦本。於是出家了,後來成了八宗的祖師。《華嚴》就是他從龍宮取出來的,《首楞嚴經》也是他從龍宮裡取出來的。凈土宗的祖師、禪宗的祖師,密宗的祖師……是極特殊的一位大菩薩。在佛涅槃後五六百年的時候,這樣一個大菩薩,他在南印度,他拿幾個芥子打開了一個鐵塔,進入鐵塔後親自見到「金剛薩埵」,這是書上記載的,密宗的來源就是這麼來的。金剛薩埵把這個法授給龍樹,日本人都知道恭敬龍樹。東密、唐密都是龍樹,龍樹和蓮花生大士互為師祖。蓮花生大士是從阿難那裡得的法,他要比龍樹出世早。釋迦牟尼佛預先交給阿難傳法給蓮花生大士的。這兩個人有交流,都是大德沒有相互間的嫉妒障礙。啊!這些法我從金剛薩埵那得的,可以給蓮花生;蓮花生是從阿難那得的,可以給龍樹。所以從這就證明他是密教的初祖,「金剛薩埵」。所謂的「金剛阿者梨」就是代表「金剛薩埵」的人。這是普賢的一個特殊之處。「金剛薩埵」就是他的代身。不但是顯教德為眾尊,在密教也永為教主。「不舍因地」雖然他已經有殊勝的成就,但還不舍因地,在因地還是示現菩薩相。「遍收玄妙」《華嚴經》十玄是最深密的法。《妙法蓮花經》之所以稱為「妙法」,就是因為玄妙的緣故。而這些他都遍收融匯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八十一卷《華嚴經》的最後一卷的最後一品中的話。怎麼出來一個八十一卷哪?最初翻譯《華嚴經》是在晉朝,為六十卷,稱為「六十華嚴」。唐朝時,國家又組織很多大德翻譯,清涼國師等都參加了。這次翻譯的是八十卷,稱為「八十華嚴」。剛翻好,又進來一種《華嚴》,為「四十華嚴」。再翻譯,第三個翻譯「四十華嚴」。「四十華嚴」沒有單行本,只是「大藏經」里有「四十華嚴」。現在台灣可能印了,過去是沒有的。《華嚴經》有六十品、八十品、四十品等各種譯本,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種,其最後一品是「八十華嚴」所沒有的,也就是《《普賢行願品》,已經翻好「八十華嚴」怎麼辦?於是就把「四十華嚴」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搬進去了,作為「八十華嚴」的末一卷,所以才成為八十一卷《華嚴經》。到中國的三種《華嚴經》中,它是最後來的,在四十品《華嚴經》的最後,前二部都沒有,是中國人把這一品補進去的。所以這個《普賢行願品》到現在列為「凈土五經」之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等到你臨死的時候,你諸根敗壞,你的一切一切都不能跟著你了,一切都沒有作用了,到了這個時候,你這個願王不離開你。所以發大願很重要,因此願而得往生。你只要念,臨終時往生極樂世界,面見彼佛無量光,即得往生安樂剎。那就一切都不退了,永遠不退了,決定就等著成功了。「大願大行普賢菩薩」所以十大願王是大願哪!萬行莊嚴是大行啊!以實際求度眾生,弘揚正法,現這種菩薩身,以行為主,這是大行。【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師利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二十七拜)】「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過去習慣,國王繼們是立長子的。「法王長子」就是要繼法王位的人,而且是七佛之師啊。文殊雖然現的是菩薩相,其實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七個佛都以文殊為師啊!都是文殊的弟子。「勝妙吉祥,無垢大聖」文殊菩薩的名號為「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這名字代表他的德。有的只翻譯成「妙吉祥」,「勝妙」是更殊勝的妙啊!這個名字就更全了,這樣大的智慧,是最吉祥、最殊勝的妙啊!所以稱「勝妙吉祥,開明本心」。你這本心是什麼?本心是「無垢大聖」。從來沒有染污,所以稱「無垢」。從來是不增不減的,所以稱「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作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文殊代表什麼?代表「根本智」。所以禪宗開悟,就是先得到這個「根本智」。文殊就表示這個「根本智」。普賢就代表「差別智」。你得了根本智,你還要度眾生,還要種種行動,種種救度,因為眾生有種種根器,你有種種的葯。對種種的病,施種種的葯。這都需要有智慧嗎,否則投錯了,不但不治病,反而庸醫殺人。弘法、說法很難!關係到人的慧命,不是一個死的方法,而是講求方便。你著涼了,中寒了,你吃一點熱葯,喝一點薑湯就好了。你已經上火,還去吃補藥,那就壞了!人蔘是補藥,但要看誰吃才成。所以這就叫「差別智」。文殊就代表「根本智」,由「根本智」才能再產生「差別智」。有這樣的大智慧是「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剛才我念了普賢菩薩發願求生偈,是七個字一句,共為四句。這一段,夏老師把七個字一句變成五個字一句了:「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極樂剎」。四句話在內容上完全一樣,但字詞有點變化,七言變成五言。在《文殊般若經》里講到「一行三昧」,文殊特別講了這個「三昧」,這「一行三昧」就是「繫心一佛,專持名號」。你把心就集中在一個佛的身上,專稱這一個佛的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原來是「得見彼佛」,但我們這裡都稱念「彌陀」,所以當然「得見彌陀」了。文殊菩薩的這個「一行三昧」完全與咱們稱名念佛往生是同樣的主張,而且是繫心在一個佛上,就是系在阿彌陀佛上,連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用念了。你念佛幹什麼?你不用觀想,不用其它方法,只要稱名號,這樣就夠了!你在這念念之中就自然而然見到彼佛了。「大智宏深」這個「一行三昧」是了不起的三昧,是殊勝的智慧。否則,沒有殊勝的智慧你不能相信。這麼殊勝的果實,就這麼簡單?就念一個名號便能夠成功?……所以有種種的懷疑,這都是情見哪,都在情見之中。世間上常識中沒有這種事情。所以我們念佛法門是打破常規的!【一心觀禮,靈山會上,親承佛誨,授予《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凈土法門,現在兜率內院,當來三會龍華,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福德無邊,彌勒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二十八拜)】這一拜是拜彌勒菩薩,也就是當來的佛,現在正在兜率內院。先師虛雲老和尚當年在廣東遇難的時候,肋條骨被打折好幾條,大家踢他。所以我們現在受一點折磨,想想這些人,其實算不了什麼。當年,諾那祖師讓達賴關進囚牢就是十幾年,給他吃毒藥;想想虛老,農民把他裝在口袋裡頭用腳踢,肋條骨踢斷了多少條,受那個冤枉,說他是地主。因為寺院裡頭有點田地,於是就拿他當地主來對待,斗他打他,當我岳父給他治病時,覺得他只是感冒而已,會很快就好的,後來才知道肋條骨斷了。最終都治好了,也沒有動手術,就是吃藥吃好了,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這是虛老。他在這病得最沉重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死了,他於定中到兜率內院見到了彌勒。這一段記載的很詳細,他記住了彌勒當時說的偈子,這是他親自到了兜率內院,而且看到有幾個熟人,把他領到一個座位上,讓他坐下來,聽彌勒說法。說完法之後,彌勒就跟虛老說:「你還得回去呀!」他說:「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彌勒說:「不行!你還得回去」。於是他回來之後,果然有很重要的任務由他去辦。當時大家打他,可就是打不死他,於是他們就問:「為什麼這個老和尚打不死啊?」有人就回答說:「老和尚為眾生受苦,為你們消災,是打不死的」。他們一聽都害怕了……「靈山會上」佛在靈鷲山說法,我們簡稱為「靈山法會」。「親承佛誨,授予《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凈土法門」親自承受佛的教誨,受到佛的囑咐,把《大乘無量壽經》交給彌勒,叫他繼續弘揚,囑咐他要弘揚凈土法門。這個彌勒菩薩在法上是承擔了這樣的大事因緣。「現在兜率內院」兜率是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天。所以很多人到兜率天去,到兜率內院見彌勒,可是到了外院就迷惑住了。到了外院看見那欲界天男女的種種情況,他的欲心就起了,因為那裡的情景比我們這更能夠動人。所以他就進不到內院了。兜率天的內院是個道場。現在彌勒在那說法,很多人在那,那是一個道場,等於是天界的一個凈土。「當來三會龍華」要求生彌勒凈土,到了兜率內院後也不退轉,將來就隨著彌勒一起來「三會龍華」。到了彌勒凈土,一切自然長生,一點不需要勞動,福報非常的大,因為彌勒是大慈,慈就感受福嗎,慈是讓人家歡喜,所以得到報,福也是最大,所以稱大福彌勒。現在有許多人跟佛接了緣,始終沒有能夠度脫,最後都是彌勒菩薩包干,全部都在彌勒成佛時得度。「三會龍華」就是三次法會道場。彌勒不是象釋迦牟尼佛一直在說法。而是通過三個法會,就把這個可以度的眾生都度盡,於是他也就完成任務了,所以是「三會龍華」。有話講「我們都是龍華會上的人哪」,其實就是指的這個意思。沒有成功,在這個時候等著彌勒來度,要等到什麼時候呢?我就算過,這個年頭可是很長、很長,不好等啊!將來怎麼「三會」呢?將來你們都來幫助彌勒菩薩弘化。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十六個大弟子都是佛的示現,都是成了佛的。比如須菩提尊者,都是佛的示現,來幫助佛來弘化的。所以他們才能替眾人提問題、問問題。因為許多眾生根器有限,根本想不到這些問題。比如《金剛經》中須菩提問的問題:「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這是很深、很妙、很好的問題。所以說,什麼人能報佛恩呢?兩種人:一個是善問,問得好,會問的人;另一個是善答。善答擺在第二,善問擺在第一。什麼人報佛恩?一個是善問,一個是善答。「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福德無邊」成就正等正覺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而福德無邊是彌勒的特點。福德是無量的福德,彌勒菩薩現在只能稱菩薩,稱為彌勒佛是錯誤!因為是未來的佛,現在還只能稱菩薩。【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舍利旨弗等諸大尊者,及賢護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諸大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二十九拜)】「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舍利弗等諸大尊者,及賢護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大士之德」在如來法會上,舍利弗等大菩薩以及在家的菩薩十六位正士,所有的都是在尊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稱為「德尊普賢」。「具足無量的行願」都是德尊普賢,普賢就是無量的行、無量的願,安住於一切功德法之中。「諸大菩薩」舍利弗他們本來就是佛菩薩的示現,所以稱為諸大菩薩,這是一個理由。再一個理由,這些阿羅漢都回小向大,稱為「大阿羅漢」。回小向大的大阿羅漢,不是小乘的心。小乘一迴轉向於大乘,修大乘的菩薩,都稱為菩薩。【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凈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三十拜)】「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這一拜是拜蓮宗的祖師。這裡有一個問題,現在我們列蓮宗的祖師,把曇鸞和道綽二位給刪除了,古一點的記載許多都是這樣列祖師的:慧遠、曇鸞、道綽、善導……象《思歸集》等等有些著作把這個曇鸞、道綽取消了。這是因為他們的著作流傳到海外,在我們中國內地沒有了。所以凈土宗有十種書,在國內佚失了,稱為佚本。還好,現在都回來了。所以我們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因緣,大家要知道。這表明作為法將興的一種表現,是讓我們感覺高興的事。這些書回來了,不僅如此,就連過去蓮池、藕益大師的書沒人見過,但現在我們也能見到了,這是一個很殊勝的因緣!《無量壽經》一千多年沒有得到善本,現在這個善本是日本投降以後才出現的,沒有多少年啊!咱們能遇著這個善本,這是前所未有的!紅、白教從來沒有到過大陸啊,更不要說什麼香港、台灣、美國。過去來的只是黃教,元朝來的是「薩加海」,都是比較新的。這種古代的紅教,蓮花生上師的教、白教的法,漢地一直沒有,只是在西藏才有。在西藏過去交通不方便,生活不方便,有種種障礙,所以沒有把這個教法傳到咱們這邊來,是從諾那祖師才開始的。諾那祖師跟達賴在見地上不一樣。達賴依附於英國,英國侵略西藏,他們佔了很多便宜,當時達賴就是親英的,而諾那祖師主張親華,這就成了對立面。於是這個達賴祖師就把他抓起來,往臉上塗墨、遊行、關到土牢裡頭,而且是派人看管,幾度用極毒的葯給他吃,後來派人驗屍,報告是死了。其實諾那祖師自己用手刨一個洞,爬多遠多遠從洞里逃出來了。諾那祖師自己是這麼說的。有人認為諾那祖師恐怕不肯講實情,他可能是有神通……對此我不作評論。總之出來了。出來後衣服都象窟窿眼兒似的一片一片都飛了。頭髮長的到腳跟。你看這日子多難過呀!吃毒藥不死,這是由於修綠度母。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可見,歷經種種磨難,密法才傳到中國內陸來。密教龍樹這一支與蓮花生祖師從阿難那所得到的一支,終於匯聚了,使紅教、白教匯聚到蓮花精舍。總之,這些教來了也是一個很殊勝的因緣!前人所未遇到的,我們遇到了,這是我們比前人有福的地方。而現在我們所不如前人的地方,就是不如前人那麼精進。只要大家肯精進,肯發大願,把這些優點發揮出來,將有一個佛法中興的高峰到來!這也是根據西藏的傳說而言,不久的將來佛教是很放光的,出現一個中興的高峰。我們大家正在這個時候,這是一個上升的階段,也正是特殊的因緣。大家要很好的發心,三百年後還會再起一個高峰,佛教又興盛。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來了,這時候才有了一個好轉。但那個高峰不如現在,那個高峰再過去之後,就再沒有了,也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一直到最後,最後人只能活十多歲,見面就要殺,到最後時期,佛運靠一百年的《無量壽經》,整個法運就是如此。可見《無量壽經》的重要性大家就明白了。這個《凈修捷要》也是跟《無量壽經》相輔相助的,如果能存在,大家老實依此去修,《無量壽經》必然也能發達。總之,現在法是到了末法時期,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就靠這部《無量壽經》,這個是肯定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工作,好鋼用在刀刃上,就是這樣。剛才說到凈宗祖師的羅列,我們將來要把曇鸞、道綽二師恢復進來,即:曇鸞是二祖,道綽是三祖,善導是四祖。將來再印書的時候,一定要做這種主張。(編者按:新的《蓮宗祖師傳記》已由本編者於出版本之前,提前編輯出書了。其中從新列曇鸞、道綽兩位大師為二祖、三祖。)象楊仁山寫的《佛教三字經》裡頭還都有曇鸞、道綽。但兩位大德的書現在少有了,比如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我就給法源寺(編者按:即中國佛學院)里我的學生們看,他們說:「我覺得比論還好!」《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作的。「三經一論」即凈土宗的三部經、一部論。曇鸞做了論著----《往生記注》。道綽也有《游心安樂集》,講的就是念佛法門。他們的很多論著都是講「持名念佛」。有人以為他們修的是「觀想」,確實曇鸞是修觀的,曇鸞本來是學道教的,修長生術的。後來,通過別人給他看《觀經》,他一看,就把道教的東西全都燒掉了,不要了。當然真正的道教比現在的所謂氣功高得多!曇鸞雖然去修觀,但是讚歎「持名念佛」,他的這個論注就是很好的說明。好象凈空法師也把《論注》、《游心安樂集》這兩本書都印出來了。再有《通贊》,過去也都是丟了的,現在又回來了。「蓮宗諸祖」我們應當還要紀念曇鸞、道綽。還有善導,這是當然的,是大家都承認的了不起的大德。此外還有蓮池、藕益……一直到徹悟祖師。「弘宗演教,皈向凈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大師」所謂「弘宗」是指弘揚禪宗、凈土、密宗……等諸宗;「演教」就是教授唯識、講解《法華經》等教法。可是這些人,他們皈向凈土,這些大善知識以及本人皈依的、給你傳皈依的、給你傳戒的、給你傳密法的、給你灌頂的諸位老師。對於他們,我們要尊師,要老想著這些老師。在這裡,對於凈土宗的祖師以及過去讚歎過凈土的、歸向過凈土的、禪宗教下各方面的,以及我本人、給我傳皈依、也給我受戒、給我傳法、給我灌頂的……對於這些老師,我們要尊師,要向他們一拜。【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三十一拜)】「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佛、法、僧這「三寶」,以及「十方護法菩薩」是我們這一拜中所要拜的。在密法裡頭,三個根本:上師、本尊、護法。「護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根本」,就是最應當尊敬的、最應當依靠的。其中「上師」是加持的根本。密宗是靠加持力的,而凈土宗,當你臨死的時候,佛來接引也是加持力。現在十方佛、阿彌陀佛派人來護持你,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攝受你……這都是加持力。這個在密宗更強調。強調加持力,這個加持是以「上師」為根本。就好象電廠里的電通過上師這個導線送到你的住宅,起到傳導的作用。所以「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我們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還要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樣起作用那不就快了嗎。再有就是你要成就啊!你要求得覺悟,就要跟佛一樣的覺悟,這個成就的根本是什麼?「本尊」就是成就的根本。你如果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的那就是阿彌陀佛,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你要修法,有的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麼他們就是你的本尊。你修什麼就成就什麼,比如修綠度母,成就的就是綠度母,所以「本尊」是成就的根本。「護法」是事業成就的根本。比如你要度眾生,滿足眾生很多願,辦成很多事情,要印經也是事業,要有經費,要有地方,有人在幫助,有好多好多事情,你才能印出一部書來。所以辦事業的根本就是「護法」。世間也有「護法」,別人幫你忙,把錢送來或幫你做校對……這是人的護法;還有虛空中許多護法神……這些「護法」是事業的根本。我頂禮「三寶」,特別是十方的護法菩薩。韋陀菩薩都知道,他是護法菩薩嗎!所以顯教經典上,上供護法、伽蘭、韋陀、諸天。也是恭敬「護法」。「金剛」是現威武相的佛。色界天稱為「梵天」,很清凈。天包括各種天:梵天、欲界天……。「龍神」擱在一起就是代表「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也叫「龍神八部」。所以「天」、「龍」、「神」這三個字擱在一塊,既代表三個方面,也暗攝八個方面。這「八部」裡頭包括金翅鳥。佛前有個金翅鳥,金翅鳥在海里能吃龍,就好象雞吃小蟲子一樣。所以龍就沒有辦法,求佛保護。佛就把袈裟分給它們,一個龍頭掛一絲,龍頭上要纏了佛的一絲袈裟,金翅鳥就不吃他了……。「聖賢等眾」金剛就是聖,有很多護法是賢。還有很多護法還沒出六道。比如鬼神還沒出六道嗎。龍就比天還低一點,也是護法。總之,他們既然護持正法,我們對它們就要恭敬,而且他們是事業的根本。【一心代為生生世世,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凈土,同圓種智。】【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第三十二拜)】「一心代為」指我們的所有一切修持,都是普為眾生著想的,是替代,替代哪些呢?「生生世世,以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替代我生生世世以及現在這一生中的父親、母親。我們修法不為為我們自己修,而是替我父親修、替我母親修。還不是這一生的父親、母親,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父親、母親,我都要替代他們修呀!所以我們所修的這個心很廣大,這個孝也是真正的大孝。不光是孝順今生的父母,這就使得我們的人格更偉大了!這也是學佛的殊勝意義!我常說:學佛是大變活人哪!學佛的過程就是自我改造的過程。不但學佛是如此,連儒家都這麼說,如果你念了「四書」,但還是照舊一樣不改,那你就不會念「四書」,你必須根據孔子的話,把自己有所改變才成。所以我們要這麼做、這麼迴向,於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變了。現在你就照這個文去念,你本來是沒有想到的,但現在經你一念,你沒想到也就實行了,這多偉大呀!而且在不斷的修行中,你純熟了,這就是「熏」的力量,成了習慣了,對待一切都是這樣。不但是父母,而且「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都要冤親平等。不但是冤親平等,而且是先提出冤來,冤還是在親的前面,這正是佛教的偉大之處。有一個人問我一個問題:「我倒是願意替一些眾生,為他們迴向,可有這麼幾個人,我把我的功德迴向給他?讓他如何如何?我這不甘心呢。這些人太壞了,我為誰迴向都可以,還要包括他,給他們迴向?……」可見這個心還是有分別,所以我們要慢慢發展到你對最膩煩的、記憶最深的、最不能原諒的人,也能做到原諒他們。所以,用這顆心頂禮三寶。我們磕頭也是替他們在頂禮,這個修持就不是完全為了個人。通過這些實踐,使我們得到轉變。這個密法也是這樣的,通過你的實踐轉變你的認識,這個密法的方法就是:前頭供一個東西,把很髒的東西都擺在這,拿來供佛,就象《心經》裡頭講的:「不垢不凈」,你就那麼念,最初你可能還是有垢有凈,一下子斷不了,怎麼拿這些髒東西來供佛?你有垢有凈,但久而久之,也就都清凈了,分別也就少了,這就是「不垢不凈」了。總之,就是要慈悲喜舍!舍什麼?舍這一切虛妄分別。「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我替他們求,這時的心是很肯切的!替他們懺悔,不但是磕頭,不僅僅局限於此,還要普代法界一切眾生,普遍代替全法界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一個人修行,不只是一個人得到好處。我常說:還不是一個地球,全法界都得到好處啊!就是如此,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們生命才真正寶貴。多有一些這樣的人在世間,全法界的眾生都得到好處。「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凈土,同圓種智」都同生到極樂世界去,都圓滿一切種智,也就是圓滿一切佛的智慧,就是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圓滿了!
推薦閱讀:

法尊法師《入中論》講記(三)
智慧的語言 ( 五 )---------慧律法師
廬山慧遠的念佛法門(向學法師)
凈界法師:唯識學概要講記 卷二十五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義152課

TAG:推薦 | 文字 | 法師 | 老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