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膠片總裁:數碼技術未來向醫療影像發展

  66歲的總裁古森重隆在富士總公司的董事會客室接受了本刊採訪。

  ——專訪富士膠片全球總裁古森重隆

  「蘇州工廠取代仙台工廠」

  《經濟》:我們知道古森總裁在2005年12月訪問了中國蘇州,主要參加了數碼工廠建廠10周年的紀念活動。

  古森:是的。我在去蘇州之前做了一個決定,就是以富士蘇州工廠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廠,讓蘇州工廠成為富士全球第一大數碼相機生產基地。我們預計今年(2006年)在蘇州工廠生產400萬台以上的數碼相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加快了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強化了零部件的開發採購、生產技術的開發、質量保證體系功能,特別是我們在蘇州工廠內設立了技術研發中心。這樣做能讓富士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

  《經濟》:蘇州工廠在2005年的數碼相機產量只有160萬台,400萬台的計劃不太大了嗎?

  古森:蘇州工廠是從1997年開始生產數碼相機的,現在已經有了註冊資本8650萬美元,有員工1600人。蘇州工廠取代(日本)仙台工廠以後,富士的數碼產品基本上由蘇州工廠來生產。具體地說,我們一年生產650萬台數碼相機,今後其中三分之二要出自蘇州工廠,蘇州成為我們的第一生產基地。對於企業來說,能把產品銷售出去是最重要的,擴大生產規模不是一件難事。

  《經濟》:富士出於什麼目的,把如此重要的生產任務決定讓蘇州工廠來做的?

  古森: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新的最重要的市場和生產基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成功與否,決定了跨國公司在世界競爭中的勝負。

  《經濟》:那麼,富士是否準備把很大一塊投資放在中國呢?

  古森:當然是了。我們的在華投資額已經超過了3億美元,設立了20家企業,員工人數也已經超過了12000人。在2004年,我們在華的總銷售額大約為14億美元。

  《經濟》:富士是不是把自己在中國的活動比較積極地向消費者做過介紹呢?

  谷森:對待中國市場,我們的態度是積極的。過去我們總是認為,企業只要埋頭生產就可以了,今後我們將及時地向中國消費者介紹我們的戰略,用更加積極的行動,讓中國消費者對我們的活動有所理解。

  轉型:面對膠片消費每年減少20%的現狀

  《經濟》:聽古森總裁講得比較多的是數碼相機,但貴公司從名稱上看,人們都認為貴公司是一家膠片公司。

  古森:這幾年,各家公司的影像業務在經營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彩色膠片的需求每年都要減少20%,數碼相機也並不一帆風順,在需求上很快就達到了飽和點,今後再要持續地快速增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數碼相機的價格也在不斷地下降。過去人們所設想的在影像上能維持一段的高速增長,實際上很快就過去了,企業必須轉型。

  我們公司很早就預見到了膠片市場的變化,實現了企業轉型。在從膠片向數碼轉變時,我們的進展是順利的。早在1988年,是我們第一個試製出了數碼相機產品,開發出了CCD技術。現在,與數碼相關聯產品的銷售已經佔到了公司總銷售收入的70%,而我們的招牌產品——彩色膠捲,在2005年3月止的財年中,只有6%。我們的全部銷售收入為236億美元,其中的6%換算成金額的話,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在我的日常經營中,6%當然不是最重視的內容了。

  《經濟》:膠片只佔6%的話,富士膠片還是膠片公司嗎?

  古森:我認為把我們理解成信息公司可能會更好一些。我把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定位在了三個方面:影像、信息及文件處理。

  《經濟》:如果從影像看,最近柯美從膠片市場上退了下來,柯達的收益也不盡如人意。在數碼方面,索尼、佳能的勢力很大,富士有什麼優勢呢?

  古森:對於膠片與數碼的關係,我想更重要的是相互融合的關係。富士應該是膠片與數碼雙頭並舉的企業。我們在CCD、鏡頭、圖像處理方面有自己的技術,從綜合技術上看,我們的力量不比其他公司低,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綜合圖像技術,產品中能具備其他廠家不具有的功能,我們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我們的數碼相機有更強的防抖動功能,在室內攝影時能讓照片的表現力更好。

  《經濟》:據說富士公司在手機鏡頭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及市場。

  古森:是的。在可拍照手機市場上,不少手機廠家使用的鏡頭是富士膠片生產的。特別是全世界手機鏡頭的70%是我們生產的。今後手機上使用的鏡頭,其像素將更高,需要使用精度更高的非球面鏡頭,這些正是我們公司技術佔優勢的領域。

  「膠片的魅力能永葆青春」

  《經濟》:如果今後富士公司要兼顧膠片與數碼兩個業務的話,不會分散經營資源嗎?

  古森:不會的。因為膠片在我們的業務中所佔的比例很小,而且其他廠家退出了,還讓出了一部分市場,傳統的膠片反而有了賺取利潤的可能。

  《經濟》:在我們媒體界,基本上已經很少有人使用傳統的膠捲和相機了。

  古森:數碼相機在速度上遠遠地超過了傳統相機。記者在做報道時,用數碼相機拍出的照片要比普通膠捲拍出來的容易傳遞。現在數碼相機方面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今後這方面的技術能做得更好。

  《經濟》:那豈不是傳統膠片越發地沒有地位了?

  古森:不完全如此。普通膠片的需求的確在減少,但是普通膠片的色調、圖像層次等,其獨特的表現能力及特點,依然讓眾多的攝影愛好者愛不釋手,膠片本身是不會消失的。我認為在減少到某個數量後,今後膠片的使用能穩定在某個水平。此外,膠片相機及鏡頭也有數碼相機不能比擬的韻味。傳統膠片拍攝出來的照片更具有厚度和溫暖的感覺。照片是對情感的永久記錄,是人與人的感情紐帶用圖片記錄下來的一種形式,是瞬間的,但也是永久的。這些對人來說特別的重要,已經成為了文化。

  我逢人便說,我們應該維護這個文化,把照片的優美、歡樂、感動、歷史韻味永久留存下去。我覺得照片文化不會消失,也不應該消失。普通膠片所具有的這些特點,應該留存下去,我們有持續維護照片文化的義務。

  我前不久去美國參加了一個博覽會,我在會上說,富士膠片公司今後要把膠片業務永久做下去,會場上反應非常熱烈,很多人給我來信,鼓勵富士公司把這個業務做下去。我認為在數碼時代膠片能永葆青春。

  數碼技術的未來

  《經濟》:數碼影像技術今後會向哪些方面發展呢?

  古森:向醫療影像方面的發展,大概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將傳統的X光片推進到數碼化階段以後,就能將X光拍攝的信息以數碼的方式記錄下來,用這個形式保存及傳輸數據將變得更加容易。

  同時數據圖像的保存與傳輸也將變得更加重要。互聯網將能夠把存儲的數據圖像傳輸到公司外部的印表機、複印機那裡,如果是患者需要讓醫生知道的病情內容,也可以直接從存儲器那裡提取。

  到了數碼階段,生產依然十分重要,我們的子公司富士施樂把生產、營銷等環節的工作整體轉到了中國,90%的複印機、數碼多功能一體機的生產是在中國進行的。

  加大研發力度

  《經濟》:1988年富士最早開發出數碼相機。從富士的事業內容上看,很多時候你們是走在研發的前頭的。

  古森:一個企業不能做好研發的話,它是很難經營好的。從膠片走到數碼相機,我們走過很長很長的路。以前曾經為了增加膠片的使用量,開發出可以直接拍照的膠片。我們的業務中有膠片生產,現在膠片在液晶中的使用是很多的,液晶上的薄膜也是我們的產品。可以說所有液晶廠家用的膠片薄膜都是我們的產品。為此我們投下了3000億日元。在光學器件、內視鏡等方面,富士膠片有著大量的獨家技術。今後還準備在生活科學方面,如血液檢測、基因抽出等等拿出自己的研發成果來。

  《經濟》:具體地說,富士膠片在研發方面有多少人,投資額又有多少呢?

  古森:我們的研發、調查人員為8000人左右,投入的經費為2000億日元。從研發費用上看,這部分投資相當於銷售額的8%。

  在科學技術方面,每個專業越來越細,這裡需要有具體的研究,也需要能有人來綜合。需要在企業內部有一個自由研究的組織形式。

  《經濟》:投入如此眾多的人員、如此巨額的資金,作為企業總裁能毅然決然地下決定嗎?不怕風險嗎?

  古森:不投資干一下,誰也不知道到底能否成功。我們這裡有技術戰略部、信息統合部,很多提案是他們提出來的。作為企業經營者,需要有一個分頭投資的理論來解決問題。我真希望能有天人的智慧,能先知先決,能少做錯誤的決定,但我不是天人,也沒有先知先決的能力,只好摸著干。好在公司內外還有不少智力、判斷力過人的朋友、同學、部下,這些人讓富士膠片公司的研發做到了產業的前頭。

其它文章:

企業經營中的變與不變

創新是多樣化的關鍵

中國市場的重心地位

推薦閱讀:

富士發布新拍立得相紙
富士18mm f/2鏡頭 X-Pro1廣角拍攝體驗
索尼a7R III跑了100分,徠卡發布新夜神,富士將發旁軸中畫幅相機

TAG:醫療 | 數碼 | 技術 | 未來 | 膠片 | 發展 | 富士 | 總裁 | 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