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做自己

本書籍由《掌上書屋》www.pdaebook.cn 熱心網友編輯整理。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生命就是做自己作者: 邱立屏 卷一 人生他序:屬於自己的感覺最重要 大學畢業時,適逢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到英國作了一趟知性之旅,猶記得當時在倫敦參觀西敏寺時,特別留意有一篇英國國教主教的墓志銘: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 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 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 當我垂垂老矣,我終於領悟了一些事:我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 回想自己由懵懂少年,到今天日趨成熟理性,對於在近十年來為人師表與音樂演奏的生涯中,起起伏伏的心路歷程,自然有許多旁人所無法體驗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感受。雖然如此,但每當我回憶起那座墓志銘的內容時,它帶給我在人生奮鬥進程中的衝擊程度,仍跟初見時一樣地強烈、震撼。 由美國回到台灣這十年來,我愈來愈能感受到現代人正承受許多無謂的情感焦慮,事實上,大家也竭盡所能想要終止這些焦慮,但由於近來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難免產生個人過度的自我膨脹與自我意識的高漲。因此,要能做到化解彼此的猜忌、爭鬥所產生的焦慮,委實不易。 我始終覺得,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但是否能充分發揮、能創造出力量,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愛"了。因此,如果能隨處散發自己的愛心,就從對家人開始,多一份關愛給您身邊的人,這將會讓每個接近您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相信是化解現代人焦慮的良藥。 立屏是我的好友,我們的結識,緣起於工作上的互動,她是位記者,我是位音樂工作者。記得當時她來採訪我,留給我一副女強人的印象,但是隨著不斷的接觸與交往,我發覺,立屏在堅強外表的背後,其實有一顆細膩、溫婉的心。 我們常會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思想、理想,而多所爭執,經常在這種各持己見又相互包容的情況下,我們相互激勵,彼此成長。 立屏在這本書中,提供了自己生活的體驗和處世哲學,我有幸先睹,深深發覺這是一本值得用心去看、細細去品嘗及回味的書,而且讀過之後,讓我能重新檢視自己、策勵自己。 本書內容,有些會給您特別深刻的感觸,有些會對您有特別意義,有的會讓您會心一笑,有的則會使您滿懷感動。總之,不論看了會有什麼感覺,我的感言是:"屬於您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請真誠面對,相信必有所獲"。 (本文作者為著名鋼琴家) 序自序:生命就是做自己 有人說,寫作是一種"自療",或是一種催眠,而我,只是想寫,因為透過寫作,生命中的不完整才得以宣洩,不管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寫作這件事情始終在生命的底層吶喊,一直不敢面對自己最真實的聲音,所以寫作的過程一直是停停頓頓的,當然,也被許多的藉口及理由給延宕下來。 當我發現自己諸多的寫作計劃,隨著歲月的流轉可能無疾而終時,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我發現,多年來,不管我從事任何工作,皆是為了要圓寫作的夢,而所有的頭銜和標籤的意義卻不及我對從事文字工作的渴望,我才真正明了,不管我做什麼,寫作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這本書,是我在近兩年內所完成的文章,書里每一個短篇皆是對自己的一個警惕,有些是自己的心情故事,有些是朋友的鼓勵,當然,也有在逆境時透過文字的寫作,讓自己能夠趕快地振作起來的良方。我想,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但是,必須找對方法讓自己能夠"轉化",而我的"轉化"方法就是寫作。 之所以蹉跎這麼多時間,沒有在文字下工夫,是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痛苦上,我曾經很嚴肅地學著創作,幾乎忘了遊戲的成分,也許是抱著太嚴肅的態度,反而一事無成,奇怪的是,當態度一放鬆,反而收煞不住,這個意念寫完猶如是下一個靈感的源泉,接連寫下數十篇的短文,當自己看完某些短篇之後,發現,有的是在當下的情境所抒發的感覺,寫完之後,就好像脫離了母體,產生了獨立的生命,雖然部分文字仍有生澀,我卻不願意更動。 文字之所以躍動,是因為真摯;生命之所以有感動,是因為真實。收在這本書里的文字算是心靈的首航,企圖留住些什麼,放下一些什麼,文字縱有缺漏,態度卻真誠,也因為透過文字的書寫,開啟了生命另一扇窗,我發現人的潛能,在文字書寫中內蘊著、潛藏著在生命底層的制約、框架、束縛一一呈現,所以,在文字書寫過程中,自己的內在不斷的重組與擴增。 我覺得人生,不是所謂非輸即贏的二分法,那樣顯得太粗糙了,成功的定義雖因人而異,但是,"唯有做自己",才是唯一贏回自己的方法,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放鬆但不是放棄,可以積極而不是鑽營,可以鬆綁卻不是鬆懈,而遊戲的心情,也並非不努力,生命就是一種平衡、一種和諧,我想,就放下一些包袱吧!因為太沉重了。人生,要過得比較自在從容些,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做你自己。 有人說,人生中要感謝"貴人的提攜,小人的激勵",在我的生命中,我感謝許多"逆境菩薩"的成就,也感謝貴人的提攜,對於人生中,所給予我的許多磨難與鍛煉,我坦然接受,也許是有這些激勵的因素存在,我才能更珍惜現在的一切,也許這就是"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並陳,是困頓也好、是挫折也罷,休管這些風風雨雨如何演變,我想,這一切仍然值得感謝。 因為,生命選擇了我,而我選擇,做我自己。 卷一 人生用心覓知音 凡事只要用心,千里馬總會遇上伯樂的。有些懷才不過的人常感嘆生不逢時,壯志難伸,其實,"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只要有實力,總有發揮才華的機會,若一味怨天尤人,只是讓自己徒呼負負,卻於事無補,何不想想辦法,來個"絕地大反攻"。 一、毛遂自薦法:不能遇到伯樂,何不"毛遂自薦",有很多人的成功皆是因為勇於向別人推銷自己。 二、提高實力法:不斷的利用時間和機會來學習,讓自己在工作領域中永遠保持精進。廣泛的吸收各方資訊,讓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不被社會淘汰。 三、吸星大法:在武俠小說里,常有所謂"吸星大法"可以把別人的武功或內力吸收進來,這裡的吸星大法也是如此,吸收別人成功的方法及原則,並加以歸納整合變成自己的東西。 四、隨時充電法:多聽名家演講或者是上一些管理、行銷、心理方面的課程,隨時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工作中不忘學習,而有充分的準備,隨時有機會上場表演。 五、蛙跳法:以一步一腳印並採取穩紮穩打的方式來經營人生的人,是比較適合大環境的人,可是有些不按牌理出牌、具有創見的人,則以蛙跳法來超越常規,例如全美首富比爾·蓋茨雖沒有大學文憑,卻比有文憑的人表現還要好。可是,蛙跳法適合不受常規所控制的人,或是不受世俗看法所左右的人,不是大成功就是大失敗。 女人和女人的友誼 所謂朋友,就是能夠坦誠對待的人。在他面前,我們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無需有所顧慮。要結交朋友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也能成為別人想要認識的朋友,那些會珍惜友誼的人,本身就是一座寶礦。 電視影集"黃金女郎",劇情是描述幾個老女人住在一塊,彼此分享愁苦和喜樂,在友誼的基石上,構築全新的人生。我想任何年齡的人都需要友情,有人說,更年期前後的婦女,對女性友誼的需求更是不可或缺,因為同性朋友比較能了解女性的心聲。通常,女人年輕時忙於工作,只能展開浮面的友誼,等待子女長大成人,邁入中年後,就需要建立深入厚實的人際關係;其實在人生的後半段中,友誼就某種層次而言,也是生命最重要的部分,少了它,生命將會變得沉重和寂寞。 很多已婚的女性,都把先生孩子視為人生的全部,你大概也有這樣的經驗,只要和已經結婚的朋友聯絡或聚餐,所談的內容不外乎是先生或孩子,或有例外,但畢竟不多,吃飯聊天超過預定回家的時間,她們就緊張得不得了,但是已婚的男士卻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晚點回家,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男人們的友誼似乎比較不受婚姻的影響,而女性在婚後的社交生活常是以先生的朋友為主。 這樣說起來,女性朋友的友誼,好像只在三姑六婆的範圍打轉,沒有所謂的建設性。事實上,受限於婚姻狀況而讓友誼中斷,或是沒有三五知心好友的女性同胞還真是大有人在,女人要如何在工作、婚姻、家庭三者之間扮演稱職並不容易,如此,才愈發顯現真誠友誼的可貴,而職業婦女要如何再建立自己的社交生活及人際關係也是刻不容緩。不要小看朋友的力量,朋友也是一種存款,當你需要他的時候,就能發揮他的能力。 真正的朋友 要交真正的朋友很困難,要樹立敵人卻很容易。有句俗諺"荒地無人耕,耕起眾人爭",就好比你得意之時,車水馬龍,你失意之時,門前冷清,是你的朋友或是敵人,在你失意時最能看出端倪。不過也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是敵人或是朋友則視當時情況而定。這樣說來好像人人皆可為友也可為敵,是不是敵友不分了呢?我想在利益相衝突的時候,朋友和敵人的界線常常是一線之隔。 在職場最常看到的是那種見風轉舵的小人,或者是"西瓜偎大邊"的部屬,哪邊有利哪邊涼快;也許這就是人性,每個人都希望交到真正的朋友,但是,你也必須成為朋友眼中想結交的真正朋友。當然,要當別人信任的朋友必須有幾個必要條件,例如不能傳話,不能加油添醋,不能口是心非……。古人常說交友的三個條件,所謂"友直、友諒、友多間",而以朋友為鏡可以正得失,所以真正的朋友是我們最值得經營的人際關係。 有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真正的友誼並不需要過於親密,能夠在朋友有難時,互相扶持並給予安慰,我想這才是朋友的真正的定義;而只有在風光之時,才看得到的朋友,通常是不值得留戀。不過君子絕交不出惡口,當然也不必為了絕交,惹來別人攻訐而耿耿於懷;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躲掉那些自認為是你朋友的人,並撐起一把雨傘,避免那些負面的傷害落在你身上。 其實朋友也是一種合作關係,就像是夥伴,在工作中也最容易發現朋友的好,如果說大家能彼此合作,比起單打獨鬥、辛苦經營,並把別人都當成是對手好的多。合作也是成功之鑰,唯有通過合作,彼此才能更成功。當你為別人想的時候,也就是為自己想,因為只有雙贏,合作才能持久,你要的是一種長期的關係,不是短暫的生意;"你要的是一輩子的朋友,不是一陣子的朋友"。因此,你要不斷尋找合作的機會,並讓自己能和更多人做朋友,讓你贏、我贏、他贏、大家都贏的策略,才是真正贏的策略。 卷一 人生別做可憐人 大文豪托爾斯泰有一部小說《復活》,內容述說一名女子經歷生命中的各種打擊,她的內心始終充滿著悲憤與怨慰,然而,在她最後流放的日子裡,她終於讓自己的精神重新得到復活。 很多人遇到不如意時,常常覺得自己是可憐人,自艾自憐,總覺得天下人皆負我,處處不開心,讓別人也跟著你不開心。其實,人的一生總是苦多於樂,但是不必有悲情的性格,因為你愈是可憐,命運愈是悲慘,只有走出悲傷,生活才可能有重新復生的機會,生命才會有亮光。 當然,也不必把自己的悲傷和不如意當成別人的負擔,更不必誇大自己的可憐之處,因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先想想自己可恨的地方,才不會自艾自憐,很多的可憐人之所以"可憐"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先走出自己的局限,再重新面對自己。 你是否想過自己也曾經犯下"自以為可憐"的通病嗎?並常常抱怨自己所獲得的待遇比別人差,如果你無法擺脫自艾自憐的情境,那麼你活得一定不快樂。有一位智人曾講過的一段話頗具智慧,平庸碌碌的人總是將有限的時光、有用的心思,填塞些仇恨的渣滓,而活得很不快活,有智慧、有悲心的人卻不一樣",艾森豪威爾將軍說:"我從不浪費一分一秒在我的敵人身上。 與其怨恨別人、埋怨自己,浪費時間在無謂的感嘆里,何不把心思放在工作、生活里,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生命更有意義。其實,當我們把心思轉化的同時,生活中的不如意皆已遠離,因為心念既改,人生也改變了。在《腦內革命》一書也提到,唯有事事由正面來想,向著陽光面看,腦內就會分泌一種"腦內嗎啡"的物質,據說這種物質能夠讓人感到快樂,並且增強免疫力,保持身體的健康;相反的,當人們總是用負面來思考,來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狀況時,腦內也會分泌一種毒性甚強的物質,人體便會落入一個惡性循環,讓人無法處在一個安定的狀態。 人的一念之間,可以悲可以喜,可以生可以死,你要過怎樣的人生,就看你要選擇怎樣的思維模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就是因為"悲春傷秋"的性格,影響了她往後的命運。沒有人會同情一個始終在自艾自憐的人,讓我們都別做可憐的人,因為沒有真正可憐的人,你之所以可憐,是否代表你有其可恨之處呢?讓我們都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吧! 做個有彈性的人 "人要生存就得順應,就得有彈性",彈性就好像皮球,氣充得飽滿就跳得愈高,有彈性的人才能跳得高、看得遠,很多事情的處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處理時因地制宜的彈性策略。 既然是彈性,尺寸拿捏難免見仁見智,甚至因為有了彈性,有時會對現存制度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彈性的運用則存乎一心,因時因地就有不同的標準。很多人認為,打破所有的限制,就是彈性,事實上,真正的彈性,就好像在製圖時必定先有規矩,在不逾越整體規範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談彈性,否則,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彈得太高了,或是出界了。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過:"主張是比瘟疫和地震造成這個小星球上許多困擾情事的要素。"其實,彈性就是意味著能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能力,這種彈性是有智慧的彈性。而所謂的彈性的思考者,就是說,有著我們能夠加以分析及學習的特殊個性及尋思的習慣。那麼彈性的智慧呢?簡單的說,它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性、對經驗的一種反應方法。對於每個新環境的問題或者和別人交換意見時,都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和固執己見的想法,甚至不會以負面的價值判斷來看待別人;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是很樂意分享及學習,並能夠了解別人的意見。 有彈性的人,有時可以藉著語意上的彈性,讓思考更具有彈性,並藉著富於彈性的說話方式,來引導大腦,讓思考變得更具有彈性。其實,有彈性的人,便是脫離了自大的陷阱,憑著富於彈性的思考模式,及對環境中各種可能發生的事物保持認知,這種人比心胸狹窄者,更容易正確的了解事物,同時,也能以一種更寬廣的方式來解決任何的問題。 "許多人把一個人必須防衛自己的主張視為一種信條",而我們的文化也傾向於鼓勵人們善辯,一般人都認為,如果決定了一件事情或一個想法,就必須堅持到底,甚至和別人辯論以維護自己的主張避免被推翻。其實做個有彈性的人,在另一方面而言,就是不要太信任自己的觀點,若我們能把別人的意見,做一個重新思考並加以評估,不做立即的反應,想想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習慣是否合理,如此才能使自己不被制式所僵化。要做一個有彈性的人,先決條件就是不要努力證明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用學習和調適來讓自己變得有智慧、有彈性。 飄泊與安定 生活是一連串的判斷、決策與選擇,沒有人能例外,就算你選擇拖延或者束手無策,也都是一種選擇。有些人覺得他的生活是平靜的,事實上每個人都如大海里的小舟,與時浮沉,隨波逐流,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飄泊,而我們的一生卻永遠在追求一種安定,生活的安定和心靈的安定。 變化也許是生命的基調。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用他的安靜或哭泣、沉睡或生醒,來和身邊的人互動。人與環境之間就是透過不斷的改變、互動、轉化來互通聲息。而我們要用什麼樣的風格來處世?是步步為營,還是孤注一擲?而我們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命運,是積極主動還是消極被動?我們要做個不擇手段、追求名利的人呢?還是做個積極進取、努力不懈的人? 有人的血液里有著流浪及不安定的因子,所以總是從這裡飄流到那裡,又從那裡飄流到這裡,好像是不甘寂寞的生命。其實,有些喜歡"流浪"的人表示,他們並不是不在乎生命的流向,而是對生命充滿了熱忱,因為清楚自己的路途和方向,所以拚命的追求生命中的"感動"。有人說,在這個快速而功利的社會,也許需要多一點的執著。 有的人看起來好像到處飄泊,但是他的內心卻很篤定;有的人表面上以為他很安定,其實內心卻是波濤洶湧,飄泊與安定不是寫在生活里,而是刻在心版上。不管是飄泊也好,安定也罷,現在的生活是不是你所要的?如果不是,那麼你有權讓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喜歡飄泊,有人喜歡安定,也許有人喜歡兩種兼而有之,不管是飄泊或安定,命運有時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不管命運給予我們的是一份飄泊還是安定,只要每一天都不曾停止努力,也不曾放棄對自己的期望,能夠肯定自己,滿意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卷一 人生也談生涯規劃 我想,生涯規劃應該不只是在職務上的逐日攀升,或者是存款簿上與日俱增的數字,而是真正找到一個可以全心投入的工作。 人力資源執行長張小鳳說:"生涯發展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在自我的發展過程當中,嘗試去統合各種經驗,並特別透過工作的認同來實踐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人生。"其實生涯規劃不是換工作或是換職位而已,張小鳳認為,生涯規畫是繼續不斷於內在、外在兩個變數中找到平衡點的過程,它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 有人說:"生涯規劃也是成長規劃",生涯是可以規劃的嗎?有人就抱著不同的看法,曾經在股市紅透半邊天的股市名人胡立陽表示,人必須"隨時創造被利用的價值",他認為這個世界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不少人就表示對職場生涯感到心灰意冷。其實,生涯規劃也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而出人頭地的標準是不是就是該在某個年齡就要賺多少錢,或者爬上某個職位,這個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了。但是要記住!不要每天只知埋首工作而忘了必須睜開眼睛,你究竟有沒有別人無法取代的條件,倘若你不能有幾分拿手的絕活,那麼在職場的生涯規劃里就可能成不了贏家。 但有人說:"上台是機會,下台是智慧",要如何在生涯規劃里達到自己的目標,並不是做好生涯規劃就可能獲致相當的成果,有人對生涯規劃抱著不同的看法。名作家吳淡如就表示她的生涯並沒有規劃,但是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卻一點都不僥倖,因為在每個成長的過程中,她只有努力付出,卻不過度期望。 生涯規劃,規劃生涯,到底生涯是不是可以規劃的呢?我想人生是無常的,我們必須通過學習和努力並培養多元化的興趣,試圖整合出較完整的人生目標,縱使人生是無法規劃的,但是你仍然可以"活"出你要的人生。 做個跟自己賽跑的人 自己的生涯成就,不是以和他人做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而是和自己競爭,每個人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大部分的人都是跟別人來作比較,考試爭第一名,工作時爭升遷,爭爭爭都是和別人爭,比比比也都是和別人比,也許有人說,沒有比較競爭又哪來的進步呢?是的,正確的比較競爭確實是進步的原動力,但是若流於逞強好勝,那麼就不必了。 你不必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智慧、衣著最華麗的人,所以你當然沒有必要將自己拿來和別人做比較。成功的人了解他們必須跟自己競爭,而不是他人,很多人不快樂的原因,皆是因為對自己的現況不滿意,高不成低不就,是很多人的寫照。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大部分的原因是個人的眼高手低,無法平和及認真看待自己;喜歡比較也是不快樂的主因,但是與其和別人比較,何不做個跟自己賽跑的人。 和自己賽跑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列出一張表,把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理想,及必須完成的時間表寫上,並定期和自己的目標相對照,完成了幾項,還有多少沒有達成,你並不需要拿自己來和別人作比較;當然,若是良性的互動,朋友之間的相互較勁,倒是無可厚非,不過人生中通常最大的敵人,不是來自別人,而是自己。 有時戰勝自己比戰勝別人更困難,人都有盲點,尤其是看不清自己的缺點,所以人生中最大敵人通常來自於本身,若能克服自己的盲點和障礙,才能突破現狀向前邁進,給自己一點掌聲吧!並樂於做個跟自己賽跑的人。 人生之路 這個世界有著星羅棋布的路,有狹窄的、有挺直的、有彎曲迂迴的,我們每個人都在走,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人生到處充滿著無數的路,事業的路、學業的路、愛情的路,有崎嶇、有平坦、有狹窄、有寬闊,也許在人生中我們都只是一個過客,跟著干千萬萬的人向前走,不管是特立獨行或是創造新路,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在人生的道路,如何瀟洒走一回,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迷失了自己,並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也是人生必經之路。走在人生的路上,幸運的,能夠遇到知音或是貴人,不然就得孤獨的走上人生的旅程。有時通往目標不僅一條路,我們不僅在選擇目的地,同時也在選擇到底要走在哪一條路上,這條路,也許熱鬧、也許冷清、也許寂寞、也許快樂,走在路上,需要的不僅是不敗的意志,更需要有不屈的勇氣。 證嚴法師曾對記者表示,有次和父親在河邊散步,恰巧看見一群鴨子在水中嬉戲,於是父親藉機對他說,"孩子你看到了吧?每隻鴨子在水面上都游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水路,大鴨游出來的水路,是大路,小鴨子游出來的水路,是小路。每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也能夠像大鴨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所以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不必羨慕別人所走過的路。 人生就像是一場無法預定期限的旅程,有些人想走得長些,走得遠些,但也有人只關心眼前風景,忽略了更長遠的路途;當然也有不少人眼見生命無常,有著太多人所不能控制的意外,所以,以此為藉口不肯好好的愛惜自己。尤其在年輕人身上,更容易看見這種本質,縱情的揮灑生命,不肯用心傾聽自己身心的需求,用青春來燃燒自己,所以,這條路你可能走得比別人短些。 《山徑之旅》這本書,描述比爾·艾文是後天的盲人,但是他眼盲心不盲,反而立志走完阿帕拉契山徑全程,做到了正常人都不一定做到的事,在他走完全程的同時,也因此對自己、對信仰有更深的認識,心靈也得到了增長。有些人,走在人生的路上,雖然有雙完好的眼睛,卻什麼也看不到,"路"是讓人"走"的,必須用"眼"看,用"心"去體會;而我們走在人生的這條路上,必須睜大眼睛,用心去體會,不要錯過了眼前的風景,因為,我們只有走一次的機會。 卷一 人生少年得志與大器晚成 漫長的人生,就像是長距離的賽跑一樣,除了衝勁外,還要有毅力,每一次競賽,不到最後一秒鐘,誰也沒有把握能否奪標,所以,暫時的墊後,不必自暴自棄,如此才能有獲勝的契機。 龜兔賽跑的故事婦孺皆知,在這個社會裡充斥著無數個不同版本的龜兔賽跑的故事,人生潮起潮落,不管你是烏龜或是兔子,都要記住,還沒跑到終點時,千萬別停下來。 文哲和志成是大學時代的同窗好友,文哲的才華人品及家世都好,所以步出社會後,事業即一帆風順,以三十五歲之齡就位居公司總經理,且獲得媒體青睞,一時之間成為社會名人,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也許是少年得志,所以較容易被掌聲所淹沒。相對的,志成雖有才能,不知是努力不夠還是運氣較差,幾年下來工作始終不如意,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理想,依然做著份內的工作並努力培養自己的實力,他相信只要肯努力,他仍然有"出線"的機會。 幾年後,文哲因多角化的投資且經營不善,而使公司面臨財務危機,只好結束營業,致使多年資源付之一炬,文哲覺得當初是自己沖得太快了;而志成腳步雖慢,但是採取穩紮穩打,初期雖不順利,卻累積了相當的實力及資源,遇到挫折時的應變能力大增,並以其多年的經驗和實力,獲得了施展的空間,而使事業有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之趨勢。所以成功來得早並不一定是福氣,須常保戒慎恐懼之心,不到終點決不停下來,如此才能永保勝算。 人生就好像是一場人人皆參賽的"龜兔賽跑",中間誰跑得快或慢,成功或失敗,沒有到達終點誰也不知道謎底,美國總統林肯就是大器晚成最好的例子。太早成功有時也是一個負面的因子,不管是少年得志或是大器晚成都要有危機意識,因為沒有到達終點前,勝利無從分曉。 人生,慢走 人生,有時必須放慢腳步。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要船走得快,就得慢慢的劃"。我有個朋友是公司的負責人,每天緊張得不得了,一顆心總是綳得緊緊的,正如他自己所說,"每天早上起床,就像扣緊發條的機器人,匆匆忙忙的,連早餐也沒辦法好好坐下來吃,忙得快要發狂,晚上,一上了床就像死了一樣。" 有人因為工作而讓自己忙得天昏地暗,無暇顧及其他,生活像戰鬥一樣,在腦力和體力的雙重透支下,只會讓自己陷入一種無以復加的困境,把自己逼太緊了,反而降低工作效率,離成功只會越來越遠。 "一個人必須發現勤奮之中優閑的韻律",那就是努力和休閑必須平衡。在這個宇宙之中,凡事皆須因循中庸之道,太緊和太松皆非上上策,唯有把握住何時該攻、何時該守的戰略,才能找到致勝的奧秘。作家琦君說:"忙碌的現代人,有如一條奔流的河水,活力固然充沛,卻往往夾泥沙以俱下,因此忙碌中必須要有閑暇,奔流中必須要能靜止。" 人生中有很多時候是急不來的,此時應該放慢腳步,有人說西方哲學是跨前一步,想和自然迎面相對,所以要征服它、駕馭它;中國的哲學則是退後一步的想法,並與自然融合為一。東方的哲學思想,反而有種以退為進的風格,看似停下來,其實,是以另一種面貌出現,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退後原來是向前",因為,衝鋒陷陣有時並非最有利,此時應先放慢腳步,然後,一躍而上。 對人生不要太早下結論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說:"對人生不要太早下結論",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在我們的周遭,這樣的情境不是也常常發生嗎?同學中能力強、功課第一名的優等生,出入社會未必也和學校一樣,事事順心、樣樣名列前茅。而在學校表現普通的學生,出入社會也有成就傲人或是出類拔萃之輩,所以對別人或自己都不必太早下結論,當然,也不必太早放棄自己的想法。 對人生不要太早下結論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不要太早看輕自己或別人。據聞清康熙年間,有個浙江的高姓讀書人,精通史學,更是寫了一手好字,但是在窮鄉僻壤的家鄉沒有發展,因而窮困潦倒,最後不得不往大都市找機會並碰碰運氣。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為了填飽肚子,只好在路邊擺起了攤子賣字畫為生。某天有位朝廷大臣家中的管家經過,看見他的字寫得很好,便請他回家當孩子的教書先生,某天朝中大臣急於想寫幾封重要的信函,卻找下到代筆之人,遂由管家把他找來應急。 他不但把信寫得很流暢,字體也很漂亮,大臣便把他留在身邊擔任文書工作,不久,康熙皇帝發現了他的才氣,破格授予他官職。又因表現突出,一路平步青雲,陞官連連,很多人認為他不過是鄉下來的窮書生,而今受到重用,只是運氣罷了。 在職場中我們是不是也會犯同樣的毛病,認為那些我們曾經沒注意的人,突然紅了,或者另有高就,就以為那是他的運氣,或者是短暫的成功,卻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努力和才華;很多有才氣的人就像是蒙塵的珍珠,在沒有成功之前,總是受到別人的欺凌和輕視,但是,熬久了終會有遇到伯樂的一天,重要的是,任何事情別太急著下結論。 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對已經成功的人,擺出了"前倨後恭"的嘴臉,我們也常聽到某人對另外一個人嗤之以鼻,認為他不可能有所作為;但是人生就是這麼奇妙,麻雀變鳳凰的例子還是不斷的上演,除非你真的沒有才學,那麼這個成功會來得很短暫外,其餘的,我認為沒有一個人不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和經營,才有今天的榮耀,當我們瞧不起別人的時候,想想看!也許有一天,他的成就可能遠超過你,所以對別人或自己都不要太早下結論。 卷二 知足能施所以富足 有人說"被愛是幸福",但是我覺得愛人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被愛是受,愛人是給,能"給"的人,才是有福之人,因為能給,表示他是不虞匱乏的人,而且是個有自信的人,所謂:"施比受更有福。" 在愛的領域中通常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只"受"卻從來不"給";第二種人是能"給予"也能"接受",是一種平衡;另外一種人則是不斷的給予,卻從來不問是否有回饋。我們也許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哪一種人。 愛也分為很多種:有父母兄弟的親情之愛,有夫妻情侶的男女之愛,有同事袍澤的朋友之愛。一般說來,愛有親疏遠近之分,情有大愛小愛之別,因為有分別,所以就有了私心,愛自己較容易,愛別人比較困難。 每個人都需要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愛"其實也需要學習和經營。 有人說,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件事,因為愛,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因為愛,可以減少敵對;因為愛,可以化解仇恨;因為愛,世界可以更祥和,所以我們都應該學習愛人與被愛。 愛人,真的不容易,我們都愛美麗的、好的、漂亮的、善良的、純真的。也許我們該學習太陽,只有熾熱的陽光普照大地,哪裡會分別陰暗或醜陋呢? 愛,對我們來說也許真的不容易,因為,我們都還在學習中。 強摘的果子不甜 放棄鬥爭和操縱,生活本來就要自自然然。 "那些喜歡和他人爭鬥的人,是因為他們無法平和地對待自己。" 證嚴法師說:如果社會上每個人、每個單位都只注意到自己本身的利,社會可能繁榮,但一定不和諧。"鬥爭"以唯物論的觀念來看,好像是對的,"物競天擇"嘛!但是很殘酷,不是人道精神,也不是佛教的慈悲,因為和諧是從慈悲而來,有了和諧,道德倫理才會健全。 人有原始的不安,也就是佛經所說的煩惱,基督教則說是原罪,因而不免要向外攀緣,強求鞏固自己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其途徑不外爭名、鬥勝、奪利。結果非但不能解除不安,反而變本加厲,愈陷愈深,所以叫人不要攀緣,"以實現代替佔有,以給予代替奪取,以服務代替享受。"老子是闡述這個道理最為精湛的人,他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人因為不攀緣、不貪執才能解脫,必能發揮潛能而"無所為",脫去無明的思想和偏見,生活本來就是要自然,無須攀緣,因攀緣所造成的結果是不自然,它往往是累贅和莫名的負擔;人一旦起了操縱的心,動妄之想,看自己和別人都不能契合,如果你只想操縱別人、控制別人、鬥爭別人,把人當做為達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或過程,是註定要失敗的。 我們常說"強摘的果子不甜",硬搶來的東西,因為不屬於我們的,所以無法領略其甜美,但是很多人就是偏愛參與。任何具有競爭性運動的樂趣,就是來自擊敗對方時的痛快,在這種較量中,比賽因具有挑戰性,人的心理愛好激烈、鬥爭,可見一斑,尤其在企業競爭比賽中,很多人在這樣的鬥爭競賽中樂此不疲。 每個人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是你必須了解,你的競爭目標是自己不是別人,如果你將目標放在與別人較量的心態,你為自己訂的目標就會太低了,你要是和別人比,只要比他好一點就行了,可是你跟自己比卻是能夠發揮無限潛力,我們若想要與人和平共處,那麼就放棄鬥爭和操縱吧! 學會控制自己慾望 當全世界吹起一陣儉樸風潮時,每個人都得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而您是否有些感觸呢?我想,學會怎樣過生活比學會怎麼賺錢更重要。 有的人賺了很多的錢卻沒有時間花錢;有的人拚命賺錢又拚命的花錢,當錢不夠花的時候,又開始拚命賺錢;有的人不但不會理財卻拚命刷卡,最後又得拚命的還債。物質的慾望就像是無底洞,深不見底,如果你沒有把持好,最後只會成為金錢的奴隸。 朋友小芳為了賺錢,從事廣告的業務工作,這個行業因為利頗高,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投入,但是因為獲利高相對的風險也高,當個業務員有三多:應酬多、消費多、治裝費多。錢賺得很多,但是花得更多。她沒有賺到錢卻賺了一屁股的債,因為客戶倒閉,支票遭到退票,業務員必須負擔大部分的責任,她都承擔了。她花了三年的時間,沒有賺到錢,卻賺到了教訓,這個例子在廣告界不勝枚舉。 或許有人會說,也有很多賺到錢且名利雙收的例子,是的,但是有更多陷入金錢遊戲卻出不來的人。我的朋友小陳因為剛開始在業務上賺了一筆錢,出手闊綽,不旋踵好日子過完了,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業績開始走下坡,但是過慣大手筆的他只好負債度日,並因超額使用信用卡,造成信用破產,而使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場夢魘。 有人說:"我再也不要用年收入來界定自己的價值",曾經是歌手也是九歌兒童劇團團長的鄧志浩夫婦,因為嚮往田園生活而在山中築屋而居,作家簡幀也在淡水過著簡樸家居生活。其實,並不是想鼓勵大家都搬到山上去住,而是重新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你有多久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飯?你是不是晚上都是超過十二點才回到家?賺錢的本身沒有錯,但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物質慾望卻像是一個無底洞,唯有金錢和精神平衡才是圓滿的,想想看,你是否仍陷在物質的深淵中不可自拔呢? 卷二 知足強化負面情緒的免疫力 除非你願意,否則任何人都傷害不了你。 每個人都有情緒,只是這個情緒來得是不是時候,最重要的是別讓負面的情緒來左右你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困擾,要掌握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情緒。 情緒的感染有時像野火般快速蔓延,不管是快樂或者悲傷的情緒都具有傳染的因子。負面的情緒有時來自他人,有時來自本身,為了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到你,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對負面情緒有免疫的能力,別迷失在不愉快情境而無法自拔。 當然,對付負面情緒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負面情緒來自他人時,千萬不要輕易動怒,先避開當時的環境,出去散步或者和知心好友聊聊,等到情緒平緩後,再來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如果負面情緒來自本身,最好先讓自己有獨處時間,使內心獲得平靜,透過自我觀照和反省找出問題核心。有時負面情緒是因為工作或生活的壓力而產生,這時候必須檢討自己的生活形態,才能真正讓負面情緒遠離。 一般說來,女性較容易被情緒所影響,這也是女性在職場上和男性一爭長短時所必須注意的問題。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影響職場上的升遷,或是在工作較有成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在情緒上具有穩定性格的人,而不是才華洋溢或是智商較高的人。有很多男性反映,在工作中最怕的是,和情緒化的女人共事,尤其是女上司。由此可見,若是要成功,首先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管負面情緒來自哪裡,千萬記住!別讓不愉快的情緒影響到你的生活,除了讓自己不被負面情緒影響外,讓積極樂觀的氣息能夠在生活上散播,練習常常用笑容代替憂慮,做個能夠散播愉快情緒的人。 享受當下的滋味 我們總是談論別人發生了什麼事,忽略了自己發生什麼事。 吃飯的時候我們看著報紙、電視,往往忽略了飯菜的甜美;我們計劃著未來,回憶著過去,卻忘記現在要怎麼過;我們總是盲視現在的心情,當然也就難以享受當下的滋味,是苦是甜是辛酸,或者什麼都不是。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渾渾噩噩過日子,在我們的身邊仍有很多人努力的工作及生活,享受工作及生活的樂趣,如果我們沒有辦法享受現在,那麼就談不上有什麼未來可言,只有過好現在的每一分鐘,我們才能對未來有所期待。 人的心靈往往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擺盪,不是對已發生的事耿耿於懷,就是對尚未發生的事憂心仲仲,渾然不識"當下"的滋味;結果是,對過去的包袱無法丟棄,而未來的重擔又把自己弄得喘不過氣來,永遠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游移。 作家孟東籬說:"我只想每天管好吃飯、睡覺,並專心生活就夠了",初聽這些話,覺得他的日子是否太過於平凡了,深究其中,才發現他是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以前自己每天工作忙碌異常,連吃個飯都是草草結束,左手錢來右手錢去,每天和鈔票玩捉迷藏,非常不快樂;現在的我,常常無所事事,發獃的時候、看書的時候、寫作的時候、和家人聊天的時候,卻得到了快樂,沒有太多的錢並不會失去快樂的心情,因為我開始認真過好每一個平凡的"當下"。 "活在當下"是佛家的理念,在繁忙工商社會的現代人,若能時時謹記,現在就開始,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而是今天,把握這一刻,讓日子更有意義。如果我們活在過去,或者太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便很容易剝奪了現在,所謂:"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風秋有月,若無閑事掛心頭,日日皆是好時節。"過去的已經過去,唯有把握現在才是最實在。 靜 "人只要"靜"下來,就會有內容。" 以前工作很"忙",和朋友難得講上幾句話,日子過得忙碌與盲亂,等到自己懂得"靜"下來的時候,青春已所剩不多,可喜的是,自己還懂得把握有限生命,回歸生命的本質,學著"拋棄",懂得"檢擇",重新學習面對生命。 "人只有在極度的安靜中,才可能產生大智慧。"有時候,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不要想,儘可能把心置入一無所有的境地,在極度的沉靜中,可產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睡覺是身體的休息,靜心是心的休息,只有在身體和心理都獲得更新及舒適的情況下,才能有創作的源泉。 當你在獨處時,才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並獲得身心靈的釋放,把身外的煩囂嘈雜皆拋諸腦後,如此才可獲得真正的安靜。 心靈平靜的人一般皆具有大智慧,所謂"寧靜以致遠",現代人應學習如何放鬆心情,在最少的壓力下,獲得最大的成就。我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靜坐片刻還真我",在忙碌中偶爾靜坐一下,可以緩和緊張的情緒,讓工作更有效率。 蘇格蘭歷史學家克萊爾曾說:"寂靜是形成一切偉大事業的基本要素",我們應該常常給自己有獨處及沉思的時刻,而"身動心靜"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要如何在混亂中摸索出一條清明之路,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而唯有懂得何時該動、何時該靜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所謂:"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動靜之間好比一個人的心靈拔河。可以每天給予自己幾分鐘獨處時間,把心靈好好的予以熨平與撫慰,因為,靜能使人洞徹世事,忙碌只會使人更加的混亂。 卷二 知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所以憂樂悲喜有時候是很難分辨的;老子的"禍福倚伏",還有中國人最常掛在嘴邊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都是說明很多事情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失去的有時並非真正的失去,得到的是否就是真正的獲得呢? 基督教有一個根本的思想"沒有蒙難,就不會有復活"和易經的"否極泰來"其實有著相通的意念,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生活中有許多事,有時必須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 得失之間,實在難以斗計,也無法丈量,大概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際,海明威努力的磨練自己的寫作技巧,苦心孤詣的專心寫作,不幸的是,他卻遺失了放著所有手稿的手提箱,其中有許多故事是他夜以繼日、嘔心瀝血之作,字字珠璣,他一直計劃將這些故事集結成冊。遺失了手稿,使得海明威身心備受打擊,因為,他無法想像自己必須重寫這些作品,他所能想到的只是這幾個月以來,埋首寫作的艱辛,而這一切都將付諸流水。 當他向詩人龐德悲悼他的痛心時,龐德卻稱之為天降好運,龐德向海明威保證,他將重寫這些故事,而且會寫得比過去更好,所以毋須害怕,因為最好的題材還是會出現。於是,海明威不再執著於遺失手稿的框框里打轉,而讓自己有機會重寫這些故事,日後並成為美國文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所謂"得之應得,失之所失",如果能不執著於表象,而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冷眼看人生,那麼得失之間就很難在短時間立即判斷,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潛藏著"機會"。有了積極的態度,在面對挫敗時,才能用"逆向思考"的方式來透視人生,即使是遇到最壞的狀況時,也不要忘了,人生處處藏著陷阱和機會。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得意之事時,別高興得太早;碰到不如意的事,也別急著難過,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多點童心,少一點世故 能擁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永保年輕。 很多人在社會上打滾久了,身上多了世故卻少了天真;處心積慮久了,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複雜起來了。雖然,人不可貌相,但是"相由心生",人的容貌還是操之在己,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長相負責。 人的容貌除了五官之外,氣質和神韻才是一個人真正的精神內在的表現,心機狡詐之人絕無可親的相貌;反之,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其容貌一定是清楚明朗。還有眼睛是不會騙人的,看一個人,從他的眼睛看起,內心不安定的人,眼睛一定是閃爍不定,"眼睛是靈魂之窗",所以,擁有天真美善之心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清澈明亮的。 擁有童稚之心,說起來很簡單,實行起來卻是不容易,就好像世界上的道理一樣,聽起十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的困難。但是,凡事存乎一心,若能從心開始,複雜就趨向簡單,簡單就趨向清澈。從世故到天真和從天真到世故,其實是一體兩面,就好像黑夜和白天,只有放下世故複雜面貌,才能回歸天真的本質。 有位作家說: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飽受生活的滄桑,就會僵化、蒼老了,而佛又是怎麼樣讓自己像個赤子呢?我們可不可以在心靈和形貌上保持像童子一樣呢?他說,有一次讀《四十二章經》,好像知悉了佛為什麼可以像童子的秘密,佛說:"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統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界如無上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花,視禪定等如須彌柱,視涅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為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也許就是這種無所得的心,正是返老還童的秘方。 因為"天真",人生才多點趣味,讓我們做個永保赤子心的人,在生活中多點純真,少一點匠氣,三十歲以後,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容貌負責,讓我們做個純真而成熟的人。 業餘與專業 一個人最快樂的事就是,工作與興趣合而為一。 在這個就業市場上,最專業的人通常可以獲得最大的成就,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講求專業化。專業化在這個時代很重要,若能用專業的精神來做事,那麼你一定會成為這個行業最頂尖的人物。專業化是來自於專業化的態度,來自於專業化的思想,你要將專業化灌人你的腦海里,因為只有專業和專精,才可能在這個行業中出類拔萃。 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業餘和專業都有可能成為往後賴以謀生的工具,要評斷你的興趣,問問下班後,你最喜歡做什麼消遣?周末和假期你又是如何打發多餘的時間呢?你的嗜好是什麼?你最喜歡哪類書籍?檢視你的興趣,我建議上班族,應以嗜好做為自己的第二專長或第三專長來發展,這樣你的生涯可朝多方面來發展,也許有一天業餘的興趣會成為你工作的一部分。 "你要讓自己成為專業,但是不以專家自居,目前有很多以個人工作室的形態出現的上班族,這些上班族的特點部是以專業取勝,例如以美工、編輯、公關、設計、廣告代理……,而根據一些個人工作室負責人分析,他們大部分都是非常專業並且多才多藝,一個人要當好幾個人來用,所以在職場上唯有專業專精,才能有立足之地。 在專業領域外,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和第三專長,因為唯有多方面培養自己,路才能走得寬,甚至有的人是退休之後才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朋友小方原來在公家機構上班,當初是因為礙於家計,無法實現自己另外的專長,等到家裡經濟稍為好轉之後,自己就當起了老闆並開了一家花店,原來小方本來就喜歡花藝,加上閑暇之餘常常去上花藝的課程,所以,當起花店的老闆一點都不稀奇。 當然,培養多方面興趣並不一定為了經濟因素,有的人因為有多項的專長,所以兼差的機會多了,相對的賺錢也會比較多。但是,培養多元興趣也是一種心性的調劑,人生里如果只有工作那多無趣呀!我們若能在專業的領域中另外培養一些軟性的嗜好,例如繪畫、彈琴、設計、書法等等,其實可以幫助我們理性思維加上感性訴求,讓自己能在專業和業餘里都遊刃有餘。 卷二 知足如何輕輕鬆鬆過生活 有很多人的生活忙碌,工作不得閑,生活和工作都是一團糟,要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掌握工作、掌握生活呢?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萬以寧說,在這樣的時代里,要生活在輕鬆之中,必須學習兩件事:一是在舍與得之間,要不失格調;二是在風險之間,要不失情調,這兩件事學來都不輕鬆。 朋友小麗說:"為了兼顧工作、家庭與學業,我的處事原則是適人適事,委託適當的人,做適合的事,但把所有的規劃重點都留在自己的腦海中。"拖延也會使任何輕鬆的事情變得困難重重,唯有把握現在,立刻行動,任何困難都可化為輕鬆,當然,任何一件別人做起來輕鬆的事情,事實上都可能是因為別人曾經在不輕鬆中學習方法。因此,不斷的學習,以及多向別人請益,是讓自己生活得更輕鬆的途徑。 有位開計程車的朋友說,他是以勞力和時間來換取工作的報酬,什麼時候不塞車,怎麼走才方便,他把所有的道路都摸得一清二楚,就是說他有讓自己工作起來更輕鬆的竅門。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要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從不輕鬆蛻變得比較輕鬆,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尤其是要找到能夠變得更輕鬆的方法,你不必每件事都事必躬親,否則,就會發現終日有忙不完的工作。因此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還有不要有每件事都非我不成的迷思。 唯有工作更輕鬆,多出來的時間才有可能從事休閑活動,相對的生活品質才能提高。在工作中先了解自己的角色扮演,才可能把工作做好,如果你是部屬要如何把上司交待的工作如期完成?如果你是上司又如何做好授權的工作?在工作和家庭的時間分配上是否合理,工作量太多是否影響家庭的生活,都是必須考量的問題。 能輕鬆的工作才能有輕輕鬆鬆的生活,如果在工作上你感到強大的壓力,或者在工作上無法發揮,你要考慮的是:一是工作的內容並不適合你;二是工作的能力有問題;三是工作的時間分配不當;四是此項工作並不適合你。若有以上幾個問題,你可能要考慮轉業或跳槽了。 在工作中無法發揮能力的人,是不會快樂的,只有愉快的工作,才可能有快樂的生活;要輕鬆的過日子,先回頭檢視你的工作生涯是否出了問題,請記住!上班又何必受委屈呢?沒有快快樂樂的工作,就沒有輕鬆自在的生活。 留白 生活中適度"留白"也是一種美。 很多人把生活塞得滿滿的,也許是工作上的需要,不得不然,但是塞滿的生活沒有一點空隙,對生命來說反而是一種窒息。 在人際關係方面來說,留白是給予自己或他人一種轉圓的餘地,一個想像空間。適度的距離也是一種美,有人說:"春春不要留白"。留白不是空白,留白是一种放松、一種彈性,留白也是-種呼吸、一種藝術,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偶爾留白,是讓自己能有個彈性的空間。 好友小美最近和男朋友分手了,分手的理由不是不愛了,而是太愛了,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合常理。原來,小美的男友採取緊迫盯人戰術,寸步不離、事事關心,如此並未奪得美人芳心,反而,因為沒有為雙方預留空間,造成女友的心理負擔,只有一心求去。可見得,太激烈的愛也是一種負擔,若能在愛的中間加上一點點的距離、-點點的空間、-點點的留白,也許愛情不會如此早早凋謝。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所以可恨、可憎、可怨、可惱,皆是因為雙方過於親密,彼此間沒有適當的空間,看到的只是對方的缺點,所以沒有了美感;愛情有時也需要一點點的距離,這就是為什麼談戀愛時,會比婚姻美好的原因,因為"美"在距離之外。 在國畫中的留白,是最美的一種藝術;在人際關係里,適度的空間,才能保持良好和諧的關係。有時距離會產生美感,而過度擁擠及滿溢反而不美了,留白是一種優遊自在的清心,留白是一種獨處時的快樂,若要在人生的畫布上揮灑出亮麗的色彩,那麼就在畫布的一隅適度留白吧! 有夢就去追 多夢想就是成功的開端,有夢就去追才算是個現代人。 "要想贏,你必須有能力、正確的目標、態度強硬並且有決心",但是除了這些,你必須還有"夢想",而夢想就像是膠水一樣,可以把你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一起;其實做白日夢和成功的要素是一樣的,如果你渴望得到一件東西,去追求它,讓這股力量趨引你,讓它幫助你達到目標,因為夢想和現實常是一線之隔。你的野心和慾望,或者是一種夢想,也有可能轉化成真實的目標、可行性的方案,有夢就去追,因為夢想是沒有人可以奪取的東西。 很多人都不再有夢想,在他們可能有機會發展潛力之前,已被環境給打倒了。有的時候當我們提出構想或者計劃時,我們的親人、朋友往往是扼殺夢想的第一人。他們認為,我們的能力、條件及資質可能不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別擔心,你也一定會碰到一個欣賞你的伯樂,重要的是,千萬別放棄你心中那個潛藏已久的夢想。 人生有夢,就好比是人生仍然有著希望和理想,如果你還有夢為什麼不行動,因為年齡?因為別人的看法?因為害怕失敗?因為……有太多的藉口,年紀愈大的人愈不會做夢,是因為他們認為,做夢是兒童的專利,不是屬於成年人。但是,演員孫越五十歲卻拍起咖啡廣告;導演侯孝賢五十歲才出了生平第一張唱片;豐群集團負責人張國安六十歲之際,開始轉業並投入流通業的市場。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年齡並不是問題,重要的是那份追夢的執著。 每個人都有夢,有人的夢永遠只有在夢中實現,有人的夢卻可以在現實中發生。作家陳艾妮從小喜歡畫畫,長大後沒有機會當畫家,卻在一次個人生涯轉折時,重新拿起畫筆開始畫畫,圓了畫家的夢,可見夢想並不是那麼難實現,是否有毅力和決心才是重點。 "想讓一個偉大的夢想成真,必須先有一個偉大的夢。"但是崇高的理想需要能夠落實,就像飛機需要能夠使它著陸的齒輪及翅膀,人生當然需要有一些夢想,但是你也要評估夢想的成功率和可行性,最重要的是,你仍然要努力去工作、去生活、去體驗、去鍛煉,並盡一切的努力讓美夢成真。 卷二 知足改變觀點,重新看世界 名企畫人詹宏志曾說:"觀念就是力量,僅僅認知上的改變,就是力量無窮的創意,創意不一定是改變了東西,有時候只是改變了自己,改變了想法。" 作家郭泰認為,所謂改變觀點就是用不同的看法,去看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別小看了"改變觀點",它經常是解決難題與開發新產品的創意之鑰。很多人在固定的生活圈裡處久了,思維模式變得有些僵化,反而造成創意及活力的日益減損,無法打破習慣思考的模式,逐漸在狹小領域裡打轉,框住了自己的世界。 改變觀點看似容易,實則難也,所謂"知易行難",一般人都有些先入為主及固執的因子存在,要改變既有的想法及觀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通常從事較有變化性工作的人,較能接受新的看法及觀點,例如是廣告撰稿員、作家、藝術家、演員、美術指導、創意總監、時勢觀察者、傳播媒體工作者等等,皆是要比一般人能嗅出趨勢的傾向,而能領導潮流走在時代的尖端。 觀念上的小小改變,對生活的看法有時會大大的不同,重新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人生也許會因此而改觀。"開發新觀念並不困難,難的是從舊觀念跳出來,轉換思維模式的最大敵人便是習慣。"我們如果習慣於平日的思考模式,則大多數的決策行為均是受到思維所控制,所以,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維的制約。 要改變觀點,首先要改變自己對認知上的一些看法,例如有些事情看似絕不可能發生,結果卻往往出人意表,要避免因自己太主觀而產生閉關自守的觀念,就必須放開自己在形式的一些想法,唯有先放棄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才能有新的創意及點子產生,並發揮新的想法、新的創意。 不要輕言放棄 很多人沒有等到成功的來臨就臨陣脫逃了。 成功是伴隨"多夢想"而來,很多人一輩子平平庸庸的過日子,並不是才華不如人,而是提早放棄自己的夢想。許多父母阻止子女追求更好的生活,認為那是無法達成的夢想,所以他們要子女們滿足現狀,做一份尋常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其實很多著名企業家及成就大事業者,均是出身貧窮或是平凡的背景。 假如你想開創事業,不要因為學歷不高而放棄、不要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而放棄、不要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放棄、不要因為這個行業太多人競爭而放棄、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而放棄、不要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放棄、不要因為年齡太大而放棄,因為不放棄才有成功的希望。 豐群集團董事長張國安在七十歲的時候,還能經營大事業,他在六十歲之際從汽車工業領域跳到量販店流通業的領域,並且開創他事業的第二春。民國十五年生的張國安曾在青年創業協會演講中,透露自己為何老當益壯的秘訣,他說:"經營事業必須有危機意識,隨時提醒自己,所以要忘掉自己的年齡,危機感和不安全感造就了我。"或許有人認為以他六十歲之齡才跨入一個新的領域卻有這番成績,真是不可思議,其實有很多人退休後才開始開創自己事業的例子不勝枚舉。年齡的大小並不是創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投資事業除了投"錢"外,還必須投"心",如此創業才會成功。 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要輕言放棄,如果放棄了就沒有成功的希望,所謂:"行百里半九十"、"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皆是說明成功是屬於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的人。若不能堅持到底的人,只有白白浪費了前面一切的苦心,而徒勞無功,"不要輕言放棄"是人生中最高的準則之一。 如果你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就必須抱定目標勇往直前,不管是創業或是夢想,創業也不是個簡單的遊戲,必須全心投入,其中影響成敗的因素極為複雜,創業者更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及獨立自主的精神,才能競其功。有人說:"人生有夢,築夢踏實",如果把夢想只停留在夢想階段,那麼就永無實現的一天,何不趁著在年輕時讓夢想成真,希望你能"圓一個人生的夢想",做個掌握自己生活的主人,永遠都不要輕言放棄。 別被挫折打倒 "人生之路何其長,不必為了慢一步,而懷憂喪志;人生之路何其闊,不必為了挫折一時,而喪失信心。" 有些事情在當時看起來實在是糟糕透了,結局卻圓滿得不得了,人必須有遠見。因此,人生之路要定得長長遠遠,不必為一時的困頓而"困"住自己,應從挫折中培養奮起的勇氣;成功者和失敗者最大的不同是,成功者知道如何"熬"過挫敗和失望的歲月,而失敗者反之。 "我們從失敗中學的功課,通常比從勝利中學到的還要多",如果我們在遭遇挫折及失敗時,"就好像是一個充氣的皮球,你打它一下,它跳得更高;你愈迫害它,它愈堅強",如果遇到挫折時,轉個身,不就是海闊天空?因為"你必須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而非依賴過去的成功"。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能面對挫折,另外一種人則是逃避挫折。任何走向成功的路上,必然有無數的挫折,因為挫折愈多,成就也會愈大,成功總是躲在挫折的背後,未曾遭遇過挫折的人,他的成功一定是不能長久的。 人也必須培養應付挫折的能力,唯有能夠應付挫折的人,才能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成一個警訊,除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外,還繼續朝著理想邁進。而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因為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無數挫折,要如何把挫折及困難變成人生的一種試煉,就考驗著每個人處理及面對挫折的能力,只有面對它,正視它,不要逃避它,才可能化挫折為動力,讓挫折成為一種過程;所謂"船過水無痕",不必把挫折當做傷痕,就讓它像水面上的波紋,雖起了陣陣的漣漪,但是不必留下痕迹。 卷二 知足人生中的卡位掙扎 在你的一生當中,有多少次是"卡"到了適當的位置? 一個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上,才能夠有所發揮。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做事的方法和原則,但是必須卡對位置、做對事。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除了讓自己產生更多怨懟和不快樂,只有徒然浪費生命而已;卡對了位置,就像是要打開保險箱的號碼,也必須尋找"對"的數字,才能掌握機關用法打開箱子。 如果你站在不是你該站的位置上,你永遠不可能發揮潛能和實力,所以站"對"地方做"對"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讓自己能力有所發揮的工作,才能散發出成功者的魅力。 卡對了位置就像是演員演對了角色,歌手選對了歌或者是某人選對了職業;如果你演錯了角色,卡錯了位置,那麼這齣戲一定是荒腔走板。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你選擇要演哪個角色,你想演主角還是配角,你是掌控者還是被掌控者,所有的遊戲規則你都了解嗎? 有些事業必須有些"竅門",就像你必須了解你的竅門在哪裡,你才能在適當的時機打開它,有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以至於他們即使卡錯了位置,仍然不知道錯在哪裡,所以了解自己才能打開潛能那扇窗。有些人是知道自己站錯了地方,卡錯了位置,但是卻不願意改變,因為害怕改變之後的不安全感,就好比是鴕鳥,以為別人都看不到它。 也有些人是慢慢調整位置,慢慢站上心裡想要的位置,或許有些人覺得現在的位置並不舒服,想要換換位置,或者是別人想搶你的位置,不管是你想搶別人的位置或者是別人想擠下你的位置,想想看!你卡對了位置嗎?你還有其他位置嗎?最重要的是,你現在的位置在哪裡? 成功往往躲在挫折背後 所有的榮耀都來自勇於嘗試。 你能忍受多少次的"不",你有多少次因為不想聽到"不"這個字而放棄,只不過是一個"不"字卻把自己給限定住了;其實這個字並不具任何力量,它之所以會對你產生了限制的力量,全是你自己的內心造成的。當你有了自限的想法,就會產生自限的人生。 你可以把"拒絕"當做是一個潛在的機會,別忘了,成功是躲藏在拒絕的後面,未曾遭遇拒絕的成功絕對不會長久,你被拒絕得越多,你就會越成長,你學習的機會越多,就越能成功。一流的業務員往往是被拒絕最多的人,要把每一次挫折當作回饋信號。記住!成功往往是躲藏在挫折的背後。 不要在別人接受你的意見或購買你的產品時才感謝他,事實上每個人都值得感謝。有位資深的業務員表示,要學會避開別人的拒絕,就是你要相信平均法則,那就是,如果你按了一百個門鈴,你可以肯定,至少能賣掉幾個你所推銷的東西;而且不管那天是好天氣還是壞天氣,你是生病還是健康的,不管你有如何的感覺,就是會收到那些錢,而你所做的,就是必須不停的走下去,而且不停的按門鈴。 有人認為被人拒絕是一件很難堪及尷尬的事,但是如果你只看負面的效果,是件很可惜的事,其實沒有被拒絕過的人,表示他並沒有嘗試去接受一個新的挑戰,有位作家曾說過"所有的榮耀都來自勇於嘗試",一流的TOP推銷員一定是最常被拒絕的人,但是他們也是業績最好、最出色的業務員。 你的行為取決於你對人生的態度,你可能以兩種不同的方式看人生:一種視人生為一段必經的生命歷程,一種則視它為美妙的經驗。人生可以是積極而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極而令人失望的,要走哪一條路,完全在於你的態度決定你未來方向,而成功往往隱藏在拒絕的背後,關鍵是你看到了"拒絕"還是看到了"成功"。 儲藏和準備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好好派上用場。 每個人都應該有危機意識,所以儲藏和準備的功夫就必須在平時就準備好。人生的技能若充足完備,面對問題的能力才會比較強,就好比打仗,所謂:"毋恃敵之不來,而恃吾有以待之",當所謂的好運就是機會來臨時,您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因為唯有扎紮實實的準備,才能有好的成果。 大多數人的生命之所以卑微、渺小,其理由就在他們對於自己的生命所下的資本太輕,在能力、教育、思想、才能、智力、體力、訓練等等所下的功夫太淺所致,由於所撒的種子不多,因此收穫一定不夠豐碩。 一個人假使沒有儲藏能力或準備的功夫,在人生的戰役中,一定會遭到"滑鐵廬"的命運,若沒有儲藏相當的能力,就無法面對一波波如潮水般的問題和挫折,也沒有足以應付及擔當大局的能力,小事即不堪一擊,何以能勝任大的挑戰及任務。 俗話常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可見得,若平時不加強自己的能力,果真要派上用場時,就一籌莫展了。凡事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的保障,因為未雨綢繆才能使受到的損害減少至最低。人生的經營是多方面的,不管是工作、學習、交友、理財、興趣等等,須做全面性管理,不要把焦點放在一個單一的問題上,顯得眼光短淺,"人生必須用遠距離、寬視野,長時間的歷史學家眼光來看"。 人生的儲藏和準備就像是銀行的存款,假使你不肯把錢存進去,就不能向銀行提取存款,你如果不願意在你的生命中,放些什麼進去,當然,你就無法從生命里取出些什麼來,這也是很公平的。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總有幾次大的機會降臨,你是否能捉住機會,全視你有無相當能力的儲藏和準備,而你所儲藏的能力又是否足以應付所遭遇的問題,一個人能否成功,端看準備及儲藏的戰鬥力有多少而定。 卷二 知足知足是贏家 沉潛與昂揚 沉潛與昂揚都是生命情境中的一部分。 導演李安,今年四十三歲,在度過了生命中最黑暗的七年後,才以"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幾部小成本的國片,獲得叫好又叫座的口碑,近來並以"理性與感性"獲得四十六屆柏林影展的"金熊獎"。如果沒有對電影的堅持和執著,就沒有今天的李安。 曾笑稱自己是柏林影展養大的台灣導演李安,再度抱走了今年的柏林影展最大獎--最佳影片"金熊獎"。一九九三年李安以少得可憐的製作費完成"喜宴",不僅以黑馬之姿勇奪四十三屆柏林影展"金熊獎",更讓台灣來的李安一舉成名。 從台灣跨向電影王國的好萊塢,李安的成功非一朝一夕,二度風光柏林影展,並在人才濟濟的電影導演中脫穎而出,李安的成功更凸現他曾經的困頓。在獲得導演"推手"此片之前,曾有七年的時間賦閑在家,僅靠著改寫劇本度過不得志的日子,除了當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夫外,想當一個偉大導演的夢想並末因此放棄,不斷利用時間大量的閱讀,並努力學習有關電影的技術,隨時捕捉電影方面的資訊,並靜待機會來臨。 很多人看到別人成功榮耀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的辛酸。人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如何在沉潛時努力進修,不因困頓而懷憂喪志,如此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昂揚於生命的舞台。 知足是贏家 你如果懂得"知足",那麼你就是真正的"贏家"。 很多人生情境是囿於我們的不滿足,所以,我們極力爭取,愈是要得多,反而愈覺不夠,本來擁有更多的,因為貪心反而短少了。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拿了一個大布袋,布袋破了一大洞,他並不知道,看到好的東西就往布袋裡放,一直放一直掉,當走到盡頭的時候,布袋裡一個東西都沒有。破洞的布袋就好像是人的"貪心",沒有去補好,不管裝再多的東西,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 很多有錢人已經很有錢了,但是他們不知足,反而無法享受真正知足的樂趣,所謂"知足常樂"雖是老生常談,但是卻發人深省。 知足,並不是不去努力,相反的,知足是對自己有相當的認識之後,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如何的程度和境界,所做的一種達觀的認知,沒有真正經歷過"生活"的人無法體驗真正"知足常樂"的境界。 當我們沒有能力去"覺知"的時候,總是想要向外求,唯有懂得知足後,才會向內自省。以前我總是覺得"不夠",錢不夠多、衣服不夠多、時間不夠多,好像每天都在追求一種實質的東西,但是心靈上卻沒有充實的感覺,當我停下來思索後,才發現已失去太多了。 現在,我不擔心我沒有些什麼,因為我不貪心了,如果我擁有,我會感謝上天的恩寵,如果失去了,也未必是不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福分,而知足才能常樂,不是一句口號而已。 卷三 起伏溝通與多言 "話猶如葉子,在葉子太茂密的地方,很難見到智慧的果實。" 說話是一種溝通,但是多言與少言則是另外一種溝通的智慧。所謂:"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一樣的話幾樣的說,會說的,說得你笑,不會說的,說得你跳。"可見,同樣的說話,會說和不會說,所引起的客觀效果,相差很遠,所以,說話也是一種溝通和藝術。 近來書市中,人際溝通方面及說話術的書籍頗為暢銷,可見,說話這件事是天天在說,但是要說得好也是一門學問。其實說話的溝通技巧和個性有關,有人天生開朗外向,經常笑口常開;有人內向拘謹,不擅言辭,相對的,兩人的溝通技巧,一定大異其趣。說話是一種人際溝通的技巧,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造成雙方心結。要如何才能讓雙方都滿意的溝通方式,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有既定的立場和想法,要達到共識,唯有將心比心,讓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否則雞同鴨講,也只有各說各話了。 有句俚語是這樣說的:"心歹無人知,嘴壞最厲害",有人是刀子嘴豆腐心,講起話來十句有九句"惹人怨",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說話還好,一說起話來把人給得罪光了,當然,自己並不曉得原因,反而覺得這種事怎麼會發生。若真要討好每個人,那倒大可不必,所謂"巧言令色,鮮矣仁",其實,若能用心且如實看待每個人,就是不錯的好方法。 其實嘴壞有兩種意思:一是多言,二是惡言。一般說來,多言的人通常是指喜歡三姑六婆,說長道短的揭人隱私的行為,多言的人大部分是會被原諒,因為屬於個人的私德部分;但是惡言相向的人,通常是會引起禍端,因為一般人往往因為別人的惡言而懷恨在心,並激起對方強烈的反彈情緒。而惡言包括有詛咒、恥笑、辱罵、攻訐、中傷,所以盡量不要惡言來傷害別人,因為自己將來會成為被別人傷害的對象。所以語言的運用,必須多做保留,以免別人利用你的話語,作為攻擊的目標。 語言是人與人相處的主要工具,善用語言可以使你的人際關係較為和諧,但是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時會有衝突和矛盾的產生,即使嘴巴和舌頭不小心都會咬到,何況人是有脾氣、有個性的。有人因言而招禍,有人因言而成就,一句話放在不同人的嘴上,產生不同效應,有人舌燦蓮花,有人口出惡言。雖然每個人都有嘴巴,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善用語言,有人說:"言多必失,多言賈禍",可見,與人溝通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所以,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才是每個人的當務之急。 下一站何處去 "有人為工作而生活,有人為生活而工作",不管是為生存還是為生活,在"明天會更好"的前提下,不斷為人生的下一站鋪路,工作並不需要你,你卻需要工作。 要讓自己不致遭受失業之苦,並及早發現自己的技能是否已經過時,就要問問自己,我必須注意什麼樣的知識?我必須注意什麼樣的趨勢?我必須得到什麼樣的資訊?我又缺乏什麼樣的技能?在過去的工作型態,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般人的生涯發展,多半是依循傳統模式力爭上遊。但是,當人的勞力和腦力均衡,逐漸被科技及自動化機械所打破,進而取代了大部分的勞力時,首當其衝,自然是原先這個位置上的人被取代。 台灣的失業問題一直是目前勞資糾紛中浮出檯面的問題,現在的職場也面臨重洗牌風潮,有些工作是重新走入歷史,有些工作則有了新的契機。大家在玩大風吹的同時,有人佔了好位子,有人卻失去自己的位子,而有心發展生涯的人,又必須具備哪些工作的條件呢? 是該上車還是下車?下一站你又該往何處去?是轉業還是跳槽?是當老闆還是當夥計?都在考驗著你的生涯智慧。所以,在工作中要能兼顧個人的興趣及未來發展性,這樣的"頭路"並不好找,而找工作同時也是在找一個理想、一份信念。就以企業本身來說,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我想,沒有一個意氣風發的企業會認為,有一天自己也會兵敗如山倒,但是,回頭看看這樣的例子卻也不勝枚舉;相反的,像微軟、雅虎這種一夕成名的故事,也讓人津津樂道。但是誰能衝破驚濤駭浪,誰又將黯然下台,在這個無法預知的世代,誰也不敢說。 新科技所造成的網路通訊,是項不管在家工作或隨時隨地在網路消費等等的變革,對企業或對個人來說,是威脅,也是機會。在面對"新科技"的同時,已經改變了工作本身的價值,除了你自己外,沒有人可以保證你的未來。所以,不管你的下一站要到哪裡,要保有工作,就要隨時隨地的面對"改變",並時時檢視自己的工作能力及環境,才能讓你順利度過人生中的每一站。 與壓力共舞 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原動力。 人總是在壓力下,才會顯現出自己的潛力。壓力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要如何戰勝壓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能力。有人面對大量的工作及生活產生了憂鬱症,卻無法排解,變成一種揮之不去的夢魘,因而設法解決壓力則成為現代人刻不容緩的事。 不管是上班族或者企業經營者,每天必須面對緊張及忙碌的事物,承受高度的壓力指數,要化解壓力與降低壓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增強自己本身對壓力承受的能力。有人說,要如何把壓力化作助力,就是不要理會瑣碎的壓力,和壓力一起成長,你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就做多少的事,不要把過多的壓力一肩挑起。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原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則是負面情緒的來源。 解決壓力之道,唯有先放鬆,才能找到執著點。據報道,幫鄒美儀看病的醫師認為,唯一令她與惡疾結緣的原因就是"壓力"。胖胖的鄒美儀錶示自己在二十四年的表演生涯中,不論是主持或表演,凡事兢兢業業的態度,并力求完美,長久累積下來,自然形成極大的壓力。鄒美儀感嘆自己的理想固然實現了,卻也喪失了最寶貴的健康。可見壓力處理不當,對健康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如何處理壓力問題,並和壓力共舞,則是現代人頗為重要的課題。 大部分的壓力都是來自於本身,要放下對事情過度的患得患失,才能避免"強壓過境"。許多時候對於想辦的事情,愈是在乎愈是做不好,若能用輕鬆的心情來面對事情,反而能將事情做好。在"壓力鍋"下每個人難免有些無奈和瓶頸,要走出壓力的最根本辦法就是"放下",所有的事情都難免有自我的成見和主觀的認定,而過度的執著就是壓力的來源。 其實適度壓力是一個成長的動力,但是壓力的紆解不當,或者沒有良好的紆解方式,只會讓個人的身心造成負面的影響,小則情緒受影響,大則健康受到波及;唯有懂得和壓力共處,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的壓力,才做多少的事,了解完美不易得,讓壓力成為助力而不是殺傷力。 卷三 起伏危機也是轉機嗎 很多人都說危機也是轉機,但是如果危機不能轉換成機會,那麼你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轉敗為勝了。 危機與轉機之間僅一線之隔,因此如何的化劣勢為優勢,且順勢而上,在競爭的洪流中具有警惕的作用;倘若危機不能做適當的處理,那麼你很可能再也無"機"可轉。要成功並不容易,但是,要失敗卻是非常的簡單,很多人好不容易打下一片江山,卻因為處理不當,而無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因此危機的處理豈能不慎。 "如果你不幸落敗,不妨轉移戰場",此句格言不但適用戰爭,也適合個人的經營,與其抱著原先"膠著"的戰局執迷不悟,倒不如重新開闢新的戰線,如果你下錯了棋子,是不玩了,還是要等到全盤皆輸後才承認失敗。"危機也是轉機"這句話沒有錯,結果卻因人而異,有人因為危機反而開創了另一個生命的高峰,有人卻因為一次嚴重的危機而喪失了所有的資源;與其讓危機危害我們的生機,那麼就該時時提防危機的產生,凡事都做最壞的打算,並做好退路及萬全的準備。 而危機的處理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如何讓自己能在生活中優遊,而不被生活困境打敗?名作家周玉蔻小姐,曾經是聯合報採訪中心主任,位高權重,因某新聞事件被指處理不公,最後卻以辭職了結自己最喜歡的文字工作。周玉蔻坦言自己當時幾乎想要去自殺,日後,卻以作家之姿、媒體工作者、節目主持人活躍在各大媒體,而現階段成就並不比當時狀況差。當時的危機反而成就了日後工作上的轉機,危機和轉機的端倪,完全在於當事人處理時的智慧及運用,其中的巧妙存乎一心了。 豐群集團創辦人張國安先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六十歲之際他曾從事業高峰墜下,他原是三陽工業的總經理,卻被出奇不意宣布免兼其職。已經六十歲的他,在離開三陽工業後,把所有的心力投注在豐群集團,開創事業的第二春,反而獲得更大的豐收;十一年的經營,如今豐群集團總營業額達四百六十億,並超過三陽工業。張國安事後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來化解十一年來努力的歲月,以及他事業的第二階段。 在人生里,有貴人也有逆境菩薩,有人幫助你,有人成就你,那些打擊、挫折、失敗、困頓皆因個人正面的思考而有了層次的不同,成功和失敗真的是一線之隔。張國安先生日前因病去世,而他的精神和毅力卻值得我們品采。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不如意,就抱怨連連,何不讓我們重新看看這個世界,藉著別人的成功和奮鬥歷程,給自己一些反省和思考。成功的,請珍惜現在的美好;失敗的,請不要氣餒,努力爭回屬於你的舞台。 從自己最弱的地方開始 每個人都害怕面對自己最弱的地方,而要改變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讓最弱的地方轉化成你最強的地方。 有人害怕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有人英文差,最怕碰到外國朋友了;有人臉皮最薄,當推銷員可能是一輩子的夢魘。這些潛意識害怕的事,皆有可能影響你一輩子,成功專家都說你必須克服你最弱的地方,你才可能向前邁進,但是要如何才能克服自己最害怕的部分呢? 那就是先把自己最差的那部分,列表寫出來,並逐一把想克服的方法列出來,為了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你必須具有完成工作的意志和毅力。其實,這個部分對個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如果你確定,真的確定,你這個最弱部分對你的人生永遠都不會造成影響,那麼不改變,也許不會對你造成影響。但是你的弱點若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那麼你就必須考慮是否要徹底改變你最弱的地方。 一個人若能克服自己最害怕的部分,那麼別人也沒辦法用你的弱點來攻擊你,就好比女人最害怕是自己的年齡一天比一天老,但是如果你能明白年輕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那麼就算別人以此來消遣你,你也可以一笑置之;有的人害怕別人以學歷來界定你的價值,那麼你就證明你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卻有著堅強的實力。 有人因為害怕自己的弱點會成為成功的絆腳石,所以努力改變它,如果你沒辦法改變你所在意的那一個部分,那麼你就接受它,並讓它成為優點而不是缺點。有個朋友年紀很輕,但是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來得大些,但是她卻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不以為忤,反而用另一角度來看自己,讓別人感受到她的自信,忘了她的外表。 你害怕什麼?你最弱的部分是什麼?你又介意什麼?把你的問題列出來,哪些是可以改變,哪些是無法更動,把可以改變的部分,花點時間改變它。我記得有位朋友小娟,她原本不是很在意她的外表,但是有人卻告訴她,那是她的弱點,從此以後,我看到的小娟卻是個容姿煥發的可人兒。除非你能接受它,否則就改變它,不要讓你的弱點成為你人生中的致命傷,讓它成為你最強的地方。 生命轉折處 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因某件事或某個人,甚至是一句話,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在人生的轉折處有時峰迴路轉,有時柳暗花明,處處皆有意想不到的人生境地,換個心情看世界,生活也許就不一樣了,該哭或是該笑了,是鋒芒畢露還是沉潛自持,每個小小的轉折都是一種考驗。 有人因為遇見貴人而改變了一生,有人是因為碰到困頓而一生都改變,原因不同,卻殊途同歸。在人生的轉折點上,有人因為挫折而讓人生有重大的改變,有人因為遭受不可抗拒的天災而影響了一生。葉慈是一位小說家,她的小說精彩,她的真實人生更精彩,她的故事發生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天早晨,葉慈因為心臟不好,一年多來都躺在床上不能動,她原以為自己會在床上待上一輩子。發生轟炸那天,一切都陷入混亂,很多人都失蹤了,也有很多人陣亡,於是為了幫助那些受到創痛的人找到他們的親人,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葉慈躺在床上接聽電話,聯絡那些失去親人消息的人。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葉慈還坐在床上,後來越來越忙,便忘了自己的毛病,因為要幫助那些情況很慘的人,除了每天八小時的睡覺時間,她再也不必躺在床上了。她發現若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她的下半輩子可能會在床上度過,而在潛意識裡的復原意志,卻被這個事件所挑起;空襲珍珠港這個美國史上的一大慘劇,對她個人而言,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個危機讓她找到從來都不知道的力量,它迫使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它給了她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葉慈因為一次天災改變了她的下半輩子,很多人都可能因為某一件事而改變了一生,在生命的轉折點,你又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機會。曾經紅極一時的楊惠珊,放棄了演藝生命卻開啟了她的琉璃世界;曾是廣告業女強人的葉菊蘭,因為先生鄭南榕自焚離世,而承繼丈夫的志業,投入立委選舉而成為政治界的名人;因為自己離婚事件,後來成立晚晴協會的施寄青,原來是一個很平常的家庭主婦,卻因為個人感情演變成一位名作家,也是她自己始料不及的事。 在人生的轉折點上,每個人都可能因為一個單純的事件,或者天災、人禍,而改變了一生,不管你遇到的是如何困難或悲傷的事,你一定都得沉著的活下去;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底下沒有一件事是不能解決的,你也許碰到的某些生命中無可避免的轉折,正可以讓你重新發現自己、了解自己。 卷三 起伏心棲更高枝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可能因為擁有一份固定的薪水而感到心滿意足,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以你的才智也許可以獲得更高的發揮;"心棲更高枝"是每個人的希望,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若想讓自己的潛能發揮淋漓盡致,那麼就不應該太早放棄能夠升遷或轉業的夢想。 想要轉業或跳槽並不是每個人都可率性而為,它仍有其必要條件,除了要有危機意識和一顆永遠學習的心外,當然,還要有計劃性的進修,並培養自己第二甚至第三項的專長,才能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平凡的生活已經不容易,何況是要出人頭地,所以厚實的知識基礎和多方面專長,是累積個人向上攀爬的動力。 企圖心較強的人通常較容易對現況不滿意,但是在選擇別棲後也很容易因為一時的迷惑,而產生更大的挫折感。在心棲更高枝的同時也要對自己有很深的認識,才不會因為轉業或轉職帶來更大的不安全感。不過在轉換工作時更要看清楚狀況,否則因轉換工作而帶來的困境則是得不償失。任何人若時常跳槽或轉業,經驗就累積不起來,相對的,別人對我們的信任度也會降低。 一般說來,工作的前五年可以盡量跳槽或轉業,但是先決條件是要有理想、有目的的跳槽或轉業,不可任意就興起轉業或跳槽的念頭,如此才能真正學到經驗。等到獲得一份自己真正理想的工作時,就必須定下心來,努力工作,並成為該行業中的翹楚,否則只是徒然浪費時間而已。 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轉業或跳槽,你想好了嗎?你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嗎?你了解自己嗎?一個人在社會工作,必須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並發現問題及困難的所在,若能尋找一份合乎自己的工作,如此才能發揮所長。如果你現在並不滿意目前的工作,沒有關係,好好充實自己,隨時準備好,機會來時,可千萬別放棄喔。 活用失敗的經驗 "如果命運交給你一個酸檸檬,你得想辦法把它變成可口的檸檬汁。"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運用你擁有的,而是要如何在損失中獲利,從失敗中獲益,在逆境中的自我啟發與鍛煉。 以失敗為契機,才能明白自己弱點,致力去消除弱點,不管令人多麼痛恨的經歷,都有其正面的作用,若能看到不愉快的經歷里"好"的那一面的人,就是"活用"失敗經驗的人。沒有一個人是註定該失敗的,人若能善用自己全身的一切原質和能量,無不有著成功的能量和機會。有的人一遇到失敗,就說這是自己的業障,要認命承受,再掙扎、再努力都沒有用,把一切都歸於宿命。 但是,你只要用心留意,古往今來,哪位聖賢豪傑沒有大大的失敗過,甚至窮途潦倒,只是他們活用了失敗的經驗,加上勇氣和決心,所以反敗為勝。在敗中學習和在勝中學習,同樣具有力量,天下當然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人天生就是當老闆的,如果你不夠努力,就算你現在是老闆,有一天也會變成夥計。 當你失敗的時候,你是怎樣看待你自己,而你是失敗了一次、二次或者更多次,你是認為自己是天生輸家?還是認為在你的一生中要成功已經太遲了?到目前為止,你曾經嘗試改變你的人生嗎?如果你努力過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辦?那麼告訴你吧!把失敗的經驗累積成對生命的體驗,轉化成生活的目標,越是失敗越有深刻的教訓,每一次的失敗都具有意義。 "成功之塔建於失敗之磚",失敗的經驗常能因此而激勵人心,使人東山再起,成功和失敗是一線之間,有人看到了成功,有人看到了失敗。全美首富比爾·蓋茨也認為人要"以失敗為師",活用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不能因一時的失敗而喪志,要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因為"成功"是給永不放棄的人。 人的一生中,如果事業、家庭、親子……都做得很好,那麼恭喜你!如果你沒有很大的成就,反是挫折連連,也請你不要氣餒,失敗的人生也能累積許多可貴的東西,例如友誼、教訓、成長、經驗,甚至是智慧……,至少對自己而言是很有價值的,如果你能活用失敗的經驗,相信,你一定能擁有成功的一天。 如何在挫折中成長 要在忍辱及挫折中增長智慧,有人說:"人在失意的時候、在生病的時候、在年老的時候、在快死的時候,是命運對你的考驗,也是命運給你的轉機。" 在李赫所著的《台灣諺語的智慧》這本書提到了"田螺含水過冬"這句話,意思是說,在夏天的鄉下,田間隨手都可以撈到一把田螺,這是一種不起眼的水產,農民大多用來煮湯佐餐,而田螺是生命力極為強韌的,即使在爛泥中仍可存活一段時日,而它們賴之為生的,便是體內有限的水分。所以,我們要以"田螺含水過冬"這句話勉勵自己在面對挫折逆境時,宜善自韜光養誨,蓄勢存精,以便待時而發。 另外有句台灣俚語"打斷手骨顛倒勇",也是頗具深意的話,只有在挫折的地方重新站起來,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如此才能使自己更堅強、更勇敢。沒有挫折的人生也是一種遺憾,因為太過於順遂的人生,如果有一天遇到了困境反而沒有抵抗的能力,若能平時培養忍耐力及忍受挫折的能力,那麼挫折來的時候,反而因為有準備,而安然度過。 田螺沒有水無法過活,人在逆境中沒有志氣和勇氣無法生存,人在逆境時,更不要輕舉妄動,因為"一動不如一靜",靜觀其變,只要元氣尚在,隨時都可以有機會打一場漂亮的仗。任何人免不了都有遇到挫折的機會,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機會,所以,要學學"田螺含水過冬",要保持體力,並且能持盈保泰的話,很快就有一展舞台的機會。 中國哲人林語堂博士說,人只要接受困境的自己,才能釋放心靈的能力,一旦我們接受最惡劣的狀況,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損失了,從此以後所有都是"得",不再是"失"。所以,坦然面對最壞的狀況,能讓心靈平安,"田螺含水過冬"和"打斷手骨顛倒勇"這兩句話,雖是台灣民間諺語,但是這裡面卻包含著前人的智慧結晶,當我們事事不順遂的時候,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別忘了,想想這兩句話,讓它給我們力量,唯有越多的挫折,你才能越成功,在走向豐功偉業的路上,都有無數挫折,讓我們做個經得起挫折考驗的人。 卷三 起伏錯了就改,失敗再站起來 很多人會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理,也許不做不錯的心態的確是比較不會失敗,但是,他也永遠不會成功。 在大多數人唯恐失敗之際,那些已功成名就之士,卻將失敗視為一種可"暫時性"化解危機的逆轉時刻,在"敗中學習"也是邁向成功之路。沒有人永遠都不犯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知道哪裡做錯了而能及時改正,那麼錯誤及失敗的機率就會減低,人生何嘗不是在錯誤中發現了真理,在失敗中領悟了生命。 做錯事並不可恥,而必須在錯中找到失敗的因子,重新面對挑戰,在生活中尋找更新的力量,不必為失敗或做錯事找借口,勇敢面對自己,坦然面對失敗,是重新學習的力量,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跌跌撞撞,"錯了就改,失敗再站起來",只要不倒下,人生就有機會重新開始。 失敗是一種過程,成功才是目標,有了過程的艱辛,才有成功的喜悅。有的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一碰到挫折又退回原來的地方,寧願平庸卻不願接受考驗,就和大部分有鴕鳥心態的人是一樣的,即使對現況不滿意,也不願意放手一搏,總是有人會自我安慰或者為自己找借口,通常,這種人都是與成功無緣的人。 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歌手蔡振南,曾經因為在失意潦倒之時,以吸食安非它命來度過生命的低潮期。在監獄中他不斷自我反省過往的錯誤,出獄後,再以歌聲重新贏得人們的尊敬。雖然他犯過錯,可是在失敗中站起來的力量卻更大,不要認為一次錯誤,就會毀了一生,當然,並不是鼓勵別人犯錯,而是學會如何從錯誤中反省,在失敗中站起來,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犯錯的時候,請記住!不要在同樣錯誤上被絆倒兩次。 偏見 "偏見,會阻礙你朝向理想與目標走去。" 你必須固守自己的信念,但是要隨時放棄自己的偏見,因為,偏見限制了我們對改變有效的回應能力、偏見會限制我們的眼光、偏見只讓我們注意存在的事實、偏見會僵化創意、偏見讓我們看不到真正的問題、偏見限制了資訊的流入。有偏見的人選擇他們所相信掌握的事實,而不願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想法。放下偏見,絕非易事,尤其年紀愈大的人通常愈難。要消除偏見,就必須打開心胸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 人隨著歲月的增加,不知不覺會在身上添上一些多餘的外衣,例如外表、面子、金錢、地位。譬如說吧,有人認為過了三十歲,就要有三十歲的樣子,當主管就必須有當主管的樣子;而三十歲的人又該是什麼樣子?做主管又得是什麼風貌?這些缺乏創意的想法存在愈多,你越是會動彈不得,尤其是專門知識越豐富的人,越難以超脫固定的窠臼,無法發揮自由創造力,對於任何新的事物,容易有固定的成見,偏見於焉產生。 事實上,我們從小就陷入成千上百的限制中,總是接受或遵行別人的教誨和生活方式,對很多事情看法產生很多的借口和理由,例如,我沒有這種條件、我受的教育程度不夠、我太年輕了、我太老了、我的才能不夠、我沒有足夠資本……,如果你有以上這種情形,就表示你的思維模式里充斥著偏見的思想。 有偏見的人會先喪失好奇與懷疑的能力,有偏見的人會越來越不注意任何異常的現象,也不問為什麼。你的反應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雖然每個人總會有聽不進別人意見的時候,但是如果你已經陷入封閉的心靈,以及自以為是的窠臼中,那麼你可能已進入一個危險的狀態中了。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導者或成功的人,那麼先測驗你的偏見指數是否過高,要解決問題或者具領導力的概念,都來自不斷的挑戰;若能跳脫過去的疆界,而且不斷的冒險,並將偏見解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是敗在偏見這件事上。放下偏見,可能讓你看到問題的核心,不要用熟知的方法看世界,做一個具有寬視野的領導者,不要是獨裁者。 成功症候群 成功是來自一個人內在的圓滿和厚實。 如果追問什麼是真正的成功?大概可說出十種、八種、各式各樣的成功方式和理由,雖然成功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但是不可否認,唯有內在飽滿充實的人才稱得上成功,否則成功只是淪為表象而已。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趨向功利,所以成功的書籍和成功法則,人人趨之若鶩,唯恐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或者是跟不上"成功"腳步。但是說也奇怪,愈是爭先恐後想要成功的人,往往是失敗率最高的一群。 追求"成功"並沒有錯,甚至是必須的,但是過度追名逐利,把它當做成功的一個手段,往往失掉了那份質樸和真誠。而在追求過程中,心態上的"貪"、"嗔"、"痴"則使人深墜其中不可自拔,很多人被"名韁利鎖"困住了大半輩子,才發覺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看看沿途的風景,關心周遭的親朋好友,到那時青春已不在,或者人事早已全非,那麼即使"成功"了,這個成功仍然是不夠圓滿厚實。 暢銷書作家朱津寧女士曾在她的書中寫著:"所謂的成功,是自己的大徹大悟,了解自己該走的路,而不是做別人的夢,或者去實現他人的理想。"如果你一定要成功,那麼先想想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而你認為真正成功又是為何?現代人應該學習的是重新定位成功的意義,而成功實在不必要和財產、權位畫上等號,而在媒體塑造下的典型成功人生,往往是華宅、名車、鑽石、美人等等的各種物質元素,成功的男人當然未必是有錢有勢,周旋在一群美女之間,有財卻無品之輩,如果是這樣的成功,又算是什麼成功的人生呢? 我想,努力去做個成功的人是好的,但是若能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會更好。每個都有自己一套對成功的想法,如果你一定要成功,那麼就活出你要的成功來。 卷三 起伏名人與名牌 有人想當名人,有人想穿名牌。 有的人自己就是名牌,所以不必靠穿名牌就能引起眾人的矚目。有人以穿名牌來彰顯身份,所以非名牌不用,鞋子是名牌、衣服是名牌、眼鏡是名牌,身上無一不是名牌,除了人不是"名牌"外,身上一律皆是名牌。 聲寶董事長陳盛泉認為,"與其穿著名牌,不如讓自己是名牌",華而不實的外在總不如內在的充實飽滿來得實在。就拿玟如來說好了,她是一位都會的粉領上班族,收入尚稱優厚,所以打扮人時,生活講究;對她來說,把自己打扮得明艷動人,是一種責任,所以常常是一身的香奈兒名牌服飾,所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名牌。其實使用名牌沒有錯,問題是,使用名牌真的能讓你成為"名牌"嗎? 而靖涓卻是另一個使用名牌的粉領上班族,但是她的使用方式,是讓自己成為"名牌",她不斷投資自己,上人際溝通課程進修、鑽研自己非常喜愛的藝術課程、購買古典和流行的音樂、每個月花一筆可觀的預算買書及雜誌,當然她的外在依然美麗,穿著雖不是名牌,但是,她的朋友一致認定她是個內外兼美的可人兒。 大部分的人都會以貌取人,尤其在職場中,服裝往往是"判斷"別人的利器,但是,也有誤判的時候。在各種形象公關的書籍中,認為服裝、儀容對個人的外表影響甚大,而且會造成先人為主的印象;除了外表給人的印象外,接下來的就是你的內在及舉止,這才是重頭戲。 與其選擇名牌穿在身上,不如讓自己變成名牌,當然在變成名牌的過程中,會有一段沉潛及淬鍊的過程,不過別著急!只要你是一顆"珍珠",終究還是會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逆風與順風 走在人生的路上,有如逆風而行,摸索前進,就好像飛機須在逆風中,才能起飛是一樣的。在逆風中,飛機必須加足馬力,才能使機頭抬起,離地飛上天空;靠逆風的力量幫助飛機加足飛行的馬力,就好比一個人的成功,是在逆境中力爭上遊來的,即使過程中是倍極艱辛,卻是值得的,這就是人生。 生命原有高低起伏,不管是在逆風中起飛,或從泥濘中爬起,都是生命情境的一部分。以逆風中藏著機會,順風中也有危機來看,要讓生命流暢最重要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和智慧。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也沒有絕對的順遂,如果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不管是順風或逆風,你都必須掌握好風箏的高低,但是只要你抓得牢,並掌握住方向,不管遇到任何風向,你皆能安然度過。 我們可以不管風向,但是要抓住自己的人生方向,順風和逆風都是人生氣象的一部分,就如同是一首歌,因為有了高低音,才能串起美妙的音符。何況是人生,要波瀾壯闊也要有涓涓細流,人生是高音鍵也是低音鍵,能夠順風而行並不稀奇,若能逆風而走才是高手。 風要往哪個方向吹,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是不管風如何吹,你依然可以把風箏放得又高又遠;人生路要走得好,不管是順遂或是曲折,你還是可以昂首闊步努力向前,是順風也好,是逆風也罷,人生路,且徐且行,祝福你!一路順風。 卷四 智慧智慧的魅力 擁有智慧,才能主宰自我的命運。 "智慧當向恭敬求,當向謙卑求,當向無私中求。" 智慧的魅力是一種永恆的愉悅,它的魅力與日俱增,絕不會淪落虛無,美麗的人若擁有智慧,那麼美麗就會成為一種永恆的美。有人說,做該做的事就是一種智慧,而知識不會使人致富,智慧才會。人會因為自覺而有所成長,卻也會因為自滿而墮落。 名作家朱津寧女士認為"智慧"的性質是發展、快樂、知識和智慧,智慧的狀況是一種愉快的狀態。例如某人按照內心智慧的指引行事,在大庭廣眾面前,符合人們心中的法則,因此,他行為的結果總是有益於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且也有利於實現他自己的命運。 有人說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智慧,而智慧又要從何而來呢?大體上來說,智慧的來源有三個:一是從你的知識而來,二是從你的經驗而來,三是從自我反省而來。有智慧的人是個能堅持到底的人,而有魅力的人是充滿自信的人,能有智慧又有魅力的人,就是個能永遠都散發著成功特質的人。 一個人並不是富有就會快樂,也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真正決定我們幸福與成敗的是"智慧",智慧能指導我們轉敗為勝,由弱而強,能引發我們過著創造性及自由自在的生活。人只要擁有了智慧,就會產生魅力,而魅力可以使人發揮無窮的潛力,讓周圍的人更想親近你。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學問淵博的人就擁有智慧,也不是年長的人就能有智慧,而是只要願意打開心門的人,都有可能擁有智慧。 名作家鄭石岩先生表示,無心之心才是最高的生活智慧,他根據佛教經典和心理學著作中的相互解釋,發現了這個崇高的人生哲理。他也認為,佛法最精要的旨意就是要真誠和虛心去生活,不要受成見及名利所蒙蔽,甚至連善的觀念和刻意遵守經典的教誡都要拋棄、都要擺脫,能自由自在去待人接物,才能發揮智慧。不管用哪一種想法或學說,人是多麼希望自己能擁有智慧,因為透過智慧的魅力通向了無盡的可能和延伸。 有人說:"智慧可以主宰命運之浮沉",人的命運起伏,有如地表的大海、高山;有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每個景緻有每個景緻的美,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風光。人的命運亦然,如果您執著於登高望遠,你可能失去海底探險的樂趣。有智慧的人看待命運的起伏,認為那只是一個過程,所謂順境或逆境並無差別,每個階段皆有美好或值得學習的一面,如此就不會有命運浮沉之感嘆,但誰能真正主宰命運之浮沉呢?答案是:擁有智慧的人。 自信走出光明路 相信自己的才華,是自信的開始。 很多的作家、明星、演員在未成名之前,都曾受到過冷落和輕視,但是有自信的人,卻能夠看淡這一切,繼續走自己的路,沒有人不是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更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要有自信,並且相信自己,因為唯有相信自己,才是自信的開始。 暢銷書作家劉墉,他的第一本書《螢窗小語》寫完之後,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後來是自己花錢印刷出版,沒想到卻大受歡迎,連當初拒絕他的出版社都跌破眼鏡。可見,被拒絕並不可恥,而是你要如何在挫折中面對自己?唯有自己相信自己的才華,別人才可能相信你,自己若不放棄,別人又怎麼能放棄你呢? 劉墉對自己今天的成就,他由衷地感謝那位退他稿件的出版商。他說:"幸虧他的退稿,我才有今天。"不過劉墉本人有另一個說法,他說:"當你站在這個山頭,覺得另一座山頭更高更美,而想攀上去的時候,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走下這個山頭。"所以,今日的劉墉即使成功了,他仍然堅持他所堅持的,不會因別人眼光而改變,他認為一個人"眼光要放遠,腳步要放大。"我想這就是自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培養自信的開始就是不要懷疑自己,首先必須先肯定自己,當然自信不是自我膨脹,或者自以為是;自信也是一種認知的開始,因為透過自我觀照,才能了解自己的專長、能力和才華,而展現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嘗試,並堅持你所堅持的。 "不要懷疑自己的才華",這也是華裔女主播宗毓華的名言。她以一名華裔的中國女子躋身在人才濟濟的美國電視圈,不但當上CBS主播,並受到大眾的肯定,憑的就是自信和才華。唯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在挫折連連的時候努力走出自己的路,不因別人而放棄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放棄你,除非你先放棄了自己。 可以反擊,請勿憎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遇到難明之事、難處之人。 如果我們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對待時,必須有所回應,但不必憎恨,因為凡事皆有因果可循,若能將此事此人當做自己的"逆增上緣",把憤怒之心轉化為向上的動力,甚至可以讓自己因此而獲得反省及檢討的機會。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許環境的困頓蹇厄正是自己修行的大好機會,我們可以用正當的方式來獲得平反,但是不必讓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唯有忍下當時的一口氣,我們才有機會反擊。 世界上的事如果要論及是否公平?我想沒有所謂真正的公平,很多人對於不公不義之事皆產生憤世嫉俗之感,處處以己身之局限來看這個世界;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看清這世界的"真相",也無法了悟世間的"無常";當面臨打擊、橫逆時,只有遷怒環境、憎恨他人。 我非常感謝自己生命中常常出現的一些"逆境菩薩",如果沒有他們給予的挫折和痛苦,我不會知道自己能夠承受多大的擔當,甚至沒有這些痛徹心肺、摧心折肝的大悲大痛,我不會知道人生要珍惜得來不易的福分。我記得有位師父曾經告訴我說:"你應該感謝,在你這麼年輕的時候給予的挫折和磨難,如果是你中年的時候或者是老年的時候發生,可能你會無法承受,或者說你是提早承受了這些挫折,以後在你的人生中還有什麼事可以將你打倒呢?" 每思及此,對於自身所發生之事較能以"歡喜承受"之心來看待,因為一次次的擠壓和擴增反而增加生命的韌性,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逆來順受是人生的必修課程。"所以面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別人的攻訐漫罵,我們"可以反擊,但是無須憎恨"。 卷四 智慧柔軟與剛強 諸葛亮兵法有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剛柔並濟是理想性格的最佳狀態,但是要做到剛柔適度是很不容易,而在為人處世上要立於不敗之地,又必須學會能剛且柔的人生哲學,確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鍛煉及淬練,才能有幾分的火候。 在傳統的觀念里,男人要剛強,女人須柔弱,大丈夫似乎和(柔)扯不上邊。事實上,男人和女人的身體里都有剛和柔兩種的特質存在,只是剛和柔的表現何者為多而已。諸葛亮指出,一個人必須該剛時要堅強無比,該柔時可以委曲求全,並依據需要,該剛則剛,該柔則柔,且能應付自如。 培娟是一家公司的一級女主管,作風強悍頗有大將之風,但是不管她是否能力出眾或是提出具創意的企劃案,每次有任務或工作要執行時,總是遭到屬下的杯葛。初時,培娟不以為意,但時間一久總有無力感,後來,有人點醒她,耿直作風雖贏得"小鋼炮"的外號,凡事皆不假辭色,卻不懂以柔克剛之妙,有些吃過虧的人,便以不配合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可見,身為一個領導人物並非只要有專業能力即可,還要有指揮方面的才能和修養。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領導人物,博學多才、聰慧過人並不能保證便可成就一番事業,重點是,要知道何時該強、何時該弱、何時該進、何時該退的處世哲學。 若能性格剛強卻不固執己見,溫和柔順但不軟弱。剛柔並濟是一個領導人物必備的性格,既要不柔不剛也要能柔能剛,才是一個傑出領導人物的最佳狀態。 真誠以待 做人要有一點彈性,有時不可鋒芒畢露,但是也不能毫不突出,在張與放之間的拿捏需要一點智慧。 一般說來,個性較柔軟的人,在人際方面比較容易與他人和睦相處,個性剛強的人較容易出現人際之間的緊張氣氛。如果你老看別人不順眼,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了,因為此時唯有改變自己,才是比較可行的方法,改變別人是比較困難的。 工作愈久,與人接觸機會也愈多,所謂"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的判斷是非標準,是難以圓滿的。年輕時,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批評,總希望自己的舉止行為能獲得所有人的贊同,為了迎合別人的看法,自己也變得掌握不住方向,最後,仍聽到別人不好的批評。在傷痕纍纍的情況下,自己總算明白,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在主觀上的認定也會有所不同,更何況是高難度的做人技巧。 先不管外在環境是以何種的規範來判斷是非對錯,每個人的心中總會有一把尺,總有一些自我的堅持和原則,這些原則和標準讓我們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不輕易的受到傷害及搖擺,雖然無法和別人產生共識,也不會因此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因為,每天都有人在為歷史翻案,不同的環境有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做人難或是人難做,一旦身而為人,就要處處用心,所謂"處事要有慈心,助人要有悲心,做事要有喜心,做人要有舍心"。做人還要"真",唯有"真誠",所有一切紛擾,才能迎刃而解。 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如何才能洞明世事,又練達人情呢?"做人"也許不容易,因為你無法討好每一個人,也毋須討好每一個人,只要面對自己時能夠瞭然無愧,別人的褒貶何妨看淡,因為沒有人可以認為自己是絕對的完美,不如真實看待自己吧! 歲月增添智慧光采 我長年齡,也長智慧。 每個人都會變,男人和女人一樣會變老,因為每個人都會變"老",那麼就該用更坦然的心情來面對,當你生命充實而飽滿的時候,你可能根本不會想到"老"這件事,有的人時常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根本來不及老,因為永遠保持一顆學習和天真的心,年紀反而成為一種美的象徵。 如果能把人生中的每個階段的角色演到最好,那麼歲月的光華將更增添智慧光采。就好像"魅力"一詞吧!一定是年輕美貌的女性所專有的嗎?那可未必,例如演技派女明星歸亞蕾,她覺得自己充滿魅力,而魅力的特質就是不服老,而且充滿著活力,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越活越老,而是越活越好"。另外一個不服老的人,是傳媒界的熱門人物宮雪花,她以四十七歲的高齡參加亞姐選美成為熱門話題,也是一個不服老的最佳例子。 每個人都會老,不管男人女人也都怕老,但是害怕,也照樣得面對事實,若能提早心理建設,那麼年老並不是那麼的可怕,反而因為歲月曆練,更增加了智慧的魅力,這種成熟的韻味豈是年輕人學得來的,不管美貌和青春是如同小鳥般的一去不回頭,銀髮族仍應該提早做好老年的生涯規劃。 人老了以後,同時也應該培養一種豁然達觀的心胸,以坦蕩的態度去面對事實,一方面不必過分沉湎過往,也不必為來日無多而感嘆,重要的是要如何過好現在。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若能保持學習的心態和一顆活潑的心,繼續享受人生,去經驗一些自己未曾經驗過的美好事情,那麼"好酒沉瓮底",也許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還在後頭等著呢! 卷四 智慧多角度人生,多面向管理 一個人最要緊的就是不要自築藩籬,若能努力的拓展新的領域和發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就是保持年輕、活潑和對生命好奇之道,如果畫地自限,將使無限潛能化為有限成就。作家托爾斯泰說:"大多數的人想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就沒有能限制你發揮的藩籬",一個人必須用多角度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生涯規劃也須朝向多面的管理,人生才不會被局限。科學家費曼博士是一個具有多樣才華及童心的人,他不但是個科學家也是一個生活家,他的興趣廣泛、才華洋溢,不會被世俗的想法所局限,活出了一個科學家的風采,雖然他得到了諾貝爾獎,但是,他的人生不是只有科學而已,他的人生不但豐富而且具有生命力。 人生其實是滿多元化的,單一的成功,只是片面的成功,人生包含有事業、家庭、人際、健康、休閑、心靈、興趣等等,其實一部分的成功,只是代表你在那一部分的努力。有很多企業界人士,雖有成功的事業,卻沒有健康的身體;有輝煌的人際關係,卻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有美麗能幹的女秘書,卻沒有溫柔解人的太太;有足夠的錢,卻有個空虛的心靈,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有單一的努力目標,卻沒有全面的管理。 如果人生可以管理,你會如何管理?有的人很會管理員工,卻管不好自己的人生,但是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全面成功的人,因為沒有全面成功的人生,只有趨向成功的人生。其實重點不是在於輝煌表面的成功,而是在人生中不要有太多失重的平衡,例如,哲文是個很平凡的人,沒有顯著成功的事業,卻有著完整平衡的人生、夠用的金錢、和樂的家庭、多元化的興趣、充實的心靈、和諧的人際關係。也許,表面上他真的不算是太成功,但是,反過來說,又何嘗不能說,這也是人生中的另一種成功呢? 人生因為多角度,才不會失去平衡,有的人因為太專註於事業,一旦事業垮了,生命的意義也沒有了。有人提出生活需要管理,生命也需要管理的主張,並提出六大主張,包括親情的管理、健康的管理、休閑的管理、人際的管理、事業的管理、婚姻的管理。而做為一個現代人有時所承受的壓力是滿大,如何在六大管理中獲得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失序的生活會讓人感到窒息,唯有平衡的人生,生命才會健全。當然,我們不必為了失去某一部分,或者為了某一部分的不足,而認為人生是有缺憾;其實,人生就因為不圓滿才要去補足,因為容易失去所以才要經營管理,而且,幸福不是唾手可得,必須要你親自栽種、努力施肥才會開花結果。 孤獨之必要 在佛經上云:"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點出了孤獨的必要,及無可取代的宿命,人本來就註定是孤獨的。 作家顏昆陽說,"獨"的生命境界有兩種:一種是"孤獨",一種是"獨立"。通常藝術家都是孤獨感較強烈的人,人應該讓自己有獨處的時間,創作者通常是在孤獨的情況下完成他的著作;而有獨立人格的人,在天地間才能不靠著依賴別人而生存,看清楚生命的本質,反而更能活得自在些。 有次看了一個電視節目,節目探討未婚媽媽的議題,作家廖輝英女士的一番話頗值得深思。她說,有些女性不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認為透過生育傳宗接代的過程,才是一種完整,甚至不惜未婚生子,其實女性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需要透過生育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記得有位女作家曾經在演講的時候問在場的女性,如果以生命的完整性來說,是不是要透過婚姻、兩性的結合才是一種完整。在場女性有大概九成認為是必須透過兩性的結合,人生才算完整。當時,這位女作家是女權運動的支持者,對當下的反應,頗不以為然。但時過境遷,如今,再回頭看看這個問題,不知道現在的女性會如何作答,而"人"的完整性是否會因為男女雙方的結合,而成為一體就趨於完整,也許每個人心中各有答案,但是不可否認,不管男女雙方是否必須因為透過結合而完整,回歸原點,人還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孤獨的死去。 其實兩性都是獨立的個體,聖經上說:女人是從男人的肋骨取下做成的,把女性附屬於男人,所以,古有明訓:"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人的一生都依附在男人的身上,而女人就像那油麻菜籽命;我倒寧願相信佛經說的:"人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以代者",兩性之間是平等的個體,不需要透過別人來完整自己,而我們都有能力做個獨立自主的人。 人在某處精明,不必處處精明 "難得糊塗"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只是在什麼時候該糊塗,什麼時候又該聰明呢?有些人精明外露,有些人大智若愚,有些人處處算計別人,有些人好像處處吃虧,其實,別被人生的表象所欺騙,很多外表精明的人往往被自己的聰明所害,處處要贏的人,反而輸得更慘。 "大智若愚"是一個人智慧的表現,處處精明,反而輸了生活的趣味,你不必處處獲勝。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皆是精明幹練,聰明得不得了,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不勝枚舉,就像金光黨騙人吧!若不是一個"貪"字,怎麼會這麼容易上當受騙呢?一個處處精明、斤斤計較的人,他的視野及心胸一定不夠寬廣。其實,人在某處精明,又何必處處精明呢?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的性命"。 大家都希望被別人稱讚為精明能幹,誰也不希望自己是糊裡糊塗的過日子,但是,人在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假裝糊塗一下。而通常太過於精明的人,容易吃虧,為什麼呢?因為凡事斤斤計較的人,容易讓別人有機可乘,若能在生活中偶爾糊塗也是不錯的,不過,可不是該精明的時候糊塗,該糊塗的時候精明。當然嘍!所謂精明和糊塗的定義是因人而異,不過最聰明的方式,就是做個不斤斤計較的人,有的人總是小事上"小鼻小眼睛的",處處與人爭些蠅頭小利,其實若能稍微放掉一些小聰明,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在工作職場上,我們常看到一些自以為聰明和自以為是的人,或是見風轉舵的小人,有些人精明有餘卻聰明不足。有首歌叫做"聰明糊塗心",就是說,有個聰明的腦袋還不行,還要有一顆糊塗心才可以。凡事看得太清楚,就不美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在當時很難判斷,是吃虧或是佔便宜了,是非曲直,也許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明了,也許吃虧的反而是佔了便宜,佔了便宜的人反而吃了虧呢? 記得曾在一本書看到一則故事,不知故事的內容是真是假,內容是說有個日本的圍棋高手,平常專註於下棋,對於其他的事一概不管,平常比賽都是太太開車送他去。有次太太有事先行離開,這位圍棋高手比賽完畢後,竟不知該如何回家,因為他忘記回家的路了。他是圍棋界一等一的高手,不下圍棋的時候,卻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平常人。據說作家張大春也曾經在出門的時候,左腳上穿的是一個紅色的襪子,另外一隻腳穿的卻是藍色的襪子。也許,他們都把精明用在工作中,而生活里偶爾糊塗一下,也算是一種人生的趣味吧! 卷四 智慧如何提升心靈成長 其實每個人都有餘力提升自己的心靈成長。 不管你是升斗小民或是得道高僧,提升心靈的成長是一件和生命有關的事情。作家密爾頓說:"心靈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靈內,天堂可變為地獄,地獄可變天堂。"所謂,凡事存乎一心,善惡一念之間,悲歡貧富亦是如此。 "心靈改革"已成為世紀末的重要議題,英國的歷史學家湯恩比說:"人類文化進步的方向,是由物質層面的滿足走向非物質層面的追求"。有人說:平靜的心靈是一切快樂的根源,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如今的社會亂象應是人的貪嗔痴慢疑五毒具足所引起的。 "物質繁榮,逐物喪志的迷失,引發心靈之追尋",美國學者彌爾布雷斯認為,簡樸生活沉靜而不狂躁,安寧而不激蕩,它強調合作,使人人獲得更多的愛,重視競爭,但輸贏不大,它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參與者,而不僅成為參觀者,它使人親近自然,不再整日與機器為伍。 而面對混沌濁世,回歸本心,自我反省,漸成一股清流,這種心靈的革新也是一種反省的能力。心理學家詹姆士說:"海水的潮流從來不能干擾深海海底的寧靜,一個人若擁有更寬廣恆常的價值觀,平常的不如意,就不能輕易的打擊他,真正篤信宗教的人常是屹立不搖的,他們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狀況似已作好準備,因此能坦然面對。" 心靈改革有時透過宗教的力量,反而更能影響人心,例如慈濟的證嚴法師,以宗教力量影響很多企業家來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並透過宗教來實現心靈的改革;若以這樣方式並透過宗教的力量來改革,對社會的整體有益,那麼也未嘗不可,何況,社會的敗壞、人心的委靡,是應該靠著大家的力量來提升。 選擇 我們的一生都在選擇,除了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父母外,選擇就成了我們一輩子最常做的事,小至要不要打電話給朋友,大至婚姻大事,無一不是在選擇中過日子。既然都要選擇,你們是用什麼方式來做決定的,是精打細算還是暢快一時,是憑"感覺"還是靠"理智"? 每天都是個嶄新一天的開始,我們也都必須扮演著我們所選擇的角色,我想,除非直到死亡為止,否則我們每天都必須做無數的選擇,你已為自己選擇哪一種角色呢?而選擇又代表了什麼呢?我們每天一早睜開眼睛要去上班開始,就在做無數的選擇,從衣服的搭配到要不要吃早餐,是搭公車還是搭計程車。有人說他其實最怕選擇了,因為選擇代表每一次都必須做正確的決策,每一次的選擇都充滿掙扎,我們一方面抱怨自由太少,一方面又頭痛要做無數選擇,人生的困境因而彰顯。 就是因為我們必須做人生很多的選擇,所以要鍛煉自己做最正確及最適合的判斷。有人說不要因小失大,即使是小事情的選擇,也可能影響你對重大事情選擇的因果關係,所以焉能不慎。但是,要如何為每件事情都做最適合的決策和選擇呢?著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那麼讓自己有正確的思考模式,並學會盡量不要用"感覺"和"直覺"來做判斷,因為人的感覺常常會做出不是很正確的判斷,所以要練慣用理智來做選擇。 決策是一輩子中最常做的事情,對某些人來說成功是用財富來衡量,對某些人來說也許不盡然,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都是一種選擇。你要或不要、YES或N0,都可能影響一生。學會三思而後行,選擇以後,就不再後悔,並對自己的選擇勇於負責。 有機會就上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機會,如果十個機會你可以掌握到一個,你就可以成功了。" 而這個社會裡充滿著機會,各種的機會,大大小小的機會,有好的機會及充滿陷阱的機會,要如何選擇機會,而搭上機會的順風,不然機會就會像"風"一樣消逝無蹤。 "有機會就上",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凡事不管會成功或失敗,都勇敢去闖一闖,這樣成功的機會可能會多一些。現在年輕人大部分都具有喜歡"秀"的心態,但是也被封為所謂的"草莓族",有好看的外表,卻如草莓一樣不耐久留,一壓即碎,"有機會就上"是對的,就怕是有機會時卻沒有好的實力。 "何謂運氣?就是先有預備,再碰上機會。"有人說: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後悔"的痛苦。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有許多機會,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機會,並且是天天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錯過機會,是對潛力的詛咒",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但是實力卻必須先培養,沒有實力的人即使有機會,也會被淘汰出局。 傳邦電子董事長陳傑民從小就喜歡釣魚,在釣魚的過程中也讓他體會到,機會必須等待,但也要善於把握;從電話機業務員起家到創業,傳邦電子的資本額已達四億二千萬餘元,並於日前申請上市,發展方向也轉型切入網路通訊領域。陳傑民說,網際網路就像是魚源豐富的池塘,他正在找機會,希望能釣起一條大魚,而做事業就像釣魚,機會一來,必須好好把握,緊握魚竿,鍥而不捨,才能釣到大魚。 "有機會就上"失敗的機率滿高的,但是相對的成功的機率也會提高,如果沒有一試再試的勇氣,和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又怎麼會知道結果呢?所以在等待機會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創造機會,機會不會一次次主動光臨,唯有自己不斷創造,當然,在機會降臨時,也請別忘了,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各項能力儲存好,否則徒有機會,仍是無力可回天。 卷四 智慧抓住趨勢才能順勢而為 兵經曰:"能相地勢、能立軍勢、善以技、戰無不利",創勢、造勢、依勢能造就自己的江山,順勢才能造勢,借力使力,也是順勢的一種,要如何順勢而為並抓住趨勢,這也是通往成功之路必學的功課之一。古人云:凡事"順天、因時、依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就好像四時的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其時,因為順勢而為才能"水到渠成",唯有水到渠成才能理所當然。但是趨勢的產生也可能是由個人所帶動的,人生有兩種,一種是聽從外來的訊息,隨波逐流;另一種是運用自己的腦子,選擇能使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的想法和做法,我們所處的時代幾乎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動,如果你有說服他人的能力,便能成為趨勢的領導者。 趨勢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一點一滴逐漸累積形成,等它形成時,就如潮水般,沛然莫之能御,成功者就是能及早發現趨勢的人,而能運用趨勢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已經打開了成功的大門。當你抓住時代的脈動、掌握趨勢的發展,再加上因勢利導,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就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當然也因此而事半功倍。 其實未來的趨勢,並非一望無際或者遙不可及,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們正置身在其中。了解趨勢就像是"開竅",而開竅有時就像是靈光乍現,有時又像是找對了保險箱的號碼,是那種一觸即發卻做對選擇的事。而了解趨勢,就能讓你做正確的選擇,我們都想把自己的目標推向比較正確的方向,那麼我們就必須知道趨勢在哪裡。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十九歲的時候創立微軟公司,他認為個人電腦革命發生將影響數以百萬人的生活,當然,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是正確的,微軟公司不但成為非常成功的企業,他本人也成為世界的首富。成功的人自然就是符合趨勢潮流的人,了解趨勢是無價之寶,要如何搶先一步在消費者抵達前,到達他們所在的位置,並提供消費者他們還不知道的事物,就能成功。 變 有人說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多變的時代,要懂得如何適應變化,掌握變化,才能在下個世紀來臨前做好準備。目前世界的改變,不是亂變、善變、詭變的那樣混亂,只要搞清楚到底有哪些變化,就可以掌握變的主體。如果想試圖了解變的趨勢,就要了解科技的未來趨勢,不管外在環境怎麼變,仍然有其軌跡及脈絡可循,只要掌握"變"的核心,就可掌握變的準則。 未來最大的敵人莫過於不確定性,只要能夠克服不確定性,就能擁有肯定的未來、可掌握的未來。也因為我們正處於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所以不可不注意未來可能變化的趨勢,特別是和本身有密切關係的,例如工作或生涯規劃方面的訊息,到底未來全球資訊社會的就業情況會產生哪些巨變,若能早一分準備,則能少一分被淘汰的危機,多一分對未來樂觀的前景。 "你必須時時樂見改變,但不要被改變支配",現在的改變包括經濟、社會、文化、技術、政治,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進行,而在人類活動的某些領域裡,不僅是一日千里而是具有爆炸性,這些改變在我們這輩子里,一點也沒有減緩的跡象。所以在這個變革的浪潮中,要如何因應,及自我領導,則考驗著我們的毅力。 有人說"變"是資訊經濟時代最突顯的特色,在《10倍速時代》這本書里,有這樣的一段話:"沒有人欠你一份工作,更沒有人欠你一份事業,我們置身在成功和失敗都以十倍速進行的時代,在這樣混亂與變化的時代,機會不斷湧現,卻又瞬間消失。"所以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同時,也要加速自己追趕的腳步,否則,你可能已經在淘汰之列。 未來學家艾文·托佛勒觀察趨勢變化的浪潮,將過去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稱之為"第一波"和"第二波",將目前所處的風起雲湧資訊經濟時代稱之為"第三波",未來可預見的第四波則稱為一息萬變的生化經濟時代。以此來看,"變"是二十一紀社會中變遷的自然趨勢,至於要如何面對變化,就要如何面對具體的競爭,和如何在急速變化中掌握未來的生存空間;要掌握變化、掌握未來,就必須了解科技未來發展的趨勢,不管未來如何的變化,希望人類仍然是最大的贏家。 努力修行,找對位置 "人生即是修行,但是必須找對位置。" 邇來,禪修風氣盛行,企業界很多人趨之若騖,不論老闆或員工皆是一心向"佛",連很多政治人物也都是佛門弟子,只是這麼多人努力的修行,不知道找對了位置沒有? 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在十丈紅塵里也可以修行,修行即是"鍛煉身心而實行之"的意思,在工作中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勞動中修行,行住坐卧皆可修行。有人說,地球就是一個道場,也是人類修行的地方,因為人皆不完美,所以須努力在地球上好好學習,學習愛、學習善、學習很多過去沒有學會的功課,人生即是學習,若以凈化心靈為目標,那麼地球將不會再受到污染了。 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才是"對"的位置?我想,人生中有很多問題,很難回答何者為對,何者為錯,何時為對,何時為錯,因為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產生的對錯也因人而異。例如回教國家可以一夫多妻,而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皆為合情合理的行為,但是若放到今日今地,可能就得吃上法律的官司;以戰爭來說,所謂"成王敗寇",勝者即可為王,敗者可能難逃一死的命運,但是,歷史史實告訴我們,成者並非一定是對的,失敗者也不一定是錯的。 如此說來,好像對錯是難以分辨的,事實不然,能否"找對位置,做對事",則是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因為"真理永遠是對的",唯有找對了位置,修行起來才會有力量;若越修越開心,人也變得快樂起來,我想就對了,如果越修越痛苦,那麼就有問題了。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要使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樣的結果,端看我們給予人生什麼樣的因,"修行"也是修正行為的意思,把我們身上不良的習氣慢慢予以消除。 每個人都有他最特殊、最好的特質,只要放對位置,就能夠擁有一片天,沒有人是天生的成功者,或者是失敗者,人就是要靠著不斷的自我反省、修正,最後,才能找到一條通向快樂之道。生命的本質本來就是苦多於樂,每個人都在成功、失敗、歡樂、憂傷中,反反覆覆、起伏跌宕,只要心中常抱持著希望,挫折反而是使人向上的動力,甚至是一種救贖的力量,讓我們找對方向,也找對位置,努力修行吧! 卷五 幸福學習和分享 "人生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學習和分享。"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今日,知識就是力量,它控制了通向機會與進步的道路。" 而蘇格拉底則認為"知識是唯一的善,無知則是首惡"。 學習是快樂之源,一般的學習方式有在做中學習、在觀察中學習、在錯誤中學習、在思考中學習、在創造中學習。人必須終身學習,因為知識的獲得,是以終身來進行的工程,在這個世界上,學無止境,生有涯而學無涯,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精神,人生才能不斷得以更新。 學習和分享是一體兩面,有了吸納才有吐出,而不斷的吸取後,才有不斷的吐出,讀書則是最快速的吸收知識經驗的方法,因為透過讀書吸納,才有分享的吐出。因此,學習和分享是一體兩面,只有學習沒有分享,只是單方面的吸收,不容易消化;只有分享沒有吸收,無從分享自己的成果,內容不夠紮實。透過時時的學習和分享,才能有生命的動能。 蕭伯納名言:"如果你只顧單向傳授,他永遠都學不會。"蕭伯納說得一點都沒錯,學習是主動的行為,只有實踐才能學會,單向的傳授沒有互動,學習的效果及品質都會大打折扣的。而學習途徑有幾種方式,例如透過大量的閱讀、聽演講、向別人請益、與別人的互動分享、時時注意資訊的取得,都是增強學習效果的方法。很多人會逃避學習的另一種說法,純粹是"懶惰",事實上,花時間在書本上,絕對可以大幅提升學習及賺錢的能力。"沒有任何知識是不具力量的",人生因為透過學習而時時充滿了驚喜,因為有了分享也隨時充滿著趣味,有驚喜、有趣味的人生,有學習、有分享的精神,人生因而別具一番滋味,不是嗎? 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個性 要改變命運之前,先改變個性。 英國小說家芮德曾說:"播下行為的種子,可以收成習慣之果;播下習慣種子,可以收成性格之果;播下性格的種子,可以收成命運之果。"可見,性格影響命運之深。 《了凡四訓》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能夠明了且確實執行的人並不多。很多人會成為悲劇人物,事實上,大部分是個性使然,也許命不能改,但是個性可以改,脾氣可以改,人生觀可以改,當我們改變了這三種質素,其實命運已經開始改變,生命的向度、寬度及視野可以擴大,人生的層次才能轉換為更高層。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若能改變自己的個性,也許她的命運也不會如此悲慘了,"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改變自己是比較容易,影響別人大概是比較困難。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見得,要改變個性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效,所謂"大的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除掉",即使是不容易,也並不是說就沒有辦法改變,因為,唯有徹徹底底的改變自己不良的習氣,人生才可能有所轉變。 俗話說:"脾氣、嘴巴不好的人,心地再好也不是好人。"這句話的另一個解讀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亂髮脾氣,但是,人是很健忘的,尤其是在生氣的時候,常常是發完脾氣才後悔。所以,人常常有一些自己看不見的盲點,而這些小習氣也是影響成功或失敗的最大原因。 過去常有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可見得讀書也是改變命運的一種方法,因為大量的閱讀,視野及心胸自然就寬闊,遭遇到挫折或失敗的時候可以靠著前人的智慧度過難關,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生命無常雖有起伏的時候,要如何轉危為安,可以藉由書本中他人成功的經驗或智慧,讓自己突破難關,走向更穩健的人生。 一個好念頭、好的性格、好的學識、好的習慣是不是就構成好的命運,也許不一定盡然,但是凡事境隨心轉,心念改變也就改變人生不如意的部分,凡事向著陽光看,陰暗面自然會減少。念頭改變了,命運也跟著改變,個性改了,命運也一樣會改變,不管別人怎麼說,就從今天起,讓我們做自己真正命運的主人。 格局與成就 "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與其思想格局成正比。" 格局就好比一個人的眼光,有的人只在方寸間斤斤計較,所以他的成就必然是有限;若一個人能有較寬廣的格局,不以現階段的成敗來論英雄,爭千秋而不爭一時,那麼短暫的失敗和困頓,則成了最好的激勵要素。 眼光短窄的人,只看見眼前繁花美景,卻不知鏡花水月是不可憑恃,若能把格局放大,眼光看遠,即使是一時的不如意,卻因為有所因應和準備,反而造就日後成功的本錢。 《壯子·逍遙遊》里提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 一個有大格局的人,就好比是大鵬鳥,在飛上萬里的高空時,需要的是時間和空間的準備,就像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小小的芥草可以把它當做船,但是放個杯子就會粘住不動,是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所至。 格局小的人就像是兩條蟲,"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小聰明的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又怎麼知道其所以然呢?清晨的菌類活不過晚上,哪裡知道日月的長短呢!寒蟬也不會懂得春秋,這就是短壽。 我們常會以"井底之蛙"或是"以管窺天"來形容格局、見識不夠大的人,但是我們有時也會不自覺掉入自以為是的陷阱里。有遠見的人願意花時間和空間來等待成功的機會,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需要的是一個可供揮灑的大舞台,不是一個可以屈就的方寸之地;但是就因為格局較大,就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就因為要有所成就,所花費的功夫也較別人來得深。若是你,在海洋與河流之間,你會如何選擇? 卷五 幸福灰姑娘與大男人 很多女性終其一生,都在等待被一個男人所拯救。 在童話故事裡,白雪公主終於等到了她的白馬王子,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這樣美麗的結局,不知道牽引著多少女性的心靈;而灰姑娘因為遇到英俊多金的王子,從此麻雀變鳳凰,平民女子變成了美麗的王妃;英國的黛安娜王妃曾經是多少女性夢寐以求的目標,如今,她的婚姻早已彈了變奏曲,最後卻因一場無情的車禍,讓她魂歸離恨天,但現代版的灰姑娘仍然是眾多女性不變的夢想。 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希望靠著婚姻關係找到一張長期飯票,但是不可否認,大部分的女性仍然會以結婚,作為人生的最大睹注,如果輸了,也只有"願賭服輸",婚姻竟成為女性另一種救贖,在傳統男尊女卑、女主內男主外的情況下,似乎女人只有靠男人,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而近來離婚率大增,不婚人口也增長不少,據了解,離婚夫婦中,由妻子提出離婚要求的為數不少。很多離婚女性表示,對婚姻的品質感到不滿,而男性反而對此感到不解,可見得,男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扮演,常常不懂妻子的心,雙方對婚姻品質的認知差距頗大;而在婚姻關係中,男人不一定是要扮演著供給的一方,女人也未必一定是需求者,男女雙方的關係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婚姻中的認知,男女之間通常都是有所差異,一般說來,男性比較少會希望在婚姻中得到利基點,而女性在婚姻中通常有比較大的變動空間,也許因為締結一樁婚姻而從此變成為鳳凰女。但是女性如果不能擺脫"灰姑娘的情結",就不可能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過去女性為了找一張長期飯票,苦苦等待白馬王子的出現,女性若不能破除這種迷思,很難為自己找到定位。 "灰姑娘情結"和"大男人主義"都是男女心中最大的徵結點,女人如果在灰姑娘情結中脫困而出,同時男人也應該擺脫大男人主義的心結,那麼兩性在婚姻中的失落感就不會那麼深了。 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所以你不必羨慕別人的幸福。 人生的幸福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沒有錢的人以為擁有了錢才是幸福,失去愛情的人希望擁有愛人,生了病的人認為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因為沒有人是圓滿無缺的,所以幸福才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幸福有時是一種情境、一種感覺,幸福也是抽象的、無法具體描述的氛圍,並不是物質充裕與否可以決定的,因此能夠掌握幸福感覺的人,就是活在幸福當中的人,因為幸福存在於打開心門的人。 台灣的經濟成長奇蹟,帶給大家日益豐饒的物資,但是物質的享受和財富並沒有帶給人更多的幸福,追求幸福的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天生的本能,但是努力追求財富的背後往往隱藏了機心巧詐,扭曲了人性基本良知,因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現代人想要真實的感受幸福的滋味,首先,必須學習了解物質條件以外的精神生活的價值,珍惜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情誼。 證嚴法師認為"誠敬悅服"的人生就是一種幸福,若能保有最誠懇的心對人對事,做每件事都有敬重心和誠意,看到事情都能善解、歡喜,這就是最幸福的人生。可見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看法都不同,由於每個人的知見和層次的不同,幸福的定義也因人而異。 不管幸福的定義為何?幸福其實隨時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因此,懂得掌握幸福的人會打開心門,時時刻刻關心別人,隨時等待幸福的翩然而至。正因為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覺,所以慾望較少,內心溫暖寬厚的人,較容易獲得幸福。不管你要的幸福是什麼。活出你要的幸福吧! 創造自己的幸運 你覺得你是幸運的人嗎? 而什麼又是幸運呢?是在路上撿到錢?是中了統一發票的特獎?是投資理財賺了大錢?在我們成長的歲月里,或許曾經做過同樣的美夢:如果有一天,我中了一百萬元的獎金,我會怎麼辦? 我們通常都如何看待自己的幸運?而我們又需要怎樣的幸運呢?我們都希望有一點點的好運氣,但是運氣會不會只是數學裡的機率問題,如果你想掌握自己的命運,那麼你需要的不僅是運氣而已,而是如何創造"幸運"。 如果好運是可以被"引起"或"創造"的,任何人都可以主宰這個因果的過程而為自己帶來好運;幸運不是等待就可以得到的,你可以創造你的幸運,那麼是不是有正面思想、比較開朗的人,比較幸運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你不必羨慕別人的幸運,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幸運。在談到幸運時,你對幸運的定義是什麼?也許每個人對幸運所下的定義都不同,當你在羨慕別人時,別人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幸運呢?幸運是上天賜予的祝福,每個幸運的背後是否藏著什麼樣的天機呢? 創造幸運的秘密是,尋找一個好的開始,做一個有創意的人,拿掉偏見、看見美好、與別人合作、放掉一些自我、活在當下,這就是幸運的秘訣,只要一點點的改變,你就會感覺不一樣,幸運也是需要創造的。 你要學到的是幸運的本質,不是投機取巧的方式,每個人都需要一點點的好運氣,學會看見美好的一面,就會發現幸運之神的來臨,一個人若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幸運的人,那麼恭喜你,你就是那位幸運兒! 卷五 幸福想飛,就飛吧 如果你真的想飛,為什麼還不開始行動? 想飛,可能是人類心裡的原始慾望之一,所以在表面的安定中,有一顆隨時都想要自由的心;很多人在面臨人生選擇時,總是害怕失敗,害怕選擇,寧願在原地里打轉,而不願展翅高飛,當然,在練習飛翔的時候難免有挫折和失敗,但是,一定比在原地踏步好。 我認識一些朋友,明明對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並不滿意,卻不願意改變,也不敢改變,想換工作又怕沒有更好的機會,想進修又怕收入成問題,只好繼續做著不合志趣的工作,甚至連生活的品質也無法改善,讓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窘狀。 平庸唯一受到社會贊同的一點,就是規律:生活中沒有高低潮,只有平淡,沒有特別之處,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味道,只是一成不變。一個人若長期生活在固定模式中,久而久之,就會缺乏創造力和活力。其實改變現狀並不是放棄目前所擁有的,而是突破困境、擺脫桎梏。 想要改變現狀,的確需要勇氣和信心,一個人若能在否定比肯定還要多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信心,把"愈挫愈勇"當做是人生的座右銘,才有可能比別人多一點成功的機會,因為,勇於改變,勇於嘗試,才能有更多的人生體驗,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人生,其實需用更多的失敗來造就更多成功的機會,名作家王溢嘉說:"有人因改變信念而成功,有人因改變信念而失敗。"在變與不變之間,你想好了嗎? 除非,你不想改變,那麼就堅持你的原則,否則,你就勇敢踏出你的步伐,想飛,就飛吧!不要讓夢想只是夢想而已,只要你願意,夢想終有實現的一天。 美貌的迷思 不美麗的女人似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當美麗和智慧必須做一個抉擇時,相信仍有很多女人願意選擇美麗,因為美貌對女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保障"。 根據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九十的男人,在選擇女朋友時會以外表做為標準,可見女性的外表比頭腦還要受男人的青睞,這樣看來好像男人都是"好色之徒"了,相信大部分男人都會不得不承認這個說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女人對外表的重視要比對頭腦重視占較多的比例,而女人的美麗真的是如此重要嗎? 近來經濟不景氣,但是據說瘦身美容的廣告量,在各大媒體仍是獨佔鰲頭,難怪有人會說女人的錢比較好賺。市場上是供需原則,有需求,就會有供應,而女人身上的贅肉則是論斤在算錢,據說有人花了一百多萬元,才能把身上的贅肉除掉,我除了感嘆美麗的代價真是所費不貲外,對於女人花錢在容貌上的阿莎力,感到不可思議。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女人到底是為了男人而美麗,還是為了自己而美麗,理由雖是莫衷一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女人追求美麗的心是自古皆然,不分年齡、種族,而女人愛美大概也是一種天性,所以,不顧一切的追求美麗,就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 最近,有句廣告詞非常流行,就是"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這句話最能代表在工作中力求表現的女性,當然,也為在工作職場上搶眼表現的女性,下了一個美麗的註解。我覺得美麗容貌固然吸引人,但是美麗的頭腦卻可以更持久,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家廖輝英女士,她曾說過,當初老闆用她的原因,是因為她有個美麗的大腦袋,廖輝英女士本人所表現出來的深刻思想,個人所散發出的智慧和文采,在我看來,美麗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表現。 畢竟美麗也不是一種罪惡,不必大加撻伐,而美麗只是一種個人的附屬品,女人因為美麗而加分,況且美麗的女人總是能吸引較多"關愛的眼神"。當然,美的定義因人而異,什麼樣的女人最美麗呢?女人為了美麗又付出多少的代價呢?美麗有價,智慧無價,在追求美麗的同時,女人,你是否想過你已成為物化的表徵嗎?女星蕭芳芳是典型外貌和內涵同時兼具的藝人,智慧型的美女,她的美不因年齡而凋零,反而因年齡的增長,更顯醇厚深遠,這樣的美,才是現代女性所要追求的典範,不是嗎? 和諧產生力量 內在與外在的和諧才能產生力量。 現代人身處今日社會,年齡不大,經歷卻多,陷於忙碌與盲目的情形比比皆是,人生重心無法安立,價值取捨也讓人左右為難,所以要讓生命有電光石火般的熱情,像陽光照亮一片新天地,並且能面對內在的挑戰,化解生命的限制,才能體悟人生另一番的滋味。 衝突和矛盾只會分散力量,唯有和諧才能產生力量,"內心和諧,是通過打破自己對別人的標準和期望的見解,你發現自己的內心出現了新的和諧,一種陌生的平靜和安寧的情感"。名作家鄭石岩先生認為,一個人是否過得寬心快樂,是由主觀意識所決定的,而非客觀的環境所造成,因此心理的變化,是個人能否快樂幸福的關鍵因素。 印度聖者說:"只有心靈和諧的人才能體驗大自然的和諧,內心缺乏和諧的人同樣感覺宇宙缺乏和諧,內心渾沌的人也會發現四周混亂。"由於目前的社會人們價值觀的變化,衝突和矛盾的產生也愈來愈多,很多人都產生了適應不良的癥狀,很多人在事業的戰場上打得精疲力竭,內心自然無法平和對待自己。 "要達到平衡狀態,一個人必須通過自我認知這一關",不管你的目標想成為什麼,你都必須了解自己,因為了解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在這個宇宙中,妥協與力爭、勤奮和優閑,這兩種力量一直存在,每當你努力行事時,你應該同時退一步,給自然一些空間,讓一切自然發生,努力追求和諧並讓它產生力量。 不管我們的表面是什麼,是風光、是落寞、是堅強、是脆弱,你的內心控制著你的行為,你必須通過自己的那一關,化解自身的矛盾,讓內在和外在相結合,你才能得到力量,如果表裡不一,那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了。 卷五 幸福圓滿與緣分 "如果能把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份"緣",都處理得很"圓滿",就是一種成功",而圓滿人生實應根植於物質與精神的圓滿結合。 在結緣了緣的過程中,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佛家講圓滿,希望人生都能圓滿,其實凡事講求圓滿,就是因為要圓滿並不容易,外在環境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情,人生追求圓融,但是一切就隨緣吧!星雲法師說:"圓融無礙的世界就是一切日月的世界,如虛空的世界,如因果的世界,如自性的世界。" "佛法講宇宙人生,都講圓,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有始有終,功德圓滿,人生要追求圓融。"但是圓也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月都有陰晴圓缺,人又怎麼能力求無憾呢!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在力求完美、追求圓滿,在工作中有拚命三娘之稱的惠茹表示,多年來一直在工作中力求表現,完全忽略了周圍人際關係互動的不良,遭人所忌,受到耳語中傷,自己卻完全沒有招架的能力。這時才發現並不是埋首工作,不理會他人,就能成就圓滿,在工作中的圓只是小圓,而人生中還有無數個小圓。 人生是每個小緣分彙集而成,中國人凡事講求圓,最喜歡圓滿的感覺,因為圓滿是沒有缺口,但是本身太滿了卻容不下別人,也不太好;所謂虛則盈,滿則溢,圓融無疑的人生智慧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智慧。我想,可以追求完美卻無須絕對完美,因為人生本來就有許多的遺憾,每個月也只有一次滿月,人生,怎能奢望事事都圓滿無憾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靠的是緣份,緣深緣淺是依個人的因緣來決定,是否圓滿則端看個人智慧來決定。在結緣了緣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圓滿,即使是有缺憾,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好的緣分與圓滿的人生皆是每個人所追求的,但是,人生仍有許多的不圓滿和遺憾。證嚴法師說:"凡事要經過思考,心量要擴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並體諒別人,如果能這樣,生活也才會過得幸福"。 活出真實的自我 一個人只有活出"真實的自我"才有力量。 每個人都有好幾個"我",但是只有做回真實的自我,生命才有力量。一個人首要的責任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做他自己,學習喜歡真實的自我,因為不管你到哪裡,都必須帶著"它";做回真實的自我,還回本來的面目,才能發揮內在的潛能。 英國女星艾瑪湯普遜以"理性與感性"一片獲得奧斯卡改編劇本獎,併入圍了該片的女主角,她表示,從來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活出自然是她的風格。艾瑪說:"從我年幼時,雙親對於我說的話、做的事,都表示由衷的興趣,這讓我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從而建立了自信。" 艾瑪對目前有很多的婦女只注重外表,頗不以為然,她覺得,如果光以外表來評斷自己存在的價值,是"相當危險"的事;艾瑪認為,不做作、隨時散發自然率真的本性,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並且讓自己魅力十足。 做真實的自我是對自己有信心,而自信的人,隨時看起來都是美麗的而且是神采煥發的。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當然,做起事來就能得心應手;相反,若隱藏自己原來的本質,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他的表現一定無法趨於完美。我們都知道,充滿魅力的人就是擁有自信的人。 只有"還原",才能真實面對自己,很多人都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就好像一個始終戴著面具的人,和一個失去刀劍的武士一樣,怎麼揮灑也都無法淋漓盡致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活出真實的自我,才能彰顯真實的人生,那麼做個真實的自己吧! 愛的功課 "愛"真的是讓人"愛之欲其生,恨之惡其死"嗎?一個不懂得愛的真諦的人,沒有資格去愛他人。 報載在工研院技術服務中心服務的副研究員李先生,因追求女同事遭拒,竟由愛生恨購買水銀投入飲水機的熱水槽中,使得該中心五十餘名員工喝下"毒水"。據了解,李先生是國內一流學府的高材生,但是對愛情的處理方式卻顯得幼稚而可笑。但是,這卻不是國內第一件高學歷學生所發生的愛情事件,在此之前,國內某大學校園已經發生過一個研究生因為女同學移情別戀,而在水中下毒的事件;還有多年前台大也發生過,用火燒死女朋友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當事人學歷都非常高,除了對他們因此而自毀前程感到惋惜外,也讓人感嘆,到底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呢? 在升學主義的洪流下,莘莘學子皆以考上一流學府為目標,學校的教育也以升學為職志,美術、體育、音樂都可以不上,一切都是為了"拼"上好學校。學校以同學的功課作為品性的標準,似乎好學生和功課好是畫上等號的,在學校里,老師沒有教我們要如何與異性相處,而男女同學在沒有考上大學前是嚴禁談戀愛的。我認識一位某名校博士班的男同學,這位男同學資質優異,升學路上非常順遂,唯獨在愛情上卻繳了白卷,他表示,除了做學問外,在生活里也不懂如何適切表達"愛",甚至他自我解嘲的說,在"愛"的國度裡面他還只是幼稚園的程度。 因為,在學校和家庭都沒有教"愛"這樣課程,所以有很多人都為"愛"而受苦,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可以指導如何去"愛"、學習"被愛",而我們的社會有能力培養一流的人才,卻沒有好的心靈教育及心理輔導課程,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那麼我們的輔導教育是不是只是聊備一格呢?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個案",但是據了解,高學歷者犯下這種因個人情感,而導致入獄的案例有增高的趨勢,令人不得不省思我們"愛"的教育,是否要加強了。 有的人因目前性泛濫而在學校開設性教育的課程,但是,我覺得大多數的人對愛情的反應能力及對愛情的應對方法,卻比性的問題更嚴重,與其注意性泛濫問題,也許更應該注意性的源頭,就是教給他們對愛情的應對能力。也許,這是我們整個社會及教育的失敗,"愛"原本就是一生的功課,不要為了愛而犯罪,而是要學習如何愛及被愛,愛情的功課是值得我們深思及反省的。 卷五 幸福金錢與婚姻 一般人的眼中,金錢雖未必買得到婚姻與愛情,但是沒有錢的婚姻更令人感到憂慮。 有錢,有時也會成為婚姻的絆腳石,此話怎講呢?我曾經遇到一位年逾三十有五的美麗女子,仍遲遲未婚,原來她是巨富千金,學歷傲人,才學兼備,還是社交圈的名媛。她表示,不是沒有追求者,而是她無法分辨在眾多的追求者,是愛她呢,還是愛她的錢,或者是她的名氣? 而有些條件頗佳的男士也是她心儀的對象,卻對她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怕別人以為他是想靠裙帶關係,妄想一步登天。所以,在婚姻中利多的因素,反而變成不利的原因,但是金錢的誘因,卻叫人無法漠視。 另有一位青年才俊,父親為本省殷實企業家,本人也是年少得志,個人也掌管公司業務,身居要職,何以會落得娶不到妻子?他的原因和前者情況差不多,皆是害怕對方過於拜金,或是對方害怕他是過於恃財的公子哥兒,無法專情。 雖然如此,有人做過非正式的統計,大企業家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有高至百分之五十以上,娶的不是影視歌星,就是美女型的主播,或者是門當戶對的富商千金。由此可見,門當戶對的婚姻,仍然是一個比較穩當的選擇,但是,香港富商林建岳、台灣公子黃任中,不但有錢有名,重要的是他們有閑,而他們的婚姻狀況卻令人惋惜,那麼匹夫匹婦的婚姻,是否就比較幸福呢?答案是未必,窮人的婚姻,整天除了操心錢還是錢,而有錢人的婚姻除了錢之外,不知道還有什麼? 愛情和麵包在婚姻里所扮演的角色孰輕孰重,因人而異,有了愛情而無麵包的婚姻,褪色的速度是令你想像不到的;而有了麵包的婚姻,至少是維繫婚姻關係中的一項基本條件,生活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婚姻中的愛恨交集、情愛悲喜,皆與金錢脫不了關係,要讓婚姻久久遠遠,你的理財智慧則考驗著你的婚姻。 金錢帶來很多的便利,但是卻買不到快樂、愛情、健康、幸福等等,沒有錢當然也不會有太多的快樂,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金錢其實是非常可愛的,有人立志要麻雀變鳳凰,有人希望有朝一日登上權力的核心,若能靠著自己的努力得來的,總是比較實在些,僅靠著一紙婚姻而攀上巔峰,總會有高處不勝寒之嘆!金錢這玩意兒,有時真叫人又愛又恨,有錢的婚姻未必幸福,但是沒有錢的婚姻大概也不會幸福太久。 追求成功也要追求健康 "長壽的好處,是擁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命的歡愉。"健康並不是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是失去一切。 當小說家林耀德的死訊傳來,真叫人錯愕,年僅三十四歲的青年怎會猝死?有人說他是個天才型的作家,什麼樣的文體都能寫,但是現在,他只能在九泉下嘆息自己"壯志未酬身先死"的遺憾了。 沒有比年輕人的死亡更令老年人感到悲哀,這證明了,活著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活著才可能有理想、有希望、有將來,否則一切都沒有意義。當我們擁有健康的時候,健康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旦我們失去了健康,那麼人生中再多的美好都將與我們無緣。 "人生所擁有的健康遠勝於黃金,因為強健的體魄更是超越一切的財富。"但是有些人卻用健康的身體去換取財富,然後再用財富去買回健康,就好像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打拚事業,不好好珍惜身體,拚命透支體力,等到事業有成時,卻享受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為這時候,已經失去了健康的身體。 如果你現在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將來就沒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利用,尤其在忙碌的工商社會裡,許多人拚命地追求財富,同時也拚命的透支健康,例如經常在應酬場合中喝酒過量、為了公事拚命加班、耗盡心力工作卻沒有適當休息、無法解決的壓力等,都是摧殘健康的最大殺手。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卻忽略了追求財富的"原動力"--健康,若沒有了健康的身體管理,又怎能支配和應用財富呢?不可否認,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包括快樂、才幹和事業,寧可少賺一點錢,但是不要為了賺錢而失去健康。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也要努力追求健康,才不會賺了荷包卻傷了身體,保有健康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管理,在生涯規劃里,也要把健康納入其中,沒有了健康,再多的成功也是枉然,因為,健康的身體必須和你一起分享成功時的喜悅。 卷六 釋放上台與下台 當我們在台上的時候,要做好下台的準備;如果我們在台下的時候,就應該隨時準備上台。 人生就是一個大舞台,"上台是機會,下台是智慧",沒有人永遠在台上,也沒有人永遠上不了台,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唯有把握住上台時演出的角色,演什麼像什麼,扮好自己的角色,那麼不管是主角或者是配角都是值得鼓掌的。 所謂:"台上一秒鐘,台下十年功",在台上賣力演出的人都是在台下努力付出的人,也許是一分鐘的演出卻是十年的功夫換來的,有很多鋼琴家、名角、藝人都是付出相當多的努力,才換得演出時精彩的掌聲。 如果你在台上,應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情的演出;下台時,也不必感嘆,不如做個最好的觀眾,給予台上的人熱情的掌聲。在《莊子的智慧》一書曾提及弟子問莊子:"昨天山中的樹木,因為不是可造之材,而終其天年,今天主人家的鵝卻因沒有鳴叫的能力,而被宰殺,老師你將如何自處呢?"莊子說:"我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 在台上,固然是眾所矚目的所在,但是所受的壓力較大,且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在台下,雖然無法光芒四射,但若能沉潛自得,倒可明哲保身,不必成為別人的箭靶。那麼要留在台上或者是走下台,的確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但是有時候要上台或是下台,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時是環境使然,有時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尤以政治人物為最。 台上也許風光,但是沒有永遠不凋謝的花朵,長青樹固然可喜可賀,也要隨時做好下台的準備,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唯有懂得何時上台,何時應該下台的人生哲學,才能在紅塵滾滾中找到安身立命的處世原則。 複雜與單純 在複雜的地方也有單純的人,在單純的地方也有複雜的事。 單純與複雜在我們的心中常常互相影響,我們總是時而單純、時而複雜,在人事複雜的混沌中,我寧願相信人的單純,但是單純的地方也有隱晦難明之事,關於"人生"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單純,也沒有絕對的複雜。 作家王溢嘉說:"有的人因單純而偉大,有的人因複雜而偉大。"他舉出有"歐洲頑童"之稱的伏爾泰為例子,他作詩、寫小說、評論、戲劇、哲學辭典、演算數學、觀察星辰、關心宗教等等,對人類有頗多建樹的事情,一生充滿著傳奇,高潮迭起的生活串起了他的一生,他因複雜而偉大。有的人一生純而執著的追求一種理想或目標,無怨無悔,至死方休,因為全心投入,反而有了很大的成就,而這種單純造就了另一種偉大。 國內管理學教授曾仕強則認為,簡單的事情必須加以適當的複雜化,才不會"大意失荊州",造成陰溝裡翻船的慘劇;而複雜的事情就應該簡單化,以免無從下手,根本找不到切入口,造成"一拖再拖"的不良後果。他也表示容易做的事情要更加小心,而難以解決的事情則要輕鬆一些,才能集中心力。 單純和複雜的認定因人而異,有人身處在複雜的地方,卻仍然心存單純,凡事簡單化;有人身處單純的地方,總覺得別人不單純,工於心機見不得別人好。而複雜和單純就好像人的心,你認為單純就事事單純,你認為複雜那麼就凡事都複雜得不得了,王邦雄教授認為"人生如棋局,然不在對列,而在共成,落子布局並不艱難,艱難在下著能否無心。單純處之,總是單純,複雜應之,則無不複雜"。 簡單和複雜好像一體兩面,太過於偏向某一方皆不宜。中國人凡事都以中庸之道視之,儘管世事複雜,生活依然可以過得簡簡單單,但是,你要知道在什麼時候該簡單,什麼時候該複雜。 忍耐和從容 古人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必須靠忍耐的,因為"能忍則安"。忍耐,依辭典的意思是"把某種不滿、生氣、痛苦等不好的感覺或情緒抑制住,不使表現出來",《EQ》作者高曼博士進一步指出,EQ其實就是訓練忍耐力。 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無一不忍,有人說,忍是難的,但也是美的,因為忍是過程,得到忍的獎賞是好的結果。高曼博士認為,自制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忍耐當然不是"鄉愿",因為有了"忍"的功夫,才能有從容的氣度去處理事情。通常火氣較大的都是年輕人,因為年輕,凡事看不開,想得較淺;年紀大的人大風大浪見多了,反而能靜下心來,若不能有忍的功夫也和年輕人一樣爭強鬥勝,那麼他的心智並未和年齡一樣成正比。 所謂:"忍得過,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歷史人物韓信有名的胯下之辱,大家耳熟能詳,韓信忍得一時胯下之辱卻贏得將來在戰場上的勝利,反觀當年的胯下辱就顯得微不足道。要能成就大事業者,眼光須放遠,一時的榮辱有時不必放在心上,爭千秋不爭一時。 凡事"靜觀皆自得",因為忍得一時之氣,海闊天空,既是海闊天空就能從從容容,那麼又有什麼事困得住自己呢?所謂"一忍天下太平",當然,忍耐是有限度,並非做濫好人,如果只是怕惹事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麼這個忍耐就是"鄉愿"了。 忍要看如何忍,何時忍,該要忍的時候不能沖,忍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人生就是透過忍耐來達成目標,忍應該不是消極的承受各種委屈和痛苦,而是積極管理情緒,富蘭克林說:"有耐性的人,能得到他所要的一切。" 卷六 釋放凡事可以「趕」但不要「急」 快速成功帶來快速折舊。 證嚴法師以"凡事要趕不要急"來勉勵別人,"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急"則很可能造成錯亂及麻煩。 以前我做事總是趕趕趕,連三趕,急得不得了,事情也許做出來了,但是品質卻不一定好,甚至因為心裡著急,常常事必躬親,弄得人仰馬翻,相對別人的壓力也增大了。現在有很多的書,是教人如何管理時間、管理效率,而我想真正需要管理的應該是自己的心。 快速的做事確實是完成工作的首要,不過"快"、"趕"、"急"在字義上所代表的意義,都是希望能把事情儘快完成,台灣有句俗諺就是"吃緊弄破碗",真實含義是越是緊張越是想快,事情反而弄得更糟。越是緊張的時候你可能必須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的環境,再來決定是否要繼續完成工作。 有人希望自己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成功,並以時間來換取空間,讓自己能與時間拔河,並急著求取更高的效率及回收,這樣的後果往往是讓自己更快速的折舊。一個人能否把事情做好,有三個因素,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事情為什麼會失敗,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不成立就無法成功,所謂"因緣不具足"也是這個道理。 有時"一動不如一靜","動"是耗掉能量,"靜"是一種儲存,動得越多並不見得表示會獲得越多,如果能集中精神、精力在一件事上,反而比你做十件事來得有效率。當然,在有點壓力的情況下,可能可以幫助自己儘快達成目標,但是匆匆忙忙做的事情,就容易有遺漏及遺憾的地方,不如學會在緊張中放鬆,反而讓事情更能圓滿達成。 脫離恐懼,跳出框框 "改變你的想法,就能改變你的世界",跳出思維的框框,天地自然寬廣。畫地自限只會困住自己,只有跳出框框才能看見自己的潛能。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框框,這個框框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一樣,正是因為盲點,所以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圈裡踏步。很多人有固定的朋友、有固定的回家路線、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固定的休閑方式,如果有一天,把這些固定的模式拿掉,你會如何?因為固定,所以就成了一種制式的標準;因為固定,所以就成了一種框架。如果可以偶爾改變回家的路線,和不同的朋友交往看看,換換休閑的方式或娛樂,之後再回頭看看人生其實是可以大不一樣的。 很多人跳不出框框的理由是恐懼,害怕脫離現狀,不願跌進未知的狀態,因為害怕恐懼,所以很多人註定在平庸中打轉。就好比穿鞋吧,有人喜歡穿舊鞋因為"習慣"了,有人喜歡穿新鞋因為可以"冒險",習慣就好像是規律的作息一樣,如果你很滿意現在的狀況,那麼改變的可能性就很小,當然,也表示你的夢想或想法註定是一輩子都要躲在角落裡。 平庸和平凡不同,安於平凡的人不見得是平庸之輩,但是平庸者肯定是平凡的人。改變或者跳出框框,不一定改變你的平凡,至少改變了你原有的世界,擴大了你的視野。你不一定會因此而成功或失敗,人生有很多種的可能性,因為你的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 要不要跳出既定的框框或者更上一層樓,考驗著一個人的勤勞與否,很多人不願改變的重大因素竟是"懶",只要你懶得改變,我想任何人也不可能改變你,因為唯有勤勞的人,才能享受到因為改變帶來的甜美。 輸了才有機會贏回來 當生命被逼到了絕壁、死谷、最後的邊界,一切才變得深刻。 失敗是人生情境中的一部分,輸贏都是暫時的,身為一個人的價值並非建立在做一件事的成功上,一件事情的失敗也不表示做為一個人的失敗,停止對自己負面的評分,別斤斤計較成就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因為生活中的失敗並不表示永遠失敗,在這個成功偏執的社會裡必須了解的是,"挫折也是一種負面的恩典,跌倒,是爬起來的契機,有苦,才襯得出甜的滋味"。 有戰爭,就會有輸贏,而我們很難保證自己能夠打贏每一場戰鬥,《反敗為勝》是美國汽車業巨子艾科卡所寫的一本書,艾氏以五十四歲的壯齡,人生事業發展到巔峰時遭到福特汽車公司老闆撤職,痛失總裁寶座。往後六年里,他閱盡人情的冷暖,在商場競爭的現實和殘酷之中,不斷忍辱精進,使盡渾身解數,在成本嚴控、爭取融資和研究新產品的開發上,數管齊下,最後終於突破萬難,創造了眾所炫目的奇蹟。克萊斯勒的股票一夕間回漲數倍,且供不應求,艾氏本人亦揚眉吐氣,成了當代活生生的傳奇。 但是,幾年後美國汽車工業不景氣,艾氏在志得意滿、又因多角化的經營策略失當後,要反敗為勝已致為艱難,這也是人生中的順境和逆境都須謹慎的道理。世事如潮,浪花淘盡,成功和失敗的界限是如此接近。 當困境走到谷底才會反彈,而勝敗常常是一線之間。如果我們有機會贏時,千萬別大意,因為你有可能會輸得更慘;但是輸的時候,也別忘了,我們隨時也有機會再贏回來。 何必太在乎 人要有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修養,如果我們的內心能夠不動,不被外在環境所局限,那麼外在毀譽褒貶,你又何必在乎。 要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很不容易。首先須看清自己的內心,害怕什麼?在乎什麼?心虛什麼?有人非常在乎別人的批評;有人在乎的是別人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質疑;有人缺乏自信,看不見自己的優點;有人缺乏信心,害怕別人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朋友靖文是個追求完美個性的人,有時會被批評"龜毛",也許是壓力太大使然,造成其日常生活中略帶神經質的傾向。根據醫學的報告指出,通常太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都有神經質的傾向,尤其是對自我要求高、又缺乏自信的人。 要把別人的批評看淡,首先,就是針對問題處理,對事不對人,不必因過度的聯想,而造成內心的不安和困擾;通常會在乎別人的人,在情緒的掌握上也不是太好,容易流於意氣之爭,總是誤解別人說話的真正用意。其實,培養自己內在的厚實,是避免別人傷害的最佳法寶,若能學會自我保護,才是安身立命的最佳準則。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美,但是,你必須認清,那些讚美是真心還是假意,那些批評是惡意中傷還是中肯建議。唯有了解自己真正扮演的角色,才能不受別人影響,不如花些心思用於"內在建設",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活得更輕鬆。 卷六 釋放如果批評也是一種讚美 "把讚美當警惕,把是非當教育。"就好像"最有價值之人最易被人毀謗,最鮮美的果實最易被鳥啄食"是同樣道理。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批評他人,不喜歡讚美他人。因為,很多人是靠著批評名人而獲致聲名。哲學家叔本華說:"小人常為偉人的缺點或過失而得意"。一般人常因別人的批評而憤怒,而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他人的評判中獲得智慧,學習知識。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分量,怎會有人願意批評你。最容易受到別人批評的人,一般說來,一國里就是總統,在公司就是老闆,或者是公眾人物,沒有人會踢一隻死狗的。所以被別人批評,先別急著生氣,有人說:"一個憤怒的人渾身是毒"。批評和詆毀,並不是那麼有毀滅性,相反的,它常具有成功的啟示和作用;你的成功就是對批評者最大的報復,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在懷恨及憂慮上,不如努力將自己的才能有所發揮,把精力及時間做更極致運用。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不必為莫須有的罪名而難過,別人批評是可以當作反省自己錯誤的根據。若是惡意的人身攻擊,就大可不必為了這樣的批評而傷透了心,不如把批評當做變相的讚美,用另外一種最佳的狀況出現,你的優秀表現可以讓那些流言早點消失,你必須表現得更好,才能杜悠悠之口,否則,正好給於別人批評你的借口。 如果你被批評,請記住,那是因為你會給他一種很重要的感覺,也就是表示你是有成就的,而且是值得被注意的,很多人是借著指責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來得到滿足感及引起他人的注意。其實不合理的批評往往掩飾了讚美,如果是良性的建議,或者是合理的指正,倒是可以給我們反省及改進的機會,但是不必要為不合理的批評而煩惱,因為你的憂慮和不開心正中敵人的下懷。不過,永遠都不要對你的敵人報復,因為,不要浪費時間在仇恨及憤怒上,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讓自己活得更好更充實,這就是送給敵人最好的禮物。 放手 愛情來的時候,誰也無法阻擋,愛情去的時候,誰也留不住;人生里也有很多事和愛情一樣,來去有時令人無法捉摸,學會不執著,懂得放手,也是人生中一種必修的智慧。 人生里有很多東西是完全無法掌握的,也許就是佛家所講的"無常"。就譬如說愛情吧!當它來的時候,即使神仙來了也擋不住,但是,它要走了,任誰也留不住,學會不執著,是在面對不如意時的一帖良方。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有時候不要問對錯或者是非,"你去經歷而不要去分析",如果想得太多,多到成為一種困擾,那鐵定是你的自我中心又在作怪了;別拿道理困擾自己,"道理"同樣是不能執著,要學會放手,放手之後,有時候天地反而更加寬廣。 就拿我來說好了,基本上,我也是個很執著的人,多年來為了一個目標,不停的努力工作,但是,也許是太過於執著,反而偏離原來的目標。很多事情因為自己的困惑和執著,恰恰無法做好,而不切實際的執著,反而成為自己進步的障礙,煩惱也隨之而來。 其實放手也是一種觀念的鬆綁,有時候我們抓緊某一個東西或觀念,反而讓自己被套牢,不如讓自己適時松一鬆手,反而能得到心靈的解脫。要能不執著,是非常難的,例如,我們喜歡某個人、某件東西,要我們放棄是件多麼困難的事;但是,弔詭的是,有的人你追得愈緊反而離你更遠,有時候,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變成了另一種生活的智慧。 學會適時放手,並讓自己能夠偶爾脫離現狀,看清楚自己的定位,"退步原來是向前"。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必須看清什麼時候該放下的。例如一段無結果的感情,一份沒有未來的工作,你是要在原地踏步,還是尋找另一個可以發揮的天空。人生中有時候是該選擇性的放手,這是負責的態度,它和撒手不管不可相提並論。"放手"的前提是先學會"捨得",唯有捨得之後,才放得了手。 歸零 想要在職場待得久一點,那麼"歸零"的工夫不可少。 很多人在同樣的職位日子久了或在同樣的工作領域一段時間後,往往在學習上變得日漸緩慢,甚至有逐漸對新的事物敏感度不夠的情形。當然,造成進步愈來愈慢的狀況發生是因為,同一件事做久,難免有倦怠的情形發生,甚至是自以為已經很熟悉了,所以,反而讓自己越來越退步。 要想"歸零",那麼首先必須拿掉你身上的包袱,例如:經歷、學識、資歷、性別、工作的類別、職位等等掛在你身上的標籤,很多人就是無法撕去在身上的標籤,所以,他也無法讓自己重新學習,甚至開展事業的第二春或者是第三春。 在工作職場上因為觀念改變,重新歸零的例子很多,像維如原本是一家出版社的編緝,後來卻成為公關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樣子的轉變對維如來說是適得其所。原來,維如念的是大眾傳播,對協調性的事務本來就有興趣,所以在離開編緝的職務同時,努力進修並充實有關這方面的資訊,從頭開始,努力了三年,獲致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而致中卻是由較高的職務調到另一種行業,並且由基層做起,原來致中是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業務經理,但是,對生涯有另外看法的他,卻到廣告公司當個AE,從頭開始學起。 剛開始致中非常不習慣,因為主管當久了,如今生涯卻來個大轉彎,從業務經理變廣告AE,不過致中卻對自己能夠"歸零"從頭學起的想法,持肯定的態度。其實歸零並不是說要在職業或行業的轉換才是歸零,而歸零的真正內涵是說態度上及觀念上的歸零。 "歸零"是對人生歷練後的一種沉澱,時時都能歸零才能時時躍升。就像一個杯子里裝滿了水,就無法再倒進水,若能隨時保持空杯的狀態,那麼要在杯子里加水就比較容易了。如果你的狀態老是在半杯水的狀態,那麼你就要注意了,因為,那表示你永遠都在不足的狀態,你的專業能力及學識皆要時時加把勁了,所以學會讓自己時時歸零的人,就是時時在進步的人。 卷六 釋放不要讓心情左右了你 你今天心情好嗎?工作還愉快吧!是不是因為情緒左右了今天的快樂與傷悲呢?卡瑞爾博士說:"在現代緊張的都市生活中,能夠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能免於精神崩潰。"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的句子,"不執著在視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聽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嗅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味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觸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意念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修持最重要的是轉化自己的心地,調伏煩惱妄想的心。 意思是說,有覺知的人,心思不刻意執著在任何一個偏狹的感覺上,一般說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以感覺和情緒做為自己心情起伏的依據。其實一個人太容易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事物,就容易掉入情緒的陷阱而不自知,要調伏"心"的起心動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人的七情六慾牽引著每個人的感覺意念,要讓自己不被心的念頭所轉動,那就要調伏心的起起伏伏,不要讓每個起心動念擾亂了生活的秩序。 心情就是情緒的一種,如何讓情緒不被外來事務所打擾,除了要有很大的"定力"之外,還要有"轉化"的能力。例如今天你被老闆K了一頓,千萬別把這個不愉快帶進你的生活里,記住!別把自己的不愉快建築在別人的身上,尤其不可回去罵弟弟妹妹,或者踢踢小狗小貓,因為他們都是無辜的受害者。所以,當你在心情沮喪的時候,最好能先獨處一陣子,等平靜之後再面對別人,否則,可能有人因為不知情而遭受池魚之殃。不過,心情的低落期,時間最好不要太長,若能想想較正面及快樂的事情,可能要比陷在不愉快的情境中不可自拔的好。 人是感情的動物,很難不落於情緒化的反應中,但是人也是理智的動物,若能在感性和理性中取得平衡,讓心情的起伏少一點,理性的思維多一點,可能對於事情處理會較為完美。 據說,情緒起伏較小的人,看起來比較年輕而且可以長壽,所以站在養生學的觀點,或者佛學的觀點,都是希望能減少大起大落的情緒反應;起伏太大的心情在生理上會造成適應不良的狀況,不管你今天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想,平常心就是讓自己心情,不會高高低低的最好方法了。 輕鬆一點!沒有真正輸贏的人生 人生沒有永久的成功與失敗,人生就是由成功和失敗串聯而成的。 很多人在有機會贏之前,便已失去鬥志。其實,輸贏之間的界限很模糊,"贏"意味著擁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輸"意味著負面的一切不如意的事物,換句話說,贏就是成功,輸就是失敗。 教人如何成功的書很多,但是,要做個全面成功的人又何其的艱難,何不用"遊戲"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這裡所說的"遊戲"不是漫不經心,而是用輕鬆的心情,再度揚帆。許多時候如果你能夠重新看世界,你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只有暫時的挫折和失利,沒有永久的失敗,也沒有永久的成功。"放下成功與失敗的擔子,這並不是說你對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苦惱無動於衷,而是對"得"不必欣喜若狂,對"失"也不必心灰意冷。"其實輕鬆一點,沒有真正輸贏的人生。 梁啟超先生曾進一步分析,宇宙間的事,沒有絕對的成功和失敗,他說:"成功這個名詞,是表示圓滿的觀念,失敗這個名詞,是缺陷的觀念。圓滿是宇宙進化的終點,到了終點,進化便休止,進化休止不消說是連生活都休止了,所以平常所說的成功與失敗,不過是指人類活動休息的一小段落。"這番話的真正用意是說,我們一方面不要輕言成功,一方面也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成功,所以輕言成功,反而容易失敗;反之,如果輕易承認失敗,等於把成功的可能完全排除。 其實人生的成功,是由無數個失敗加起來的,人活著f是失敗的,便會立即墜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們做出了許多自以為成功的事,事後卻證明是失敗之作,如果能看淡成功和失敗的分界,反而輕鬆了許多。這樣的人生態度,看似消極,其實是透徹。世間事很少禍福分明,成功中藏著失敗,失敗里也會蘊涵著成功。輕鬆一點!沒有真正輸贏的人生。 卷六 釋放後記:出版緣起 我們正進入一個多元時空的世界。早在十年前,我們無法想像女性主義可以和流行服飾、後期資本主義商品文化錯置閱讀;我們無法想像黃道十二宮的詮釋遊戲可以取代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法則;我們無法想像漫畫遊戲軟體的情節比小說文本的經典人物更易讓人熟悉;我們無法想像幽浮學說脫離了科幻小說成為一門社會學科;我們更無法想像第四台的跳躍切換使我們毫無滯阻地穿梭政治話題、NBA現場、宗教演講、烹飪教室及音樂MTV。 我們正參與著這樣的文化情境,一場文化符號與流行話題多聲部嘈雜不休的嘉年華盛宴,"閱讀"成為一種更廣義的文化參與,知識不再被縛綁在權力宰制的共價鍵上--更多時候,它成為休閑。 精準的、晦澀的小知識分子書寫與閱讀,已經氣喘吁吁地被每日在生產的文化符號、流行資訊遠拋在後。由品牌、消費行為、文化扮串、影像思考建構出來的隱性讀者,一樣在期待知識的閱讀與學習。但是那多被摒棄在經典外的文化產物始終妾身未明。次文化在上升並精緻化的過程中,往往騷動著一些讓人驚異的創造力和想像空間。我們知道,流行文本往往以不連續的、消費現場的、代謝率高的方式在譜寫當代文化情境。於是,閱讀介於讀者與書本之間的空間關係,則卸去了嚴肅文學一貫的知識與權威性,而更存在著一種文化情調逗引、欲拒還迎,更類似舞蹈的互動張力。 《論語·顏淵》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所謂風行草偃,元尊文化"風行館"的開館,有下面兩點意義:一、我們不得不正視那龐大的流行文化所挾帶的驚人智慧。我們希望能從嚴肅的經典文本之外,找到另一種閱讀可能:一些被傳統學科輕忽遺忘,無法定位的文化譜寫。我們更希望能貼近文化現場,感受到當即發生的語彙、景觀、遊戲規則、空間思考的流動。二、我們希望閱讀的關係從知識權利的桎梏中解放,閱讀成為當代文化情境的一種挑逗、一種互動、一種休閑和嬉耍。 ——全書完——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更多好書盡在《掌上書屋》www.pdaebook.cn,作者加盟:webmaster@pdaebook.cn QQ:618669
推薦閱讀:

相見恨晚的涼鞋,仙女們怎麼會放過,做自己的氣場女王
百歲老人自稱希特勒,還有納粹證據:不想躲了,我要做自己
不得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心裡很抵觸很鬱悶很沮喪很浪費時間又做不好怎麼辦?
眾說紛紜,看傳祺GS4如何做自己
從HEBE到田馥甄—做別人簡單,做自己最難

TAG:生命 | 自己 | 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