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旋律寫作漫談

旋律寫作漫談

龔榮光

音樂中旋律寫法十分重要。它是所有表情手段中關鍵的、第一位的要素。在聲樂、器樂(大、中、小)不同形式和體裁的作品中,旋律是靈魂。

人們對樂曲靈魂的感應,首先是我們記住的旋律或是旋律的核心音調。

如:《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樂》之主題、核心、《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樂》主題《歡樂頌》、柴科夫斯基第六、第五、第四交響樂……。

小型樂曲也是如此,如:柴科夫斯基《船歌(六月)》、《雪橇(十一月)》,《義大利隨想曲》、《小夜曲》、《雨滴》、《天鵝》、《小天鵝》……太多,太多。中外歌曲更是如此。

有些旋律的出現與記憶,會使你聯想到——是什麼樂器在演奏,音色、力度、速度是什麼樣,和聲色彩是什麼樣……。旋律是帶動欣賞者聯想力的鋼繩,綱舉目張,加深了全面的鑒賞力和理解力。

關於旋律的定義:旋律是樂音單聲性的線性流動。這種流動是富有表情的,有其內在的邏輯關係,它是人耳可聽的、喜愛的聲音。旋律存在的形態,在音樂中是多種多樣的。從聲響轉化為旋律的決定性條件是音律學的發明(十二律、五聲律、十二平均律……),材料與聲律學是旋律產生的先決條件。

㈢.旋律思維的特殊性

旋律常有,旋律學不常有。現今作曲這一學科的教科書,只有成系統的四大件教科書(和聲、對位、曲式、配器),卻沒有一部系統的旋律學教材。而四大件中每一件主要是圍繞旋律而動,圍繞旋律而轉。如:和聲為高音,低音旋律配和聲,有時也為中聲部配和聲;對位是不同音層中旋律的組合;曲式必然要分析,主題的陳述、發展、再現等內容和形式的功能關係;配器學使旋律在音色、音區、音響等多角度去烘托、解析旋律,使其更加豐富多姿。四大件均是為旋律而動轉的功能,動轉關係十分緊密,是不可缺的,而動轉過程的主導者卻是旋律。但是,至今還沒有旋律學教科書。因為它太多樣、太多變、太豐富、太莫測,只能是教授者與學習者共悟,悟中教、悟中學、各有其悟、各自出新,覓其靈感、塑其音律,使旋律永遠在多變的時空中展衍、流動、發展、除新,永無止境。給人們留有無限美好的創新空間,所以旋律常有,旋律學不常有,這是旋律的特殊性之一。

我們音樂的理論學,均是歷代音樂實踐流的總結,作曲與理論就是不斷實踐、不斷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學科,需要本本的參閱,不需要「本本主義」。需要條理的規範,千萬不要「教條主義」。千萬不要被「本本」和「教條」束縛了手腳,鎖閉了旋律思維的想像力空間。可見,旋律思維應該是個繼承性很強的「系統工程」,一半是傳統的繼承,一半是現實和未來的反映;一半是借鑒,一半是發明;一半是以客觀存在為據,一半是主觀的提煉與升華(這裡的一半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前一半如何能轉化為後一半?轉化的條件就是作曲家的才華和天資所決定,就是能在那七個被平均化了的十二個音位的空間里,充分發揮藝術想像思維的力度。「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立是為了人、表現人、鞭策人、歌頌人。人是構成社會的主體,這就是旋律思維中繼承性特徵——特殊性之二。

旋律有其特殊性的個質,也有普遍性的規則。儘管目前沒有一部像和聲學等四大件的教科書,但在總結前人和今人的實踐中,也有些相對的規律和共通的方法可循。用幾個字來概括,就是順、味、變、特

「順」是指旋律寫作的基本功,順口、順耳、順溜、順暢,上口、易學、易記、易唱。「順」不只是悅耳、喜樂的情緒,還有哀、怒、憤、恐也,情緒也要求「順」(見譜例——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共和國之戀、我和你、小城故事、送別、開花調、搖籃曲)。

這些都是人們一聽就想學,一學就會唱,一唱永不忘。器樂曲也是一樣(如《梅花三弄》)一聽還想聽,再聽就能哼。以上這些譜例是滄海一粟,共同點卻是一樣的:⑴.重複性(材料),⑵.方正性(句法),⑶.呼應性(問答),⑷.對比不大(調式落音、旋律線、節奏,不是速度、性格的戲劇性對比),⑸.穩定的收攏(調性穩定),⑹.有個性(不像別人的作品)。

可以這樣說,你現在會唱的、會哼的、喜歡聽的旋律肯定是「順」的。能夠被人記住的旋律首先的條件是「順」,「順」是基本功,是作曲者的起步點。

在現實生活中,有少數一些音樂作品(主要是器樂方面的),聽後記不住,什麼是主題旋律?只是些怪誕音響的組合,這些作品還標出些莫名其妙的標題。什麼「幻」了,什麼「影」了,什麼「空」了,閉門造車、憑空臆造的只能是短命的「音響產品」,那不是音樂作品。品味不大相同,還自以為是地稱作「新作」,還自慰什麼「這個派」、「那個派」。這些習作的「產品」,少數人可以探索一下,我們還是可以包容的,允許有它一小片園地,但這絕不是現實中的主流。

音樂的創新是有來龍去脈、有根有源的藝術思維,正像我前面所講的半對半的關係。

在「順」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寫旋律的功力。就必須掌握風格、格調、色彩。如同我們吃飯、做菜,下飯館、去酒店一樣,不能一年四季吃一種味道的食物。要挑選味濃的、味香的、味辣的、味淡、味酸、味甜的……,有時「風味小吃」、有時「滿漢全席」,還有一些「套餐」、「自助餐」……,實在數不盡的味道。

旋律也正如同「吃」是差不多的。聽覺的音樂藝術,也有個味道問題——風格。

例如:歌曲《新貨郎》與《老房東查鋪》,《天涯歌女》與《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器樂曲《馬刀舞曲》與《雲雀》,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樂等等。

關鍵是如何才能有味?就那麼幾個被平均化了的12個音位,這裡的奧妙也能猜出幾分:

㈠.選擇合適的調式、調性。調式多種多樣,如:大、小調式各有三種,五聲調式(互

相交替)、特殊調式(中古調式)、日本、吉普賽大小調,調式有時可以交替的(舉例……)。

㈡. 音程與節奏:

平穩音程與平穩節奏是一種味道(舉例……),

和弦式的音程與節奏(例:《迎賓曲》),

有力平直的同音反覆,五聲式的三音列圍繞式的(例:《孟姜女》),

大跳音程為主的(例:《海港之夜》)。

㈢. 音色(音質),什麼人的聲樂色彩唱起來味正?什麼樣的組合音味道濃?

㈣. 其他,如:旋律線、速度、力度等等,也都決定著味道的好不好。吃有吃的口味、嗅有嗅的感覺、聽有聽的味道,千姿百味都是以人的情感體味出來的。好與壞、雅與俗、高與低,都是相對的。旋律越有味,喜歡的人就越多,讓人過耳難忘。

「變」是指旋律的內部對比。

小曲小「變」。例如:內蒙東部民歌《心上的人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

調式落音的「變」化,大麴大「變」(展開性、展衍性、派生性)。例如:《貝多芬C小調第五鋼琴奏鳴曲》主題;

又如:《步步高》展衍性。

再如:《採茶撲蝶》,不僅有展衍性,還有移位(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

如:《酒干倘賣無》典型之例《小白菜》等。

「變」的方法是多樣的。如:句法結構功能的變化:⑴.呼應式(問答、上下句),⑵.起、開、合(「開」就是展衍),⑶.起、承、轉、合(轉就是對比)。這些變化的主要手段是調式落音、裝飾、環繞中心音、上下移位、模仿、摸進(自然與離調),離調、調式交替、主題核心貫穿。例如:《軍民團結(白毛女)》《貝多芬第五、第一鋼琴奏鳴曲》。還有結構的綜合與分配、時值的擴展與緊縮,音色、音區、和聲,色彩上厚、薄、濃、淡等等,還有並置的對比,例如:《挪威舞曲》abb。

「變」是旋律向後發展的驅動力,驅動力的目的是要愈變愈美,「變」才能除新。「古為今用」,「變」才能為今用;「洋為中用」,「變」才能為中用。「變」是轉化的根本條件,不「變」就是照搬和抄襲,所以提高我們創作中「變」的功力是十分必要的。

「特」往往是指某種事物達到極致的意思。如:特色、特別、特殊、特美、特棒等。也有貶義時用「特」,如:特壞、特懶等等。用在旋律寫作中,這個「特」字是強調的特殊性,也就是個性化。它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作品的題材、內容、思想、審美意圖的個性。如:藝術角度新穎、題材內涵深刻、表現手法的突破等等。還有民族的特色,地域的特色,時代與社會的特色。「特」的另一層含義是作曲家個人的技術、技巧風格的個性化。大作品、大作曲家是這樣,如:貝多芬、柴科夫斯基、肖邦、李斯特等,每個偉大的作曲家與作品,不僅具有時代的、民族的特色,還具有鮮明的作曲家自己的個性化特色。

再如歌曲方面:劫夫的歌曲除了具有時代的、民族的、社會的個性外,還能把政治性很強、內容深刻的題材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易學易唱的旋律表現出來。如:《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們走在大路上》、《一代一代往下傳》、毛主席語錄歌、毛澤東詩詞等等。他的歌曲流傳得快而廣,這些就是劫夫的個性化體現。

作曲家施光南、王酩、谷建芬等人,均體現出作者自己的特徵——

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絨花》、《知音》、《年青的朋友來相會》、《歌聲與微笑》、《校園的早晨》、《思念》、《那就是我》、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等等。

歌曲的個性化還有歌詞的作用。一首個性化的歌詞,應該是一首離開旋律而能獨立存在的頗具審美價值的好詩。歌曲旋律的個性化應該是離開歌詞也能充分表現形象,而獨立存在的有機體。詞、曲這兩個個性化融匯,必然是歌曲中的精品。

如:《那就是我》、《我像雪花天上來》《思念》、《知音》、《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以上從旋律寫作這一課題出發,歸納了這四個字,為了能做到這四個字,最後,贈大家一個字——「聰」。

「聰」這個字的組成很有趣——

[耳]、要耳聽八方(古今中外百年、千年的音樂,都應該知曉);

[

]、代表眼睛,要眼觀六路(觀察生活、觀察人、觀察大自然);

[口]、要不恥下問。學問學問,想學一定要問。此外,還要會說會唱;

[心]、思接千里,想像力豐富、悟性高,這些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特質。

…………………………………………

此文系2013年11月23日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家龔榮光教授,在遼寧音協舉辦的「星期愛樂大講堂」講座《旋律寫作漫談》的講座稿。


推薦閱讀:

哪一首歌的歌詞內涵或旋律讓你印象深刻?
有哪些流行歌曲的旋律中有古典音樂的影子?
求和《追光者》旋律很像的歌?
為什麼歌詞唱出來會改變它本身的聲調?
隨著歌曲越來越多,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歌旋律會不經意的相同?

TAG:寫作 | 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