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論壇/15期
情景交融出好詩
譚連元
清文學家葉燮曾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也就是說,寫詩不能違背真實思想,要將真情實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詩的境界達到情景交融,這樣的詩才能激起讀者共鳴。
唐天寶14年(公元755年),李白前往安徽涇縣游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以自釀美酒款待他。李白臨走時,汪倫又來殷殷送行。於是李白寫了一首留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展示一副離別的畫面。詩的後半是抒情,自己正要離岸乘船,看到汪倫來送他,觸動了離人的情懷。他用比物的手法寫出即使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倫的深情,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的情感,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也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
晚唐時期,詩人杜牧去南京夜泊秦淮河,當他聽到「亡國之音」時,寫了一首借古諷今、寓意深遠的七絕《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穿過南京市區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貴族、官僚們享樂游宴的場所。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唱什麼是由聽者趣味而定。「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座中的欣賞者——貴族、官僚們。《後庭花》即樂曲《玉樹後庭花》,南朝陳後主創作。陳後主即陳叔寶(南朝皇帝),在位時荒淫奢侈,沉湎聲色,終於亡國。因此,《後庭花》被後人看作是「亡國之音」。這首歌曲的音聲觸動了詩人的情懷,當時正是衰敗的晚唐時期,觸景生情,於是寫出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佳句。
公元1129年,時金兵入侵,南宋女詩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流亡南方,去蕪湖,途經和縣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想到項羽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跡,於是詠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借古喻今,對當時南宋統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徑,進行了無情的諷刺。通過歌頌項羽這位失敗的英雄,向人們展示了:人活著就要活的英武有為,死也要死得慷慨壯烈。
李清照的這首詩情景交融,堪稱完美。
1936年冬,陳毅同志在梅山被圍,負傷痛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出,故留詩《梅嶺三章》於衣底: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召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整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這三首詩表明,陳毅是在極其艱難,瀕於絕望的情況下,抒發出投身革命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的,即使死了,到陰曹地府也要召集舊部「斬閻羅」。這樣情景交融的好詩,能不感人肺腑嗎?
以情感人,是一切藝術作品的本質特徵。寫詩更不例外。單純描景狀物的詩詞,古來有之,但難成佳作。只有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景物之中,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們軍旅詩詞愛好者,尤其是老同志,戎馬生涯幾十年,走遍大江南北,到過天涯海角,經歷過風風雨雨,一定遇到過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動人心魄的情景。誠望大家多寫一些真情實感,情景交融的好詩。
推薦閱讀:
※美國綠卡申請和移民詳細介紹,不要問我,你就看下去吧——轉自WARALD(一畝三分地論壇)
※【經管論壇】2015年境外輿情熱點新趨勢
※2019北京世園會國外設計師創意展園論壇集萃
※戒色|大悲拔苦戒色論壇
※天監十六年井欄與《瘞鶴銘》 - 【考證鶴銘】 - 鶴銘論壇 ||最具地域特色的書法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