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桂花    錢江晚報

  桂花

  今年最後一波桂花盛放

  去尋尋桂香,也讀讀風雅

  82年前,才子郁達夫寫下短篇小說《遲桂花》,在翁家山最後的桂香中,郁達夫對舊識翁則生的妹妹暗生情愫。而借翁則生之口,郁達夫說遲桂花「因為開得遲,所以日子也經得久」。一篇《遲桂花》成就了郁達夫文學的分野。而後,它以穿透歲月的香氣,讓後來人津津樂道。

  花開到秋桂,除去盛秋暖陽中偶有的星星點點,這兩天的桂花是這一年中最後的盛放了,自8月中旬起,這一年的桂花,實打實地開了四波。

  因為桂花,微信朋友圈的熱鬧早早就開始了,大家都在說——不下樓怎知秋色如許。

  桂花樹下的賞心悅事,在這座城市,從來就不生疏。

  南宋時,有點文化的杭州男人,每到這個季節,最愛三五成群地抱團,賞桂望月固然重要,最重要是PK一下詩才。只以「桂花」為題,便足見孰優孰劣了。

  舊時科舉考試的初級選拔——鄉試,在金秋八月舉行,這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不能不說,這是男人推崇桂花的原因之一。蟾宮折桂,此時此景,正好相應。比如,唐代詩人暢當就直接說:「又期攀桂後,來賞百花繁」,舊時男子,要槓桿天下,科考是必不可少的路,所以,你看暢當,多直白。

  相比之下,在桂花香里氤氳許久的南宋人,詩文中有了更為風雅的調調。

  同是吟桂言志,南宋的楊萬里是另一種味道:夢騎白鳳上青空,徑度銀河入月宮。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木犀,便是桂花。20多歲就中了進士的楊萬里,春風得意,桂花詩自然寫得狂放,更勝一籌。而辛棄疾呢,則是這樣的漢子——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他要把月宮的桂樹砍了啊,幸好沒「得逞」!否則後人的吟誦則會少了許多。

  比較而言,明人則隨著社會的變化,略顯低調和內斂。從26歲考到53歲,9次應試都名落孫山的文徵明對著明月桂香則是小心翼翼的祈求,他道:「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按照當時的評判標準,倒真是,人生如詩,不乏寒涼了些。

  大概南宋的男子早就知道了後人會在一城桂香里,把他們的詩文做個比較,且高下難分。是楊萬里、姜夔、張鎡在賽詩之外,還做起了桂花抱枕,甚至將妻子請出,亮出平時不輕易出手的手藝——秘制桂花油、桂花糕,桂花香薰……

  男子言志之時,古代的才女同樣是桂花的擁躉。

  李清照在《鷓鴣天》中說它:「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因為獨愛,老去的時光也是與桂花相依。她說:「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攤破浣溪沙》)」木犀花,就是桂花。朱淑真則將一枝桂花置於書窗之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桂花的意趣,伴隨的文人的敘述,流淌至今。

  在郁達夫的《遲桂花》之前,有徐志摩滿覺隴尋桂時,一心惦念著與陸小曼尋死覓活的愛情,所以,一場雨後,他只覺得「果然這桂子林也不能給我點子歡喜,枝上只見焦萎的細蕊,看著凄凄」。桂花最見不得凄風苦雨,徐詩人真是多情了。這是1925年。

  而胡適與曹佩聲戀情正熾的時候,也是桂花開放的季節。「昨天今天的早上,門外擺攤的老頭子折了兩大枝成球的桂花來,我們插在瓶中,芳香撲人。」胡適頗為自得地記錄了那段最為快活的日子,這是1923年。

  只是,這些舊事,都幾近煙消雲散了,連老底子杭州人與桂花有關的生活方式也成了記憶。江南之秋,短暫,卻也最能激發人們對世俗生活的熱愛。因而,這座城市的人,是積極的。舊的風物與物件不在,大家仍舊想著法子調弄著那些世俗的味道。桂花栗子羹、桂花糯米藕,甜糯之中,足以讓異鄉客忘記故鄉的「不堪秋氣入金瘡」。

  《遲桂花》的最後,郁達夫與舊友辭別,說「但願我們都是遲桂花」。時日長久,該是任何時候對於每一個人每一樁事的期待。那麼,但願我們都是遲桂花。

  李漁曾在《閑情偶寄》把桂花好好「責怪」了一番: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將次第開?

  桂花啊桂花,西風一來,就落得遍地狼藉,你幹嘛不依次慢慢開?想來,李漁肯定是這樣一番語氣。

  賞個桂,抓緊啊。

  B1—B3


推薦閱讀:

車上的這些小機關,你知道嗎   錢江晚報
國產票房黑馬誕生記   錢江晚報
天冷了,如何呵護你的血管 錢江晚報
小區車主「搶地盤」,私裝地鎖何時休    錢江晚報

TAG:桂花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