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萬遍發心的具體修法和儀軌

戊二、正式發心:

像前面修「皈依」時明觀皈依境那樣,在自己前方的虛空中,觀想蓮花生大士,佛陀、佛經、僧眾等三寶所依,以及傳承上師、護法聖眾,作為自己發心的見證。

接著,心裡默默思維:「遍虛空的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的生生世世中,都無一例外做過我的父母。在當父母時,他們均與今生的父母完全相同,對我倍加疼愛、精心哺育,有好吃的先給我吃,有好衣服先給我穿,極其慈愛地撫養我成長,恩重如山。」(這個很關鍵!現在大家正在修十萬遍發心,不知道對此想了沒有?如果你不想、不修,我再怎麼講也沒有用。)

在噶當派的教言中,有七種修法觀修菩提心 ,首先就是知母、念恩。也就是說,三界中的所有眾生,全部當過我們的父母,當父母時,真的跟現在的父母沒有差別,除了少數前世因緣不好的以外,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疼愛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對這些道理,我們要通過教證、理證先了知,然後再正式地修行,進而產生不退的菩提心,發願一定要把眾生度盡。

然後再繼續想:「所有這些大恩父母,如今正沉溺在輪迴大苦海中,被無明愚痴的黑暗所蒙蔽,茫然不知取捨,遇不到開示正道的善知識,孤苦伶仃,沒有人救護,沒有人援助,沒有指望處,也沒有皈依處,猶如無依無靠漂泊在曠野中的盲人一樣。所有這些老母有情,流轉在這個輪迴中,我獨自一人獲得解脫有什麼用呢?因此,為了一切眾生,我要發殊勝菩提心,隨學往昔佛子菩薩的廣大行為,為了輪迴中的芸芸蒼生全部解脫而精進修持。」

佛陀在《大集經》中也說:「眾生心亂故,墮在生死河,如盲無所見,常為苦所沒。」眾生因為心被貪嗔痴所迷亂,墮在生死的江河裡沉沉浮浮,就像盲人因為看不見,經常被各種痛苦所逼迫一樣。所以,我們務必要發願度化這些眾生,並儘可能多地念誦下面的發心偈 :

吙 種種顯現水月幻化紋

相續漂泊輪迴眾有情

為於自證光明界休息

以四無量境界而發心

這個用藏文念也可以。意思就是,世間上的一切顯現,猶如水中的花紋般顯而無自性,但眾生對此一無所知,以無明漂泊在輪迴中。為了讓他們在自證的光明法界中,獲得永遠的休息、解脫,我們應先發四無量心,四無量心的境界修到了一定時候,再正式地發菩提心。

大家在念這個時,一定要想到為了眾生的安樂,自己可以付出一切。若能如此,就會如《經莊嚴論》所云:「世間求自樂,不樂恆極苦;菩薩勤樂他,二利成上樂。」世間人只求自己快樂,結果不但不快樂,反而恆時沉溺在輪迴中受苦,始終得不到休息;而菩薩的話,一味只想幫助眾生,最終自利和他利都成就了,這樣的快樂才是最殊勝的。所以,我們在發心時,心量一定要廣大,要把眾生的安樂放在首位。

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觀想諸佛如來的身相;或者思維菩提心的利益、功德;或者發願「眾生是如此痛苦,諸佛菩薩怎樣發願利他,我也應該這樣發願」,如《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諸趣中,各隨其業而受身,生老病死所逼迫,身心恆受無邊苦。為欲安樂彼眾生,發起最勝菩提志。」然後,最低要念誦十萬遍發心偈。

這樣的話,你就會經常想著眾生的事情,修完了以後,在利益眾生方面絕對有強大的力量。不過,你如果只是數量上完成,質量上卻不過關,那心態不一定有很大改變。但不管怎麼樣,按照傳承上師的傳統,修加行的時候,發心十萬遍一定要念。

每次念完一座之後,我們還要結座。此時,對一切聖眾生起無比的信心,滿懷恭敬地觀想:所有聖尊從邊緣依次化光,融入中央三寶總集的上師蓮花生大士中,上師蓮花生大士也化光融入自身。依靠這種外緣,使自己生起一切尊眾相續中的勝義菩提心。

再念誦發願偈:「勝寶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退,願其日增上。」藏文則是:「向卻森巧仁波切,瑪吉巴南吉傑吉,吉巴年巴美巴央,功內功德培瓦效。」這在每天念的發心儀軌中也有。

(很多上師見到佛像、朝拜聖地時,經常念這個偈頌發願:願自相續中的菩提心,沒有生起的話,要快快地生起;已經生起的話,永遠不要退失。《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也說:「若有未發菩提心者,則能令發;已發心者,能令不退。」平時發這種心非常重要!)

最後,以「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兩偈來作迴向。如果你有時間,則可以念完《開顯解脫道》的後面部分,或者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大圓滿願詞》 。

大家修菩提心時,最好是把它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此菩提心才生得起來。否則,馬馬虎虎地觀想,發心偈也念得特別快,甚至比觀音心咒還快,不用兩三天就念完十萬遍了,這樣效果不會太明顯。

其實,數目上完成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內心要反覆思維菩提心的利益,觀想菩提心的修法,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融入自相續。以前你相續中都是凡夫的自私自利,所作所為每天都為了我我我,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但從今天開始,請諸佛菩薩加持自己利益眾生,要這樣發願。

◎ 生起菩提心的殊勝功德

這樣發菩提心,完全概括了佛陀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可以說是「有則皆足、無則皆缺」的教言,相當於百病一葯的萬應丹。《大寶積經》亦云:「菩提心最勝,如阿伽陀葯,能除一切病,與一切安樂。」

所以,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在家也好、出家也好,都要盡量生起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口頭上說得再好聽,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實質。

要知道,積累資糧、凈除業障的一切修法,如觀修本尊、持誦咒語、講經說法、念阿彌陀佛等,統統是為了使自己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有了菩提心的話,什麼都好辦,如《大寶積經》云:「大心菩提心,諸心中最上,解脫一切縛,具足諸功德。」如果不依靠菩提心,就算憑藉各種千差萬別的途徑,也根本不能獲得圓滿佛果。

現在很多佛教徒都不懂這個道理,而我們有幸遇到大乘佛法,聽受了上師對菩提心的開示,確實不是一般的福報。我經常都這樣想:「如今21世紀的人類,內心非常複雜,生活也多樣化,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我們有緣遇上大乘佛教,並能了知它的精華教義,懂得取捨之理,實在太幸運了!」我就曾遇到過有些人,他們學了《入菩薩行論》以後,覺得人生有了新的方向,依靠寂天菩薩的智慧和加持,點亮了一盞解脫的明燈。

我們若能生起菩提心,那無論修持任何法,都會成為獲得圓滿佛果的因。即使沒有天天修法,而是在提水、炒菜、打字、挖土,若以菩提心攝持的話,這些也會成為解脫之因。所以,大家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通過各種方便,想盡一切辦法生起這顆菩提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所有上師都跟佛陀沒什麼差別,但宣講菩提心竅訣的上師,使我們邁入大乘聖道,因此,與開示其他教言的上師相比,他們恩德更大更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無法用任何東西來回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心儘力地幫助眾生。

當年,阿底峽尊者提到其他上師的尊名時,雙手合掌在胸前。而當說起金洲上師時,就雙手合掌在頭頂,並且一邊流淚,一邊稱呼上師的尊名。

弟子們問尊者:「您在提到諸位上師時,有這樣的差別。到底是因為上師們功德大小有別,還是對您的恩德深淺有別呢?」

尊者回答:「我所有的上師,全部是大成就者,所以功德無有大小,但恩德卻有深淺之別。我相續中這少分菩提心,就是依靠金洲上師才獲得的,因此,他老人家對我恩德極大。」

阿底峽尊者依止的上師,法尊法師翻譯的傳記中說,一共有157位。尊者認為每位上師都跟佛陀無別,我們也要學習這種清凈心。不然,有些邪見重的人,對得過法的上師,覺得這個也是凡夫,那個也是凡夫,好像一個成就者都找不到,這就是自己沒有清凈心所致。

以前,阿底峽尊者初聽到金洲上師的名字,就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發願一定要去依止。後來,他帶了125位弟子前往金洲(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在海上航行了十三個月。途中,大自在天變成大摩羯陀魚百般阻撓,還有半個月中船一直不能行進等,遇到了很多很多違緣,最後才抵達那裡,依止金洲上師十二年,主要學習《集學論》、《現觀莊嚴論》、《入菩薩行論》,唯一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最後,他獲得了上師相續中的一切功德,又跟著贍部洲的商人返回了故鄉。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時,也經常讚歎金洲上師,說自己的這顆菩提心,完全來自於金洲上師。

大家在修發心時,光是口頭上說說「我要發菩提心」,這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一定要想方設法,真正生起利他的菩提心,即所謂的「發心不為主,生心乃為主」。這一點,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可以好好觀察自己。如果有了菩提心,修任何法都很容易,幫助眾生也不會失敗。即使有一些失敗,因為沒有自私自利,也會比較隨緣,不會感到痛苦。因為,痛苦的來源就是自私自利。

前段時間,我看到個別道友度眾生時特別苦惱,就勸他們要隨緣,不要有自私自利。如果有了自私自利,中間會做很多壞事,自己真的非常慚愧;如果沒有的話,只要盡心儘力,應該都會善始善終。

華智仁波切說:「如果沒有生起菩提心,就算口頭上念數十萬遍發心偈,也沒有芝麻許的實義。」可見,不光是十萬遍,就算是「數十萬遍」,沒有菩提心攝持的話,也沒有一點一滴的利益。對此,法王如意寶等上師們在解釋時說:「這是低劣加否定的用法。意思是指,若沒有生起利益眾生的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發心偈,功德也特別特別小。但也不是一點利益都沒有,相續中還是可以種下善根的。」

其實,假如你在佛菩薩面前立下菩提心的誓言,卻沒有實際去做,顯然欺騙了諸佛菩薩,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罪業了。所以,大家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菩提心都不能退。《大集經》也說:「十方世界惡眾生,執持刀杖逼我身,心終不動失菩提,憐愍一切眾生故。」縱然十方世界的惡劣眾生,手持種種武器,逼你捨棄菩提心,你也千萬不能動搖,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非常可憐,你已在諸佛菩薩面前發了誓,要度化他們。若能擁有堅定的誓言,菩提心就不會退轉,自己的修行也會成功。

因此,我們務必要斷除欺誑眾生的行為,盡心儘力使自己生起菩提心。這是每個修行人的目標!

摘自《前行廣釋》第一百課

歡迎關注智悲佛網微信:微信號 zhibeifw


推薦閱讀:

卷十三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壇修行儀軌
千金不換 - 准提法唐密儀軌篇(二)
供燈、供香、供水(上) |《儀軌與偈頌解釋》上冊
明日中秋,恭迎月光菩薩聖誕儀軌

TAG:儀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