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專職盜墓的「摸金校尉」是曹操發明的,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把曹操當作盜墓這一行的「祖師爺」,這不是《盜墓筆記》《鬼吹燈》《尋龍訣》這些作品煽火起來的,這個說法自古有之。
先看正史裡面的記載: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後漢書》)
「以魏武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佑領之,其餘事迹,分見諸列傳。」(《南史》)
再看一些文史雜著:
「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水經註疏》)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文選》)
這幾乎成了定論,就連魯迅先生都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反正,摸金校尉最終成了盜墓者的始祖,曹操成了摸金校尉的發明人。
以上這些記載大體可以歸納為:曹操曾親自率兵發掘了梁孝王墓,破棺裸屍,將墓中的金銀財寶搜掠一空,曹操覺得這是個生財之道,乾脆設立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官職專門干盜墓的事。
然而這件事是值得推敲的,所記載的內容可謂漏洞百出,不能因為它多次寫入正史就說確信無疑,更不能因為說過一千遍就把謊言當成真理。
為了搞清這件事,不妨先來梳理一下史料。
一般認為,《文選》里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是它的出處,其它所有記載都源於這裡。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陳琳,漢末三國的大「筆杆子」,「建安七子」之一,他先事袁紹、後投曹操,這篇檄文是官渡之戰前夕為袁紹所擬的「討曹檄文」,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檄文之一。
然而《文選》並不是這篇檄文的最早出處,比《文選》更早的《魏氏春秋》曾把這篇檄文全文收錄,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又將其採用,《魏氏春秋》才是這篇檄文以及這件事的原始出處。
《魏氏春秋》是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雜史,專門記述曹魏的歷史,現已散佚,僅存一些片段,多為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而得以保留。
曹操生前身邊有兩個「大秘」,一個是劉放,一個是孫資,地位不算特別高權力卻極大,魏明帝託孤就是二人背後操縱的,可以說影響了曹魏的命運,這個孫盛就是孫資的後人。
《魏氏春秋》雖然不像《曹瞞傳》那樣赤裸裸反曹,但也並沒有站在曹氏的立場上說話,所引的東西比較雜,現在人們所熟知的曹操「姿貌短小」就出自於它。由於孫盛生活的年代距三國較近,所以得以搜集到不少原始史料,在當年影響很大的《為袁紹檄豫州文》就被他全文收錄了。
這篇文章肯定是有過的,但當時是作為「對敵宣傳」和「戰爭動員」用的,立場有嚴重的偏頗,所以不能當「信史」看。這篇檄文大揭曹操的「黑史」,比如說曹操曾派700名精兵包圍皇宮、拘禁皇上,還說曹操平時住在皇宮裡,「當御省禁,卑侮王室」,都是無稽之談。
當然這些不足以證明關於曹操盜墓這件事是假的,要辯明這個問題,還要將檄文中的具體記載與歷史史實進行對照。
檄文沒有說曹操發掘梁孝王墓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但即然是官渡之戰前發布的檄文,這件事肯定發生在官渡之戰前,也就是200年之前,這是時間的下限。時間的上限應該在曹操起兵反董卓之後,即189年的年底以後,如果說曹操干過這件事,只能在這10年之中。
曹操是在已吾起兵的,該地屬陳留郡,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一帶,當時曹操在這一帶募兵,活動範圍較為有限。梁孝王墓在芒碭山,即今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由寧陵到永城有150公里,合漢代420多里,是一個很遠的距離。
漢末永城屬梁國,不屬陳留郡,曹操在老朋友、陳留郡太守張邈的關照下來己吾募兵,活動範圍不會超過已吾縣,更不可能跑到梁國去,更別說去盜墓了。
再往後,曹操帶著召募來的數千人馬參加了酸棗會盟,之後與董卓的軍隊激戰於汴水,失敗後渡過黃河投奔袁紹,在袁紹的支持下曹操去兗州發展,活動範圍越來越往北,距芒碭山越來越遠。
曹操與呂布在兗州激戰了多年,期間形勢異常緊張,不可能分身去盜墓。後來曹操在兗州完全站住了腳,被朝廷正式確認為兗州牧,196年漢獻帝由長安東歸,曹操由兗州來到洛陽迎接漢獻帝,之後遷都許縣。
官渡之戰前曹操曾三次向東面用兵:一次是征袁術,是東南方的淮南方向,不過芒碭山;一次是征呂布,是徐州的下邳方向,此戰過梁國,並在梁國與劉備會合,但為了抓緊戰機,在梁國只是匆匆一過,不可能放著呂布不管北上芒碭山去盜墓;還有一次是征劉備,也是徐州方向,有可能過境梁國,但這一仗更匆忙,當時官渡前線已形成對峙,曹操打的是「時間差」,每一分每一秒都得爭,更不可能去什麼芒碭山。
而且,曹操迎天子之後已身為朝廷三公之一的司空,百官之總、眾目所視,絕不可能公開去盜掘皇家陵園,說曹操親自領人盜掘了梁孝王的陵墓,他得有時間、有機會去那裡才行。
在這10年間,唯一可能的一次是曹操首征徐州期間,當時曹操已在兗州立足,傳來父親等一家數十口在徐州被害的消息,曹操認定是徐州牧陶謙所為,於是率兵南下進攻徐州。曹操攻擊的重點是陶謙控制的豫州刺史部北部一帶和徐州刺史部的彭城、下邳等地,雙方曾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展開激戰。
芒碭山在此戰範圍之內,但據史書記載,曹操對這一戰能否打贏並沒有把握,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出發前還叮囑妻子卞氏,如果自己失敗了就去投奔老朋友張邈。曹操使出了全部力氣對付敵人,首戰的焦點就是彭城,他肯定會全神貫注,不會臨時有興緻去玩一次「盜墓筆記」。
彭城被拿下後,曹操立即將兵力推進到陶謙的大本營郯城,所以也不會回過頭來去盜墓。曹操後來還有過二征徐州,但走的是東線,也就是今山東和蘇北靠近海邊的一側,沒有從芒碭山路過。
沒有機會,這是曹操不可能盜掘梁孝墓的主要原因。同時,陳琳檄文所記還有其它漏洞,檄文說梁孝王是「先帝母弟」(還有的寫為「先弟母昆」),這有些莫名其妙,「先帝」通常指在位皇帝前一任的已故皇帝,應該是漢靈帝,他的母親姓董,這裡是說董氏的弟弟呢還是說漢靈帝的同母兄弟?無論哪一種都與梁孝王八杆子打不著。
梁孝王是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二人倒是同母,如果檄文是這個意思就扯得太遠了,一個是西漢初、一個是東漢末,有點兒不太符合行文的習慣。
檄文還說,梁孝王墓被盜掘「至令聖朝流涕」,也就是漢獻帝大哭了一場,這如果是東歸後的事,那就尷尬了,因為曹操就在漢獻帝的眼前,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是東歸之前的事,漢獻帝彼時身處長安,形同傀儡,一天到晚估計盤算的都是如何活下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皇帝,在那種種情況下還能為一個數百年前的親王墓被人盜掘而大哭,不可思議。
而且,在那段時間裡天下既有戰亂又有嚴重自然災害,糧價暴漲萬倍,平時數十錢一石的糧食漲到了數十萬錢,到了有錢也買不來糧食的地步,不斷出現人相食的慘劇,在這種情況下,墓裡面的那些金銀財寶還有什麼用?真要有把子力氣,還不如組織大夥去種地呢!
諸葛亮南門太守 蜀漢舵手的歷史真相 ¥26.5 京東 購買推薦閱讀:
※公元194年左右實際控制東郡的太守是夏侯惇還是臧洪?
※虎豹騎考究
※荀彧之用:二把手,永遠是老闆「隱形的翅膀」
※曹操為何不稱帝?
※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取勝 他會稱帝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