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16這些科技進步,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在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社會,甚至改造我們的地球。2016年的科技進步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就讓我們依據現有資訊,合理推測一下吧。

1搜奇探秘的「新工具」

自從學會使用工具,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快。新工具往往帶來新發現。2016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工具」?它們有可能帶來哪些新發現?

2016年,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可能發現新粒子。

粒子物理的世界充斥著各種試驗。2015年12月,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旗下兩組科學家團隊表示,已探測到大量伽馬射線,而這些過量伽馬射線很可能代表某種新型基本粒子,這一粒子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線索。這是他們自2015年初重啟大型強子對撞機以來所取得的首個重大研究成果。隨著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斷提高能量,現在的運行能量已是最初開始運行時的兩倍,更「高能」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可能會在2016年給我們帶來驚喜。

2016年,引力波探測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

美國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剛剛進行了升級,有可能在2016年以更高的靈敏度獲得數據,幫助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的痕迹。引力波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時空波動,數十年來,科學界一直在致力於探測扭曲的時空。事實上,引力波就像是時空的漣漪,如果將時空想像成水面,那麼天體碰撞事件就如同一塊石頭落入水中所引發的水波,只不過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為了尋找引力波,科學家需要藉助宇宙中的極端事件,比如黑洞合併、中子星事件等,因為大質量天體等可以產生相對較強信號的引力波。

除了歐洲和美國的老工具升級,中國人搗騰出的新工具也不容小覷。

2016年,暗物質探測可能會有突破。

我國去年12月發射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太陽同步軌道上飛行,從它的觀測數據獲得的首批科研成果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由於「悟空」所提出的觀測對象和觀測能區到目前為止都是全球首次,這些科研成果有可能會非常激動人心,比如說,發現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2016年,中國還將發射世界第一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試驗;並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用於研究黑洞的性質及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也將於2016年9月建成,它將取代美國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建在貴州省西南部山區中形成於4500萬年前的天坑裡。FAST可以捕捉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幫助人類洞察隱藏在宇宙深處的秘密。

2走進生活的「機器人」

新粒子、引力波、暗物質……這些都屬於基礎科研,離普羅大眾的生活尚遠。2016年,哪些高科技有可能走近大眾?

這需要我們「溫故而知新」。

以往,人工智慧、機器人、互聯網三個方向的技術並行向前,三個產業之間沒有太多交集。但2015年,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互聯網加速融合,令智能機器人產業呈現爆發態勢。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能客服機器人等產品都走向了普羅大眾。

2016年,將有更多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互聯網三個方向的「機器人」產品融入生活。

2016年,有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輪式機器人」步入實用階段的元年。去年8月,智能公交車iBUS採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課題組研發的技術,首次完成實路實驗。這是世界上首輛自動駕駛公交車走實際道路的成功實驗,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進入現實生活的技術手段已經基本成熟。1月6日,一年一度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成為焦點。在會展上,奧迪、寶馬等多家車企展示了他們的智能汽車,並宣布將加快發展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

2016年,無人機技術還將取得更大的進步。配備無人機的攝像頭將更強大,機身將更小,更易使用。新一代無人機速度將更快、更加輕巧。可載人的無人機也將問世。另外,2016年,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服務將在英國正式推出。去年11月份,亞馬遜曾展示其無人機原型,它可以在30分鐘內將包裹自主送達客戶手中。亞馬遜正在設計一個完整的「無人機家族」,其位於英國劍橋的實驗室正在設計便於使用的不同款無人機。

2016年,人工智慧技術將更多推向實用,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你可以不用記密碼了。密碼要麼難以記住,要麼過於簡單而不夠安全。而事實上,生物識別這種人工智慧技術,早就可以通過指紋、虹膜等信息確認你的身份,取代繁瑣的密碼。指紋感測器如今已經成為高端智能手機中的標配,面部識別技術也被集成到Windows 10中,萬事達卡正考慮用自拍來取代密碼。這方面中國的技術也很棒,比如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虹膜識別技術就在國際上名列前茅,並被應用於國內外市場中的安防、上下班打卡、ATM機取款等實際用途。

2016年,虛擬現實(VR)技術將經受主流消費市場考驗。虛擬現實利用技術手段全方位地在人和機器之間傳送感覺信號,力圖逼真地再現人類熟知的外部世界。索尼、HTC等都選在今年推出重量級VR產品。未來,融合虛擬現實的智能眼鏡將變得和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普及。

3改造地球的「人類世」

人類的活動正在改變著地球上的氣候環境。比如現在頻發的霧霾和各種極端天氣。

人類對自然系統的影響將成為今年的焦點話題之一。尤其是2016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歷史最熱年。科學家們預測,氣候變化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持續影響,將可能導致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超過2015年最高值。

「人類世」是2000年前後提出的新術語,表示目前的年代,人類正激烈地改變著許多重要的地質環境。這個術語尚未得到正式認可,地質學家認為我們仍然處於全新世,起始於大約117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川期末期。2016年,由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簡·扎拉希維奇召集的一個研究團隊將致力於尋求更多的證據,並提出正式推薦稿,希望能夠在國際地層委員會會議召開之前將「人類世」正式定義。因此,在眾多科學家的推動下,2016年「人類世」有可能被正式承認為一個地質時期。

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輕「人類世」對地球的不利影響,科學家們也蠻拼的,他們正在試圖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並建立了不少小型示範項目。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謝毅教授、孫永福特任教授課題組就設計出一種新型電催化材料,能夠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地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酸,該成果刊登於今年1月7日的《自然》雜誌。謝毅、孫永福課題組研究發現,利用鈷和鈷氧化物雜化的超薄二維材料,能夠大幅提高其原本很低的對二氧化碳的催化還原性能。

當然,宇宙中不止一個地球。在地球上折騰的同時,科學家們也沒忘了放眼宇宙。去年7月,美國宇航局曾宣布發現另一個「地球」,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顆相似度0.98的類地行星。今年,人類還將有哪些宇宙探險計劃呢?

2016年7月4日,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將抵達木星,開始歷史上第二輪對這個太陽系內最大行星的探測任務。前一項「伽利略」號探測任務從1995年一直持續到2003年。「朱諾」號抵達木星後,將以每小時2.65萬公里的速度飛行,這是人造天體飛行速度的歷史新高。「朱諾」號任務就是用來研究木星內核,尋找水,並繪製其雲層圖。

歐洲人則一直希望能夠在2016年啟動其首輛火星車「Exomars」號計劃。今年3月,火星太空生物科學探測器將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16年也將是我國的宇航發射大年。我國年宇航發射次數將在2016年首次突破20次,其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首飛,對於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世」是一個科學家們充滿想像力的年代。2016年,各種科學突破和科技應用,將會如何超越我們的想像?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顧2015全球十大科學發現

近日,全球權威科學雜誌——《科學》評選出2015年度十大科學發現,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科技亮點:

1CRISPR技術

研究者於2007年發現一種細菌具有抵禦病毒的特殊防禦機制,並於2012年將這種機制闡述清楚。隨著新近的重要科學發現,這種基於CRISPR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正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廉價、快捷且使用方便。研究者希望能夠利用它來校正人類基因以消除疾病;構建出生命力更強的植物,消滅病原體……這給現有的科學秩序提出嚴重挑戰。其中,有關人類胚胎細胞基因修飾的工作已由我國中山大學學者完成,該研究也成為去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的重要導火索。

2矮行星之年

過去的一年,是矮行星之年。去年3月,黎明號探測器進入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穀神星的軌道。去年7月,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冥王星擦肩而過,它的主要目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以及位於柯伊伯帶的小行星群。

3肯納威克人的骨架

1996年,人類學家在美國發現了距今約8500年的肯納威克人骨架。經過數年研究,分子生物學家在去年得出的基因測序結果是,肯納威克人的DNA與當地5個土著部落均有關。這從基因組層面證實,現在的美洲土著居民是1.5萬年前從白令海峽遷徙過來的亞洲人後代。

4心理學的再生

早在2011年,研究者就關注到,在心理學領域數年前發表的上百篇頂級期刊論文中,充斥著很多弱相關性研究。去年8月,270名心理學家通過建立新的研究模型以及同行評議,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在100項研究中,僅有39%的研究實驗結果能夠被驗證。這讓心理學家意識到,這一領域的文章必須科學嚴謹,才能支撐心理學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此次,心理學正在面臨轉變或再生。

5發現新人種

去年,人類又迎來一位新成員,一個由60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南非一處洞穴中發現了一個新人種。目前,科學家尚不清楚這一人種的分類學地位。新人種身高與現代人相近,而且通過鑒定,應該已開始直立行走。但在其他特徵上,新人種還顯得很原始,顯示其很有可能仍會在樹上活躍。

6聚焦深層地幔流研究

多年來,科學界一直爭論,熱柱究竟是由地幔深處向上流動形成還是由淺一些的岩漿層構成的。通過最新技術檢測發現,起源於地核向上流動的地幔柱的確存在。地球物理學家希望新技術能最終揭露地球內部的其他細節,例如,海洋地殼俯衝板塊和深埋在地幔深處的「墓地」。

7成功研製埃博拉疫苗

2015年,埃博拉疫苗終於研製成功。2014年,默克製藥公司收購了由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科學家研製的抗埃博拉藥物,並對該藥物持續研究。在去年由世界衛生組織領導的臨床研究中,該藥物的有效性達到75%至100%。也許下一次埃博拉疫情爆發時,在這種疫苗的保護下,能避免西非的悲劇。

8酵母菌生產阿片類藥物

生物學家利用改造過的酵母菌成功合成蒂巴因,一種諸多醫用阿片類藥物的前體。通過調整酵母途徑,藥物化學家可以合成更有效、成癮性更小的麻醉劑和止痛劑。目前,研究者正在想辦法令新技術更為完美,努力提高工程酵母的效率和產出,優化生化過程,以生產出安全、更有效的藥物。

9大腦存有淋巴管道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腦內也存在免疫系統的淋巴管道,這顛覆了幾十年來教科書中的舊概念。它將有可能對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綜合征以及多發性硬化症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和治療產生重要的影響。

10貝爾無漏洞實驗確認量子詭異特性

去年8月,由荷蘭物理學家領導的團隊實現了首例可同時解決探測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貝爾實驗,證實相距1.3公里的成對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否定了愛因斯坦的隱變數理論,為未來實用化的全量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技術支撐。

推薦閱讀

一入臘月始「忙年」丨臘月養生早知道

一分鐘搞定家裡最髒的12個地方,年底掃除必備!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佘惠敏)

編輯:王玥、王詠倩

本文內容系原創,歡迎轉載,請註明內容來自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微信號jjrbwx),保護知識產權,從點滴做起。

長按二維碼

下載「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推薦閱讀:

女人紅杏出牆是社會進步
錢永祥:台灣的政治轉型與「道德進步」
陽宅風水:孩子住正南必學業進步,主卧在西南則緣分較淺,貌合神離
自律,讓精神不再錯亂
進步先進前步 退步先退後步

TAG:科技 | 想像 | 進步 | 關注 | 絕對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