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失眠、貪睡、夢魘、夢遊等6問題)

1. 什麼是失眠症?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發和維持發生障礙致使睡眠的質和量不能滿足個體正常需要的一種狀況。失眠的表現有多種形式,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不適感、疲乏,或白天睏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怖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患病率為10~20%。可能與下列原因有關:

1.急性應激常見的情況如一過性的過度興奮、焦慮、精神緊張、近期居喪、軀體不適,以及睡眠環境的改變、跨越時區的時差反應等均可引起一過性或短期失眠。

2.藥物常見的有咖啡因、茶鹼、甲狀腺素、可卡因、皮質激素和抗震顫麻痹葯。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對睡眠有干擾作用,如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常引起頭疼、焦慮、震顫等。有鎮靜作用的藥物產生的覺醒-睡眠節律失調。撤葯反應引起的反跳性失眠等。

3.心理性由過度的睡眠防禦性思維造成的,常常是過分關注自己的入睡困難,擔心失眠,擔心因失眠而影響次日的工作, 結果越想儘快入睡就越興奮, 擔心和焦慮使他們更清醒以致難於入睡。此類失眠約佔失眠總數的30%。

4.其它精神疾病如躁狂症因晝夜興奮不安而少眠或不眠以及抑鬱症導致的早醒。

2. 失眠症如何治療?

失眠症治療首先需要醫患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主要方面有病因的解決、對失眠的正確理解、堅持治療計劃、樹立治療信心。

1.認知療法不少患者對睡眠有較高期望,他們過分關注自己的睡眠,誇大地認為自己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致使腦力、體力無法充分恢復。許多患者常稱自己通宵做夢,甚至噩夢不斷,使大腦根本得不到休息,並認為失眠導致身體嚴重受損。大多數患者已經採用過一些防治措施,療效欠佳,對治療缺乏信心。施行認知療法時,幫助患者對失眠引起的癥狀及苦惱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以減少消極情緒。

2.行為治療在患者對失眠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能促進良好睡眠的行為方式,包括正常的覺醒-睡眠節律,採取增強白天的精神和體力活動,按時起床,從事一切正常的日常活動,即使瞌睡難忍也要振奮精神,這樣才能使機體自然而然地在夜間處於休息狀態。另外,入睡前後使身體和心理充分放鬆,可採用睡前溫水洗腳,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於興奮的娛樂活動,也可進行放鬆訓練,採用深呼吸、想像等方式放鬆自己。

3.藥物治療比較有效、使用最多的藥物是鎮靜-催眠葯。根據失眠的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藥物,入睡困難者服用見效快、作用時間短的短效藥物以避免晨醒後藥物的持續效應。睡眠不深又早醒者可服用起效緩慢、作用時間持久的長效藥物。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和早醒兼而有之者可使用中效藥物。對伴有明顯焦慮或抑鬱者可使用抗焦慮或抗抑鬱的藥物。常選用有助於催眠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葯。

推薦閱讀:

夢中旅程之噩夢一:身份證丟失之謎
周汝昌評《紅樓夢魘》
周五的夢魘
最令你心痛的夢魘是什麼樣的?
淺淺的歲月,流淌著夢魘

TAG:睡眠 | 失眠 | 夢遊 | 夢魘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