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傳統教育方式完勝?

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傳統教育方式完勝? 本報記者 張慧 《 青年參考 》( 2015年08月26日 18 版)

中國教師帶領英國學生做眼保健操。

5位中國教師。

8月12日,本版曾刊發《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誰讓誰更崩潰?》一文,講述5名中國教師應英國廣播公司(BBC)之邀,遠赴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學校授課期間,遭遇的困難與文化衝突。

8月19日,BBC據此推出的3集紀錄片《中國式教育——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以這些老師所在班級學生考試成績的完勝告終。然而,這場教學實驗留給中英兩國人的反思,才剛剛開始。

--------------------------------------------------------------------------

一個月的中式教育,成績提高10%

在4個星期的教學實驗後,50名接受「中國派」教育的英國學生,和50名始終接受英式教育的同學在考場上一分高下。

博航特的校長史端喬在考前明確表示,不希望「中國派」獲勝:「我不想輸。如果結果顯示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更好,我會非常失望。」

作為這次實驗的東道主,史端喬的態度在3集紀錄片《中國式教育——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從未改變,那就是希望證明,英國的教育方式與中國相比既有道德上的優越感,也有教學效果上的優勢。他表示,如果中國班考試成績更好,他面對的將是「難以下咽的苦果」,「我們將不得不艱難地反思正在執行的做法」。

英國《快報》評論稱,從這位校長的反應看,需要向中國老師學習的不僅是英國學生,還有英國的成年人。

考試之前,幾名中國老師都表示對中國班學生在考場上的表現「沒有信心」。史端喬聽到老師們的話很開心,稱如果中國班贏了,就聘請這幾位老師留下再教十年,被中國老師笑呵呵地當場拒絕。

中英學生的考試由第三方教育研究機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OE)組織,持續4個小時。考試結果顯示,中國班學生在數學、中文和科學3個科目的平均分,均比英國班學生高出近10個百分點。

紀錄片沒有錯過中國老師喜笑顏開和英國老師崩潰捂臉的畫面。IOE特意強調,這次實驗的結果並不精確,只能在廣義上使用。但報告也顯示,中國班學生的確表現出了實驗之前不存在的成績優勢。

從紀錄片內容來看,中國班學生的成績飛躍,除了教學方法的影響,也有老師和學生的努力。

到了實驗後期,學生逐漸接受了中國老師,不再將課堂當玩笑,而是「真正當做在上學一樣」。考試前夜,一些學生徹夜複習,希望證明自己「只要努力了,不比中國學生差」。

中國老師為了提高成績也使用了拖堂、補課、給跟不上的學生「開小灶」等在國內耳熟能詳的做法。

文化碰撞從未停止

英國《鏡報》稱,博航特中學的實驗其實是中英教育文化的碰撞,而英國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在教育中,絕對平等和一視同仁未必是好事。

例如,學生菲利帕文化課很優秀,但這個瘦弱的小姑娘在應對中國式的體育達標時碰了釘子,不僅自己感到灰心沮喪,也讓安慰她的英國體育老師「壓力山大」,忍不住灑淚操場:「他們盡了全力仍然被告知表現得不夠好。他們為了通過考試承受了很大壓力,如果不能通過,就會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

與此同時,英國學生的「玻璃心」和自由做派也讓中國老師無可奈何。比如,幾名女生得知歌星ZaynMalik退出OneDirection樂隊的消息後,在課堂上抱頭痛哭。「我從沒見過中國學生在大考之前,因為歌星退出流行樂隊痛哭流涕。」楊君老師說,她不反對學生追星,但是「大考當前,他們總應分清孰輕孰重吧」。

學生索菲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她和同學因希望在全國觀眾面前表現得更酷而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為此,中國老師使出在國內無往不利的殺手鐧——請家長。然而,出現在老師面前的英國家長帶著幸災樂禍的表情,彷彿中國老師教育英國孩子是件很滑稽的事。

熱愛下午茶的學生約瑟把電熱水壺帶到課堂,一邊上課,一邊燒水沏茶,被中國老師發現後,沒收了水壺。約瑟認為老師侵犯了他的人權。當中國老師請來這名學生的家長後,家長認為,中國老師對課堂紀律的嚴格要求「只是笑柄」。

而在家長會上,中國老師說到學生們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時,坐在下面的家長有的豎起眉毛,有的撅起嘴唇,還有人嘟囔「這是你們老師應該管的事情,與我何干」。

是教育實驗還是娛樂真人秀?

BBC的3集紀錄片在中英兩國引起熱議。紀錄片播出的前兩個星期,英國媒體中有反思英國教育的聲音,但佔主流的是對中國教育的批評。當第3集考試成績的對比公布後,批評聲變得勢單力薄。

有媒體為中國老師辯駁。《快報》提出,應該公平對待這些中國老師,他們不應受到指責。事實上,早7點到晚8點的上課時間以及50人的課堂規模都是BBC設定的。據參加實驗的李愛雲老師透露,幾位中國老師在國內時都在國際學校任教,都是小班教學,下午4點就放學了。

還有媒體指出,BBC刻意誇大了中英教育的碰撞。紀錄片一開始就表示,中國老師到英國學校來是「挑戰英國教育」的,片中多次用「高壓」、「灌輸」、「激烈的競爭」、「一言堂」等辭彙評價中國教育方式。

BBC在推特網上引用了紀錄片中中國老師的一句話作為宣傳語:「我們只有一種學習大綱,一個標準:是死是活,取決於你們自己。」

李愛雲說,影片呈現課堂缺乏紀律的片段,是「從最初最亂的狀況里挑了最糟糕的」,而這些並非教學全貌,她根本不知道影片最後會被剪成什麼樣子。「英國孩子非常可愛,有自己的優勢。一個月相處下來,師生間其實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李愛雲說。

在一個月的實驗結束後,有的學生感謝中國老師幫他找到了潛能,有的學生哭著表達對老師的依依不捨。即使是曾經在課堂上調皮的學生也上前和老師擁抱、自拍。

美國「國家學生」網站稱,中國老師和英國師生、家長在紀錄片中的表現並不對稱。除了作為客人的中國老師外,最初所有人都把這次教學實驗當做娛樂的素材——有新意的周二晚間真人秀節目。

進行教學實驗的一個月里,史端喬校長對中國班的學生表示了「最深切的同情」。但是更值得同情的似乎是中國老師,無論是校方、學生還是家長,似乎都希望這場實驗以失敗告終。

英國人希望中國教育方式被證明是失敗的,因為這樣更加有趣,並且能夠反證英國教育的優越性。而中國老師感到自己背負著國家的榮譽,比如在楊君心中,這次實驗的結果就「關係到中國」,在賣力地教了一天課後,她在接受BBC採訪時幾乎失聲。

有人反思有人反駁

英國媒體認為,這次教學實驗為改進英國教育提供了很多經驗,比如加強課堂紀律、增加家長的參與、建構「成績好很酷」的校園文化。

考試成績公布後,「不願意輸」的史端喬只好面對現實,表示,英國學生應該向中國同齡人學習尊師重道,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也應適當延長。不過他也指出:「我們真的希望孩子每天學習十五六個小時嗎?那不像童年,而像監獄。」

英國專欄作家西蒙·詹金斯在英國《衛報》撰文鞭撻「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稱:「中國學校就是考試工廠,英國為什麼熱衷於學習他們的方式?」

更多人的抱怨沒有指向中國教育,而是瞄準了英國的教育體系。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理查德·斯賓塞的孩子曾在中國讀書,他認為,這部紀錄片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示中英教育的不同。中國學生遵守紀律,在數學和科學等學科上領先同齡英國學生兩三年。

英國「BT」網站稱,在中國教師到來前,漢普郡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教育,但努力學習正是老一輩英國人成長過程中習慣的學習方式——不那麼有趣,但是有充足的信息量。這種教育方式並非「中國傳統」,英國的傳統教育也是同樣的思路,只是近年來被改革成現在這樣的「高度學生中心主義」而已。

「國家學生」網站稱:「博航特的老師希望證明他們的方式方法更好,因為回歸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是潮流所向。不過,已經讀大學的英國學生若看了節目,很可能會被博航特學生抗議的內容震驚,比如一名學生說,『我沒辦法一邊寫一整段話一邊聽老師說話,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快報》稱,縱觀3集的紀錄片,中國老師幾度被英國學生「懶惰和理所當然」的學習態度震驚。博航特是英國公認的優秀公立學校,「如果中國老師被這所學校的學生震驚了,我們真的就面臨全國性的問題了」。

很多英國觀眾對博航特師生不嚴肅的態度感到不滿。一名推特網網友說:「如果英國學校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娛樂,那麼這個機構應該改個名字,叫喜劇俱樂部,首席小丑就是校長先生。」

有英國網友指出,英國課堂環境沒有秩序是「粗魯」、「沒有禮貌」的表現。「如果你是老師,進了教室發現學生都不聽話,把腳放在桌子上,在課堂上吃東西,或者化妝,你怎麼想?」

對於網友的質問,史端喬辯解稱,正是因為中國教學方法「麻木枯燥」,英國學生才表現不好。「如果你在平時到學校來,就會發現學生的表現不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真的會胖死!英國254公斤重女子6年不出門,死於心臟病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而不「合」王國
英國學生簽證「面試」來勢洶洶 專家支招助備戰
原創:金普會面明修棧道,英國硬懟俄羅斯暗度陳倉
8,軟性獨裁

TAG:教育 | 中國 | 英國 | 傳統 | 國學 | 學生 | 方式 | 教育方式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