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盼我們的文化融入「主流」

盼我們的文化融入「主流」2014年12月10日  來源:齊魯晚報 新浪微博 QQ空間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PDF版】   □陳中華  如此龐大的華裔移民卻並沒有使華夏文化融入美國文化主流,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和蹊蹺事兒。  抵達美國後幾天,孩子們帶我們去看冰球賽。這是在丹佛體育館,座位有一萬多個,從孩童到青年人到中年人到皓首老人,被各年齡層的人坐滿了。這是州際聯賽的丹佛隊主場賽,場館拱頂懸吊著半個羽毛球場大小的電視熒屏,近鏡頭直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中間雙方隊員肢體衝突、毆鬥多次,每一次,電視屏上都刻意近距離細緻地予以直播,過後,屏上仍然反覆重播事件細節,不像我們比賽時的電視直播,逢這類事,總是猶抱琵琶,既想直播悅觀眾,又避「導向偏離」、「唆事」之嫌,總是轉移鏡頭。我注意到,每逢衝突發生,觀眾席上都是丹佛人,皆大聲吆喝助威丹佛隊員,也並沒有其他過激行為,又都是過後快意地鬨笑算完。  這只是打個岔,其實我注意的是,在比賽間隙,場館裡或電視熒屏上,總噪播著搖滾、爵士、打擊樂,觀眾的表情似在為這些伴奏。我們平素貶斥的那種「美國商業娛樂文化」確實浸透著每個人——甚至中國年輕人——的心靈。  我們總被孩子們帶著去做一些很美國味的事兒。  多日以後,我們被帶去觀摩一次節日遊行,這本是愛爾蘭人紀念歷史上的一個叫聖帕特里克傳教士的活動,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愛爾蘭商人、紳士引入美國,並成為全美國人的一個節日。那一天,我們看到了那個節日遊行:遊行人著綠、黃底色的歷史各階段代表性服飾,驅駕著那些時段的車輛——包括人力車、驢馬畜力車和動力車,手持或車載仿造各時段有代表性的生產、生活及戰爭器具。遊行高潮時段,出現了二戰時仿美國軍隊的方隊,那車輛、武器、裝束完全是當時模樣,還出現了「巴頓將軍」。因為是民間組織,沒任何人維持秩序,遊行自然、瀟洒、鬆散、隨意,很不緊湊,方隊和方隊間常隔著很遠的距離,遊行者常向夾道觀眾拋送小禮物,以彩帶、彩絹、珠鏈為多,沒有任何商業廣告。「巴頓將軍」尚未臨近,軍人出身的我妻子就跑進去,扯住了「巴頓將軍」,非要與他合影,對方見一個中國女人邀他合影,非常高興,任由我給他倆拍攝了多張合影照。    丹佛晝夜溫差很大,直到五月上旬,在市區常著單衣,十多公里外的山巒卻依然白雪皚皚,還可以滑雪。孩子們經常去滑雪場,我們遊覽,他們滑雪。一問,他們都買了滑雪場年票。依我這個年齡,早已對這些時尚項目沒了興緻,對孩子們的行為也不認同。我說,專門開車前去,花這麼多錢,好玩嗎?孩子說,不是為著玩,為著鍛煉身體。  孩子們約我去打網球,到網球場也要開車,我一點兒興緻沒有。我注意到,在丹佛的林蔭道上跑步的多是美國人,身著短褲短衫跑步的又多是身材姣好的年輕美國女人,兩個多月我還沒見過一個在路上跑步的華人。我說,鍛煉有很多簡易有效的方式,在寂寥無人的林蔭道上,迎著早晨的太陽,呼吸著新鮮空氣,跑跑步,迎接新的一天開始,那感覺真好,我年輕時就曾這樣跑。非要打什麼網球才是鍛煉?孩子說,打網球多好!因為都有興趣,才聚在一起,又更生樂趣。  哦,樂趣!  一次見兒子買了一根高爾夫球杆,我又嘟囔,兒子怏怏不樂地回應說:我做這樣的工作,有時與客戶在一起,打高爾夫球是一種工作需要。將我的嘴堵住了。那一刻,我猝然意識到,這些看冰球比賽、聽爵士樂搖滾樂、滑雪、打網球、打高爾夫,其實是一種文化。  我心裡不停念叨:完了,完了,美國文化把中國孩子吞噬完了。  在美國多所城市尋覓中國文化,最興隆的中國文化表現大概就算是中國餐館了——如果把它歸入「文化」。再者,就只能說華人店鋪里少許的中國字畫、仿古工藝品以及嵌有明顯迷信色彩的祭物、飾物,還有就是華人報紙和網路上的歷史、文學、宗教讀品。再找,就難找得到了。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對異域文化是沒有法律封閉的,實際上也難以封閉。前面刻意提到綠色遊行和爵士、搖滾、打擊樂,就說明了一個事實:作為當初的異域文化——歐洲殖民者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已完全加入了美國社會的文化主流。據說,美籍華裔人至少四百萬,加上各種身份常居美國的華人,如此龐大的華裔移民卻並沒有使華夏文化融入美國文化主流,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和蹊蹺事兒。  (本文作者為大眾日報高級記者、國家一級作家)
推薦閱讀:

家居文化 茶香飄萬里
行為藝術,我們該如何去看懂他們
轉自xy的茶論:
翡翠寶石文玩文化知識第72期:漢字的維基百科知識(中)
清明節祭拜祖先有何意義?

TAG:文化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