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老師講「見思惑」(中):斷見思惑

南懷瑾老師講「見思惑」(中):斷見思惑 2014-03-26 10:36閱讀: 我們學佛有見惑和思惑的問題,思惑是思想的結使,是障礙迷惑我們的,有貪、嗔、痴、慢、疑。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是靠做功夫修持,漸修而斷的。見惑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就是見解上、理上不透徹,不是修所能斷的,是要靠慧來斷。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萬劫,只要智慧、見地不到,是沒有用的,所以見思二惑怎麼才能斷除,要搞清楚。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學佛也學得很誠懇,都很對,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為見惑沒有斷,智慧沒有成就,就不可能證到菩提。思惑靠修所斷的,雖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禪定。縱然修到四禪八定,境界之好,當然是很不簡單了,但是並未究竟超越三界。再進一層來說,修到現生小乘阿羅漢入滅盡定,幾乎是超出了三界,但還非究竟,最後還要迴轉來,回身向大乘再學。所以大乘的經典,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華嚴經》等等,多半的記載是偏向於見地方面的事。見地要高是可以,但我們是根本還沒有登地,一點修持成就也沒有的凡夫,就是所謂博地的凡夫。地就好像是一層一層的樓,要想進入菩薩地,聽了這個佛法很簡單,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貪、嗔、痴、慢、疑結使根根,一點沒動搖,那是一點用都沒有,依舊在六道輪迴打滾。甚至更慘的,有狂見而沒有真修持,見所斷的沒有到,不要談修所斷。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來的時候也抵不住!那種四大分離的痛苦,你沒有修持是毫無辦法的。我年輕的時候也自以為都懂了,慢慢曉得嚴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過苦頭的經驗教訓你們,要求證到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沒用的。*****初學佛的人都希望跳出三界,尤其根據小乘經典,必須要跳出三界,不跳出三界還修持個什麼?跳出三界要怎麼跳?九次第定把修持的方法講得清清楚楚,各種禪定乃至各種宗派,譬如天台宗、俱舍宗、成實宗,應該如何斷惑證真跳出三界,都講得清清楚楚。不只是打坐功夫到了就行的,若是起心動念,貪嗔痴慢疑等等煩惱、無明的習氣沒有轉變,仍然是跳不出來的。功夫到了像四禪八定那個境界,並不太困難,一般凡夫練氣功的都做得到。修行的真困難是,習氣心念見思惑難斷,斷一層見思惑習氣煩惱,配合修定的功夫,就是跳出三界的次序,我們也討論很多了。《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佛說未來末世的眾生,學佛不能成道,是由於無始以來以自我為中心,所產生的憎愛心理。一切種子包括很多,最基本的貪、嗔、痴、慢、疑五種思惑,所謂修行就是如何轉化這些心理上的毛病。其次就是見惑,見惑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取見是自己主觀的成見,戒禁取見是認為某件事不能做,做了就不能成道,如同回教徒不吃豬肉,各種宗教都有不同的規條。見惑就是觀念上的錯誤,而被這些錯誤的觀念困惑住了,不能解脫。見思惑形成了心理思想上的一切種性,形成了現在的個性,必須要把見思惑轉化,才能成就。見惑要在見道、明心見性以後才能斷,才能轉。思惑則在見道以後還不能斷,必須靠修持,慢慢作功夫才能斷。所以,我們深受內心愛憎之念的折磨,貪嗔痴慢疑很難斷除。《圓覺經略說》---------------------------------------《華嚴經》頌云:「眾生惑見恆隨縛,無始稠林未除翦;與志共俱心並生,常相羈繫不斷絕。」「眾生惑見」,惑、見是兩個名詞。我們為什麼不能成佛、悟道?因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見惑、思惑。見惑就是現代所講的主觀的成見、意見或觀點;被見惑所困就是所謂的「我見」。思惑是貪嗔痴慢疑的妄念不能清凈、被障礙住。見、思二種惑構成了習氣,習氣就是結使。人的主觀成見和私慾用慣了便成「結」,久而久之使意識思想形成一種形態,而且非常堅固。以心理行為做嚴格的分類,這種結使有九十八種之多。結使不能斷,連小乘的果位都證不到,不要說大乘的菩薩道了!惑也叫惑業,這個業力永遠把你捆綁住。學問越好的人,見惑越厲害,也越難成道。那學問不好的呢?是水泥一坨,頭腦不空靈,思想沒有智慧,屬於思惑中的無明、愚痴重,因習氣業力轉生使腦子笨,也沒有辦法成道。「恆隨縛」,一切眾生永遠被惑見捆綁住。所以說究竟成佛是一個觀念問題,一念轉變,萬法唯心。「無始稠林未除翦」,無始以來的惑見像原始森林一樣,濃濃密密、一重重地把你遮住,使你上不見天日。每一個人生來習氣不同,觀念不同。有些人愛笑、有些人愛哭,有些人愛罵人、有些人喜歡恭維人。個性不同,各有習氣,這都是無始以來惑見的稠林把你罩住了!所以修行要轉識成智,此習氣轉不了,沒有希望的。「與志共俱心並生」,無始以來,不只此生,多生累劫惑見的業力,配合意志共同與生命俱來。每個人的個性在末出娘胎時就已經有了。有些老媽媽生孩子的經驗多,就知道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有些孩子在肚子里開運動會,拳打腳踢,有些個性很文靜;有些愛哭愛鬧的連母親的情緒也受影響。惑見的碉林與生命的意志俱來,和後天的心理作用並生,跟著生命而變化。所以學佛的人把現有的心理習氣轉變了還不算數,最難的是把無始以來習氣的根轉變過來,才算成功,這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把你關在這裡打坐,坐二、三個月,一天到晚瞪起眼睛看著你,你蠻乖的,那是假的,無始以來習氣的稠林去不掉的,遇緣進發,碰到外在環境一變又爆發了。「常相羈繫不斷絕」,無始以來這股習氣、煩惱,永遠把你羈絆住,斷不了,使你跳不出生死。*****今天我跟一位同學講話,我說人為什麼不能見道?不管你是修哪一宗、哪一派,基本的教理要了解。因為見、思二惑有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和貪嗔痴慢疑諸結使。我們之所以無法成道,就是因為這心裡頭的結無法打開。什麼是見呢?就是我們主觀的成見,那種意識狀態的觀念解脫不了。比如,見取見,我認為就是這樣,把佛經的理論錯解了,主觀的觀念形成了,這種觀念非常牢固的時候,就是佛說的話也聽不進去,見有這麼厲害!還有思惑,思不是想哦!思惑是那形成你阿賴耶識的成份,成了你自己欲習的慣性,或者是無明,它永遠障礙住你。因此,苦行外道堅決認為不修苦行,不足以圓滿功德,不足以成道,因此被見網所困。同樣地,有人說,非清凈不能成道,也是被見網所困。我們要知道見思二惑隨時在套住我們,這是大魔障。相反地,不被見思二網困住,見思二惑完全解脫了,才可以說是真正在修道。《宗鏡錄略講》---------------------------------------「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惑業即見思二惑,乃三界煩惱的通稱,凡夫生死流轉之因,包括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妄執及貪瞋痴慢疑等迷情。這些煩惱乃至魔境其實也沒什麼不對,沒有什麼好怕的,只要你能當下解脫,不為所轉便是。不轉時是凡夫、魔道,一轉則是佛、菩薩。而佛法就在世間,你說要到那裡去找呢?一定要到山中才能求清凈嗎?山中本來就很清凈,何必再求清凈呢?就在不清凈的地方你能清凈,才是佛道。所以這段特別點出「世間道中得解脫」,在萬法紛壇中成就大自在,一切不離世間道,做為一個人,如果不出家,只要他規規矩矩謀生,為人處事合乎人道,一樣也可以解脫。我們學佛學道者,往往為了去掉見思惑業的糾葛及魔境阻難,反而將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神經兮兮的。要知道諸法無常,見思二惑無常,魔境也無常,無常連佛都不能轉,魔能夠嗎?並且我們修行人容易有個毛病,所謂「出了一個家,又入了一個家」,拋開世間法的得失,卻計較起出世法的種種來,將世俗貪瞋痴那一套帶入佛門,處處分別誰高誰低,誰是誰非,反而扯出一大堆煩惱禍根,實在可笑。《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見思惑包括五個見惑,五個思惑。五見惑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五思惑是貪嗔痴慢疑。「見道位」是這五見惑都空掉了,見惑沒有了。你們儘管學佛,隨時著五見惑,隨時都在著五思惑,所以修道不能證果。不但身見要空,五見都要空,這還是見道位;而你思惑位上的貪嗔痴慢疑習氣還在,所以阿羅漢還有餘習。《維摩詰》上講,維摩居士的房間里,天女空中散花,花落到菩薩身上就掉下來,沾不著;落到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都變成花羅漢了。為什麼沾住不掉呢?因雖已證阿羅漢果,余習未斷,他的習氣吸力還在,所以天花著身不落。見道位中,境界上證了果位,但是思惑習氣沒有斷。《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三界的見思兩惑叫做八十八結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個疙瘩,結在一起。能夠修行解開一兩個,那已經不得了了,臉上放光了,能夠解開四五個,連頭髮都會發亮呢!所以真正講修行,就是解開結使,轉變自己心理的行為。心理行為轉變了,進一步能夠把智慧開發,斷了思想上、見解上的偏見,才叫做解脫。學佛修行,不論大乘小乘,都是五個程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什麼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不再打結了,不準外面打進來,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這時,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才解脫了思惑。知見又不同了,見是看到,看到慧,見到性空緣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緣起翻過來是緣起性空。所以說佛法各宗各派,認為只有修中觀才對,或修什麼才對的,對不起,你都困在五見里的見取見了。主觀認為只有這個才對,你已經被它束縛住了。所以,要把這一切解脫了,才能叫做學佛。《金剛經說什麼》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2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批八字算命準確嗎,劉恆老師論八字大運與十神(一)
    聽楊軍老師講中定
    【2017.04.22 慈雲法語之七】劉素雲老師(文字版)
    幼兒園老師悄悄對我說:這5句話,千萬別跟上幼兒園的孩子說!

    TAG:南懷瑾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