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蔡禮旭細講《弟子規》6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進入《弟子規》,我們把「總敘」念了一遍,我們翻到六十頁,《弟子規.總敘》。我們也提到了,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們每一位願意學習聖賢教誨的學生,都稱為弟子。「規」是規範,我們遵守這樣的規範,就能夠讓自己的德業日漸提升。

  【弟子規。聖人訓。】

  這是聖賢人的教誨,而這句教誨是從孔夫子的教誨當中擷取出來,我們在《論語》裡面有看到這句,在《論語.學而第一》裡面就有。

  【首孝弟。】

  這個『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愛兄弟,尊敬長輩。『孝弟』,「弟」裡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的提升,不斷的流露出來。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諸位朋友,有沒有覺得:有這麼誇張嗎?其實「大道至簡」,很深奧的道理,其實都是很根本、很簡單的。

  我們回想一下歷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哪一個朝代歷史最悠久,國運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請問為什麼周朝可以延續八百年?憑的是什麼?孝跟弟。我們只讀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也常常看到,別人的子子孫孫為什麼這麼優秀?只看到結果,對自己沒大幫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我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示。

  周朝它開國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親叫太王。太王生了三個兒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當初太王剛好看到他的孫子周文王誕生的時候,覺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聖主之相。但是他的父親排第幾?排老三。結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親看到孫子臉上的喜悅,他了解到他的父親想把王位傳給誰?王季,希望往後能傳到這位孫子的手上。泰伯很善體父親的心境,所以他不聲不響趁著要去幫父親採藥的這個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約,兩個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後就沒有再回來。因為他希望讓父親能夠好做事,不用顧於他是長子,能直接就傳給他的三弟王季,繼而再傳給周文王。

  諸位朋友,這個家族什麼都能讓,天下都能讓出來,而這個讓天下的動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體親心,能圓滿父親的心意。再來,不只讓出了孝道,還讓出了什麼?兄弟的友愛,連天下都可以讓,還有什麼東西兄弟不能相讓?除了讓出了孝,讓出了弟,還讓出了什麼?讓出了忠,忠於天下人民。因為他這麼一讓,可以讓一個聖主領導全國人民,這一讓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風。所以孔老夫子對泰伯、對仲雍的讚歎是「德之至也」,沒有這樣的至德絕對做不出這樣的行為。所以,有孝、有弟。

  周文王跟王季(他的父親王季),他對於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問候,所謂晨昏定省。這三次去看父親,一來看看父親的氣色,再來看看父親吃飯的情況。假如父親進食得很良好,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親吃得很少,他就很擔憂。由於有這樣的身教,所以他的兒子武王、周公也學得很好,周武王對周文王也非常孝順。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側,十二天沒有寬衣解帶,帽子也沒有拿下來,足足侍奉他父親十二天。由於這樣的孝心,他的父親的病好起來了,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哪件事比孩子孝順更能讓父母歡心的?一個人快樂的時候,免疫系統功能會上升,這都有科學根據的。

  他們的孝道承傳下來,一家孝,一國就興孝,當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領導人都是這麼樣的孝順,他們會很感動,會起而效法。所以《大學》裡面有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他們的禮讓帶動了全國人民禮讓,很多紛爭的事自然就減少。所以上行下效,確確實實感應不可思議。

  除了周武王有承傳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傳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們的弟,兄弟的友愛。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們祖宗的面前(他們那時候叫太廟),他就寫了一篇祈禱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壽命,讓他的兄長可以延壽。我們感受到他不只是對兄弟的友愛,也是感受到希望讓兄長健康,讓他能夠治理好天下。周公這祈禱文念完,至誠可以感通,周武王身體就好轉過來,而這篇祈禱文就放在太廟裡面。

  經過一段時間,周武王去世了,接下來是周成王即位,周公輔助他,因為成王還年輕。結果周武王幫周成王選了幾位老師,太師是姜太公,太保就是周公。假如你的孩子有姜太公教,又有周公教,好不好?好!所以,我們要替孩子找好老師。諸位朋友不要急,只要你有這分誠心,一定會有好的因緣進來。今天我們的孩子,還有我們,已經有一個好老師,它叫《弟子規》,這本經書就可以好好讓你的家風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續。

  後來周成王長大了,有這麼好的老師提攜他,也能夠治理天下。那時候國家有些謠言,都說周公是不是要篡奪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語出來。周公不等他的侄子說話,他自己就自請到山東去,讓他的侄子好做人,不要被這個流言蜚語所影響,他就自己回山東去。結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異象,大白天打雷。以前的人很有反省的態度,看到天空有異象,代表什麼?是不是我這個天子做出什麼壞事?諸位朋友,這是不是迷信?不是!人心與天地萬物是有交感的,人心善就會風調雨順,人心惡,災難連連。我們現在人心是善是惡?我沒有說我們。人心惡才會災禍,天災人禍那麼多,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異象要反觀內省,要開始好好的把這顆心守好,讓它向善。

  周成王看到這個現象,回去就好好反省,就想到是不是我讓我的叔叔離開這件事是不正確的?所以周成王也到太廟去跟祖宗懺悔。以前的人心很淳樸,「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都會謹記這些老祖宗的教誨。在周成王在懺悔的過程,剛好看到周公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禱文,他把它拿起來看,看到自己的叔叔為了讓他的兄長能夠延壽,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壽。周成王看了很感動,馬上以天子之身親自帶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請回來。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傳給了他的下一代子孫,周朝因為有孝弟,才能夠綿延八百年。

  一個家庭有孝弟可以綿延多久?我們在中國歷代,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他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他的家風兩千多年不衰。諸位朋友,假如今天突然你得到一個消息,你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你會不會覺得今天跟明天絕對不一樣?突然會覺得我不能丟孔老夫子的臉,走出來,言語、行為都很謹慎。所以,德風可以影響這麼長久。

  我在廈門講課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師,因為我們上完五天的課都會請這些老師上台來分享,就會有十來個老師當代表。這位老師一上台,他就說:這五天的課程,才讓我知道德行的根本在什麼?孝道。這個來自於《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他接著又說,他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受,因為他們整個村落有四十幾戶人家,統統同一個姓,都姓吳姓,口天吳。他說這四十幾戶人家出了一百零九個後代,其中有一百零八個大學畢業,素質很好。而這第一百零九個是已經考上大學,但是讀了兩年因某種因素辦休學。可以說,他們下一代完全有大學畢業的程度、的水準。

  他接著又說,他終於知道為什麼他們這一代能這麼興旺。因為他們村落里的長者都告訴他們,只要讀書、工作一有放假,要記得回來看看父母。他們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著父母到寺廟裡面去拜拜、去祈福,不會去做其他的事。現在你的孩子今年大年初一陪著你去拜拜的舉手?你看他們是整個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來之後,就到其他所有這些鄰居的家裡面去跟長輩拜年,挨家挨戶跟這些長者拜年。做到了什麼?尊敬長輩,弟!跟長輩拜完年以後,他們這些差不多年紀的鄰居,就圍在他們村落裡面的小學,一起討論今年你讀書有什麼收穫,今年你工作有什麼好經驗,大家一起討論,互相切磋。這個做到了什麼?好學!有孝有弟又好學。所以這個村落為什麼下一代能有這麼好的發展,絕對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說那邊是龍穴,風水很好,不是這樣。而且一個地方的整個風水、整個環境,也會因人心而轉變。

  所以孔老夫子說的「首孝弟」,當一個人孝、弟做到了,一個有孝心的人,他會推己及人,當他對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別人的父母同樣也會恭敬對待。所以《弟子規》有教導,「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諸位朋友,我因為以前教書,有個壞習慣,特別喜歡考試,所以這幾天的課程,我都會考前面講過的。我們求學問有個很重要的態度,要溫習,要複習,還要預習。所以還沒講到的,希望諸位朋友這幾天把《弟子規》讀熟,這樣在上課當中提到這些經句,你會很有感覺,「這一句我知道」,你的學習效果一定會特別好。因為有些朋友早上沒有來聽,我們下午的時候開了一帖中藥,很有效果,吃了保證道德、學問會增長,就是早上跟晚上都把《弟子規》念一遍。早上念的時候,提醒自己今天要按照這些教誨去力行;晚上念一遍的時候,反省今天的所做所為,哪些跟經典相應,自我鼓勵;哪些還沒做到的,趕快要提醒自己去修正;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晚上那一遍不要在睡覺以前念,不然會還沒念就睡著了;最好是下班,洗洗手,洗洗腳,然後還沒吃飯以前先念,剛好就可以對照今天一天的行為。好,所以「首孝弟」。再來:

  【次謹信。】

  『謹』是謹慎,謹言慎行。對自己的生活要有規律,不能搞得亂七八糟,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更遑論要去承擔家庭的重責。

  『信』是會意字,代表什麼?人言。《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孔老夫子也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很難在社會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個學問: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第三個是政事,第四個是文學。言語為什麼擺在僅次於德行的重要性?因為人與人的互動跟交往,使用什麼的頻率最高?言語。所以言語,「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可以讓家庭和樂,一言也可以讓家庭紛爭不斷。所以言語要學習,很重要。再來:

  【泛愛眾。而親仁。】

  『泛愛眾』,廣泛的愛眾人,這個換現代話講,叫做人際關係法,如何跟人相處的很和樂。我們《弟子規》也是趕得上時代,很注重人際關係學。

  再來是『而親仁』,親近仁德之人。因為我們時時親近仁德之人,就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每天接觸的都是這些善人,我們無形當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黨,每天自己的言語、行為都愈來愈粗俗。所以親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親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長我們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會下對什麼?抉擇,人生才會愈走愈輕鬆;假如沒有做對抉擇,那人生會愈走愈沈重。最後:

  【有餘力。則學文。】

  當我們把這些立身處事的行為,這些德行都紮實的學好,還有空餘的時間,還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學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寫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後人,他才把它留下來。現在人寫文章怎麼樣?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也不管會不會天下大亂,所以不夠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學文」還是看古聖先賢的文章比較保險,因為這些文章都是歷經幾千年印證,確實可以啟發人的智慧的。這是「餘力學文」。我們進入經文第一個單元,「入則孝」。

  諸位朋友,您會不會覺得一天時間很不夠用?有沒有這個感覺?有。我們現在很難一天還花兩個小時來讀書,不容易!所以這個餘力學文,這個「余」我們也可以把它拿做化整為零,把一些零散的時間我們好好掌握。《弟子規》可以隨身帶在身上,有些很好的《格言聯璧》,我每次都放在包包里,一有空拿起來背個一兩句,所謂日積月累,滴水可以穿石。不要小看一天十分鐘、二十分鐘的積累,所謂「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我們來看這個「孝」是會意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體,就是一個「孝」字。我們來看一下,上一代時時念著要好好把下一代教好,現在為人父母有沒有這個態度?我在教書的過程,往往會聽到學歷不算高的家長,他會流露他的心聲,他說: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我為人父母的責任。他學歷不高,可是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都會令我肅然起敬,你看他懂得教育好孩子是他這一生的本分事。

  父母時時想著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國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學叫《禮記?學記》,裡面有提到什麼是教育,「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這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抓到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長他什麼善,然後要防止,甚至於要導正他哪些過失,因為「苟不教,性乃遷」。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對的習慣,我們要趕快把他挽救過來,什麼時候挽救?當下!刻不容緩,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是退。

  諸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現在的孩子有哪些習慣、有哪些行為一定要趕快修正?諸位朋友說說看,你們應該比我有經驗。「頂撞父母」,聽說以前的人是一言九鼎,現在的孩子也是一言九「頂」,這個「鼎」不一樣,現在的孩子是頂回去的頂,很會頂嘴。再來,還有沒有?「懶惰、叛逆」。好,還有沒有?「自私」。還有沒有?怎麼都是女性同胞?怎麼我們當父親的都沒發現嗎?這樣不行,要很關懷自己的孩子!來,還有沒有?「敷衍」。就是沒有責任心是嗎?好,我們再加一個就好,六六大順。壞習慣,哪個壞習慣?「生活沒有規律」,生活的規律。就這六條就好。
推薦閱讀:

細講《弟子規》18_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細講《弟子規》19_不學禮,無以立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40_放下分別執著,依循聖賢教誨,契入諸佛境界
《弟子規》易解

TAG:弟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