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的普遍性意義

中國道路的普遍性意義吳波 《 光明日報 》( 2014年07月19日 05 版)

歷史的經驗業已證明,任何一條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發展道路,都一方面蘊含特殊的歷史和國情所決定的特色,另一方面蘊含在解答人類社會發展問題方面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價值和意義。其實,西方有人提出「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已經說明中國道路有某種普遍性意義。

中國道路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普遍性意義。

一方面是中國道路選擇的自主立場。歷史告訴我們,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個國家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決定了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探索中國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這是中國道路探索的首要經驗。沒有獨立自主這個根本立場,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出場。「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鞋子論」的提出是對道路選擇自主性的再次申明。如他所說,「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

另一方面是中國道路實踐的高效原則。卡爾扎伊在分析中國道路的特徵時側重從效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關於道路評價標準的理解。在他看來,中國在不到40年時間裡,收穫了別人花三四百年時間所取得的成效,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很了不起」,足以證明中國道路是一個很好的模式。這一理解為當下關於中國道路評價的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即道路評價不能簡單地從西方的觀念出發,以西方社會的發展特點虛無化中國社會的發展特點,視西方發展模式為中國必須遵循的普遍性。高效是原則和效果的統一,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呈現。在中國道路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中,我們誠然要虛心學習借鑒西方人類社會創造的文明成果,但不能忘了社會主義是中國道路不容抹殺的底色,是中國成就最為深刻的根據。(摘編自《人民論壇》2014年6月下吳波)

推薦閱讀:

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道路上,中華文化不值得一提
瀝青路面的噪音為什麼比水泥路面小?
國際體壇走過「最黑暗的一年」 重塑信心道路艱難
搞笑段子:僻靜道路旁停著一輛黑色轎車,下來了一男一女
打擊道路運輸違法中的「急先鋒」·杭州日報

TAG:中國 | 意義 | 道路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