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媽媽:如何教出3歲就能用英語日常對話的兒子


背景介紹:

媽媽:大黃。

全職媽媽,中專學歷,沒有考過英語四,六級。在孩子接觸英語前,大概有至少10年沒有碰過英語,最多看看美劇之類的。

孩子:萌D。

從兩歲多開始接觸英語,經過一年不到的時間,目前三歲三個月。可以用簡單的英文句子,與媽媽進行日常生活的對話;可以在聽到英語時,或是看到外國人時,自由切換用英語交流;因為母語中文的關係,有時會在英語表達不出時,用中文拆成一個一個他知道的英文,來翻譯表達,當然語句的順序是中文的;經常閱讀的幾本書,可以「說」一小段,我這裡用「說」主要是因為他不認字,最多只能理解成「背」,還沒有到背的地步,暫時還沒有開始教認字或是書寫,但是有計劃在認字母,因為我經常發現他會用手指著一些句子,然後默默地念著,很多時候聽不出他在念啥,但是看到M開頭的他會念成milk或是看到C開頭的就說是cookie,應該是認字的高峰要到來了。

那根據萌D的英文學習歷程,我開始一下正文吧:

一、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讓小朋友接觸母語外的另一個語言。

  像很多中國家長一樣,我也很希望我的孩子即可以說中文,又有一口流利的英語,看原版片不用看字幕,看到老外可以自如地交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舉家出國,只要帶上自己的娃娃當翻譯,那再好不過了^^。而且他最好不要像我當初學英語那樣,天天要背什麼,默什麼單詞,句型,時態什麼的,太枯燥了,希望他們能輕鬆地,饒有興趣地學。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最好呢?

  1.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出生,那我告訴你,這是個最好的消息,你可以從他一出生就開始和他說英語,接觸媒介的英語信息,並且在他還沒有出生時,就花點時間自己學習或是提高一下英語。當然我不是說只說英語,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在今後可以和我用中文交流他的一切,包括生活上的,學習上的,情感上的一切。所以中文我也會同時進行,就像上海話(地方方言)一樣,我不會讓他忘記。

  2. 如果你的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那我也要恭喜你,現在開始是最好的時機,你完全可以中文,英文都說,但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在固定場景下,或是固定一位家長,只說一種語言。比如在和爺爺奶奶在一起說上海話,和外公外婆說普通話,和爸爸媽媽說英文,這是最理想的語言環境了。

  3.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開口說話,並且用母語(中文)已經表達得很好的話,希望他還沒有上小學,那恭喜你,你的情況和我當初一樣,你只需要花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取決於你的努力和孩子的配合),就可以像萌D現在英語程度一樣了。

  4.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上了小學,或是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那我說,你看錯文章了,這篇文章里可能不是你想看到的內容,可以跳過。

二、怎樣引導孩子喜歡上英語

  首先,不要憑白無故地給孩子說英語,除非你是上面第一第二種情況。不然發生的大多數情況是,小孩子不理你,你越是「強調」要說,他會更排斥。你可以從小朋友平日的愛好觀察,他有哪方面的愛好來引導。比如大多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萌D也不例外,我從他剛開始接觸英語時,有特地看過一些國外的動畫片,最後選擇了芝麻街。原因是因為萌D當初對二維或是三維的卡通的都不是很感冒,但是對人偶和真人的很有興趣,這些是需要父母細心觀察的。找動畫片是一方面,你還可以從其它入手,比如萌D還很喜歡食物,希望參與和我一起做各種吃的。所以我大多從這個方面開始熏陶,讓他對英語產生朦朧的「愛」意。

  另外不要覺得孩子不懂你說的話,他們怎麼懂你的中文,就會用什麼方式來懂你說的英文。而且當他們覺得需要學了英語,對他們更有用時,他們不會去排斥他,也不會不想說,還會經常問你怎麼說。

  萌D愛上英語的契機是因為這件事。在他兩歲三個月的時候,我們決定去新加坡旅行,因為那邊有他最愛的ELMO(芝麻街里的紅毛小怪物,看芝麻街有三個月了,每天大概10分鐘左右)。然後當他到了那邊,他發現除了爸爸媽媽和他說中文,幾乎大多數人是說英文的。有一次他碰到個和他差不多的小姑娘,他很想抱人家(那個階段他打招呼就是用抱的)然後他就和人家說「我可以抱抱你嘛」,當然,小姑娘給嚇走了。當時我有現場教他說「Can you give me a hug」,我估計當時人家也小,也聽不懂啥,他當時也說不全什麼,也就說了hug之類的,然後兩個人不一會兒,就在一起玩了。這件事發展到,當他去環球影城後,看到人多排隊,他會學樣別人叫「oh NO」,看到人家帶著面具來嚇人,也學樣叫著「oh my god」,在芝麻街和人偶互動時,也會說hug love之類的。我想他很明白,語言的魅力所在。

  回來之後,我和他說,在新加坡說的那種話叫英語,就像你平時看的sesame street一樣,他們說的就是英語,你很喜歡elmo對吧,你要告訴他「我很喜歡你」,他肯定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是你如果說「I love you」,那他肯定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大大的kiss。從那次旅行回來後,我發現,我不需要和他解釋中文,英文,上海話之類的,他好像很明白,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這是發生在我和萌D身上的例子,大家不用照搬,也不一定適用你的孩子,希望你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愛好,從中找到好的適用的點子來引導他們。

三、一旦開始了英語,就要堅持,堅持不要中英文混用

  你一定發現,你原來會說上海活的小朋友,去了幼兒園一陣後,回家一口普通話。學校做得很好,他們在普通話這方面推廣得很好,當然如果幼兒園說一天英語,不說中文,回家你的孩子也會一口英語。所以除了在學校以外(除了說母語)的時間,你可以自己決定,說什麼樣的話,當然你也可以完全繼續地在其它時間說普通話,這個也沒有關係。

  在我們家,兒子和我單獨時是全英語對話的(當然這點對我很難,我至今可能還是會有20%的時候和他是說普通話或是上海話的),其它人包括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說上海話的,爸爸因為考慮到上海話的原因,大部分時間他和兒子在一起是說上海話的,在家我們普通話說的不多。

  我沒有特別調查過,這樣的語言安排,是不是會影響或是混淆他的語言表達,就目前一年的實施下來,他三種語言都說的還不錯。我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和不同家長是單語種交流的,而並不是一個人說多種語言,他可以規範好自己的語言系統,遇到什麼樣的人,調整什麼樣的語言。

  我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如果一樣東西,當孩子第一次遇到,他不知道怎麼稱呼這樣東西的時候。媽媽告訴他,This is a pear,然後他搖搖頭,然後媽媽又補一句,這是個生梨。不懂中文的小朋友,肯定先入為主,接受英文,媽媽也不會加一句中文解釋。但是聽得懂中文的小朋友,不會記得媽媽說的第一句,而是記下了媽媽說的第二句。如果說第二句時,你是重複說,This is a pear, it taste like an apple, it"s a kind of fruit.然後你切開梨,給他送到嘴裡,相信我,他會記得This is a pear,如果第一次不行,堅持個幾次,同時在介紹其它水果給他的時候,也用這個方法,你會有驚奇的發現的。但是切記,堅持不要中英文混用。

  我們在這段時間的堅持,並不是為了讓他能懂你說的話,中英文翻譯的解釋,短暫的表面上的理解,只會更鞏固他原有的母語體系。我們所有的堅持(不要中英文混用),是為了讓他能區分,並建立多語言系統,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去思維。這點在學英語剛起步時尤為重要。

四、最大的困難,排斥

  這裡的排斥,是你會遇到的最大的困難,萌D大概有至少三個月,我和他說英語時,他是用上海話來和我交流的,這個就像一場比賽一樣,最終看誰能堅持得時間長。當他發現,和你只能用英語交流時,請放心,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和你長時間對著乾的(青春期除外^^),如果你說你有一兩年這樣了,那我想說,你一定是某方面用錯了方法。我也是在遇到了我的第一個外教時,才開始真正用了「正確」(對我兒子適用的)的方法讓兒子學習第二個語言,而且速度突飛猛進。

  小朋友的本能會選擇用熟悉的語言去交流,那是正常的,他聽不懂你說的,當然希望你用他能聽懂的方式來對話,他一再地說上海話,是希望你也說上海話,所以你要去教他如何說。

  首先在肯定了小朋友排斥其它語言的心情後,你要心平氣和地和他說,而且有時是需要用一些智慧的。比如萌D喜歡吃東西,在他有需要吃東西的時候,我會讓他說:

  • Mom, Apple

  • Mom, I want an apple

  • Mom, Can I have some apples?

  • Mom, Can you give me some apples?

  • Mom, please give me some apples.

  • 上面這些是從他兩歲到現在,在不同階段提要求時說的話,可以看到,隨著他的成長,句子在慢慢加長,每一次他有需要時,我就和他說,you can say…and mummy will give it to you,然後他就重複我說話,當然,不管他能不能說出來,你都要給他東西,剛開始我也會和他爸爸這樣表演給他看,但是一旦他能說出來,你要多鼓勵他,有時候他如果一直不願意說,前提是他能說的話,還是要有一些強硬的要求的,就是不說不給^^。

      漸漸他理解說這些話的意義,說了,需求就滿足了,有時候說了please,媽媽還會多給幾塊。東西離得近,他可以自己拿得到的時候說Can I have…離得遠,會問媽媽,Can you give me…,然後他的大腦里,就會印下,在提要求時,可以這麼說的思維。同時,你在滿足了他最大的快樂後(萌D愛吃),他也會樂意和你一起說英語了。

    五、口音,曾經一直困繞我,讓我一直不敢教兒子的原因之一

      首先一點,你必須承認的是,全世界,說英語的人,不管哪裡都是有口音,最大的還有分American English和British English。我曾經因為自己喜歡美音,還把很多英國的動畫片給封存了。其實作為一個在中國土身土長的孩子,除非你天天和老美住在一起生活,不然,你的口音,在初期多少都會和你說話最多的那個人一樣。我之所以說初期,是我個人認為,在發音上,我們在日後,在孩子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後,是可以對自己進行培訓的。比如說,電台播音員,他們當然有天生的好嗓子,好辨識度,好口條,但是發聲方法也好,閱讀演講也好,很多東西還是要靠後天練習,多訓練的。很多配音演員,也可以模仿各種語音語調,說英語其實我也可以這樣理解。當然這僅限我本人理解,不求眾人苟同。

      還有一件事,我要提一下。很多人說上海人學語言很容易,原因是上海話的發音方式和其它方言不一樣,讓他們在成年後,接觸新的語言會更容易些。但是提到日本人,他們之所以說英語時,如「T特」這個音是發不出來的,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系統里沒有這個音,他們有很多的語言是外來語,就是用自己的語言系統去設計發聲,如把「T/特」變音成「ど/Do/朵」,所以導致他們成年後,這個「T特」的聲音是發不出來的。所以唯有在幼兒時期,讓他們系統地接觸不同的語言,一旦他們完成固有的語言體系後,很難再改變了。這個時期可能很短,大概是6歲前吧,我沒有特別做過調查,這是在參加爸媽營講座時聽到的。

      全世界這樣的問題會有很多,法國人,歐洲人,甚至香港人,口音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但是在幼兒時期,我個人覺得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遠要比從小注重他的發音來得重要。所以在開始了一段時間後,我也打消了這方面的念頭。

    當然,我會在孩子有一定英語能力後,強化他接受美英,畢竟我不希望他一會英英一會美英,這樣不是很好,好在現在有很多的音頻視頻的多媒體可以彌補很多中國家長的發音問題。所以在你看完我的解釋後,如果你還一直決得口音是問題的話,你也可以在家自己多訓練自己,先訓練起自己來。

    (本文轉載於:LoveShan3親子圈)


    推薦閱讀:

    2018年四六級考試技巧與考點:學習翻譯的十條建議1
    外語學習中的大災難:三千萬單詞量的鴻溝
    自行車為什麼叫bicycle?
    飛加拿大 不懂英語入境卡填寫指南(轉)

    TAG:英語 | 媽媽 | 日常 | 對話 | 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