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息肉莫忽視 或是直腸癌初期癥狀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不少人更是談之色變。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治結直腸癌?專家表示,只要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能常檢查、早發現,就能有效防治,甚至治癒結直腸癌也極有可能。
結直腸癌發現時常已到中晚期
很多惡性腫瘤被發現時已到中晚期,甚至還有少數患者至去世都還不知道自己身患癌症。結直腸癌也是如此,被人發現時,已到中晚期。
據專家介紹,結直腸癌之所以不易被人發現,主要是由於其容易與其他肛腸疾病如痔瘡等混淆:「痔瘡與腸癌同屬於消化道疾病,其癥狀相似度極高,他們都會出現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很容易被誤診。」不過,專家表示,雖然這兩種病症較為相似,但只要用心觀察,還是能較容易地分辨:
首先是便血顏色: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便前、便時、便後)滴血、噴血;因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里,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
其次是大便形狀: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迹的情況也較多見。
再者是排便習慣: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增長,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覺得未排盡所致。
警惕
轉移性直腸癌初期可能是息肉
據專家介紹,轉移性直腸癌是指發生在直腸的腫瘤細胞跑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並長出的新腫瘤。這種腫瘤細胞的擴散過程稱為轉移,新生的腫瘤被稱為轉移灶,雖然腫瘤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部位,但是因為新生成的腫瘤仍是由結腸或者直腸原發腫瘤形成,所以一般人仍稱其為結直腸癌。
對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專家表示,結直腸癌通常始於腸息肉,它們是良性的細胞形成的小團塊,在結腸和直腸的內壁生長,一段時間後,某些息肉會發生癌變,形成腫瘤,當腫瘤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它可以穿透腸壁,擴散到了結腸或者直腸以外的鄰近部位。因為轉移性直腸癌的不易發覺、發覺即為晚期的特點,所以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不適癥狀對於直腸癌或者本身就有直腸、結腸方面疾病的患者就顯得尤為重要。
專家指出,對於轉移性直腸癌的病人來說,發病時也是有跡可循的,除了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外,還伴有排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排便不盡等腫瘤局部刺激癥狀。
「如果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癥狀,如果腫瘤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癥狀;當轉移到肝臟時,會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腫瘤增大還可以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的現象。因此有這些癥狀的患者,必須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武器"。」
「恐癌」心理是患者健康「殺手」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最痛苦的可能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恐癌」心理時時侵犯患者心靈。而化療時的毛髮脫落、腸胃不適、噁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等不適癥狀都在打擊著患者的信心。自己表示,對於腫瘤患者而言,對現代先進醫學的信心和對於醫護人員的信任,會對病情的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一旦出現相應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檢查,若已確診,則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樹立信心,才能更好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
自己提醒: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和有家族性腸癌遺傳病史、結腸息肉病史等人群,專家建議,最好做腸鏡查個清楚;而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也應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腸鏡以及早排查相關病變。
推薦閱讀: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 三年求醫路 現在終於看到了希望
※注意了,這些人胃腸癌君特別青睞 別以為是腸炎 早期癥狀要懂分辨!
※多吃三類食物能防腸癌|直腸癌|膳食
※生活中直腸癌的預防方法:多吃果蔬常曬太陽
※這5種人可能患上直腸癌,你是其中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