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針療法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炁針療法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清除外來抗原物質和自身變性物質,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恆定所發生的一系列保護反應。機體的免疫細胞一方面對病原體或腫瘤細胞進行適當應答,使之從體內清除,從而執行免疫防衛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細胞的不適當應答,如應答過高,會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應答過低,易致嚴重的感染,如對自身組織發生應答,則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對機體有害。機體正常的免疫應答體現在執行防禦感染、自身穩定、免疫監視三大功能上。經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證實,炁針療法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炁針的促防衛與調節免疫作用是炁針治療作用發揮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 炁針療法對免疫分子與免疫細胞的調節

  1. 炁針療法對免疫分子的調節

(1)炁針療法對免疫球蛋白的調節

免疫球蛋白系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可分為分泌型和膜型兩大類。前者主要存在於體液中,執行抗體的各種功能;後者是B細胞膜上的抗原受體。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分為可變區和恆定區兩大部分。炁針療法可影響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有資料表明,連續針刺健康人上巨虛穴12天後,血清IgG、IgA含量雖然都在正常範圍內變動,但針後均較針前有所增加。其中IgG較IgA增高明顯,而I枷基本無變化。也有人報道,針刺正常人主要能使IgM顯著升高,而IgG、In則無明顯改變。但對中老年人或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不論針刺或艾灸均能使其血清I酊、I酷、I州的含量增高。對過敏性疾病患者而言(如哮喘病人),炁針對其血清k舭、IgG常呈雙向調節作用。

(2)炁針療法對補體系統的調節

補體可輔助特異性抗體介導的溶菌作用,補體的存在是抗體發揮溶細胞作用的必要補充條件。實驗證實,無論對正常機體或異常機體而言,針刺一方面可使其血清補體含量增多,另一方面可使補體效應普遍提高。臨床研究表明,針刺可使放療、化療病人的血清補體升高。另外,刺絡放血療法可使家兔溶菌酶含量升高,針刺也可使備解素、調理素、溶菌素和血清殺菌素明顯升高。

(3)針灸對細胞因子的調節

細胞因子是由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質的統稱。炁針療法對細胞因子的影響研究較多的首推白細胞介素一2(Ⅲ一2)。經大量實驗證實,針刺對機體內IL一2水平有著明顯而確定的影響。針刺可明顯改善腫瘤患者外周血中低下的IL一2,電針能夠提高正常大鼠幾一2誘生水平。經證實,針刺能使脾淋巴細胞內IL一2含量升高。炁針還能調節機體內其他細胞因子如幾一5、幾一4、幾一6、IL一12、腫瘤壞死因子等的合成、分泌及其生物學活性。此外,炁針能誘生干擾素(interferon,IFN),且不同手法和穴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IFN效價。實驗還表明,刺激量、刺激方式及其持續時間和間隔期的長短均可影響其促誘生或誘生干擾素(IFN)的效果。

2. 炁針療法對免疫細胞的調節

(1)炁針療法對白細胞的影響

炁針對正常人或動物調節後,可提高白細胞數量。多數實驗結果表明,炁針療法對白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以正常家兔為例,電針雙側「足三里」穴。出針後30分鐘,末梢血液中白細胞總數較針前往往有一個抑制相,而後逐漸上升,針後3小時達到高峰,以後又逐漸下降,24小時恢復正常。由此可見,炁針刺激後白細胞總數先呈現一個降低相,而後出現增高相,但總的來說以增高為主,其中又以中性粒細胞增多最為明顯。艾炷灸能提高內毒素致熱家兔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總數。刺絡放血療法可使發熱家兔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提高。

(2)炁針療法對吞噬細胞的調節

吞噬細胞主要包括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中性粒細胞兩大類,二者均具吞噬功能。巨噬細胞胞內富含溶酶體及線粒體,具有很強的吞噬功能,不僅能殺傷胞內病原體,亦能清除體內凋亡的細胞及異物。中性粒細胞內富含溶酶體、過氧化物酶和各種殺菌物質,對化膿菌有很強的吞噬及清除作用。除吞噬作用外,活化的巨噬細胞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具有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實驗證明,炁針療法對機體內吞噬細胞的數量和吞噬功能有調整作用,這種作用與機體所處的功能狀態密切相關:當機體吞噬功能低下時,針刺可使其吞噬作用增強;當吞噬作用過於活躍時,針刺可使其吞噬作用指數下降。針刺環磷醯胺免疫抑制大鼠足三里穴,6天後發現可使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顯著升高,而血清溶菌酶無明顯改變,提示針刺時血清溶菌酶水平並不一定與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同步增長。

(3)炁針療法對B淋巴細胞的調節

B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是免疫系統中抗體生成細胞。炁針對B細胞的調節主要影響B細胞的抗體生成,體現在炁針對免疫球蛋白的影響。此外,B細胞激活時可產生細胞因子,參與各種免疫應答調節,因此炁針對免疫應答的雙向調節作用也體現在炁針對B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調節上。

(4)炁針療法對T淋巴細胞的調節

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來源於骨髓內的淋巴樣幹細胞,在胸腺內發育成熟為T細胞。炁針對T細胞亞群影響的可能機理與途徑為:炁針對穴位造成適當的刺激,通過相應的傳人機制,使機體內源性的阿片肽釋放,釋放的阿片樣肽作用於淋巴細胞膜上的腦啡肽和內啡肽受體,從而激活淋巴細胞——主要是輔助性T淋巴細胞發揮作用。其在增殖和擴大克隆的過程中,合成和分泌IL-2,使外周血液中IIJ一2增多,增多的IIJ一2又可使淋巴細胞分裂和增殖加速,這樣的連鎖反應使機體外周血液中T細胞總數及亞群增高,從而執行各種免疫應答。

(5)炁針療法對自然殺傷細胞(簡稱NK細胞)的調節

NK細胞來源於骨髓淋巴幹細胞,可直接殺傷腫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細胞,因此在機體免疫監視和早期抗感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NK細胞可分泌干擾素和腫瘤壞死因子等各種細胞因子,產生免疫調節作用。大量實驗證明,炁針療法能提高機體內NK細胞數量,也能提高NK細胞的生物活性。也有資料表明,針刺後:NK細胞數量的增高與NK細胞活性的提高不呈正相關。

(6)炁針療法對抗原提呈細胞的調節

炁針療法可調節巨噬細胞的數量和功能,這是當前炁針對抗原提呈細胞最確定的影響。當機體吞噬功能低下時,炁針可提高巨噬細胞的數量和功能,一方面加強了抗原在機體內清除,即加強了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另一方面,通過巨噬細胞對抗原提呈,加強了機體對抗原的特異性免疫應答。相反,當機體吞噬功能過分活躍時,炁針一方面可控制炎症的發生,另一方面對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進行負反饋調節。

(7)炁針療法對紅細胞免疫功能的調節

臨床觀察表明,針刺腎俞穴可使人體紅細胞C3b受體(C3bR)升高,說明紅細胞免疫粘附活力增強,同時,紅細胞免疫複合物降低。甲亢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偏低,針灸可使紅細胞免疫功能逐漸上升。取雙側足三里穴可使健康人紅細胞C3bR免疫粘附活性顯著增強。刺命門穴同樣可增強紅細胞免疫粘附的能力,增強其攜帶免疫複合物的作用。動物實驗發現,採用平補平瀉法分別針刺家兔的湧泉、太溪、復溜穴,可使紅細胞免疫粘附功能增強,其中以復溜穴作用最強。

(二) 炁針療法對免疫應答的調節

機體內有兩種疫應答類型:一種是機體遇到病原體後,首先並迅速起防衛免疫作用的應答,稱固有性免疫應答,又稱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固有性免疫應答在感染早期執行防衛功能。另一種免疫應答是由T細胞或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稱適應性免疫應答,又稱特異性免疫應答,即T細胞或B細胞識別抗原,並被抗原充分活化,進而生成效應細胞,對被識別的病原體施加殺傷和清除作用。適應性免疫應答發生於固有性免疫應答之後,在最終清除病原體、促進疾病痊癒和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導作用。實驗證明,炁針療法不僅對特異性免疫應答起調節作用,而且對非特異性免疫應答亦有調節作用。

1. 炁針對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調節

炁針療法調節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作用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①炁針能提高吞噬細胞的數量及功能;

②炁針能促進機體內細胞因子的合成分泌及生物學活性;

③炁針能提高血清補體含量及效價;

④炁針能提高NK細胞數量,特別是能提高NK細胞的活性。

2. 炁針療法對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調節

(1) 炁針療法對特異性細胞免疫的調節

炁針對特異性細胞免疫的影響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第一,能調節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的合成、分泌,從而調節細胞免疫應答;第二,能促進T細胞的克隆擴增;第三,能改善CD4.』T細胞/CD8』T細胞比值。

(2) 炁針療法對特異性體液免疫的調節

炁針療法對特異性體液免疫的調節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炁針可促進輔助性T淋巴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第二,炁針可調節各種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第三,炁針可促進B細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

(三)炁針療法對免疫相關性疾病的治療作用

炁針療法對許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這與炁針調節免疫的功能是分不開的。研究較多、療效較為肯定的免疫性疾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支氣管哮喘、衰老等。其選穴多用任督二脈與陽明經穴,特別是足三里、關元、神闕等穴最為常用。

綜上所述,炁針療法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包括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且調節作用呈現雙向性。炁針的這種調節作用不僅體現於細胞水平,而且體現於分子水平。炁針不僅可促進非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且可調節特異性免疫應答,特別是細胞免疫。炁針療法對免疫的調節作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機制可能是通過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路實現的。機體的功能狀態、穴位的特異性、刺激方法的選擇及治療時間均可影響炁針的防衛免疫效應。

一、 炁針療法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

內分泌系統是由機體內分泌腺和分散存在於某些組織器官中的內分泌細胞組成的一個體內信息傳遞系統,它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相互配合,以調節體內的各種功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這些內分泌腺主要包括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性腺、松果體和胸腺;內分泌細胞分布比較廣泛,心、腎、肺、皮膚、消化道粘膜、下丘腦等都有相應的內分泌細胞。通常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即激素,經血液或組織液傳遞到靶組織而發揮調節作用,從而使機體處於健康生理狀態。

炁針療法對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是指用炁針刺激人體後,引起內分泌系統功能及相應的生物活性物質(激素)在一定時間內引發機體產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變的效應。

炁針療法對機體內分泌系統有著廣泛的調節作用,炁針對機體的多種效應,往往與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有關。炁針影響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激素及激素從產生到發揮作用的每一個環節,從而協調了激素對機體的調節功能。但針刺在對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中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神經系統的某些機制在這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近十幾年的臨床研究表明,炁針對內分泌系統中各內分泌腺的功能有不同的調節作用。研究成果較多地集中於針刺對下丘腦、垂體、胰腺、甲狀腺、腎上腺及性腺等方面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對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內分泌功能失調或障礙疾病的防治規律和機理研究上。

(一) 炁針療法對胰腺功能的調節

炁針療法對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有調節作用,它通過改善胰島B細胞的分泌功能來增加胰島素的含量,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況。炁針治療可使糖尿病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糖下降或基本恢復正常,下降幅值高者可達5.6mmol左右,尿糖隨血糖改變而逐漸轉為陰性,糖耐量試驗明顯改善,三多癥狀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但是,炁針降低血糖的效應有一定局限性;嚴重糖尿病患者需配合「自擬·山草安唐」協同治療;炁針對II型糖尿病患者療效較好,能使其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葡萄糖耐糖試驗值都大幅度下降,而對I型糖尿病患者療效較差;病程短、病情輕、中度患者炁針療效良好,重度患者效果稍差;肥胖與中等體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炁針療效遠較消瘦型者好;療程較長者治療效果明顯。炁針對降糖藥物有協同作用,可減少藥物用量,甚至部分患者可停用口服藥;配合飲食控制和適當體育運動,可提高療效。

炁針療法對胰島素的影響與胰腺功能有關。胰島素分泌不足者,針刺後胰島素上升;胰島素分泌過高者,針刺後胰島素下降。針刺三陰交穴後,血糖比針刺前降低10%以上者(被認為胰島功能良好),血漿胰島素含量均顯著增加,針刺三陰交穴後,血糖無變化或增高者(被認為胰島功能不全),血漿胰島素含量無改變或減少,表明炁針調整胰島素含量與胰島本身的功能有關。臨床觀察表明,無論單純針刺或針葯結合治療均能使糖尿病血液流變學狀態明顯改善。炁針治療糖尿病伴發神經病變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炁針對糖尿病性周圍性動脈病變、心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高血脂等的治療在臨床上也取得較好效果。

炁針對神經和胰島系統功能的調節,炁針療法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神經和胰島功能的調節方面。

1調節迷走神經的功能;

2影響p細胞的分泌功能;

3整體調節的作用。

未完待續!

長按二維碼關注新浪微博 針尖上的中醫

長按二維碼識別微信公眾號 針尖上的中醫


推薦閱讀:

重新安裝系統「必須備份」的十類數據
子平法全系統實務論命導引(六)........(作者:阿財)
推運progess 系統之 次限盤、三限盤簡介
臟象啟蒙--五大系統
《星際公民》的系統有何特點?

TAG:免疫 | 系統 | 免疫系統 | 功能 | 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