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做平常事 要對得起天理良心

老子智慧:做平常事 要對得起天理良心

發布: 2011-3-02 10:14 | 作者: 佚名 | 來源: 網路 | 查看: 174次

列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摘要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消滅至高無上的權威,摒棄既成知識、智巧,民眾就會獲得百倍的利益;當仁愛、義理在社會上已經不存在這個說法時,民風就回到了父慈子孝的淳和境地了;杜絕了一切智巧心計和好功喜利的思想,就不會有什麼盜賊了。這三條,僅作為條文來實施是不夠的,所以指定了一些依從而為的方法:安守平凡境地,減少私心雜欲,破除知識障礙。

  

  「絕聖棄智」,就是要反對「聖」和「智」。「聖」就是大眾的楷模,為天下作則的那個人。從學術的角度來說,相當於學術權威。他所以能成為「聖」,是因為他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智」。「智」在這裡指的是具體的、既成的知識、技能、智巧。    為什麼要「絕聖棄智」呢?因為「智」是建立在我們周圍客觀世界這個「有」的基礎上的,而這個「有」是會隨著時空的轉移而改變的,因此,建立在這個「有」基礎上的一切都不是長期可靠的。「先王之法」是「不可法」的,因為「世異時移」,而且「人或益之,人或損之」,所以「不可得而法」。    但是「先王之法」又是很有一批擁護者和追隨者的,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成功過、輝煌過的「法」,它能成為「先王之法」就說明它畢竟曾經是那個時空最符合「道德」的那個「法」。創立那個「先王之法」的人就是「聖」——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偶像。    「先王之法」曾經代表著歷史上最先進的趨勢,「聖」人也因此成為「智」者。他在那個時代,他就是一面旗幟,就是一座豐碑。但是隨著時空的轉移,他也將慢慢從旗幟轉化為招魂幡,從豐碑轉化為絆腳石甚至是巨大的障礙。    從社會永不停止地向前發展的自然大趨勢的角度上來說,沒有任何一種建立在「有」基礎上的「聖」和「智」能夠永遠保持住它的地位,遲早會被歷史長河淘汰——這是必然趨勢。但是由於這些「聖」和「智」總是不可避免地與某些既得利益階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每一次更新都要讓整個人類社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才「絕聖棄智」的理由,從概念上去消滅掉這個「聖」和「智」。只有這樣,才能「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仁義」和「孝慈」的意思都是「愛」人的準則。「孝慈」是愛自己的親人,「仁義」是愛所有的人。「孝慈」是人的自然的天性,「仁義」是「孝慈」的延伸,是人的社會屬性。「愛」人的功夫如果要做,應該首先從「孝慈」做起,把「孝慈」做好了,才能進一步去做「仁義」。這樣才是符合「道」的發展軌跡。    但是,現在(不但包括老子的時代,而且也有我們所在的現代)很多的人捨本逐末,只是追逐著「仁義」的名頭——因為「仁義」是社會公認的「賢」。最初提倡「仁義」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隨著「仁義」逐漸與名利掛鉤以後,追求「仁義」就開始變質了。事實上,越到後來「仁義」更多的成為了一種工具,被用在沽名釣譽上了,作為追逐名利的堂皇的旗號;被用在打壓政敵上,成了黨同伐異的利器。「仁義」慢慢地就失去了原本「愛」人的本意。「仁義」是必須從「孝慈」開始做起的,一個在外面尊敬老師、尊敬上級的人,如果回家不尊敬父母,那就是虛仁假義;一個在外面善於交遊,甚至連在地球那端的貧困人口都願意去捐助,卻不肯去資助自己的父母親族,那就是虛仁假義。因此,只有徹底打倒這種名義上的「仁義」,才能找回人心中符合天性的「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一條就相當於「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此外,多一層意思就是不要重「巧」術、「利」器而輕「道德」,否則就是在培養盜賊。    要注意防止這三種典型傾向,但是僅僅防止這三樣當然是不夠的。所以還要善於推廣,老子又總結了三條原則:「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絕學無憂」就是要杜絕學,學就是一個向外不斷追索的過程。學來的都是「二手貨」,不但都是基於「有」的東西,而且有很多人為的東西。更何況向外認識世界的方法本來有千萬條,而一旦進入「學」,你會不知不覺地在某一條路上越走越遠,逐漸離事實真相越來越遠,這樣你會越來越困惑,生出無謂的煩惱。    想平常應該想的事,做平常應該做的事,對得起天理,對得起良心,不去考慮本分以外的東西,不要有額外的慾望,不要被既有知識迷惑,生出無謂的煩惱。  

推薦閱讀:

今日,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見者增福消業!聞者智慧增長!
道德經大智慧 正文一第六章:天地父母,恩深似海(7.41%)
沒有比慈悲更大的力量;沒有比智慧更大的快樂;沒有比知足更大的財富;沒有比信心更大的感情;沒有比忍容更大的空間;沒有比自私更大的煩惱。
能力差該認命嗎?
國學堂 20090704梁冬對話余敦康 周易的智慧周易的智慧 全文 MP3

TAG:智慧 | 良心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