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概述
安拉是伊斯蘭教信仰和崇拜的唯一神明.據《古蘭經》記載, 安拉崇高完美到極點, 這種崇高完美, 是人類用語言無法描述的, 也是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能與之相比的.因此, 沒有夥伴, 沒有子嗣, 也沒有敵手, 但卻具有絕對的權威.無須求助於任何東西, 而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創造、生長和變化, 人類的產生、繁衍和禍福、利祿等, 都由他的意志來決定.安拉先於萬物而存在, 即使萬物徹底消亡, 安拉的本體卻是永恆的.人類在安拉的面前既渺小, 又柔弱, 因此, 必須要絕對順從他, 崇拜他, 祈求他的憐憫和恩惠.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他出生在阿拉伯半島麥加城古來什部落哈申家族的一個沒落貴族家族, 父母早亡, 是由祖父、伯父撫養長大的.早年曾放牧, 並隨商隊去過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等地.25 歲時, 受雇替麥加富孀赫徹經高, 並同她結婚, 生有三男四女.由於接觸各階層人物, 有感於貧富懸殊, 戰爭不斷, 國家四分五裂, 人民渴望統一和脫離苦難, 穆罕默德受當時流行於阿拉伯半島的猶太教、基督教和哈尼夫 (阿拉伯半島一神信仰者的通稱) 的影響, 到40 歲時, 自稱在希拉山的一個山洞裡, 接到了安拉通過天使吉卜利勒給他的啟示, 讓他充當安拉在人間的"使者"和最後的"先知", 傳揚安拉的啟示.自此, 穆罕默德開始了以宣傳安拉為宇宙唯一主宰、末日審判、死後復活、行善濟貧者進入天國、作惡者墜入地獄等教義為主的傳教活動.
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主要分兩個時期: 麥加時期 (610~622) 和麥地那時期 (622~632) .在麥加時期, 傳教活動主要在親友和下層人士中進行.因為遭到古來什部落以阿布·蘇富揚為首的貴族的反對和迫害, 教徒紛紛逃出麥加城.面對這種情勢, 穆罕默德找到了新的傳教聖地麥地那.在當地一些部族的支持下, 他一面繼續傳教, 制定各種缺席和律例, 一面建起政教合一的宗教社團, 並組織軍隊, 同麥加貴族和麥地那猶太教徒之間展開戰爭.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他在麥地那的統治.630 年, 穆罕默德以萬人大軍輕易佔領了麥加城, 迫使麥加貴族皈依伊斯蘭教.
在此期間, 穆罕默德還派出大批使者到世界許多地方宣傳伊斯蘭教.632年2 月, 他親自率領大批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伊斯蘭教史上的第一次朝覲.同年6 月8 日,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
古蘭經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 是穆罕默德所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彙編."古蘭"為阿拉伯語Qur an 的音譯, 意思是宣讀或誦讀.全經共30 卷、114 章, 分"麥加章"和"麥地那章"兩大部分.內容包括: (1)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 (2) 教徒的宗教義務和社會義務, 如個人對安拉的敬拜儀式, 必須交納的天課以及服兵役等. (3) 倫理道德規範, 如孝敬雙親, 憐恤孤貧, 慷慨助人, 禁止淫亂, 主持公道等. (4) 法規和生活方面的主要禁戒, 如無息貸款法、婚姻法、刑律以及禁食死物、豬肉等.此外, 伊斯蘭教同多神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圍繞安拉唯一性的論爭, 約佔全經五分之一的篇幅.有關伊斯蘭教的傳說人物故事, 也有專章或零星的記述.所有這些內容都是由穆罕默德在傳教過程中以安拉"啟示"的名義頒布的, 並由弟子們記載, 後經整理訂正, 彙編成冊的.
《古蘭經》在穆斯林的宗教和世俗生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闡述伊斯蘭教教義和立法的主要依據, 也是伊斯蘭教的信仰學、法學、倫理學及歷史學得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礎.至今為止, 一些伊斯蘭教國家仍將它視為國家立法的首要依據.其中的有關內容, 還被奉為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指導原則.
三大聖地
三大聖地指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
麥加,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曾是當地多神教的中心, 據伊斯蘭教史料記載, 公元610 年, 穆罕默德在該城郊外的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啟示, 開始在這里傳播伊斯蘭教.630 年, 穆罕默德揮師進駐該城, 清除了多神教的所有偶像後, 麥加遂成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聖地.城中有禁寺和克爾白神殿等古迹.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到此地來朝覲.
麥地那也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 原名雅斯裡布.公元622 年, 穆罕默德為避免反對派的迫害, 便從麥加遷到該地, 在該地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權, 並改名為麥地那, 意為先知之城, 穆罕默德以此城為基地, 進而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在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時期, 該地是伊斯蘭教的政治中心.城內有著名的先知寺, 穆罕默德死後被葬於此, 到麥加朝覲的穆斯林, 常來這里謁陵.
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中部, 在公元前1000 年時, 曾是古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經過長期的歷史變遷, 阿拉伯人成為該城的主要居民.從近代開始, 猶太人又陸續遷入此地.基督教認為耶穌在這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又復活了, 伊斯蘭教認為穆罕默德曾在這里登霄 (升天) , 並於623 年把該地定為禮拜的朝向.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根據各自的宗教傳說, 將該地奉為聖地.
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聚眾禮拜的場所, 又稱禮拜寺.其建築形式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初期主要為周圍有廊的露天大院, 講求清潔即可; 後來形成由院、屋頂和講台組成的樸素的禮拜場所, 隨著伊斯蘭教的不斷發展, 各教區結合各自的建築傳統, 建起了具有特色的清真寺.清真寺建築的中心部位是禮拜大殿, 大殿建築一般呈凸字形, 內部的陳設和裝飾則簡樸淡雅.大殿正面後牆牆壁正中, 有一圓形凹壁, 原是供伊瑪目進出領拜的小門, 後演變成禮拜朝向的一個標誌.殿內右前方設有講台, 供宣講教義時使用的, 規模較大的清真寺, 往往還建有宣禮塔, 這是用來召喚穆斯林前來禮拜的, 塔的外形為細長, 塔頂呈尖形, 因而又被稱為尖塔.在中國, 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一般是殿宇式的, 也有尖塔圓頂式的, 主要由大殿、望月樓、宣禮樓、經堂、教育講堂和浴室等組成.
在伊斯蘭國家, 清真寺直接歸政府宗教基金部領導, 由國家管理, 並擁有一定的寺產, 作為寺內宗教人員的主要生活費用.在中國, 清真寺內有開學阿訇、學員、寺師傅 (沐浴室管理人員) 等人員, 現今還有民主管理委員會, 負責清真寺的管理事務.
開齋節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節日, 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曆的10 月1 日, 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曆9 月全月封齋, 在每日拂曉前至日落, 禁止飲食和房事等.最後一天則尋看新月 (月芽) , 如新月出現, 第二天就舉行開齋.這一天, 穆斯林要穿上整潔的衣服, 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 並聽伊瑪目宣講教義.會禮後, 互道節日愉快並饋贈禮品.以各地的風俗習慣為轉移, 慶祝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請阿訇誦經祈禱, 有的聚會聯歡, 還有的以炸油香製品饋贈和款待親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