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突圍戰: 圖片分享App咋實現商業變現?

從用戶的角度說,所謂移動互聯網時代意味著讀更少的字,看更多的圖。圖片可以是快捷的直觀記錄,也可以是最複雜的心情表達。

圖片分享App,不僅僅是對拍照好看的達人用戶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的拉攏拔河,也不僅僅是對於女性用戶的瘋狂搶奪。圖片社交提供了用圖片來分享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用戶生產內容(UGC)的新機制。

2015年10月,各家運營商的流量續存政策陸續出台,每個月剩餘的流量可轉存至下個月。雖說互聯網創業的資本盛夏已過,凜冬將至,但當捧著手機看圖的流量成本都不再是後顧之憂的時候,圖片社交是否能迎來新的一波投資春天?

偏偏就是在2015年,足記迅速爆紅,in也拿到了好價碼的融資,更有Moments、Fork、葡萄相冊等新品的誕生。

一、兩種基因:圖片分享的前世今生

2015年下半年,Instagram月活用戶超過四億。再回首2012年4月時,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當時四千萬用戶的Instagram,可以斷然說一句「這波不虧」。

Instagram是圖片分享的起源,意味著它定義了基於個人時間線展示圖片的正確姿勢:要有濾鏡,方形1:1,可點贊,不能直接下載圖片只可以截圖。人們在Instagram分享的是圖片嗎?他們分享的明明是「只可以在此刻於此App上欣賞的美」。

Instagram造就了一批「Ins攝影家」,同樣是用手機拍照、在Instagram分享,出名的賬號至少要做到照片的風格或者內容做到一以貫之。用戶欣賞一個用戶,欣賞一張圖片,他的目光流連的是一種風格,或者這種風格的一次展示。

Instagram的用戶增長圖

而Pinterest更多地側重於分享,用戶間似乎不存在一來一往的交流。跟Instagram不同,Pinterest強調的是收集和佔據。用戶如果喜歡上一張圖片,就可以用「Pin it(釘一下)」將瀑布流中看好的圖片「釘」到自己的板子上,類似於一個看到好看的圖片就可以一鍵轉存到自己圖片收藏夾的功能。

點擊右上角「Pin it」就可以將這張圖片收藏到自己的板子上

「Pin」(釘)的方式很符合對佔據和收藏有執念的人類。通過存到自己的板子上,就在心理上佔據了這張圖片。「釘」的時候,想的是稍後閱讀/閱看,反正它就在那兒。用戶們就像松鼠一樣,慢慢就屯了一樹洞的圖片資料。

歸根結底,目前主流圖片分享軟體中,流淌著源於Instagram和Pinterest的兩種基因。前者是每個人對平凡生活的再次發現,用圖片記錄、分享美感。後者是收集圖片與分享圖片並行。

但總之,如果「社交」的意義在於「分享」,圖片分享採取「美化圖片」還是「收集圖片」的方式,那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基因的傳承了。

二、「爆款」考驗:風格獨特化與流量變現

說起中國的圖片分享,不能不談Nice和in。

他們都繼承了Instagram的基因,都是主打個人的圖片展示,和Ins強大的濾鏡相比,他們主推了標籤和貼紙。

既然基因相似,就難免一個尷尬:Nice和in的區別有那麼大嗎?都是Instagram模式+標籤+貼紙+文字,「搞得更複雜的Instagram中國版」能給這兩款app帶來持續增長的用戶和流量嗎?

Nice的創始人周首看起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他要擺脫「中國的Instagram」的帽子。這兩款App既在功能上和對方相似,避免功能落伍而失去主流地位,卻在氣質上儘可能背離,以示區分。

Nice像是潮人們的街拍集散地,in更像是女生的大頭貼生產站。從視覺上,Nice的黃黑配色更潮,而in的紅白配色更有親和力。in還是傳統的豎版上下滑動瀏覽方式,而Nice卻將流量集中的主要展示區「首頁」改成了左右橫向翻動。

Nice(左)和in(右)有著不同的配色和翻頁方式

擺脫「美化圖片」和「收集圖片」兩大門派,也不是就沒有出路,別忘了還有「分享」的環節。中國本土的圖片社交App不斷湧現,頗受好評的那麼幾款,都走著「美化圖片/收集圖片+分享圖片」的路子。

因為可以把草根用戶的圖片修飾成大片一般的效果,足記就這樣在春節後意外地爆紅。

圖片分享之所以被看好,並不單純因為讀圖時代的必然降臨,而是因為「社交」的可能。如果目前的足記用戶是像其紅火的最初那樣,用足記P圖,卻用微信/微博發圖,那足記該如何申辯自己不是一個帶有分享平台的美圖秀秀?作為圖片美化工具的流量價值和作為圖片分享軟體的價值的評估,不能斷然說哪個高哪個低,但至少評估思路不該是同一種。

使用足記「大片模式」製作的圖片

Pinterest的中國後代有堆糖和花瓣兩家,前者收集有趣的時尚、美妝、零食、禮物等單品圖片,而後者主要收集設計、插畫、漫畫等。與Pinterest不同的是,花瓣和堆糖都更為垂直,花瓣的核心是「平面設計」,而堆糖瞄準了「生活好物」,垂直的選擇為流量變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堆糖甚至為「商店」的按鈕提供了足夠好的入口,從收集圖片到收集食物,縮短了從圖片分享到商業變現的距離。

花瓣(左)與堆糖(右),堆糖的底部欄正中央是「商店」。

三、新品突圍:創新玩法,揚長避短

對於新入場的選手來說, 「圖片分享」這個門類不再是兩年前的藍海,連傳統圖片分享的玩法都難以突圍。馬太效應強者更強的具體表現在於,Instagram幾乎是國外用戶的圖片分享首選入口。而在國內,貌似很難在Nice和in的虎視眈眈下再搞出個貼紙+標籤的圖片分享App。

於是,新品們試圖從玩法突圍。

遮遮是新晉圖片分享中比較側重社交的一款有趣App。貼紙擋住圖片一部分,如果用戶想要看到被遮擋的內容,要點擊圖片下方的「求看」按鈕,被對方通過後,才能看見對方隱藏的內容。窺視是是遮擋一扇門,「求看」按鈕是敲門的動作,然而所謂「社交」就是敲門的動作。

遮遮的每張照片下面都有「求看」

相比之下FORK的表現就較為平平,主打功能是將照片漫畫化,卻仍然沒有跳脫出「工具」思路,貼紙和文字氣泡可能會為用戶營造一些新鮮感,充其量會變成「FORK修圖,微信/微博發圖」的尷尬局面。離「圖片」太近,而離「社交」太遠。

但總的來說,這些還是來自於Instagram基因的,個人時間線主導的圖片社交產品,但有人想走得更遠。

初生不久的葡萄相冊是一款有野心的App,它打破了Instagram以來關注單個用戶的傳統,而推動優質用戶們在同一主題下的眾包生產內容。其具體做法是,鼓勵用戶們往同一個相冊上傳同主題圖片,共同創建相冊,同時賦予相冊創建者一定的編輯許可權,以維護相冊內容的質量。

據說這款App的創始人有媒體背景,難怪乎看起來媒體屬性比較強。葡萄相冊的理想狀態是在同一個事物名目下,彙集著各種各樣的同題圖片,比如柯南cosplay主題的相冊里,就出現一百個風格形態迥異的工藤新一;同一場北京馬拉松,能看到不同用戶上傳的不同角度遠近的照片。然而在前期活躍用戶較少的情況下,如何達到「互動」「參與」實現本來就不多的用戶繼續活躍和存留,是葡萄急需解決的問題。從目前的內容看,這款app尤其側重基於大學校園的興趣和活動的圖片分享,這或許是葡萄相冊獲取其最初核心用戶群的簡捷路徑。

葡萄相冊實現共建相冊功能:5個用戶上傳了他們餐館北京設計周的照片

這一年裡,還有個社交的老大玩了圖片分享——Facebook搞了個幫助用戶進行私密圖片分享的「moments」。對於麾下擁有Instagram的Facebook,這絕對是個不同於一般新創圖片分享項目的故事。也許,這就是Facebook完善其既有生態,增強用戶粘性的一個招數。

2015,圖片分享的海洋里,更加歡騰、熱鬧、躁動;也就在這時候,資本市場的寒冬迫近了。圖片分享項目的投入成本較大,獲得商業回報的周期較長,難免受到頗是嚴酷的考驗。而要「禦寒、過冬」,各家圖片分享平台必須拿出新武器:要麼創新內容生產機制、要麼拿出新功能、要麼尋求更快捷的商業變現方式。

好了,還是祝願這些圖片分享項目能挺過壞天氣,在寒冬後的春天裡,依然燦爛地綻放。

推薦閱讀:

囧哥午間版:能變現的才是才華 不能變現的叫抖機靈
國台辦:若兩岸出現危機 責任由改變現狀者承擔
2018開年最大運營峰會,20位行業大咖帶你進階,增長變現就在此刻!
中國為何要在南海「改變現狀」?

TAG:圖片 | 商業 | 分享 | 圖片分享 | 變現 | 爆款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