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民族理論研究邁向何方?

  民族理論是研究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科學理論。我國有著豐富的民族資源。幾千年來,多民族共同生息繁衍,推動著中華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同時,由於民族發展與民族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如何科學看待複雜的民族和民族問題,探究其深奧的規律,一直是我國民族理論學界專家學者們不懈的追求。到今天,無論是從學科構建的基礎上去加以探究,還是從致力於現實問題的求解中去探索,我國的民族理論研究可以說成績斐然、碩果累累。

  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把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與政策概括為十二個方面,表明了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和政策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和成熟的體系。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地回答了「如何正確看待民族問題,怎樣解決民族問題」等重大理論問題,進一步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科學內涵,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提出了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導方針。

  筆者認為,面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民族理論研究今後應著重朝五個方向進行努力——

  一、理論研究深刻化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國民族理論研究已經走過了近94年的歷程。從民族理論學科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理論的研究是從關注馬克思主義民族問題理論開始的。早期的民族理論研究,更多地體現在對政策制定的直接參与或間接參與上。另一個明顯的貢獻,則是以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金炳鎬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對我國民族理論學科的構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從早期對經典的解讀與詮釋,到後來對相關概念、範疇、範式的建構,再到相關理論與政策的結合,今天的中國民族理論研究已經建構起了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從某種程度上講,相關的民族理論研究,尤其是對基礎理論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寬度,具有相當的水準,民族理論領域的拓展工作已基本完成。

  因此,中國民族理論在未來的發展中,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即力求在基礎性理論研究中實現新的「深加工」,把一些基礎理論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解讀,並儘可能與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實現多角度的開放與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體現民族理論自身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又要搭建起與其他學科交流的話語平台,並在理論研究上與國家舞台全面接軌,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為國家決策服務為己任,從各個層面加強理論研究的實用性,從而實現理論研究的現代轉型,不斷豐富其「精深」內涵。

  二、實證研究常態化

  有史以來,人們對真理的篤信在於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對於民族理論這一學科而言,其研究的價值歸屬與目標取向是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確保社會長治久安,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也就是說,對民族理論的研究只是一種手段性的探索與歸因式的梳理,其目的是為社會現實服務。同時,現實的印證更是民族理論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需求。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民族問題和民族互動形式。這種現實國情,要求理論工作者對民族理論的研究不能只是書院式的研究,而要更多地走出書院、放眼社會、研究現實,也就是開展實證研究。

  實證研究強調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經驗觀察的數據和實驗研究的手段來揭示一般規律,並且要求這種結論在同一條件下具有可證性。根據以上原則,實證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通過對研究對象進行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第一手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和理論分析研究相結合,就容易得出科學合理的判斷,進而促成相關合理建議的出台。

  從我國現實需要的角度出發,在未來的民族理論相關研究中,實證研究不可或缺,而且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我國民族眾多、民族事象紛繁複雜的國情下,我們要積極倡導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鼓勵理論工作者走出書齋,奔向社會,深入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開展更多的實證研究。同時,要把各種理論的研究同實證研究緊密結合,並不斷習慣於實證研究的常態化,從而使相關研究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三、方法研究多樣化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或者一個學科,對理論本身的探討必不可少,方法論的研究也極為重要。很多理論問題如果沒有實現方法論的轉化,那麼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其晦澀的一面,而看不到其中蘊藏的生命氣息與動力源。

  一直以來,我國關於民族理論的研究大多傾向於理論表述和理論思維的創新,而對於方法論的探討與自我革新似乎不夠。尤其在當今時代,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更加需要整合式的思維。民族發展的時代感十足,民族問題的多因素關聯,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探索出新的方法,對民族發展與民族問題加以認識和釐清。

  從方法論上看,我們對民族理論的諸多探索,其方式方法的更新速度,總的來說是落後於社會發展速度的。如何構建起一整套方法系統,是我國民族理論研究獲得新突破的一個關鍵。未來的發展,時代的呼喚,真理的歸因,關於民族理論研究的方式方法的創新成為必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要學會取我所需,為我所用。比如,民族理論的近親學科,如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等,都有一些經典的方法論值得我們借鑒。同時,其他如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和理念,也值得我們吸納。而理工科慣用的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圖示結構分析等方式方法,更宜引入我們對民族問題的定量研究。

  四、現實研究專題化

  作為方法論的一種延伸,將現實問題研究專題化很有必要。因為各種類型的問題都會在表現形式或成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為我們進行專題化的現實問題研究提供了可能。

  在我國現實中,儘管各種民族問題紛繁複雜,但是其中諸多事象具有類屬性。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相關問題進行專題化的研究。這作為方法論本身,則具有十分明顯的可操作性。我們要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實際事象進行專題化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進行實驗式的剖析。同時,研究結論的針對性較強,更容易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為社會現實服務。在對於有關民族的現實問題進行專題化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可採取多種分類標準,選取不同參考系,進行不同的專題歸屬,再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從而得出全面性結論。

  五、經驗研究經常化

  當今世界,信息、知識無限增多、拓展,多種思潮相互激蕩交鋒,民族領域的思想鬥爭依然錯綜複雜。面對開放的世界,作為多民族的國家,我們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勇於突破意識形態的某些束縛與限制,把民族看作是超越國家、超越政治體制的一種歷史現象,把民族和民族問題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放在具體國度與社會背景下進行分析。還要把握民族在不同國家制度下的內在演變規律,既要做到客觀、全面,又要克服簡單化與碎片化,防止忽左忽右的傾向。在理論研究中慎思,在制度設計中縝密,在現實實踐中借鑒。

  總之,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未來社會發展是多變的,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我們所探討的中國民族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更多的是基於規律性判斷和現實需要的應對與考量。當然,各種探討都是有益的,因為各種探討都是觀照未來的瞻望。客觀地講,我國民族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向是多元的。這也是多元時代的必然要求。

  (文章原標題:《新時期我國民族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向》)

推薦閱讀:

甲骨學研究
多重視角下的疑偽經研究(一)
風水研究必知:什麼是九星十二時克應
唐詩宋詞研究
最新研究成果!!抗霧霾食療大法

TAG:民族 | 理論 | 國民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