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南第一橋鄉」---金澤

「江南第一橋鄉」---金澤

金澤位於上海青浦境域西南,是江、浙兩省進入上海的西大門,也是上海唯一與江蘇省和浙江省交界的鎮。金澤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其中最為有名的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澱山湖。

金澤古鎮歷史悠久,開門就見河、出門就動櫓,有「興於宋(朝)盛於元(朝)」之說。金澤是一個以橋聞名的古鎮,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稱,橋多水多是它的特色。據清乾隆時纂成的金澤志書載:「金澤四面巨浸,內多支河,橋樑尤多於他鎮,古稱四十二虹橋。」但根據有關資料及當地老人回憶,只能查到28座古橋,由於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如今有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天皇閣橋、如意橋、放生橋等10餘座。這些橋造型美觀,結構精巧,為國內外橋樑專家和學者所注目,在古橋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江南第一橋鄉美譽。在下塘街一帶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並列的5座古橋,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橋一線牽」的說法。

金澤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開門就見河、出門就動櫓。金澤是一個以橋聞名的古鎮,橋多水多是它的特色。,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稱。

根據有關資料及當地老人回憶,只能查到28座古橋,由於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如今有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天皇閣橋、如意橋、放生橋等10餘座。從金溪路左拐就是下塘街。在下塘街一帶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並列的5座古橋,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橋一線牽」的說法。

萬安橋(宋橋):在金澤北首,建於宋朝。這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名得於「萬世安詳,風調雨順。萬民安業,五穀豐登。」的詩作。這是金澤最大的石橋,有「金澤四十二虹,萬安橋居首。」之稱,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橋長29米,寬2.6米,歷經五六個朝代,還雄姿勃勃,橫卧江南,堪稱中國造橋的奇蹟。

普濟橋(宋橋):位於萬安橋向南300多米,建於公元1267年。它與萬安橋非常相似,故稱之為姐妹橋。建於北宋,橋身由紫石砌成,俗稱紫石橋,石塊依然是宋朝的原物,表面已經風化,片片剝落,透露出歷經滄桑的意味。尤其在陽光的照射下,古老的紫石散發著晶瑩的光芒,宛如一座用紫石鑲嵌的寶石橋。令人心醉神迷。不過,橋上的石欄是清朝雍正初年重建的。橋頂圈板石上鐫有「咸淳三年」四個字,為上海最古老的拱形石橋。此橋歷史久長,有「上海第一橋」之譽,1987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並列入《上海辭典》、《中國名勝詞典》條目。

放生橋(明橋):建於明朝,因橋頭有總管廟,又名總管橋。整座橋用青石和花崗石混合建造,充分利用了花崗石的受力特點和青石的點綴作用。

如意橋(元橋):元至元年間(1279~1294年)建,明崇禎年間(1768年)重修。為鎮上最完整的一座弧形單孔石橋。長20.8米,寬3. 2米,由一色打鑿整齊的花崗石砌成,橋拱倒影碧水,成虛實相接,恰成一圓形,有詩云:「橫橋遠畫如游龍,明珠影落長河中。」,堪稱是金澤鎮的一大名勝。由於光緒年間重建,故有新建之感。整座橋體稱得上是一座完美的工藝品,也是金澤現存古橋中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橋。

在橋的壁柱上刻有兩副對聯:其一,相傳是地方紳士所作:「顧名思義祖師廟主善為師,前果後因如意橋發心遂意。」這是讚美祖師的宗首,是闡說如意橋的哲理。其二,相傳是明朝軍師劉伯溫所作:「化險境為坦途千秋如意,賴博施以濟眾一路平安。」講的是朱元璋用兵統一天下,化險境為平坦,治國平天下,國泰民安。

迎祥橋(元橋):金澤鎮南端, 是江南少有的元朝橋樑,為六柱五孔梁式石橋。其式樣古樸,橋面由磚塊砌成,結構精巧,橋身極薄,如長虹卧江,金澤古八景之一的「迎祥夜月」即指此。更獨特的是橋面沒有橋欄,據說,元代蒙古族騎兵,經常要疾馳過橋、故橋面鋪磚無橋級、無橋欄。

普慶橋(仿宋橋):又名汴水虹橋,在金澤普濟橋的北面,約100米的地方,是美國為拍攝電視片而造的。他們從《中國橋樑史》一書中得知中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座汴水虹橋,是中國古橋的藝術精品。為了拍攝好這部古橋藝術的電視片,選中了江南最富盛名的橋鄉金澤,建造汴水虹橋,可襯托出這座木橋的古老。此橋東西跨向,是單孔木拱橋,橋長16.8米,寬4米,是當代橋樑復古的傑作,嚴格按古代造橋工藝,採用無支架施工法,沒有榫頭,不用釘子,64根拱圓木,5根橫樑,全部用捆綁式結紮起來,連成一片。

天皇閣橋(明橋):南北通向,橋堍有天皇閣廟,以廟定橋名,此橋橋身高大,是江南少有的三孔連拱石橋,中間一個大孔,兩旁的小孔,此橋的橋面上,有許多浮雕:有「輪迴」、有「寶幡」、有「蓮座」等圖案,惟妙惟肖;還有「鴛鴦劍」 、「芭蕉扇」、「葫蘆」等八仙過海圖象,栩栩如生。

林老橋(元橋) 橋北對著關帝廟,故又名關帝橋,建於元代(1264~1294年),是單孔石拱橋,明、清兩代作過重修,故橋身保養較好。橋長24米,橋高4米半。因年久,橋面青石十分光滑,顯得古樸典雅。據《金澤小志》記述,此橋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資所建,林青,元代金澤人,官至宣慰使,好學多智,為人謙恭,對金澤的造橋、建廟傾囊而為,對建鎮作過重大貢獻,為紀念這位老人,故稱該橋為林老橋。600多年過去了,林青的師德仍常為金澤鄉民所傳頌,成為金澤鄉民的精神財富。

在迎祥橋的東南面,辟有園地,建造古亭,栽種樹木花草,儼然是個小花園,供游者賞景休憩。古亭上有對聯一副:「虹影環空如入畫,水天一色合吟詩」。讚美古橋景色優美,充滿詩情畫意。亭旁有碑,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君陶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7個大字。

頤浩寺(宋代):是1992年重新修復的,而它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宋代。據說它的名字還是那個偏安杭州的南宋皇帝趙構所賜的。寺中的這塊條石,全長40多米,上有元代大畫家趙孟府的手跡,並雕刻著雲朵的圖案,因為這些石雕的雲朵看上去層層疊疊、連綿不斷,因此得名 「不斷雲石」。


推薦閱讀:

這首詩是最想入非非的閨怨詩,寫出了江南女子的嬌嗔之態
烏鎮,尋你在水韻江南
秋雨江南,清淺流年
聽風淺吟,江南又煙雨
水墨夢鄉,江南有你

TAG: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