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判斷您的腰痛類型

腰痛的西醫分型 先天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炎症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損傷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退變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腰痛的中醫分型 寒濕型腰痛 濕熱型腰痛 瘀血型腰痛 腎虛型腰痛 氣血不足型腰痛腰痛的西醫分型 由於腰痛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臨床醫生根據引起腰痛的原因分為以下五大類型:內臟性、神經性、血管性、精神性和脊柱性腰痛。本書所介紹的腰痛以臨床上最為常見,脊柱源性腰痛為重點。既使是脊柱源性的腰痛,根據其病因不同,亦可分為五大類,即為先天性疾患、炎症性疾患、損傷性疾患、退變性疾患、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以下我們就將這五類腰痛疾患的癥狀與表現作一簡單描述,便於您對照自診。一、先天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造成腰椎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凡影響受精與妊娠的各種異常因素均可能導致腰椎畸形。因此,婦女娠期的保健是至關重要的。1.腰骶椎顯性或隱性脊柱裂 這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腰骶椎畸形,如果單純骨性裂隙稱為隱性脊柱裂,如同時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者,則稱為顯性脊柱裂。 顯性脊柱裂為一種嚴重的先天性疾患,90%以上發生於腰骶部。由於患兒體表上的畸形,早期即為家人或助產士所發現,主要表現在患兒的後背正中有囊性腫塊,壓之有波動感,重壓時患兒因疼痛不適而啼哭,增加腹壓或患兒啼哭時,此囊性物張力增加。根據畸形程度不同,癥狀輕重差別懸殊。神經組織損害嚴重者,可出現雙下肢癱瘓及大小便失禁,而單純脊膜膨出者則可能無任何癥狀。 隱性脊柱裂較前者多見,因為不伴有硬膜囊及神經異常,故而臨床上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當遊離棘突對神經無明顯壓迫時,患者無明顯疼痛,不適主訴;但上位椎節棘突過長,當腰部後伸時可嵌入下椎節後方裂隙中,患者會感到腰背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雙下肢放射痛。2.腰骶部移行椎 腰骶部移行椎是指腰骶部脊椎於交界處互相移行成別的椎體形狀,常見有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尾融合。這些均需攝X線片後方能診斷。這類畸形一般不會引起腰痛癥狀,因此對有腰骶部畸形的腰痛患者應首先考慮其他疾患,進行較為全面的檢查,只有在排除其他病因時,方可考慮是畸形所致。 骶部移行椎引起腰痛的原因多為腰椎負壓力重或腰椎穩定性減弱或腰椎的負重不平衡所致,腰痛程度較輕,很少有下肢放射性疼痛。3.腰椎椎體畸形 腰椎椎體畸形在先天性畸形中較為少見,可分為腰椎先天性椎體融合,半椎體畸形及先天性崩裂、滑脫三種類型。根據畸形程度與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脊柱外觀畸形,如脊柱側彎、脊柱後突畸形、脊柱側彎伴旋轉、短腰畸形等。 這一類型的腰椎畸形所引起的腰痛程度與畸形的嚴懲程度成正比。嚴重者亦可出現下肢神經癥狀,如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患者須儘早去醫院進行X線檢查,以糾正畸形,改善腰痛癥狀。4.腰三橫突綜合征 腰椎第三腰椎橫突過長較為常見,橫突越長,其所受到的肌肉收縮牽拉力及槓桿力量明顯增強,因此易勞損而引起橫突周圍纖維組織炎。 臨床上常見於第三腰椎橫突處有深部壓痛點多為單側,有時可出現大腿外側及膝部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明顯,主要是腰部向對側彎曲時明顯。二、炎症性疾患引起的腰痛 炎症性腰痛在臨床上並非少見,主要分為細菌性炎症和非細菌性炎症。細菌性炎症又分為特別性感染和非特別性感染。所謂特別性感染,是指某些特殊菌種(如結核桿菌、黴菌、布魯氏菌等)所引起的脊柱炎或椎旁膿腫。而非特異性感染則是泛指一般化膿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肝菌等)引起的感染。非細菌性炎症又稱為無菌性炎症;這是在各種刺激因素(如寒冷、潮濕、缺血、乏氧、勞損、急性損傷等)作用下所產生的局部炎症表現。由於無菌性炎症所引起的腰痛占腰痛病因中的很大比例,因此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1.腰背筋膜纖維織炎 這種疾病在我國東北、西北及華北等寒冷或沿海潮濕的地區較為多見。它是因某種原因(如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等)致腰背筋膜及肌肉組織出現水腫、滲出、纖維性變,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本病除具有一般腰痛共性癥狀外,臨床表現有: ①腰背部瀰漫性疼痛,以兩側腰部及髂嵴上方為明顯,晨起時痛劇,活動數分鐘至半小時緩解,至傍晚時,疼痛再次發作。 ②疼痛發作常有明確誘發因素,尤以受涼、受潮及勞累多見。 ③患者能用手明確指出腰背痛點,有的可在痛點處觸及結節樣硬塊,一般沒有明顯的下肢放射痛,這些患者的X線及CT檢查多無特異性所見。2.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為脊柱各關節(包括骶髂關節、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了,90% 以上的病例其血清中具有一種遺傳性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且其家族中患本病者為正常人群的30倍,表明本病遺傳因素占首位,其它如感染、外界寒冷,潮濕等都可能是誘發因素,它的臨床表現有: ①好發於18~28歲青年人,男多於女,二者之比約為12~14∶1。 ②早期以腰骶部疼痛明顯,晨起時感到腰部僵硬,活動後稍有好轉,但久坐久立後仍感僵硬。 ③當病變侵及肋椎關節時,患者除感胸痛外,常感呼吸不暢或胸悶。 ④病變晚期病人常有駝背畸形,甚至形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弓狀外觀。 ⑤血清HLA—B27檢查多數病人陽性,病變晚期X線片顯示椎體四周韌帶顯橋樣鈣化征,形成「竹節樣」脊椎。3.化膿性脊柱炎 由一般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症,常伴有膿腫、死骨竇道等。以金黃色球菌為最多見。細菌通過血源性感染:局部蔓延、外傷或入侵或途徑引起脊柱化膿性感染。本病雖較少見,但病情嚴重,易引發敗血症或其他嚴重併發症而危及生命,且一旦轉為慢性,則終身難愈。因此爭取及早診治尤為重要。此病的臨床表現有: ①身體某部位有感染病灶或有開放性創口細菌易於侵入。 ②常伴有高熱、寒戰,甚至昏迷等全身中毒癥狀。 ③腰背酸痛較劇,活動受限,常伴有腰背肌肉痙攣。 ④膿腫形成後,腰北部可觸及膿腫包塊,有波動感,甚至出現破潰、流膿、竇道形成。 ⑤X片顯示:椎體骨質疏鬆、破壞,後期可見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 ⑥實驗室檢查急性期可見血細菌培養陽性,血沉增快,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4.腰椎結核 這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腰椎特異性炎症。多繼發於全身其他部位結核感染,結核桿菌通過血源、淋巴轉移、局部蔓延途徑侵犯腰椎,破壞腰椎,形成膿腫、死骨及竇道。其主要臨床表現有: ①有肺結核或有結核接觸史。 ②慢性消耗性體質,如漸行性消瘦、貧血、長期低熱、全身乏力等。 ③腰痛部位固定,有明顯的壓痛及叩擊痛。椎旁肌痙攣,腰部活動受限。 ④當發生病理性骨折後,腰背呈明顯後突畸形,局部有壓痛及叩擊痛。 ⑤在多數腰椎結核患者下肢部可及腫塊,後期有結核性竇道形成。 ⑥若脊髓或神經根受刺激時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 ⑦X片顯示:患側腰大肌陰影增寬,椎骨有破壞、缺損或見死骨。 ⑧結核桿菌培養呈陽性。5.骶髂關節緻密性骨炎 髂骨緻密性骨炎好發於中年女性骶髂關節髂明側,是以骨質硬化特點的非特異性炎症。目前認為妊娠、分娩、外傷以及盆腔慢性炎症均為本病誘因。它的臨床表現有: ①多有妊娠、外傷及盆腔感染病史。 ②疼痛局限於骶髂關節,約80% 為一側性,尤以步行、站立及負重時明顯,無明顯下肢放射痛。 ③晚期X片顯示:髂骨面骨質硬化,但無骨質破壞。三、損傷性疾患引起的腰痛外傷引起的腰痛在臨床上十分多見,輕者致腰肌扭傷,腰肌勞損、腰骶部韌帶損傷等,重者可致腰椎骨折脫位、損傷神經根或脊髓。1.急性腰扭傷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腰部的任何活動均受力學關係的制約與協調。當腰部用力不當時,如無準備活動的腰部劇烈活動、姿勢不當的負重抬物活動或突然打嚏、咳嗽等均可以引起急性腰扭傷。此外,目前高速公路上的安全帶損傷也會引起急性腰扭傷。急性腰扭傷的病理解剖基礎往往是棘上或棘間韌帶損傷、腰椎小關節紊亂或腰肌及其筋膜附著處撕裂性損傷等。其臨床表現有: ①有急性腰扭傷史。 ②腰部疼痛劇烈,痛點固定,並與損傷部位相一致,平卧時疼痛減輕,一般無下肢放射痛。 ③患者有被迫體位,即由於患側腰肌痙攣而使患者腰椎前突消失,並呈現向患側屈曲的特殊體位。 ④腰部活動受限,尤其是向健側側彎、旋轉及前屈為甚。 ⑤腰背肌痙攣,嚴重者腰背肌呈索條狀抽搐。X線檢查顯示腰椎生理前突消失及側彎,無其他骨質改變。2.腰椎小關節紊亂症患者多由於腰部在不正確的姿勢下負重及突然的閃扭時,腰部肌肉不協調地收縮,使椎骨兩側小關節的關節突受到牽拉而造成關節位置的移動失常,致使鬆弛的滑膜嵌頓在關節縫隙中,滑膜因嵌頓而出現劇烈疼痛所致。①下腰部劇烈疼痛或單側腰肌酸脹疼痛,有時可牽扯出現臀部、骶部、骶尾部或大腿後部疼痛。②腰椎生理弧度略變直,腰部活動受限。患者站立位、坐位或過伸位時腰部疼痛加劇,但在屈曲位時則疼痛有所緩解。③腰部有肌肉痙攣或僵硬,急性期壓痛不明顯,可摸到棘突偏歪,常在腰肌痙攣或僵板緩解後,椎旁部可有壓痛。3.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慢性腰痛中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勞損部位可以是腰背部肌肉或筋膜,也可以是韌帶組織如棘上、棘間韌帶等。勞損病因以急性腰部扭傷後遺症和累積性慢性損傷為最為常見,此外,居住環境寒冷、潮濕、女性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均易誘發本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①除既往有腰部外傷史外,多具有職業特點,如汽車駕駛員、採茶工、文秘工作人員等,長時間使腰骶部處於屈曲狀態工作者多見。 ②疼痛範圍較為局限,一般痛點均在腰肌或韌帶起止點(即骨性隆突處)。一般無下肢放射痛。 ③腰痛發作多與身體疲勞以及天氣變化有關。腰部活動範圍僅輕度受限。 ④X線片檢查多無陽性發現,或僅有輕度腰椎生理曲度改變及輕度骨質增生。4.棘上韌帶勞損棘上韌帶勞損亦稱棘上韌帶炎。為韌帶中最常見的慢性勞損性疾患。棘上韌帶系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延伸部分組成。由上而下附著於各棘突上,其纖維與棘突骨質密切相連。在脊柱屈曲時,骶棘肌鬆弛,由腰背部的韌帶擔負重量,棘上韌帶在最外層,其承受的張力最大,故最易損傷。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有慢性彎腰勞損病史。腰背痛已數周或數月,多為酸痛,可向頸部或臀部放射,彎腰或勞累後疼痛加劇,休息或卧床後疼痛減輕。體檢時,痛點往往固定在1~2個棘突,壓痛極為表淺,局限於棘突尖部,局部無紅腫,兩側椎旁肌肉多無壓痛。5.腰椎骨折脫位 脊柱骨折以胸腰段為最多見,在腰部急性損傷中,又以腰椎骨折脫位病情最為嚴重。因為絕大部分骨折脫位都會形成對神經根或脊髓的壓迫,甚至使之斷裂,從而造成病人下肢癱瘓或大小便功能障礙。腰椎骨折脫位都有明確重大外傷史,尤以從高處墜落時臀部或雙足著地為常見,其他如腰部肌肉突然猛烈收縮,直接外力撞傷或戰時火器傷均可以造成腰椎骨折脫位。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①有明確的腰部重大外傷史。 ②腰背部疼痛劇烈,常感無法忍受,患者多採取被動體位而不願作任何活動。 ③損傷部位腰背部軟組織腫脹明顯,如骨折脫位明顯,可見腰背部畸形(如後突、側彎等)。 ④腰椎骨折脫位嚴重者,有神經根或脊髓損傷,輕者下肢刺痛麻木,重者下肢癱瘓或大小便失禁。 ⑤X線片檢查可明確腰椎損傷節段及骨折脫位程度,CT檢查可明確神經或脊髓損傷程度,以判斷預後。 在這裡,我們特別提醒您,如果僅僅輕微腰部外傷就造成腰椎骨折或脫位,那您就必須高度警惕。因為這往往是病理性的骨折脫位,須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是否有嚴重的骨質疏鬆、腰椎結核、腰椎腫瘤等引起的腰椎骨質破壞。四、退變性疾患引起的腰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均壽命的延長,腰部退變引起的腰痛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隨著人體發育的逐漸停止,退行性改變亦隨之開始,構成人體退變的生物化學機制至今尚不完全明了,但它的病因一般認為與腰部過度負荷、長期不良體位、慢性勞損、直接損傷等後天獲得性因素有關。此外,先天性腰椎發育不良如先天性椎體融合、腰椎骶化等均易使退變提前出現。1.腰椎退行性脊柱炎 所謂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是指因腰椎退行性改變或以退行性變為主,引起腰椎骨與關節廣泛性增生性改變,並繼發一系列臨床癥狀與體征者。其主要臨床表現有: ①本病多見於中老年者,男多於女,重體力勞動者多於輕體力勞動者。 ②早晨起來時感腰背部酸脹疼痛,自覺腰部僵硬,但稍作活動後,腰部酸痛明顯減輕。腰部活動過多或負重後疼痛加重,休息後減輕。 ③腰部活動多無明顯受限,且多無下肢放射痛。用拳叩擊腰背部時患者多感舒適,並希望多叩幾下。 ④X線檢查可見上一椎體在下一椎體上緣前後滑動,並出現梯形變,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等。2.下腰椎失穩症 下腰椎失穩症是指下腰部椎間關節在正常負荷情況下不能保持其生理對合關係,從而引起鬆動、失穩、及至於脊椎滑脫等一系列癥狀者,造成下腰椎不穩的因素主要有:退行性變、內分泌紊亂、體型過胖或過瘦,其他如長期卧床、慢性中毒也可誘發本病。其臨床癥狀主要有: ①下腰部酸脹疼痛,久站後感腰部似「折斷」般疼痛。 ②站立時喜歡將身體依靠在其它物體上,或喜歡使用寬腰帶以減輕腰部負荷。 ③椎間關節鬆動嚴重者,可有下肢酸痛、麻木及無力等神經癥狀,尤以久站後明顯。而卧床休息後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 ④X線檢查顯示:腰椎生理弧度加深,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上一椎體向前滑移等失穩徵象。3.老年性駝背 老年性駝背是指由於老年性脊柱退行性變、骨質疏鬆等引起多節椎骨楔形變。脊柱前屈畸形;並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者。引起老年性駝背的主要病因有退行性變、骨質疏鬆、長期彎腰或負重工作等。其臨床主要癥狀有: ①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 ②腰背酸痛明顯,晨起時感腰部僵硬,後伸活動受限。 ③胸背部後突畸形明顯,身高明顯下降,頭向前傾。 ④一般無下肢神經癥狀。 ⑤X線片顯示:胸腰椎呈不同程度楔形變,脊柱後突畸形,椎體邊緣及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等退變徵象。4.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 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又稱獲得性腰椎椎管狹窄症,是指由於後天各種因素(退變、外傷、失穩、畸形、新生物、炎症及其次)造成腰椎椎管內徑小於正常值,並出現一系列癥狀與體征者。引起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主要病因有退行性變、外傷、椎體失穩、腰椎畸形、椎管內佔位性病變等,此外,氟中毒,Paget氏病引起的椎節鬆動亦可造成腰椎椎管狹窄症。其臨床主要癥狀有: ①多有慢性腰痛病史,少數由炎症或外傷及椎管內佔位性病變引起的發病急驟。 ②有典型的間歇性跛行癥狀,即患者行走較短距離(一般為數百米),出現腰背酸痛,或兼見雙下肢酸痛麻木,無力至跛行,但蹲坐位休息數分鐘後,酸痛癥狀可緩解或消失,患者又能繼續步行,再行走較短距離後上述癥狀再度出現,又要再次蹲坐休息,如此癥狀反覆出現。 ③騎自行車腰痛癥狀不明顯,行走時腰痛加重。 ④多伴有下肢酸痛、麻木、無力等神經壓迫癥狀。 ⑤X線片顯示腰椎退變徵象如生理弧度改變、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椎體滑移等。 ⑥CT顯示:腰椎椎管內徑變小,神經根或脊髓受壓。5.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間盤變性,破裂後髓核突(或脫)各後方或突至椎板內致使相鄰組織(脊髓圓錐、腰神經根或馬尾神經)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者。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門診腰痛患者的10%~15%,占骨科腰痛住院患者的25%~40%。 其主要誘發因素有: ①腹壓突然增加,如劇烈的咳嗽、噴嚏、迸氣、大便秘結等。 ②腰部隱性損傷,如急性腰扭傷,椎體骨折等。 ③慢性腰部勞損,常見於長期從事彎腰負重工作者、駕駛員等。 ④其它如妊娠或先天脊柱畸形、吸煙或糖尿病也可誘發本病。 其臨床主要癥狀有: ①多有急性腰部外傷史,如扭傷或高處墜落傷。 ②腰痛呈持續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疲勞後易複發。 ③伴有下肢神經癥狀,常見於一側,少數雙下肢均有癥狀。早期為下肢酸痛,後期酸痛減輕,但麻木及下肢無力癥狀加重。亦有人自覺肢體發冷發凍。 ④小數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見腰椎椎骨狹窄症)。 ⑤若突出之椎間盤髓核壓迫馬尾神經,患者會出現陰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障礙及陽痿等癥狀。 ⑥X線片顯示:腰椎椎間隙明顯變窄或前寬後窄,或伴有脊柱代償性側彎,生理弧度反曲等。 ⑦CT片顯示:腰椎間盤髓核向側後方或中央突出(或脫出),脊髓或神經根受壓。五、其它疾患引起的腰痛1.內臟性腰痛 內臟性腰痛可由腎臟或盆腔臟器病變所致,或生殖系統以及腹膜腫瘤引起。腎臟疾病引起的腰痛一般多伴有尿液性狀或尿量改變,腰痛不因體位改變現而減輕,即使卧床休息腰痛刀、也無法好轉,常見疾病有各種急慢性腎盂(或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臟腫瘤等。婦科盆臟生殖器疾病也可引起腰痛,但多伴有婦科疾病癥狀,如疼痛多於經期有關,且伴有月經或白帶異常變化。常見疾病有子宮炎、附件炎、子宮脫垂等。但內臟性腰痛極少有下肢神經癥狀出現。2.血管性腰痛 動脈瘤或周圍血管疾病也可引起腰痛或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臀上動脈功能不全可引起臀部疼痛和跛行,行走時癥狀明顯,站立時緩解,疼痛可向下肢放射,但不因活動而加劇,在脊柱區域無明顯壓痛點,腰部活動不受影響。深部穿透型腹主動脈瘤可導致腰痛但與腰部活動無關。3.神經性腰痛 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如丘腦部位腫瘤亦可引起腰痛伴下肢燒灼樣痛。任何刺激蛛肉、網膜的原因和發生於脊髓摸的腫瘤均可以引起腰背痛,常見的有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室管膜瘤以及神經根瘤。由於腫瘤的恆定存在,所以這些疾病引起的腰痛也持續存在,休息亦不能緩解,隨腫瘤生長而漸行性加重,疼痛以夜間靜息痛為主,可伴有下肢神經癥狀。4.精神性腰痛 單純由於情緒或精神失常而導致的腰痛癥狀在臨床上極為少見。有少數癔症或神經官能症的病人會主訴腰痛,由於病人先有明顯精神或情緒上的變化,故不難分辨,但也不能排除有些精神障礙的病人同樣會發生器官性疾病的可能,故仍須謹慎待之。 正如前言中所說的,腰痛只是一種癥狀,其病因錯綜複雜,有些病例既使是一些資歷經驗豐富的老專家亦不能輕易診斷,所以上述的腰痛疾病亦只能讓病人對腰痛有所認識,作為自診的參考依據。當然,為了腰痛的您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治,早日去醫院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對您有益無害。腰痛的中醫分型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腰痛的病因病機及辯證施治作了明確的闡述:《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肝主筋,腎主骨。」祖國醫學認為腰痛與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風寒、濕熱之邪侵襲,閃挫致氣滯血瘀等病因有關。中醫根據這些病因將腰痛分為五型。這些分型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指導臨床醫生用藥治療。我們僅將這些分型方法作一簡單闡述,以便於患者對號入座,指導患者進行家庭中醫保健。1.寒濕型腰痛 症見:腰部疼痛,有冷重感,每逢陰雨天或遇寒時腰痛加重,腰部轉動不靈活,局部熱敷或氣溫升高疼痛減輕,伴有小便次數減少,尿量少,尿色清,舌苔白膩。2.濕熱型腰痛 症見:腰部疼痛,痛處有發熱感或局部皮膚紅熱,局部冷敷後疼痛減輕,伴有口渴但飲水不多小便次數增多,尿色黃赤,舌苔黃膩。3.瘀血型腰痛 症見:腰部有針刺樣疼痛,痛點固定,拒按,輕者腰部活動受限,重者可見腰部強迫體位:伴有大便秘結,舌體呈紫黯色,或舌邊有瘀斑瘀點。4.腎虛型腰痛 腎虛腰痛又分為腎陽虛及腎陰虛。 腎陽虛腰痛症見:腰部冷痛酸脹,時輕時重,喜歡用熱水袋腰部取暖,或喜歡用拳輕叩腰背。兼見容易疲勞,肢體怕冷或肢體浮腫,面色蒼白,小便次數增多,尿量多,尿色清,舌體胖大,舌苔薄白或白膩。 腎陰虛腰痛症見:腰部酸痛沉重,時輕時重,兼見心煩易怒,口渴但飲水不多,面色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失眠多夢,肢體浮腫,小便次數減少,尿量少,舌體紅赤。5.氣血不足型腰痛 症見:腰部酸痛,四肢無力,易疲勞,動則氣喘吁吁,面色蒼白或萎黃,易受驚,手腳怕冷,經常感頭暈、心慌,舌體胖大,或見舌邊有齒印,舌苔薄白。
推薦閱讀:

刺腰痛六十六
骨盆旋移自我小測試
腰痛不一定是腰的事兒!
破腹產後腰痛?

TAG:腰痛 | 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