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女王」50年鑽研傳承 打造顏色釉「國家隊」
鄧希平,女,漢族,1942年11月出生,江西興國人,中共黨員,景德鎮名坊園鄧希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高溫顏色釉第一人
鄧希平是景德鎮唯一高溫色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唯一高溫色釉國家級專家,唯一高溫色釉國營瓷廠技術廠長,唯一高溫色釉國際金牌得主,中國陶瓷藝術、設計、教育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被譽為景德鎮陶瓷顏色釉「女王」。
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又稱人造寶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相傳是康熙皇帝的最愛。傳統顏色釉是用景德鎮的原生態的礦物原料來配製。傳統的釉料,最少用7種以上的材料配製,最多可以用到16種。制釉這部分資料很少,從事的人也很少,而且之前都是家族秘傳。從明代景德鎮有官窯起,民間就沒有做顏色釉的,一是燒不起,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二是賠不起,顏色釉瓷的成品率太低,最好的窯位只佔整座窯內空間的十分之一,而且不一定用於顏色釉瓷。所以,以前做釉的人很可憐,他們並不能以釉來養活家人,而要靠種菜或其他的事。
1965年,鄧希平自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輕工部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拜師,向聶物華、陳鴻高兩位著名大師學習陶瓷顏色釉。1972年,她調入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繼續從事顏色釉研究工作。1984年擔任建國瓷廠副廠長、總工程師,開始執掌建國瓷廠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工作,她創建了顏色釉科研所和開發部,憑藉過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帶領瓷廠創造一個個高溫色釉神話。
50多年來,鄧希平一直從事顏色釉研究,她恢復了很多失傳的工藝,創新了40多種顏色釉,複製出可生產的傳統顏色釉瓷器品種達1000多個,代表了當代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最高技藝水平。
50多年來,鄧希平把她的青春、她的風華全部奉獻給了顏色釉瓷。她創造的窯變顏色釉作品,美麗得如夢如幻,那精美窯變顏色就好像是把天下的彩虹融化了,滴落在瓷瓶上,一道道迷離的紋路就像瀑布的水流在陽光下折射出絢麗的光彩,這堪稱國家瑰寶的窯變瓷,令人愛不釋手。
她研究的「窯變釉里藏花」生產工藝,創造出了「鳳凰衣釉」、「羽毛絲釉」、「翎羽釉」等一系列全新的窯變釉,使景德鎮的窯變生產技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開闢了窯變藝術創作的新天地。她創作的陶瓷彩虹釉獲國家發明獎、第39屆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個人榮獲比利時王國騎士勳章。「大件郎紅釉新配方」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鳳凰衣釉」獲全國陶瓷美術設計評比一等獎。
最年輕的工程師
1978年,景德鎮恢復中斷了十多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鄧希平成為全市第一批40名工程師中最年輕的工程師。時任建國瓷廠黨委書記的鐘起煌極力推薦鄧希平參評工程師,他在全廠職工大會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建國瓷廠曾經有一批顏色釉瓷器上釉出了問題。當時,所有記錄都顯示沒有問題,記錄上一直到釉料最後的檢測都有化驗。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後來,鄧希平發現球磨組下釉料時沒有打開加壓空氣泵,而是加水稀釋釉料。為消除工人「使用加壓空氣泵可能引起爆炸、導致人員傷亡」的顧慮,鄧希平主動提出自己站在空氣泵旁邊進行加壓試驗,並表示願意承擔該項操作的所有責任。試驗非常成功,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鍾起煌盛讚鄧希平能力強,敢擔當。他說,廠里可能還有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不自信,不敢去試,怕出意外。
這件事之後,鄧希平深刻意識到,研究工作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繼承和發展傳統顏色釉,必須熟悉生產顏色釉陶瓷的各個環節,熟練掌握各種技法。傳統顏色釉,必須經過配製、施釉和燒制的過程。其中,施釉包括吹釉(噴釉)、塗釉(刷釉)、浸釉(蘸釉)、澆釉(淋釉)、盪釉等多種技法。每種技法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為了掌握好傳統顏色釉各種技法,有的時候,鄧希平手臂抱酸了,嘴吹腫了,但她一聲不吭,默默堅持下來。她和同事還合作完成了油燒銅紅釉科研項目,突破了銅紅釉必須在松柴窯中燒成的舊模式,為此後進一步改進銅紅釉生產燃料跨出了可貴的一步;試製成功「無鉛鈞紅釉」,從根本上解決了鉛中毒職業病的危害;她創作出「東方之珠」、「錦繡河山」、「碩果瓶」、「普天同慶」等一系列難度極高的命題窯變作品,開闢了顏色釉創作的廣闊天地。
1989年,鄧希平晉陞陶瓷工藝高級工程師。1990獲全國輕工業先進工作者。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年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先進女職工。1999年榮立國家傑出專業人才一等功。
因為喜歡顏色釉
1995年,景德鎮十大瓷廠開始體制改革,建國瓷廠解體。53歲的鄧希平捨不得放棄顏色釉研究,且顏色釉的開發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精力。為繼續開發研究顏色釉瓷,鄧希平依靠她的信譽把建國瓷廠的老同事們聚集起來,成立了「景德鎮市建國瓷廠鄧希平工作室」,繼續從事顏色釉的開發研究。
工作室沒有生產場地,就去舊料市場買磚買木,自己動手搭建,八天搭起一座生產場地;沒有資金,鄧希平把自家存摺僅有的1萬多元取出來,作為啟動資金和大家的第一個月工資;沒有窯爐,就去找南光陶瓷公司搭燒瓷器,一群以前搞科研的人才推著板車把瓷器從勝利路運到曙光路……
創業前三年,條件非常艱苦,工資待遇不高,沒有人休息過一天,但大家仍然很信任鄧希平,都願意跟著她繼續幹下去。其他公司陸陸續續跑來挖人,但是從建國瓷廠改制後跟著她乾的沒有一人離開,直到退休。
後來有人問她:「當時你已經50多歲了,卻還選擇了創業,驅動力是什麼?」鄧希平說,「喜歡,是真的喜歡顏色釉。顏色釉瓷在四大傳統名瓷里是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因為它展示的美是器物的全面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線條和紋飾的美。如果下崗,我自己的出路沒有問題的,已有很多地方邀請我去工作,但科研所、開發部解散以後再想集中起來做一番事業就很難。想想十多年來我為科研所和開發部付出的心血真是很心痛。」
文化傳承交流的使者
2010年,鄧希平獲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最佳文化傳承獎,2012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獲中國陶瓷藝術設計、教育終生成就獎,2014年獲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在談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一身份時,鄧希平很激動。她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的文化就會不斷遺失。為此,她一直致力於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研究和創作,致力於推廣景德鎮顏色釉瓷器。她創作的許多顏色釉作品被國內外著名博物館收藏,代表作品「300件郎紅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選作國家主席出訪禮品。
有一年,中國貿易公司在日本高島屋做中國陶瓷的銷售和展覽,日方點名要鄧希平的瓷器參展,指定5個品種,每個品種5件,3個月出樣品,6個月出成品。樣品出來後對方非常滿意。日方特別提出,每件作品底部都要有鄧希平親自題寫的「景德鎮鄧希平」六個字作為落款。之後連續三年,鄧希平均有作品參展,獲得日方高度評價。從此,鄧希平的作品開始落款,後來,又在景德鎮率先以個人姓名註冊了商標。
201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鄧希平成立了「鄧希平陶瓷藝術館」和「景德鎮顏色釉陶瓷藝術研究院」,打造了一個文化藝術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這裡,陶藝家們可以切磋技藝,各施所長,積極探索,在藝術創作中進行表現形式的變革、材質應用的突破、工藝手法的更新,盡情開拓陶藝創作的創新之路。這裡接待過無數中外名人和遊客。館內的收藏品濃縮了鄧希平研究顏色釉發展裂變的精華和歷史過程,令每一位到訪者大開眼界。鄧希平每每如數家珍般將自己的藏品介紹給客人,精緻、典雅、聖女般的陶藝珍品都令參觀者驚嘆不已、讚不絕口。
為了在生產、科研,教學的過程中動態傳承和發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2013年,她創辦了景德鎮名坊園鄧希平陶瓷有限公司。今年已過古稀的鄧希平在顏色釉瓷方面的研究依然在繼續,她不斷號召新的年輕人加入到這一行,繼承發揚景德鎮的傳統制瓷工藝。鄧希平的女兒畢業於東南大學,原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的一名教師,為了繼承母親的顏色釉陶瓷藝術,從學校辭職,來到母親的顏色釉陶瓷藝術研究院工作,到現在已有10多年了,這是一種為藝術為傳承的犧牲。
推薦閱讀:
※喜劇女王宋丹丹,性格決定命運!
※致女王:一輩子就這麼一次,一定要選最好的
※凱特王妃,一直被稱為皇室的前沿女王
※怎麼區分好女人和壞女人
※伊麗莎白女王的8頂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