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取」好萊塢策劃之二:解密好萊塢制勝法寶

「迎取」好萊塢策劃之二:解密好萊塢制勝法寶

年初,在國人沾沾自喜中國內地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票倉時,電影產業從業者卻哭笑不得,火爆票房背後是半壁江山的淪落,總數不多的進口片票房(大部分為好萊塢所產影片)竟占年度總票房的45%,而5餘下5%則由數百部國產電影分攤,絕大部分電影投資都是有去無回,成了好萊塢大片和少數國產大片陪跑的「添頭」。縱觀整個2011年,影片製作和發行依舊是淺層次低秩序的混亂,毫無長進。

近三年國內電影票房火箭速度般增長,貌似成功的背後,只是院線和銀幕塊數增長帶來電影票房飛速發展的同步效應,而不是實質上影片質量和電影工業得到相對應提升帶來的後果。是以,內地觀眾對國產電影質量不滿意的後繼效應開始呈現,2012年初三個月,每月的單月冠軍都是進口片,從1月28日到3月底,華語片連續7周無緣周冠軍。第一季度票房前四名都是好萊塢電影,六部好萊塢影片票房佔據季度票房43%。

國人觀影為何首挑進口片,好萊塢商業片為何在國內這麼受歡迎,大家都寧可看一些二三流的進口片也不看國產片?

國產片商業不考究藝術不創新

近幾年製作精良的國產電影,在熱錢潮湧的趨勢下,益發變得稀罕貨,大部分電影都成了撈快錢和洗錢的工具,造成整個電影產業培育了快十年,還尚處在萌芽階段的悲哀現狀。國產片一年中都難有帶動觀影熱潮的話題電影,藝術和商業嚴重分離成為越來越觸目驚心的現象,且就單論商業打造環節而言,國產片也遠談不上嫻熟自如的境地,只好依靠老把式,炒作明星臉來忽悠觀眾看電影,可長此以往,觀眾又不是傻子,豈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掏腰包上當?

相較而言,分賬和買斷的絕大部分好萊塢商業片至少保證了故事節奏的流暢和視覺上的觀賞性。這得益於好萊塢有一個成熟的影片製作流程,哪怕是一些二、三流的商業片,也是其工業流水線下來的質量合格產品。在此僅舉一例,二、三月份在中國內地拿到3.7億票房的《地心歷險記2》,在美國本土僅有9000多萬美元票房,該片製作加宣發成本為6000萬美元,只能算是中等規模的商業片,但為何這樣內容平庸的電影到了中國市場,在不被業內看好的冷淡春季檔期卻能縱橫捭闔,成為票房霸主?分析下來,無非三點:定位精確的合家歡爆米花電影,帶動整個家庭去觀影,從而擴大了票源;劇本和演員雙重演繹,層出不窮的小笑話使觀影過程輕鬆愉快,觀眾看這類電影就是圖個樂子;後期製作還算精良,3D特效化解了劇情的簡陋和瑕疵。

可悲的是國產電影絕大部分都還達不到上述三個標準,別說藝術和商業的完美結合,就是流暢的講一個故事,很多導演都還沒達標,多數大片華麗空洞,不知所云,小片則自說自話,均無視主流觀眾的觀影需求,相較來說,故事講得流暢,有點趣味的電影就成了國產電影里的「優秀電影」,若能像《讓子彈飛》那樣有點主題上的拔高,簡直就成了票房炸彈,想不火都不行,但這樣藝術和商業能夠較好結合的國產影片一年中又有多少?票房表面的虛火併不能掩飾產業層次的低級重複,如何能跟已經發展了百年、已經健全完善的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對抗?

國產片製作「山寨」 合拍片喜炒「剩飯」

在好萊塢,商業片的製作說是流水線實際上還是個精細活兒,他們講究的是各路人馬扭成一股勁兒去完成一票好買賣,所以不惜花大力氣投入,在各個環節上予以打磨,每個環節都不敢忽視。而國產電影在製作環節上還處在作坊階段,一露面就透著一股「山寨氣息」。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是太多影片在製作環節的欠缺和不講究,欠合理少邏輯的劇本,若塑料花一般做作的表演、毫無戲劇張力的對白,低級粗劣的運鏡和布光,一看就很假的布景和特效,光炫技不講故事的剪輯、惡劣低俗的宣傳炒作,如此這番折騰便透支了內地觀眾的興趣,造成對國產大部分影片質量上的質疑。

深究起來,這是製作費的不斷擠壓,投資沒回歸理性的緣故,危機根結在投資人這裡,目前國內很多投資人都是電影圈的外行,他們並不是真正熱愛電影,投身電影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業,只是近幾年拍電影成了一股新的投資熱潮,投入資金來豪賭一把,只想掙快錢熱錢然後離場走人,沒有理性的看待電影工業的發展。他們一心只想用錢砸明星,用「明星效應」去賭票房,不願在其它環節投入,降低製作費,形成了演員身價的高漲,而劇本和拍攝、剪輯環節都因為缺乏資金粗製濫造,發行宣傳也以惡意炒作為主,這種無視商業電影製作規律的做法,後果就造成爛片泛濫。

加上許多合拍片還在吃港台影視黃金時期的老本,很多北上拍片的港台導演和演員們在各類資源層面上的濫砍濫伐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他們仗著以前積累的電影界的資源,獲得影片的主控權,動輒上億資金投入的電影,造成醜聞層出不窮,最終成了觀眾們的嘲笑話題。這類強取豪奪,不斷炒剩飯,不擇手段騙觀眾進影院去看連敘事節奏和主題取向都無比蹩腳的爛片,讓不斷上當的內地觀眾心生厭煩,於是乎,進電影院首選進口片竟成了一種觀影質量上的保險。

中國主流觀眾觀影習慣被好萊塢吃透

在目前流行的符合主流觀眾審美和文化趣味的商業片製作模式上,好萊塢佔了先發優勢,在中國票房尚未井噴之前,絕大部分內地觀眾已經通過各種媒介,尤其是盜版的影響,被培育成了一種好萊塢觀影模式和審美趣味,那就是熱鬧的打鬥場面加蔚為奇觀的特效場景,加一些暴力和軟色情打擦邊球的渲染。這類代表就是史泰龍、李連杰領銜,火爆2010年暑假檔的《敢死隊》和勾起國內主流觀眾懷舊情緒的《變形金剛》系列,前者有諸多明星加盟噱頭,後者有無比倫比的火爆場面和嘆為觀止的特效,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觀眾吸引進了影院。

好萊塢慣用伎倆還有一種:利用全球流行文化的帶動,為影片造勢,用粉絲帶動潮流,從而讓更多觀眾甘願買單,這類代表就是以暢銷書《哈利-波特》改編成的同名電影系列,和迪斯尼迎合「怪叔叔」口味而打造的《加勒比海盜》系列,以及原著已經擁有無數奇幻迷和科幻迷擁躉的《指環王》系列和《蜘蛛俠》,《黑客帝國》系列,這些影片原創因子就是流行文化的一種,再加上好萊塢重金打磨下,品質優秀,宣傳猛烈,層層迭加效應,從而掀起全球範圍內觀眾對這類影片的迎合和追捧,中國市場也概莫其外。

還有一種手段就是利用口碑效應,吊起觀眾的好奇心。如2009年掀起觀看IMAX 3D版本電影熱潮的《阿凡達》,其導演是此前全球票房最高紀錄締造者《泰坦尼克號》的詹姆斯.卡梅隆,名導加上全新的觀影模式,也讓全球包括中國觀眾趨之如騖,與此類似的還有2010年為中國暑期檔完美收宮的《盜夢空間》,新奇的故事講訴模式加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明星光環,也引起了中國觀眾觀影的強烈興趣,加上今年雄霸春季檔的《碟中諜4》,也是這個套路,阿湯哥的個人魅力加上IMAX 3D展現的跳下迪拜塔的優美動作環節,使這部片子在內地狂卷近7億,成為歷年進口片票房的前三甲。

好萊塢憑藉這些製作和宣發手段完全培養和摸透了不同種族和地域的觀眾之觀影脾性,用文化、明星、製作俱都精良的殺手鐧,從上中下三路全面封殺其他地區產出的商業片,電影產出大國法國和日本都無法抵禦,國產片焉能抗衡?這個客觀上的差距,恐怕國產片幾十年也無法趕上,也是實情。

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不容小覷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益緊密,電影的國際市場對好萊塢來說也益發重要,其實美國大片很多本土票房僅能保本,而海外市場的收入才是他們能夠盈利的根本。2011年,據MPAA(美國電影協會)年度票房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好萊塢的海外票房收入比國內票房還略高一點點,分別是117億和102億美元之多,在全球326億美元的票房總和中,好萊塢獨佔三分之二,這雖跟英語文化是全球主流文化有關,更跟好萊塢日益重視海外市場脫不了關係。

繼歐盟和日本兩大票房重鎮外,新興的電影市場成為好萊塢青睞的對象,中國和俄羅斯則首當其衝。以2011年北美票房亞軍派拉蒙公司舉例,它之前的戰略核心只聚焦在歐盟和日本,但《變形金剛》系列在中國內地票房的空前成功讓派拉蒙改變了認知,從而在這次宣發《碟中諜4》時認真做足了功課,同樣得到了優異的回報,而中國市場對《變形金剛3》的追捧(勁收11億人民幣,約合1.7億美元)讓其成為2011年好萊塢的海外票房亞軍,派拉蒙也由此一躍成為好萊塢六大公司海外票房的領跑者。

粗嘗甜頭的好萊塢巨頭們如何能夠再忽視這塊電影銀幕數年增長34%的未開墾市場?他們手中已握有優質內容,而面對的是一塊終端鋪設已經足夠支持巨量票房的沃土,他們因此督促美國政府採取進一步的貿易行動,所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現在已經目睹的「新政策」。34部分賬大片將佔據以前它們不曾覆蓋的檔期,且平均每個月都有三部之多,而且又是3D和IMAX這類製作上乘的商業大片,這將對國產電影產生的衝擊不言而喻,如果國產電影還是這般不思進取,不想對策應對的話,目前辛苦維持的地盤即將朝不保夕,逐步被進口大片們所蠶食。

小結:

電影從業者應把電影當作一項嚴肅事業的初衷,而不是僅僅指望靠著一部電影一步登天,名利雙收。要從生活中提煉出深意和趣味,並符合電影美學和商業規則去拍電影,是對電影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若大部分電影從業者們還像以前那樣急著向金錢拋媚眼,還只顧沉浸在自己的一廂情願中,無視商業片的遊戲規則和大眾文化審美需求,將來銀幕上和好萊塢軍團競技只會輸得哀鴻遍野,一敗塗地。

那麼在如此情境之下,我們的華語片將如何在迎接好萊塢的同時,從好萊塢來襲的現狀中汲取經驗和營養?什麼樣的華語片和華語影人能真正PK好萊塢大片?請關注鳳凰娛樂即將推出的系列策劃之三——支招國產電影。

相關新聞:

·「迎取」好萊塢系列策劃之一:解讀中美電影新政策·經典系列電影進入「第四代」 啃老族掌控好萊塢·【《碟4》系列策劃】解讀阿湯哥之困:一根耀眼雞肋·系列策劃:橙天之後 誰來挑戰華誼?(一)
推薦閱讀:

Netflix,正從邊緣動搖好萊塢「六大」的利潤根基
2010不可錯過的50部好萊塢電影(TO喜歡看電影的你)
《無底洞》9月15日上映 好萊塢版預告曝光(圖)
如果好萊塢電影沒有特效
十六年了,香港再也拍不出第二部好萊塢都佩服的電影

TAG:策劃 | 解密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