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位駐華大使的中國緣 2011.06.27. BZRXZ zhuantie
23日,美國參議院同意奧巴馬總統提名商務部長駱家輝出任下一任駐華大使的提名。美國媒體報道,華裔駱家輝可望順利通過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同意,數周內來中國赴任。從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至今,加上駱家輝,共有10位駐華大使,他們和中國都有很淵源,而且有的淵源很深。首任駐華大使伍德科克在北京喜結良緣;第二任駐華大使恆安石出生在山西汾陽;還有像李潔明、芮效儉都出生在中國。剛離任的洪博培不僅會說流利的漢語,而且還收養了一位中國女孩……
駱家輝駱家輝,華裔民主黨政治家;1950年1月21日,駱家輝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祖籍中國廣東台山二區明塘鄉灣頭吉龍村(現廣東省台山市水步鎮長塘吉龍村);是這個移民家庭的第三代。1997年至2005年間擔任美國華盛頓州第21任州長,是首位當選為美國州長的華裔美國人,曾任第36任聯邦商務部長。駱家輝被視為「溫和派民主黨人」。不少民主黨人士曾經批評他接受共和黨所提出的保守財政政策,包括「不開徵新稅種」和「減少州府開支」等。2011年6月23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表決,批准駱家輝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國歷任駐華大使
伍德科特居住州:密歇根州任命日期:1979年2月27日
恆安石居住州:馬里蘭州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
洛德居住州:紐約任命日期:1985年11月6日
李潔明居住州:馬里蘭州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
芮效儉居住州:賓夕法尼亞任命日期:1991年7月2日
尚慕傑居住州:田納西州任命日期:1995年12月19日
普理赫居住州:田納西州任命日期:1999年11月16日
雷德居住州:康涅狄格任命日期:2001年7月12日
洪博培任命日期:2009年8月
駱家輝全家對赴華興奮 問奧巴馬「要全家都搬到中國嗎?」駱家輝說,奧巴馬當初找他出使中國時,他一開始有些錯愕,「要全家都搬到中國嗎?」駱家輝說,他的父親如果仍健在,絕對會感到他能回到父母親出生地擔任大使,是無上的光榮。他說,現在他全家人對於要去中國都很興奮,只有14歲的大女兒比較不情願,她想在美國上高中。而他本人,則只是對北京的天氣及交通「比較感冒」。駱家輝說,他要學普通話了。駱家輝的父親來自廣東台山,駱家輝只會說台山話。《政治日報》描述了駱家輝在商務部受歡迎的程度。他在前往國家標準局道別時,舞台上打出「謝謝你駱部長」的字樣。國家海洋及大氣署的員工,則把他出生當日天氣製成匾額送給他。人口普查局員工舉了「駱部長再見」的牌子,大家都讓他很感動。駱家輝說,他希望美國多發籤證,讓更多中國觀光客能夠來美國訪問。履新前努力學中文美國駐華大使候選人駱家輝22日告訴當地華人僑領,在等待「出使」中國的這段日子,他會努力學習中文,並對中國日益流行的微博很感興趣。前奧巴馬競選團隊亞裔顧問、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透露:駱家輝表示,前任美國駐華大使、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洪博培是自己的學習榜樣,他希望赴華履職前爭取「多學點中文」。迄今駱家輝在公開場合幾乎從未「秀」過中文。據信祖籍廣東台山的他可以講幾句簡單的台山話,也會講一點粵語,但完全不懂普通話,最習以為常的語言還是美式英語。「他還說自己正在研究洪博培擔任駐華大使時的各種經驗心得,自嘲不能跟洪博培差太多。」與駱家輝相識多年、曾為他組織過政治活動的薛海培說。薛海培還透露,與熱衷使用微博等社交媒體的洪博培類似,駱家輝也對在中國日益流行的微博很感興趣,但坦言現在對中國微博了解不多,需要進一步熟悉情況。駱家輝與孫中山「沾」親據台灣《聯合報》報道,被奧巴馬提名為商務部長的美籍華人駱家輝和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孫逸仙),有「拐彎抹角」的關係。
駱家輝夫人李的祖母藍妮(學名藍業珍),是孫中山獨子孫科的二夫人。藍妮1912年在澳門出生,1929年在上海嫁給上海名門李調生之子李定國,生有3個子女,1934年離異。1935年,藍妮嫁給孫科,兩人後來生下女兒孫穗芬。藍妮和李定國的一個兒子李振亞從事金融業,娶王安玲為妻,舊金山灣區居住多年,他們的女兒即李。李1986年在柏克萊加大求學時曾參加加州亞裔小姐選美奪冠。畢業後在西雅圖第五頻道電視台任記者,1994年嫁給駱家輝。駱家輝曾數次求婚未果,後來他租了一架直升飛機,在李工作的大樓外飛翔。飛機拉著一條長幅,上面寫著,「Mona Lee,I love you」。求婚成功。至今傳為佳話。1986年,經周恩來遺孀鄧穎超安排,藍妮返回上海定居,1996年去世,享壽85歲。 駱家輝: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州長
100多年前,駱家輝的祖父從香港移居美國,在距華盛頓州州長官邸不遠的地方給一家殷實的白人家庭做傭人。100多年後,1950年1月21日出生在西雅圖的駱家輝,作為第二代華裔,於1997年1月15日昂首挺胸地跨進那座官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贏得總統高度評價駱家輝工作非常勤奮,當議員時,總是那個最後關閉議會辦公室燈的人。他會工作也會休息,任州長8年,總是要求下屬平時安排公務時留意日程,不要無端佔用彼此的周末假日。在他的領導下,華盛頓州失業率跌至歷史最低點,工資和公司利潤屢創新高。憑著優良的政績,2000年11月,駱家輝再以大比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卡爾森,順利連任。早在1996年駱家輝當選州長時,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曾說,駱家輝是數百萬美國亞裔移民中值得驕傲的人,「這些亞裔移民用他們的辛勤勞動、他們的家庭價值觀和他們作為公民的良好表現,增強了美國的力量。他代表著我們大家都能夠實現的未來。」架起美中溝通橋樑血管里流淌著華人血液的駱家輝似乎對產自中國的東西格外垂青:電腦、書籍、手機、DVD、微波爐、庭院里的傢具、孩子的玩具、全家人的衣服,甚至他的錢包都打著中國的烙印。他說,正是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使得美國人能夠將節省出來的錢用於教育、購房、旅遊甚至養老。所以在任州長期間,駱家輝積極推動中美之間的經貿發展。當選州長後不久的1997年10月,他即率領州政府22位官員開始了第一次中國之旅。此後,他還多次率團訪華,會見中國領導人,簽訂各種經貿協議,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正是因為他的努力,中國在他任期內成為華盛頓州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對華出口的1/7來自華盛頓州。卸任州長一職後,位於西雅圖的美國知名律師事務所——戴維斯律師事務所成為駱家輝職業轉換的新舞台,戴維斯合伙人祝嘉漢說,駱家輝的特殊作用在於,他能夠在美國政治家和中國政府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
1979年2月27日國書遞交日:1979年3月7日使命終止日:1981年2月13日離職1978年1月31日,伍德科克應邀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美汽車工會的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一直是以台灣代表全中國, 這「顯然是荒謬可笑的」。美國應該「有勇氣採取明顯的步驟」,「正常的美中關係對這個世界的和平是絕對必須的,我對此深信不疑」。——伍德科克居住州:密歇根州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79年2月27日國書遞交日:1979年3月7日使命終止日:1981年2月13日離職伍德科克(1911年2月15日——2001年1月16日)是位美國工會領導人, 曾經於1970年到1977年期間擔任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主席。1977年,他從工會職務上退下來之後,被卡特總統任命為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代表團團長。伍德科克在卡特政府任期內在實現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而進行的協商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伍德科克於1979年被任命為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並幫助實現了1979年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開業。他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首位美國駐中國大使,其任期一直持續到了1981年。伍德科克後來在密歇根大學教授政治學。伍德科克 北京娶佳麗伍德科克到北京任聯絡處主任前,已與前妻分居15年之久,尚未辦離婚手續。到北京後,他與在聯絡處內工作的護士姍倫相識,兩人由相識而相知相戀,情投意合,不到一年就互訂終身。伍德科克遂於1978年1月初返回美國,公事之外,辦理與前妻的離婚手續。伍德科克於2月中旬返抵北京,立即到美國聯絡處附近的中國民事機構辦理結婚手續。4月12日他通知外交部,將於4月22日舉行結婚慶宴,邀請外交部及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此事在北京外交界尚屬首次,一時傳為佳話。外交部有幾位負責人出席了這次別具一格的喜慶宴會。黃華外長贈送伍德科克夫婦咖啡具1套,外交學會會長郝德青、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王耀庭、外交部副部長王海容等都贈送了禮品。姍倫39歲,比伍德科克小20多歲,溫文爾雅,俏麗端莊。伍德科克老年得佳偶,滿臉笑容,春風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北京晨報)伍德科克「炮轟」萬斯1977年5月,卡特總統任命倫納德·伍德科克(LeonardWoodcock)為美國第四任駐華聯絡處主任。7月26日,伍德科克抵達北京。幾天後,黃華外長接見了他。伍德科克說,他願在上海公報確定的原則下推動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但由於美國國內還有困難,這一目標未能實現,但他深信,中美建立正常關係是世界和平所需。1977年8月22日,萬斯國務卿率團訪華。這是伍德科克最忙的時期。萬斯同中國領導人討論了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萬斯提出,美國願按上海公報確定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實現關係正常化,但提出須同時保證美台間的貿易、旅遊等私人聯繫不受影響,並允許美國政府人員「在非正式安排下」繼續留在台灣。這一設想被中方認定是個「倒聯絡處」方案而予以拒絕。鄧小平副總理向萬斯明確表示,要解決問題,乾乾脆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指美國與台灣斷交、從台灣撤軍和廢除美台共同防禦條約)。>>>點擊詳細伍德科克輕鬆渡過難關1978年2月7日,伍德科克懷著要受批評的心情去見卡特。卡特一見面就說,」我從報紙上讀了你關於中國的講話」。伍德科克的心突然下沉,但卡特接著說,「我同意你的講話」。卡特解釋說,他現在忙於巴拿馬運河條約的事,估計3月份國會將通過條約。從那時一直到1978年底,這是一段機遇期,他期望在此期間完成兩件大事:同中國建交和同蘇聯達成軍控協議。他還順便借這個機會談了自己的私事,他已與使館的護士姍倫小姐相愛,準備結婚,這次回國也是為了與多年分居的前妻辦理離婚手續。卡特馬上表示衷心祝福他們的婚事,並為此為他們寫了封祝福的信。>>>點擊詳細
2001年1月18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首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倫納德-伍德科克因患肺病,醫治無效,16日在密歇根家中逝世,享年89歲。伍德科克原是美國有名的聯合汽車工人協會的主席。1977年被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任命為駐中國的首席聯絡員,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後,出任駐中國大使。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萊特發表講話,高度評價了伍德科克,說他是從卡特到柯林頓的美國歷屆總統的忠實顧問。他為中美兩國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二任:恆安石
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國書遞交日:1981年9月24日使命終止日:1985年9月24日離職恆安石 (Arthur W. Hummel, Jr.)居住州:馬里蘭州職業外交官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國書遞交日:1981年9月24日使命終止日:1985年9月24日離職恆安石(1920年6月1日——2001年2月6日)在中國出生,其父母親為美國傳教士。恆安石在獲得芝加哥大學中國研究專業碩士學位之後,於1950年加入了美國國務院,之後擔任過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以及駐多個國家的大使,包括緬甸、衣索比亞和巴基斯坦。他於1981年被任命為職業大使,其職業生涯的頂峰出現在1981年到1985年,期間他被任命為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恆安石大使是1982年《有關美國售台武器美中聯合公報》的主要談判人,根據該公報,美國表示願意逐步減少對台軍售數量,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在其退休之後,恆安石就任位於華盛頓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內一個諮詢委員會的主席。恆安石 1920年出生在山西省汾陽縣,因為仰慕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為自己取中文名為恆安石。恆安石是第一個擁有漢語姓名的美國駐華大使,也是第一個出生於中國的美國大使。恆安石是歷屆美國駐華大使中和中共打交道最早的一位:1945年抗戰勝利,他作為盟國被解救人員代表,曾參觀淮北解放區,受到新四軍四師師長張愛萍的接見。里根任命恆安石為大使接替伍德科克,本意在於「糾偏」,但身為中國通的恆安石很快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並在兩國高層的溝通中起到積極作用。恆安石任上最大貢獻,是促成中美八一七公報的達成,這一公報至今仍對兩國關係起到重要作用。恆安石卸任後繼續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他不但經常出席中美關係研討會,還積極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並出任南大-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培養了大批精通英語、熟悉美國思維方式和溝通習慣的中國青年人才。
1981年5月底,美國政府才物色到一位新任駐華大使———恆安石(ArthurWilliamHummel)。恆安石當時還擔任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7月中旬才能離任,因此一直到當年9月他才到北京就任。這期間中美之間已就美國售台武器問題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甚至到了要關係倒退的地步。恆安石可算得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恆安石的經歷頗不平凡,而且與中國有密切緣分。恆安石於1920年6月1日生在中國山西省汾陽縣。他的父親中文譯名為恆慕義,原為德國後裔,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恆安石的母親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奧伯林學院。恆慕義夫婦二人於1910年到山西汾陽,為基督教教會辦學。恆慕義擔任汾陽「銘義中學」的校長。1923年,恆安石3歲時,其父移居北京,在「華北協和華語學校」任教。1928年恆安石隨父母返美,其父應聘擔任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東亞部主任,他連任此職達30多年。恆安石也隨父母同住華盛頓,後去費城讀高中。中學畢業後,恆安石考入俄亥俄州的安蒂奧克學院。他在學校不太安分守己,僅待了一年半即輟學,走向社會自謀生路。他在兩年內先後當過推銷員、醫院看護,並干過其他雜活,過著游移不定、自食其力的生活。1940年9月,恆安石計劃隨父踏上返回中國旅程。恆安石先到北京,其父則因有變故而未來成。恆安石在北京成了孤身一人,先在「華北協和華語學校」學習中文,同時為了糊口又在「輔仁男子中學」教英文。當時的北京已淪落在日本鐵蹄之下,恆安石開始並未受到日本人迫害,但1941年12月發生了「珍珠港事件」,美日進入戰爭狀態,恆安石被日本人作為「敵國國民」加以拘留。恆安石在濰縣拘留所被關押一年多之後,在英國難友的安排策劃和中國人的協助下,於1944年5月成功逃出魔爪,加入了當地國民黨的一支抗日游擊隊「山東挺進軍第15縱隊」,在山東膠東地區的高密、昌邑一帶和膠濟鐵路沿線進行抗日活動。恆安石與中方人員交談時曾多次提到自己的這些苦難經歷,晚年退休後也曾想把這一段經歷寫成書出版,留給後世。但「壯志未酬身先死」,生前未能完成此心愿,實在令人扼腕嘆息。恆安石與游擊隊一起一直待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一年多時間裡,他與這些抗日戰士一起生活,與當地老百姓朝夕相處,由於拘留營生活艱苦,游擊戰環境惡劣,部隊缺衣少食,終日奔波,他在這些日子裡得了哮喘病,以後這一病痛一直伴隨著他。他在游擊隊中肩負協助仍被拘留人員與外界聯繫的任務,在行軍之餘也教戰士英文。作者1984年在外交部美大司工作時,曾收到一位山東老鄉的來信,說他曾與恆安石在同一游擊隊戰鬥過,很想再見他一面,共敘舊誼。我當時已準備赴駐美國大使館工作,基本脫離了崗位,只好將來信交上級處理,因此不知來信者是否如願以償。我相信他們已取得了聯繫。日本投降後,恆安石留在中國,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工作了一年多。1946年他結束了在華長達六年的傳奇經歷,回到美國,加入了設在美國的「聯合對華救災會」,不久考入在華盛頓新成立的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學院。此後又入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班,取得碩士學位。恆安石之名由何而來?開始我們都以為從其英文名字的諧音轉變而來,這是美國「中國通」的通行做法,恆安石應當也不例外。但據金先宏先生在其《影響白宮對華政策的「中國通」》一書中披露,據恆安石自己解釋,除了「恆安石」與英文名字諧音相似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父親叫恆慕義,他只能也姓「恆」,另外,他喜歡北宋時期銳意改革的宰相王安石,於是取名「恆安石」。這一來歷使他與中國又多了一份文化情緣。(東南早報) 第三任:溫斯頓·洛德 基辛格秘密訪華的高級隨員
2011年6月6日,美國前駐華大使洛德在新華社照片前向記者介紹1971年隨基辛格訪華的情景。 新華社記者 朱煒洛德(任期1985~1989年)1972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時,他是打開中美關係大門的代表團中最年輕的外交官。洛德 (Winston Lord)居住州:紐約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85年11月6日國書遞交日:1985年11月19日使命終止日:1989年4月23日洛德(出生於1937年8月14日)目前是國際援救委員會的兩位主席之一。1993年到1997年期間,他是柯林頓政府的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在擔任助理國務卿之前,洛德擔任全國民主基金會主席、國際救援委員會副主席以及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和新世界委員會的主席。洛德在1985年到1989年期間擔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在此期間,中國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歷了劇烈的動蕩。1977年到1985年期間,洛德擔任外國關係委員會主席。他還曾經是亞洲協會、美國外交學院、美中協會以及亞斯平著名人士研究所的成員。1973年到1977年期間,其擔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處長。在擔任該職位之前,從1969年到1973年間,他是國家安全委員會職員以及國家安全顧問特別助理。洛德從1967年到1969年期間在國防部工作,擔任國際安全事務政策規劃處職員。此外,在1961年到1967年間,他還在國務院擔任多個職位。洛德1959年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1960年,他在塔夫斯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有一位華裔妻子他有一位華裔妻子、頗有名氣的小說作者包柏漪,又是基辛格秘密訪華之行的高級隨員,素有中國通之譽,他於1985年11月上任之際,是中美關係最好的時候。 美國外交界的「中國通」
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30年來,在幾代中國領導人、七任美國總統和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先於美國已故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問中國,隨行人員之一是後來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和助理國務卿的溫斯頓·洛德。洛德時年33歲,現年71歲,這幾十年間一直參與和關注美中交往,在美國外交界獲稱「中國通」。回顧:秘密訪華啟動對話基辛格秘密訪華,緣起於時任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1970年11月訪華,向中方領導人轉達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的口信:美方願派高級人員與中方高級人員對話。葉海亞·汗協調下,美中商定基辛格訪華日程。基辛格1971年7月8日飛抵伊斯蘭堡,在葉海亞·汗舉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適為由離開,前往巴方總統別墅「治療和休養」,次日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專機飛抵北京南苑機場,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到訪的第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9日下午,基辛格在住地釣魚台國賓館開始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談。洛德作為基辛格的得力助手,負責美中雙方會談內容的記錄和整理。同年10月10日至26日,基辛格公開訪華,為尼克松訪華作準備,包括草擬尼克松次年2月28日結束訪華時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共和黨人總統尼克松訪華,基辛格和洛德隨行。這以後一段時期,1973年11月、1974年11月、1975年10月和12月,洛德分別隨基辛格和已故前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華,受到毛澤東和鄧小平接見。1973年以後,基辛格轉任國務卿,洛德出任國務院政策計劃司司長。1985年11月,洛德重返北京,接受共和黨人總統羅納德·里根的任命,出任美國第六任駐華大使。截至當時,他已先後11次訪華。時年48歲,他是美國歷屆駐華大使中最年輕的一位。感言:兩個大國握手言和在紐約接受專訪時,回顧30年前往事,洛德感慨道:「我認為,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對中國敞開大門和30年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是過去五六十年間最重大、最有積極意義的國際事件之一。」「一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另外一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洛德解釋道,「這兩個國家在經過幾十年彼此孤立和敵對後,最終握手言和。」談及現狀,洛德笑著說,雙邊關係正處在一個良好階段。「我必須說,積極正面因素佔81.5%,而消極和負面因素佔18.5%。兩國關係總體而言非常積極,儘管在貿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四任 李潔明:從美國特工變身駐華大使
李潔明 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國書遞交日:1989年5月8日使命終止日:1991年5月10日李潔明 (James Roderick Lilley)居住州:馬里蘭州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國書遞交日:1989年5月8日使命終止日:1991年5月10日李潔明1928年1月15日出生於中國青島。1981年到1984年期間,他擔任美國在台協會會長。1985年,他被任命為東亞事務副助理國務卿。1986年到 1989年期間,他還是美國駐大韓民國大使,1989年到1991年期間,他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是唯一一名曾經擔任過美國駐中國和台灣機構領導的美國人。2004年,他出版了名為《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九十年》的回憶錄。在其於國務院任職之前,李潔明在中央情報局駐寮國、東京、香港和台灣的辦事機構工作。從政府部門退休後, 李潔明成為美國企業協會的高級成員。李潔明於2009年11月12日去世, 終年81歲。李潔明擁有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和耶魯大學學士學位。李潔明(任期1989~1991年)出生於青島,14歲才返回美國。20世紀70年代 老布希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時,李潔明以中情局情報人員的身份一起赴華工作。潔明:1928年出生於中國青島,14歲時返回美國讀書,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央情報局,效力長達25年。20世紀70年代老布希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時,李潔明以中情局情報人員的身份一起赴華工作。1989年再次以美國駐華大使的身份重返中國,至1991年離任,其間經歷了尼克松訪華後中美關係最劇烈動蕩的階段。2004年5月4日,李潔明的回憶錄《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九十年》在美出版。出生於中國、與兩岸三地結下不解之緣的李潔明,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合法進駐北京的中情局特工,也是美國亞洲外交的目擊者和參與者。美國近代外交史上不乏特工出身的外交官,但沒有一個人的經歷像李潔明那樣多彩多姿、那樣富於傳奇性;也沒有一個美國外交官像李潔明那樣,對中國具有如此深厚複雜的感情。在中國當上特權階級近代美國外交界和學界嶄露頭角的許多「中國通」,大部分都出身於傳教士家庭,李潔明則例外。他於1928年1月15日生於山東青島,父親福蘭克·沃爾德·利利是美國美孚石油公司駐華營銷代表,曾駐足蕪湖、煙台和寧波等地。由於中國開始全面抗日,李潔明一家人於1937年至1941年期間,陸續離開已居住了25年的中國,返回美國。李家在中國住了四分之一世紀,但他們在貧窮的中國是屬於特權階級,很少和一般中國人來往,中國話亦不靈光。就像李潔明在回憶錄中所說的:「我們在青島卻過著如同王侯一般的生活……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有住在中國的感覺。中國,或者是中國人,很少闖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投身中情局當對華特工回到美國後,李潔明的哥哥法蘭克先進了耶魯大學;過了幾年李潔明亦進了耶魯,主修俄文。兄弟兩人都是在大學畢業後,再回耶魯學中文的。法蘭克對亞洲國家的關注,對李潔明影響很大。他在耶魯大三升大四時朝鮮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決定了他的人生取向和事業前途。他在耶魯選修了饒戴維教授(Prof.David N.Rowe)所開的課程「中國與世界列強」。多年後饒戴維指導一位台灣留學生撰寫博士論文《朝鮮的開放:1876至1885中國外交的研究》,這位留學生就是日後在台灣「外交」界肩負重任、並曾與李潔明多次交手的台灣當局前「外交部長」錢復。饒戴維不僅是個右翼學者,而且與美國中情局關係極深,曾擔任過中情局外圍組織「亞洲協會」駐台代表,有些資料甚至指饒戴維根本就是中情局隱身特工。冷戰時期,大批美國知識青年響應政府號召加入情報界,以「報效國家」、「防堵共產主義的擴張」。李潔明即由饒戴維引薦投效中情局。1951年11月7日,李潔明在東京羽田機場走下泛美班機。他說:「當時我年僅23歲,預備開始中情局地下工作人員的生涯……我已經加入中情局,投身美國對抗中國的秘密戰爭……不過,我的武器不是炸彈,而是傳單、攔截無線電訊和特務間諜。」李潔明說:「朝鮮半島戰火熾烈。而我正要開始成為美國反共秘密作戰的馬前卒……初到日本,我奉命在橫須賀擔任內勤工作,負責翻譯和協調對華情報作業。我們在台灣和香港也有據點……」李潔明於1952年5月被調至中情局台灣工作站,任務是協助訓練諜報人員,與台當局「保密局」密切合作。1958年,李潔明被調至菲律賓美國大使館擔任中國事務官員,抵達馬尼拉之前,中情局為了李潔明能在菲國華僑小區做好工作,派他到耶魯中文學校密集學中文兩個月,他說這兩個月「卻是我終身喜愛講、讀、寫中文的開始」。
「毛澤東欽點李潔明」1961年,李潔明調至柬埔寨,幾年後再被派往寮國。1968年5月,李潔明出任中情局香港站副站長。中情局香港站自1968年起即開始收到據稱是當時中國駐港外圍組織人員的情報,李潔明說:「這些情報乃是中國經歷近20年和美國的敵對關係後,最早透露有意和美國交往的跡象之一。」 李潔明於1970年自香港調回美國弗吉尼亞州蘭格利中情局總部,擔任遠東組中國科副科長。但他認為既然無法到中國大陸工作,不如退而求其次,於是轉到羅馬尼亞。沒想到1973年2月美中開始互設聯絡辦事處,雙方同意在辦事處互派一名情報官,美國派出李潔明,中國則派了謝啟美。當美國國務院對李潔明的任命表示異議時,時任白宮國安助理的基辛格嚇唬國務院官員說:「那是毛澤東欽點李潔明的!」1973年7月,李潔明從香港跨過邊界羅湖橋,成為1949年後第一個合法進入中國的美國特工,主要工作是為白宮和中國領導人傳遞信息,亦即為基辛格效力。1974年10月30日,《華盛頓郵報》內幕專欄作家安德遜在專欄中,首次公開泄露了李潔明的特工身份。1975年3月,李坐火車離開中國,從此脫掉「秘密」外衣,變成公開的情報分析官。1979年1月,李潔明自服務28年的中情局退休。
參與「八一七公報」風暴1981年1月里根就任總統,李潔明出任白宮國安顧問艾倫的助手,翌年初調至台北擔任美「駐台辦事處處長」。李潔明駐台期間,美台關係最大的風波,是美方於1982年8月17日發表將逐年減少對台軍售的聲明,亦即當時台灣當局「外交部次長」錢復在回憶錄中所稱的「『八一七公報』風暴」。錢復與李潔明代表雙方在第一線傳遞信息和表達各自立場,二人曾數度大動肝火、相互對吵。1989年5月2日,李潔明偕妻子莎莉抵達北京,出任駐華大使,實現了多年的願望。1991年5月,李潔明離任返美,出任國防部助理部長,退休後一直在共和黨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擔任資深研究員。從特務到外交官,從亞洲到美國再回到海峽兩岸,李潔明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雲激蕩中歷經艱險,看遍河山變動,亦參與外交上的折衝樽俎。他是目擊者和參與者,同時也是歷史創造者。在今天的美國外交界和特工界,像李潔明這樣的傳奇人物已少之又少。第五任:「通」中國的芮效儉大使
芮效儉 (J. Stapleton Roy)居住州:賓夕法尼亞職業外交官任命日期:1991年7月2日國書遞交日:1991年8月20日使命終止日:1995年6月17日芮效儉1935年出生在中國南京,他的父母親是美國傳教士。他於2001年1月份從駐外事務處退休,之前他在美國國務院服務了45年。他的職業生涯大部分都是在東亞度過的,期間曾經在曼谷、香港、台北、北京、新加坡和雅加達擔任過職務。他曾經三次擔任美國駐外大使,分別是美國駐新加坡(1984年到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1991年到1995年)和印度尼西亞(1996年到1999年)大使。1996年,他被提升為職業大使,這也是駐外事務處的最高級別。芮效儉大使在國務院所擔任的最後一項職務是情報與研究助理秘書。在從國務院退休之後,芮效儉大使於2001年加入了基辛格事務所(一家戰略顧問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執行董事。1956年,芮效儉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專業並被選舉為美國優等生之榮譽協會會員。芮效儉出生於中國,他的父親曾在南京金陵大學任教,他本人直到1950年才隨父回中國,被認為是司徒雷登後對中國最有感情的駐華大使。芮效儉通曉中文,曾擔負情報工作,1959年在駐香港總領事館工作,1962年又被派駐台北,是唯一在兩岸三地都任過職的駐華大使。1978年,芮效儉被派任駐中國聯絡處副主任,是伍德科克最得力的助手,在促成中美建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美建交後他被任命為駐華使館副館長,是建交早期的重要美國駐華代表,1981年離職轉赴泰國,1991年,他赴任駐中國大使,為中美關係的「第二次正常化」起到篳路藍縷的開拓作用。芮效儉離任後直至退休,一直在國務院外交口工作,被認為是美國外交圈最重要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2001年,退休後的他加入基辛格事務所,繼續從事與中國相關問題的研究。芮效儉被認為是「實幹家」,儘管公認他對中國事務諳熟,對中美關係的恢復、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卻很少留下其工作和努力的痕迹。第六任:尚慕傑
尚慕傑 (James Ralph Sasser)居住州:田納西州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95年12月19日國書遞交日:1996年2月14日使命終止日:1999年7月1日尚慕傑(1936年出生)於1961年到1977年期間在納什維爾Goodpasture、 Carpenter、Woods和Sasser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職務。在1977年到1995年連續十八年期間他在美國參議院擔任初級和高級參議員。在離開參議院之後,尚慕傑於1995年加入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1995年9月到1999年期間,他接受柯林頓總統的任命擔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職務。尚慕傑1958年從范德比爾特大學畢業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1年從范德比爾特法學院畢業並獲得一級學位。1996年2月上任的尚慕傑是律師出身,資深參議員,來華前和中國並無深刻關係,當柯林頓競選獲勝,邀請他出山時,他聲稱只接受「有挑戰性」的駐華大使一職,當他獲得任命後表示「彷彿充電一樣」。此前並不了解中國的尚慕傑有其前任不具備的優勢,即沒有成見,他在國會時曾多次附和針對中國的提案,但上任後卻積極促成中美領導人多次互訪,並尤其注重「培養兩國民間感情」。為此他曾坦率指責中國官方媒體對美國「報道存在偏見」,也曾直率地指出美國政壇對中國「缺乏起碼的常識」。他曾在柯林頓訪華期間安排後者赴西安和村民座談,自己也曾應邀觀摩中國農村基層選舉並走訪特區;他也曾為江澤民、朱鎔基的訪美提供公關建議,指出「中國領導人應對外展示親切、親民形象」,要注重公關效應,甚至聲稱為讓美國國內多了解中國情況,不惜「被打得鼻青臉腫」。「中美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這個有建設性的提法,據說也是尚慕傑的發明創造。尚慕傑是戈爾副總統的密友,和白宮關係密切,被稱為「唯一可以直接和白宮隨時打電話的大使」,也是第一個國會出身的駐華大使,這些都為他的工作帶來許多便利,基辛格曾說「我不知道在促進美中關係方面,還有哪位大使工作做得比尚慕傑更為出色和更富有激情」。他曾坦承美國對華外交「犯過4次大錯」,也曾直言批評「兩國論」。尚慕傑在離任後閑居,但仍關注中國事務,曾在「李文和案」等多次事件中為中國辯護。儘管如此,尚慕傑曾被稱為「最不值得羨慕的大使」,因為在他任上發生美國軍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事件,使得美國大使館被示威圍困。1999年7月1日,尚慕傑離任,為表示對中國的念念不忘,他特意將在華收養的一隻土貓帶回國,結果僅兩天後就因踩到貓背而摔落樓梯,導致左臂骨折,這隻可憐的貓也以「尚慕傑貓」名噪一時。
1995年6月,柯林頓總統任命前國會資深參議員詹姆斯·拉爾夫·薩塞(JamesRalphSasser)為新任駐華大使。薩塞大使雖有個中文名字尚慕傑,但過去幾乎與中國無緣,更不是一名「中國通」。他的經歷與伍德科克大使相近,屬於政治性任命。尚慕傑在國會民主黨議員中介於溫和派和自由派之間,與總統柯林頓和副總統戈爾關係密切,按美國媒體的說法,他是一位能與總統和副總統直接通話的人,地位之顯赫,由此可見。中方接到美方通知尚慕傑任大使的時間是1995年5月31日,當時柯林頓已宣布允許李登輝訪美,兩國關係十分緊張,中國政府一直拖到9月22日才答覆美方同意這一任命。1996年2月10日尚慕傑與夫人馬麗·薩塞一同到達北京。他的女兒伊麗莎白·薩塞和兒子詹姆斯·格雷·薩塞後來也來到北京。當時中美關係已逐步走上正軌。江澤民主席於1996年2月14日會見尚慕傑,接受了他遞交的國書。2月27日尚慕傑會見了錢其琛副總理,隨後還會見了其他中國領導人。尚慕傑自詡「我成了北京最重要的外國人」,足見他對這些會見的滿意之情。尚慕傑不會講中文,但到中國後即開始學中文。1996年2月14日向江澤民主席遞交國書時,尚慕傑坦率地說,自己不是中國問題專家,近20年都在國會,熟悉美國的政治運作,他願利用自己和國會的關係,增進中美的相互了解。尚慕傑自稱來中國前到哈佛大學對中國歷史進行了補課,也讀了不少關於中國的書。尚慕傑很注意閱讀中國的報刊(通過譯員),幾乎每天都把當天報刊摘要看完。由於中國報刊當時對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霸權主義行動不斷進行抨擊,尚慕傑感到很不舒服。他每天看到的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字眼,有些按捺不住了。1996年8月21日,他向中國一位高級外交官提出了這一問題。中國外交官很有禮貌地回答他說:中國的媒體發表的評論文章,不一定代表政府的表態,這說明了中國言論自由,而且有些報道也並非空穴來風。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幫助蔣介石打內戰,近幾年又對華制裁,不斷施壓和干涉中國內政,這必然會影響中國的輿論,美國應以實際行動改變自己形象,爭取中國人民的理解。從另一個角度說,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十分消極,只說黑暗面,不談光明面,甚至無中生有,編造謊言。希望大使多做美國媒體工作,使其擺脫偏見,實事求是。這一席話使尚慕傑對兩國媒體的距離有了現實的理解,同時也對中國外交官員的犀利口才和敏捷反應有了新的感受。1997年中國廣大農村進行基層選舉,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國際上引起廣泛注意。尚慕傑來自美國的農業州,對中國農村的發展表示有興趣。中國外交部主動邀請尚慕傑大使和美國駐華使館官員到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陳各庄參觀基層選舉活動,尚慕傑欣然接受。尚慕傑在華期間,還於1997年率使館部分人員訪問了西藏。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美國大使都要到西藏考察一番,這已成了慣例。尚慕傑在任期間,中美間最重要的外交活動是1997年柯林頓總統訪華、1998年江澤民主席訪美和1999年朱基總理訪美。他不但參與了這三次訪問的籌備事宜,還為每次訪問提供了頗具建設性的建議,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精確制導炸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中國駐南記者3人以身殉職,另21名中國駐南外交人員受傷,大使館建築被炸毀。這次事件點燃了中國人民舉國抗議的怒火,紛紛以各種形式同聲譴責美國的強盜行徑。北京的大學生和各界群眾自發地前往美國駐華大使館門前示威,聲討美國的暴行。身為駐華大使的尚慕傑當時首當其衝,每天目睹吶喊而過的憤怒示威群眾,身邊雖有近10名海軍陸戰隊成員保護他,但仍心驚膽戰,生怕部分群眾扔向美國大使官邸的地磚瓦塊會傷著自己或打向躲在使館內的家人。由於中國政府採取保護措施,他才感到安心。後來他回顧這段經歷時向美國記者說,他對群眾的激烈反應感到意外,「轟炸的消息激起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在大學生中」,在中國有一種民族主義的信號燈,一遇意外事件就會點燃起來,這是過去150多年中國的歷史造成的。他認為對這次事件要從事件的背景來考量。尚慕傑的最後一件公務是接待柯林頓總統派到中國的對轟炸事件向中國政府進行解釋的代表團。尚慕傑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了中美關係的歷史。他說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犯過三次錯誤: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支持消極抗日的蔣介石,把積極抗日的共產黨推到蘇聯一邊;第二次是1949年,美國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對中國實行敵視政策;第三次是不顧中國的警告,美軍越過了朝鮮的三八線,引發中美的衝突。1996年3月,台灣海峽發生危機,美國派航空母艦干預,幾乎要犯第四次大錯誤。尚慕傑完成這次不值得羨慕的接待任務(皮克林率領的美國政府解釋代表團)後,於1999年7月1日離京返國,結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使任期。 第七任:普理赫
普理赫 (Joseph W. Prueher)居住州:田納西州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99年11月16日國書遞交日:1999年12月15日使命終止日:2001年5月1日普理赫(出生於1942年)於1999年11月到2001年5月期間擔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在擔任該職位之前,他是斯坦福-哈佛預防性防衛項目的顧問教授和高級顧問,以及海軍分析中心的高級職員。在1999年5月退役之前,普理赫上將在美國海軍一共服役了35年,並且從1996年開始至退休,一直是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總司令。普理赫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以及美國海軍學院海軍學學士學位。普理赫最早提議建軍事熱線普理赫1996年擔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統領包括第七艦隊在內的10萬官兵,1999年3月離職卸任。普理赫在擔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期間,7次訪問中國,對中國有較完整的認識。2008年4月10日,對於中美兩軍交流的歷史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兩國防長使用剛剛建立的國防部直通電話進行了首次通話,這標誌著中美之間的軍事熱線交流機制正式啟動。而最初提議在中美之間建立軍事熱線的人正是普理赫。1999年,57歲的普理赫成為美國派駐中國的第7任美國駐華大使。在上任當天,他就通過一名懂中文的發言人宣布,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決定捨棄先前使用的中文姓名「普呂厄」,改名為「普理赫」。「普理赫」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
首次披露1996年台海危機內幕1995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迫於國會親台勢力的壓力,允許李登輝訪美,李藉機在美公開鼓吹「台獨」。為警告李登輝不要一意孤行,我解放軍隨即在台海進行了軍事演習。1996年3月,我宣布在台灣海域附近進行導彈演習。害怕局勢失控的美國急忙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在台灣以東遊弋。這就是著名的「1996年台海危機」。當時,普理赫到夏威夷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上任剛剛5周。他回憶說:「華盛頓的時間比夏威夷早6個小時。那天早上,我一到辦公室,就接到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卡什維利讓我儘快回電話的留言。幾乎就在那時,我看到了助手放在辦公桌上的情況報告。我覺得不妙。這會成為導火線,我們得採取行動。」普理赫說:「當時沙利卡什維利那邊是下午1時。我告訴他,我們會在三四個小時之內提交一個方案。」其實,沙利卡什維利並不是最高決策層的一員,他只是普理赫與國防部長佩里交流的「中介」。當時,在華盛頓說什麼話的人都有,有些議員甚至說:「我們派5艘航母去,炸了他們的港口。」普理赫認為,那些都是「不負責任的人」。在短時間的磋商後,普理赫決定向台海調遣航母戰鬥群。他說:「我們當時在菲律賓部署有『獨立』號航母戰鬥群。那天下午,我命令這些戰艦向台灣東部移動,而不是向中國大陸這邊。」不難看出,普理赫之所以命令美軍繞開台灣海峽,一是避免過分挑釁大陸,二是為了保護航母安全。令人驚訝的是,在調動「獨立」號時,他們對下一步怎麼做心裡一點底都沒有。「調動艦隊以後,我們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我們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後來,國防部長佩里對普理赫說,派遣一組航母艦隊還不夠,需要再派一組。於是,他們又從波斯灣調來「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航母調遣完後,美軍開始評估大陸可能的反應。大陸會不會藉此對台動武,成為白宮和國會辯論的焦點。當時,共和黨議員們趁機宣揚「中國威脅論」,給柯林頓出難題。柯林頓政府則認為,美軍的行動應有所收斂,否則兩國關係將倒退到敵對狀態。普理赫說:「我們按兵不動,密切注視著局勢。我們肯定大陸不會攻打台灣。」在向台海派遣航母戰鬥群的同時,美國也通過相關渠道,警告台灣當局不要輕舉妄動。普理赫說:「我們通過外交方式告訴台灣,我們這樣做不是給你開空白支票。我們是在阻止事態繼續發展,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為所欲為。」第八任:雷德
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左)大使夫人雷婷(中)大使的女兒雷雷(右)雷德 (Clark T. Randt, Jr.)居住州:康涅狄格非職業被任命人任命日期:2001年7月12日國書遞交日:2001年7月28日使命終止日:2009年1月雷德是美國歷史上任職於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時間最長的人。1982年到1984年他在北京居住,期間擔任美國大使館的一級秘書和商務參贊。之後他在香港居住了18年,最近的職務是社曼·斯特靈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並負責律師事務所的大部分中國事務。他是紐約和香港律師團的成員,並且被認為是中國法專家。1974年,雷德擔任美中貿易國家委員會駐中國代表,在1968年到1972年期間,他在美國空軍安全事務處任職。雷德196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75年從密歇根大學畢業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還加入了哈佛法學院並獲得東亞法律研究訪問獎學金赴中國就學。雷德:駐華大使是美國政府最好的職務「我認為駐華大使是美國政府最好的職務。」雷德誠摯地表示,「擔任這一職務,我很榮幸。」雷德此番再次對中美關係作出高度評價,在七年半中,中美外交關係不斷地向前發展。「中美兩國的共識擴大了,分歧妥善處理了。」雷德表示,「我感謝中國外交部同行們的友誼,也對他們的職業外交官風範表示欣賞。」「在1979年,使館有67名工作人員。當我2001年到達北京時,有大約500名員工為12個不同的美國政府部門工作。」雷德表示,「在我離任之際,有超過1100名員工在我們的新使館裡,為29個不同的美國政府部門工作。」雷德表示,在過去的30年中,兩國之間保持關係,不僅需要高層領導經常性會晤,還需要強有力的雙邊對話機制。「我們擁有超過60個這樣的機制。」雷德表示。「中美關係顯著改善將成為布希總統最持久的遺產之一。」雷達表示,「布希四次正式訪問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在職時期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的次數都要多。」作為美國前總統布希的耶魯大學校友和同睡一個宿舍的「兄弟」,雷德由布希任命為駐華大使,並成為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駐華大使。
在美國駐華使館官員陪同下,經過幾道關卡,在新使館大樓的會客室內才見到了兩鬢斑白、神采奕奕的雷德大使。不到半個小時的採訪中,雷德思路清晰,語言幽默,並時常發出爽朗的笑聲。用電郵和布希溝通「小問題」《國際先驅導報》:您是任期最長的美國駐華大使,是因為您和布希總統同為耶魯大學校友,並住同一宿舍的關係嗎?雷德:(停頓很久說)我想,可能是我能更容易地執行他的政策吧,因為我清楚地明白這些政策是什麼。我可以和他溝通。這是我的優勢。《國際先驅導報》:您怎麼和他溝通?飛回華盛頓,還是給他打電話?雷德:如果我去華盛頓,我可以馬上找到他。我知道總統時間寶貴,我當然不會濫用友誼。但如果我有問題,我可以直接和他談。值得高興的是,我要和他談的都是些事關兩國關係發展的長期問題,不是很著急,可以等到我回華盛頓再說。至於一些短期的小問題,我可以通過電子方式告訴他。《國際先驅導報》:是電子郵件嗎?雷德:(笑)是的。看殘奧會幾乎流淚《國際先驅導報》:您任期內見證和親歷了很多大事,比如兩國建交三十年、北京奧運會、美國駐華新使館落成等,哪件事最難忘?雷德:事實上,是北京殘奧會。每個人都期待奧運會不同凡響,當然,實際結果也的確不負眾望。但真正震撼我的是殘奧會。中國對殘疾人的關心和照顧水平一直不是很高,中國殘疾人身處艱難的處境。但是,殘奧會精彩絕倫,令人備受鼓舞。我和美國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交談,他們說他們從來沒有參加過如此組織有序、規模空前的比賽。《國際先驅導報》:您去現場觀看了比賽?雷德:是的。開幕式、盲人足球賽、籃球、游泳等。太感人了。《國際先驅導報》:怎麼感人?雷德:我幾乎流眼淚。開幕式那天,坐在輪椅上的中國運動員侯斌,費盡氣力爬到頂,點燃了火炬。我還看了籃球、游泳。他們都是盲人,但他們踢足球。他們滾球,但是完全依靠聲音。觀眾必須屏住呼吸。那些運動員的熱情和精神令人震撼。謝謝中國人民的好客與善意《國際先驅導報》:什麼時候開始和中國結緣?雷德:我高中畢業時,我父親就讓我學漢語。你知道,那個年代,兩國都沒什麼往來。但我父親說,如果我還年輕,我一定要學漢語。我驚奇地瞪著他,老爸沒出什麼毛病吧。如果我是一個中國孩子,我肯定會乖乖地聽爸爸的話,那現在我的中文就會很棒。可惜,我是個美國青年,我對父親的話置之不理,最終選擇了英國文學為專業,因為那對我容易多了。《國際先驅導報》:後來怎麼又學了漢語呢?雷德:1968年,我大學畢業後到空軍服役。他們招人學漢語。當時,根本沒有人主動願意學漢語。這時,我想起了父親當年的話,於是我學了一年。但鬱悶的是,雖然從40年前開始學,我的漢語到現在還沒什麼進步。《國際先驅導報》:離別之際,您有什麼話想對中國人說?雷德:謝謝中國人民的好客與善意。在中國這些年,我們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我們珍視這種友誼,謝謝他們的支持。我們在北京度過了愉快的八年。《國際先驅導報》:您到了中國的很多地方,有沒有統計過,是否中國的各個省份全都走遍了?最想去哪裡?雷德:我的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但我還沒有去過寧夏和安徽。希望下一次作為遊客回中國,能去遊覽黃山。第九任 洪博培
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美國駐華大使2009年8月至今洪博培於2009年5月被巴拉克·歐巴馬總統選擇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的提名得到了美國參議院的一致確認。洪博培在辭去猶他州長一職後,於2009年8月11號星期二上午11時30分,立即宣誓就任大使一職。現年51歲的洪博培32歲出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成為美國一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外交使節。2004年他當選猶他州州長並成功連任。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洪博培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恩的競選指揮官。奧巴馬當選後任命他為駐華大使,美國媒體當時就認為奧巴馬的任命除了顯示重視美中關係和跨黨派合作的意願外,似乎還有有意避開未來競爭對手的意思。發表離任感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當地時間29日離開中國返回華盛頓,他將在美東時間4月30日午夜正式卸任美國駐華大使職務。據報道,4月28日,洪博培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中發布了一張他與工作人員在一起的照片,並發表了離任感言。洪博培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今天將結束作為駐華大使的工作。」他對使館工作人員說:「和你們在一起是了不起的兩年,感謝你們為促進健康的中美關係所做的一切。」洪博培曾擔任前總統里根的白宮助理,在上世紀80年代訪問北京,為里根訪華打前站。隨後,洪博培擔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幫辦、美駐新加坡大使,成為美國近100年來最年輕的駐外大使。他前年出使北京,任內經歷了美、中兩國元首互訪。 第九任 洪博培
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美國駐華大使2009年8月至今洪博培於2009年5月被巴拉克·歐巴馬總統選擇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的提名得到了美國參議院的一致確認。洪博培在辭去猶他州長一職後,於2009年8月11號星期二上午11時30分,立即宣誓就任大使一職。現年51歲的洪博培32歲出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成為美國一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外交使節。2004年他當選猶他州州長並成功連任。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洪博培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恩的競選指揮官。奧巴馬當選後任命他為駐華大使,美國媒體當時就認為奧巴馬的任命除了顯示重視美中關係和跨黨派合作的意願外,似乎還有有意避開未來競爭對手的意思。發表離任感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當地時間29日離開中國返回華盛頓,他將在美東時間4月30日午夜正式卸任美國駐華大使職務。據報道,4月28日,洪博培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中發布了一張他與工作人員在一起的照片,並發表了離任感言。洪博培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今天將結束作為駐華大使的工作。」他對使館工作人員說:「和你們在一起是了不起的兩年,感謝你們為促進健康的中美關係所做的一切。」洪博培曾擔任前總統里根的白宮助理,在上世紀80年代訪問北京,為里根訪華打前站。隨後,洪博培擔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幫辦、美駐新加坡大使,成為美國近100年來最年輕的駐外大使。他前年出使北京,任內經歷了美、中兩國元首互訪。美國候任駐華大使收養揚州女孩
楊樂意,女,出生於1999年5月19日,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洪博培在中國收養的女兒。49歲的共和黨人洪博培是共和黨內的政治新星,被視為奧巴馬在2012年大選的競爭對手。1999年12月15日下午2時,洪博培夫婦從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社會福利院收養楊樂意(Gracie Mae)。洪博培表示,取名楊樂意,是因為她在菜市場被警察發現時還笑容滿面,不知道自己出生才兩個月就被遺棄。「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個孩子是最重要的,比公司的工作還重要。」洪博培說,「楊樂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做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常帶著楊樂意參加活動。現在小樂意已經是鹽湖城一個小學的4年級學生。1999年的一天,在揚州某農貿菜場門口,一名剛出生一兩個月的女嬰被遺棄在菜場門口。一個熱心市民發現後,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民警檢查發現,女嬰非常健康,但關於她的來歷與身世,卻絲毫沒有線索。無奈之下,民警只好女嬰安置到福利院。楊樂意到福利院後很快就融入到了這個大家庭,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就給她取名楊樂意,「楊」則是揚州的意思。據當時的工作人員回憶,小樂意不僅長得可愛,而且很乖巧,吃飽了就睡,幾乎不哭。
12月3日,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夫婦與中國女兒楊樂意在揚州遊覽。1999年12月,揚州市福利院接到中國收養中心的收養信息,通過照片配對,小樂意的外形和洪博培及其夫人有幾分神似,洪博培一家覺得他們跟小樂意很有緣分,於是向中國收養中心提交申請,希望能夠領養小樂意。中國收養中心很快確認洪博培一家具有收養條件,通過了他的申請,接到通知後,洪博培到江蘇省民政廳辦理相關收養手續,後來他還來過揚州,辦理一些手續和證明。經過一系列法定的程序後,1周歲還不到的小樂意成了洪博培的養女。
12月3日,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夫婦與中國女兒楊樂意展示按壓的「手模」。
參觀瘦西湖,看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於一體的風景,在熙春台上聽著古箏《茉莉花》的現場演奏,楊樂意融入其中。
洪博培大使夫婦和中國女兒楊樂意遊覽瘦西湖,了解揚州的歷史文化。
洪博培大使夫婦和中國女兒楊樂意遊覽瘦西湖,了解揚州的歷史文化。
洪博培大使夫婦和中國女兒楊樂意遊覽瘦西湖,了解揚州的歷史文化
推薦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轄區變化最大的五個省
※誰在拍賣中國 第一章
※《國中國文第一冊》(1989版)
※憲政經濟學與中國的憲政之路
※一張圖看懂中國所有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