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十三陵全集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距今已五百多年,目前,是我國現存體系最完整,規模最為宏大,地上、地下建築保存比較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築群之一。依次是長、獻、景、裕、茂泰、康、永、昭、定、慶、德、思。據專家學者認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在北京的旅遊景點中,有十個世界之最,十三陵是其中之一。
石牌坊:建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東西橫列,是陵園的引導建築,立於陵園之南,是陵園的外門,亦稱「南天門」
大宮門:大宮門是十三陵陵園的正門,門牆都是紅色,故又稱大紅門。門是圓形供劵門並排三洞,上面是黃瓦單檐,大宮門保護完好,如今已在門南建成上下行的環形公路,將大宮門、碑樓、神路等古建築環在期間。
神路:南起碑樓,向北穿過神路古道和石像生群,至龍鳳門止,長約兩公里。註:碑樓和石像生群不是和皇陵一起修建的,是從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6年)十餘年中陸續建成的。
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朱元璋四子,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享年65歲,(有的資料顯示64歲)。在他執政中,明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長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獻陵: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年立為皇太子,二十二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洪熙元年五月十二日,猝死於宮內欽安殿,享年47歲。仁宗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卻是個較能體恤民情,處事寬和的帝王。
景陵: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朱瞻基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他的統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裕陵: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兩次在位)「土木」遭俘奪門複位。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享年38歲,在位期間,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
茂陵:明代第八位皇帝憲宗朱見深和皇后孝貞王氏、孝穆紀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 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在位二十三年,享年41歲。在位期間,做了一些順應民心的事,為叔父朱祁鈺恢復景泰帝號,並為于謙等景泰帝的舊臣平反昭雪。但他政治腐敗,失政頗多,損害了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朱見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專寵一個比自己大19歲的宮女,而且終其一生都沒有改變,這位宮女就是萬貴妃。
泰陵: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明孝宗朱祐樘,憲宗第三子,(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在位18年,享年36歲,在位期間,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康陵: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武宗朱厚照,孝宗長子,(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在位十六年,享年31歲。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沉溺於女色,寵「八虎」,建豹房,可惜的是一生無子。但對於朝廷政務其實始終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把握和判斷,應州之役中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
永陵: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正德 六年(1521年)即皇帝位,在位四十五年,享年60歲。明世宗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皇帝,一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 另一說他昏庸無能,兇狠殘暴,痴迷於煉丹,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
昭陵: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明穆宗朱載垕[hòu]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公元1537年-1572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繼皇帝位,四十六年改元「隆慶」,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於乾清宮病故,享年36歲。穆宗朱載垕即位時已是而立之年,在位僅有六年,即位初期作了一些益民好事,減免減稅,平反冤獄,停減寺廟,鞏固邊防,結好韃靼等。 他的一生,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無能。
定陵: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朱翊鈞—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六月十日即位,次年改元萬曆。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駕崩,享年58歲。明神宗是明朝享國最久的帝王,也是典型的荒淫怠惰的君主。
慶陵: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是明神宗長子,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即位,三案迷離,紅丸喪命,九月一日駕崩於乾清宮,謚號為「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享年39歲。 「鵲巢鳩占」朱常洛在位僅29天,是明代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皇帝,朱常洛一生十分坎坷,即位前三十多年中孤獨、苦悶、壓抑、恐懼,一直伴隨著他,直到萬曆皇帝去世,精神才得到解放。光宗皇帝能夠一步一步度過坎坷,並能登上皇帝位,可以說是他的萬幸,但終究未能逃過災難,死於「紅丸」一案。
德陵: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朱由校(1605-1627年),十六歲繼位,次年改元天啟。執政七年,於天啟七年(1627)八月病死,享年23歲。由於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萬曆皇帝的寵愛,所以他自幼也備受冷落,形成了軟弱的性格。朱由校不久就對政治失去興趣,自己卻迷上了做木匠,以至於痴迷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思陵: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明思宗(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後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見明朝大勢已去,於紫禁城後景山自縊身亡,享年35歲。崇禎帝的臨終遺詔這樣寫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埋葬在昌平區的十三個皇帝陵寢總稱。明朝共有十六帝,自明太祖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開國,至思宗朱由檢,公元1644年自縊煤山(現景山),共二百七十七年。太祖朱元璋死後葬於南京鍾山,名"孝陵「。朱元璋傳位皇太孫朱允炆,名惠帝。四年後燕王朱棣(太祖四子),發動了」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奪得皇位。惠帝出逃,不知所終,故無陵墓。朱棣即位後,遷都北京,並在北京城北昌平,選下陵址,死後葬於天壽山下,定名」長陵「。從此,明朝各帝,均在此建陵。只有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鈺,因英宗朱祁鎮復辟後代宗被廢為鄖王,死後葬於西郊金山,其餘十三個皇帝均被葬於昌平,故稱:」明十三陵「。
後記:風雪中拍攝十三陵,苦累自不多說,心裡的撞擊非一般承受,大雪中站在空無一人的明樓之上,面對著肅穆的陵園,腦子會不由自主的閃過各種靈異故事及有關十三陵的傳說,我也是一個俗人,也會有各種的不適,但另一個聲音會讓我堅持下去,那就是自己的「倔強」,自己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但唯一遺憾的是,思陵無論怎麼費盡口舌,還是未能進入陵園內,留下了一點點遺憾,這也許是我繼續拍下去的最好理由,我還會繼續拍下去。
謝謝一直關注我默默支持我的朋友們,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拍下去的動力!
原創作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原創】徒步十三陵(一)長陵
※行攝|訪明十三陵未開放的六座陵
※明十三陵怎麼樣
※十三陵遊記!
※十三陵背後故事:為合葬而產生的爭鬥
TAG: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