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臨床診斷思維程序

腎病綜合征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包括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腫瘤等許多繼發性疾病在內的一個綜合征,若把繼發性腎病綜合征誤診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會延誤病情。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病理類型不同,其治療方法、療效和預後也不一樣。因此,不了解腎病綜合征的病理類型、併發症,無疑會影響臨床療效。本文分為五步,循序漸進地介紹了腎病綜合征診斷臨床思維。

第一步:是不是腎病綜合征 1. 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診斷腎病綜合征最主要的指標。所謂大量蛋白尿,是指每日尿蛋白大於3.5g。但一個5-6歲的小孩和一個高大的成年人,3.5g蛋白尿就不是一個概念。因此,應該按體表面積計算。中國人平均體表面積是1.73M2。所以,大量蛋白尿除了要求每日>3.5g外,還要用1.73M2體表面積來限制。 2.低蛋白血症 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部分白蛋白從近曲小管上皮細胞中分解,肝臟代償合成蛋白不足以抵消丟失和分解時,出現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主要是指血漿白蛋白≤30g/L。除血漿白蛋白減少外,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補體成份、抗凝及纖溶因子等也減少,易發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併發症。 3.高脂血症 大量蛋白尿、血漿蛋白降低,肝臟代償合成蛋白增加,小分子蛋白還是從尿中丟失,因為脂蛋白分子量大,不能從尿中丟失,在血液中堆積,出現高脂血症。蛋白尿越多,血漿白蛋白就越低,肝臟合成脂蛋白就越多,血脂就越高。若經治療尿蛋白減少或消失,血漿蛋白恢復正常,血脂也就自然降至正常。 4水腫 腎病綜合征時低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使水份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是造成腎病綜合征水腫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常甚或增加,血漿腎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發於腎內鈉、水瀦留因素在腎病綜合征水腫發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第二步:排除繼發性腎病綜合征,確定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1. 狼瘡性腎炎: 狼瘡性腎炎(LN)在出現大量蛋白尿時,易被誤診為原性腎病綜合征。除大量蛋白尿外,符合下述10條中的3條就可以診斷為LN。①蝶形皮疹;②盤狀紅斑;③光敏感;④口腔潰瘍;⑤多發性關節炎;⑥漿膜炎;⑦神經系統病變:癲癇或精神病;⑧血液系統病變:溶血性貧血或白細胞減少或淋巴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⑨免疫系統損害:LE細胞或抗DNA抗體或Sm抗體陽性;⑩抗核抗體陽性。 2.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除有大量蛋白尿外,如下特徵可考慮過敏性紫癜性腎炎:①最常見於兒童;②斑點狀紫癜,常見於臀部和下肢,常有腹痛(約2/3病人)和關節痛(約1/3病人);③多數紫癜後4-8周出現腎損害,腎活檢有助於本病的診斷;④血小板計數多正常,50%病人血清IgA升高,血冷球蛋白多陽性。 3.糖尿病腎病 除了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血漿白蛋白、高脂血症和水腫之外,年齡多在45歲以上,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或糖尿病的其他器管的微血管病變(如眼底病變、周圍神經炎、心肌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4.腫瘤 (1)骨髓瘤性腎損害 該病有如下特點:①好發於中老年;②骨痛;③血清單株球蛋白增高、蛋白電泳M帶;④尿本周氏蛋白陽性;⑤骨髓象顯示漿細胞異常增生。若患者大量蛋白尿兼有上述特點者,可考慮本病的診斷。 (2)何杰金氏病 ①多見於中年男性;②突出地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③有些淺表淋巴結不大,而深部淋巴結腫大,侵犯肝、脾或腹內淋巴結;④發熱、皮膚瘙癢、黃疸、可呈回歸熱型;⑤飲酒後淋巴結疼痛;⑥骨穿和淋巴結活檢有助於診斷。 5.腎澱粉樣變 好發於中老年,原發性澱粉樣變病因不清,主要累及心、腎、消化道、皮膚和神經;繼發者常繼發於慢性感染、結核、惡性腫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腎、肝、脾等器官。腎受累時體積增大。腎活檢能確診。 6.遺傳性腎病 除符合腎病綜合征特點外,凡符合下述3條者,可診斷為遺傳性腎炎:①有明顯的家族病史;②30-50%病人有神經性耳聾,3-20%有眼部異常表現;③腎活檢電鏡下腎小球基膜的緻密層分離,破碎並有電子緻密顆粒沉積。 7.先天性腎病綜合征 有下述特點者可診斷為先天性腎病綜合征:①出生後2個月發生腎病綜合征;②患兒的胎盤一般很大;③初生兒出生體重較輕;④血中紅細胞增多;⑤病情進展迅速,未滿周歲就發生腎病綜合征的併發症或腎衰而死亡。 8.毒素及過敏 ①有蜂蜜刺傷、毒蛇咬傷、花粉過敏史,或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等病史;②出現腎病綜合征表現。 9.乙肝相關性腎炎及其它 ①有HBV感染的血清學證據;②有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表現;③腎組織中證實有乙肝病毒抗原的沉積(如能發現HBV-DNA或HbsAg提示乙肝病毒在腎組織複製)。 另外,長期接觸和服用汞、有機金、青黴素、海洛因、丙磺舒、巰甲丙脯酸、非甾體抗炎葯、華髮令、利福平、造影劑等藥物,也可引起腎病綜合征。

第三步:確定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病理類型 1.微小病變(MCD): (1)臨床特點;①小孩多見②浮腫明顯,大量蛋白尿,③90%對激素敏感,④經常複發,複發率高達60%,⑤血壓升高少見,血尿少見,⑥選擇性蛋白尿⑦一般沒有腎功能不全,若有一般為一過性,⑧ 若反覆發作,可進展為MsPGN,FSGS。 (2)病理特點:①上皮細胞足突融合,②基底膜無電子緻密物沉著,③陰離子屏障減少或消失,基膜負電荷下降 2.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sPGN): (1)臨床特點;①占腎活檢病例的50%,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佔30%;②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青少年;③50%有前驅感染史;④70%患者伴有血尿;⑤病情由輕轉重,腎功能不全及高血壓的發生率逐漸增加。 (2)病理特點:①系膜區細胞增多;②基質增寬;③有C1q沉著;④內皮細胞無增生;⑤基膜無改變;⑥上皮細胞無改變。 3.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 (1)臨床特點;①本病多發生於青少年男性,起病隱匿;②3/4患者有鏡下血尿,25%可見肉眼血尿;③常有血壓增高;④可發展至腎衰;⑤多數對激素不敏感,25%輕型病例或繼發於MCD者經治療可能獲臨床緩解。 (2)病理特點: ①節段性:一個或幾個腎小球硬化,余腎小球正常;②局灶性:一個腎小球部分硬化;③多伴有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④可與MCD合併;⑤可與MsPGN合併。 4.膜性腎病(MN): (1)臨床特點;①大部分年齡大於40歲,男性多於女性;②30%有鏡下血尿,一般無肉眼血尿;③大部分腎功能好,5-10年可出現腎功能損害;④20-35%可自行緩解,60-70%早期MN對激素和細胞毒藥物有效。有釘突形成難以緩解。⑤本病極易發生血栓栓塞併發症,腎靜脈血栓發生率可高達40-50%。 (2)病理特點:①上皮下免疫複合物沉著;②基底膜增厚與變形 5.膜增生性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炎,MPGN): (1)臨床特點;①70%有前驅感染史;②幾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血尿;③腎功能損害、高血壓及貧血出現較早;④50-70%病例有血清C3降低。5.膜增生性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炎MPGN): (2)病理特徵:①基底膜增厚;②系膜細胞增生。 第四步:了解併發症 1.感染: 是腎病綜合症最常見的併發症,其原因與大量尿蛋白所致的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及應用糖皮質激素有關,常見的感染部位為呼吸道、泌尿道、皮膚,也可見牙齦炎、骨髓炎等隱匿感染。感染是導致腎病綜合征複發和療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應予以高度重視。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糖皮質激素,其臨床徵象不明顯。因此,原發性腎並綜合證在複發和激素療效不好時,應積極尋找感染灶,及時給予治療。 2.血栓及栓塞 血栓和栓塞的併發症並不少見。其原因:1血液濃縮(有效循環血量減少)2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3血液中抗凝血酶Ⅲ從尿中丟失,造成抗凝功能低下;4抗纖溶物質從尿中丟失,造成纖溶功能低下;5免疫損傷,凝血因子的激活;6血小板功能亢進;7利尿劑的應用;8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因此,腎病綜合症容易發生血栓、栓塞的併發症,其中以腎靜脈血栓最為常見(發生率為10-40%,其中3/4病例因慢性形成,臨床並無癥狀);此外,肺血管血栓、栓塞,下肢靜脈、下腔靜脈、冠狀血管血栓、腦血管血栓也不少見。血栓、栓塞併發症是直接影響腎病綜合症療效和預後的重要因素。 3.急性腎功能衰竭 腎病綜合症患者可因大量蛋白尿→血漿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滲透到組織間隙→血容量不足→腎血流量下降→誘發腎前性氮質血症。經擴容、利尿後可得到恢復。少數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其機制是腎間質高度水腫→壓迫腎小管,以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所致。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患者,多無明顯誘因,表現為少尿或無尿,擴容利尿無效。腎活檢病理顯示腎小球病變輕微,腎間質瀰漫重度水腫,腎小管可為正常或有少數細胞變性、壞死,腎小管腔內有大量蛋白管型。 第五步:原發性腎病綜合證是否對激素敏感的預測 1.血尿:有血尿者多對激素不敏感.; 2.血壓:血壓高者多對激素不敏感; 3.腎功能:腎功能不好者多對激素不敏感; 4.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FDP陽性者多對激素不敏感; 5.尿蛋白是否選擇性:選擇性蛋白尿多對激素敏感,反之則不敏感; 6. 年齡:年齡越小對激素越敏感,>45歲的患者多對激素不敏感; 7.有感染和並發血栓時多對激素不敏感,但部分患者感染和血栓控制後又對激素敏感; 8.病理類型:MCD、輕度MSPGN多對激素敏感,早期MN對激素治療有較高緩解率,MPGN、FSGS、中晚期MN、重度MSPGN多對激素敏感性差。伴有腎小管萎縮者對激素反應差。
推薦閱讀: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如何保健
敲印堂也治考試綜合征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如何用藥
從「痰壅胞宮」論治多囊卵巢綜合征
不安腿綜合征如何用藥?這 5 張表教你輕鬆掌握

TAG:程序 | 思維 | 綜合 | 綜合征 | 腎病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