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362期:王己千,是藏家更是文人,推動中國畫走向世界

大師說:關注轉發大收藏家,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王己千 (1907— 2003)

王己千,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1907年生於東吳世家,原名季銓,從1932年改名為季遷,60年代又更名紀遷,70年後始書己千,取「人十能之,己千之」之意,齋名雲懷樓,王鏊第十四代嫡孫。

王己千早年曾拜蘇州大收藏家和畫家顧麟士為師,20年代在上海投師吳湖帆,40年代移居美國。王氏藏有武宗元、郭熙、董源、巨然、馬遠、李唐、趙子昂、倪瓚、吳鎮、沈周、唐寅、董其昌、八大、石濤等大家精品,被譽為20世紀中國字畫收藏六大家之一。

矢志不渝,收藏由學畫開始

王己千紮實的鑒賞功力和收藏眼光可以說得益於他早年所受的中國傳統畫訓練。他出生於蘇州的一個世家,祖先曾於明代任過宰相,當時蘇州可謂是中國的藝術首府。他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史、書、畫都是一流。

「我的收藏,既不為名,又非為利,是從學畫的目的而開始的,此志始終不渝。」王己遷解釋說,舊中國沒有博物館,一般收藏家將古董視為「傳家寶」,不輕易示人。為了參考別人的作品,提高藝術水平,開始時王己千是想買一幅好畫慢慢欣賞、揣摩,而不是收藏。沒想到「無心插柳」,日積月累,手頭上攢了不少藏品。有時看到另外的好作品,手頭又沒有餘錢,便將原有的賣掉,再換錢買別的。

蘇州在民國初年是一個美術中心,有不少名畫家如顧若波、吳大徵、陸恢、金凍等都在此地活躍。王己千早年師從當時蘇州最著名的畫家顧麟士學書畫,顧不但書畫均優,家中還收藏不少祖先遺留下來的藏書藏畫,王己千在過雲樓里見到許多歷代名跡,大開眼界,有趣的是後來過雲樓散佚出來的藏品被王己千購回了許多。現在市場上交易的古字畫中,有不少是從王己千處流出的,價格動輒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

顧麟士作品 杏花春雨 鏡心

王己千從顧麟士處不但學到了繪畫的技巧,又得以欣賞過雲樓的名作,為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極強的基礎。他自蘇州東吳大學畢業之後,便到上海再求增進畫藝。在上海他拜在吳湖帆的門下。吳湖帆是吳大徵的孫子,當時不但是上海一流的傳統畫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在上海頗負聲名。王己千在他門下不久也成為上海的一位名畫家。

吳湖帆非常喜歡他的聰敏好學,領悟力強,因此王己千便有機會住在吳湖帆家中。難得的是,吳湖帆家斜對門是上海最大古畫古董商孫伯的店鋪,經常有些「吃不準」的東西,拿來請吳湖帆鑒定,使王己千有機會從實物鑒定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當時吳湖帆與上海著名的私人收藏家過從甚密,常常互相展示藏品交流心得,王己千因此有機會欣賞上海主要的私人收藏,包括收藏大家龐元濟的藏畫。

吳湖帆

王己千說自己很幸運,碰到的幾個老師,像龐元濟、顧麟士和吳湖帆,都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

1935年王己千受政府之邀成為了是年中國文物首次赴國外展覽的委員,此批文物包括不少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王己千因參與挑選,因此得見不少故宮名畫,大開眼界。此外,他還與一位德國美術史家孔達女士合作,編成《明清畫家印鑒》一書,這是總集中國畫家印譜的第一部書,至今還是查閱畫家印譜的標準參考書。

《明清畫家印鑒》 1966年版

作為書畫家的王己遷

1949年當內戰漸漸逼近上海時,王己千離開上海到紐約去。在紐約他有機會欣賞各大博物館的西方藝術精華,尤其是五十年代最活躍的抽象表現主義。

王己千先生50餘載作畫不輟,其藝術上的成就也很重大。作為畫家,王己千先生不但承繼傳統,筆墨老辣,而且聰慧過人,善於變法。移居美國後,他呼應國際美術的動態變化,多次對自己的繪畫風格進行調整,在熟練掌握傳統筆墨的基礎上,他大膽地借鑒西畫的諸多繪畫技法,運用於自己的創作之中。現代國畫家中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及傅抱石等都是從傳統國畫出發,加入不少新意。此外高劍父、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李可染輩,也從國外采了不少新意。而王己千與他們不同之處在於他從傳統與西方都吸收不少新意,才創造了他的新結晶。

由他的經歷,我們不難了解為什麼王己千在現代中國畫家群中有迥然不同之處。

第一,他曾從數位蘇州、上海的著名畫家學書,得到深厚的傳統基礎,著名於上海畫壇。

第二,他曾得到極難得的機會欣賞到蘇州及上海幾位收藏家的珍貴藏品,後又得見故宮的寶藏,成為當時見識最廣、經驗最深的國畫鑒賞家之一。

第三,赴美後,他極力觀察西方名作,同時不斷往返於歐、亞、美之間,研究各地珍藏的中國名書,使他對中國畫的閱歷超凡出眾。

第四,他在紐約居住了40多年,因此對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發展與理論,都有很深的認識。

他的一生,分居中、美而能兼二者之長,這些特點使他鶴立於現代中國畫家群中。

王己千《山水》

晚年的王己千較專註於書法上。他年輕時雖曾書畫兼學,但後來多年集中注力於書法上,在探索過程中,他體會到許多傳統的藝術家都是書畫並優,而且過去文人畫家尚認為書法是比繪畫更高的藝術。

王己千書法

早年的傳統中國書畫學習給王己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又以其寓目之廣、庋藏之富、鑒識之精的深厚底蘊,通貫於書畫創作之中,遂成就其不同於一般書畫家的「個體藝術特質」。這種特質既以創作的感悟和經驗協理鑒藏,又以鑒藏的識見和涵養資佐創作,兩者之間保持著一種解悟通融、相得益彰的生命力。

任何一位評價20世紀下半葉中國繪畫藝術發展史的人,都不能不提到王己千先生。1907年生於中國蘇州的王己千先生,旅居紐約曼哈頓五十多年,被人們稱為「中國水墨藝術的捍衛者」,「將中國書畫藝術推向西方的靈魂人物」。

王己千《修篁疏景》

眼力與魄力的結合,鑄造收藏傳奇

與民國時期其他收藏家相比,王己千的收藏故事更像一部傳奇。他一生最得意的藏品是五代畫家董源的《溪岸圖》。關於這幅畫的由來以及後來的情況,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溪岸圖》以立幅構圖表現山野水濱的隱居環境,上端繪崇山峻岭,山澗流泉飛瀑,山腳築有竹禽茅舍,岸邊水榭中高士閑坐。王己千非常喜歡這幅畫,他的堂號就命名為「溪岸草堂」。《溪岸圖》原是張大千舊藏,據王己千說,是張大千給他的。張大千為什麼要將自己珍愛的《溪岸圖》送給王己千呢?

據知名作家鄭重撰文披露,當年「張大千由巴西去美國居住,王己千表示接待。待離美時,王己千要和張大千結賬,張大千沒辦法,只好以《溪岸圖》抵債。」但多年以後,張大千卻放出風來說,董源的《溪岸圖》是假的,是後人的偽作。此話一出,引起一片大嘩,但真相究竟如何,無人知道。

董源《溪岸圖》

關於《溪岸圖》的來龍去脈,需要簡單交代一下。該畫作者董源,五代南唐畫家,生年不詳,大約卒於962年。南唐中主李璟時期,董源曾任後苑副使,後苑即北苑,故董源又有「董北苑」之稱。董最擅山水,其水墨山水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溪岸圖》就是董源的一幅力作。但此畫流傳至明代以後,突然失去了蹤跡,各種畫冊典籍對其均無任何記載。

1930年代,畫家徐悲鴻忽然聲稱自己在桂林鄉下覓得了古畫《溪岸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張大千看後心動,他想拿畫換這幅《溪岸圖》,便請好友謝稚柳從中撮合,請徐在其收藏中任意挑選。後來徐悲鴻挑中了張大千收藏的金冬心《風雨歸舟》圖,張大千有些過意不去,請徐悲鴻再挑幾張,但徐悲鴻只要《風雨歸舟》,雙方就這樣成交了。《溪岸圖》後來一直由張大千收藏把玩,直到以後傳到王己千手中。

1990年代末,王己千也垂老九旬,他將包括《溪岸圖》在內的十二件藏品賣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購藏這幅古畫之前,特舉辦了一場有關此圖是否董源真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結果是懸疑頻出,有人甚至提出要重新修改中國繪畫史。三方意見:一是認定為董源真跡,並以此否定一切現定為董源的作品;二是以為未必,但至少是北宋作品;三則直指為張大千偽作。但畢竟時隔一千多年,舉證艱難,無可確論,如同傳為東晉王羲之書法的《蘭亭序》的真偽之辯。王己千始終維持著他那從筆墨角度確定書畫真偽的觀點,加上大都會博物館用高科技手段的佐證,使鑒賞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甚至承認此為董源最重要的真跡,從而使這幅中國國寶級文物,成為大都會博物館特別專設的《王己千家族陳列館》的鎮館之寶。

王己千先生藏曆代大家真跡頗為豐厚,且不斷尋訪收集,充實其收藏。如他在1999年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斥巨資143.25萬美元購進宋郭熙《秋山行旅圖》。王己千得到該作後預言,本世界拍賣會上將不可能再看到如此精湛的名跡。

宋郭熙 《秋山行旅圖》

在他的收藏之中,傳世孤品為數不少。如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絹本墨筆),不僅畫作本身價值連城,其在美術史學上的學術研究價值更是金錢無法比擬的。此圖高4.3cm,長580cm,絹質,是標準的北宋高頭大本卷。作為北宋年間道觀壁畫小樣,描繪道教傳說中東華天地君、南極天地君與侍儀、儀仗、樂隊等八十餘位神仙同去朝謁教主老子玄元廟之情景,保存得法,絹色猶新,畫法行墨線勾勒,線條遒勁流暢,人物神采飛揚,衣袂飄舉。雖不敷色,五彩繽紛,絢麗奪目。五方帝君朝拜玄元皇帝,為左部入隊行列部分。

武宗元《朝元仙仗圖》

王己千收藏《朝元仙杖圖》也有一番故事。抗日戰爭時期,《朝元仙杖圖》流散到日本。1950年初,一位日本商人曾拿著這畫遊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購,索價五萬美元,後來輾轉到一位猶太古董商手裡。因為對此畫是不是武宗元的真跡有爭議,許久無人問津,猶太古董商對此畫失去信心後,遊說王己千購藏。王己千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用六幅藏畫換得了這幅《朝元仙杖圖》。

後來,有多家博物館想購買此畫,當猶太古董商想用原來的六幅畫換回,見王己千不同意,便把王己千告上法庭。官司一打三年。最後法官問王己千懂不懂中國畫,王己千回答不懂,問對方時,對方說懂。法官當庭宣布王己千勝訴,因為懂畫的人不可能拿真跡來換假畫。

大收藏家的光環下,是一顆質樸的心

王己千收藏書畫的數量和質量,在私人收藏家中可謂首屈一指,他精於中國古代繪畫,藏有大量國寶級珍品。他定居美國後,曾將大量藏畫轉賣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直對王己千的收藏感興趣。最初,他不想割愛,一度認為「收藏像一座雕塑,難以分割」。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大都會新建東方文物部,說服王己千出讓25件宋元時期的畫作。

對此,王己千表示:「給博物館是最好的出路,也對得起古人。否則,將好東西藏在角落裡不讓人看,對不起這位畫家,因為畫家是喜歡作品有更多人欣賞的。」他當時說,如果這些藏品留給子孫,將來可能由於某些原因,後人守不住。

1999年,王己千將包括《溪岸圖》在內的十二件藏品賣給大都會博物館。王己千曾說:「我視此畫如同親生女兒,《溪岸圖》找到大都會這樣一個好歸宿,就好像自己的女兒嫁到一個好丈夫一樣,更有意義。而且,這樣既有名又有一些零花錢。」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對王氏此舉,議論頗多,有人謂之散賣國寶,罪不可恕,其實不然,王老先生用後半輩子,以中國古畫串起了兩個世界,成為將中國書畫介紹給西方的重要人物。西方評論他的貢獻是「他的鑒賞能力和他收藏的一大批文雅、優美的畫,給西方人開啟了一扇門,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魔力,推動了西方人對中國古畫的崇拜、興趣和進一步研究的熱情」。

1947年,王己遷第一次去了美國,從舊金山一直到紐約,他把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品都看了個遍。與此同時,也看到了許多流失在美國的重要中國書畫作品,深感遺憾,並立志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收集起來,為此,他留在了美國。同時他也深感贗品問題的嚴重性,為使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代表我們傳統文化的藝術精品,他不僅無償地將家族藏品展示在公眾與大學學生面前,也多年義務為西方博物館與藏家提供長期的顧問工作。

二戰後,許多私人收藏流落海外,但真真假假,懂的人很少,價格非常低,但也沒有什麼人買。王己遷的收藏在那個時期也豐富起來,但可惜當時家中的錢太少,他還經常為生活費所擔憂。如果他那時有足夠的財力,他真可以把宋元的書畫都收到手。但因為沒有,他也錯過了很多優秀的古代作品,包括溥儀帶出故宮的部分珍品。

老前輩們,像吳湖帆先生、啟功先生、徐邦達先生等,他們都是愛畫之人,生活簡樸,可以不要房產去買畫。王己遷先生也曾做出「賣房換畫」的舉動。現藏上海博物館的王蒙《青卞隱居圖》,1947年由狄平子出讓,開價五萬美金,王己遷回到上海把房子賣了,拿著錢到北京去買,可惜晚了一步,畫已被易手。

王蒙《青卞隱居圖》

老一代文人,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衣食住行,很低調。王己千一生節儉,他的衣服長年就那麼三四套,吃飯也很簡單,早上時常就一碗米粥,晚上就吃碗面。他可以不買衣服,可以不買車,可以把房子賣掉,可以放棄一切可以享受的東西去買他們喜歡的藝術藏品,他們過的是一種真正有情趣的文人生活。

我們現在很多人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很難理解他們的做派,當然也很難去學他們的做法。中國繪畫不僅畫的是欣賞問題,它還包涵著一些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購買與收藏在一定程度是在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今的人們更多追求投資回報,但文化的傳承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繼續下去。

王己千先生重要的貢獻是在西方社會介紹中國繪畫藝術。他通過收藏的出讓、轉賣、鑒定等釐清外流的中國繪畫的真偽、定位、定價,他親自參與籌建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中國字畫的拍賣,確立了中國繪畫的價位體系。他向西方人開啟了一扇門,推動了西方人對中國繪畫的崇拜、興趣和進一步研究的熱情。

因為在美國的影響力,《紐約時報》等媒體撰文稱,王己千是當代世界最重要的中國畫收藏家之一。

王己千自己卻說:「別人都說我是大收藏家,其實我是畫畫的。」

王己千《山水》

參考資料:

新華快報,《王己千:紐約博物館有他的名字》,2011年

王義強,《祖父向世界打開中國畫的門》,2013年

李鑄晉,《王己千的書畫藝術》,1994年

林永恆,《20世紀中國書畫收藏六大家》,2016年

大藏嘉


藝術品投資安全港

基於全新理念的藝術品估值模型和長年積累的大數據,大藏嘉為全球藝術愛好者、藝術品經營者提供近現代、當代藝術名家作品的標準估值和漲勢分析,讓您無論收藏還是經營都心中有數、穩操勝券。關於我們更多介紹請點擊下方原文鏈接。合作請致電:189-1007-9508。

推薦閱讀:

《Science》:中國 AI 產業發展迅猛,美國的優勢只領先 6 個月
被這個實驗震驚了!25%的中國孩子智商偏低
方紹偉:《中國震撼》真能震撼中國嗎?
觸目驚心!每28秒,就有一位中國人死於這種病!
從南數到北,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

TAG:中國 | 世界 | 收藏 | 國畫 | 文人 | 中國畫 | 收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