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治療體會

雙脛腓骨骨折是下肢骨折治療中較易發生功能障礙的一種特殊損傷。由於暴力較大,粉碎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多,外傷後固定時間長,因此功能障礙的發生機會也較多。

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後的康復治療可以促進骨折的癒合,恢復功能,防治併發症。

康復重要性

雙脛胖骨骨折是下肢骨折的特殊類型,治療時間較長,合併症較多。由於沒有健肢功能代償,無法實現早期下地鍛煉,因此功能恢復較慢,易出現功能障礙。雖經早期開始康復鍛煉,但完全恢復正常者僅佔17.6%也說明這一間題。

治療方法

外科治療:髓內針、加壓鋼板或輔助用不同角度石膏外固定。

康復治療:全身治療,術後24~48h開始上肢用體操握力器、拉力器交替練習肌力。仰卧位做腰背弓鍛煉,仰卧起坐,叩擊足底以刺激骨折端等,每日1一2次,5一10imn。同時配合按摩,先行股四頭肌按摩,按摩時鬆開石膏托的紗布繃帶,以捏法、搓法為主輔以提法、推法。

5~7d後開始脛前肌群的按摩,按摩時包括骸骨推動,並進行股四頭肌及足趾肌抗阻力練習、石膏保護下的下肢蹬踏練習和骨折治療儀治療。術後4~6周在石膏管型保護下站立練習5~7d,然後扶拐行走3~4周,改用石膏托練習2~3周。術後10~14周棄拐行走。每次換石膏期間,行膝關節被動活動。

康復鍛煉內容

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

無論採取何種方式的內固定手術,麻醉清醒後均可儘早進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臀肌和腓腸肌的等長收縮,尤其是股四頭肌的鍛煉。股四頭肌最易出現肌萎縮,且恢復速度慢。可以根據患者傷情和身體狀況,安排每天鍛煉的頻次和總量。一般每天 4 ~6輪,每輪 20 ~ 60 次。

關節的活動鍛煉

只要患者病情允許,儘早進行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主動活動,以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的主動活動,為日後的步行康復做好準備。方法是膝關節屈伸,踝關節背伸、跖屈,內外擺動。足趾伸、屈活動,300 次/d 以上。

步行、負重鍛煉

開始用雙拐患肢全足掌著地不負重行走,足跟著地負重約 30% ,逐漸足前掌著地負重約 50% ,大約 2 個月後全足著地負重。當下肢肌力可以支撐身體時,可做蹲、起活動。逐漸加大角度、訓練時間,既可以增強下肢肌力,又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可早期下地扶拐不負重行走,至完全負重行走。

步態鍛煉

下肢骨折後患肢肌力不足、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導致一些異常步態,如股四頭肌步態、脛前肌步態、小腿三頭肌步態、臀大肌步態、短腿步態、關節強直步態、疼痛步態等,應進行康復訓練。

上下樓梯鍛煉

每次只能上下一級樓梯,上樓時健肢先上,隨後拐杖及患肢跟上,下樓時拐杖先下,患肢隨後,健肢最後跟上; 既「上先健肢,下先患肢。

在各期訓練中,各種康復鍛煉內容可以是分階段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視每個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一些橫斷骨折,或骨折內固定非常牢固的患者,上述各部分的康復訓練及康復鍛煉在術後早期訓練就可以同時進行; 對於粉碎性骨折,骨折內固定不太牢固的患者,上述各部分的康復訓練及康復鍛煉就要分階段逐步進行。

參考文獻:

1、鍾波濤,李國權,賴有娣,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治療體會, 贛南醫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p592

2、卡索,劉成,陳向軍,關志明,孟玉蘭, 雙脛排骨骨折的術後康復,中國康復,第H卷第1期,p41

本期編輯:Julia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台「康復匯」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5月12日,我們倡議為「全國康復日」
跑步膝PFPS
一位患者眼中的物理治療
女性痛經的運動處方
【體態糾正】我-不-要-O!型!腿!

TAG:骨折 | 康復治療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