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理田紀云:晚年筆耕不輟 記錄歷史真相

前副總理田紀云:晚年筆耕不輟 記錄歷史真相2009年01月08日 10:54南方周末【大 中 小】【列印】

「一切破壞改革、阻礙歷史前進的人,終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在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是極為艱難而又要冒很大風險的。誠如田紀雲所言:「建國後幾十年長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已滲透到各方面……,人們已習以為常,認為這就是社會主義,誰要改變它,就是離經叛道,搞修正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改革,向商品經濟以至市場經濟過渡,不僅要觸動舊體制,改變各方面的利益關係,而且必須打破傳統的思想觀念,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第67頁)由於改革開放是同舊的體制和傳統觀念的決裂,涉及各部門、各方面的利益調整;由於改革開放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難免有失誤而給不贊成改革的人以口實。因此,改革開放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是很大的。多年來,圍繞改革開放是前進還是倒退,一直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和鬥爭,這種交鋒有時還是相當激烈的。收錄本書的一些講話和文章,記載了這方面的一些情況,也表明了田紀雲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和態度。

例如,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改革開始不久,一些人對經濟形勢和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有不同看法,思想一度出現混亂。中央書記處決定召開一次會議,指定田紀雲去作報告,回答和澄清人們關心的問題。1986年1月,田紀雲在中央黨政機關幹部大會上作了《關於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的報告,就如何正確地認識經濟形勢和經改中出現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這個報告消除了人們的一些疑慮,對進一步推進改革起了積極的作用。

又如,1988年價格攻關出現了問題,導致通貨膨脹。一些人對改革失去信心,有人藉此反對改革,企圖重新回到老路上去。在中央開會時,田紀雲發言說,改革的大目標不能變。在改革的進程中,要想一帆風順,一點曲折波浪都沒有,是不可能的。現在要來回顧和研究一下我們所走過的歷程,肯定成績,總結經驗,以利再戰。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遏制通貨膨脹。同時要增強信心,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不能因某些人的責難而退縮。他說:「古人云:歷史上一切搞改革的人都沒有好下場。的確如此。但我還相信,歷史上一切破壞改革、阻礙歷史前進的人,終將成為歷史的罪人,遺臭萬年。而一切堅持改革、推進歷史前進的人,眼前可能會遭受某些責難,甚至冒很大風險,但他們終將成為歷史的功臣,流芳千古。」(第23頁)。

再如,1989年「六四」風波後,一些思想極其僵化的人,乘機否定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想以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為名,否定農村改革的大方向;想以「反和平演變」為名,否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企圖開歷史倒車。萬里等同志挺身而出,堅決頂住了這股逆流。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為中國的發展再次撥正了航向,為改革開放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1992年4月,田紀雲應邀去中央黨校作報告,這個報告主要是講農業和農村問題,其中重要一部分是講如何加深理解鄧小平南方講話,加快改革步伐的問題。他說:

要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建設,還必須衝破根深蒂固的「左」的禁錮和束縛。「左」的東西表現很多,你要多宣傳一點改革開放,他就會說,這會破壞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他就沒有想一想大好形勢是怎麼來的,大好形勢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你說要多利用點外資,他就會說,多一個外資企業,就會多一份資本主義,就會威脅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你要划出一塊地方包給外商承包開發,他就會說,這是出賣國家主權,喪權辱國;你要多發展一些鄉鎮企業,他就會說,鄉鎮企業是不正之風的風源,會腐蝕我們的幹部,把鄉鎮企業視為社會主義的威脅;你要多發展一些私營企業、個體戶,他就說,這會改變社會主義性質;你講要搞廠長負責制,他就說,這會削弱黨的領導;你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動搖,他就說,這是走單幹的道路,不利於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共同富裕。如此等等……他們把改革開放以來最基本、最實質的東西幾乎都否定了。

總之,左的陋習對改革開放的阻力不能低估。幹什麼事,他都要問姓「社」還是姓 「資」,讓你什麼事都不能幹。「左」的東西可以說比比皆是,而且,由於它帶有革命的色彩,是革命的言辭,欺騙性大,危害性大,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在領導層擺脫「左」的思想束縛,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如果不敢觸動它,不去觸動它,改革開放就無非是空談一陣子。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改革開放能否持久,要劃一個問號。

在清除「左」的影響的時候,特別要警惕那些風派人物。這種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有機會就跳出來反對改革開放。這些人一旦掌握了國家大權,對國家,對人民都將是一種災難。(第147-148頁)

田紀雲的這個報告,對當時甚囂塵上的「左」傾思潮進行了猛烈反擊和犀利批判,大長了改革者的志氣,受到廣大幹部的歡迎,曾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毛主席說『五不怕』,我看有一不怕就行,不怕丟官就行」

1993年,田紀雲在兩屆副總理任期即將屆滿的時候接見了記者。

當記者問到他十多年來參加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擔負了多方面的領導工作,如何評價自己的政績時,他回答說:「回顧十多年的工作,我既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顯赫的政績,值得驕傲,但也不是碌碌無為,無所建樹。我為國家十多年來堅持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我國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經濟欣欣向榮、廣大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為對外貿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為經濟特區和對外開放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十分自豪。因為這裡面也包含著我的一份辛勞。回首我在中南海的十多年,我的心情是坦蕩愉快的,我為國家和人民是盡心儘力的。」

記者問他:「你在國務院工作的十多年,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他說:「我最基本的體會是兩條,一是中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二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十多年來,我不能說我在一切工作中都做到了實事求是,但我具有維護實事求是原則的勇氣,不怕碰硬,不怕丟官,這是我引以為自豪的。毛主席說『五不怕』,我看有一不怕就行,不怕丟官就行。」(第25、26頁)

或許,這就是他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能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因吧。

「必須把公僕置於主人的監督之下」

田紀雲在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後又連任一屆,同時一直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這十年間,他繼續關注著經濟改革和發展,經常深入各地調查研究,思考改革開放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作為較早認識到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作用並積極支持其發展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他最為關注的仍然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他先後發表了許多講話,理直氣壯地為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鼓與呼。

作為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務副委員長,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民主法制建設和人大工作上。收錄本書的這方面講話和文章不多,但分量是重的。

例如,1993年10月18日,他在聽取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彙報時的談話(收錄本書的題目是《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這可以說是他轉入新的工作崗位後的首篇力作)中明確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必須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實行深刻變革,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在經濟上,就是要堅決徹底地、毫不痛惜地拋棄那種僵化的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過渡;在政治上,就是向民主的、法治的國家邁進,走依法治國之路,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與健全的社會主義法治的社會;在文化上,就是提高人的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在這裡,他把經濟、政治和文化等領域的改革看作是一個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說,僅僅把經濟搞上去還不夠,還必須進行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1990年代,他十分關心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是造成腐敗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1998年3月,在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田紀雲針對當時腐敗現象日益嚴重的狀況,在代表團的全體會上,強烈譴責某些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顛倒了主人和公僕的關係、凌駕於黨和人民之上、為非作歹的惡劣行為:有的利用手中的權力,千方百計謀取私利,甚至貪污受賄,腐化變質;有的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嚴重;有的弄虛作假,瞞上欺下;有的任人唯親,拉幫結派;更有甚者,有的人為了撈取官位,跑官買官者有之,投機鑽營者有之,出賣靈魂者有之。這種人已經喪失了共產黨員和國家機關幹部的資格,甚至連起碼的道德都沒有了。他大聲呼籲:必須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健全權力制約機制,從法律和制度上防止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

這個發言整理後,以「必須把公僕置於主人的監督之下」為題,發表在1998年4月2日的《人民日報》上。有人稱讚此文,說「讀後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我最近讀到的在位高層人士中關於幹部作風問題論述最具有說服力的一篇文章」。(《回應韋君宜》,第323頁)

走向民富國強的一條正確路子

2002年3月、5月、8月,田紀雲先後發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放手發展民營經濟,走民富國強之路》,高度評價了十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的崛起和發展,認為它「確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經濟與科技一體化的帶動力量和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經濟支柱」,「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更加繁榮昌盛的關鍵所在、希望所在,也是走向民富國強的一條正確路子。」

如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富民強國之路呢?田紀雲提出三點看法和建議:第一,要破除在所有制方面傳統意識形態的束縛,按照「三個有利於」的觀點去看問題。誰在這方面覺悟得早,決心大,動作快,誰就能使經濟迅速發展,人民得到實惠;反之,誰在這方面左顧右盼、猶豫不決,誰就會追悔莫及。第二,要從法律上、政策上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護。第三,民營企業必須自立自強,在改革中求生存,競爭中求發展。田紀雲後來談到此文時說,這篇文章「比較系統全面地反映了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放手發展私營、個體等非國有經濟即民營經濟的主張。國以民為本,只有讓老百姓都來關心經濟,並採取多種形式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經濟活動,才能使人民儘快富裕,國家強大」。「五個拋棄」,「五個確立」

第二篇文章《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寫的是改革開放23年來的偉大實踐。田紀雲說:「我國改革開放是一項偉大的實踐,前人沒有做過,書本上也沒有講過。23年來,中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可以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根據我的親身經歷、體會,最根本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體一點講就是『五個拋棄,五個確立』。」即:(一)拋棄唯意志論和「兩個凡是」,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二)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政治路線;(三)拋棄僵化的計劃經濟模式,確立走市場經濟的康庄大道;(四)拋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的模式,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五)拋棄重人治輕法治的錯誤傾向,確立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文章對這五個方面的破與立作了深入分析。

徹底結束「人治」,實行民主法治,才是康庄大道

第三篇文章《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國之路》,從建國五十多年來的歷程的回顧中,闡明只有徹底結束「人治」,實行民主法治,才是人類的康庄大道。

他說,民主、法制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個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正如鄧小平同志說的,如果不從根本上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的弊端,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黨內民主,什麼社會主義民主,過去出現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法治優於人治,多數人的智慧總比一個人的智慧高一些,多數人的判斷,總比一個人的判斷更可靠一些。從歷史上看,再偉大的人物也不可能一貫正確。他也有七情六慾,也可能有時控制不住自己,憑一時的衝動做出錯誤的決策。還要看到,權力這個東西具有擴張性和易腐性的特點。有的人,一旦權力到手就飄飄然,昏昏然,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視為「超人」,剛愎自用,以勢壓人;有的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顧黨的幹部原則,明目張胆地提拔重用自己的家屬子女、三親六故,營造自己的權力基礎,如此等等。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掌握權力的人就會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這是古今中外歷史一再證明了的一條定律。

文章還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年輕幹部缺乏自知之明,在工作中往往置法律於不顧,辦事不講規則和程序,極為擔憂。他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現在我們的幹部隊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年輕化了,二是知識層次高了,這是大好事,說明我們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這些年輕幹部多數是很優秀的。但也確有少數人缺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老老實實幹事的務實精神,名利思想比較嚴重。有的人認為權力的獲得取決於領導的賞識,因而千方百計討好領導,對上一套,對下一套,見風使舵,投機鑽營,什麼虛報、浮誇、『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等只顧個人飛黃騰達、不顧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現象,皆由此而生」、「他們只知道做官的權力,不知道做官的責任與義務」、「他們並沒有真正了解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人民為政府而存在;是人民養育了政府,而不是政府養育了人民。」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實行依法治國,舍此沒有別的好辦法。這篇文章寫出後投給一家中央報紙,他們竟不敢登。有位老同志看過後,則說這是我看到的講依法治國的文章中最有分量的一篇。

這三篇文章既是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總結,又是對中國社會未來去向的期望。它凝聚著作者的心血,是一個獻身於改革開放事業者多年來思考的結晶。

筆耕不輟,記錄歷史真相

田紀雲退下來後,仍然筆耕不綴。2004年他完成了《回顧中國農村改革歷程》的長文。農業和農村改革,是他最為關注和繫於心懷的事業。文章回顧了中國農業和農村走過的曲折道路,批判了合作化和公社化運動中「左」的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肯定和讚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的偉大創舉,並講述了他在參與領導這一變革中遇到的兩種思想、兩種觀點的鬥爭,堅信這場改革將不斷堅持和完善下去,因為它符合中國國情,適合現階段農村生產力水平,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文章在《炎黃春秋》發表後,又為《新華文摘》轉載。這一年還寫了《十年人大生涯》一文。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田紀雲先後發表了《經濟改革是怎樣搞起來的》、《經濟改革十大措施》、《對外開放是怎樣搞起來的》、《近距離感受鄧小平》、《近距離感受胡耀邦》、《改革開放的大功臣萬里》等文章。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回顧了改革開放的歷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高瞻遠矚,胡耀邦的忠誠與勇氣,萬里的大刀闊斧,都躍然紙上。

田紀雲寫這些文章,是因為他覺得年輕人不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還因為有人有意無意地歪曲、掩蓋歷史的真相。他說:「作為改革開放的親身參與者、決策者、執行者之一,我認為,如實地而不是扭曲地、客觀地而不是片面地回顧我國改革開放是怎樣搞起來的,它的基本經驗是什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推薦閱讀:

每天,都是無聊的練習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難得收藏-竹?譜? ? ?巻?3 (清晰記錄日本竹子種類)
記錄中國·春花
訴說我在柬埔寨的工作之旅(一)
陳思誠的獲獎記錄有什麼?

TAG:歷史 | 真相 | 記錄 | 晚年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