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地會創立地點考

方道金天地會也稱洪門,其分支有三合會、三點會、小刀會等,是清代民間一大秘密會黨。天地會在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和支持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中,起過很大的作用。然而,對於它的研究,自從英國人米恩博士(Dr.Mi1ne)於公元1826年,在《皇家亞洲學會學報》卷一發表題為《一個名為三合會的中國秘密結社》①一文以來,歷經一百六十餘載,我國歷史社會學界對於洪門起源問題,依據洪門內部流傳下來的秘籍如《會簿》等,進行多種的探索,所得的結論,不盡相同,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近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秦寶琦教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即原故宮明清檔案部,發現了二百四十餘萬字的清政府鎮壓天地會的皇帝上諭、軍機處錄副奏摺、外紀簿等檔案官書②。這些極為珍貴的清廷檔案的發現,大大推進了天地會起源問題的研究。天地會起源,包括創立者、創立時間、創立地點及最初宗旨等諸多問題,其中創立地點尤其重要。本文即就天地會創始地點問題,從文字記載和實地考證等方面試作考辨,作為該會起源的史學研究的一個芻見。天地會創立地點,有多種說法。有台灣說,福建說和閩海一帶或東南沿海說等。溫雄飛認為,天地會起源地點在台灣③。黃玉齋認為,天地會創立於台灣金台山④。《漢留全史》說天地會創於台灣金台山明遠堂⑤。幫會中人所指的《海底》,則說天地會為鄭成功在台灣所創立⑥。持台灣說的,尚有連橫、後來改變觀點的蕭一山先生以及蔣君章、池宗憲等人。陶成章算是國內較早研究天地會歷史的人。他在《教會源流考》一文中,認為天地會是鄭成功所始倡,但創立地點卻是在福建⑦。章炳麟認為,天地會為明遺老或鄭成功所創立,地點在「閩海之濱」。或「天地會自福建來」。⑧對天地會創立地點問題持上述各種觀點的人還有不少,以上僅舉有代表性的數例而已。由於近十幾年來,有關鄭成功的檔案史料及大量清廷檔案官書的發現、整理和出版發行,大大幫助了對上述各種觀點進行評估和研究的工作,並有利於天地會創立確實地點的探索,從而得出較可靠結論。福建整理出版的二種鄭成功史料,⑨⑩並未見有關鄭成功創立天地會或同天地會有任何聯繫的記載。鄭克塽於康熙二十二年降清是和平實現的,鄭氏政權的全部機構及其檔案文書由清政府接管。至今未發現鄭氏的檔案文書中有牽涉到天地會的記載。台南出生的許地山先生(1893~1941年)也認為:「在台灣人的傳說中,沒有提到(陳)永華有什麼秘密社會的運動,所以這事還須待證明。」(11)由此可見,台灣以鄭氏政權期中,不存在天地會組織。福建的連立昌先生也認為,鄭成功等人於明末清初創立天地會之說,無史料可證,更主要是,自順治至康熙朝近八十年間,所有反清起義的義軍,並未見打出天地會名號。就連康熙六十年台灣朱一貴起義,也非天地會所為。(12)所發現的二百四十餘萬字清政府鎮壓天地會的檔案文書,其中並無鄭成功與天地會關聯的記載。而清代天地會名稱的首次出現,是在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時的事。清代檔案記載,台灣的天地會,是由漳州府平和縣人嚴煙於乾隆四十八年從漳州府傳入的。(13)可以說,從明末歷順治、康熙、雍正各朝至乾隆朝初期,有涉及會黨的記載,至今未發現有天地會的名稱。因此,明末清初明朝遺老或鄭成功創立天地會於台灣之說,未可確信。至於秘籍所載天地會於康熙甲寅或雍正甲寅創立之事,應作為創立時間問題留待另題探討。至於有的學者認為天地會起源於「閩海之濱」或「自福建來」等,則所指地域過於廣泛,不夠具體,僅是一種線索性的泛見。天地會創立地點的可靠文字記載,來源有兩種:一是清政府檔案官書;二是天地會內部流傳下來的秘籍如《會簿》等。第一種文字記載表明,乾隆五十一年末,清政府從台灣天地會林爽文反清起義開始,首次花了一年多時間,在福建、廣東及四川等省追查天地會根源。當時被捕的天地會骨幹,如最早在台灣被捕的林爽文,執旗副元帥楊泳即楊振國供稱,據在台傳播天地會的嚴煙說,天地會根在大陸,是由廣東洪二房和尚同一個姓朱的起會的,地點在後溪鳳花亭,不知何府何縣地方。(14)乾隆帝於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二十日下旨給兩廣總督孫士毅,飭其在廣東追查楊振國所供的後溪鳳花亭地點及洪二房和尚和朱姓等。(15)孫土毅在追查過程中,查獲廣東饒平縣人許阿協,系乾隆五十年十月在福建平和縣加入天地會;又獲饒平人賴阿恩、林阿俊、塗阿番三人,均是在漳州地方入會的。(16)於是乾隆帝認為,閩省早已有天地會,尚不止台灣一處有之,案久必人多,地方官不能再姑息養奸,必須查明懲辦。(17)於是在三天內連下三道諭旨,飭其在閩省包括台灣和江西省緝捕天地會人。嚴煙被捕後,又供說據傳聞天地會是在「四川起會」。孫士毅接上諭後,會同廣東按察使姚棻,遍查惠州、潮州和嘉應州,並無鳳花亭其地和洪二房和尚及朱姓其人,連後溪在何處也茫無所知。(18)嗣後,四川總督李世傑亦奏稱:「臣蒙皇上天恩,前此陳臬川中,在川共有八年有餘,一切風土民情,時加訪問,並未聞有天地會名目。四十八年間復荷鴻慈,擢授四川總督,到任以後,惟恐各該地方有暗立名會,煽誘愚民之事。復遣妥人到處查訪,實屬安靜。本年調任以來,又密加稽查,並無天地會名目。」(19)這就是說,清政府地主官員否定了在廣東和四川創立天地會之說。乾隆五十七年,據福建同安縣洪塘鄉天地會人陳蘇老、蘇葉供稱,廣東惠州府石城縣(一說博羅縣)高溪地方有人傳會。(20)清政府第二次飭署理兩廣總督郭世勛,遍查惠州的石城、博羅二縣。其結果是:石城縣「並無高溪地方」,博羅縣「邑內並無高溪地名、廟名」。(21)因此乾隆帝也認為「自系從前陳蘇老等信口妄供」,並下旨給閩浙總督伍拉納:「即將續獲之犯分別擬結,不必更事搜求,輾轉咨緝。(22)清政府第二次在惠州的搜查是多此一舉。因為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由於天地會人陳丕的出賣,清福建當局已查到:漳州府漳浦縣高溪鄉觀音亭,是天地會首次傳會收徒的地點。(23)(24)而當局極力查找的天地會創立地點高溪廟,因當地人對該處都稱「頂廟」和「元帥爺廟」而不叫高溪廟,因此,未被查出。閩浙總督。伍拉納的奏摺原件在台北、副本在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即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徐嗣曾於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上乾隆帝的《為審明會匪陳彪等切實根由定擬具奏》(25)的奏摺,該折對天地會起源及其早期活動和傳入台灣始末作了詳細的總結。奏摺說:「天地會業經查明起於提喜,該犯俗名鄭開,僧名提喜,又名凃喜,義號洪二和尚。」「臣等查提喜於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會名色,……於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觀音廟傳播天地會。」這個奏摺確實是件重要史料,它披露了天地會的早期秘密,使天地會起源研究有史可據。文字記載的第二種,是天地會內部流傳的秘籍,如《會簿》等。歷史學家蕭一山先生於本世紀30年代留學英國時,從倫敦不列顛博物院錄到一大批該院收藏的天地會手抄秘籍資料,集記於《近代秘密社會史料》(26)一書中。其中《洪門小引》一篇記載:「啟自甲寅年吉月二十五日丑未時,結萬二兄在高溪起義。」在《西魯敘事》篇說,清兵火燒少林寺,逃出十八個和尚,「到了雲霄地面」,死去十三人,剩下五人,先到高溪廟「插草為香」同心盟誓。《問答書》記有:「五人結拜心如鐵,留下高溪萬古傳」,「五人得道透雲霄」。《稟進辭》記有:「結萬二兄在高溪廟起義」。《問來路所見》記有:「雲霄秋路高溪寺」、「五人得道到雲霄」。在《詩句》之中有:「高溪起義扶明主」、「高溪起義把兵招」、「結義聯盟高溪中」、「高溪分派共一宗」、「雲霄寄跡高溪寺」、「高溪禮義傳天下」、「高溪廟向古千年」等。蕭一山先生在此書《自序》中,把「高溪之傳統」與「崑山之亮節」相提並論,即把高溪天地會之反清傳統與顧崑山(炎武,1613~1682)之反清氣節相比照。嘉慶十六年,清廣西巡撫成林在廣西東蘭州搜獲天地會人姚大羔所藏《會簿》(27)中說:「高溪約五本字」、五祖茶「扛轉高溪奉祖先」、五祖煙「留轉高溪奉祖先」。民國年間廣西貴縣修志局發現的本子中也說:「五祖在高溪廟起義」(28)。1985年廣西田林縣新發現的《天地會文書抄本》(29)甚至說,玉皇上帝派「齊天御使捧忠義榜文,在高溪松柏林張掛」,要五個和尚(五祖)同一些僧人,按照上帝玉旨,在高溪廟立「忠義堂」、「創洪門」中興報仇。該抄本共記載高溪15處,記高溪廟7處。至於天地會人姚大羔所藏《會簿》中所說「雲南高溪廟」(31)之記載,尚待考證。近來又有一種「長林寺起源說」。其實所有已發現的天地會秘籍,僅民國間廣西貴縣修志局發現的本子,說到火燒少林寺逃出的五個僧人即五祖,曾到過長林寺「借宿」。後來五人同一些僧人到高溪廟盟誓,在高溪溪廟起義。(32)秘籍所載的長林寺借宿,下普庵或大普庵居住,岳神廟,寶珠寺,白鶴洞修身寺活動,等等,所記本身已說明長林寺並非天地會首次結盟之所,而是有關的活動史跡。荷蘭人施列格氏(GustaveSch1ege1)根據荷蘭警方1851和1863年,於爪哇島日巴拉和蘇門答臘巴東地方,從華僑家中搜獲的兩本天地會冊子,於1866年出版《天地會研究》(30)一書。書中為防止譯錯,有的要處,都保留中文,與英文並列。其中記有「兄弟全陳,各有號頭,高溪分派,萬古有傳」。還說「高溪是附近福建雲霄的一個地方。」火燒少林寺時逃出的劫後餘生的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色開五個和尚,「他們到達福建省雲霄的高溪,就住定下來。」後來再聚集一些人,在「高溪古廟靈王廟」燃草代香,燒木代燭,歃血為盟。發誓永為兄弟同生死。他們到各地去招集天下英雄,買馬練兵。高溪靈王廟,經查證,原來就是供奉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高溪廟,因南宋紹興十六年及其後,陳元光屢被追封為「靈著王」而得名。(33)施列格氏收錄一件「高溪天地會始祖系統年代譜錄」(34),把天地會始祖、五祖、五虎將,四大忠賢等先輩,都列於高溪廟門下。該件譜錄,證明天地會之祖是高溪,創立於高溪廟。此外,不少秘籍還記載天地會創立地高溪廟的地理形勢:「地振(鎮)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河合(峽)水萬年流」。以此作為創立地點的地理標誌。總觀天地會秘籍,其中記載了高溪起義、高溪廟結盟,祖先是高溪等。而且高溪、高溪廟、高溪寺還和「雲霄」聯繫在一起。清政府檔案也記有高溪廟起會,漳浦縣高溪鄉觀音廟傳會。這些相關聯的地名地物究在何處呢?以下試作探討。現在福建省漳州市轄有個雲霄縣,縣城也稱雲霄城。根據歷史上行政區劃的變更和沿革情況,雲霄鎮早在唐代即已存在。唐代開漳將軍陳元光在其燕翼官《落成會詠》一詩中有:「雲霄開岳鎮」之句(35),鎮以雲霄山命名。但云霄鎮較長期屬漳浦縣。至清嘉慶三年(1798)割漳浦、平和、詔安三縣部分地區建立雲霄廳。(36)民國二年才正式立縣。高溪村在今雲霄縣城以東8公里的海濱,清代稱高溪堡或高溪鄉。這是乾隆時屬漳浦縣,嘉慶時為雲霄東南鄉堡之一。設有汛防,駐汛兵十一年名。(37)清順治十年二月十二日,鄭成功黃廷所部在高溪登陸。(38)海寇也多從高溪上岸搶掠。(39)可見在清代,高溪堡是個重要地方。舊時高溪村象個半島,從東北向西南沿伸入海,僅東北端與陸地連接。半島實是一道山崗,村子建在山崗的西北側。今高溪村僅有50多戶人家,村民半為方姓半為楊姓。高溪村東北200公尺處的海濱高崗上,有一座佛寺叫高溪觀音亭,天地會秘籍稱高溪寺。寺坐北朝南,兩進一院祀觀音佛像和十八羅漢塑像。寺左有廂房4間,寺後建一列平房,有藏經室和僧人伙房,總建築面積約250平方公尺。寺前有一月眉形曠埕,埕上原有二棵老榕樹,1958年為颱風吹折。曠埕下舊時是海。方誌記載:「高溪觀音亭,在高溪堡,榕蔭蓋瓦,海浪排門,頗饒勝概。」(40)惜碑刻無存,寺始建年代不詳。可見,乾隆檔案記載的漳浦縣高溪鄉觀音廟和天地會秘籍載錄的高溪地方、高溪寺,實有其名其處。至於秘籍說「雲霄高溪地方」,實按地緣關係記載。高溪地方距雲霄城僅8公里,而距漳浦縣城則有40餘公里之遙。距高溪村北500公尺處山坳間,有一座開漳聖王廟,當地人稱頂廟、即相對於高溪觀音亭方位,分別叫「頂廟」和「下廟」。又因頂廟祀奉的武神馬仁最靈應,又俗稱「元帥爺廟」。廟面朝西南,兩進一院,右側有廂房6間,總建築面積達750平方公尺。廟始建於南宋,最近一次維修為民國癸酉年即1933年,但廟建築形制仍保持明代風格。廟中祀唐代開漳將軍陳元光及其文武將佐神像。廟前尚存二個風化嚴重的碑座,主廟碑已湮沒不可尋。廟內存一方「咸豐丁巳年(1857)陽月重修高溪廟捐資題名石碑」。證明此廟名叫高溪廟。方誌記作高溪堡陳聖王廟。(41)有的秘籍記為高溪靈王廟。據《雲霄廳志》卷一·川記載,雲霄的漳江從西面,南江從西南面,合梁山諸水流向東北,三水集流高溪後注入大海。從地理形勢看,高溪地方確是「三河合流」之勢,而高溪村、高溪廟和高溪觀音亭(寺)即在「三合河」北岸。這與會內秘籍所載高溪祖地「地振(鎮)高崗」、「三河合流」的地理形勢相吻合。以清代檔案記載與天地會內部流傳的秘籍相對照,雲霄高溪廟和高溪觀音亭作為該會創立和最初傳會故址,兩種史料文字記載基本相同。福建省人民政府於1991年3月20日,公布該兩座寺廟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由省政府撰制了文物碑。1993年4月18日至20日,福建省文物博物館學會,漳州市文化局和雲霄縣人民政府,聯合在雲霄縣舉辦「天地會史學研討會」。國內省內20多位學者出席這次學術會議。學者們通過對雲霄縣高溪村、高溪廟和高溪觀音亭的實地考證和論文交流,就天地會始創即誕生於雲霄縣高溪地方,取得了共識。這次會議當是天地會起源史研究上的一大進展。天地人會「高溪廟結盟」、「高溪起義」、「高溪奉祖先」這一重要歷史,秘籍和清政府檔案官書記載基本吻合;而高溪(村)、高溪廟、高溪觀音亭(寺)與雲霄這四個地名地物有密切關聯,在中國版圖上包括台灣省在內,未貝有第二處,有相同史事記載,僅見於福建省雲霄縣一處。因而可以認定,天地會創立地點,當以福建省雲霄縣高溪地方為實。參考資料①(美)穆黛安、秦寶琦:《西方學者有關天地會研究述略》。中國會黨史研究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上海)論文,1991年9月。②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天地會》,共7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0年至1988年出版。以下簡稱《天地會》。③溫雄巨著《南洋華僑通史》第14章《天地會之來南洋及其騷擾》之第1節:《天地會之起源》。東方印書館1929年版。④黃玉齋:《洪門天地會發源於台灣》。載《台灣文獻》第21卷第4期,台灣文獻委員會,民國59年12月第18頁。⑤轉引秦寶琦《清前期天地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249頁。⑥同⑤第83頁。⑦陶成章:《教會源流考》,載蕭一山著《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嶽麓書社1986年重印版第202~205頁。⑧章炳麟為日本人平山周著《中國秘密社會史》所作的《敘言一》。載平山周著《中國秘密社會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⑨福建師大歷史系編《鄭成功史料選編》,福建省鄭成功研究學術討論會組委會印,1982年。⑩《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1)許地山撰《<天地會研究>序》。載(荷)施列格著,薛澄清譯:《天地會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12)連立昌著《福建秘密社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3頁。(13)《大學士和珅奏呈嚴煙供詞並請敕福建等省總督查緝天地會創始人片》,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六日。載《天地會》(一)第110~112頁。(14)《閩浙總督常青奏楊振國供天地會根源片》,載《天地會》(一)第64~65頁。(15)《諭兩廣總督孫士毅查拿天地會起會人洪二房等》,載《天地會》(一)第65~66頁。(16)《兩廣總督孫士毅奏盤荻並審訊天地會許阿協等情折》,載《天地會》(一)第68~72頁。(17)《諭閩浙總督李侍堯等著通飾各屬嚴切究辦天地會》,載《天地會》(一)第72~73頁。(18)《兩廣總督孫士毅復奏並無洪二和尚及朱姓等情折》,載《天地會》(一)第90~92頁。(19)《四川總督李世傑奏密查嚴煙所供天地會起會人朱鼎元等情折》,載《天地會》(一)第126~127頁。(20)《閩浙總督伍拉納奏陳蘇老等創立靔靔會案》,載《天地會》(五)第450~452頁。(21)《署理兩廣總督印務郭世勛奏查拿朱九桃折》,載《天地會》(五)第472~474頁。(22)《諭閩浙總督伍拉納朱九桃等系陳蘇老妄從不必更事搜求》,載《天地會》(五)第477頁。(23)《諭協辦大學士福康安務將提喜等人按名拿獲》,載《天地會》(一)第137頁。(24)《陳丕供單》,原件存台北「故宮博物院」。(25)該奏摺原件存台北「故宮博物院」,錄副奏摺載《歷史檔案》1986年第1期。(26)蕭一山著《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嶽麓書社1986年重印版。(27)《廣西巡撫成林為搜獲東蘭州天地會成員姚大羔所藏(會簿)呈軍機處咨文》。附姚大羔所藏《會簿》。載《天地會》(一)第3~32頁。(28)羅爾綱輯《天地會文獻錄》,載《天地會》(一)第33~38頁。(29)庾裕良、陳仁華等編《廣西會黨資料彙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80~551頁。(30)(荷)施列格著,薛澄清譯《天地會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31)同(27)第4頁。(32)同(28)第34頁。(33)《宋會要輯稿》禮類二十第142頁。(34)同(30)第71頁。(35)(唐)陳元光作《落成會詠》,載《全唐詩》卷四十五。(36)《雲霄廳志》卷一·疆界。(37)《雲霄廳志》卷八·鄉堡汛防。(38)《雲霄廳志》卷一·大事。(39)《漳浦縣誌》卷十一·兵防。(40)《雲霄廳志》卷十六·名跡。(41)同(40)。
推薦閱讀:

這件中國人自己沒感覺的事 老外卻在激動地點贊
香港茶餐廳主角式點單指南|香港明星點餐地點及食物
特大制售有毒腐竹案告破 制售地點涉及七省
看地點穴歌
[市場營銷]全國服裝進貨地點

TAG: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