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這樣的父母: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
偶然間看到有人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世上有一種鳥,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
令人感到詫異,父母與孩子本應是世間最親密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漸行漸遠,孩子眼中的「不合格父母」與父母眼中的「不孝子女」,孰是孰非?是兩代人觀念的差異還是行為的錯位?
有一種愛,叫做「你要爭氣」
「爸媽沒有什麼出息,你要爭氣」,總有家庭會這樣教育子女。父母認為孩子是爸媽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當掙脫命運變成一個家族的宿命,那麼接力賽式的拼搏也就不足為奇了,爺爺完不成的交給爸爸,爸爸完不成的交給兒子,一代代傳下來,孩子開始變變成一種關於未來的投資。孩子就是未來,但這個未來是整個家庭的未來,是父母的未來,卻獨獨不屬於孩子自己。
你說「寒門難出貴子」,寒門裡有多少可能的貴子已讓這些希望壓得的走不動路。父母過高的期望抑制了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生活的樂趣。談到這裡,你可能會反駁,學校里有很多「寒門」的孩子成績很好,成績很好可以代表他們熱愛學習嗎?當孩子們把學習看作是一種任務,把成績看作是父母不會生氣的理由,這是多麼可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難理解。父母對子女有著殷切希望也不難理解,可你要知道,並不是每條鯉魚都能越過龍門。孩子們的未來不是時間對你的補償,你遺失的青春也不可以從孩子的身上找補回來。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孩子的理想並不是你未完成夢想的延續。
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的理想,就等於不承認孩子的人格。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的種子,最初就是從這裡萌芽的。出於對父母的愛意,孩子們會選擇聽從父母的建議,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們可以喪失選擇的機會。我會這樣做是因為我愛你,而不是因為我只能這樣做。
有一種愛,叫做「你該懂」
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動物,都說人心隔肚皮,父母與子女間也是如此。沒有人具備「你不說我就懂」的技能。
父母通常認為我走過這麼長的路,經驗成筐,你聽我的就能少走彎路。做子女的認為我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我自己的路要走出我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每份愛都有每份愛的理由。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期盼是一種愛,是對孩子的鼓勵,但殊不知這份沉甸甸的「愛」,只能讓你的孩子感到懼怕。
父母總喜歡把「你看看,我都為了你……」掛在嘴邊,一遍遍強調自己對子女的付出,你言語中對希望的渴求全都都在無形中變成壓力壓在孩子的身上。許多「乖巧」的孩子開始變得叛逆,曾經「聽話」的孩子開始變的陌生,這都是因為那些所謂的希望讓孩子們難以承受,他們開始打破固有的形象,企圖以此來逃離這份以愛的名義帶來的壓力。過多的希望很容易在孩子們身上轉化為對生活的絕望,在孩子們心智還未發育成熟的階段,過大的壓力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就是你站在路的這頭,看他漸行漸遠。父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佈道者而非引路人,是子女航行路上的港灣而非燈塔。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嫩芽,施太多肥,嫩芽也會死。可能會有人認為沒有父母哪來的子女,難道子女不該聽從父母,孝順父母嗎?孝順並不是丟失自己,百依百順喪失掉獨立人格是孝順?壓抑自我致使心理扭曲變態是孝順?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在孩子面前訴苦哭窮,希望以此讓孩子懂事,卻不知這種懂事是以折斷孩子翅膀為代價的。家長用滿滿的期待在天上給孩子畫了一條線,卻又要用種種抱怨在孩子的腳上掛上沉沉的沙袋,然後開始一個勁兒地催孩子朝著你畫的那條線飛。
家長的說說而已往往給孩子的心靈蒙上灰塵,家長以為的成為孩子奮進動力的哭窮抱怨,並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興奮劑」,恰恰與之相反,他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成為摧毀孩子人生的毒藥。一隻不會飛的鳥,也有屬於他的精彩。
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孩子們心理素質太差,事實確實如此嗎?讓孩子們飛不起來的到底是誰,是孩子們本身?還是在背後給孩子們強行注射「興奮劑」的所謂的「愛」?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推薦閱讀:
※走進網路 不要迷失自己 - Qzone日誌
※二期自己學習貼
※用好自己的性格
※雪姨王琳揭露自己的心酸情史,王菲多段戀情的真相浮出水面?
※自己都沒有自信還敢奢求妹子接受你?別傻了!看看妹子眼中的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