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台上演戲要複雜些,台下做人要簡單點

這位演員回答道:「老師,別人都不練,我一個人練,多難為情?」「小青年哪能有這種思想?」王老師有些激動地向我感嘆道,「不管怎樣,要成為一個好演員,必須要多練功,多實踐。演員是比較特殊的。手、腿、嗓子、眼睛等就是工具,每個工具都是要訓練的。」

第一次去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老師家時,她穿一條藍色襯衣,戴一頂淺紫色帽子,一副褐色邊框眼鏡後面,盛著漣漣笑意,那帶著鄉音的糯軟聲音讓人如沐春風。雖然已是鮐背之年,王老師看起來卻很年輕,尤其是說到興緻處,示範某個動作時,那眼波一轉後的眉目傳神、顧盼生輝,那一抬手一挪步間的百媚千嬌,真讓人艷羨她的活力。

年輕時的軍裝照,右一張為與徐玉蘭合影

第二次去王文娟老師家時,天已轉涼,她穿著一件有些泛舊的黑色毛衣,依然素顏,帽子也沒有戴,露出了斑白的頭髮。「知道是你來,我就沒怎麼收拾自己。」雖已高齡,王老師思路清晰,一聊兩個多小時。臨近中午,想到她該用飯了,我便想起身告辭,不料她卻說,不急不急,家裡經常不準點吃飯。這個習慣是從他先生孫道臨那來的。「以前他在的時候,時間抓得很緊,每天都是按鐘點來算的,不是看書,就是寫東西。到了飯點,我們喊,道臨吃飯啦,他總是說,再寫一會兒就來。於是,家裡不準點吃飯就成了習慣。」

我想給王老師拍幾張照,她起身去卧室描了一下眉,抹了下口紅,戴上了那頂淺紫色的帽子,披上一條米色的、印有彩色花紋的大圍巾,然後就容光煥發地準備拍照了。這樣的裝扮在那些精於裝扮的後輩演員看來,也許太不講究了。但生活中的王文娟就是這樣隨性,她所有的「斤斤計較」只針對舞台。

「林妹妹」其實更像「孟麗君」

很多觀眾一提到王文娟,想到的就是《紅樓夢》中的「林妹妹」。當年越劇《紅樓夢》首演於共舞台,連演54場;之後越劇電影《紅樓夢》上映時,幾乎全國的觀眾都認識了王文娟。王文娟儼然成了戲曲舞台上林黛玉的代言人。實際上,「林妹妹」只是王文娟塑造的經典舞台形象之一。

去年3月,在「千里共嬋娟——全明星版王派越劇專場」上,觀眾看到了由王派弟子裝扮的晴雯、祝英台、紅娘、武則天、鯉魚精、孟麗君等人物形象,這些性格迥異的人物都是王文娟曾塑造過的角色。其中《追魚》里鯉魚精的大段打鬥,展現了王文娟戲曲武功的嫻熟,《則天皇帝》中她所塑造的女皇帝,沒有旦角的脂粉氣,敏銳洒脫、處事果斷,而且她還參與了劇本的創作。幾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王文娟曾塑造過200多個角色,因為演什麼像什麼,被稱為「性格演員」。能文能武還能寫,王文娟也是越劇舞台當之無愧的「多面人」。

圖為王文娟(右)與大徒弟孟莉英在「全明星版王派越劇專場」同台獻演。 蔣迪雯 攝

塑造過那麼多人物,最喜歡哪類角色?王老師用兩個字概括:「多情。」「我演的角色,大都是感情比較深的。比如林黛玉,情感非常真摯。還有孟麗君,很獨立,很真誠。孟麗君比較開朗,不像林黛玉那麼壓抑,所以那個時候連演兩個月的《孟麗君》,有時還日夜連場,我都不覺得累。」

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深入人心,很多觀眾把她與林黛玉畫等號,以為她像角色一樣柔弱。事實上,王文娟的性格更像孟麗君,開朗直爽,頗有個性與膽量。上世紀80年代,越劇的演出市場雖然比較興旺,但全院幾百號人僅靠兩個團的收入無法養活自己,還要靠國家貼錢。王文娟和一些姐妹覺得,「大鍋飯」這麼吃下去不行,劇團要有獨立性,特別是藝術上的獨立性。1983年,在文藝團體要「打破大鍋飯」的號召下,王文娟與徐玉蘭商量後,一起向院里提出率先改革的想法,後來成立了改革團——紅樓劇團,自負盈虧、藝術獨立、人事權獨立。

與孫道臨恩愛一輩子

退休後,王文娟雖然基本退出舞台,但是依然關注越劇發展。她看到現在有些青年演員平時都不太練功,尤其是不練武功,很著急。她曾問過一個青年演員,這位演員回答道:「老師,別人都不練,我一個人練,多難為情?」「小青年哪能有這種思想?」王老師有些激動地向我感嘆道,「不管怎樣,要成為一個好演員,必須要多練功,多實踐。演員是比較特殊的。手、腿、嗓子、眼睛等就是工具,每個工具都是要訓練的。」

王文娟拿出手絹輕輕擦拭孫道臨銅像

王文娟還告訴我,她發現,現在很多戲上演後,要麼不改,要麼就大改,有可能改好,也有可能越改越糟。「其實小細節是很重要的,好戲是一點點改出來,一點點磨出來的。以前我們演完戲後導演會召集全體演職人員開講評會。舞台監督、琴師、演員等都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意見。最後,導演對當天演出作總結,哪些地方有進步,哪些地方的表演感情投入不夠。這樣的講評制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藝術監督機制,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讓我們的演出每天都有進步。可惜如今很少有劇組這樣做。」

「台上演戲要複雜些,台下做人要簡單點」

經歷了幾十年風風雨雨,王文娟晚年的生活很平靜,練練字,看看書,去老年大學學畫畫,翻看世界地圖了解地理。「可惜我年紀大了,記不住了。現在想想也蠻後悔的,要是早點學,一退休後就學,那就好了。其實我先生在世的時候,一直勸我多學習。」說著,王老師回憶起了一件事:剛退休的一段時間,她覺得以前學戲、演出太辛苦,退休了就好好放鬆一下,於是常去打牌。孫道臨就很生氣,覺得太浪費時間。王文娟笑著告訴我,這是他們夫妻倆相處幾十年唯一爭執過的事。不過,溝通過後,孫道臨覺得王文娟的想法有點道理,而王文娟也了解先生的良苦用心。

我問王老師,最欣賞道臨老師什麼?王老師笑言,最欣賞他的博學和勤奮。「他懂的東西很多,一件事情就能講半天。我從小學戲,文化程度不高,道臨總是鼓勵我多讀書。結婚以後他給我列了一份詳細的書單,還專門把適合我閱讀的書整理出來放在一個書架上,方便我看。」

經典的黛玉形象留存觀眾心中

我不由羨慕地感慨道,道臨老師真細心。「是啊!他心蠻細的,一點大男子主義都沒有。」王老師開心地點頭附和道。每次孫道臨去北京,都會帶回兩斤她喜歡吃的蜜棗。更讓她感動的是,一旦孫道臨的北京親戚要來上海,他都會事先跟他們講清楚,「文娟家務不太會做的,你們不要叫她做」。

雖然演戲時非常較真,但是生活中的王文娟很馬虎。「我整理衣物都整理不好的。所以我如果要出門,行裝都是道臨幫我整理的。」這裡還有一個「插曲」:一次孫道臨要到廣州去,因為實在太忙,沒時間整理行裝,王文娟就自告奮勇地說,我給你整一整吧。她和女兒一起幫忙理好了行裝,孫道臨誇了母女倆,也沒有檢查。不料,第二天,孫道臨專門來信「謝謝」母女倆——洗澡時,他發現行李中沒有替換的內衣褲,只好跑去外面買。

王文娟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越劇上,把光鮮和講究都留在舞台上。

孟麗君扮相那樣颯爽

「千里共嬋娟」全明星版王派越劇專場在天蟾逸夫舞台連演三場,場場爆滿,非常成功,但王文娟回憶起來,依然有不滿意的地方。「這次專場跟以前不同,我是穿著高跟鞋登台的。但在上海演出時,我發現鞋跟容易陷在台上的絨毯里,走路不穩,所以後來去紹興演出專場前,我專門練習了穿高跟鞋走台步,蠻有效果的。」

「台上演戲要複雜些,台下做人要簡單點」。這是王文娟經常掛在嘴邊的,也是她一貫的人生信條。臨走時,王老師送給我一把為專場演出定製的扇子,我請她給我簽個名。不料,王老師簽名時,在我的名字後面還加上了「老師」二字,這讓80後的我愧不敢當。但她卻溫和地笑著說:「要寫的,要寫的。」生活中,王老師就是這樣平和謙虛。

生活中不事濃妝、舞台上特別講究的王文娟

談及事業上的成就,王文娟說:「我天資平平,無非是肯下一些純粹的『笨功夫』,如果算是僥倖有所成就的話,只不過是這一輩子沒有太多雜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到演戲這一件事情上而已。」

演戲時的講究、生活中的隨性,這大概是大藝術家與時下所謂明星的最大區別吧。


推薦閱讀:

她自稱演戲角色全靠潛規則,稱自己和三十多位導演有過「接觸」
她4歲就演戲,如今大紅大紫比趙麗穎還火,比范冰冰還會穿!
沒人敢說「張譯不會演戲」
什麼老戲骨的勝利,他們年輕時就挺會演戲了
最會演戲的男人拍拍屁股走了,我們望著他的背影嘆一聲捨不得

TAG:做人 | 演戲 | 複雜 | 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