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隋唐五代·繪畫卷」 張萱與《搗練圖》

【作者簡介】:

張萱,漢族,長安(今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741)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併提。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於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作品簡介】:

【名稱】《搗練圖》

【作者】張 萱

【類別】人物畫

【時代】唐 代

【材質】絹本設色

唐張萱《搗練圖》,絹本設色,縱37厘米 橫145.3厘米。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併流失海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作品線條流暢圓勁,設色典雅,構圖平穩,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釋意】:

《搗練圖》描繪了從搗練到熨練各種活動中的婦女們的情態,刻畫了不同人物的儀容與性格。表現的是婦女搗練縫衣的場面,人物間的相互關係生動而自然。從事同一活動的人,由於身份、年齡、分工的不同,動作、表情各個不一,並且分別體現了人物的特點。人物形象逼真,刻畫維肖,流暢,設色艷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豐腴的審美情趣,代表了那個時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時代風格。

執絹的婦女身軀稍向後仰,似在微微著力;熨練婦女認真專註的表情,端麗的儀容,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溫厚從容的心情。在絹下好奇地窺視的女孩,以及畏熱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動引人。畫家表現婦女搗練活動,不只是描繪搗練、絡線、織修、熨燙等的活動過程,他既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畫某些富有情趣的細節,使得所反映的內容,更具有生活氣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畫的共同特點:臉型豐滿,設色工麗。

【歷史評價】:

《搗練圖》繪製在細緻平滑的宮絹上,並無作者和摹者的款印,卷首題跋: 「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真跡」。另有金章宗用瘦金體題「天水摹張萱搗練圖」。瘦金體由宋徽宗獨創,筆畫勁挺秀麗, 風格獨特。金章宗完顏璟愛好書法,曾在朝中設立書畫院,「凡好書札,悉效宣和(徽宗時年號),字畫尤為逼真」。完顏璟學宋徽宗的字,幾乎可以亂真。從這些題跋上推測,金章宗完顏璟曾經是這幅《搗練圖》的收藏者。

1126年,金兵攻下宋朝都城汴京後,從宋宗室處掠奪了大量書畫文物。這幅曾著錄於《宣和畫譜》的唐畫摹本便是其中之一。金章宗題「天水摹張萱搗練圖」,天水是地名,位於今甘肅境內,是趙氏郡望,所以宋朝也被稱為「天水一朝」。有說法認為這二字指代趙佶。然而縱覽全圖,並沒有「御制」、「御書」等徽宗款識,書法鑒定家徐邦達、楊仁愷則認為此畫應由宋代畫院高手代筆。

明清兩代對《搗練圖》的著錄不多,明人張慎曾在《丹鉛總錄》中寫道:「古人搗衣,兩女子執杵,如舂米然。嘗見六朝人畫《搗衣圖》,其制如此。」文學家沈從文認為,傳世古畫中只有宋代摹本《搗練圖》中出現了豎杵,張慎所說的必然是這幅畫作,只是他將唐畫摹本錯記為六朝。

《搗練圖》在清代的印記,來自畫中所題「高江邨清吟堂秘藏」,此為清代學者高士奇的印章。高士奇是清代著名學者,學識淵博,善考證,曾為康熙講書釋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由此可見,清代時此畫還在中國境內。學者徐繼春曾詳細考證了該畫流入境外的經過:1904年起,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開始僱用日本研究者擔任東方部顧問。1912年5月,時任波士頓博物館東方部顧問的岡倉天心,從天津大沽口進入中國,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奉命收集中國古代藝術品。此後一個月中,岡倉天心被眾多中國古董商人包圍。他利用「中國的日本特別基金」先後收購了《遠山柳塘圖》等古畫和一批珍貴的青銅器,這幅《搗練圖》是購自一位滿清貴族之手,當年8月入藏波士頓博物館。此後《搗練圖》一直存放於該館。


推薦閱讀:

測評|2018款 iPad 9.7寸繪畫體驗如何?(Apple Pencil+Procreate)
台北故宮中國傳統繪畫選粹展
我的2018年繪畫作品4——春天來了
通過作品對比談造型
橄欖樹 | 夜的另一半

TAG: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