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少林拳術秘訣2

第七章 拳法之歷史與真傳

此乃依尋常世俗之通稱,故名之為拳法。其實各名家巨手,少有用拳者,況以吾少林為南派之開山祖乎!試觀吾少林所練習之手式,百七十餘手,用拳者不得十分之一,即用拳矣,亦不過握如虎爪,從未有五指齊握之平拳也。蓋以平拳而出,乃見笑於方家之事,即以實用而言,平拳之制勝,力分而不能中要害,又何濟於實用乎?茲將吾宗之拳法敘之如下:

其一 五拳之發源

少林手技,以五拳為上乘至精至神之術,非於此道有所悟入,或工夫欠缺,氣力未純者,皆不輕易傳授。顧非吝惜隱秘,因此中三昧,不易通曉,即朝夕從事於斯,若不悟其用精用力之微,亦不過襲其皮毛,終無是處。此柔術學之所以非易也。

五拳之法,人多以傳自梁時之達摩禪師。其實達摩師由北南來時,居於此寺,見徒從日眾,類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憊。每一說法入座,則徒眾即有昏鈍不振者。於是達摩師乃訓示徒眾曰:佛法雖外乎軀殼,然不了解此性,終不能先令靈魂與軀殼相離,是欲見性,必先強身,蓋軀殼強而後靈魂易悟也。果皆如諸生之志靡神昏,一入蒲團,睡魔即侵,則明性之功,俟諸何日?吾今為諸生先立一強身術,每日晨光熹微,同起而習之,必當日進而有功也。於是乃為徒眾示一練習法,其前後左右,共不過十八手而已。今詳述如下:

先排步直立,呼濁吸清,掙腰鼓肘(此乃足肘),凝神聽氣,正體努目,此為入手之內功。

朝天直舉

解曰:即以手朝上伸舉,氣貫三焦,左上則右下,兩掌須平,掌心相印,名為朝天踏地,此為二手。

排山運掌

解曰:上式演畢,即將足排開(一尺余距離),用柳葉掌向前推排,左右前後,次第推運,仍須力貫掌心,氣發丹田,有猛虎推山之勢,此為三手。

按:此與岳武穆之雙推手法,甚覺相類,不過,岳系雙掌齊出,此系單掌,前推後應,微略異耳。

黑虎伸腰

解曰:前式畢,收足正立,再開短馬,兩手仍作掌式,左右分推,由短馬變為高馬(先低後高),必須以腰用力,兩掌齊出,且伸滿時兩掌心與後足心更須相印,如是左右前後,起落伸推,久則腰膝堅強,收功甚速。此為四手。

雁翼舒展

解曰:伸推畢,收馬排足,略事休息。於是再吸氣一口,下貫丹田,用手緊貼腿部,運腋力由下漸起,以平肩為度,如舒雁翼,且兩手起落時,足根隨起,落則隨落,腰須硬實,足尖得力,兩手起時,隱覺氣貫胸開,肱漲指熱,方為得益。此為一手。

揖肘鉤胸

解曰:此手先排正兩足,再以右足或左足踏進一步,以陽掌平排揖下,至膝為止(先曲掌,而至膝則變為平掌),收轉時,以掌漸次作鉤曲勢,緊貼至胸,腰稍向後翻,使氣注丹田,力鼓兩肘拐。但揖下時,身須低伏,後足根不可離地,此練習氣功之手。河南西江兩派,及川黔湘楚等處之拳技家,多依此練習,亦少林宗法之衣缽也。此為一手。

挽弓開膈

解曰:此與世俗所傳之八段錦中「左右開弓如射鵰」正復相類。其不同者,在此系短馬,彼系正立,其效遂相去甚遠。如練習時,可依騎乘射球之式,腰須後翻,一字地盆,即為合法。此為一手。

金豹露爪

解曰:上均掌式,此乃變為豹拳式也(豹拳式指之前中二節作鉤勒形,大節與掌背平齊,拇指亦作曲形緊貼掌邊)。練時如左手攔護,則用右手作豹爪拳,儘力衝出。兩手循環練習,必須開聲吐氣(拳吐出之時,必須與拳力相應),兩足仍作半馬,用力與前無異(即腋力是也)。此為一手。

腿力跌蕩

解曰:前皆用手,此乃用足, 其法有四:

足尖直踢:此踢足須稍低,高則無力而有病。

橫腿掃擊:此出橫腿,其勢如掃,身須取側,收腿宜速而穩。

長腿高舉:此腿法頗不可輕率施用。因此舉起甚高,身法之虛空,在在堪虞,若遇名家,易為人制。須練習精到,出落如風,始可免意外也。演時左右前後習之,必須力貫足尖為要。

鉤腿盤旋:此法腳尖由外向內鉤盤,練時兩足如畫大圓圈,身法仍以半馬為宜。

以上亦四法,合之以前成十八法,又名十八羅漢手。此達摩師之開宗手也,在當時不過為強精壯骨之用。至達摩師圓寂後,徒眾星散,幾絕衣缽。數百年後,乃有覺遠上人,以嚴州某名公子,因事而剃度於此,性豪邁,素嫻技擊及劍術,得此而變化增益之,共為七十二手。即上段五式之各前十五手(三手重)是也。化散式而為整式,且參互錯綜於其間,以盡其法之體與用,亦吾宗之馬鳴龍樹也。自是之後,人頗精於練習,少林之名遂漸著。俗士名人,亦有遠道來學者。上人知此術不足以稱絕技,乃謝絕生徒,改俗裝,挾資游西北川楚滇蜀各地,欲求精於此者而師焉。上人云:「至蘭州(陝之蘭州),遇一叟,年六十餘矣,以小販為生活。上人寓旅舍,一日見該叟自肆中購油醬歸,道過鬧市人叢中,偶不慎,其物污某暴客衣,客大怒,即出其巨臂作掌頰勢,三擊皆不中,叟謝罪益恭。暴客愈怒,再舉其腿踢之,叟乃大呼曰:『污衣吾知罪,然非一擊可了,若不念吾年老,必死於貴客拳腿之下,望恕之恕之!』且急避於市旁牆陰下,手作揖式謝罪。暴客怒仍未已,踏步趕踢之。斯時市人皆為該叟危,而余尤抱不平,以為此細事,且彼白髮叟,何能經此客一擊,不死則殘廢無用耳。正欲急出手解救。不料該叟見暴客不可理喻,欺人百步,乃靜立牆陰俟之。該客先趕至,首起一腳,叟側身讓,擊力太猛,牆土紛紛裂墜。暴客再踢,叟再讓,至三踢,則該叟身微側下,以左手輕挑,右手駢兩指在暴客之足背處敲擊一下,視暴客已跌地不能動,且唇青面白,若痛不可忍者。旋經人解散扶去。於是市人同驚老叟有拳術,而余為尤異之。因尾老者行,至市後盡處,有小屋數間,老者歸而嘆息,頗露不安之狀。余乃不嫌唐突,叩門訪之,相見通姓名。始知叟李姓,先本中州人,數十年前,遷於蘭州,子一人習木工,並言俄頃該暴徒之無禮,言下嘆息,若有深憂。余曰:『以叟之絕技,一暴徒不足慮也。』叟搖首曰:『此人乃江湖惡痞,吾不幸而遇此,刻雖無事,終必不能休息,使余年在少壯,余亦不畏,今力衰,又寄居客旅,與君無異,恐朝夕遭暗算也。』余乃乘機進曰:『叟能從吾作汗漫遊乎?』叟曰:『偶爾相逢,何能以此累人?余尚有子,形影莫離,合之足下為三人,長途殊不易也。』余乃實告以余之此行,系訪求此道高明之士,並少林之宗派。叟聞余言,嘆息答曰:『余實淺學。君既不棄,余可為君紹介一人,即余之老友白玉峰是也(白氏山西太原人),此乃近世技擊家之泰斗,大河南北,莫與倫比。余乃小巫之見大巫耳!刻居洛陽,以授徒自給,君可訪之。倘渠肯相就,少林當樹一絕技!』余乃強叟行,其子亦相隨,至洛陽,見白氏。軀幹不大,而精銳之氣逼人,年五十餘,壯健非常。叟為紹介,同居洛之同福禪寺。朝夕求教,傾心請益。」叟與白氏感上人之誠,遂同歸少林。未幾,白氏竟自願剃度。因白氏妻早喪,無子,僅伶仃一人故也。叟子旋亦皈依禪林,改號澄慧。惟叟在寺尚十餘年,未曾剃度雲。

少林自得白氏與李叟,技術一變,融合舊時宗法,而創增為百七十餘手,內外交練,遂成少林派中之神妙絕技。皆覺遠上人一人之功也(聞此系金元時事)。

白氏之技,氣功最精,且長劍術。家初裕,以酷嗜此道,凡過客之以一技半長進者,無不養之。久則家為中落。氏更傾產攜資游四方,技日進,至無以存活,乃授徒自給。自歸少林,益勤修猛進,取舊法而融會貫通之,並增加為百七十餘手。分名之為龍虎豹蛇鶴五式。而斯道乃集大成。此白氏之功,為不可滅也。

李叟少年時,聞以擒拿著名,後商販於蘭,不肯以技顯,平生喜練大小洪拳(大小洪拳創自北派,凡陝洛川楚等處多宗法之。其拳式手法頗花妙,虛演可玩,惟於實功不甚得力,而江湖賣技者流尤喜學之)。故身法甚靈捷,以掌法駢指為專門絕技,並精棍擊。後少林有棍擊一術,即為叟所傳,其棍共只七法:(一)點(二)撥(三)掃(四)撬(五)壓(六)坐(七)退躍。其法甚精,惜近世竟少傳人,殊可慨矣!

按:李氏之棍,系單頭式。練習時,棍巔斜豎,兩手擒棍之末端,相距尺余,以棍左右向上劃繞,棍尖作圓圈式,以手之虎口(即拇指上縫中是也)用力,此式熟,再開馬,隨棍之轉側,而身法出焉。倘能於拳式中熟練,則易於致力,否則頗難入門也。

其二 五拳之精意

少林技術,自白氏來而宗法一變,初本為強身之練習,繼乃成技擊之絕學。推其淵源,白氏實集其大成。白氏曰:人之一身,精力氣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練,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否則江湖之野技,其不足留法傳世也必矣。以是創此五式,內外並修,而技乃神。今述其秘傳之拳法精意如下:

龍拳練神

解曰:練時周身無須用力,暗聽氣注丹田,遍體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即手心足心與中心是也),如神龍游空,夭矯不測。

虎拳練骨

解曰: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氣,臂堅腰實,腋力光沛,一氣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項,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

豹拳練力

解曰: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實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五指如鉤銅屈鐵,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蛇拳練氣

解曰:氣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氣,節節靈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與物遇,則氣之收斂,勝於勇夫,有經驗者自能知也。練氣柔身而出,臂活腰靈,駢兩指而推按起落,若蛇之有兩舌,且遊盪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所謂「百練之鋼,成繞指之柔」即為此寫照也。

鶴拳練精

解曰:此拳以緩急適中為得宜,蓋以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學者法此,故練習時,須凝精鑄神,舒臂運氣,所謂神閑志暇,心手相忘,獨立華表,壁懸千仞。學者瞑心孤往,久練精熟時,自能於言外得之。非倉猝所能領悟也。

能於此五拳習之既精,則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倘與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可壓倒群流。如至乎神化之境,則其效更有不可言者矣。在學者苦心孤詣求之,幸勿視為小道,而棄之於半途也。棄則與不學等耳!

其三 附述

(甲) 用力暗訣

覺遠上人曰: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力從氣出,氣隱力顯,無氣則力自何來?俗家之力,其來也猛,而其著實也,多浮而鮮沉;名手之力,其來也若在有意無意之間,而其抵隙沾實而後,全力一吐,沉重若山,可以氣透膚理。此其故:由於俗家之力剛,名手之力柔;剛則虛浮,柔則沉實。習之既久,自能知曉。蓋以一掌或一拳之打出,手一著力,則氣有三停:一停於肩穴,二停於拐肘,三停於掌根。如是而求力能貫透指巔或掌心難矣。至於柔運之力,則與此不同,一舉手則全身之力奔赴於氣之所運,所謂意到氣隨,速於聲響,精確之功,學者可以悟矣。

(乙) 地盆與樁步之別

吾弟睛皋問余曰:少林謂之地盆,他家則名之曰樁步,其用如何?有無同異?請稍為言明。使學者有所矜式,而得用力之方。

余曰:此事最易辨別,惜人不加察耳。地盆者,短馬也,樁步者,半馬也。地盆為練習時之用,樁步為臨敵時之用。故地盆有一字、八字、||字之別,樁步則有子午、丁字、字(又名長三式)之分。子午之式,如長三形,而後足稍平(與丁之後足同),丁字式則用之者少,以其略有不便也。以吾所見,子午樁法,不惟南北無異,即陝洛川楚等處,亦不能外也。顧以足之立地形勢,只有此數,不能特創新奇耳。

(丙) 眼法與聽力

柔術以眼為第一要著,故眼力鈍視之人,萬不能練習,以應敵易於受制也。諺語云:此道無它謬巧,在眼尖手快膽穩步堅力實五者而已。此雖為淺近之語,然於此五者真能無所欠缺,則應敵亦切實受用不小。初學步者,宜先於此五者加之意也。

各家眼法,常有參差不齊之處。關中派謂與敵遇,宜先用眼光注其肩窩,洛派則謂先以眼視敵之胸膛,北派則謂敵之手尖或器物之端,須先凝注,川黔湘楚等技家,則謂須以己之眼光注射敵之眼光,此等之法,俱各有精妙自得之處,不能妄評其優劣。總以融會諸家之長,而以銳利為最要。故少林之法,高出於各家之上而不同者,在平素之內功耳。內功維何?即解脫生死,心定神清。眼力到處,威如猛獅,銳若鷹猿,其妙境不可思議。至於注射之點,以敵之眼光為鵠。手尖物尖,不注自注。習之精熟,自能解悟,淺者不易知也。

聽法乃防敵之扼背,或暗狙襲擊。能聽則倉猝有以避讓,不致夢夢受敵也。要之,聽法仍以禪功深者為易。禪定之人,聽及毫末。達摩師面壁九年,聽階下之蟻語,聲若牛鳴。到此境界,區區之聽功,渺爾微塵,不足道矣!

第八章 技擊術釋名

一技有一技之特別名稱,及其遺傳習慣之詞語。苟不詳為解釋,茫昧從事,顧名而不知其義,此亦見笑於方家者也。至其名稱之異同,有為少林之專稱者,有為各家所通稱者,雅俗各別,名詞互異。茲取其尋常通行者,略記如左。其過於俚俗,如江湖賣技者之信口呼稱者,不取焉(按:江湖賣技者流稱拳向上沖為朝天一炷香,兩手上下擺列稱為獅子大開口,駢二指而出則稱為雙龍出洞。如是等等,真難更仆數。惟其太俗,故不取焉)。

(一) 地盆(少林之名稱,列於首方,至各派之稱,附之於下,後即仿此),通稱馬步,又稱騎馬樁,有八字馬,川字馬,一字馬之別。

(二) 呼吸(少林又名練息法),北派稱提氣,湘黔稱提桶子勁。

(三) 指法,少林一指稱金剛指,通稱金針指;兩指稱金剪指,三指稱三陰指,又稱鼎足指,四指齊出稱金鏟指。

(四) 掌法,五指緊排,稱柳葉掌,又稱般禪掌。出掌時指尖向下(即翻掌),稱托葉掌;五指曲鉤,稱虎爪掌,又稱金豹掌。

(五) 陽手(即手掌朝上之式),陰手(即手背朝上之式)。

(六) 牽緣手(又名陰陽迴環手),剪手(又名金叉手),通稱雙陽踏手。

(七) 馬不動而身稍折為吞法,手從外推為吐法。

(八) 右手三指平握,食指大節銳出,稱灌拳;外四指平握,中指突出,稱點拳。

(九) 與人搏鬥,正中直進,稱踩洪門;左右取勢稱側鋒,又稱踩邊門。

(十) 右足直立,左足曲而高起,兩手作鶴嘴式,平膀合抱(相距五六寸),努目直視,稱英雄獨立。

(十一) 左手前照作攔勢,右手排掌向後一掃,稱烏龍擺尾。

(十二) 前足曲而手足直,步法大開,身朝前撲,兩手作虎爪掌前推,稱黑虎推山手。

(十三) 足照上式,兩掌作欲推勢,稱白虎望路手。

(十四) 矮馬,右足伸長,頭向前望,兩手朝後照抑,稱白虎反沙手,又名尋豹兒手。

(十五) 演拳時,踏東南西北及東南東北等方,為踩八卦。

(十六) 半馬(即身稍蹬下,兩足分開如長三式),稱子午樁。

(十七) 擊肩窩之合縫凹處,稱灌穴。

(十八)用雙掌斫敵人之膀肉,稱雙刀斬鼠法;擊尺脈後之脈根,稱斬龍手。

(十九) 擊敵人之腰腎穴,稱為踢燈(腎為命門之火,故名踢燈,以用足力故也)。

(二十) 擊兩太陽穴,稱金錢穴。

(二十一) 動手即先用足踏敵人之足尖,稱倒樹法。

(二十二) 以掌刷擊敵人之眼目,稱鐵帚手。

(二十三) 閃至敵後,拍擊或斫擊敵之腦後穴,稱換枕手。

(二十四) 擊敵之尾脊穴,稱曰沉海手;擊腎陰,稱曰托陰手。

(二十五) 灌擊敵人之耳根,稱曰照風手。

(二十六) 踏丹田氣海穴,稱曰踩八卦。

(二十七) 胸膛直入,稱曰大撞碑手。

(二十八) 擊人中,稱破瓜手。

(二十九) 插咽喉,稱獨蛇尋穴手。

(三十) 灌腋窩,稱曰貫膛手;擊肋下空處,稱撾邊手。

以上不過略就尋常稱謂,稍為釋之。其餘一切微近俚俗者,則從闕焉。或有問於余曰:其中之名稱,有近於似者,固亦確有至理存焉。至如踏丹田氣海稱踩八卦,未免名不副實,此何意也?答曰:以名實而論,其中不副者甚多,不僅此一端為然耳。但以個中人多用此稱謂,幾成習慣,所謂積習既久,未能免俗者此也。是編乃數十年前之舊抄本,其間魯豕魚亥,訛誤甚多。茲為改訂而略加潤色,亦以留當年之雪泥紀念焉爾。

第九章 禪宗之極軌

自古沉潛靜修之士,於一技一才之微,必猛勇精進,力求登其峰而造其極,決不肯自畫於半途,而以一知半解,見輕於名人巨子。

矧柔術之學,大則強筋壯氣,健神凝和,有長生視息之益;小則亦可防身護體,濟弱扶傾,獲一己安寧之福。

又安得以小道末技視之乎?自達摩禪師契錫南來,創此良規,三六垂教,共同皈依,宋元以還,名師輩出。繼長增高,融舊鑄新,出神入化,遂成絕學。南北盡傳衣缽,薄海仰為宗師。斯道之盛,亦可謂風靡一時,聲流萬里者也。降及晚明,天不祚漢,寶鼎播遷,銅駝荊棘,故宮禾黍,天潢貴胄,飄零嶺海,借逃禪為恢復之地,以寺剎作避難之場。於是有棲身少林,剃度皈依者。斯時也,燕晉雖淪為異域,滇黔猶保其殘山;瓊崖之帝星未墜,台澎之正朔猶存。故遺老皇宗,雖身在塵埃,而志慨河山。振精勵神,磨筋煉骨,取少林之絕技,朝夕勤修,沉心孤往。

求神通於宗法形跡之外,悟解脫於恐怖掛礙之中;

了卻生死關頭,而後大雄大辟大無畏,證入涅盤世界,

始能無法無我無眾生。此禪宗之學,所以為斯道之正眼法藏也。

吾釋十三宗,何以獨有取乎禪?蓋以禪宗尚靜悟,貴解脫,以入定為功夫,以參證為法門。能於此而有所悟入,而後性靜心空,脫離一切掛礙。無掛礙斯無恐怖矣,無恐怖則神清,神清則氣足,氣足則應變無方,隨機生巧。如是而後,明於法而不拘於法,沉其心而不動其氣。斯道至此,始可告大成矣。

或有問於予曰:

人生一大關頭,生死是也;

人生一條大道,證悟是也。

禪宗乃求佛之寶筏,見性之慈航。

明心證果,佛法正自無邊。又安得以技擊之末術,範圍此廣大之宗法乎?況佛法乃度世濟人之道,以慈悲為本,以救眾生為功;技擊之術,其用意全與此相背戾。今以此道開方便之法門,示柔術之極軌,未免墮眾生於泥犁,胎孽果於祀世耳。余曰:凡事只可從本位上著想,始有湊泊之地。若以釋家慈悲救人之旨為繩墨,而謂技擊一術,專以強力凌人,制人死命之具,則不惟技擊不可學,且為釋氏之罪人矣。夫人自現身塵世以來,其最堪寶貴持護者有二:一靈魂,一軀殼。此二者乃出世入世之一大因原,不可畸為輕重者也。

故靈魂乃軀殼之根,軀殼本靈魂之府,無軀殼何有靈魂?見靈魂終恃軀殼。雖色身寂滅,曇花泡影,然倘於未曾證果涅盤,明心見性之先,而即有物化光銷之劫。試問以何因原而可超悟解脫於塵海之中,而不生不滅於萬世乎?《會元錄》曰:在大千世界之內,先求一個不壞之身。是軀殼有關係於靈魂,其密切重要如此。今不究其根原,反目為傷人害世之術,是以凡夫而測慧業,蟻子而譚邱山,其與技擊本來之意,相差不已遠乎?

進一說以為解釋,則其理更易明了。如人能懷慈憫度世之心,臨事自能愛物;人能有靜悟解脫之觀,處變方免紛亂。顧禪宗之於技擊,只見其有益之可言,而未見其損也。況際斯塵岳慾海之世,人之溺沉醉夢於孽淵而不返者,已不知幾億兆京垓。倘能藉不二之法門,由一指而入正覺,則一人之超度,而實勝於一日造萬八千塔也。能知此意,而後識技擊與禪宗之精微。否則肉眼凡夫,又何足以語此?是吾之所以求空山之足音,而竟渺渺無聞也。

上乘之技擊術,總以有幾分禪機方能活潑鎮靜,所謂超乎寰中,得其象外也。松筠上人曰;吾塵遊人間世,垂三十有餘年,所至之名都巨邑,以數十計,可謂廣矣,英俠技勇之士,超拳絕類之夫,自謂交遊幾遍天下矣。求其挾一技之長,以雄傲縱橫於世者,已指不勝屈矣。然能以解脫超悟,抉吾佛之奧竅,而皈依正覺者,真不啻鳳毛粼角也。由是觀之,亦自有因緣存乎其間,不可多覯者也。

第十章 南北派之師法

南北之區分,究以北地為勝。其中有關乎天時地理者,非人力所能為也。蓋以燕趙齊秦之郊,多豪俠奇絕之士。且北地苦寒,生於其間者,筋骨實較南方為強。而飲料食物之中,米與麥又大有懸殊。吾嘗周曆幽燕長城諸地,廣漠平原,一望無垠。每至秋冬之交,而南人之初至其境者,已有瑟縮蕭索之意。迄至北風怒號,寒飈裂骨,南人之不能撐支,更無論矣。北人則習慣成性,毫無畏縮。雖層冰盈丈,雪花如拳,而鞍馬縱橫,鞭影自豪。此北方人之筋骨,較諸南人為強健者,乃天演界中之生成的優勢,不可諱也。益以北地最重鏢客,人之以此謀生活者,不可勝數。因其地綠林豪客,所在多有,其中盜首賊魁,亦常有挾奇技異能者,不可以尋常視之。而商賈之出於其途,欲保持其財物者,勢不能不顧聘鏢客。此等鏢客,必須操極精之技術,而後可以保他人之財物,與自己之生命。此中精微,洵所謂真實本領,而絲毫不可假借。故凡欲以充當鏢客為生計者,平日秘密之練習,先求其普通,而後習其專門。總須擇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及者,朝夕以求之,必臻乎至精極熟之境,始可出而應鏢客之選。此蓋由於一生之生活關係,乃以技擊一道,為第二之生命。是以操術之精,有非南人所可幾及者,正以此也。

南方技擊之術,就尋常論之,似不及北地之多而且精。然有時挺然傑出,其操術之神,造詣之深,玄妙變化之奇,有非北人所能望其肩背者,此亦有故也。

北人筋骨之強,練習之深,得天然上之造就,自不必論矣。然北人雖以筋骨勝,而南人有時造詣所臻,直駕北人而上之。蓋南人以靈動神化勝者,其操術之精,有非人擬議所能及。自道咸以來,南方以技擊之術,騰聲於大江南北者,有三人焉。今述之如下:

其一 李鏡源之技擊術

李鏡源,又號長須李,湖北省之夏口人。父業木商,故家富於資。少年入塾,於課餘之暇,即好弄拳棒,塾師每見而禁止之。李嗜之深,不能已,時年已廿余矣。旋隨母赴沔陽省舅氏,途中遇陝人高某,言談甚洽。高乃陝之技擊最著者,相見恨晚。高在沔本業菸商,旋由李邀至其家,朝夕傳授之,未逾年而技大進。李總以操術未臻其極為憾,高遂告以陝之三原某寺僧,為斯道聖手,惟不肯輕於授人,若誠懇以求之,或可傳其衣缽。李聞之,乃束裝往訪,至其寺將匝月,跪地三日,僧始為之講授。今將其師法次第,記述如下:

僧曰:佛門只有慈悲度世,未聞練習傷人之技術者,世俗動以技擊衛身為口頭禪,其實朝夕動躍間,總不能離卻襲擊他人之念,此念一起,即是意孽,意孽生而魔障叢集,是乃與佛氏悲智交修之旨,大相違背。

自達摩師之練身法門傳播以來,世俗動以禪地為拳腳之場,儼若空門中必須於入定餘暇,用其力於此,不知此乃大謬之見。顧達摩師當日之創此宗法者,亦一時權宜之計,究不離乎靈魂軀殼,交相修養,始克涅盤證果,悟徹真如。並非我佛門中定有此一段初學鍛煉身手之功。今子遠道而來,專其心於此,其誠墾吾已知之。但惜不務三寶之皈依,只為身手之是重。我聞之儒書,楚項力敵萬夫,終屬血氣;仲尼朝聞夕死,是何意志!子既入寶山而問碔砆,我且藉幻影而指迷津。我聞如是,子其諦聽。

(一)欲學技擊,先學不動心。

人之一身,其主宰全在乎一心。心者,君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而後臣民效指揮如意之勢,即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者也。夫技擊之練習,無事之時,本極從容,倉猝應變,則氣息上浮,手忙腳亂,如是則雖平日技擊工深,終覺不能收效果於俄頃。此技擊所以歸功於不動心。能到此地步,技擊始有超神入化之境,否則終屬野狐禪,縱能具有好身手,究非正法眼藏也。

(二)欲學技擊,先學數息。

此本道家修養之術,而佛門初步時,亦有此法,蓋以世俗多鹵莽獷悍之夫,平日稍一動作,則氣往上浮,呼吸如抽,如是則其頭腦昏瞶,不惟耳目失觀聽之能,而手足亦必無所措。溯其受病之由,實因氣息粗率所致,故技擊專家,必須使氣貫丹田,雖騰躍跳縱,猶能平其心氣,而後可以臨危應變,操必勝之機。可見氣息一功,至關肯要,不可以尋常視之也。

數息之功,即不動心之道。蓋心與氣本屬一體,古語所謂「氣靜則神恬,神恬則氣足」。技擊臻此境界,而後可稱上乘,可稱絕技,否則仍不過野道旁門,終難入於名家巨子之林也。至數息之法,又名調息,道家又稱聽息。蓋以氣息由於呼吸,呼吸由於肺部,而鼻為出入之門。凡技擊學步之始,先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又名丹田,即小腹下部是也)。而用力之法,先宜講身體站立。足之前後跟踏地,挺腰開胸,兩手插腰,聽氣之出入,拋卻萬念,默記其度數。或由一數至五,或由一數至十,不可記數太多,以免心神昏亂。此數息之法也。

至聽息,則其功較數息為深。每於朝夕演習時,從容運使,不可著力。出一掌也,當平肩直腰,若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於掌緣五指之尖,靜心聽之,臂灣指掌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此外運腰挺足,亦復如是。坐立行動,總以氣息沉靜為主。久之習養功深,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為之喘促。此技擊家所謂下實則上輕,即練氣不浮之功效也。但有一事須注意者,氣以順為要,而不可過於逆制。初學步時,偶於用力猛烈,則氣必喘息,切不可忍制以求爭勝於人前,否則肺部暗受其損害,必致不可救藥。吾見少年人每有此弊,故為之警戒耳。

(三) 欲學技擊,必先破生死關頭。

夫死生一關,為眾生之大關鍵,亦即佛氏之度世證果無上法門也。又豈僅區區技擊一術,所當視為先務乎?今將為子作片義之喝棒,揭出斯旨,不可以玩弄光景之言視之,以重吾之罪。蓋技擊之為道,雖屬衛身強體之術,而終含有幾分克敵制勝之意。質而言之,即謂之殺人之術,亦無不可,如是則生死之一念,愈不可不先破也。昔有壯士某,為河北之技擊大家,凡燕秦楚越諸地,無不知其名者。以其操術之神,實有過人之處。據其自言,亦謂自束髮時即肆力於此,性命以之者垂三十餘年。平常以為舉世無有能敵之者,後以強橫逞力太過,被擊於蘭州之一遊方僧,斷其兩足,今尚流落豫洛間。人有問之者,不敢復言技擊術。詢其勝負之道,以筋力論,聞此僧差某壯士遠甚。當其競鬥時,一則氣息暴狠,欲得而甘心;一則穩坐蒲團,一塵不動,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左券。此由於生死關頭,早已勘破,故臨敵制勝,毫無畏怯。可見禪機之為功,又豈肉眼凡夫所能夢見者哉!

由是觀之,則破生死關頭之於技擊一術,實為必要之道。然此事又豈率爾空談所能見功者乎?佛門之畢生修養,乃以此為究竟證悟。然而緇衣萬千,求其於此中勘破塵根,悟徹輪迴,而不隨落於游光幻影者,已屬百難覯一,況君等凡夫,處此慾海茫茫之中,求能超拔乎生死之域,恐戛戛乎其難矣!子既求技擊之臻於絕頂,必須於此道有所得,而後可以神明於法之中,超其象於塵磕之外。予雖知其難,而又不能不以此難為期許者,非故高其說以阻人勇進之心,究予之所望,人自哇哇墮地,而此一大關頭,即為吾人歸根結果所當知者,又豈僅技擊一端,須於此中著力已耶?倘與我佛因緣,由一指而入正覺,斯則予之厚望也夫!

以上乃三原寺僧傳授李某之言,此所謂傳理不傳法者。雖然,寥寥三端,談何容易?李自得此旨,歸而求之,如墮五里霧中。後乃結廬於嵩山中,發篋讀書,並於朝夕肄習技擊術。久之,於儒書有所頓悟,乃再誦釋典,悉心求禪蛻之學,如是者又十年,遂參悟生死之機,而其技術之神妙精奇,亦為古今冠。後著有《塵技禪機》一書,專闡發此旨。惜其子某不善繼述,使此籍湮沒不傳,良可嘆息。前荊襄某寺僧,猶有能言其技之神、術之精者,但以年湮代遠,文獻無征,遂使此術如廣陵散之遺落人間,洵可慨也。


推薦閱讀:

活在愛中的秘訣(連載四)
維持婚姻的秘訣是什麼
夫妻和睦的相互秘訣
招桃花運的十個大秘訣
盲師斷命秘訣:五言取用訣》

TAG:轉載 | 秘訣 | 少林 | 拳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