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釣魚大全之三(1):台釣入門

台釣入門

一:什幺是台釣

台調可不是坐在檯子上釣魚,是台灣釣法,指懸墜底釣術。請看圖示:2明顯可以看出:鉛墜懸於水中,而鉤在底。如何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很簡單,先從調漂說起。

二:如何調漂

簡單就是簡單:先記住:一定要半水調漂。如圖示:2

1.漂尖到鉤的距離不得超過水深。

怎幺知道?很簡單:多在鉛皮座上繞一些鉛皮,把漂向鉤的方向移動到最小距離,拋入水中,漂沉到水中不見出來,提出,一點點剪去鉛皮,直到如圖中所示:漂尾露出水面四目。這種狀態,就是台釣中所說的水中天平!就是說:漂尾在四目這點上的浮力在水中與底下的太空豆、鉛皮連接環、雙鉤等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即:重力=浮力,這種平衡狀態一旦被破壞,漂目就會發生變化。

記住:漂目不一定非得調在四目上,這只是一個例子。

2:如何找到水底

首先將和好的魚餌分別掛在兩鉤上(餌大一些為好),拋到位置,如果漂目沒有露出水面,可將漂向上拉,反覆多次重複上述動作讓漂目露出二目。這時,就算真正找到底了,如圖:這就是所說的調四鉤二了!在這個過程中,雙鉤掛餌找底,實際上已經是打窩了,等到調好漂,窩已基本打好.就等著看漂的動作揮杆上魚了.

3.識漂提魚入護:豐收的喜悅!

識漂動作:經常聽說漂有力向下一頓即是魚訊!這有力的一頓就如同抬手敲門,發出"噔"一聲的感覺一樣,快速提竿,手臂自然向上抬,一條小魚就會從水中飛出.

4.提竿動作

A.釣小魚提竿動作:小魚揚竿動作是手心握住竿尾部,食指順竿手腕輕輕用力,手感上魚,輕輕倒竿將魚從窩中引出後,提出水面.這樣釣到魚就不會驚跑窩中的其它魚,反而其它魚兒會認為被鉤的小魚吃了獨食跑不見了,這樣就會越聚越多,您就會越釣越多,到那時,沒有一個好身體會吃不消的。

B:釣大魚提竿動作:首先拿竿要對,魚竿尾部要放到肘部,手自然放在竿上,握緊釣竿,漂尖出現反映時,快速向前直推,儘快將大魚從深水提到上層水域,然後,引出窩子,提至水面,用抄網抄住,放入魚護。

注意!這裡快速向前直推地動作是什幺樣的動作?怎樣的感覺?簡單:只要看看家裡人是如何炒菜的動作就行了。

台灣釣法之問題精要 新華釣魚會主席 李志豪

細線、小勾釣大魚

台灣釣法,最具特點之一是線細、勾小,效果好。使用粗線、大勾釣不到魚,改為細線小勾,返之效果往往好得多。這是我們學台釣的一個主要內容。但是有的釣友擔心細線、勾小,碰到大魚會比較吃虧,甚至認為台釣不適合於釣大魚。這種看法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但必須注意一點,在一定的條件下台釣中的細線、小勾既適合釣小魚,也能釣大魚,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

細線、小勾必須與較軟、強度又較大的魚竿相匹配。使用這樣的魚竿,在較大的魚上釣之後,靠近竿尖部份彎成弓形,隨著魚的重量和掙扎的大小,改變其彎曲的程度,一般變至90o以上,甚至180o,到緩解魚的衝勁,以柔制剛。如細線、小勾配上又粗、又硬的魚竿,即使上釣的魚不大,也很難避免折釣斷線發生。

細線、釣勾小是相對的,還要隨具體情況的需要而變化,能細則細,該粗的還是要粗一點,不是一概都細的,例如:釣小的鯽魚,使用0.8號母線,0.4子線便足夠了。如果魚比較大,或者在混養塘里,有不同的魚種,大小也不一樣,線才用粗一點,母線可以增加到1-2號,甚至3號,子線的號數一般為母線的半就可以了。

細線、小勾與垂釣者的操作水平配合。操作熟練、經驗較多者,線、勾可細一點,線細、勾小要求揚竿不能粗猛,動作量不能過大,魚吃勾時提竿不能超過90o;提竿時魚勾沒有釣上魚,魚勾不應露出水面;上勾的魚大,魚竿要指向前方的水平線保持45o或以上,防止魚掙扎逃走時把魚竿和釣線拉直,形成拔河現象。

重視抄網的使用。提竿後,如果是小魚上釣,可以直接提出水面拉到上岸來,參加釣魚比賽時,不少釣友為了節省時間,常常是這樣做的,除此以外,一般都應使用抄網。如果釣到魚,可將魚頭提出水面,留意魚身仍在水中,竿向左傾斜(對右手握竿者而言),拉至岸邊,左手用抄網抄魚,如果是大魚上釣,則須待魚兒消耗一定體力後才抄上岸。

使用細線、小勾,折勾、斷線的現象是常見的,不足為怪,尤其是在混養魚塘里垂釣,更容易出現,所以必須充分做好隨時換勾換線的準備。釣前把一副副的子線綁好,對可能要用到的不同型的魚勾配合子線各綁若干副放在勾盒內備用;還要根據竿長和可能需要的不同型號之母線作備分,當然要套上太空豆,浮標座等等,以便隨時更換。折勾斷線時是麻煩事,耽誤時間,但細線、小勾的垂釣效果好,有麻煩也是化算的,尤其以尾數計算成績的比賽,用粗線、大勾往往是不行的。因此,台釣不但要求好的釣魚技術,也要做好準備工夫,更要對換線、換勾做到很熟練,令熟而生巧,爭取時間。

台灣釣法的基本特徵

a.懸墜。

b.短竿、細線、雙鉤、小鉤無倒刺、細長的流線型立式浮標。

c.釣竿擱放在竿架上,竿尖入水,手不離竿,眼不離標。

d.鬆軟易溶的魚餌。

台釣講究裝備統一,動作標準,姿勢正確。一切都要求規範化。台灣釣法的釣竿、線、太空豆、浮標座、浮標、鉛片座、連接環、魚鉤等的組合安裝步驟是:

主線的配置:

取一根線徑適宜,大約長於釣竿15-20公分的釣線,裝配順序:

a.穿兩粒太空豆.b.裝浮標座.c.穿三粒太空豆.d.穿鉛片座.e.穿一粒太空豆.f.固定連接環。

竿先與主線的連結:將主線上端折回來10公分左右,在其頂端一公分處打一個結,再在離頂端6公分處同樣打一個結,這樣成了一大一小兩個圈。垂釣時,拇指與食指伸進大圈捏住主線從大圈拎出,套在竿梢的布袋線上,抽緊主線即可。收桿時,只要捏住小圈輕輕一抽,主線便脫離竿梢。

子線的配置:取一根比主線線徑細一倍的釣線,長約30-40公分左右,兩端各系同號魚鉤一隻。將線對摺成一長一短,兩鉤相距2-3公分,對摺處打一個結,以固定其長短。

主線與子線的連結:將子線打結一端穿過連接環的下環兩到三圈,將所打的結穿入圈內抽緊,多餘的線尾剪除即可。

將浮標插入浮標座,拋竿入水便可進行調標。

台灣釣法靈敏度高,魚獲量多,關健的一環是浮標的調整,即浮力與重力調整。要領是調四目釣二目。

調四目:先將浮標座盡量移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標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拋竿,將魚鉤盪至目標點,壓線入水後看浮標動態,如橫飄水面久不站立,說明鉛墜太輕,需增加鉛片;反之,如浮標直立並迅速下沉,說明鉛墜太重,應減少鉛片。直至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注意,這時的

釣二目:兩鉤掛上釣餌,拋至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的浮標就會慢慢地沉入水中。然後將浮標往上移,掛餌、拋竿、壓水,直至浮標露出水面二目。至此,調整浮標及測試水深即告全部完成,就可垂釣。

選好釣位後,第一步先將魚竿架固定好。架上魚竿,調整魚竿前低後高的傾斜度,使竿梢插入水中10-20公分。

拋竿動作在垂釣過中,是自始至終要不斷進行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台釣不斷拋竿就是不斷引魚的過程,拋竿運行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垂釣成級的優劣。拋竿動作正確、規範、鉤餌落點集中,是上鉤率高的前提、漁獲量多的保證。

拋竿:右手持魚竿,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鉛片座下的子線,並用無名指將兩子線分開,輕輕向後一拉,使竿梢呈弓狀。右手向前抬起前送,這時左手同時送出,當鉤,墜脫離左手時順著竿梢的彈力,速度加快,貼近水面,把鉤餌送達釣點。這一動作的實施過程中,使釣點、

落水:拋出的魚餌落點必須保持在竿架正前方最遠點直徑50公分的釣點範圍內。這就要求用力適當,不能過輕或過重,有風時還要考慮風力的大小和風向,有意朝來風方向偏一點提前量,即使拋偏了,還可以在鉤餌將落未落之際,用竿糾正一下。

壓水:當魚餌被拋至釣點後,沉入水中,浮標橫躺水面,這時要將放在竿架上的魚竿順其自然地向後拉20公分,待浮標將要直立時,抬高竿把用竿梢將浮標以上的主線輕輕地壓入水中,等浮標下沉立穩後,並向前送回20公分。使主線、竿梢與浮標保持基本垂直。將魚竿放回竿架上.揚竿:當浮標點動或呈升起狀時,即應作好揚竿準備,接著浮標沉重有力地下沉的一刻,應迅即揚竿,中魚與否,在此一舉.

揚竿的規範動作:將魚竿及時向正前方推出並直臂揚起,手要舉過頭頂,中的是小魚,可以直接將其盪回上岸;中的是中等重量的魚,應就勢將魚頭提出水面,使魚體順水面平滑至岸邊,左手握抄網把魚抄上岸;中的是大魚,應及時將魚竿向左或向右斜遛魚,將魚遛乏,然後適時地將抄取入護。

取魚的規範動作:左手將魚抄上岸時,右手應將魚竿擱在竿架上,抓住抄網頸部把柄,左手從抄網外底部握住魚體,使魚頭部朝上,右手先將鉛片座拿出抄網外,再用中指和拇指關節處捏住空鉤,拇指尖與食指取出魚嘴裡的另一隻魚鉤.左手連魚帶網將魚翻扣進敞口的魚護中,抄網頂,中的是小魚,可以直接將其盪帶網將魚翻扣進敞口的魚護中,抄網放回左邊原位.左手伸進水桶捏洗一下,擦凈後繼續捏餌掛鉤,然後右手將兩子線交給左手。


台釣完全裝備冊

台釣是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一種釣法,該釣法對釣手的裝備、技術要求較高。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台釣經驗,將自己在休閑和競技釣中使用的台釣裝備寫出來,供初學台釣釣友參考,並請台釣老手多多指教.

一.魚竿

序號裝備名稱型號規格價格(元)備註

0013.6米長節細身手竿(配竿止)400.00用於快速池釣鯽魚

0024.5米長節手竿(配竿止、失手繩)580.00用於魚池通殺

0034.5米長節磯釣竿450.00用於水庫通殺

0043—5軸承前泄力漁輪100.00配磯釣竿

005魚竿防護油一盒15.00保護魚竿

小計:1545.00元

二.魚漂、配件

序號裝備名稱型號規格價格(元)備註

0062#、3#、4#、5#孔雀羽漂各一支320.00軟尾或硬尾

0072#、3#、4#、5#半水漂各一支150.00硬尾竹腳

0085#、6#水庫專用戰鬥漂各一支30.00入水快

009石斑漂二支10.00更換長漂尾

010夜光棒二袋10.00夜釣用

011漂盒30.00

小計:520.00元

三.魚線、魚鉤、配件

序號裝備名稱型號規格價格(元)備註

0120.3#--2.5#高質量主線各一盤180.00用於快速池釣鯽魚

0130.1#--2.0#專用子線各一盤150.00用於魚池通殺

014魚鉤1#--6#無倒刺鉤各一包20.00用於魚池、水庫通殺

015太空豆小小、小、中、大號各二包18.00

016鉛皮座兩包6.00

017捻返環一包5.00

018子線夾一包5.00

019快速別針一包5.00

020O型泄力環一包5.00

021子線板二個6.00

小計:400.00元

四.釣箱、配件、工具

序號裝備名稱型號規格價格(元)備註

02220--35升冰箱1套600.00含配件

023冰箱炮台1支100.00

024抽節密眼抄網1把100.00

025敞口魚護1個80.00

026摘鉤器1個3.00

027伸縮扣1個20.00

028多用工具(刀剪鉗等)1套120.00

029工兵鏟1把50.00

030防紫外線遮陽傘1把80.00

031長節魚竿包1個80.00置放竿傘超網等

032拌餌手盆1個3.00

033搭鉤30.00

小計:1266.00元

五.釣魚服裝

序號裝備名稱型號規格價格(元)備註

034防寒背心一套150.00

035夏天網格背心一套120.00

036磯、船釣救生背心一套450.00

037防風寬沿遮陽帽50.00

038薄羊皮露指手套120.00

039偏振光眼鏡95.00

小計:985.00元

以上包括競技、休閑台釣所需的裝備,釣友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購。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竿徐銀舟釣魚教室

「釣組」是釣具組合的縮略語。在釣組諸元中,釣竿、釣線、釣鉤、浮標和吊兒合稱「五大要素」。由於釣餌的複雜性在水情、魚情、釣法變化中已形成專門學問,故另設一章作專題論述。

釣竿的調性已引起廣泛注意,除了拿在手上要有合適的重量和長短適度無須贅述外,上魚率和揚竿速度也成為選擇釣竿的重要參數。在以鯽魚為主的競技釣魚中,普遍使用的是3.6米硬調或超硬釣竿;兩廣、雲南、海南和台灣養殖的羅非魚的個頭大,競釣爭速度都喜歡用極硬調。釣竿調性的硬、超硬、極硬,大致為「三七」、「二八」和「一九」曲直比例。誠然,釣竿的檔次差別不在調性,但用於製作釣竿的材質、工藝是調性體現的關鍵。一支超硬調釣竿能在對象魚為150克以下小鯽魚的比賽中揮發自如,但移之於250克的大鯽魚就失去了優勢,原因是小鯽魚的掙扎力小,「二八」調的硬度適合飛魚,但鯽魚的唇圈太薄,大鯽魚在水中的掙扎力強,你反向發力,不是你把魚嘴撕破,就是魚將子線掙斷。換成「三七」硬調,釣竿前段大彎勢使飛魚變得很勉強,但可以消蝕掉一部分魚的掙扎力,改飛魚為漂魚,利用釣竿弧弓產生的彈性和魚體在水中的浮力,魚就不容易掙脫,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保證了成功。所以,搶時間、釣快魚、釣小魚應選擇硬調和超硬調釣竿;不講速度,釣大鯽魚,釣竿可以軟些,但還得注意子線強度,子線太細,延伸了也會斷掉。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線徐銀舟釣魚教室

與一線到底或下接較細腦線的傳統釣組不同,懸墜釣組的釣線分為母線(或稱主線)和子線兩部分,母線是指鉛墜以上的釣線,又因其存在著入水與不入水部分的區別,有水線與風線之分;子線所指是鉛墜以下直接綁紮釣鉤的那部分釣線,它是並列的兩要,一短一長使釣鉤呈現一高一低的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狀態也與傳統釣組不同,可以隨釣法的變化,或並列懸垂水中,或前後跨腿支開,或一直一曲,或兩子線並曲。

從外表和有關數據比較,母線要硬一些,線徑也相對粗一點。這是因為表面經過了鍍膜處理,目的是增強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謂切水性?就是釣線從縱向切入水體的性能,對釣組來說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彎曲等。子線因釣法不同可以有兩種要求,一是拉餌釣浮、釣半水要求它直,不防稍硬一點;釣底,鉤在水中的行程長,兩鉤觸底前要有一定擺幅生成釣餌的動態效果,沉底後又因魚情不同產生標尖的遲鈍和靈敏反應,或曲或直關係甚大,則柔軟而有強度是很重要的。

釣線還有延伸率。在一定負荷下,尼龍絲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展延效果,如果母線的延伸率高了,釣大魚越釣越長,則兩子線在水底的彎曲隨之增加,魚訊反應延誤了,標尖由釣靈敏變成釣遲鈍就更誤事了。所以,選擇母線要選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線延伸率較大就不是壞事。子線的線徑比較細,又短,當魚的掙扎力傳到母線和釣竿後,子線的延伸性就成為韌性,缺點變成優點。許多人用極細子線的線組釣上大魚,歸功於釣線強度,其實是誤解了釣線性能,把韌的特點當成強度了。延伸率有一個致命傷,就是展延後的釣線容易捲曲,在超負荷發揮一次後續釣一條小的魚,子線就斷了。

釣線都有吸水性。有時候釣著釣著,浮標從3目變成了2目半,這沉下的半目就是釣組吸水造成的,當然也包括釣線吸水在內。但釣線吸水並不都是壞事,尼龍釣因分子結構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異。當我們拋出釣線,有的會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壓下竿尖,釣線不能下沉;有的釣線只要拋鉤後稍稍往後一帶,就自然下沉了,所以對釣線吸水要一分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有些釣線有記憶性;彎曲後即使拉直了也會留下痕迹;,有些超柔軟的子線還會形成螺旋狀,掛餌後垂直,失去餌重即恢復捲曲。抗彎和抗捲曲是釣線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來說,硬的釣線不容易捲曲,柔軟和有延伸性的釣線都難免捲曲和生成記憶效果,應根據釣線特性區分子、母線。在競技釣魚中,已普遍認同釣線趨細,但在選擇釣線時不要被包裝盒上的規格說明所迷惑,以0.4號釣線為例,有的標明線徑0.105MM,用遊標卡尺一量就不對了;同樣的0.4號釣線,品牌不同,線徑誤差懸殊達0.007MM。

與母線相比,子線在釣組中的重要性更加讓人關注。子線越細抗彎性越差,越軟越容易彎曲,還會絞在一起成麻花狀。有的子線韌性不錯,但刮魚脫鉤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彎。選擇子線要綜合考慮釣法、上魚速度和氣溫等因素,若是直接飛魚上岸,可以用軟而有韌勁的;上魚速度達到一小時50尾,不妨選擇硬一點的;冬天和釣滑口魚應該是越細越軟越好。許多人以細和軟作為選擇子線的標準,不能說錯,但卻忽視了釣組的運動狀態和魚情。線軟擺幅差,當墜先於兩餌下行到浮標垂直位置時,受浮標浮力的牽制,鉛墜下行速度減緩而兩餌沉速不減,會造成子線落在鉛墜上,導致釣目失准。若子線較硬,則受阻於鉛墜時會一滑而過。魚類在水中生活,有突襲動態餌的天性,讓兩餌在觸底前呈現動態可以爭取更多的咬鉤機會。子線太軟,從理論上說可以隨鉛墜的擺動而有一定擺幅,但釣組作釣靈敏時,下鉤觸底會受水底磨擦力的影響而失去擺幅。子線硬一點,雖然同樣受阻於水底磨擦力,但超出上鉤長度的那段子線不會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鉤擺幅的帶動下仍會隨墜的擺動慣性繼續運動。從釣底時魚吸鉤的情況來看,軟子線中上鉤的概率大大高於下鉤;硬子線則上下兩鉤都中魚,下鉤中魚的比例較軟子線要高得多。釣浮、釣半水,子線硬一點擺幅更大,若是拉餌釣浮,子線軟硬就更要重視。

子線長度在懸墜釣法剛剛傳入的時候,通稱「長腦線」,從20餘厘米到30厘米,感覺是長比短優,理由是長了擺幅大。但競技釣魚的實踐否定了這一點,長是有限度的,並非是越長越好。確定子線長度的通則是:魚從小到大,子線由短到長。魚小,子線可以短一點,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魚大,子線適當長些,從20-30厘米,應視魚的食相而定。子線的長短還與它的軟硬有關。子線太軟,大魚衝過來,其產生的水流水壓變化就會引起線晃動,浮標出現細微信號,判斷是小魚,錯了;是大魚,有信號並不代表餌已入口。一段時間內魚咬鉤很快,鉤下去就有魚咬,在高密度魚情中搶速度,子線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稜兩可的信號,兩餌迅速到位有益於獲得魚訊規律。另外,揚竿後抓線脫魚是短子線優於長子線,短,抓得准,脫鉤快;反之,抓不準,魚帶著子線蹦跳,突然脫鉤了,還會造成子線纏繞。釣大魚或釣咬鉤頻率不高的魚,子線宜長,以動態和擺幅產生爭餌效應,是釣技的需要。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浮標徐銀舟釣魚教室

競技釣魚把浮標列為第一要素,是因為反應在標尖上的信號有真有假,然而同樣的信號在這一支浮標能屢屢中魚,在另一支浮標就難得中魚的原因並非只在浮標本身。作為釣組整體中的一個構件,浮標與餌重、確定調目與釣目、水的深度、流速與水體上下對流等等,關係密切。撇開其聯繫,而就浮標本身論長短,容易生成以器代技,不察魚情的機械動作。比如「讓一口」。這個信號揚竿無魚,放棄了,認中魚的那一口,但那一口遲遲不來;當魚情顯示為一種比較固定的魚訊時,揚竿的成功率很高,但魚的流動性和複雜性變化為無跡可尋時,被你拋棄的那一口就可能中魚。

我對浮標的認識比較淺薄,感受中印象較深的是:碳腳實心浮標適合搓餌釣底;碳腳空心浮標作拉餌釣底釣效果較好;竹腳實心浮標因重心下移,作拉餌釣浮的感覺強於其它浮標。

程寧先生在這方面的研究頗有成就,有關專家如何蔚藍的分析也非常透徹,均可為大家提供借鑒。

由於浮標在材質和製作工藝以及外形上的變化太大,有許多優良的浮標我還沒來得及接觸,所以只能有膚淺認識。有關這個問題,將在以後的釣例分析中結合具體浮標作詳細論述。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鉤徐銀舟釣魚教室

釣大魚用大鉤,釣小魚用小鉤;粗線系大鉤,細線系小鉤,這是最一般的常識。人們對鉤的關心主要有5個指標:1、鉤體強度;2、鉤條粗細;3、鉤尖銳度、耐磨性和穿刺深度;4、鉤彎設計的合理性(包括鉤形與魚嘴的吻合情況、鉤形能否與釣餌配合);5、鉤的抗腐蝕性能。遺憾的是釣鉤外包裝無一說明這些情況,我們只能憑經驗去判斷和認識釣鉤優劣。近年來,釣鉤的設計和製造工藝有了很大改進,比如尾餅正面增加凹槽可減少綁鉤線磨損,鉤尖作三棱設計能提高穿刺能力等等。可是,許多人在把眼光集中到細線小鉤釣大魚的成功例子上時,都只注意了鉤的強度。其實,強度在某些時候並不是第一位的懸墜釣組對鉤的要求是由線組和適釣對象魚決定的。

一枚釣鉤,在歐美國家採取拋竿、擬餌以硬拽方式搏魚,強度是第一位的。他們對釣鉤的認識是斷了的鉤不是壞鉤,因為釣鉤的承重強度是在設計中就設定了的,魚的重量和掙扎力超過鉤的承重強度,斷是合乎情理的。日本人的釣鉤觀念恰好相反,被魚拉直的釣鉤是好鉤,因為它不會損失釣線,更不會損傷釣竿,以小損失挽回大損失,是一種合理設計。接受這兩種觀念,就有小鉤釣大魚,不折斷、不拉直的鉤最受國人歡迎。然而,這在體閑釣魚和採用傳統釣組是合理的要求,換至於懸墜釣組就不盡然了。以拉餌釣鯽常用的「袖2」號鉤為例,鉤型相同,上黑處理的比白色的鉤條要粗,重量略重,雖然在強度比較上難分伯仲,但在線組相同、浮標相同的情況下,作拉餌釣底是上黑的下沉快,白袖下沉慢。當魚已經起來,出現下層截食現象,期待魚訊為在標尖沉至釣目以前就有多種表現,水深又不足1.5米時,白袖就佔優了。如果水深達到2米,魚又沒有起來,那幺上黑是不錯的因為中途深散部分釣餌後裸露的部分鉤柄是黑的,在深水有較強的隱蔽性,白袖的晃悠對已經起來的魚是動態效果,對穩定在水底的魚很可能變成干擾。所以競技釣魚施行拉餌浮釣時,大多選擇白袖。

釣鉤的強度一般是同鉤條的粗細聯繫在一起的,用目測和釣魚實踐就可以得到真實印象,但因釣取對象不同,在釣鉤各部位的強度要求是有區別的。例如鯽魚的體重有限,掛鉤後只要鉤彎有起碼的強度就可以了,什幺「精鑄」、「高碳鋼」之類超強材質對釣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它應該在鉤尖強度上有數千次穿刺鯽魚上頜硬骨的耐磨特點,鉤尖穿刺深,不卷不鈍。在製造工藝上,磨切的鉤尖耐磨性比較差,一場比賽時速達200尾,可是釣著釣著就出現魚脫鉤,手感有掛魚感覺只是一瞬間,原因就是鉤尖卷了或者禿了。鑄造成型的釣鉤不僅強度高,鉤尖鋒利,更有不易磨損和卷尖的特點,缺點是脆,容易折斷。

鉤彎的設計貫徹著不同的理念,日本因海、淡水釣魚沒有輕重之分,鉤型特別複雜,且互為借鑒,在鉤彎上有兼適海、淡水魚的特點。如「チヌ」的選擇是用於釣混合魚,用商品餌作搓餌或掛熟薯塊釣鯉魚、鯽魚可以不露鉤柄,掛蚯蚓也算合適,而真正適合於釣鯽魚的「へラ」卻未被我們認識,其原因就是該鉤型的鉤彎寬而鉤條比較細的緣故。在休閑釣魚和傳統釣組最常見的鉤型是「伊勢尼」,鉤彎寬而鉤柄短,鉤條適中有很高強度是它受人歡迎的主要原因,但競技釣魚,特別是講究速度的釣鯽比賽就很少用它了。雖然釣的也是鯽魚,但100克以內的小鯽魚咬鉤變化大,又容易改變泳層,吸而復吐或以吻觸餌現象的存在使人們不得不選擇鉤彎較窄的袖鉤,用拉餌和搓長橢園狀釣餌去迎合鯽魚的吸餌習慣。鉤彎窄,鉤尖的刺入部位正好是唇圈內側極薄的褶皺皮層,阻力小,容易刺透,所以沒有倒刺也不會跑魚。另外從釣組要求說,兩鉤觸底在丸形的「へラ」和「伊勢尼」的穩定性比較差,適合於吃口老實的魚,像長時間不喂餓得頭大身子細的鯽魚,一張口餌就吸得很深,鉤彎寬一點不受影響。滑鯽之猾是吸鉤很輕,從釣上來的魚多掛上鉤可以看出,鉤與水底接觸為直立式的容易被吸進,鉤成橫卧的與水底接觸面大,磨擦力大,魚小就不容易吞進了。

有的人愛用歪嘴鉤,認為它容易刺入,是的。但是用於墜鉤卧底的傳統釣組是個利器,在懸墜釣組就有重心偏移,卧底而不易魚吸取的缺點。如果魚小了一點,吸一次稍稍滾動一下,標尖出現微弱動作;吸兩次還不能進嘴,餌到少了一半重,此消彼長,浮標的向上升力增大;魚再吸鉤是向著魚嘴運動了,但剛動起來就被上升的浮標拉到上面去了。於是,標尖冒起揚竿無魚,偶然刮著魚唇也會因鉤頸外撇而一滑而過。這種一鉤受重滑脫,一鉤輕飄出現在揚竿過程中,是造成兩子線纏繞打結的主要原因。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鉛墜摘自體育時報《釣魚專刊》

一、是幫助釣鉤釣線克服水的阻力,快速下沉;

二、是將釣位穩定於釣者需要的深度和位置;

三、是配合浮標,使之正確反應咬鉤魚訊。

傳統釣魚技術也講究鉛墜的大小和重量必須與釣餌重量相匹配,並與魚的吸餌動作相配合,但它的匹配和配合是很粗糙的。鉛墜的重量和浮標浮力之間的關係比較朦朧,尤其是底釣時鉛墜重量被水底承接後,它與浮標的關係進一步淡化,只剩下定位作用了。

懸墜釣組的特徵是;鉛墜懸離水底。它依靠浮標的向上升力和任意修剪鉛皮,可以使鉛墜停在某一選定的深度,以墜、鉤、餌、線和水下配件的總重量與浮標向上升力之間實現暫時的二力平衡為設計原理,以魚吸餌為主要外力顯現的標尖升降顛簸為判斷,得到魚兒咬鉤的住處。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組徐銀舟釣魚教室

懸墜之「懸」是由浮標與墜、鉤、餌之間按二力平衡的原則組合而成的。其中,浮標在釣線上的位置是可以自由調整的;墜則有固定和遊走兩種形式,與此相適應就有了太空豆、連接環、浮標插座、鉛皮座和子線扣等附件。

⑴太空豆

是用橡膠或橡塑材料壓鑄而成,形狀為圓柱體中間有穿線孔的米粒狀小豆,作用是鎖定浮標和鉛墜,限制其移位。因適用線徑的差別,規格有大、中、小和超小等不同型號,但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穿線孔與線徑吻合,不要幾次揚竿就跑位;②穿線孔的同心度要直,歪了偏了會造成釣線彎曲;③要有較強的耐磨性和阻滯性,經得起反覆移位;④表面光滑,可以減小阻力。

⑵連接環

一種金屬材料製作的「8」字形大肚子轉環,外形特徵是中間圓鼓,兩端各有一個用於系釣線的轉環,其在釣組中只在採用管狀鉛皮座時出現。在墜為固定式時,位置在鉛皮座的兩端,上下各一枚;當墜設計為遊走鉛時,只用一枚,位置在墜的下方。另外還有一種帶別針的連接環,作扣接子線比較方便。選擇連接環要注意①不要追求釣組的靈敏性而專揀小的,特別是講究速度的釣賽,換子線轉環的孔小了,耽誤時間,其實,轉環的有限重量已在釣組二力平衡中結合進去了;②要重視兩環的轉動自如,因為它有減少子線纏絞的作用;③環的表面應該是光潔的,一定要精心選擇,毛糙的表面會對釣線構成損傷。

⑶浮標插座

是穿在釣線上用橡膠或塑料製作的管狀小件,作用是安裝浮標。常見的插座是連體壓鑄成型的,還有的在插管的一端黏一個用尼龍線挽成的「U」形穿線孔。它們的缺點是插上浮標後一旦水流飄忽造成浮標旋轉時會扭不過身來,由此造成標尖搖擺而導致魚訊變異。改良後的浮標插座對穿線環採用萬向轉體設計,即埋入管口的是一個帶鼻孔的轉環,它的優點是遇風阻在釣線纏上浮標時會自行旋脫。選擇浮標插座也要注意幾點:①插孔與浮標的標腳吻合,大了,在頻繁揚竿時浮標會脫落;小了,浮腳插不到底;前端留一段軟體會延誤浮標翻起的時間;②對連體穿線環要認真檢查穿線環黏牢與否,一次成型的同樣不能馬虎,因為壓鑄孔偏移會影響強度;③插管的長度不應短於1.5厘米。

⑷鉛皮座

形狀和材質各異規格多樣,有的兩端帶肩,形如扛鈴而有萬向轉動的穿線環;有的很簡單,一根金屬或硬質塑料管,能卷鉛皮就成了。前者適用於固定墜釣組,後者為遊走鉛而設計,「遊走」是指鉛墜在釣線上可以自由滑動,是專為釣上層魚而採取的措施。鉛皮座的作用是卷上鉛皮就是墜,所以在遊走鉛要求管腔光滑,不傷線,特別是管口不能有稜角。帶肩鉛皮座的優點是揚竿時水的阻力在「肩」上,卷著的鉛皮不容易散開,而管狀鉛皮座作固定墜時,揚竿速度一快,鉛皮就散開了,因此挑選鉛皮座應隨釣法的不同而有形狀的選擇。

⑸子線扣

是連接在鉛墜下端專為系扣子線而製作的金屬扣件,也有與鉛皮座連體成鉤狀的。這個裝置在競技釣魚中是省掉的,但老人因視力原因和扣線動作遲緩還是用它比較方便。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有專門的子線扣,常用快速別針來代替,所以經常造成拋鉤時兩子線絞在別針上,有時候拋鉤拋得不錯,但到了水裡在墜先鉤而下往下墜落時別針轉動不靈,子線搭在墜的肩上,浮標就顯示不出正確的示目了。合適的子線扣是用鋼絲製作的上方成封閉園環,下部為迴轉折攏留有滑口的條狀物,高不足1厘米,使用時只需將子線往滑口勒進,靠鋼絲彈性就可以卡得很緊。

有以上附件配合,懸墜釣組的組合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子、母如何配置,太空豆怎樣設置才合理,這裡提供一個標準組合的圖本:①子線與母線的直徑匹配以「號」為單位大致是1:2,即子線0.6號,母線用1或1.2號,注意「號」代表的釣線直徑是不能用於計算的。如0.6號線的線徑是0.128毫米,1.2號釣線的線徑是0.181毫米,而不是0.128×2得到的0.256毫米。這樣設計是以較弱強度的子線保證墜、標在較強母線的保護下不會因大魚掙斷釣線而蒙受損失。②一副完整釣組的太空豆應該是7顆,其位置和作用是:a浮標座上下各2顆,作用除了固定浮標插座,使之上下移位後鎖定某一深度外,最上面的一顆應定位指定深度釣遲鈍的極限;下方靠下的一顆則為釣靈敏極限的標誌。就是說,這最上和最下兩顆太空豆標誌著浮標調整的靈鈍區間,在某個釣點上一經定位是不能移動的,它起著保證找底正確的作用。B鉛墜上方2顆,作用是阻止鉛墜移位,許多人圖節省,只用1顆,卻忽視了頻敏揚竿中鉛墜對太空豆的撞擊會使它變的越來越松馳,以至起不了限位作用。C子線上1顆,這也容易被人忽視,但用了它有兩個好處,是有利於減少子線打結,二是在長子線情況下改短子線只須將太空豆下移就行了,可以節省時間。


程寧手桿釣鯽基本名詞

一、基本動作類

1、坐姿:指比賽時坐在釣箱上的姿式。競技釣鯽比賽的全過程是坐著完成的,比賽中能否盡量節省體力,放鬆身體,始終保持情緒平穩都和坐姿正確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比賽中如果為了看清浮標,長時間大彎腰,硬抬頭會造成頸椎損傷;由於大角度抬頭壓迫頸部血管,會造成腦供血不足。用惦著腳尖的方法來調整持竿的角度,因長間小腿肌肉收縮,會導致小腿肌肉過度緊張而抽筋。出於習慣,長時間身體重心偏移一側,會造成腰、背肌肉和韌帶的快速疲勞。這些無意間養成的不正確坐姿,都會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和比賽心態的平和。

2、握竿方式:指持竿的方法。握竿方式有很多種,不正確的握竿方式會影響提竿速度及魚鉤刺魚的力度,有時甚至造成腕關節或腕部韌帶受傷。

3、握槍式握竿法:竿柄底部頂在掌心,食指為杠扛的支點,姆指既可以壓在竿柄上,也可以放在一側協助握竿,其餘三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主要靠手腕發力提竿刺魚,刺魚動作比較快,握竿的姿式也顯得很隨意、秀氣,但從槓桿原理講,這種握竿方法造成動力臂短,手腕容易疲癆。另外在用較重的硬竿子釣魚時,提竿刺魚的力度會減弱造成中魚後經常發生水面跑魚現象。在遛大魚時不易控竿。

4、脈指式握竿法:所謂脈指式握竿,是按中醫號脈的原理,把食指伸直,指尖壓在竿柄上,其它四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充分利用了槓桿原理,最大限度地加大握竿的動力臂長度,既可以使刺魚動作更快又可以盡量節省體力。而且還可以根據所釣魚體的大小來自由調整動力臂長度。釣大魚時為了加大動力臂長度甚至可以用小臂頂住竿柄。食指壓在竿柄上如同號脈,中魚後通過食指尖更容易判斷出魚的大小。這種握竿法初學時會覺得彆扭,不好適應,一但習慣之後就能體會到它的多處優點。

脈指式握竿法有兩種端竿方式:一種是手腕的虎口向上,一種是手背向上。手背向上的方式更便於控制抬竿刺魚的力度和抬竿的幅度。對腕力小的釣友,如果在減小提竿幅度後總是感覺刺魚力度不夠,可以改用更輕的釣竿,也可以利用槓桿原理在底把中塞一節0.1公斤上下的銅棒,這樣等於延長了動力臂長處,能有效提高提竿速度和力度。

5、拋竿方法:指如何通過雙手配合把釣餌拋到預定位置。

6、側拋:指釣餌從身體的一側通過雙手配合被橫向拋向釣點。

7、盪拋:釣竿上揚並利用竿梢的一定彈力把釣餌向盪鞦韆似的拋向釣點。

8、貼水拋:風大,為了克服風的阻力,在側拋動作基礎上盡量降低身體重心使釣竿梢部挨向水面,拋竿時讓釣餌、浮標貼近水面向前,減少風的影響。

9、半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不把釣餌拋向最遠的前方,而是拋向前方較近的地方。拋竿時持竿的手的大臂貼著身體,只揮動小臂拋竿。

10、滿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把釣餌儘可能地拋向最遠處。拋竿時手臂完全伸出,在確保身體重心能平衡的前提下向前探身,這樣可以拋的更選。

11、單手拋:為了節省拋竿時間,在完成搓餌或拉餌動作之後,釣線不在倒手,持竿的手同時也持釣線,鬆開釣線的同時揚竿把釣餌拋出。單手拋動作要領同盪拋有部分相同。

12、空中修正:拋出釣餌後發現偏離預定釣點又不太嚴重,在釣餌入水之前通過反向帶竿把釣餌在空中牽回預定釣點。

13、拋提前量:在流動水域、水有暗流和有風的情況下,為了使釣餌能進入預定釣點,採取頂風、逆流拋提前量的方法,讓釣餌在橫向移動中下沉,餌沉到位時剛好移入釣點。

14、壓線定位:指拋竿後將漂在水面的釣線用竿梢壓入水中的方法把它拉入水中,同時輕輕帶動浮標後移,停三五秒後再前送釣竿讓浮漂不過多的受釣線的牽制回移到釣餌的正上方,以確保魚吃餌的信號準確、及時。大線入水一是可以使線不受水面流動而漂移,二是可以增加提竿時線的移動速度和力度,縮短刺魚時間。壓線定位又分為常規方式和特殊方式兩種,機械、盲目地拋竿後立即壓線拉竿是一些初學台釣者愛犯的錯誤之一。當你計劃釣底時,要盡量減少釣餌在半水的霧化,而釣餌剛入水就壓線拉竿會加快釣餌在半水霧化,造成底層魚上浮,使釣底的計劃無法實現。正確的做法是拋竿後先不壓線拉竿,讓釣餌自然下沉,到浮標下沉到離調目相差兩目時,比如調三目,到五目時再壓線拉竿。此時拉竿不但可以加快釣餌在底層的霧化,同時還起到主動逗魚的作用。在釣浮時完全可以取消拋竿後的壓線定位動作。因為魚的食慾旺盛,所以追餌上浮,當餌剛一入水,魚就有可能追餌,此時慢不經心地拉竿,很可能錯過了魚的吃餌機會,也可能把鉤從魚嘴中拉出,鉤已空了還沒能察覺。

14、提竿動作:指提竿刺魚時手腕同手臂形成的特定動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台釣的前推上揚式提竿動作非常流行。這種提竿動作很瀟洒,具有很強的表演性,但從競技角度來講它有兩點不足:一是前推這個多餘的動作延緩了刺魚時間,容易錯過提竿時機;二是大幅度的直臂上揚提竿動作,過多地浪費了體力。

競技釣鯽法的提竿動作可以形容成「鐵指寸勁」。要領是大臂帶小臂及手腕同時發力上提釣竿,但幅度很小,同李小龍追求的鐵指寸勁有相同之理。這種提竿剌魚動作既可以在瞬間剌中魚,保證魚鉤穿透魚嘴,又能避免因提竿幅度過大撕破魚嘴。恰到好處的提竿力度能減輕魚被刺時的疼痛,減緩魚的掙扎,避免驚魚斷線。

這種提竿動作需要通過刻苦的練習才能完全掌握。當你練到空竿時鉤不被提出水,中魚後不會輕意跑魚,釣中0.2公斤左右的魚時,旁人以為你的鉤掛底了似的。而你在中魚瞬間便能判斷出魚有多大,那就算練出來了。

15、中魚的分解動作:指提竿中魚到牽魚出水是由多個動作組合而成的。全部動作可以分解為刺魚、稱魚、牽魚、遛魚、飛魚。剛開始練如不適應,可以在每次提竿刺中魚後強迫自己停頓,分清楚大、小魚後再做下一個動作。當你練熟練後要把這些動作連貫起來,中魚後的停頓越小越好,使全套動作一氣呵成、流暢舒展。

16、飛魚動作:中魚後利用釣竿的彈性,把魚直接提上岸了。飛魚的前期動作主要是提竿中魚後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憑手感去稱一下魚的重量,好決定是直接飛魚上岸、還是牽魚到岸。

17、飛小魚:當稱魚後知道是小魚(指一兩以下的魚),可以舉大臂略上揚釣竿,讓魚輕柔的盪上岸來,接魚的手伸到護外,把八字環攥在手心,順勢帶魚到護口摘魚器壓腕摘魚。

19、飛半大魚:如果魚在二三兩以上怕傷子線,中魚後先牽魚到水面,貼水面拖回一半距離後再大臂帶小臂及手腕同時發力,提魚出水。飛魚上岸時讓魚繞過魚護,接魚的手攥住八字環後順勢後讓做一個泄力動作,並讓魚穩定一下再入護摘魚。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子線不被抻傷,減少換子線的次數達到節省時間的目的。

20、飛大魚:指飛半斤以上的魚。中魚後不遛魚,用柔力牽魚出窩至水表層,並逐漸加力牽魚距岸邊兩米左右借竿梢的彈性甩魚上岸,手攥住八字環把魚靠在腿上,放下魚竿的手抓住魚的鰓腹部,再摘鉤入護。為了避免弄髒褲子,可以在腿上鋪一條毛巾。平常釣魚時沒帶抄網,迫不得已才飛大魚,比賽中釣的是快魚,魚又偏大,才採用飛大魚的方法。如果一小時上魚在三十尾以下,最好還是用抄網確保不跑魚追求成功率為上策。

21、遛魚方式:指中魚後通過正確的控竿方法,用恰到好處的收放竿力度和幅度,通過幾個來回,消耗魚的體力的一種方法。魚中鉤後的每一次衝刺,就如同人跑百米一樣,瞬間消耗體力和氧氣是很大的,更別說連續跑幾個百米了。最好的遛魚方式,就是讓魚在每一次沖剌中消耗最大的體力。

22、牽魚方式:在結束遛魚後把大魚牽到岸邊的方式。當你消耗了魚的大部分體力後,要在回牽魚的途中及時提魚頭出水,這樣可以鞏固遛魚成果。提魚頭出水,實際上是為了讓它身體向上傾斜,這樣它的主要推進器「尾鰭」和負責前進的雙槳「胸鰭」將失去作用,這就迫使它隨你而去。

22、空竿飛線:一般是由於提竿動作過大在中魚出水途中脫鉤造成的。脫竿飛線的補救動作是朝前上方舉竿不動等線組自然回落,抽鞭式強甩線組的方法,一是容易抽折浮標、二是鉛墜浮標快速砸向水面的響聲會驚了窩子。

23、抄魚方法:正確使用抄網的方法,是將抄網頭完全浸入水中不動,把魚牽入抄網。持抄網在水上照魚下抄子,很容易驚魚。

24、帶抄摘魚:指從抄網中摘魚的一種方法。方法是一手拎著抄網,一手從抄網的下面連同抄網一起抓住魚腹部由下向上托起,持抄網的手放開抄把去摘鉤就從容多了。伸手進抄網拿魚或摘鉤會很多不便之處。

二、關於魚餌

1、魚餌:凡用於釣魚的魚類食物都可以稱為魚餌。在傳統的概念中魚餌分為誘餌和釣餌兩種。隨著台釣和競技釣技術及釣魚理念的不斷發展,誘、釣一體的魚餌被越來越多的釣魚人所接受。

2、誘餌:此類餌料中含有對魚類嗅覺能起到刺激作用的有機物質或化學成份,也被稱為誘魚劑。並利用誘餌溶化速度快,擴散性好(在水中梯度遞解快)的特性,加快從四周誘魚進窩的速度。

3、集魚餌:當誘魚劑把魚誘進窩子後,能把魚長時間留住的是集魚餌。傳統釣法中用曲酒浸泡的小米打窩子,就是利用酒的化學成份來誘魚,實實在在的小米則是集魚餌。散落一片的小米,讓誘進窩的魚有的吃,一時半會兒又吃不飽,所以久久不願離去。

4、釣餌:掛在魚鉤上的餌料。競技釣使用的釣餌,兼備了誘、集、釣三種功能。所以說在配製競技釣使用的釣餌時要把誘、集、釣三要素統統考慮到,否則會出現,誘不來釣不著;誘得來留不住;留得住不咬鉤等現象。

5、粉餌:加水後既可調製成釣餌,事先經過粉碎的餌料。

6、添加劑:也被稱為「小葯」或「小料」。指那些無法單獨使用,必須添加在粉餌中使用,能提高釣餌誘魚和促攝作用的物質。添加劑分為純液體、半液體、固體粉狀三種。使用時液體或半液體添加劑最好先溶於配餌用的水中,再用此水去調餌;使用固體添加劑最好先均勻地摻在粉餌中,然後再加水調餌。釣餌已調配好再加入添加劑其效果會受影響。因為高濃縮的添加劑事後加入,無法使它均勻地與釣餌融合和在一起,掛到鉤上的釣餌所含的添加劑濃度會忽高忽低,引起魚的警覺,有的餌球含添加劑濃度過高,反道會把魚嚇跑。另外後加添加劑,為了能摻勻要來回搋揉釣餌,破壞了釣餌的溶散性。

7、定餌:憑經驗,根據水情、魚情確定用餌方案。定餌方案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最後的比賽成績。因為在技術水平接近的比賽中,正確使用釣餌是獲勝的關鍵。

8、配餌:根據用餌方案,把各種要使用的主、副粉餌按照確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備用。9、主餌:配製的釣餌中佔比例最大的那種粉餌,既這個配方的主餌。主餌使用是否正確,用量是否得當,是關係到此餌是否好用的關鍵所在。

10、副餌:配製的釣餌中佔比例較小的粉餌,就是副餌。副餌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幾種。副餌能改善主餌的餌性,起到烘托主餌的作用。如果副餌的色、香味均超過主餌,用量又大,結果會起到宣喧賓奪主作用,徹底改變了主餌的特性,造成用餌失敗。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用很多種粉餌配在一起的餌,一定是個大雜燴,效果不會好。同時也說明配這種餌的人,對水情、魚情不太了解,是心裡沒底的一種表現。

11、調餌:北方釣手稱為「和餌」,廣東一帶的釣手稱為「開餌」。也有人稱「調餌」為「做餌」。按照事先定好的用水量,把配製好的粉餌溶入水中,再按不同的技術要求用手將其搋揉成餌團。調製出的釣餌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是用水量是否正確(如果調製的是拉餌,水的溫度也是重要的一環)。二是粉餌和水是否均勻融合,如果有一個個板結小塊出現,說明粉餌吸水不均勻,會直接影響使用。三是加水後直接搋揉,還是放置幾分鐘後再搋揉,一定要根據粉餌的特點和預期想達到的標準,有計劃的進行。比如說,用於釣底的餌,因為搋揉的不夠,餌偏散,入水即化,造成底層魚部分離底或上浮,釣底無法實現。相反釣浮的餌,搋揉過度,入水不化,造成魚追餌下移,使魚群難以在中上層停留。

12、餌性:指各種粉餌調製成釣餌後的特性。比如說搓餌方面:偏粘、偏散;顆粒粗、顆粒細;比重大、比重輕;橫向溶散性好、溶化快、溶化慢;絮狀物多、綿軟而不糟、雖硬到底即化等等。拉餌方面:絲長、絲短、殘留物多、粘線;出餌少、出餌多(指拉到鉤子上的餌少和多的現象)、出餌不均(指拉到鉤子上的餌忽少忽多不穩定)拉餌出現的各種問題,除餌性原因以外同拉餌的動作、方法有關。

13、餌的互融性:這裡所講的互融性,主要是指各種粉餌中所含的氣味是否能融合。比如說含有奶香的餌同椰香餌、草莓香餌可以融合,也就是說可以搭配使用。而椰香餌同草莓香餌因香味很獨特,不便搭配使用。如果搭配使用,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特性,可能還會產生怪異的氣味。配製釣餌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種粉餌的特性,絕不能隨意地搭配。

14、搓餌:必須用手先把調好的餌搓成球,再把鉤子埋入餌球中並通過姆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動,把鉤子封在餌球內,餌球外表不留下縫隙。搓餌是競技釣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嫻熟的釣手,能搓出多種形狀的餌團,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園柱形等等,而且根據需要,餌團大到彈球、小到米粒均能隨意搓出。

15、拉餌:利用餌中含有小麥蛋白能形成一定的纖維束這一特性,把鉤放在餌盤上,用餌團壓住鉤,持線的手輕輕把鉤拉出既能掛上餌。拉餌是競技釣發展中的一種上餌新技法,九八年第四屆釣王杯之後開始被廣大釣手使用,如今已成為競技釣不可缺少的一們技術。拉餌所拉出的餌球大小、溶解速度,是否能達到釣目標魚的要求,主要靠拉餌的質量和調製的方法。所以釣手中留傳這樣一句話:「會拉的不如會做的,會做的不如會配的」。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拉餌,很難適用於多種求要,做為一名釣手必須學會親自配製拉餌。

16、小麥蛋白:拉餌必不可少的原料。加水後能形成麵筋的一種從小麥中提取的物質,麵粉加工廠及糕點廠常用的一種增稠增粘劑。釣魚人鑒別小麥蛋白的簡單辦法是:白不帶雜色,細而不滑,加少量的水調成稠糊狀放置五分鐘後,把它拉斷時,能感覺到一定的彈性。質量差的很糟,輕輕一拉就斷,毫無彈性。

三、程寧閑聊找底

有釣友提出,釣魚找底用釣餌找就完全可以做到,無需用小橡皮泥球來找底,那樣比較麻煩又費時間,有點兒多此一舉,並有故弄玄虛之嫌。

對於這種觀點,用一兩句話還真難說清,關鍵是要分析用餌代墜「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幾成,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是適用於少數人還是適用於多數人。

如果是一位釣技已修鍊到爐火純青的高手用釣餌找底,那當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餌找底,還可以邊找底邊打窩子,真可謂一箭雙鵰,所以他們對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一顧。對他們而言,別說用餌找底了,就是用空鉤同樣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絲毫不差,有時甚至根本就不問底在何方,完全採用隨機漫步式的「引釣」或「追釣」,三、兩竿下去就定好了棚深(魚所在的水層),然後跟隨魚群的起浮而上下變換棚深,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揮灑自如,那是因為他們的功力使他們已無需再為找底而操心勞神——他們早就把底裝在了心中。

對初學釣魚的釣友而言,特別是一心要學釣鯽魚的釣友,學會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實是最實用的,可以為新手省去很多因為看不見水下的變化而產生的麻煩,使學習的過程能建立在正確的基礎——找底無誤之上,因為釣鯽魚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釣。底釣、底釣,如果連底都找不好,從何而釣呢!

有些釣魚愛好者,對如何調標很注意研究,在一起交流時,他能就調標同你侃上半天,當問到他如何準確找底時,他卻用簡單的幾句話把你打發了,原因是他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壓根兒就沒有正經八百的在找底上下過功夫,所以也就沒得可侃。

做為釣鯽魚愛好者,如果找底這門功夫學不好,想把複雜多變的浮標語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難的。正確判斷浮標語言的前題,是必須知道雙鉤及子線在水下的狀態,最起碼要知道是單鉤到底,還是雙鉤到底;子線是彎曲的還是直的,否則無法分清有效魚訊和無效魚訊之間的區別,也就搞不懂同樣的浮標語言,中魚和不中魚的原因,只能是蒙著釣。而蒙著釣,因得不到正確答案和經驗積累,釣技是很難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學釣魚的釣友,由於不懂得正確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無形中忽略了找底這門基本功,圖省事用釣餌找底,總是釣不好底,就屬於這類原因所至。

在很多比賽中,特別是比賽結束後,如有人還在找底,那他一定是在比賽中因性急,找底過於草率或找底方法不對,一直對底在何處始終就吃不準,心中沒譜,又怕重新找底要花費時間,最終在猶豫不決之中敗下陣來。賽後當頭腦清醒下來,想重新找找底,驗證一下自己的懷疑所在。當他找到「真底」後,可能會後悔不矣地自責:「釣狗*啊,離底還八丈遠呢!」要麼就是自嘲地說:「早過底八百里了,浮標它能動嗎!」這類故事在賽場上已成為保留節目,每次都會有人一不留神就犯了此類錯誤,上演此類悲喜劇,其中還不乏高手。所以說寧可多花五分鐘,把底找准了,也不要為圖省事而壞了大事。

那麼,具體到用釣餌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釣餌入水後可能脫落、會溶散、會被魚吃掉,而你又看不見發生的這些變化,這樣就無法保證找到的底是否準確,因為這種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餌入水後不發生變化這一假設之上的。

另外,在經過多次測試才能定位的找底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每次掛到鉤上的釣餌重量、體積都相同,因重量、體積不同,也會影響測底的準確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從頭掛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換,它的重量和體積是不會改變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脫落,被魚吃掉等麻煩。如果中途發生了脫落,鉤一出水面即可知道,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浮標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種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時對號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為它的自重,是可以隨意加減的。

如今,不少競技釣手也喜歡用橡皮泥粒找底。他們在比賽中寧肯多花點時間,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這種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半水空鉤調標之後,一定要先稱一下用於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鉤底(既雙鉤到底)和下鉤底(既上鉤離底,下鉤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鉤找底時,最好是浮標在半水狀態時,橡皮泥粒的重量讓浮標下沉一至兩目,大於兩目,底可能找不準。用上鉤找底時,橡皮泥粒的自重應該在兩目重基礎之上再加上一個鉤子的重量。如果鉤子很輕,不到浮標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計。

舉例說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個自重為三目以上的鉤釣大型魚,當你半水調標四目後,用重兩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鉤底時,當下鉤觸底後(鉤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標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讓你誤以為上鉤已到底,其實此時上鉤並未到底。

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種比較方便可靠的方法,實際上也是最節省時間的找底方法。俗話說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願大家都能認認真真找底,輕輕鬆鬆釣魚。

四、關於提竿的動作的時機

競技釣鯽比賽中當釣線組合十分合理,校標精確,釣餌對路時,鯽魚吃食時標的第一表現為有力的一頓,直徑一毫米長十毫米一目的視標快速下沉在半目到一目之間,此時迅速提竿即可中魚。如提竿不中一般是動作滯後,魚已吐鉤,或者是鉤或餌顆過大魚有吸食動作但鉤餌未能過唇入口。

一般休閑釣鯽者都是等魚吃牢再提竿,也就是在標的第二表現即標下頓後繼續下沉或上送時才提竿這樣比較把握,而競技釣決不能等到標的第二表現時再提竿,因為魚在吃食後除吃牢「黑標」或「送標」以外還會有快速吐餌的時候,這樣就錯過了一次中魚機會,另外也浪費了時間。所以說競技釣要求在魚第一次將餌吸入口中時就把它釣上來。

鯽魚吃食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有反常的表現,如中途搶食,這時標的表現為立起後停止下沉和標下沉到位前的突然一頓,當出現這些情況時可以根據魚的離底距離改為釣浮。

競技釣鯽的提竿動作同休閑釣的提竿動作是截然不同的。休閑釣提竿中魚後一般都喜歡遛一下魚享受一下其中的樂趣後再牽魚上岸。當然釣技不熟練者也會出現一下把魚掄上岸的現象,這屬例外。

競技釣鯽的提竿動作按競技要求和賽場環境限制可分為一套動作三個環節,一、前送平端上舉釣竿,二、中魚後迅速平端高舉釣竿牽魚垂直或接近垂直將魚直體朝上牽出水面,三、在魚出水的瞬間抖手腕揚竿,利用竿梢的彈性迅速將魚飛上岸。這一套動作的目的之一是快速出魚,二是避免遛魚驚跑窩中的其它魚,三是避免遛魚造成同左右釣位的釣線發生纏繞。

為了能實現這一套提竿動作,最好使用超硬碳素竿,主線和腦線不宜過細,釣線全長不超過竿長二十公分。


推薦閱讀:

日本右翼就釣魚島問題抗議中國(1/10)
37調和28調是37的手感好嗎?
為什麼你釣魚揮竿時,總是鉤掛線?避免尷尬有竅門 [一點資訊]
中國在釣魚島最狠一招最讓日本懼怕
釣魚島爭端升溫 中開始對日施加全面壓力

TAG:釣魚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