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杜拉拉
《新民周刊》封面:我們都愛杜拉拉
老徐版「杜拉拉」與原著相距甚遠
「杜拉拉」走紅一點不奇怪,很多女性白領長吁短嘆地讀完小說,不僅覺得自己的經歷與拉拉相似,還把作者的職場建議奉為聖經。職場奮鬥,沉重而不可解脫,《杜拉拉升職記》不是心靈雞湯,更像是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的芸芸眾生的葵花寶典。我們都是杜拉拉,都在滾滾紅塵中掙扎與浮沉,我哭我笑,載浮載沉,這也許,就是人生。
可惜,老徐把一個職場故事演繹成了徒有其表的愛情故事,離開了才子,老徐只有用聰明的植入廣告來掩飾才力的不足。姚晨、徐靜蕾、王珞丹,她們都是「杜拉拉」,只是喜歡小說的鐵杆粉絲可能並不滿意,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杜拉拉。(錢亦蕉)
圈裡圈外「杜拉拉」
舞台版「杜拉拉」姚晨的美好時代(圖)
職場小說:文學可樂 喝過算過
現實版「杜拉拉軍規」
我們都是杜拉拉
海上職場舊夢新民周刊:圈裡圈外「杜拉拉」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12新民周刊張艾嘉有部戲,《20,30,40》;而王珞丹、姚晨和徐靜蕾這三個杜拉拉,「25,30,35」,各有千秋。影視劇為追夢而存在,而觀眾們正在五光十色中尋找自己的那個杜拉拉。
記者/王 倩
4月15日,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公映,首日票房就達到了850萬,持續發酵了一兩年的「杜拉拉」現象就此達到了沸點:當晚,電影里的若干個場面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電視里的廣告中。是電影,也是廣告,「才女」徐靜蕾為商業電影和廣告業開創了一個新場面。
同一天晚上,「現代戲劇谷2010壹戲劇大賞」——國內首個商業話劇大獎在上海某新興時尚場地開獎,兩岸三地喊得出名號的戲劇大人物齊聚一堂,兩個「杜拉拉」成了場上的焦點:姚晨憑藉話劇《杜拉拉》榮膺年度最佳女主角;王珞丹因為接替袁泉主演孟京輝導演的《琥珀》,領取了「世博年最值得期待戲劇人」稱號,但現場她最被關注的稱呼也是「杜拉拉」,她主演的電視劇版《杜拉拉升職記》即將在各地衛視台播出。
「杜拉拉」現象,起於一本普通的職場勵志類小說,因為作者的妙筆生花,加上過去兩年同名話劇、電影和電視劇持續不斷的造勢,中文圈裡的「杜拉拉」成為了足以和英文世界的哈利·波特相媲美的虛構人物。就像80後對於「李磊和韓美美」(高中英文課本中的兩個人物)的執著,年輕人熱衷於鑽研杜拉拉的一舉一動,探討杜拉拉可能的行為處事方針,甚至將對這個虛擬人物的熱情,投射到了這些影視劇作品和主演明星身上。
這些都屬於——「杜拉拉」現象。
杜拉拉從影記
2008年初,李可的《杜拉拉升職記》出版已經將近半年,此書悄然盤踞在了各書城、網路銷售排行版的顯要位置,上海SMG影視劇中心出重金搶下了該書的電視劇改編權(杜拉拉的電視版權是在電影、電視、話劇中最早賣出的)。在當時的計劃里,《杜拉拉升職記》和《網球王子》 、《蝸居》一起被列為該中心未來一兩年的重頭定製劇目,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等《杜拉拉升職記》拍完即將開播時,「杜拉拉」已是熱翻了天。
電視劇版權售出後,電視台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改寫劇本,尋找演員和導演。在這個過程中,製片人徐曉鷗發現「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杜拉拉的品牌越來越旺」。2008年底,近年相當活躍的「80後」商業話劇導演何念宣布即將推出話劇版《杜拉拉》,「才女」徐靜蕾也買下了電影版權,打算在2010年初上映自己的第四部導演作品。一輪輪的宣傳造勢後,「杜拉拉」的聲勢早已經不同以往。
SMG影視劇中心在尋找電視版「杜拉拉」導演時曾考慮過張一白,他在1998年拍攝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成功偶像劇,捧紅了李亞鵬和徐靜蕾等一批新人演員。在國內能拍年輕人的戲的導演不多,除了趙寶剛和張一白,普通人能喊得出的導演名字不超過三個。只是後來,正式名單出爐,導演換成了剛從台灣來大陸發展的陳銘章,他導演的《命中注定我愛你》剛剛在台灣打破偶像劇的收視率歷史紀錄。
張一白和杜拉拉的緣分沒有就此斷了。他正為一家影視公司找新題材,結果發現,「杜拉拉」的話劇和電視版權都賣出去了,而電影版權還在。他當即買下了版權,認定了要找徐靜蕾當導演。現在的徐靜蕾身兼數職,導演,演員和電子雜誌《開啦——職場》的主編,或者說是北京鮮花盛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老闆,除了相似的容顏,你很難找到《將愛情進行到底》里那個文慧的影子。
當年的清純,隨著歲月的熏陶,轉變成了知性和幹練。自從2006年的文藝片《夢想照進現實》後,徐靜蕾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電子雜誌的打理上,偶爾在港片里客串一下女一號,和李連杰、劉德華、梁朝偉和黎明們演對手戲,而她為紅茶和招聘網站做的代言廣告保證了她在大都市裡白領人群中的曝光率。
徐靜蕾這幾年的作為,和她所代表的「知性」二字,為「杜拉拉」品牌和現象營造了最初的化學效應。這些和其他女演員截然不同的資源,也為電影版的《杜拉拉升職記》找到了一條籌資和造勢新路。在籌備之初,她就找到了13位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當影片的榮譽編劇,獲得了企業圈的關注;「異想天開」般地成功請來了《慾望都市》的好萊塢頂級造型師派翠西亞·菲爾德加盟,在時尚圈又進行了一輪營銷。最終的結果就是,細數電影的演職員表,記者看到了33個植入廣告品牌商,和20多個時裝和手錶贊助商。它們一起為「杜拉拉」造勢,邊影響著真實世界裡千千萬萬個杜拉拉的生活。
「這是商業植入最簡單的一部電影,你走在大街上,或者拍城市空間題材,沒看到廣告是不可能的。對於這部電影,我就把它定位成時尚雜誌,有好看的衣服,有職場上的討論,情感上的討論,還有一個特點,廣告特別多。但是廣告不會讓人覺得視覺疲勞,而是內容之一。」北京姑娘徐靜蕾歷來固執己見,「如果電影里沒廣告,我還挺沒面子的」。
我們對於電影里強勢的植入廣告已經不再陌生,馮小剛在《非誠勿擾》時為導演們做了一回示範,章子怡在《非常完美》時為製片人做了一回示範,但顯然徐靜蕾更不走尋常路,章子怡那會尚需不停地在媒體上強調自己用所穿所用的品牌來回饋贊助者,而徐靜蕾已經能做到直接截取廣告片段放入電影里,而且這似乎並沒有給導演工作造成太大的困擾。
徐靜蕾作為白領的知音,對白領們的生活方式也算知道得頗多,電影里的廣告品牌也真的就是白領人群日常使用的那些,而不是以前那些所謂偶像劇里出現過的「大路貨」。最讓人詬病的就是,為了保證某汽車品牌的曝光次數,對外隱瞞戀愛關係的兩個總監級人物居然總是公開地同坐一部車到公司,而且還毫不避諱地在公司大門口上下車。
兩年前在一個品牌代言活動上遇到徐靜蕾,當時她正在看佩內洛普主演的西班牙電影《輓歌》,這部電影敘述了一段老少戀,老徐和記者們交流著電影里那些有關老男人的場景。
兩年後為《杜拉拉升職記》做宣傳,徐靜蕾毫不諱言,自己厭倦了文藝片,以後一直都想拍好看的商業片。這兩年的空暇時間裡,她看《慾望都市》、《粉紅森林》、《女人幫》和《緋聞女孩》,「我已經3年沒拍電影了,看了不少類似的電影和電視劇。我在想,北京已經發展成了國際化大都市,為什麼就沒有電影來表現這樣真實的生活呢?這本小說正好給我提供了一個好底板,可以讓我往上畫東西。」
她們仨
這個好底板在徐靜蕾的這部100分鐘的電影里留下的東西不多,滿打滿算不會超過前30分鐘。如果說電影剛開始的段落還是讀者們在小說里見到的職場世界,那從杜拉拉和同事們一起去泰國旅遊開始,電影進入了徹底的徐靜蕾的世界——杜拉拉如何談一場辦公室戀情,最終事業愛情兩不誤。
「在我心中,杜拉拉小說的核心並不是職場鬥爭,所以就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女性內心成長的角度上,或者說職場背景下的辦公室戀情上」,徐靜蕾很早就對外界吹過風了,但等到電影公映時,人們才發現原來愛情戲的比重竟然大到了這種程度。
在《杜拉拉升職記》之前,同類型電影《非常完美》在去年暑期檔也相當成功,徐靜蕾說過,「它更童話一點,我的電影偏現實一點」。但是這樣的「現實」,摒棄了李可在小說里提到的大部分職場爭鬥,電影里的公司人個個都是老好人,沒有了白領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顯得偶像得過了頭,還不如一個童話來得純粹。難免讓一些小說的忠實讀者感覺不解渴,女性內心的成長只有談戀愛一條路嗎?這與徐靜蕾「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形象顯然不太像。
「杜拉拉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並且變通能力特彆強。我也是這樣的人。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如果要做一件事,就會做好。」徐靜蕾說,自己和杜拉拉都不是女強人,「怎麼定義女強人?如果是說凶,厲害,事業成功,感情失敗,那我們兩個都不是吧。」現在的徐靜蕾,已經處於對什麼都可以不在意的階段,敢說「嫁得好不如幹得好」,也敢說「我自己就是大款,幹嗎還要找個大款」,她已經過了杜拉拉和絕大多數白領們追求「財務自由」的階段。
與徐靜蕾相比,話劇版里的「杜拉拉」姚晨更符合杜拉拉在書中的狀態,她和記者開了句玩笑,「如果照書中的標準,那我現在的狀態是HR總監?」
如同杜拉拉最初只是職場上的一個小蝦米,姚晨從北影畢業後也是從默默無聞的群戲演員起步的。2005年底《武林外傳》爆紅,「郭芙蓉」的扮演者姚晨開始為人所知。恰逢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姚晨很快成為喜劇女明星的代表人物。2009年《潛伏》熱映,儘管很多人不相信只會搞笑的「郭芙蓉」也能演好一個老土的地下黨員「翠平」,但姚晨成功地走出了喜劇這個小圈子。她不僅接了白領題材的電視劇《與空姐同居的日子》,還成功演出了話劇舞台上的《杜拉拉》,現在她又和劉燁一起拍攝時尚愛情電影《愛出色》。剛剛轉會到華誼的姚晨,真的如同小說結尾處的杜拉拉,愛情事業雙豐收。
有一回,姚晨和王珞丹參加同一個活動。姚晨從台上下來,囑咐候場的王珞丹,「小心啊,今天的話題比較尷尬!」她們都是杜拉拉,她們還都是熱門網路小說《與空姐同居的日子》里的空姐冉靜(王珞丹出演電影版,姚晨出演電視版),但說出這樣「大智若愚」的話,的確很像姚晨做的事。姚晨好像從來沒表現得像個明星,表面大大咧咧,其實一直小心翼翼。
但是這樣的姚晨卻把話劇《杜拉拉》的結尾改成了「為愛辭職」,「這個結尾是我個人的態度,也是導演人生觀的一個總結。杜拉拉首先是個女人,她在職場中再聰明,再有能力,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個女人。女人是什麼?女人首先是要得到幸福的。在職場中,一步步往上爬,連朋友都沒有,甚至忘記了自己是女人,怎麼可能幸福呢?我還是希望杜拉拉首先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不是職場中的一個機器人,所以為了愛情而辭職,也是為了良心的安寧。」
採訪姚晨時,她剛剛結束了《杜拉拉》在上海的第二輪演出。話劇里有一句台詞:中產階級,就是早日獲得財務自由,早日實現退休理想。「這也是我的人生理想。我所有的生活設想都是以我個人的生活為前提的,過幾年也許我得生個小孩了,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事業上的何去何從。比如,再多拍幾年戲,多賺點奶粉錢。」這是大家心目中的杜拉拉嗎?
與徐靜蕾和姚晨相比,電視劇版的「杜拉拉」王珞丹從年齡到資歷上,都更像小說前半段的主人公。徐靜蕾也說過,「最初我自己不想演時,也想到要找王珞丹演杜拉拉。我覺得她身上直愣愣的勁兒,跟杜拉拉某方面很像。後來,我們希望電影版更成熟一點,王珞丹年紀小,她某些部分非常杜拉拉,但更像杜拉拉的前半部分。我喜歡她演的那個錢小樣,非常可愛。」王珞丹不是電視劇里的第一人選,最初被看好的孫儷在電視劇還未開拍時就跳槽離開了原公司,並且告別了電視圈轉往影壇發展,同屬海潤公司的王珞丹因為主演了兩部熱門電視劇《奮鬥》和《我的青春誰做主》在年輕人中當紅,很快成為了電視劇的不二人選。
電視劇製片人徐曉鷗透露,「選角時,杜拉拉這個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很多明星想來演。王珞丹的氣質和做事風格,與杜拉拉比較像。當時她說,她很喜歡這個角色,只要你們一天不拒絕我,我就不接其他戲,我等。她屬於那種懂得判斷和選擇的人。演員的環境和職場是相當不一樣的,很多人難以體會到職場中的很多東西,而王珞丹進演藝圈的時間不算太長,身上那種演員的味道不是很重,而且大眾對她的印象不那麼深刻,不那麼鮮明,所以可塑性很大,更容易站得住。」
稚嫩的王珞丹在成為「杜拉拉」後犯過一次傻,有一回上台領某個電影獎的新人獎,徐靜蕾也是這個電影獎的獲獎者。當被問到,兩人的杜拉拉有什麼不同時,她脫口而出,「除了年齡上有區別以外,其他都沒什麼區別」。說完她就抓狂了,但無法挽回。
好在後來同樣的問題又無數次被問過,她的回答越來越縝密,比如「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徐靜蕾,她和杜拉拉有點像,不『事兒』,有親和力。她演的杜拉拉看起來應該是很職業、很聰明的那種,而我演的是非常一根筋、單純、執著到有點傻的那種。」 為角色體驗外企生活的第一天,她穿著一身嚴肅的套裝,結果同事們都穿得挺休閑。第二天她換上了休閑服,跟著HR去面試新人,結果直到面試結束,來面試的男生都沒發現對面坐著個大明星。一周的面試結束後,她和公司同事們通宵唱K以作告別,而大伙兒都記得她不停打聽,在公司里談地下情到底是什麼滋味啊。這個杜拉拉,真的很年輕。
張艾嘉有部戲,《20,30,40》;而這三個杜拉拉,「25,30,35」,各有千秋。影視劇為追夢而存在,而觀眾們正在五光十色中尋找自己的那個杜拉拉。舞台版「杜拉拉」姚晨的美好時代(圖)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14新民周刊從翠平到杜拉拉,一樣的勾心鬥角
有個老師和我說過,將來你出去演戲,走在大街上,別人喊的一定要是角色的名字,而不應該是「姚晨」。不管大家是喜歡郭芙蓉,還是喜歡翠平,都比喜歡姚晨強。
記者/王 倩
話劇《杜拉拉》綵排時,在上海美琪大戲院的後台見過一次姚晨。她隨意地站在一群演員中,沒化妝,穿運動鞋,手拿一大塊奶油蛋糕,祝賀劇組某成員生日快樂,爆發出陣陣我們熟悉的「郭芙蓉」式的爽朗笑聲。幾分鐘後,她利索地換上了OL職業裝,套上了「噩夢般」的高跟鞋,開始走台。
「杜拉拉」活靈活現地站在了我們面前。好幾個旁觀者一起說了句,「蠻靈的」。
充滿危機和陰謀的環境,姚晨總能讓人開心,郭芙蓉,翠平,杜拉拉……有人說,她不是那種主流型的漂亮女演員,卻能讓人過目不忘。大眾看著她一步步地走紅,就像鄰家大姐姐,她好像不那麼的天才,但就是能讓你信任她,和我們沒什麼距離。
如果不是演戲,姚晨不是那種會看《杜拉拉升職記》的人。她平時看余華、閻連科、張恆、王小波和張小嫻,還有從小讀到現在的《收穫》,她會說,「不看小說怎麼理解人物啊」,而她的大部分同行平時可能只讀劇本。在北影讀書時,她是典型的認真刻苦型,從不遲到也不早退,「在舞蹈學院附中讀書時,老師拿著鞭子監督你練功,早上起不來,老師一盆水就澆了上去,有時想想挺嚴酷的,我習慣了在那個環境里的生活,到了電影學院也比較自律」,老師們對這樣的「三好學生」自然寄予了厚望,甚至希望她畢業後能留校任教。
姚晨最終沒有留校,她怕自己沒什麼可教給師弟師妹們。剛剛畢業就和大學同學結了婚,有戲拍時就拍,沒戲接時也有過在家乾等一年的日子,最迷茫時甚至想過來上海學服裝設計。這時她接到了導演尚敬的電話,他正為《武林外傳》尋找「郭芙蓉」。幾年前大學時的姚晨演過他導演的情景劇《都市男女》,後來尚敬把原班人馬搬到了《武林外傳》里。為此,姚晨一直心存感激:「這個戲完全打破了我在學校所有受到的表演上的傳統教育,甚至顛覆了我對自己的印象,當時可能別人對我也沒什麼固定印象,但他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原來沒看到的東西。」
很多演員會因一次出色的演出而受限終身,郭芙蓉也曾經在一段時間給姚晨造成類似的困擾。後來正在為《潛伏》選角的導演姜偉也以為姚晨是個瘋癲妞,演不了翠平,結果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個姚晨竟然是平靜淡定的,他沒有當場敲定,回去想想說了句,「試試吧」。翠平為姚晨找到了更廣闊的戲路,而不是只被邀請出演喜劇。
喜劇天賦是老天爺賞飯吃,姚晨有的顯然不只是這個。2008年底,正準備排練話劇《杜拉拉》的導演何念找到了姚晨出演女一號,他們之前合作過電視劇,「可能大家眼中的她都是《武林外傳》里那個熱鬧搞怪的郭芙蓉,其實她很有親和力,個性中不乏天真和一股執著。」這就是何念想要的杜拉拉。
現在正是屬於姚晨的美好時代,一個媳婦的美好時代,一個白領代言人的美好時代。
《新民周刊》:你因為郭芙蓉而成名,結果很多人聽說《潛伏》是你演的,就覺得你肯定演不好女地下黨員。你是否覺得過不公呢?
姚晨:有個老師和我說過,將來你出去演戲,走在大街上,別人喊的一定要是角色的名字,而不應該是「姚晨」。不管大家是喜歡郭芙蓉,還是喜歡翠平,都比喜歡姚晨強。有時我也挺崇拜我喜歡的角色,比如翠平身上的忠誠和大愛,太平盛世里人多少會缺少這些;郭芙蓉什麼都敢說,我也挺佩服的。
《新民周刊》:你不敢說?
姚晨:我多少都是那種小心翼翼的人,性格使然,我是天秤座,力求平衡,照顧各種人的情緒,把自己也弄得挺累。杜拉拉比我聰明,她很多時候特別理智,心思非常縝密。今年我接了好幾部白領戲,也和一些白領打過交道,總覺得他們比我想像的要複雜,沒那麼簡單,更拒人於千里之外,更冰冷。
《新民周刊》:這麼多人愛看《杜拉拉升職記》,三個女明星都在演杜拉拉,你怎麼演出自己的特色呢?
姚晨:看書時挺鬱悶的。啊呀,作者李可真是個杜拉拉,藏得太深了,我在書里基本看不見個性,寫的全是理性思維的東西,像我這種感性的人有時真難理解和接受她的思維。但我理解了才能演好一個人物啊,後來我想通了 ,那麼多人愛看這本書,都覺得這好像就是我的事,就成功在作者沒具體寫杜拉拉的個性,這樣大家都能把自己和杜拉拉套上去。這些事情是大家都會碰上的,每個人想像中的杜拉拉是不一樣的,這樣我在表演時就好辦得多,那我就演一個姚晨理解的杜拉拉——沒有背景,一步步地走過來,灰姑娘奮鬥史。
《新民周刊》:與小說相比,話劇加了很多喜劇成分,場面相當熱鬧,是因為你的加入嗎?這就是你理解的杜拉拉和職場世界?
姚晨:熱鬧的場面和我沒太大關係,何念的話劇都是這樣的,他喜歡這種趣味。相反我這個杜拉拉,是舞台上最不好玩的人。當初我以為導演找我來,不就是想弄得好玩點嘛,結果劇中有很多帶色彩的角色,像海倫,李斯特和阿發他們都可以隨意玩,唯獨我的杜拉拉,相當地正經。
《新民周刊》:你不過癮?
姚晨:第一次統排後,我坐在下面生氣了,都不知道和誰急,我這個角色太不好玩了,而且我都無法確定我該怎麼演,你找我來到底幹嘛的。何念就說,你這個人物就不能好玩,這個故事要傳導很多正兒八經的規則和知識,你太搞了就不是杜拉拉這個主角了,就像《武林外傳》里郭芙蓉可以肆無忌憚地張牙舞爪,而佟湘玉還要肩負著偶爾給人說教的任務,不能太鬧,杜拉拉在這個戲裡承擔的就是這個責任。職場小說:文學可樂 喝過算過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15新民周刊不管是哪個場子里的,初出茅廬的職青還是憂國憂民的憤老,都擁有了符合自己口味的文學可樂,喝過算過,這也算是純文學沒落之後的一大收穫吧。
記者/何映宇 陳靜茜
老徐版的《杜拉拉升職記》「開啦」。
前兩部徐靜蕾的電影文藝范兒十足,票房不夠搶眼,可是卻讓徐靜蕾這位導演界的「陌生女人」一舉成為高舉高打的導演新星,徐靜蕾的如意算盤盡人皆知:清純路線走到頭,美女導演造話題。
這樣具有商業頭腦的徐靜蕾顯然不是「第六代」的接班人,現在,她又將眼光瞄準了眼下最火的職場小說《杜拉拉升職記》,借雞生蛋,只是巧計一招,和黃立行的激情戲緋聞又佔據了各大娛樂版的頭條,炒作啊炒作。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沖著老徐的身材去的?去看《杜拉拉升職記》,目標人群首先自然是杜拉拉的粉絲,簡稱「杜拉絲」。
網路時代確實是草根的出頭之日。李可,名不見經傳的外企HR,因一部《杜拉拉升職記》,立即華麗變身,成為少數幾個能夾擊郭敬明巨無霸地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
與其說《杜拉拉升職記》寫得有多麼出彩,要和杜拉斯比文學史地位,還不如說是敏銳的李可把握住了時代脈搏,職場小說,在中國,可是前無古人的新鮮事。但說起來,職場小說也不是天外飛仙,隨著中產階層白領隊伍的日漸增大,輕鬆應對職場種種困惑的書籍也開始應運而生。成君憶一本以職場故事解構《三國演義》的《水煮三國》簡直賣瘋了,還有斯賓塞·約翰遜薄薄的那本《誰動了我的乳酪》,中國人本無吃乳酪的習俗,看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摟錢之路。
職場如戰場,競爭激烈壓力大,心裡都在嘀咕王傑孤獨的宣言:「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誰不想從底層的小巴臘子迅速上位當幹部?誰都這麼想,又苦於沒有經驗,乃有種種職場秘笈、職場小說口口聲聲說「開卷有益」,看比自己還倒楣的鬆一口氣,看比自己還成功的學一招防身,有沒有用還是因人而異,但職場小說,因之大熱。
杜拉拉風暴席捲書界
在一個連《潛伏》都被讀出職場潛規則的時代,我們都是林奕華《華麗上班族》中的芸芸眾生。下了班,三五老友相聚,談老闆、談跳槽、談股票、談房產、談緋聞,就是不談理想,生活的壓力,已經讓曾經激動著我們的種種話題成為了記憶。
《杜拉拉升職記》的驚艷登場標誌著中國職場小說的新紀元。毫無疑問,李可帶動了一種經濟,《輸贏》、《浮沉》、《丁約翰的打拚》、《圈子圈套》、《做單》、《潛伏在辦公室》、《人事總監》,職場小說里的那些事兒,就是普通白領的美麗與憂愁,讀小說,像看到了自己好囧好累的影子,有共鳴,市場自然超好。
其中,當然還是以《杜拉拉1、2》之牛氣最衝天。2007年9月,《杜拉拉升職記1》正式出版,發行兩個月,更換封面,第二版面世;發行3個月,銷量超過了10萬冊;翌年1月,登上卓越網圖書排行榜小說類第一名;2008年8月,開卷數據社科類圖書銷售榜第一名;10月,繁體版在台灣出版,杜拉拉颱風登陸寶島。
簡單勾勒一下《杜拉拉升職記》的成功史,知識分子都像做夢一樣,故事中那個「姿色中上」的南方女子到底有什麼吸引力,讓大眾如此為之瘋狂?
可是杜拉絲們可不這樣認為,要修鍊成「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怎麼能不讀這本職場「葵花寶典」,學一些職場必殺技?你擔心不擔心自己被裁員?單相思與性騷擾有什麼區別?老闆心中誰更重要?怎麼樣空手套白狼?這些問題你都知道不知道?李可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一一為你解答,李可覺得,她可以通過寫這樣一本書,讓職場中的大家快點覺悟,她說:「我希望看了這本書的人,能夠早一點悟到,早一點開始規劃,從而早一點實現退休的願望。」
職場奮鬥其實是為了退休?李可內心裡其實是個悲觀主義者?可能說她比常人更為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經濟體制上的問題:「我們的社會福利體系並不盡善盡美,還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這就更需要我們比較早地實現經濟上的保障。所以,對我們來說,找到一份好工作更顯重要,判斷了什麼是好工作,然後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資格去獲取這份工作。」
工作,就是我們這些蝸牛族身上的殼,沉重,但無法解脫。
當然,這不是「40、50後」下崗工人的痛苦,而是職場新人對未來缺乏方向、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受盡委屈的寫照,我們都是杜拉拉,都在滾滾紅塵中掙扎與浮沉,我哭我笑,載浮載沉,這也許,就是人生。
凌語嫣的「商小說」:從菜鳥到高管
李可之後,下一個職場女王會是誰?崔曼莉、秦與希,還是和李可一樣不在媒體面前出鏡的凌語嫣?
凌語嫣,在200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創辦的「商小說創作大賽」中脫穎而出,一本《爭鋒》打出「商小說」的大旗,看來大有和「職場小說」分庭抗禮之勢。
凌語嫣號稱是「職場小說作家中真正的外企高管」。這位外企高管不在自己所屬的外企里忙裡忙外,卻跑出來寫小說,其身份是真是假,實在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她也狠狠地賣了個關子——不接受任何新聞攝影拍攝、迴避面對面採訪、甚至拒絕透露真實高管身份,理由是「以免公司HR去翻我的檔案」。與此同時,關於「凌語嫣是容貌堪比國際巨星章子怡的美女作家」的言論則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如今,有媒體把「職場小說女王」的頭銜冠予了新人凌語嫣。
「凌語嫣」究竟何許人也?她笑稱:「胡茵夢的照片再換上CHANEL套裝就=俺了。」姑且信之,那凌語嫣真的是所謂的「外企高管」嗎?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小說」項目負責人、策劃編輯肖婷謹慎給予了肯定的答覆:「據我所知,目前在市場上出版的職場小說也好,商小說也好,迄今為止,凌語嫣是真正來自外企,並且可以稱得上是『高管』的第一人。」
面對現在層出不窮的高管兼職場小說超級寫手,路金波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文學藝術嘛,本來就是作者根據一定現實生活的發揮和創作,那麼多職場小說作者,都被包裝成至少有一定年月的外企從業經歷的業內人士,但是很多時候這其實是出版社的策略,或者說是責任。」
對於此類懷疑,凌語嫣對本刊記者一再強調自己身份的真實性:「我真的不希望讀者將我和某些不負責任的投機寫手歸為一類,我是真正在這個行業一步一步做上來,在偶然的機遇下,才想到要把自己經歷寫下來的。這和那些宅在家裡拍拍腦袋編出來騙稿費的怎麼能相混淆呢?我這可是白天上班做管理的活,晚上熬夜打字到手指變形、生病住院也不是誰都受得了的玩命程度!」
那真是玩命,這本小說,凌語嫣一個月就寫了20萬字:「大多數時候,我都是每天從晚上12點開始寫到早上六七點,少數兩天因為寫公司的方案太累沒有心思寫自己的書,還有兩天累得生病發燒了才歇一歇。」這一個月,凌語嫣手腕關節勞損,每次打字只能包著手腕。甚至寫到下肢靜脈曲張,從開始坐中式靠背椅、到加坐墊,後來索性專門去買了一個轉椅。自己的視力也急速下降了200度。她說沒法子啊,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天涯論壇上她一個一萬字的帖子找到她,讓她一個月內成書,只能拚命趕唄。
這是不是又一個雷同的杜拉拉的故事?《爭鋒》從出版策划到成書包裝,都盯准了「世界頂級外企沉浮錄」的核心定位,講述的也是無背景、無後台的二流大學女畢業生衣雲在世界消費品巨頭——瑞德公司的奮鬥史。同樣的「大外企」,同樣的小女子,同樣的明爭暗鬥,進退維谷,然後出位出頭,成功成名。從杜拉拉到《沉淪》,再到《爭鋒》,不管是不是換湯不換藥的「商小說」,反正一本本地火了,女性充當主角的職場故事吸引了大量的讀者。
從剛畢業的菜鳥到現在的職場老法師,凌語嫣也並非一蹴而就:「外企是當時大學生最熱門的人生出路啊,我們剛進公司的時候,真的就像我書里寫的,臉都紅彤彤地發著光,幾乎激動得冒汗。一群大學畢業生,每天都非常高興,自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可是,一去和客戶談判就碰上問題了。她說她在生活中是個比較喜歡討價還價的人:「工作上談錢我就覺得很害羞,加上客戶凶神惡煞的,一聽我要殺價,鬍子都吹起來了,恨不得立馬推我出去,嚇得我轉身奪門而出。」
這些糗事自然成為她日後商小說的絕佳題材,而讀者需要自我安慰的也正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幽默小發泄小恩小怨。
官場現形記?
中國的職場,就像是官場的縮影:潛伏有之,暗戰有之,爾虞我詐風生水起,職場、商場、官場,場場驚心。
2009年,《決策》雜誌的調查發現,受訪人群中,竟有八成讀者在閱讀官場小說,可見在職場小說的熱潮之後,其實還隱藏著一個同樣熱火朝天的文學樣式:官場小說。
「官場小說」作為一個名稱正式提出來,是在王躍文的長篇小說《國畫》出版之後。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官場總是遮蓋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而當在懷化市政府辦公室寫過幾年官樣文章的王躍文跳出圈外,將層層內幕以小說的形式披露出來時,一股描寫官場黑暗的熱潮開始在中國蔓延。
隨後,《駐京辦主任》、《仕途》、《滄浪之水》、《蒼黃》,其風頭一點可不會輸給職場小說。從表面上看,兩者似乎相差萬里,其實,權力周旋、人性險惡,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人性。
官場小說滿足的,其實是大眾的窺私慾。另一方面,官場小說反而可能會成為某些利益熏心者的官場手冊,成為他們宦海浮沉的教科書,在仕途中,鑽營、巴結、權色交易、打擊報復,都可以從這些官場小說中學到一招半式付諸實踐,這是不是反而遠離了這些小說的初衷?
從文學寫作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職場、商場還是官場小說,這些淺閱讀作品大都在網路BBS上邊張貼邊構思邊寫作,想到哪寫到哪,隨心所欲,自由是自由了,文學上卻難說什麼水準可言。《爭鋒》是凌語嫣的第一本著作,是她第一部開始正兒八經寫完了的文學作品,還是在一個月內寫了20萬字,質量能保證嗎?我們能指望我們在這股熱潮中發現一出手就名垂青史的天才嗎?
所以,還是圖一樂呵,發一公憤,不管是哪個場子里的,初出茅廬的職青還是憂國憂民的憤老,都擁有了符合自己口味的文學可樂,喝過算過,這也算是純文學沒落之後的一大收穫吧。新民周刊:現實版「杜拉拉軍規」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18新民周刊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的「杜拉拉」們
宮斗是幻想中的情節,商斗離我們太遠,而職場中的爭奪,是時時刻刻發生著的身邊事。
記者/錢亦蕉
《杜拉拉升職記》好看,被公司人奉為職場寶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它除了有精彩的情節,還有很多職場的「教條」,小白領們可以按圖索驥,套用在現實中。現在,我們就總結幾條「杜拉拉原則」,看看現實版是如何演繹的。宮斗是幻想中的情節,商斗離我們太遠,而職場中的爭奪,是時時刻刻發生著的身邊事。
搞清楚,誰是老大
《杜拉拉升職記》裡面講過一段「功高壓主」的戲碼。總裁何好德剛到DB立足未穩時,商務客戶部A部的銷售總監彼得章不服管,嫌總裁管得太細又不了解中國市場,而自己在DB服務了10年,老資格了,手上又抓著不少業務,何好德不敢拿他怎麼樣,因此明裡暗裡對著干。他以為自己功高壓主,人家不敢動他,沒想到何好德暗中聯合DB亞太,把商務客戶部A、B兩部合併,交給原來B部銷售總監Tony林掌管,一下子就把彼得章架空趕跑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後來Tony林做大(商業客戶部銷售額佔全公司55%)後,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翹尾巴,打小算盤,動不動拿生意要挾上司,結果上面又祭出分權辦法,準備把商務客戶部重新拆分成A、B兩部。所以說么,胳膊擰不過大腿。在公司裡面,還是先搞清楚誰是老大,不要自己掌握一點核心生意,就不知道東南西北叫板老闆,那會「死」得很快。
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比如R公司是一家世界五百強外資企業,上海總公司的行政經理Judy是元老級人物,當年R公司剛到上海建立辦事處時,她就開始做行政了,從職員到主管再到經理,在公司做了近十年。除此之外,她還與公司業務部門的大佬「有一腿」,也算有個強硬靠山,所以自我感覺良好,一般的人都不在她眼睛裡。2004年、2005年的時候,公司開始實行「本土化」政策,原來高管都是老外,現在調整成在美國聘用的中國人,再派回中國,即海歸。於是,R公司來了一個中國女總經理,眼睛長在額頭上的Judy當然看不上眼,試想,一個中國人,還是女人,憑什麼讓她尊敬服從?Judy有意無意地在安排辦公室、公車等等方面怠慢甚至有些刁難「老總」。開玩笑,這讓同樣是女人還剛剛回國的總經理如何受得了?正巧Judy的那個情人在公司里也失勢了,他們兩個的羅曼史開始引來風言風語,總經理就抓住一個機會把她炒掉了。這個機會說來也好笑,就是有一天,下午2點上班時間,總經理在公司的健身中心發現Judy正在健身,這當然是違反了規章制度,但是如果沒有之前的過節,總經理頂多教育她幾句,萬沒有理由fire她啊。所以說,千萬別搞不清楚誰是老大!否則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越級」申述,兩敗俱傷
「越級」是個敏感詞,不僅是在外企,即使國企、民企,「越級」行為也會惹麻煩。你「越級」向老闆示好,你的直接上級自然心有嫌隙;你「越級」向老闆申述,你的直接上級更惱火,老闆也難以定奪,一般會傾向上級,最多各打五十大板。反正,很難全身而退。
《杜拉拉升職記》中也提到「越級」的問題,說:「外企HR制度中的越級申訴制度,拉拉總以為更多的是起到預防告誡的作用,讓那些做頭的人,做到慎獨。一旦有人當真踏上那條申訴通道,只是用自己的前途來維護了企業文化的開明形象。」一來,申述不一定成功,二來申述成功了,誰敢再用這樣的部下呢?
小說前半段,北京辦事處行政主管王薔對自己的上司玫瑰不服,她曾經把和玫瑰的不同意見寫成e-mail,彙報給玫瑰的上司、主管人力資源和行政的總監李斯特,但是李斯特又把王薔e-mail的轉發回給了玫瑰處理。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李斯特不想判斷是非,惹麻煩,而希望大家好好合作。後來北京辦要裝修,王薔卻請病假去做一個並不是那麼急迫的手術,進一步得罪了直接上級玫瑰。結果,玫瑰找了個機會擺了她一道,讓她去查某總監的汽油費和手機話費,當然把人惹火了,玫瑰順利把她趕跑,李斯特也沒有意見。
再講一個類似的真實故事。B公司是一家大型外資企業,Ken年輕有為,是公司的SuperStar,工作沒幾年就被派往重要客戶那裡做技術服務代表,管理一個「小分隊」,直接上司是一個美國人Joe。可是不久,兩人就有了矛盾。Ken覺得Joe處理業務有問題,特別是他發現美國人居然與競爭對手公司的女銷售代表「搞在了一起」,經常泄漏公司信息,使得很多項目推進困難,有的生意落入對手囊中。Ken知道這事兒後,言辭間就對Joe不是那麼尊重了,而且工作積極性也大打折扣,兩人矛盾開始公開化。後來,Ken向一手提拔自己的總經理(德國人)告發了Joe的韻事,同時Joe也向總經理控訴Ken工作不認真,曾被「抓獲」工作時間睡覺。這件事的結果給了Ken職業生涯一個大教訓,本來平步青雲的他被貶去物資部管倉庫,徹底邊緣化。當然Joe在中國的發展也因此停步不前,在這個位置上多年沒有得到升遷,最後灰溜溜回了美國。
Ken在這個事情中不僅犯了「越級」的忌諱,更重要的是他的直接上級是老外,外資企業,特別是早年,老外還是有點特權的,不是那麼好得罪的。即使他是總經理跟前的紅人,也照樣「杯具」收場。
謹慎,辦公室韻事
話說兔子不食窩邊草,可是這並不能阻止辦公室戀情的發生。因為公司人日日朝九晚五,還時不時加班,接觸面不大,封閉的匣子里自是滋生戀愛的溫床。《杜拉拉升職記》里拉拉和銷售總監王偉也屬於辦公室戀情之一種,有意思的是這個情商不怎麼樣的王偉,之前與岱西也有一腿,看來是專吃「窩邊草」的。
事實上,很多公司對本公司內員工戀愛結婚都會有些限制,比如杜拉拉的公司DB在員工手冊中就規定:直線上、下級之間不可以有婚姻關係,否則其中一個要調開——一般說來,夫妻雙方中會有一方主動離開公司。所以,辦公室戀情往往變成了地下情,像拉拉,為了保住自己經理的位置和前程,就不願意公開與王偉的戀愛關係。後來,公司出事,王偉為了保拉拉,只好自己辭職離開。
這也不奇怪,既然隱私成了公司潛規則,精明的公司人都會有所顧忌,並且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凡事有個輕重緩急,談戀愛可以私下進行,但真到了結婚的地步,當然只好為終身大事稍稍犧牲一下了。我見過兩對新人都是同公司的,一對是兩個非相關部門的,結婚後,女方主動離開公司,平級調到一個更穩定(比較少加班)的大公司上班,讓男方沒有後顧之憂。另一對正好是公司同部門的上下級(男方是經理,女方是手下主管),待女方成長到可以勝任經理的時候,男方離職去一家更具挑戰性的公司,女方順利升為經理,然後兩人宣布結婚。看來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當然,辦公室里更多的是affair(韻事),像前面列舉的R公司和B公司的故事,都涉及到了辦公室韻事。如果發生affair的是上下級關係(這佔了很大比例),那麼一般作為下級往往會得到金錢之外的權力和保護,所謂老闆的女人,誰敢不買面子?這在日、韓、台資公司,更明顯,有一個日本N公司的美女行政田村,能幹又風流,跟公司幾大「巨頭」都有曖昧關係,居然在公司里很得人緣,而且升遷飛快。不知道日本人有沒有「公共汽車」一說?還有一個日本P公司的美女銷售,30出頭仍名花無主,不僅傳來消息,說她成了中國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原來是她跟日本老闆有了affair。可惜,後來日本老闆回國,她也就失勢了。
反正日韓公司的文化和歐美公司有很大不同,這種老闆與下屬之間的曖昧見怪不怪,前面說到的N公司上海分公司有一個韓國籍高管,是出了名的「咸豬手」,與女同事交流,總喜歡拍拍肩膀等肢體接觸,直接進入上海女職員的黑名單。這種大概連韻事都算不上,已經進入「性騷擾」範疇了。《杜拉拉》裡面說得好:「談戀愛和性騷擾有明顯區別,談戀愛就是兩個都願意,性騷擾就是一個願意另一個不願意。」
複雜「孕事」
女性過了25歲找工作,公司人事主管都會詢問婚否,有沒有小孩。過了30的女人,跳槽更得謹慎,供職單位往往對已婚未育的會有所排擠。這種變相歧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30歲左右是生育高峰,從懷孕到生產前後差不多1年,誰願意配用一個人手沒多久就得養著呢?
《杜拉拉升職記》裡面關於懷孕的話題不多,只有原行政經理玫瑰為刁難上司李斯特曾借口懷孕並且先兆流產請假在家,害得李斯特不得不找到廣州辦的杜拉拉來幫忙負責裝修。待一切事完,玫瑰又出現了,號稱已經流產,官復原職,繼續干經理的活。李斯特雖然懷疑憤恨,卻也拿她沒辦法。
這是一個關於利用(假)懷孕要挾上級的例子,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真實懷孕所碰到的複雜局面。這裡也講一個行政部門的故事。H公司是一個美國五百強公司在上海的合資公司,Karan是上海公司的人事經理,Sally則是手下的行政助理,她們都結婚一兩年時間。Karan歲數大一點,30了,所以一直醞釀著懷孕,只是遲遲沒有懷上。沒想到,有一天,小她3歲的Sally反而傳出喜訊,說是懷孕了。這當口,公司總部人事結構變動,亞洲區人事經理直接常駐上海公司(也就是說Karan多了一個直接彙報的上級),來了一個新加坡女人,上任第一天就聽說Sally懷孕的消息,當然還是表示理解和祝賀。可是,就在之後2個星期不到,Karan也懷孕了,新加坡女人自然把她們倆的行為看作對初來乍到的她的挑戰,很快,為了有人幹活,她又在人事部聘用了一個助理。這時,上海公司要裝修了,倆孕婦一聽裝修,紛紛推說「甲醛」問題請假保胎。新加坡女人表面上不說什麼,心裡恨得牙痒痒,就差把她們倆趕跑了(當然孕期不能辭退)。在Karan和Sally生產期間,她又招聘了一個中國區人事經理,也就是Karan與新加坡女人之間又多了一個級別,Karan被基本架空。說來Karan也夠冤的,她的生育計劃已經訂了很久了,公司里的人都知道,可是到頭來陰差陽錯,她卻吃了悶虧,受到了最直接的損害。所謂孩子生好,位子沒了,是繼續呆著受氣好呢,還是離職重新開始好呢?
報上經常有女職員懷孕與公司產生糾紛的報道,現在越來越多女職員拿起法律武器,對付公司的無情。當然,有時候公司也是沒有辦法,有些人太精明,特別會利用規則,比如像玫瑰。外資公司一般對員工懷孕後的處置有嚴格規定,所以明的糾紛不太多,多的是像前面所說的說不出道不明的糾葛。曾經還聽說有一個外企,在金融危機期間,為了裁員,希望各部門的孕婦自動提出離職,公司則提供相應補償——大肚子孕婦補償24個月工資(懷孕期加上哺乳期),產婦則補償12月工資。孕婦Carry月工資1萬多,欣然接受30萬元的補償金,舒舒服服待產去了。但是另一個月薪4500剛生完寶寶的女職員卻不願意接受12個月的賠償,與公司拉鋸了很長時間不肯主動離職。怎麼安撫好孕婦,真的可以算是一門學問了。新民周刊:我們都是杜拉拉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21新民周刊任何地方都有競爭,除非你含著金元寶出生。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實狀態,很多人和你是一樣的,放鬆心態吧。
記者/王 倩
逃離北上廣,這是流行在大都市辦公樓里的最新熱門話題。其實在同樣的場合,還有一句話也在流行,我們都是杜拉拉。
杜拉拉,姿色中上、沒有背景、教育程度良好、供職於世界500強企業,靠自己奮鬥獲得成功的職業女性。要活著,也要活好,杜拉拉的世界究竟什麼色彩?周刊選擇了一家快速消費品外企里的5位「杜拉拉」作為樣本,聽聽這群30歲左右的成功女性的真實職場故事。
市場部品牌經理 徐愛慧
《杜拉拉升職記》里沒怎麼寫到過我們這個部門。外界常常把我們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市場部和銷售部混淆,我常被問到,你是賣東西的嗎,你是推銷的嗎?市場部的工作就是調查並落實消費者需求,讓他覺得和產品有聯繫。這個部門女孩子肯定佔到八成,因為職業起步之初的工作都是非常瑣碎的,男生很難堅持下去。
我大學讀社會學,畢業後做市場總監的秘書,工作比較安逸輕鬆,我漸漸不滿足,我的能力不應該只限於此。平時在市場部工作,看到品牌經理們忙忙碌碌,很羨慕,當時就想,如果哪天我能做到品牌經理就好了。
半年後,品牌部門有人離開,我和老闆說,我很想去品牌組做,把我的價值最大化。老闆非常支持我, 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市場之路。我始終覺得職業是自己的,如果有了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就應該努力改變現狀去實現它. 所以當在前一家公司感覺到發展受到限制的時候, 我毫不猶豫跳槽來到了這裡。之前這家公司是做廚衛產品的,我在家不做家務,始終沒有特別的那種消費者的親身感受,更喜歡做和自己生活關聯更大的品牌。
剛來時只是助理品牌經理,一年半後升職為品牌經理,實現了當初的夢想。我身邊有很多成功的「白骨精」,30歲出頭就做到了品牌群經理。我清楚什麼時刻該做什麼事,可能幾年後就三十六七歲了,我可能就有了孩子,為了他,很多東西要放一放的。
我對自己的職業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我不想默默無名,我需要別人的認可。很多高級白領很會玩的,晚上酒吧,周末爬山,有休假就出國。我希望經濟獨立,每年都要去國外度假,在國外買奢侈品,雖然花了不少錢,但這都是我自己掙出來的。
我周末喜歡到外面吃,這是辛苦一周了的我們兩個人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不想把地點定在家裡,我們不想讓生活就圍繞著柴米油鹽。我很享受當前的生活。
市場部品牌經理 Celina Zhao
我第一份工作是銷售,當時剛剛畢業,覺得銷售能夠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兩年後我發現原來銷售一直就是在賣產品,沒有創作的過程,正好看了菲利普·科特勒寫的《市場管理》一書,就跳槽去了聯合利華做起了市場,現在卡夫負責趣多多這個品牌。很多人可能工作一輩子也找不到既適合自己又喜歡的工作,我比較幸運。
外企的人際關係可能不那麼複雜,但也有全力付出得不到領導賞識的情況。以前我就曾經因為不滿薪水換過工作,換成現在更成熟一點的想法,我可能不會那麼輕易地放棄,而是再分析一下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是沒有和上司很好地溝通,或者還真的是我個人的問題。年輕的時候可能急躁些,特別是在個人職業發展中還是應該有一些耐心。
我有些朋友在國企工作,相對保守一點。比如社會上出現一些另類的音樂,他們就會覺得和他們沒關係,但對我來說就特別有興趣。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們,更OPEN一些,比較願意接受新事物。我最近還想去看看能否用手術去掉黑眼圈,能讓自己變得更自信一點,為什麼不去做呢?
我單身,父母也沒催著我結婚,生活很充實。對我來說,不是到一定年紀就必須結婚。如果到了年紀要結婚而去結婚的話,我會後悔的,我是個理想主義者。
資深人力資源主管 Sheerie Liu
我和杜拉拉一樣,職業經歷是從銷售助理開始的。她從銷售助理轉做行政,而我則從銷售助理轉做了人力資源助理,當時做銷售助理時有六個領導,做得很辛苦,碰很多壁,最後終於獲得了認可。後來人力資源部在招人,就換了崗位。
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公司做過薪資福利工作,後來轉做招聘。新的上司就向她打聽其他同事的工資,朋友很犯難,到底要不要告訴掌握自己前途的直接上司呢?我和她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原則性的東西是不能破壞的,你可能覺得不告訴他會影響你的前途,但我覺得告訴他才是影響你自己的前途,因為你整個原則性的東西被破壞掉了。如果一家公司要員工這樣做,這樣的公司給不了你的長遠發展。
項目主題專家 孫婷
我的經歷和杜拉拉以及絕大部分的外企員工不一樣,外企里的很多人都是大學畢業後順利地進入世界500強,從助理慢慢升到更高級別的崗位。我從會計專業畢業,做了6個月財務工作後,發現自己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就做了很多銷售的工作,賣過樓盤,也賣過廣告,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位置,就決定出國。25歲那年,我放棄了國內的一切去了法國,從大專開始起步,我想拿到碩士學位。那時我完全不懂法語。
在法國是自費學習,平時打工,賣麵包,送報紙,法語好點後就去服裝店賣衣服。出國前我挺養尊處優的,做過一段的業餘模特,賺錢比較容易,我也不知道當時在法國怎麼就吃了那些苦。當時我在很多公司做過清潔工,身邊的人走來走去,我在打掃衛生,我當時就想,我不會永遠在這裡一輩子,咬咬牙就會過去的。
在法國的物流碩士課程快要結束時,我之前實習時的一個老闆特別賞識我,希望我能繼續跟著他工作。但我當時的想法是進達能或者歐萊雅這樣比較大的法國公司,他聽說後就給了我一些他同學和朋友的聯繫方式,我就這樣獲得了在達能實習的機會。實習結束,在法國學習了6年後,我回到了國內進入達能在上海的公司,後來公司合併進了卡夫。
銷售部全國重點客戶經理 Diana Chen
我做了15年的銷售工作,看《杜拉拉升職記》時就是想找找自己的影子,好像回顧了一番我自己的職業過程。我入行時就進入了外企,呆過的4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頂頭上司各有風格。第一個老闆,真的手把手教我怎麼找客戶,很初級;第二個老闆,總能找到我身上的優點,遇到這樣的老闆很幸運;後面的兩位老闆,隨著我職位的提升,他們已經不是拉著我走了,而是在後面鞭策我。
我曾到一家民企呆過兩個月,經常要背一些條文,背不出來罰50遍,這太幼稚了吧。而且缺乏規範的管理制度,基本老闆「一支筆」來決定,我很不適應,就又回了外企。外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及管理流程,不用考慮太多人為的因素。
我也知道現在社會流行考公務員,覺得外企壓力大,未來不穩定。但我覺得我還是不適合考公務員,我比較喜歡做實事,不太擅長人際關係,機關里還是要那種左右逢源的人比較順當一些。有人說外企適合年輕人,老了就沒辦法幹了。這不叫吃青春飯,這個環境是優勝劣汰,真正留下來的即使那些年紀偏大的,都是真正的精英。因為他們不停地經歷淘汰,受不了這種考驗的或者心志稍微脆弱點的,早早的就走了。所以,不是說外企不要歲數大的人,而是看他是否夠優秀留到那個時候。
我平常忙得都沒有時間喝水或者上廁所,我媽就不理解我。我想一直保持優秀到留到最後。
全國重點客戶經理 蔡芳
我剛畢業就做了首席代表的秘書,他是這家外企在中國的第一個員工,我是第二個,什麼活都干過,從公司組建到人員招聘到日常行政,我特還特去學了一陣會計,完全是和公司一起成長。後來公司成熟後,我轉到了項目部做銷售,一直到跳槽進卡夫。
你要問我一個女孩為什麼會想做銷售,我可能是受當時老闆的影響,他非常厲害:首先他有風度;知識面廣;他真的非常了解他的產品,他可以迅速地為客戶提供一整套方案;而且他真的是那種可以得到客戶信任的人,他從來不避諱自己產品的缺點,他會肯定地說,我這個產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可能會幫助你什麼什麼。當時給我的感覺,原來銷售並不是吃飯喝酒,專業的銷售是這樣的。如果銷售就是吃飯喝酒,我肯定覺得沒意思,堅持不到現在。
朱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公司特設課程總監)點評「杜拉拉」們:
前段時間我遇到了一個和杜拉拉差不多年輕的女孩,她正處於迷茫中。從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在上海一家不太著名的物流外企里工作了幾年。工作上,一直做著初級的工作,每天加班到9點,領導追得很緊,看不到升職的空間;生活上,和朋友一起在中山公園附近合租,薪水剩不下多少,生活單調,甚至沒有交男友的心情。她想過跳槽,但網投給其他物流公司的簡歷都石沉大海,而且簡歷看上去也不出色,在市場上沒什麼競爭力。她想過出國讀MBA,然後畢業後去國際級的物流公司工作。但父母不贊成,這幾年好多海歸在國內找不到好職位,而且還擔心女孩的個人問題,已經二十七八歲,萬一因出國再耽擱,到時畢業找不到好工作,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就不值得了,還不如現在找個穩定點的工作。
她說,希望10年後能過上美國式的中產生活,休閑的,穩定的,收入過得去,有孩子了,也有房有車,還有條狗。很多人以這種生活狀態為奮鬥目標,但職場上能不斷得到升職的畢竟是少數,這個女孩這種狀態可能才是我們社會中多數人的狀態。
但是我的同齡人相對來說趕上了趟,我的很多同學在90年代出國,奮鬥了十幾年,基本都處於她想要的生活狀態。留在國內的同學們,也大多中產,工作壓力雖然很大,但從本土文化角度來說,生活的滋潤程度甚至可能超過國外的同學。房子買了,跟著剛來中國的外企一起成長,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擁擠在底層,競爭更激烈。這就是現實,你要調整好心態,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那就過普通的生活吧,買不起房子還可以租房的。任何地方都有競爭,除非你含著金元寶出生。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實狀態,很多人和你是一樣的,放鬆心態吧。
如果你對自己現有的狀態比較滿足,不求太出色,就求一份安穩的工作,不要求每年能加百分之多少的薪水,現在這樣就知足了,這樣的工作狀態也是可以的。我就看到過有人從外企退休,而且做的是最底層的工作,退休時公司還為他召開了歡送儀式,這就要看這家外企的企業文化或者說這家外企在中國市場的目標。如果公司每年都要求成倍的增長,那員工不可能安逸;如果是一個家族企業,想法不太多,企業文化不太具有攻擊性,那日子可能就不那麼地難過。
我的工作是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服務,接觸過各種企業。我遇到過非常朝陽和激進的國企,吸收了相當多的外企專業人才,捨得花錢去請諮詢公司,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和HR系統。但我也遇到過那種典型性的國企,HR經理就是以前人事科科長,純粹的行政管理和發發薪水,對組織管理完全沒有概念。
外企對員工的個人發展規劃是最規範的,但外企里也不排除中國人最熟悉的那種人事鬥爭,佔了坑不幹活的事情也相當常見。外企里最大的風險就是,一個老闆走人了,那很可能跟著他的人就是「一鍋端」。
在民企,老闆是最關鍵的,老闆的想法有多遠,企業就能走多遠。有些民企覺得把錢花在人員培訓上不值得,但如果老闆認可人員培訓的話,那推行起來的效率是最快的。新民周刊:海上職場舊夢http://www.sina.com.cn2010年04月22日10:22新民周刊講信用,有噱頭卻不滑頭,是上海職場一貫的行業準則與職業道德。
記者/王悅陽
黃永玉曾經說過一段趣事,在上世紀30年代,他們那個小城鳳凰若是有人去過大上海,那絕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當時湖南人對於上海最直觀的印象,莫過於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會,有一次,一位剛從上海回來的同鄉在眾人面前誇耀:「上海的摩天大樓,高到你抬頭望帽子都會掉下!」沒想到純樸的鳳凰人在驚訝之餘,隨即介面:「那你不會手按住帽子再抬頭看么?」
可以說,當年只有遊走在這些雕飾繁複、氣派宏偉、巍峨大氣的外灘建築群中,上海的繁華金夢才變得如此真實可信,而一家家洋行、銀行、政府機關里進進出出,身穿西裝,梳著油光錚亮三七開發型的每一位老上海職員,也彷彿別有一番榮耀感與自信心。
「學生意」進洋行
「老上海的職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講信用。小到初進門的學徒,大到洋行買辦,無不講究這兩個字。」87歲高齡的作家沈寂先生向《新民周刊》記者侃侃而談,往昔流金歲月的斑駁光影,霎時間在老人明亮的眼眸間鮮活生動起來。
據史料記載,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租界人口逐漸呈遞增趨勢,華人與外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這其中,外僑多為當年第一批前來淘金的外國人,他們大多是向本國銀行貸款,帶著投資資本與冒險精神來到上海這片神奇的土地,在當時剛剛起步的各個領域中進行資本輸入,同時又將一套完整、規範的西方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帶入了上海。而在租界生活的華人,不少都是洋行中的職員、買辦,為外國老闆打工,同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制度,從而為自己賺取「第一桶金」。
這群第一批洋行職員,一般都曾是老城廂錢莊或雜貨鋪的「學生意」,且來自各地,後來錢莊的資本小,逐漸被外國銀行所取代,雜貨鋪的待遇也遠沒有洋行高,於是這批學徒轉而投身銀行或洋行,並在長期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學會了一套「洋涇浜英語」,從而成為外國人來中國投資的最好幫手,也成就了第一代買辦。
「老上海的職員,往往出身貧寒,且不論大小,一律從練習生開始做起。哪怕是當年大亨杜月笙的兒子,也是從他老爸開的中匯大樓開始從學徒做起的。」作為過來人的沈寂,曾是上海灘棉花大王家的小開,介紹起舊上海職場種種規矩,更可謂如數家珍:一進洋行大門,首先看到的必定是一個碩大的天平秤,以此表示公平交易。在簽署各項合同時,無論盈虧,都清晰地註明雙方所承擔的金額,絲毫不含糊。當時洋行最高領導為「大班」,下設兩個「二班」,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經理,隨後是「大寫」,即部門經理,「小寫」則相當於助理或秘書,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員則皆為職員。
舊職場規則
在職員的穿著上,頗為講究,必須整潔統一,從西裝到領結,都要整整齊齊,同時規定,所有人員必須在老闆上班之前到達洋行,若是一般的勞工,則規定需要在職員進入洋行前將辦公室打掃乾淨,做到窗明几淨,一塵不染,若勞工沒有打掃乾淨,那麼任誰都不能走進辦公室。這套規矩極為嚴格。職員上班,必須排隊坐電梯進入辦公室,走路時要求腳步輕盈,不能發出響聲,進出大樓還需要領牌子,次序井然,極為嚴格。
在大樓內,不論大小職員均禁止喧嘩,甚至連噴嚏都不能打,因為外國人特別敏感,生怕傳染感冒。此外,辦公室內甚至沒有痰盂,所有員工都要求帶好白色手絹擦拭,絕對不允許在辦公室內吃東西,更不能抽煙,對於上級命令要絕對服從且很少有爭辯的機會,無論在哪裡遇見高層,一定要求放下手頭工作,畢恭畢敬站好,四十五度鞠躬並叫一聲「sir」。因為在這個外國人佔主導的特權環境里,只有外籍職員才能掌握最為關鍵的技術和職位,職員階層註定只能處處受制……然而,所有的苛刻規定畢竟都是有回報的,哪怕起早貪黑,哪怕受儘管制,哪怕升遷無望,但職員的待遇畢竟明顯高於當時其他職業。據考證,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一個高級洋行的華人職員能拿到每月2000元的高薪待遇,郵局的一等職工則是400元,而一家普通工廠工人的工資僅有三四十元,黃包車夫月收入更低,僅15元左右。難怪當時社會流行一句俗語:「海關是金飯碗,銀行是銀飯碗,鐵路局是銅飯碗。」據中共上海地下黨在1938年編寫的《上海產業與上海職工》一書估算,上世紀30年代,分布於政府機關、警察機構、洋行、工廠、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的職員,有將近二三十萬之多,居當時全國第一。
待遇優厚固然是上海市民階層嚮往做職員的重要原因,同時,洋行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洋派的生活作風也逐漸影響了上海市民的價值觀念、文化品位與生活習慣。這一點,可以從張愛玲小說以及當時流行的文藝電影、爭奇鬥豔的畫報故事中得以印證。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學生意」的練習生儘管還不能拿到高薪,但卻有著一個十分獨特的福利——允許在晚上選擇不同課程進修,一應學費均可由老闆承擔。因此,當時夜校開設極多,課程也從英語、法語到金融、美術等,包羅萬象。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曾經就在自傳中詳細描述過自己當年作為「學生意」,為了打發夜晚時間而去進修英語的往事。
除了洋行等外國企業,在中國人自己開設的各類商鋪中,學生意同樣有著許多獨特竅門與行業文化。沈寂先生舉例,當時綢布店學徒,不僅識得一手好衣料,更能憑肉眼量尺寸,分毫不差,再如南貨店,什麼顧客需要怎樣價位的商品,每一種乾貨分別是何時進貨,新鮮與否,名貴程度,都要靠職員的直觀判斷與豐富爛熟於胸,還有百貨商店,所有職員穿著統一的制服,全天直挺挺地站立在櫃檯內,永遠面帶微笑,熱情服務,無論顧客買與不買,都要主動熱情,不能讓顧客有絲毫難堪,信奉「顧客永遠都是對的」原則,和氣生財。「講信用,有噱頭卻不滑頭,是上海職場一貫的行業準則與職業道德。可以說,當時儘管有著很多花哨噱頭的廣告,但的的確確沒有任何假貨,誠信是整個商業社會的根本原則。」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不少歷史學家承認,舊上海商業制度有其合理性與先進性,可同時,老上海職場又以其嚴謹的規矩與清晰的等級制度,逐漸形成了上海人「小心謹慎、顧及個人利益、不外露、不張揚、缺少闖勁」的性格特徵。然而,無論褒貶,任憑風吹雨打,老上海的職業精神,不依舊能在今天的社會職場中找到昔日的影子么?▲
推薦閱讀:
※幸福就在這裡 我們卻在那裏【圖文】
※經典無法複製,時隔31年重映的《英雄本色》憑什麼還能影響今天的我們?
※很多年後,我們終於變成了星矢
※這些年來那些被我們辜負的女人
※年少時我們都不懂魯迅,如今再讀卻句句深刻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