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季【青春語文】一字立骨見靈動 傳統教學顯沉穩
《始得西山宴遊記》一課,傳統的教學是抓住題目中的「始得」,而李艷芳老師卻獨具創新地抓住「異」,將柳宗元前後兩次到達西山的心情、行為、見到的景象,以及人生態度作了深入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這座怪異特立的山水讓柳宗元實現了靈魂的進化與自救。
《賣油翁》一課,葛婧老師把康肅公和賣油翁的形象分析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用核心的問題撬動對文本的賞析,始終讓學生緊扣文本解讀,體現了傳統課堂的沉靜踏實。
兩類課堂各有優勢,傳統課堂沉穩如山,使用工序式教案,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創新課堂靈動如水,使用板塊式教案,伸縮自如,高峰體驗多。但「眾溪奔流終歸海」,不管哪類課堂,都要確保課堂的整飭和高效,尤其要站穩傳統課堂——它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是無可迴避、無可超越的驛站。歡迎走進本期的青春課堂——
「一字立骨」法解讀《始得西山宴遊記》
文/李艷芳
學習了陳曉東老師的「一字立骨法」後,我審視自己的課堂,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我找到了一個字「異」。具體分析如下。
原文中作者說「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即與眾不同。作者之前是到過西山的,為什麼這次感覺到西山的與眾不同呢?有下面幾點原因:
一、心情異。
之前到西山,「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日,即天天,他們每天入深林,窮盡溪流,其目的就是尋訪幽泉怪石。以探幽尋奇為目的。只是用眼睛去感受,沒有用心靈去感受,「上、入、窮」這幾個字可以看出作者一刻也不讓自己停下來。這次到西山,作者「坐法華西亭」行走的腳步慢了下來,腳步慢了下來,即心情就慢了下來。心靜了,看到的景物自然就不一樣了。王國維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你看到的景物,實際上只是自己內心情感的折射。
二、行為異。
之前到西山,是「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jiào)而起,起而歸。」
「披、傾壺、醉、卧、覺、起、歸。」這幾個動詞連用,可以看出作者放浪形骸的姿態。「披」撥開,撥開草就坐於地上,完全不顧及自己士大夫的形象,「傾壺而醉」是典型的借酒澆愁,以手中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醉則更相枕以卧」相枕,即相互枕著,作者作為一官員,枕在自己隨從的腿上睡覺,足見他不顧及自己的身份。「覺(jiào)而起,起而歸。」作者根本沒有認真去欣賞過西山的美,從他一系列的行為來看,看似放浪形骸,實則是借酒,和身體的勞累來麻痹自己,渾渾噩噩地度日。這次到西山,「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 箕(jī)踞,是把腿叉開,像簸箕一樣,看出作者慢了下來,開始欣賞西山。於是他看到了不一樣的西山。 他開始「引觴(shāng)滿酌,頹(tuí)然就醉」「引觴」而不是「傾壺」,「觴」,小酒杯,用小酒杯來品,而不是傾壺來倒,品酒,說明現在的心態開始靜了下來,透露出一股安逸和享受。「就醉」不是「大醉」。「就」是接近,是似醉非醉的陶醉。
三、西山異。
在這種不同的心情和行為之下,看到的西山自然是不同的。之前看到的西山,是「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只是為了尋訪幽泉怪石而已。而這次看到的西山,是「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pǒu)塿(lǒu)為類。 」變化的是西山嗎?顯然不是。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變化的是作者的心靈境界。
四、人生態度異。
之前到西山,作者一開始就交代「自余為僇(lù)人,居是州,恆惴(zhuì)栗(lì)。」「僇(lù)人」,被貶謫之人,看出作者在仕途上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而「恆惴慄」恆,說明他常常戰戰兢兢,可見這個事情給他造成了如此大的精神打擊,讓他每天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可終日。韓愈在《柳子厚墓志銘》中寫道:「貞元十九年,由藍天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仕途一帆風順的柳宗元遇到人生道路上第一次貶謫,而且是一貶再貶,比貶謫更痛苦的是未來的不可預知。自己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恐懼。
在這種情形之下,他每天「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漫無目的地行走,只為了消磨時光,排遣恐懼。而這次到西山,在西山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西山上,他找到了答案。他「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其實是和自己的和解,是在巨大的世俗和思想的鬥爭之後,對自己的定位,是文人的一次精神的堅守。他與特立獨行的西山,達到了精神上的契合。那就是永遠保持自己剛直的操守。
柳宗元的剛直,是有由來的。其父「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號為剛直。」不為權貴的壓力屈服叫做「剛」,敢真正講話叫做「直」。他要在獨善其身的處境里去完成自己,他沉浸于山水詩為了平衡自己在現實世界裡巨大的悲痛。當他找到人生的定位之後,他開始「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他第一次開始發現西山的美,他在大自然中給自己開啟了新的旅程。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文中說:「一個人即使一無所有,甚至在最艱險的情況下,他也有選擇人生態度的自由,這就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當一個人領悟到生命存在的含義和存在的目的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無窮力量。」
所以在後面的永州八記里,柳宗元以一顆不染塵埃的心去欣賞永州的山水,才寫得如此空靈而澄澈。
作者簡介:李艷芳,山西省晉城市礦區中學 高中語文教師,從教13年,青春語文的追隨者,語文濕地的棲居者,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我將跋涉而行。最喜歡的阿瑟·克拉克的一句話:「我從未長大,但我從未停止成長。」
《賣油翁》教學實錄
執教:葛婧
時間:2017.4.26
地點:福海縣初級中學錄播室
師:今天,我們學習《賣油翁》。這是一篇簡潔生動的筆記小說,也是一個含義深刻的故事。它的作者是歐陽修,北宋文學領袖。
(大屏幕顯示)作者簡介
師: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件上紅色劃線的部分,並把註解中沒有的內容批註在課本上註解一的旁邊。
師:請大家坐正身體,咱們先把課文讀起來,要求聲音洪亮,遇到困難可以看課下注解。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現在老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將你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字音批註的文中,並且聽好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重音與語氣。
(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詞)好,看看這些字詞,你都認識了嗎?(指名認讀,解決字音的認讀和字義的理解)
師:我們來再讀課文,這一遍要求在聲音洪亮的基礎上,讀准字音,讀得順暢。(教師點評)
師:故事牽涉到兩個人,一個是康肅公,一個是賣油翁。賣油翁顯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頭,而這個陳康肅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大屏幕出示陳堯咨的背景資料)這樣,一個是性情剛戾的大官,一個是走街串巷的商販,這兩個人之間會發生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結合註解,與同桌商討一下故事的來龍去脈。一會兒,我請同學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生:合作交流。
師:你來講。我提示一下,如果你能加上人物的神態動作,並模仿出人物的語氣來講這個故事,將會很精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講的有沒有疏漏或錯誤之處。好,開始。
(生聽故事)
師:有沒有聽出什麼問題來?
生:釋擔而立是放下擔子站在那裡,他說成挑著擔子了。
生:乃取一葫蘆,瀝油的葫蘆那麼大,應該是放在擔子里,不應從口袋裡取出。
生:睨之是斜著眼睛看,他只說是看。
師:他講的很生動,大家聽得也很仔細。 不過,老師有一個疑問:課文完全可以從「嘗射於家圃」開始,歐陽修這個提倡文風簡潔的大師為什麼還要寫開頭的一句話,這是不是多餘的一筆呢?
生:不是多餘之筆。這句話交代出人物的身份,特長及性格特點,為下文的情節發展做好鋪墊。
師:解讀的很到位啊!課文只有133個字,卻塑造出了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陳堯咨和賣油翁,他們有相同點,更有不同之處。現在,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小組合作交流,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所欣賞的人物形象。
生:(按教師要求活動起來)
(大屏幕顯示)出示句式:我欣賞___,從課文的 ___可以看出他是一個 ___的人。
師:好,請舉手發言。
生:我欣賞陳堯咨,從課文的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天資聰穎,技藝超群的人。
生:我不同意,陳堯咨雖然技藝高超,但是他太驕傲,而且十分傲慢。相比,我更欣賞賣油翁,從」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覆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可以看出賣油翁倒油技術嫻熟,技藝高超。
師:有道理。你這麼佩服他,這句話應該滿含著欽佩與讚美之意來讀啊,重讀「取,置,覆,覆 ,瀝」,你試試!
生:我欣賞賣油翁,他面對這個文武雙全,性情暴躁的大官,敢於說出自己真實的看法,十分了不起。我從「無他,但手熟爾」「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樸實謙虛的人。
師:讀這兩句在語速和語調上怎麼處理?大家試試。
(生練讀)
師:你來讀讀,語速要慢些,語調要低沉,讀出人物的謙虛與自信來。
(指名讀)
師:有進步,我們繼續來欣賞。
生:我欣賞陳堯咨,從「笑而譴之」這個神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錯就改,十分明理的人。
師:這一處找得好。這也是本文人物描寫傳神的一筆。這個笑是尷尬的苦笑,是自我解嘲的笑,也是心服口服的笑,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知錯就改,令人可敬的陳堯咨。
師:還有嗎?
生:我欣賞賣油翁,從課文「有賣油翁釋但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可以看出賣油翁對陳堯咨的射技不以為奇,我想他必定是一個身懷絕技之人,而且他並不像陳堯咨那樣自大,十分低調。
師:同學們的發言有理有據,十分精彩。請大家繼續思考:在作者的心中,陳堯咨和賣油翁,他會更欣賞誰呢?大家覺得有困難,可以小組再交流一下。
生:我們組認為主人公是賣油翁,因為課文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賣油翁。
師:你們是從文章的剪裁來說,詳寫賣油翁,略寫陳堯咨,不錯。
生:我們組也認為主人公是賣油翁,因為文題就是賣油翁,而不是陳堯咨。
師:題目往往是文眼,點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或是主旨,你們找得很准。
生:我們組也認為主人公是賣油翁,作者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的對比,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熟能生巧,藝無止境,即使有長處也不值得驕傲。
師:這組同學預習很到位,說的也很有道理。這篇文章作者正是要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來告訴讀者一個大道理,這種寫法叫做借事說理。
(大屏幕顯示)小故事大道理:熟能生巧,藝無止境,即使有長處也不值得驕傲。
師:大家把這個道理記在課題的下邊。現在,請大家合上課本,坐正身體,我們一起輕聲的試著來背誦一遍課文。
(生背誦)
師:最後,讓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對聯,結束本課的學習。老師出上聯: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你們對下聯:
生:賣油翁酌油過錢不濕
師:真好!橫批就是:熟能生巧。下課!
教師簡介:葛婧,新疆福海縣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愛生活,愛語文,流連於豐美的語文濕地,努力生長,且歌且行!
青春課堂:一字立骨見靈動 傳統教學顯沉穩
策劃:青春課堂編輯部@語文濕地
編輯:劉文文 於修影 周忠玉
美編:劉曉燦
終審:陳曉東
製作:金鳳
歡迎賜稿:tougao@yuwenshidi.com
推薦閱讀:
※語文版七至九年級名言名句集(4)
※讓語文教學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老師:腹有詩書氣自華!每一個中國人一生都要背會的千古名句(建議家長和孩子收藏!)
※陳平原講兩岸「大學語文」 意識形態影響課程設置
※【考前圈重點】語文:詩歌語言賞析得滿分,就靠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