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葉翻紅萬樹霜 ——古詩詞秋之意象五:秋霜

零葉翻紅萬樹霜

——古詩詞秋之意象五:秋霜

川 雪

秋霜自古以來就是詩人抒發情感的意象。《詩經·蒹葭》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句,說的是當河邊蘆葦呈青灰色時,露水也因氣溫降低而轉化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蒹葭》)

這是《蒹葭》的第一章。開頭兩句,勾勒出一幅深秋晨景圖:一片繁茂的蘆葦,在秋風吹拂下搖曳起伏,冰冷的露水灑在蘆葦上,凝結成了片片霜花。這是一幅多麼清冷的畫面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詩人所追求所思念的那個人就站在水的那一邊。這就像電影中的推拉鏡頭,由眼前的蘆葦慢慢搖向遠方廣闊的背景,最後定格在水那邊的「伊人」身上,既交代了「伊人」所處的環境,又向讀者推出了意中人若隱若現的身影,同時還進一步擴展了畫面,為下文抒寫對這個意中人的苦苦追訪提供了活動的場所。由於這個意中人置身在一片清冷的水光晨色中,她既為詩人的追求帶來了希望,也以其縹緲不定的行蹤預示著詩人追求的難有所得。於是為霜露覆蓋的蘆葦自然著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凄清冷寂的感覺。這樣,詩中的景和抒發的情達到了和諧統一,起到了情景相生的作用。

這種以霜為意象的表現深秋凄清景象的詩句在古詩詞中多次出現,如: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這是《燕歌行》這首詩的開頭三句。全詩寫一位獨守空房的女子思念外出未歸丈夫的悲傷心情。這三句寫出了一片深秋的肅殺情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鋪墊。詩中的「草木搖落露為霜」,寫出了寒霜普降、樹葉飄落的凄涼景象,與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收到了寓情於景的效果。

再如: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唐杜甫《出郭》)

北風何蕭蕭,茲夕露為霜。

(唐王昌齡《秋山寄陳讜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唐張繼《楓橋夜泊》)

上述詩句中對霜的描寫,很好地渲染了凄清蕭瑟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了詩人憂愁寂寥的心情。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不僅有滿園的累累碩果,更有霜染的遍野黃葉。唐代詩人劉禹錫對秋霜有獨特的喜愛之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詞》其二)

夜來風霜,對太多人來講是不堪承受的,但在劉禹錫看來,山明水凈,有秋霜,又何妨?遠遠地看,那幾棵不同的樹上,深紅淺黃的樹葉夾雜在一起,跌宕起伏,參差鋪展出一層層趣味,釀就一片次第老去的秋光。「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秋天多好啊,他甚至有點不喜歡春天。春天有時候撩動得人春心亂動,人心中有多少感傷、多少慾望,都被春天招惹出來,這不是讓人發狂嗎?秋天多好,清風入懷,滌盪了喧囂,他感到詩情離他更近了。從古至今,那麼多人在清秋時節,不堪上樓,但是劉禹錫走上去,獨愛清秋入骨,甚至覺得春色不敵秋風,這是因為他心中對清秋的寥落之美有一份真正的懂得。

對秋霜情有獨鐘的還有唐代詩人杜牧,先看他寫的《華清宮》:

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零葉翻紅萬樹霜」,經秋霜浸染,千樹萬樹楓葉變紅,在秋風中翻著紅浪。再加上夕陽映照,整個驪山在夕陽中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杜牧的另一首詩《山行》中,更是對霜葉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霜葉紅於二月花」,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沒有象一般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在中國古代秋霜詩中,李商隱的《霜月》絕句可謂構思新巧: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意思是說: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我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秋天,草木搖落,黯然失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儘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於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女;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徵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高標絕俗、耿介不隨、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宋代詞人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也寫到秋霜: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 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 軍白髮征夫淚。

上片寫景,描寫的是塞下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詞中描繪的西北地區霜早霜重的自然景象,突出了古代將士的寒苦。

再看北宋詞人柳永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 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 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 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個人獨在樓頭,眼前天上是瀟瀟暮雨,整個鋪天蓋地灑下來,沖刷著人間的清秋季節。秋風秋雨愁煞人,秋風緊,秋雨飛,一番洗瀝之後,滿目寥落景象,「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這個「漸」字用得好,漸漸地逼緊了。放眼遠望,是雨停之後的關河冷落,是雨後的斜陽殘照傾灑在樓頭。隨著霜風,遠處的長江,遠處的關河、殘照都凝聚於一點,凝定於柳永所在的樓頭。隨著視線的凝聚,讓眼前的景物看得更仔細了,心也跟著起了震顫,「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這個時候,紅衰了,翠減了,花落了,葉殘了,原本茂盛、蓬勃的草木經歷一場秋雨,就走向了衰敗,何況人心?有些心事也走向了它的結局。就在這一刻,人還能說什麼呢?這一刻,詩人無語,長江無語,所有的心事都付東流水,古今的滄桑都隨江水滔滔流去。

長江東流終入海,清秋過後是寒冬,秋天是起程回家的季節,「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人在旅途,還在漂泊著,「紅塵猶有未歸人」,在這一刻登樓,人往遠處看能看見家鄉嗎?看不見,故鄉渺邈,但思歸的心卻再也收不回來。「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路上,都匆匆忙忙,可這些年忙的是什麼?得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究竟有什麼樣重要的理由,讓我們的心一直留在這段路上,不得回家?「何事苦淹留?」柳永這一句問自己,就看見了那一端等著的人,「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那遠方,在思緒的另一端,佳人坐在妝樓上,也像詩人這樣遠眺著,一次一次地看著天邊歸舟,暗念「這應該是我家良人歸來了吧」。但是船到了,卻是別家的旅人。再一艘歸舟,應該是他了吧?到了,還不是。柳永說:我在這端想著,真不知道你認錯了多少回歸舟。但是你別怪我無情,你難道不知道我此刻也和你一樣,「倚欄干處,正恁凝愁」?這一端樓頭,那一端樓頭,同一個時分遙遙相對,這就是清秋寥落的時節,心上秋風疊成的一個「愁」。

曠達的蘇東坡很佩服柳永這首詞,他評價「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是「不減唐人高處」。讀柳永這首詞,我們想一想這種悲哉之秋氣,瀰漫於宇宙,積鬱於樓頭,壓在沉沉的一顆心上。雖然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但這種悲秋的意境,依舊壯觀遼闊。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即使有著分離,有著傷感,有著低落,但我們的心開闊,我們的傷感和低落,就不會變成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變成生命中旺盛的一部分力量,讓我們成長,邁過低潮,走向遼闊。

推薦閱讀: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是否戀童?
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都有什麼含義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意象圖解
風景油畫欣賞,入門指導?
詩歌形象與意象分類例析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