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藏書是一種文雅的小病

主題:《嘉德親歷:古籍拍賣風雲錄》時間:2018年3月17日14:00地點:嘉德藝術中心嘉賓:拓曉堂 中國嘉德古籍善本部顧問,《嘉德親歷:古籍拍賣風雲錄》作者 陳紅彥 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 田松青 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總編 李經國 古籍收藏、研究專家 寇 勤 嘉德投資董事總裁兼CEO、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 李 昕 原三聯總編輯、嘉德文庫顧問既有對古籍知識的真知灼見,也有對拍賣市場的深刻洞悉田松青:拓曉堂先生1994年負責組織籌辦了中國第一場真正合乎國際規範的古籍善本拍賣會,從此他見證了中國古籍拍賣從無到有20年的風風雨雨。這20年雖不算漫長,但是它顛覆了已經傳承千年的古籍買賣行業經營模式,標誌了一個新興行業的誕生。拓先生經手了無數的古籍善本,促成了幾十年的古籍拍賣會,他的眼力、學識以及為人都得到圈內人士一致公認。所以當我們通過嘉德文庫拿到拓先生洋洋洒洒25萬字書稿的時候,不禁真心佩服拓先生的先見之明,他早就預想到要在從嘉德退休之日,把這20年的酸甜苦辣融匯在一本書中,就是如今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嘉德親歷:古籍拍賣風雲錄》。這本書中既有對古籍知識的真知灼見,也有對拍賣市場的深刻洞悉;既有對古籍市場的整體掃描,又有對藏家藏品的個案分析,信息量很大,讓讀者能長很多知識。我們相信這本書不僅對古籍收藏圈內人士有諸多裨益,對古文獻的專家、學者、愛好者也有不少值得借鑒之處。寇勤:我們私下都管拓曉堂叫拓老爺,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其實他沒那麼老,為什麼叫老爺呢?一是說他很有點書卷氣,第二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我們很多人也做了二十多年的拍賣,但是顧不上留下一些重要的資料、一些歷史的記錄、一些細節、一些史實。包括我自己在內,這一點做得非常不好。所以拓曉堂這個非常珍貴,給我們大家帶了一個好頭。這本書還有一個小細節,最初拓先生起書名叫《古籍拍賣知見錄》,這個名字非常有學問,非常雅氣。中國嘉德的古籍拍賣,是最具歷史感和戲劇性的。前天紐約蘇富比學院的80多個師生到這裡來,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半小時,講到中國嘉德、中國古物拍賣市場過程時,特別提到了拓先生他們所做的古籍善本。因為最早拍賣古籍善本的是紐約拍賣市場,但是我告訴他們,現在古籍部分拍賣市場的中心已經是在中國,紐約現在已經不做了。他們當時還覺得非常吃驚,說為什麼?我說我們過兩天有一個講演,到時候有翻譯的話,你們可以聽一聽。一部好書實際上是有命的,其活力在於不斷被賦予傳奇和故事拓曉堂:為什麼寫這本書?基本立意就是兩條:第一是為新老藏書家樹碑立傳。因為古籍的收藏是一個漫長的歷史,前一代比如說清末民初的這些藏書家,他們大部分已經有了傳記和歷史;但是作為新的「文革」和「文革」後這一代,儘管陳紅彥館長他們那邊也做了中國首屆民間藏書家的藏書展覽,但是我覺得展覽是一展而過的,我儘可能想通過文字的辦法來為他們留下記錄。第二是想為中國的藏書續命。一部好書實際上是有命的,它有活力。什麼是它的活力?是不斷被賦予傳奇和故事。那我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又附載在這部書里,實際上也就是為這部書續命。我們搞古籍的都知道,它要編目,編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這部書存在不存在的問題,換句話說,書的命還在不在的問題。我寫這個書就是基於這兩個想法,儘可能把整個藏書拍賣過程中的一些故事、一些人、一些有趣的我們自己在徵集過程中的經歷記錄下來。有人說徵集很難,我們成天跟搶似的,每一次拍賣,春天剛完了,秋天就要準備。時間不過一個多月兩個月而已,下一次拍賣會有沒有東西鬼知道。甚至為一個藏家的東西我可以盯他十年,比如說他是上海的老藏家,我每到上海都要到他那裡去,費的心血真跟淌血似的。就是這樣,得來一些東西。韋力先生說你每次都有好東西。這部書我記錄了一部分,不可能把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倒出來。我覺得把一些主要的東西盡量還原,能夠使大家看到拍賣的辛苦。陳紅彥:首先祝賀拓先生大作問世。其實我從1987年開始跟拓先生有幾年是同事,1994年還是1995年,拓先生到了嘉德拍賣公司,用另外一種方式在做古籍收藏——把很多民間收藏的好書,包括國內外一些重量級的藏品拿到國內來,通過拍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包括我們國家的圖書館能進一步收藏到更多的好書。像陳清華的藏書、梁思成先生的藏圖,有很多也都是通過拓先生還有像寇總這樣的拍賣人,用很多支持我們的方式到了公藏。這些年在拓先生的努力下,他也交了很多私人收藏的朋友。從1994年、1995年開始,通過拍賣公司的這種收藏,成就了中國現在很大的私人收藏團隊,其中很多也成為著名的藏書家。應該說整個20多年中國的收藏市場已經培育得比較成熟了,整個社會藏書也跟公藏形成了一個共同收藏、共同用書的文化氛圍。像拓先生說的,藏書背後有很多的故事,包括我們從公藏的角度,這種故事從過去我們知道的千年以前的藏書家,到近些年一些新人,也在不斷地被豐富、續寫。藏書都是要用心,你要有籌劃,而且還要有手段拓曉堂:你們想聽不想聽國圖「巧取豪奪」的故事?剛才紅彥提到的梁思成跟林徽因先生在美國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插圖,當我得到消息有一部分要轉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國圖應該收藏。當然國圖很快就收藏了。可是你們知道國圖在收藏之後直接到了林洙先生家,把梁思成先生所有的書信都拿走了,現在都已經入藏國家圖書館。本來都是我盯的東西,大家都聽過煮熟的鴨子會飛這個故事,真的會飛。藏書這個事是一種癖好,有一個外國人,據說是富蘭克林的父親,他說過自己患上了一種很小很小的病叫藏書癖,後來人就把它總結為「藏書是一種文雅的小病」。如果沒有這個小病,實際上是做不好一個藏書家的。不管你是多大的學問家還是多大的藏書家,你如何家財萬貫、如何學問高深,凡遇到好書的時候,全有病態。陳紅彥:那是一種癮,看到眼睛會發光。拓曉堂:什麼是癮呀?一種非正常的狀態,才叫癮。就跟我吸煙一樣,用我太太的話說,我有病。這種癮就是一種病,且不論當今這些藏書家如何「巧取豪奪」,從古人到近人,藏書都是要用心,你要有籌劃,還要有手段,你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藏書家。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知道在明末清初有兩位非常有名的人物,黃宗羲與顧炎武是並稱的,前面有李贄和王夫之,是中國近代原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具有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就這麼先進。黃宗羲的思想到現在我覺得還依然閃爍著光芒。他有一個朋友叫做呂留良,那是歷代文字獄中最慘烈的一個案子,就是他死掉以後,在雍正朝被挖出棺材,戮屍,而且他的家人親戚朋友以及學生之類被株連九族,是清代第一大文字獄。當時黃宗羲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呂留良生前,他們兩個關係非常好。明末清初時著名藏書家是浙東的天一閣、浙西的澹生堂。澹生堂後人因為參與抗清,家道中落,藏書散出。黃宗羲知道了,但他一個窮學者,沒有多少錢,所以他就找到呂留良,呂留良有錢。結果兩人一拍即合,把澹生堂的書買了。買了以後呂留良覺得自己虧了。就在黃宗羲不知道的情況下,呂留良對買書當中給他們辦事的一個書賈說,你給我偷幾本出來,以平衡自己吃虧的感覺。這個書賈就替呂留良偷了幾部書回來。這麼大的詩人,明明兩個人都已經分好的,你還去偷人家的書,結果氣得黃宗羲給朋友寫信告狀,以至於最後大打出手,兩人絕交。你想想遇到好書的時候,再大的學問家心理都是扭曲的。就像我說的,癮犯了。藏書如小賭,小贏是福,小輸是樂,大贏是悲,大輸是禍拓曉堂:所以我說藏書這個,有時候真的不用點手段的話,你恐怕也藏不好。有一個陳澄中藏書的故事,那真的是豪賭。讓紅彥講。紅彥對這個有研究,這兩部書現在都在國家圖書館存著呢。陳紅彥:這兩部書是唐刻宋本的韓集和柳集。過去的藏書家都很欣賞這兩部書,把它喻為無上神品,從刻書的水平,還有它的紙以及用墨都被後人尊崇。很多藏書家都在追逐,所以這兩個書上有很多藏印,我們看前面的藏書過程非常的熱鬧。曾經被項氏收藏,後又流出來,不在一家了。陳清華,字澄中,是一個銀行家,錢多,豪擲萬金去買書。他很有眼光,收的書都很好。無上神品的韓、柳集兩本書,在陳清華那個年代他手裡拿到一種,另一種在寶禮堂手裡面。拓曉堂:那個人叫潘宗周,另一個收藏家,藏書家。陳紅彥:這樣兩部絕世神品分藏兩地,陳清華覺得對書不好。所以他就跟潘宗周商量,或者是你把我的書買到手,或者我買你的書,讓這個書團聚,把這兩個書合併,對書也好。他比潘宗周大大的有錢,最後商量的結果還是陳清華豪擲萬金。拓曉堂:兩萬大洋。韓集是兩萬大洋,柳集也是兩萬大洋,要麼你拿兩萬大洋來我把書給你,要麼我給你兩萬大洋,你把書給我。兩萬大洋在上世紀30年代是什麼概念?大家知道魯迅先生的宅子不過幾百大洋,兩萬大洋你在北京買幾十個四合院那是毫無疑問的。陳紅彥:陳清華愛書和買書的癮,大家從這個上面也能夠體會得到。拓曉堂:藏書如小賭。不過我有四句話也在裡面說了,小贏是福,小輸是樂,大贏是悲,大輸是禍。賭場和收藏,一概如此。陳紅彥:所以也感謝那時候的藏書家,都很有癮,但也是愛書的人。書合璧到了陳清華的手裡,因為是他最愛的一批書,他離開大陸的時候帶走了,帶到香港。後來50年代初時回到文物局,幾方一致促成才又回到大陸,然後在國家圖書館收藏。現在也是我們館的鎮館之寶,兩部絕世宋刻。拓曉堂:韓集和柳集的盒子是我帶回來的。2003年前後我到美國,見到了陳家的後人,他跟我說家裡有兩個盒子,我說什麼盒子拿出來看看,結果一看正是韓柳集中韓集的盒子,我說你書都賣了,留著盒子幹什麼,這麼著,我拿回去還給人家國家圖書館。陳紅彥:當時陳家後人已經不再做古籍收藏了。拓曉堂:陳家的後人基本上沒有人在做了,真正收藏陳清華藏書的是美國國家航天局很高級的一個工程師。我曾經問他退休了為什麼不回國效力呢,他說FBI不讓,因為他是關於大氣物理方面很重要的專家。可惜了,他現在也不再收藏中國的書了。所以那個盒子現在也歸還給紅彥了。1965年,據說用了全國大學生一年的伙食費買了25種書陳紅彥:陳家藏書第三次到國家圖書館,是嘉德公司、拓先生、寇總和王(雁南)總特別促成的,續寫了兩次前緣。陳家第三批珍貴的藏書,當然還有那個盒子,還有最後18個藏印,都到了國家的圖書館,這也是很深的一份緣分。拓曉堂:當你徵集到一部分重要藏書的時候,如果能被國家重要圖書館認同,他們去收它,我覺得是無上光榮。佛教里講無等等,就是沒有等級的那是最高的。我覺得進入國圖就沒有比它再高的了,所以那就是無等等的概念。換句話說辛苦徵集,能夠獲得國家的認同,我是心存感激。陳紅彥:我們也特別感謝嘉德公司,感謝拓先生。就以陳清華的書為例吧,那是2003年有這麼一個信息,我們有機會續寫在周總理關心下入藏的前兩批陳清華藏書(第一批是1955年,第二批是1965年)的故事。國家圖書館有一個功能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像國家總書庫,我們藏了大概1700部宋元時期的古籍,這個什麼概念呢?存世宋元古籍的三分之一在我們這裡。很多我們這裡藏的早期的印刷品也好,或者其他的稿本也好,應該說是屬於國之重器。2003年拓先生拿到陳家的書,我們就很期待。之前聽我們的老前輩說起陳清華藏書,都覺得是一個遙遠的、讓人仰視的故事。那個時候有很多現在我們都還很仰視的大家,來收藏從香港回歸的這兩批藏書,裡面除了宋元本以外,還有《永樂大典》,還有《神策軍碑》,還有像《蜀石經樣》的很多重要級的國寶,說是國之重器一點都不過分。2003年這樣一批陳老先生的收藏,拓先生他們也是跟了很長的時間把它整體送回國內。當時拓先生說,很多人恨不得拿著現金在那兒等著,國家圖書館一旦這個事情辦不下來,他馬上拿走,而且比我們當時談的價要高很多。那個時候作為一個事業單位我們要買這些書,它是要經歷很多報批過程的,非常感謝寇總和王總他們把我們的時間給足了,包括裡面的程序和授權,應該說真的是給了很大的支持。拓曉堂:紅彥講藏書的緣分,緣分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真的在現實中存在。陳澄中的第三批藏書,國圖最終有緣把它收藏,確實是基於當年我們國家從總理一直到國家文物局他們的關注,是他們50年代、60年代已經把因都種下了,才有了後來我們的這個果。陳紅彥:1965年,在周總理親自關懷下,據說是當時用了全國大學生一年的伙食費買了25種書,那個時候對文化的投入和魄力到現在說起來仍然是一個傳奇。一個好收藏,緣分真的很重要,有好緣分,也有奇奇怪怪的緣分拓曉堂:作為一個好的收藏,緣分真的很重要。當然這種緣分拿到的時候,也不一定,有好緣分,也有奇奇怪怪的。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我和常熟曹大鐵先生藏書打交道時,拿到過他的一部書,就是《絳雲樓書目》。這部書後來在我的拍賣中拍賣了。這部書誰要得到那一定是你要有緣分。當初吳翌鳳抄這本書的時候,就是借了一個藏書家的藏書,那藏書家對吳翌鳳特別有意見,你老不還我的書,是不是想把我的書吞了。兩個人為此鬧得非常不好,最後吳翌鳳乾脆就把這個書抄了一部,把人家的書還了,才把那個事了了。這個是清代,大概是康熙後到乾隆這一段的事情。一百多年以後,這部書又出故事了。那年我看完它之後剛好到蘇州,蘇州古籍書店當時的老專家江澄波先生問我,你到曹先生那裡看了什麼好書。我說我看了《絳雲樓書目》。他當時把桌子一拍,說這個書就是我賣他的。他說你先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他說40年代的時候有一天他那個書店闖上門一個人,這個人叫張珩。我不知道諸位知道不知道,張珩又名張蔥玉,是當時國家文物局流散處的處長,而且是上海灘上非常有名的藏書家,有名之極,而且在古畫各個方面那都是頂級的。徐邦達先生只是他的小弟而已。張珩是真正南潯張氏的後人,真正頂級的大藏家。張珩去他的書店問,您這裡有什麼好書拿出來看看。江先生就說我剛得一個書,拿出來就是這本《絳雲樓書目》。張珩這麼一看,好書,今天沒帶銀子,我就帶了一點盤纏路上吃喝用,錢不夠。江先生說沒關係,先給您留著。兩個人就約好了,張珩說等我再來的時候,我把錢帶足了,再來跟您取書。張珩就回上海了。走了不久,江先生的書店又闖來一個人,這個人叫曹大鐵,就是我從他手裡拿到書的這個收藏家。曹大鐵先生當時在上海有三個磕頭的把兄弟,大哥張珩,老二唐雲,老三才是徐邦達,最後小弟是曹大鐵。他到了江先生的書店,進門就說我大哥在這裡放了一本書,你趕快給我拿過來,說張珩讓我取書來了,然後把錢一交。江先生一聽,這有鼻子有眼,確有其事,然後就把書包好,讓曹大鐵帶走了。曹先生走了,江先生買賣做成了也挺高興。結果時隔不久,張珩又來了,張珩到蘇州一進江先生的店門就說,我放在你那兒的書呢,這次我可帶著銀子來了。江先生一說,你不是讓曹先生替你把錢交了,書都拿走了。諸位,聽明白了嗎?張珩回上海吹牛,他看了一個好書,被他的小弟曹先生聽了,直接就闖到江先生那裡,把張珩的道給截了,才得了這部書。當然了張珩也很生氣,怎麼能這麼干。後來據他的外甥告訴我,曹先生又拿了一件東西給了張珩,然後才擺平了這件事。連磕頭拜把子兄弟都要玩這種手段,你才能得到好書。就說藏書這個東西,在我們這些藏書家裡面,真的要得一部好書不容易。你要用心經營,要用各種手段。關於怎麼收藏古籍書(其實藏書、藏畫理都是一樣),如果大家讀了這本書,能從裡面獲得一點這樣的收益的話,我就感覺到滿足了。 整理/雨驛
推薦閱讀:

顧炎武:馬背上的藏書家
易翁藏書【四柱研究分析】
書之流傳,藏書家功莫大焉
易翁藏書的圖書館【十神在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雅神藏書館的首頁

TAG:藏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