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前沿縱覽③|中國道路突出貢獻:終結西方模式「唯一論」

(友情提醒:讀完文章後,還可參加文末的「知識小問答」,分享閱讀樂趣!)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以短短几十年跨越了西方發達國家二三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照搬他國經驗和模式,堅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為推動當代中國的進步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中國道路等話題,一直是國外學者關注的焦點。對中國道路世界影響力的解讀,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發展中國家影響的分析和梳理,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中國道路的特徵及定位,更好地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優勢。

海外學者開始認真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使中國成為世界的焦點,那麼,對「中國道路」的熱烈討論,則推動了國外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全方位的思考。這些思考不再單單停留於中國道路的本身,也逐漸將中國與西方的發展,乃至對世界的影響相聯繫。

首先,中國發展道路重新解讀了西方的「發展」理念,證明了人類文明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按照左翼理論家G.阿里吉的總結,「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可能有3個積極後果:中國重組當今由西方主導的國家等級體系,東亞領先的時代或許帶來國際間更大的平等;中國或許比歐美更少軍事色彩,更多和平傾向;中國道路開創了建立在市場交換基礎上更加平等、更加人道的東亞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也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壟斷地位,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學者認為,中國道路除了為本國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外,隨著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發展道路關注的不斷升溫,中國道路亦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這意味著西方模式作為唯一值得效仿、信賴的發展模式時代的終結。

其次,中國帶動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積極變化。世界著名未來學家J.奈斯比特分析,在世界經濟格局視野下,當前新興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兩大特徵——試圖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推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在與中國展開多方面合作的同時,尋求更為獨立自主的發展方式融入世界經濟格局中。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將逐步擺脫西方世界在政治和經濟發展上的話語霸權,在世界舞台上獲得更多的獨立自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能夠在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表達意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讓過去「南北經濟不對等交換關係」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推動了生產活動重心向非西方世界轉移,加速了全球財富與權力的重新分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免涉足很多西方固有的勢力範圍,近年來,西方學者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片面鼓吹就是一個例證。但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學者也開始對自身發展模式進行反思,比較中國的「精英領導制度」與「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的優劣,開始認為「中國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西式社會歷史經驗之外。」美國著名專欄作家D.布魯克斯指出,中國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事件,也是一個文化事件。也許在將來,和諧集體的理念能和自由主義的「美國夢」一樣引人入勝。

中國的發展對發展中國家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21世紀以來,世界秩序中一個明顯趨勢是,世界不再由單個國家主宰,更為開放的經濟和文化帶來了「多極化」的角力。在這一過程中,逐步融入全球化的中國正以一種全新的力量改變著世界,塑造著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這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新興經濟體在與中國經濟的互補和借鑒中發展自身經濟。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不少新興國家十分注重與中國在多個領域展開中長期合作。從2012年提出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到2014年創立的亞投行,從2014年的絲路基金到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正如曾任法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委員的E.伊茲拉勒維奇所說,「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健全的工業體系和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設備與技術的中國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充滿著吸引力」。他們或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效仿中國由出口拉動推進工業化進程;或是借鑒中國經驗,以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推進經濟改革。

其次,與中國合作共贏,推動非洲經濟的發展。

按照中非發展基金總裁遲建新的分析,展望未來5—10年,非洲經濟很可能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要將巨大的經濟潛能釋放為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依然需要克服多重挑戰。近年來,一些國外學者在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發展中國家的借鑒意義時,特別注重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出發,從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宏觀調控、農業發展等方面尋找可借鑒的因素。自上世紀70年代的坦贊鐵路開始,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就源源不斷。21世紀以來,中國進一步提升了與非洲的戰略關係。作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非洲越來越重要的政治盟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在同期內提高了近一倍,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與中國的貿易有所擴展。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在非洲國家的合作中強調的是互利和共贏。正如卡特中心「中國項目」助理協調員J.史密斯強調的,中國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投資和發展援助模式,使中國發展道路更富吸引力。

再次,以中國經驗更新拉美模式。

在「北京共識」之父J.雷默看來,拉丁美洲國家長期形成的是易受影響的出口經濟,同時自身卻沒有任何必要的內部政治經濟變革以獲得持續發展。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也同拉美各國一樣,憑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外資,在對外貿易中,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逐漸開始向世界展現了發展中國家的另一幅面孔。為此,在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討論中,國外一些經濟專家和中國問題專家並不乏對中國經驗借鑒的思考。阿根廷《文摘報》2012年初便報道,「幾個月來,已有數十篇文章和多部著作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效仿中國模式的建議」。有分析指出,西方發達經濟體中,政府和央行將金融投機利益置於首位,而中國則恰恰相反,公共政策、推動投資、私人倡議、工業化、科技發展、宏觀經濟平衡、主權維護、積极參与全球化等都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拉美國家值得借鑒的地方。

最後,中國式治理方式的魅力。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人們在歷史與現實層面上對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在兩種制度主導下不同發展模式的思考。一些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有引導社會追求長期目標的優勢,這是陷入短視、民粹與分裂的西方民主所欠缺的,但東亞「家長式賢能政治」也必須納入公民參與和問責機制,才能適應21世紀的網路社會。此外,中國共產黨提出「學習型政黨」口號後,外界普遍認為其在吸收西方管理學中的「學習型組織」理論。但一些學者指出,中國政治生態中的「學習」一說帶有深刻的本土烙印:它上承毛澤東對思想統一的追求,下接當代執政黨亟需適應新環境的現實。這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政黨亦有啟示意義。通過學習提升執政能力,也是執政黨適應新環境、鞏固自身穩定性和合法性的本能反應。

擴大話語權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世界意義的分析和評論中,國外學者不同傾向和視角,既可以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一面鏡子,也為中國的未來提供了另一種宏闊的視野。因此,對這些討論需要有理性的認識、反思、判斷與分析。

中國道路對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推動了對西方模式的反思,但是,中國依然需要進一步擴大國際話語權,以讓世界更了解中國。為此,我們應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以既有世界的普適性的又具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特徵的話語體系,來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性分析國外學者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動因,辯證看待中國道路對西方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不論是對新興經濟體、非洲還是拉美國家,中國自身的發展經驗以及實踐都表明,世界經濟格局可以被發展中國家重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全球化,但也有義務推動全球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積極主動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從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出發,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完善。

國外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意義的判斷豐富了研究中國道路的層次和角度,但是,我們對於中國的發展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也應該保有清醒認識。中國飛速發展的同時,所生髮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種矛盾與不平衡,既是中國固有的問題,也大多是世界性的難題,因此,深化改革不僅僅是為了應付中國問題的「急就章」,也是為了更好地破解世界性難題所提供的「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和創新。如同梁漱溟所說的,「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參考國外學者的旁觀者視角,在新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是要在「認識老中國」的基礎上,及時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拓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恩格斯曾經說過,「共產主義不是學說,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被共產主義者作為自己前提的不是某種哲學,而是過去歷史的整個過程,特別是這個過程目前在文明各國的實際結果」。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以是帶領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正確道路。對不同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共產主義並不是空想,它源於實踐和運動,也體現於不同國家的實際結果之中。只有結合本國本民族的實際和特色,積極反思並解決實際問題,才能使自身發展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知識小問答】

一些西方學者比較中國的「精英領導制度」與「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的優劣後,得出了怎樣的新結論?答案在文中找,並歡迎在評論中回答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前沿》簡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前沿》作為2016年上海市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之一,不僅詳細介紹了該學科的理論前沿,而且展現了編者諸多的原創性思想。該書由方松華主編,其總體框架是: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層歷史探析」、「當代理論建構」和「國際視野對照」這三個研究方向來呈現一個原創的、完整的、經典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大綱。全書結構如下: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與話語系統的建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認識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理論與實踐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意識形態研究、理解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實踐研究、中國模式研究、國際比較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代的社會思潮研究。上述第一、第二個研究方向分別從學術、學理、話語體系和學術史等不同層面來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它們相互補充,互為印證,共同建構起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歷史,而第三個研究方向則是提供一個比較的視野,不僅要從西方的視角來探索中國馬克思主義,而且旨在闡明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價值與世界意義。

文/方松華 馬麗雅

推薦閱讀:

數字13為何讓西方人特別恐懼?
常福法師:西方凈土法門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根本
西方人看中國人的精神
我與西方的距離
黃河清 又一個何新!中華文明將引領世界 1750年西方崛起 1850年西方超中國 1950年西方衰落 2050年中華復興

TAG:中國 | 理論 | 道路 | 西方 | 貢獻 | 模式 | 前沿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