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七十七集(國語) 視頻、文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七十七集)  2010/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77

  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首先我們討論本地同修提的問題,然後再回答網上同修的問題。

  問:這位北京的張居士提問,我想講經說法,求您開示,有時我在講經和賺錢中很矛盾,不知能否兼容,叩請教誨。

  答:發心講經說法,這是非常難得。要講經說法,最重要的先自己做到。講經說法是利益眾生,讓眾生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講經說法的目的,不是從中得到名聞利養的。這個初發心一定要很正,如果不正,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到後來果報就不理想了。要真正把因地擺正,就是一切要放下,對於自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要放得乾乾淨淨,這個因地就真了。如果還夾雜著一點名利的追求的心,還有一點貪圖享樂的心,這個因地就不真。所以在我們要走上講經說法道路之前,首先要反省自己,我到底為什麼要走這條道路。真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你就沒矛盾了。如果是對於講經和賺錢之間還猶豫不定,那我勸你還是先不要走講經的道路,先要在三個根上努力的修學,這樣先把自己多生多劫的習氣斷掉,然後走這條道路就會很順利。是否能夠兼容?這個問題我們先不回答你。你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釋迦牟尼佛要不要兼容,他有沒有要講經和賺錢之間兼容?你回去好好想清楚,你也就沒有問題了。世尊連太子、王位都捨棄了,他還想什麼兼容?

  問:下面這個問題:宿業太重,怎樣做才能消得快一些?

  答:這是所有學佛人都有的問題,都知道自己業障重。如何來消業?首先你要知道什麼叫業。業是事所造作的一個結果,我們做事,事後面的結果叫業,事業。我們平時做什麼事就會有什麼樣的業,善事就帶來善業,惡事就帶來惡業。這個業留在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成為習氣種子,將來遇到緣又會起現行。如何讓這個種子不起現行,這是我們學佛人要用功的地方。我們要讓惡業種子永不現行,讓善業、讓淨業的種子常常現行,永不間斷,這學佛就有功夫,那就要在緣上控制。因為我們阿賴耶識裡頭善惡種子都很多,你要讓哪一種種子現行,你必須在緣上控制,這個緣就是你現前的念頭。所以要讓自己的念頭純淨純善,不可以有絲毫不善夾雜其中,這就不容毫分不善的種子現行,你的宿業、惡業就消得很快。所謂消就是它永遠不現行,不是說真的沒有了,那個種子還在,但是它不起作用,這叫消。等到你真正開智慧,轉識成智,才叫真消業。現前我們這個階段說要開悟、轉識成智,這個不容易,我們能做到的是降伏煩惱,把那些惡業種子深深埋在裡頭不讓它出來。用什麼來壓它?用阿彌陀佛佛號,這是最快捷的方法。當我們一起一個惡念,貪瞋痴慢、殺盜淫妄這些惡念一起來,立刻提起佛號,用佛號把它換下來,換得要快,要真肯換。

  往往我們習氣不能控制,還是因為自己決心不夠,不肯去改自己的毛病,縱容自己、姑息自己,覺得這次再重犯一次沒有太大關係,以後能改的。這是什麼?因循。《了凡四訓》裡面講,世間聰明俊秀之人不少,就是因為因循二字耽擱了一生。我們學佛的人念佛求生淨土,如果不肯斷習氣,還是縱容、姑息自己,那又耽擱了這一生,這太可惜了!要知道遇到佛法這個機會非常不容易,真是像開經偈裡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這一生遇到了,而且又遇到淨土法門、遇到真善知識,如果還不成就,你還更待何生?這一生過了,一失人身,可能永劫不復,那個苦真夠你受的。你好好想一想這個後果,惡業不斷怎麼行?習氣不把它伏下去怎麼行?要念佛求生淨土,要至少把習氣能控制得住,你才能有把握往生。你的生死心切、求生淨土的願望真,你就會真幹。

  聽經很重要。多聽經,多明白道理,每聽經一次,就是等於提醒自己一次。我們的惡習深重,需要常常提醒,一不提醒就忘掉了。一段時間聽經聽得好,聽得比較精進,這一段時間狀態就比較好一些;稍微聽得少了,馬上就退轉。我自己很了解,我就是這樣一個根性的人,我想可能諸位跟我也差不多。所以古人所說的,三日不讀聖賢書則面目全非。我們也是,我們還做不到三日,一日不讀聖賢書、一日不聽經聞法,那真的是面目全非。所以要斷習氣,要精進,深入經教,真念佛,天天發願,天天懺悔,時間久了,功夫深了,那些業自然也就會消掉,就不起現行。

  問:下面一個問題。雜念太多,佛號壓不下去,怎麼辦?

  答:繼續念佛號。這是什麼?你的佛號功夫不到。你雜念的功夫很好,你妄念打成習慣了,你不用刻意,妄念就能提起來,但是佛號很生疏,要刻意提起來,還會忘掉,這就生。古人說,修行就是生處做熟、熟處做生。你念的佛號不夠熟,打妄念打熟了,現在把熟的生(生疏)起來,生疏的熟起來,你就成功了。所以佛號得老念,不能斷,愈是妄念多,愈得念佛,不要管那個妄念,就管住自己一句佛號,功夫下久了,自然佛號功夫得力,就能降伏住妄念。

  中峰禪師《三時繫念》裡面就有個好的比喻,他比喻「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清珠是能夠淨化水的,就跟我們現在用的像明礬這一類的淨化劑差不多,把它放到水裡,入水一寸,一寸之水就清潔了;由寸至尺,一尺的水這麼深,水也清潔了;一直到水底,這清珠所下的地方,水就跟著清潔了,最後下到底,整個水都清潔了。清珠是比喻我們的佛號,水比喻我們的心,心很亂,就好像很混濁的水一樣。現在佛號注入我們的內心,就像清珠到水中一樣。所以一念佛號,這一念,心就清淨了;十念佛號,這十句的佛號這個時間當中,心也是清淨的,這十句成片了;然後進而擴展,二十句、三十句,這段時間裡面妄念不夾雜進來,這二十句成片、三十句成片;到一百句、一千句、一萬句成片,你這功夫就到家了。一萬句佛號念下來不打一個妄想,你這功夫了不起,再用用功,你功夫就成片了。所謂成片,就是二十四個小時佛號不間斷,到這個地步,你就決定往生。所以你看,用功夫,這個法門不難,只要你肯下功夫,誰都可以做得到。

  問:下面一個問題。末學是一名在家居士,身上、脖子上有戴一串一百零八粒的佛珠。請問鍾博士,末學能這樣戴嗎?如法嗎?

  答:佛珠是用來提醒念佛的,戴在手上、戴在脖子上當然都可以,隨時隨地拿下來掐幾個珠、念幾句佛。這一百零八個佛珠也是用來計數的。古時候沒有計數器,一般計佛號的數目都是用佛珠。一百零八,大數是一百,你可以念十句佛掐一個珠,這一串珠念下來就是一千大數,是這麼樣計數,十串就是一萬,隨時拿下來計數,所以戴在身上方便。當然當我們要進洗手間的時候,為了尊重,我們可以把它摘下來。除非是出外旅行不方便,一般在家裡,你要用洗手間,最好摘下來,就這麼一點注意就行了,其他的,它主要是用來提醒你念佛,這是它的功德。

  問:下面我們再看這位同修提問。我本人替母親問兩個問題:一,母親印製佛教光盤後,發現光盤後有婚紗慶典的廣告,覺得不好,就把光盤扔掉了。後來母親哭了,很後悔。請問老師,這種事情會有果報嗎?要如何去化解?母親已重新印製了光盤。

  答:如果發現光盤不太理想,譬如說混入了其他的內容,不太那麼理想的內容,或者光盤本身質量有問題,那麼拿去回收,重新製作,這個是很好的,不要有什麼精神顧慮。對這些光盤,因為裡頭有佛法,所以我們最好把它包好,送去回收,這樣就最如法。也不要因為好像對光盤不尊重,內心裡耿耿於懷,影響了清淨心。即使是做了有不如法的事情,懺悔就好,後不再造,我們的發心都是好的,所以不要總是在內心裡面有內疚感。內疚並不是懺悔,這個心是不清淨。懺悔之後心是清淨的,知道過去有做過不如法的事情,現在不造就行了。把心安住在善法上,安住在念佛上,不要安住在過去那些種種的回憶上。

  問:第二個問題,母親說,姥爺生前對姥姥說過,妳在我生病時這麼照顧我,對我好,來生做牛做馬來報答妳。因為姥姥現在還在世,母親不想讓自己的父親來世真的做牛做馬來報答。請問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母親希望自己的父親來世讓姥姥享福,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如皇帝、皇后之類。請老師開示。

  答:您的姥爺對您姥姥這樣說,一定是對她感恩戴德,不是說真的想來做牛做馬。實在講,做牛做馬來報答,這種報答方式並不是很理想的。現在人,你看很少人養牛養馬。真想報答的,應該怎麼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乘願再來,那才是真正的報答。他說的這個話是表示他感恩的這種心意,不是真的做牛做馬,做牛做馬是屬於惡道。所以要勸您的姥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管你希望來度這些有緣眾生也好,或者將來報恩也好,都要先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你就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你真正做得到,否則都是空話。上了年紀的人,真的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是正路。這是我們本地同修的提問,下面我們來看網上同修的提問。

  問:他提到第一個問題,曾經聽老法師和您都講過,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末學的理解是,喝一口水、吃一口飯都是命裡註定的。另一方面末學又聽說,佛法並非宿命論,那麼應該怎麼理解這個命?我什麼時候喝水,或者喝多少水,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我自己掌握的。如果一個人有上大學的命,可是他根本不參加考試,恐怕也無法上大學,這種情況,他的命是不上大學還是上大學?了凡先生做善事改變了命運,可是如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麼他能做善事去改變命運也是前定的了?末學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它關係著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命基本是定的,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太執著;然而如果命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定,那麼人的努力追求還是會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這個命是否也決定一個人念佛可以往生?

  答:您提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講人一生確確實實有命運,這個命運是前生造作的善惡業的一個果報的總和。像了凡先生,在沒遇到雲谷禪師之前,真的這命運沒有改過一點,完全是定好的,該考多少名、該拿多少俸祿,算得都非常的準確,可見得命是一定的。為什麼?因為他沒有一個念頭要改。命運確實是有,因為前生造作的有因,這一生就有果。那怎麼去改?改是在緣上改。所謂因緣果報,因加上緣就能結果。如果你這個緣改了,過去生中的因雖然還在,但是要知道,因非常的多、非常的複雜,你在緣上可以控制,讓不同的因先結果,這就是改造命運。像了凡先生,他過去有好因、有不好的因,好因使得他能夠考上秀才、能夠吃國家的俸祿、能夠遇到雲谷禪師這樣的善知識,這都是好因,所以他有這樣的好果。但是他肯定也有不好的因,他命中無子,他短命,只有五十三歲,他不能夠再考更高的功名,這是他過去生中不好的因決定的。所以他這一生的命如果沒有改,好因、不好的因加在一起總和,構成他現在的果報。

  可是他遇到雲谷禪師,這也是個緣,既是果,也是緣,因、果它是互相的轉化,果也會成為以後的因。他遇到雲谷禪師,他能夠聽他講,這是他能控制的緣。他能控制的是什麼?他懺悔了,把自己過去所修的不好的因懺悔掉,懺掉,剩下的這後半生,他能控制住讓善因先結果,不善的因就不起現行、不結果,這就改造命運了。但是他自己要能控制,怎麼控制?他得真要這麼做,真願意斷惡修善,那他才能改。如果他遇到雲谷禪師,但是他還是按照原來的思惟方式,並沒有改,還是不肯斷惡修善,他也就改不了。我相信當時遇到雲谷禪師的人有很多,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了凡先生那樣,聽了雲谷禪師的話就肯改了。那不肯改的,他就改不了命運,還是按照原來的老路子,受原來的業因果報來支配。

  你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命運是有,因為前生有這些因,但是你又可以在緣上控制,你能控制讓哪些因先結果,這是你能控制的。至於說已經造了什麼因,你就控制不了,過去已經造了,就定了。可是造作的因很多,十法界的因都有,從地獄的因到餓鬼的因,到畜生的因,到人道的因,到阿修羅道的因,到天上的因,到聲聞、緣覺、辟支佛、菩薩、佛,十法界的業因統統存在,看你能控制哪一部分,你讓哪一部分的因先結果,就是你這一生遇到什麼緣。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點化,這個緣相當殊勝。

  我們也不必羨慕了凡先生,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緣比他更殊勝,為什麼?遇到淨土法門。遇到淨土法門,如果你真肯聽進去,真依教奉行,你老實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是控制什麼樣的緣?你是讓你過去生中成佛的因在這一生成熟,你一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去了,那你能控制,這是你的緣,你好好把握住,這一生就辦妥大事。所以說這命運是有,但是也能改造,看你能不能把握好緣。不能把握好緣,業力支配你;把握好了緣,願力支配你。業力也好,願力也好,其實說到底,就是你的念頭,你這當下是什麼念頭。因為整個宇宙都是一念變現的。宇宙存在的時間有多長?就是一念,一念之間。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裡面就講得非常精確,說「舉手彈指之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一彈指之間,速度極快,不到一秒鐘,彈得快的,一秒鐘能彈五下,這五分之一秒裡面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也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你看看,這一秒鐘有多少?一千六百兆這麼多的念頭,一兆是算一萬億。每一念都成形,就是出生這個宇宙,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存在你這一念之間,這一念的時間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想想,這個就是你的命運,你的命運存在在你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當中。你要改,就在這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就改了,第一念是原來所生的宇宙和命運,第二念就改了宇宙和命運。這一改一切都改了,你的宇宙、你的命運統統改了。這是說到究竟處,命運是這麼改的,你的念頭上改的。所以當你生起善念的時候,念頭一生,立刻你的宇宙就變善,你的命運也變善。如果你這個善念能念念相續的話,那你的命運就殊勝了,你善的境界就一直相續下去。什麼時候一中斷,你起了惡念,立刻命運又馬上變惡。

  那我們問,什麼樣的宇宙、什麼樣的命運是最好的?當然這十法界裡面,成佛的命運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要念念成佛。念佛才能成佛,你這個念頭真的是佛的念頭、佛心,佛心變現的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當下你這念頭轉成念佛的念頭,你當下就轉你的命運,轉你的世界成為極樂世界。只要你這念頭能相續不斷,叫淨念相繼,第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第二念還是阿彌陀佛的淨念,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相續第三念也是這樣,念念下去,淨念相繼,永不間斷,那恭喜你,你成佛了!就是這樣改,你說往生,就是這樣往生。明白這個道理,改造命運就在你一念之間,你念頭一轉,整個就轉了,法界跟著轉。這個道理,雲谷禪師沒給了凡先生講,為什麼?怕了凡先生接受不了,這叫大法,「華嚴奧藏,法華祕髓」。所以我們很幸運,我們現在能接受到這樣一個大道理,那我們要改造命運,一定比了凡先生改造得更為殊勝。如果不比他殊勝,你學得就不夠好,你比了凡先生緣分好,但是你學得不夠他好,你沒真幹。要真幹,你決定超過他,超過他一萬倍都不止,你能成佛。

  問:第二個問題,聽您說到一些工作像炒股票是不應該做的,因為其收入完全來自損人利己。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做?如果專業是醫學或者生物,在研究過程中會殺很多動物,研究的成果可能在現世有一些用,可是以後還有可能貽害子孫。做電子技術,研究成果可能被軍事所利用。順便問一下,在讀學位的時候,如果老闆要求做軍方的專案,應該拒絕做嗎?如果拒絕,可能就不得不換老闆,或者退學,這是一個佛弟子應該的作為嗎?即使做農民去種糧食也不得不殺生,實在想不出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真正是善的行業。即使是像您一樣立志從事聖賢教育的工作,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恐怕也會講得不契機,反而誤導別人。你可以談談您的看法嗎?這難道就是五濁惡世的特點嗎?凡夫永遠也不可能做純粹的善事,任何事情都是善惡的混雜體。如果這樣,該如何理解往生淨土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

  答:您說的沒錯,我們這個世間叫五濁惡世,所謂劫濁、見濁、煩惱濁、命濁、眾生濁。命濁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業都很污濁,你想做善事真不容易。善事裡頭往往會夾帶著惡,不想去作惡可能不經意就會損害了眾生的利益。當然有一些職業是明顯的惡的,我們應該避免,跟殺盜淫妄有關的,我們一定不能做,做這個果報不得了!不管你賺多少錢,賺的錢你帶不走,只能帶走業,將來受果報那可就慘了。那種跟惡業無關的,譬如說教書的行業,教書當然也可能夾帶著惡業,看我們的存心是什麼。如果我們存心有名聞利養、有自私自利,那也肯定會造惡業,為什麼?因為惡業的根在這兒,根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名聞利養,你這個沒放下,你難免要造惡業。正如你所說的,即使我們做聖賢教育的工作,如果用心有夾帶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那還是造惡業。所以造惡業從事上看,還需要從心上看。事上的明顯的惡業不能造了,所謂造善業的,那還要看看自己存心是什麼,心要是不真,那還是惡。你仔細讀讀《了凡四訓》裡頭那種善惡,善有真假、有偏正、有端曲、有大小、有難易,這個你得細細考究,從這裡面體會應該存什麼心。真正大公無私,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那做的善才叫純善。

  《了凡四訓》裡面就講到,有些書生問中峰國師,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做善事,反而遭惡報,有的人看起來做惡事,反而挺多的善報,為什麼?中峰國師就說,凡人正眼未開、凡情未滌,以善為惡、以惡為善,往往有之,不是天報應有差,是自己看得不準。那書生們問,這善惡的事情哪能說看不準?中峰國師說,你試舉出一個例子來看看。書生舉了,罵人打人是惡吧?敬人禮人是善吧?中峰國師說,未必然也,不一定。那廉潔有守是善,貪污受賄、取人錢財是惡吧?中峰國師也說,未必然也。到底什麼是真的善?為人就是善,為自己就是惡。為了別人,打人罵人都是善,像父母管教兒子,那也是善;如果為自己,敬人禮人那也是惡。你就明白了。正如你所說的,不能沒有智慧。你沒有智慧,確實是認善為惡、以惡為善,往往有之。因此,教理的深入就很重要。什麼是純粹的善事?你真的把十六個字放下,你就是純善,所謂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徹底放下了,你這個心就善了,你自然跟《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相應,那你做的一切事都叫善事。

  所以我們修行,首先把這個心給修正、修善,然後再談做什麼事。心地善了,做事情自然是善,根本正了,枝末當然也就正了。出世間最大的善,就是念佛。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就是最大的善,你就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叫帶業往生。帶的是舊業,不能帶新業。帶新業是什麼?現在你念頭裡還夾雜著不善,那是新業,那是起現行了。舊業是不能起現行的,叫舊業,起了現行,現前還在起這些念頭,那叫新業,那你就不能往生。因為往生最重要的,臨終那一剎那你是什麼念頭,如果你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你這個念頭你決定往生;如果你起了現行,貪瞋痴慢起來了,那就墮落了,就這麼個道理。

  至於說你現在如果在職業選擇上有困擾,懷疑自己所做的業是不善,那你可以考慮換一個讓你安心的職業,讓你覺得這個職業是純善的。什麼業?幹我們這行的,弘揚聖賢教育、弘揚佛法。這個你也不必顧慮,只要自己心地真,為眾生不為自己,你做的是純善的事業。當然你為自己貪圖名聞利養,那就不敢包,將來真的會墮地獄。不過即使是墮地獄,你還是有福報,為什麼?你做的這個弘法利生,對眾生確實帶來好的效果。就像當年提婆達多,他障礙佛,自己想當佛,結果他這一障礙,更顯得佛的偉大,佛沒有因為他的障礙而退轉,反而更顯出佛圓融的智慧,把佛凸出來了,等於是一個反作用力,逆增上緣。所以提婆達多也有功德,他還是墮地獄,可是墮到地獄裡面,他的享受就好像四禪天一樣,舒服得不得了,為什麼?他福太大了。他用心不正,可是他無意中也修了福,修了福那也是會有福報。

  問:下面第三個問題。末學遲遲不敢受重要的戒律,因為實在覺得難以完全做到。譬如說殺戒,當我買一台電腦的時候,是不是在這台電腦的製作過程以及運輸過程中所帶的殺業,我也都有分?就像一個人雖然沒有殺生,但是吃眾生肉,自然也就有殺業。在夏天的時候,每次晚上開車出去都會看到有很多昆蟲被車殺掉,那麼晚上該不該開車出去?或者說怎樣權衡開車帶來的殺業和事情的重要性,決定是否開車出行?另外我們知道,每一個角落都遍布細菌、微生物,一個人舉手投足乃至呼吸之間都會殺生,這樣怎麼可能持殺戒?盜戒或者妄語戒也有類似的問題,請指教。

  答:您提的這個也都非常深刻,確實讓我們感受到《地藏經》裡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真的是這樣。甚至不起心不動念都會殺害眾生。這個真的,業不能不造,這就是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的特點,不能不造業,你來這個世間,一個就是酬業,一個就是造業,就幹這兩個。既然來到世間,你就不能不生活。那麼生活,盡量少造惡業。像這些殺害昆蟲,真的我們無意之中會造作很多。那麼造作這些無意的罪業,有沒有果報?還是有的,當然總比有意造作要好。有意造的,譬如說你起殺心要去殺害這些昆蟲,那個罪業就深了,將來受的果報就慘。那你無意的是什麼?實在沒辦法,不是有心殺的,譬如說走路,不小心一下踩到了;像你說的,晚上開車開高速公路,可能真的在這個路上很多昆蟲,車快速通過,就把牠們撞死。這些是你無意做的,雖然有果報,但是它罪業輕,比較輕一些。只能我們自己在平常修行的時候,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這些我們無意傷害的眾生,那牠們就能得到利益,牠們能夠諒解,因為什麼?你不是有意殺害牠們。因為你這樣殺害牠的緣,牠們得到你修行迴向的功德,牠們受益,牠們也會感激你,這就結了緣。雖然是惡緣,但是你結了這個緣,你就能度牠。佛不度無緣之人,沒有這個緣,你度不了牠,哪怕是惡緣,也要有緣才能度,沒有緣就度不了。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平常要常常生起迴向心、生起發願心,慈悲憐憫一切眾生。當然絕對不能有意去傷害眾生,包括吃三淨肉的問題。我們吃三淨肉是為了自己口舌之欲,知道那個肉是來自於殺生,還要吃它,那是有意的;假如我們在吃素的過程中,可能在飯店吃飯,廚師把一塊肉渣放進裡面,我們不知道就吃了,那個就不算,不是有意要吃,不是想吃牠,這兩個是不一樣的。當然吃下去怎麼辦?要用功德迴向給牠,這就結了緣,結了緣我就要度牠,我就不能再想自己會不會受果報的問題。想自己那是自私自利的想法,要想到我這跟牠有緣了,我立刻要給牠迴向,你看這多慈悲!甚至要發心願代一切眾生受苦,自己修行所有功德都迴向給這一切有緣的眾生。你發這個心,那你來這個世間就真的是廣度眾生。這些眾生,譬如你說的細菌、微生物,舉手投足之間你就殺害了牠,你是無意的,可是牠們就因為你這樣,牠們能超生。

  在佛典故事裡面就記載說,有一個青蛙在路邊聽一個出家人念經、講經說法,牠聽得很入神,結果有一頭牛走過,一腳把牠踩死了。這一踩死,因為牠聽經聽得很認真,這個功德讓牠超生了,生到天上去,做了天人。你看,脫離了畜生身,生到了天道,所以牠還感謝你。這個道理你明白了,你也不需要有太多顧慮,要常常發起慈悲心,你慈悲心重,戒律自然就能夠圓持。特別是菩薩戒,菩薩戒重心不重事,你要真發起菩薩心,願代一切眾生受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那你就圓持戒律。真正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你所有戒律都能圓滿。

  問:第四個問題,關於懺悔的問題。末學聽說因果是不能改變的,殺生的以後會被殺,偷盜的以後會被盜,那麼懺悔業障消的是什麼業障?

  答:這剛才我們有回答,業障就是自己不善的念頭,總的來說就是煩惱。煩惱包括的方面很多,最粗的煩惱是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這屬於思煩惱,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屬於見煩惱。見思煩惱是業障;塵沙煩惱也是業障,塵沙是指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分別執著都是業障;還有無明煩惱是妄想,這也是業障。這些都要懺悔,把它懺除乾淨,你自性就圓滿恢復,就成佛。業障就是自己不善的念頭。

  至於說因果,因果是不能改變的,連成佛了都有因果。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都有馬麥之報,他成佛了,業障都消盡了,為什麼他還有馬麥之報?證明因果絲毫不爽,緣來了他就要受這個果報。可是受果報的時候他沒有煩惱,這就是沒有業障。你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因果那是絕對相續不空,遇到緣,果就現行。但我們自己能控制的是什麼?控制我們的業障,不起現行。

  問:第五個問題,末學看過一些講因果的故事,也聽過您講的一位過去的同事喜歡釣魚,最後自己得病導致兩腮發炎,您說這是因果的報應,末學也傾向和您一樣的看法。然而如果碰到搞研究的人,他會問,你怎麼知道腮部發炎是因為釣魚?每一個釣魚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果報嗎?如果不是這樣,你有什麼根據下那個結論?因為不能像科學實驗那樣可以重複,或許最終還是人的前世的善根才決定是否信因果吧,不知道鍾博士是否同意?

  答:因果的道理確實非常的複雜。譬如說喜歡釣魚的人,可能反映的因果是多種多樣。我那個同事是兩個腮整個都發炎,因為他釣魚,就是魚鉤穿透魚的魚腮,所以他的兩個腮幫就腫脹發炎,這是一種果報。但是不是一定就是這種果報呢?當然不一定,有多種多樣,不可以一概而論。只能夠大類的來說,殺生果報必定是自己沒有健康、沒有長壽,甚至會有很多橫禍。遇到了過去生中的仇人,那可能就被他報復,這是肯定。至於說報復的方式,你自己果報是什麼樣的形式,這個就多種多樣,天災人禍那是不可一概而論。但是我們知道,大分,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正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絕對不會得豆,種豆絕對不會得瓜。至於說那個瓜是大的瓜、小的瓜,甜的瓜、還是不那麼甜的瓜,圓的瓜、還是長的瓜,形式可能多種多樣,沒有一個瓜是相同的,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科學實驗,我們要留意到科學的一個前提,絕對不能夠死在教條下。如果真正用科學實驗,不妨可以搜取多一點這樣的案例。譬如說愛釣魚的人,你找一百個釣魚的人,追蹤觀察他最後怎麼死的,你說不定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這個肯定有一個報應,像《地藏經》裡講的,「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他們肯定會有這個情況。當然短命的人,那要相對他本來有的命,譬如說他前世修得好,可能本來有一百二十歲的命,他變成八十歲了,也是短命,短了四十年。可是你就看他八十歲,你不能說他就是短命,八十歲也挺長壽。所以這個觀察真的要非常的透徹,你才能了解事實真相。現在西方的科學界已經發現人真的有輪迴,這是在科學上進了很大一步。像維吉尼亞大學的史蒂芬森教授,他有四千多個案例,都是孩子能記憶自己前生,經過核實查證的。還有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的魏斯醫生,他這個領域現在很多人用催眠的方法幫助人回憶前生,真的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前世。證明因果通三世,確確實實這是真的。

  自己細細去觀察、去留意身邊的人,你就能發現,造惡多端的人下場肯定不好,行善積德的人晚年必定得福,這就是因果。你說科學,這就是科學,可重複,幾千年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這是一個定律。早在四千年前,《尚書》(中國古代的《尚書》,上古時代的一部書),就講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你要行善積德,天降吉祥;要是做不善,天就降下災殃。這幾千年來都沒有人反對,如果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早就被人推翻了,還要等到四、五千年之後被你發現,你提出來它是假的?你比所有古人都強?你把這個想明白了,也不要有任何疑惑。

  問:最後他第六個問題說,天熱的時候在家拜佛,是否可以穿短褲?如果不行,每次拜佛都渾身是汗,這樣一來每次拜完佛,所有衣服全部換掉,再用洗衣機洗,是不是有些浪費水和電、衣服?

  答:這個顧慮是比較多一點。穿短褲拜佛是不恭敬。如果你說怕浪費水,那你為什麼不裸體拜佛?你不穿衣服還不用洗衣服,你穿短褲還得洗短褲,如果這樣來推斷,那既然要省電省水,全部人不要穿衣服就好,裸體上街就行了,像什麼話!這個不能夠這樣來算這筆賬,該用的是要用,但是我們只要節省的用就可以了,不能夠因噎廢食。古時候有這個成語,就是我怕我被哽住,喉嚨被哽住,我就不吃飯了,因噎廢食,那像什麼話?不吃飯人就餓死了。不能為了擔心這一點點的小的事,你把大的事都廢了。所以了解這個情形,我們要懂得取捨。

  問:下面這位同修問到,我是二00六年底學佛的,二00七年在網上聽淨空法師講《華嚴經》,平均每天聽一小時,現在已經從法師一九九八年講的《華嚴經》聽到二00二年,但一直無法契入華嚴境界。最近聽法師講經說,如果無法契入,可以從學《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學戒學起,我也想做長遠學佛的準備,但還是不知如何學起。老師能否幫我制定一個計畫,給我一個指導?

  答:從三個根學起是正確的。怎麼學?首先我們對三個根這種經文要有所了解、要熟悉,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才能提得起來。如果不熟悉,你根本提不起來,根本不懂得觀照。所以要去熟讀,要去聽講,然後每天用功過格來對照自己,天天反省檢點。當你發現自己基本都能做到,然後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有開悟的可能,你說契入華嚴境界這就有可能。如果覺得《華嚴經》太長了,受持上可能接受不了,那你可以受持《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是《華嚴經》的濃縮。《無量壽經》比較短,從頭到尾讀一遍一個小時就行了,可是裡頭講到的性相、理事、因果跟《華嚴經》無二無別。現在我們師父把《華嚴經》暫時停下來,講《淨土大經解演義》,可以用這個來做為薰修的主要科目。平時用三個根來落實自己的戒行,這就很好,也可以同步進行。

  那麼真正要契入華嚴境界,沒有別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行。不在乎你聽多少,你聽一個小時你放下了,你就契入;你聽一年你放下了,你也契入;如果不放下,聽十年,聽一百年,也還是不契入。所以平時要先學著放下,對於這些人事物看淡一點,不要那麼在乎,在乎是執著。師父讓我們看破放下,我自己修學體會感覺到,一下看破、一下放下覺得還是不容易,那先學看淡。看不破,看淡;放不下,放鬆,先放鬆一點,看淡一點。鬆、鬆,鬆到最後也就放下了,先這麼學,循序漸進。然後看破放下你就自在了,愈放得下你就愈自在,《華嚴經》講十種自在,都是從放下中得到的。

  中間插入了三位同修的問題,這是本地同修,我們先回答。

  問:這位同修提到,您講課時經常講到修功德,而弟子以前認為,我們修行人不應該時時著修功德、修福德的相,但有時又聽到同修常說「功德無量」。所以懇請老師開示,學佛弟子應該如何理解修功德?

  答:福德和功德的區別在於功德不著相、福德著相。著相了心就不清淨,也就是他沒有定、沒有慧。沒有定慧做的好事、做的善事有福,但是沒有功德。那你就知道什麼叫功德,功德是戒定慧,修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慧是德。你行善也是功,但是你能夠保持你的定慧,那就是德。所以平時確實不能著相。但是我們有時候常常掛在口頭,說你功德無量,那是什麼?鼓勵人,鼓勵別人去做好事,而且提醒他做好事也不要著相,否則就不叫修功德,不叫功德無量,頂多叫福德無量,不是功德無量。功德是什麼?你沒有著相,你心始終保持清淨,做善事三輪體空,就是不著我在做善事的相,也不著誰受了益的相,也不著我做的是什麼善事、我布施什麼物給別人的相,這是三輪,自己、對方、中間物都空掉,三輪體空才叫功德。你心是清淨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既然知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當然你說「修功德」和「功德無量」,也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要不要說?還是要說,為什麼?你提醒別人,你鼓勵別人,要說。但是自己絕對沒有著這個相,說了跟不說是一樣,都沒有著相。那你聽,你也不能夠聽了著相,你也得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就對了。你要聽了之後還問這個問題,你聽就真聽了,著相了,心也就落印象了。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佛事照做,講的佛法的話照講,佛理照聽,但是不要著任何的相,這就對了。

  問:下面的一個問題。請教鍾博士,因為屋小,故佛像擺放在電視機櫃上層,但夏天家裡男子不穿上衣,對著佛像,弟子也勸家人穿衣服,否則不敬佛像,但家人不聽。請問,可不可以將佛像用紅布包住?這第一個問題。

  答:在家裡如果家人不懂得佛法,佛像確實可以拿一個簾子把它擋一擋,等到你要做晚課、做早課的時候,你把它打開來。譬如說電視櫃,也可以搞一個小門,或者是拿一個簾子擋它一下,或者你說拿布蓋一蓋、包一包都可以。平時不用,到用的時候把它打開,這樣也可以。

  問:第二個問題,有朋友請問,沒有吃長素,可以誦經念佛嗎?

  答:當然念總比不念好,誦經總比不誦經好。吃素,我們應該提倡,這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也是為健康考慮。那麼問這個問題肯定是初學的人,還沒有吃長素,但是對佛法有興趣,那你要慢慢接引他。你對他說,是可以,你誦經念佛可以,但是要朝著吃素的這個方向努力,慢慢就把這飲食習慣改過來,這樣你誦經和念佛功德就更大。這時候就得給他講功德了,你想念經念佛,是不是想修功德?是呀。這功德很大,你一吃素了,功德更大,鼓勵他。而且多給他講講殺生償命的報應這些故事,讓他提起注意。

  問:下面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常看見一些眾生?他們為什麼示現給我看到?是否需要我幫他們?

  答:你就是一般民間所謂的有陰陽眼,看到另外一界的眾生,這種人也很多。那麼他們給你看到,都是跟你有緣的,確實你應該幫助他們。你修的功德要迴向給他們,常常都能想到他們,他們就感恩你。這也是個好事,等於是他們在鼓勵你,甚至在鞭策你認真的修學。你知道他們在旁邊,你不敢為非作歹,這是好事。那你看不到他們呢?看不到他們也不能為非作歹,為什麼?他們也在,只是你看不到他們。你知道眾生真的有,天地鬼神真的在鑑察我們,豈能夠動不善的念頭?

  問:第二個問題,有位非常好的中醫,五十五歲就往生了,我可以念《地藏經》迴向給他嗎?

  答:可以,也是應該的。念經,你只要誠心念,念的時候不打妄想,專注的念,這功德就很大,以此功德迴向給他,讓他能夠離苦得樂。

  問:下面一個同修提問,他四個問題。第一,我是平頂山觀音文化研究會的,別人說我有心魔、悲魔,我不懂,只知道去幫別人是最快樂的一件事。可當別人說「你精神病」的時候,心裡有些難受。

  答:這個不要難受。幫助別人不要著相,不是別人讚歎你、恭敬你,你才幫助別人。你幫助別人是一無所求的,這叫功德。你要是做了好事,別人不認可你,你就覺得難受,這真的是著悲魔了。我們所謂的魔,就是心中的這些煩惱,煩惱是魔。把這煩惱放下,你就快樂了,你就不著相,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所積的都是功德,否則只會變成福德了。

  問:第二個問題,淨空老法師為什麼不能回來講法?有多少眾居士都在期盼。

  答:這個是因為國家有規定,老人家要回去,如果要從事講經、宗教的活動,公開的這些活動,必須要得到國家宗教局、統戰部的批准,不是不能,只要有批准(有批文)就可以。現在在香港就比較方便,香港可以開放,所以師父就選擇在香港這個地方。現在通過網路做弘法也方便,在全世界各地你打開電腦就能看得到,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障礙。大家如果想見老法師,歡迎你們到香港來,老人家長住在香港。香港也是咱們中國的一部分,出來也方便,這是挺好的。

  問:下面第三個問題,假如老法師暫時不能回來講法,我代表平頂山居士,能否請您到我市弘法?

  答:非常感謝您的邀請。我現在謹遵師命,在此地安心深入經教,希望好好的在師父會下學習十年。這十年當中,大悟不敢想,至少有個小悟,至少能拿到往生的把握,這是我所希求的。現在我們也可以通過網路、通過光盤跟您這個地區的眾生來結緣,所以您可以把光盤多帶點回去,也是一樣的。我們著眼要高,要看得長遠,佛法未來需要有真正善知識弘揚。人才要怎麼培養起來?必須要長時間,要在善知識旁邊來成就。這個事情我們也很希望有真正的人才來接受培養,但是現在發心的人還是太少,與其求別人,就不如求自己。這個事情每個人都應該當仁不讓,紹隆佛種、弘法利生是我們每一個學佛弟子應有的使命。縱然自己未必能夠成就,至少也做一個榜樣,拋磚引玉,使別的人,真正有這個根性的、有這個利智的人能夠發心來學習。

  就像過去林看治老居士,她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學講經,六十歲才開始學,而且她是小學畢業。結果我們師父看到像她這樣的人都能敢於學講經,他就發心了。本來我們師父不敢發心學講經,結果看到這老人家都學,於是就敢發心了。這是什麼?拋磚引玉。所以我們就希望有更多的優秀的人才,特別是年輕人發心走弘法利生的道路。走這條道路最重要的先紮根,紮四個根,三個根還不夠,還得有四個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還要加上《沙彌律儀》,以出家人、出家法師這樣一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根紮好了以後,親近善知識,十年一部經上下功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能開悟。這我們師父已經講過太多太多了,你只要肯真幹,沒有不成就的。

  問:下面第四個問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是否可以和我們平頂山觀音文化研究會建立一個橋梁,便利一些居士往來?

  答:我不知道您說的橋梁是什麼意思,反正隨時歡迎你們來此地,我們共學,這裡的法寶也歡迎你們多帶點回去,你們也可以隨時在網上聽取我們師父和我們這些老師們講課的內容。

  下面再回答網上同修的提問。

  問:這位山東威海的同學提到,發心要紮好《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三個根,但不知如何學習、怎樣落實。我今年三十三歲,學佛三年,自己也想做長遠學佛的準備,能不能給些建議?

  答:最好的建議就是你最好多聽經,天天不離經教;這三個根也天天用來規範、檢點自己,做功過格,紮紮實實的用功。果然用上三年功夫,這三個根應該能夠落實。當然要把三個根落實,天天薰習經教很重要。因為這經教,特別是淨土的經典,引導我們發起出離心。人果然有出離心,這三個根容易落實,為什麼?你能放得下。你放不下,這三個根就很難落實,為什麼?常常跟自己習氣會起衝突。你果然放下、你果然認定這一生要往生極樂世界,你這世間什麼都能放得下,那有什麼不能落實?頂多可能是因為習氣重,常常現行,但是你持之以恆的去降伏它,一定能降伏得住。因為你認定要把這些習氣毛病改正,人有立志,再重的習氣都能改過來。先紮根,然後根紮好了你再來一門深入。

  我自己本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我是四年前把大學教授工作放下,跟師父老人家學佛,這四年時間都在紮根,圍繞著這四個根來薰習。這四個根我都講過,講一遍就是認認真真的學一遍。不僅是三個根,還有相關的經典,譬如說《弟子規》這是儒家的根,也包括《孝經》,也包括《朱子治家格言》、《五種遺規》裡面的一些選篇,包括四書,我都是比較認真的學習,都講過多遍。《弟子規》我講過四遍,《孝經》也講過兩遍,《朱子治家格言》講過三遍,都是認真的學習,這是落實儒這個根。要入大乘佛法,儒道是基礎。當然《弟子規》也涵蓋所有的儒的課程,學其他的課程也是深入學習《弟子規》,甚至連《女論語》(女德的課程)我都深入的學習,講過三十個小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學的科目,特別是對女性。當然對男子也是一樣重要,這些德行是相通的。《感應篇》相關的課程,《陰騭文》、《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還有現在我們正在講的老子《說百病崇百藥》,這都是因果教材,我都認真的講過多次。《十善業道經》我也講過兩遍,還有相關的佛法的基礎科目,像《地藏經》我也講過兩遍,包括《玄義》,還有《佛說盂蘭盆經》,這都是佛門的孝經;還有祖師大德的一些開示,蕅益大師的、印光大師的、省庵大師的,等等。這都是打基礎,基礎打得愈厚愈好。這四年來講的經超過一千三百小時,這在台上講的,那台下備課的時間包括在一起,就更不止了,往往要用大約七、八個小時備一堂課。所以這幾年來沒有白費功夫。

  到最近,我們師父上人鼓勵我現在可以一門深入《無量壽經》,所以現在開始在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每天晚上講《無量壽經》,禮拜一、三、五講國語,禮拜二、四、六講粵語,複講。我也準備用十年功夫認真的講,講完一遍再深入再講,每一遍都要提升。這是中本《華嚴》,本來師父老人家四年前鼓勵我學《華嚴》,現在讓我學《無量壽經》,這是什麼?這好學,容易,短,等到在這個科目上開悟了,講《華嚴》無師自通,一經通,一切經通。所以我們現在對前面的路是看得很清楚,剩下就得肯走,這個確實需要耐心和恆心。我的根性比一般人要差,師父要求一般人一年紮好三個根,要求我三年紮好三個根,但是我是用了四年,這都是超出原來的標準。但是不要緊,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只要努力,不懈的努力,還是能夠成功。

  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弟子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家庭經濟壓力又大,今天面試一家做蠶絲被、蠶絲睡衣等產品的公司,弟子應聘的是業務一職,待遇不錯。因為覺得蠶絲類產品殺業太重,很殘忍,很想另外找個工作,可是弟子的先生極希望我能去上班,對我每一次的面試情況都跟得很緊,我不知應如何跟他說要另找工作。因為弟子過往未接觸佛法,極其愚痴,令先生極其不滿,以至於現在我的任何言行,只要他心情不好,都會遭到他的攻擊。弟子現在極力想素食,可是現在所有餐廳幾乎都沒有全素的飯菜。他心情好時都還是包容弟子學佛及吃素。鑒於此種情況,弟子很想接受這份工作,因為它既可改變我們現有的經濟狀況,又可以緩和先生的焦慮之心。但是,如果弟子接受這份工作,是否又是要造更多的重業,而得不償失?盼老師大德能及時回覆,為弟子破迷開悟。

  答:工作的選擇確實要慎重,殺生的行業,或者是相關的這些行業,盡量不要接受。因為接受了之後,這些冤親債主還是會來,來了之後可能使妳們的家庭狀況會更不理想,妳要看到這一點。與其說以後會不理想,不如現在再咬咬牙,再求佛菩薩給妳安排一個如理如法的工作。相信人至誠感通,人只要真心發願不造業,一定感得佛菩薩加持,妳得相信。學佛就得信佛,至誠感通。妳求佛菩薩給你安排一個好工作,不造業的工作,也求佛菩薩來加持妳先生能夠回心轉意,不要障礙佛法,妳在妳們家裡學習佛法。當然最重要的,自己得做好樣子,不能讓先生生煩惱,要讓他生歡喜心。學佛首先得度家裡人,家人得度了,你度眾生才可能說是踏實。我過去,在我二十四歲那一年就向師父上人請教,那時候我還在美國讀博士,在達拉斯佛教會,師父上人來主持一個佛七,在晚上做佛七開示,我就參加這佛七,每天晚上聽開示,開示完了下來之後,向師父請教過一個問題。因為那時候師父為最後一班悟字輩的法師剃度,那是一九九七年,韓館長剛剛往生,師父老人家講,要剃度,是韓館長要求剃度的,現在韓館長走了,我這最後一批剃度完了,以後就封刀,不再剃了。所以當時就有人鼓動我,讓我也跟著剃,不剃以後沒機會了。當時我在那裡想來想去,沒做決定,結果就跑去問師父,我問師父,我們年輕人該怎麼學佛?師父給我兩條意見:第一,把書讀好;第二,讀《無量壽經》。這是十三年前老人家給我的開示。

  當時我聽了這個,師父沒讓我出家,沒讓我出家我就可以不出,就把書讀好。父母希望我把書讀好,拿博士學位,將來有個好工作,這是滿父母的願。雖然是世間法,但是還得要走好這個世間法,這叫敦倫盡分。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看印光大師講的十六個字,首先是敦倫盡分;然後閑邪存誠,閑邪存誠就是改心,斷惡修善;再才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後來博士畢業,那時候我帶著我家裡人來香港拜見師父,一九九九年,我二十六歲,我還帶著博士帽跟師父老人家照相,老人家很高興,書讀好了。接下來把工作做好,一個道理。你要走這條世間道路,你就得好好的走,把工作做好,家裡人都歡喜,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都得度。像我母親是沒問題,我母親比我學佛更虔誠,她度我的,但是我父親、我爺爺、我奶奶,家裡人原來都不信佛,這十多年來對他們盡孝,讓他們生歡喜心。每次回國,我在美國大學教書,這給他們也帶來光彩,回國來我帶他們去名山大川旅遊,到九華山、到東天目山種佛種子、種善根,慢慢他們也能夠學佛念佛。一開始是極力反對我學佛,反對得很厲害,現在他們學得也不錯了,都念佛要求生淨土。

  現在是,我自從辭職以後,辭職他們雖然心裡有點不高興,但是也並沒有反對,也就接受這個事實,覺得有點惋惜,但是我給他們晚年的生活都安排得很好。這不是我安排的,佛菩薩安排的,他們每個人都各得其所,現在都非常快樂、非常幸福,而且有人照顧他們。這我們原來都沒想到,真的佛菩薩安排。這是什麼?緣到了。所以工作辭掉了以後,專心來學法,沒有家裡障礙,家裡人都支持。結果師父在兩年多前,好像是兩年多,還是三年多前,他在講經裡面講到,說希望我出家。我想現在我出家,大概家裡人不會反對了,這個緣總是要走到那個點,它才會慢慢成熟。一切都是佛菩薩在安排,我們自己做好我們的本分就好了。那麼妳要真學佛,環境會變得愈來愈好,就是愈來愈順著你能學佛,愈來愈能夠使妳學得更順利,它不會有那麼多障礙,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家是內外屋結構的平房,外屋主要用作廚房和浴室的作用,我想問,我家的佛堂應該設在哪裡?內屋嗎?還是什麼方位?

  答:這個就看你家裡的格局了,總是找一個稍微比較清淨的地方、比較乾淨整潔的處所來做為佛堂或者供佛像,你自己斟酌著看看。那個方位沒有太大關係。當然如果能夠,你供阿彌陀佛在西方更好。但是沒有這個方位也沒有太大問題,佛像所在的方向就是正位。當然你選擇位置,能夠有條件的話,選擇好一點的,不要選擇太邊角的、太齷齪的那些位置。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抄寫淨空法師講的《無量壽經》是對了還是錯了?我是否還能繼續寫下去?

  答:我們師父講的《無量壽經》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完全正確的,你可以抄寫。抄經也是自己練心定,也是很好的,可以繼續抄下去,這個我沒有看出有什麼妨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座談會就到此圓滿。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地藏法門:修行要成長你的靈性生命,而不是增加你的知識
聖嚴法師修行自語
執著與痴迷的修行
念佛修行四步曲

TAG:生活 | 視頻 | 修行 | 文字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