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要為兒女施洗?(Richard Pratt)

為什麼要為兒女施洗

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VP2HmlOfXM/理查德 L. 伯瑞特(Richard Pratt)博士福音派基督徒有許多共同的看法, 譬如:相信聖經是絕對的權威;相信在基督里的信心是得救的唯一途徑等等,例子不勝枚舉,但是同時,在你進出教會一兩次以後,很快就會發現基督徒因並不是每一件事上都有相同的看法。這個時候,只有努力設法去彼此了解,或甚至需要同意彼此確實有不同的看法。在本課程中,我們要處理一個福音派信徒經常有不同看法的題目。我們要來探討哪些人應該接受洗禮:只有信徒嗎?或者是信徒和他們的兒女?說不定你和我一樣,從小就接受一個觀念,認為所有相信聖經的基督徒都是反對嬰孩洗的。我以為只有那些在聖經之外加上人為傳統的宗派才為幼童施洗。直到某一個時期,我去拜訪一個教會。他們是相信福音的,也是忠實的教導聖經。但是我驚訝的發現他們竟為嬰孩和幼童施洗!我就心裡思想:像這樣忠於聖經的教會怎麼也會為嬰孩施洗呢?他們這麼做到底根據甚麼理由? 我們的課程定名為:《為什麼要為兒女施洗?》 我們要來探討福音派信徒把洗禮的記號施行在兒童身上的一些原因。雖然可能有許多基督徒不同意本課程的結論,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了解這些敬虔的信徒為兒童施洗的原因。在本課程中,我們要探討三個問題來幫助我們理解嬰孩洗的做法:第一,我們要問:哪些人是歸屬於神的聖約裡面的?第二,我們要思想洗禮如何成為神約民的記號?第三,我們要探討洗禮作為聖約記號的意義。我們仔細考查這三個問題,就能明白為甚麼許多福音派信徒為他們的兒童施洗。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哪些人歸屬神的約。你注意到想要改變一個人長久以來養成的,先入為主的想法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嗎?一旦某一種心態上的慣性[傾向?](mental momentum)逐漸形成以後是很難破除的。聖經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當某些主題經過一再重複的出現,就造成一種慣性;而神借著這些不斷重現的相同模式教導我們祂所要求我們的思想行為的方式。 在探討神約民的身份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一種慣性逐漸形成:那就是聖經借著不斷重現的相同觀點來顯明哪一種人是屬於神的約民。簡單的說,聖約就是神在他自己和他的百姓中間設立的一種神聖關係。聖經中常提到六個主要的神與他百姓所立的約:就是與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和基督所立的約。這六個約可以分成三組:第一,神在創世記23章,借著亞當,以及創世記6 、8 、9章借著挪亞與全人類所立的普世性的約。第二,神與以色列民族所立,特別的民族性的約。在創世記15和17章,他與亞伯拉罕立約,設立亞伯拉罕這一個家族作為祂特約的子民,應許賜下土地和福氣。在出埃及記19到24章,神與摩西立約,把神的律法賜給以色列民。在撒母耳記下7章,詩篇89和132篇,神與大衛立約,在以色列中設立一個永遠的王朝。第三,聖經中最後一個約是與基督所立的,或稱為新約。記載在舊約先知的教導和新約聖經中。 關於這六個聖約有許多方面值得探討。但是讓我們特別專註在一個方面,那就是哪一種人與神有這種立約關係。我們看見每一組的約民都具有至少兩方面的特點。第一, 每一個約中都包含信徒和非信徒。第二,每一個約都包含成人和他們的兒女。讓我們先看聖約中如何包含信徒和非信徒這個問題。許多當代的基督徒認為在神的約中有份就等於得救。根據這個觀點,凡是重生得救的人就包含在神的約中;凡是沒有重生得救的人就不包含在神的約中。但是我們仔細研讀聖經後發現這種看法不完全正確。首先,亞當和挪亞之約是神與全人類所立的,其中有信徒,有非信徒。聖經教導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神和亞當的約中有份,無論我們屬於那一種信仰。神與挪亞的約也同樣涵蓋全人類。不分信徒,非信徒;全人類都在神照著應許賜給挪亞的穩定宇宙中一同受益。第二組的聖約,就是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所立的民族性的約,也有類似的模式。既使以色列民族中一直都有真信徒,然而許多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肉身的後裔,雖然與神有立約的關係,卻拒絕接受真實的信仰,以至落在神的審判當中。在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這民族性的聖約中,有許多以色列人沒有從罪中被拯救出來,雖然約的特權和責任給了所有的以色列民,但救恩卻只給那些個別借著信心蒙神拯救的以色列人,就如聖經中較先提到的普世性聖約一樣,這組與以色列民所立的民族性的聖約也包含信徒和非信徒。現在來看基督的新約。在這個約中也有相同的安排嗎?其中也包含信徒和非信徒嗎?從新約聖經中我們的確看見在基督的新約里也包含一些沒有真正得救的人。凡是有形教會裡的人都是新約群體的成員,然而我們都知道在大多數教會的名冊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非信徒。有人宣稱自己是信神的,有人自認為是跟隨基督的。但事實上,有形的基督教會是一個包含真信徒和非信徒的混合群體。一旦認識教會中包含信徒和非信徒這個事實,當我們看到新約聖經認定非信徒和真信徒同屬於神的新約時,就不覺得驚訝了。希伯來書有一段很特別的經文,用來警告那些有份於這立約關係卻拒絕基督的人。希伯來書10章26-27節有這樣的話:「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我們不要再一次弄糊塗了,以為這段經文是談論失去救恩的事。聖經很清處的教導我們,一旦真正得救,救恩是不會失去的。相反的,這段經文是用來警告那些不是真信的教會成員,若繼續他們的惡行,神的審判必定要臨到他們身上。緊接著這段經文,我們看到希伯來書10章29-30節對教會中那些要背棄基督的人再一次的警告說:「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祂的百姓。「 注意這段經文怎樣描述那些背棄基督的人,這些人離棄基督的信仰,受審判是因為他們「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從上下文看,這裡所說的「成聖」並不是「得贖或得救」而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的意思。但是,注意,經文指出甚至那些因背棄基督而證明不是真信徒的人也是被「聖約之血」所「分別為聖」的。他們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而在神的約中有份。這段經文指出新約就像舊約一樣也包含一些非信徒。許多基督徒出於善意以為新約中不可能有非信徒,他們的看法是根據耶利米書31章31~34節這段描寫基督新約的獨特經文,耶利米書31章31節這麼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接著在31:33-34節神繼續描述這個新約說:「…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兄弟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許多基督徒認為新約裡面只有真信徒。因為神說: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並說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要準確的了解這個預言,我們必須記得這段經文同時也論到新約的另一方面。先知在34節說:「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兄弟說:你該認識耶和華。換句話說,這新約異象說到不再須要有傳道人和教師來糾正神的百姓,呼召他們悔改。但是我們知道即使到今天在我們的時代仍然須要牧師和教師。耶利米說在新約里我們不再需要,而事實上我們仍然有這需要,這該如何理解呢?要準確理解耶利米預言如何成就,我們必須記得新約尚未達到它完全的榮耀。新約的福氣從基督第一次來到地上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的時代。然而,耶利米所預言,新約完滿的福氣只有等到我們的世代結束,基督再來的時候才會臨到。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新約裡面只有真信徒,因為那時祂要來審判除滅惡人,但是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在這新約的群體中傳講教導「認識主」的真理。因為在這個群體裡面還有一些不認識主的人。對聖經中的約有這樣的認識才能幫助我們理解嬰孩洗禮。福音派信徒並不認為給嬰孩施洗這個儀式本身能使他們得救。絕對沒這回事。洗禮從來不能使人得救。然而,我們相信洗禮把人帶進與神立約的關係中。在基督的約里確實有信徒和非信徒。在所有奉基督的名受洗的人當中,只有那些有真信心,並堅忍到底的人才能得救。那些受了洗的兒童也必須個別信靠基督才能得救。 明白了與神有立約關係並不等於得救這個事實以後,我們開始來探討另一個在立約之民中間運作的動力,(那就是)在全本聖經裡面,盟約的特權和責任都不是只給成年人的,而是同時也給了他們的兒女。在現今的世界上,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都必然是個別的。常常,我們在與人建立友誼,簽訂合約,或甚至選擇婚姻伴侶的時候,都視這些對象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從來不曾考慮過與他們的家人有什麼樣的關係。更別談他們的子孫了。今天所盛行的這種個人主義生活方式,在聖經里是不存在的。事實上,聖經教導我們,神從來沒有隻與成年人立約而不同時與他們的子女立約。聖經清楚的表明,亞當與神的關係是從亞當延續到他的後裔,也就是全人類。我們常說亞當是我們立約的代表,因著他與神的關係,把所有他肉身的後裔帶進這與神的關係中。 同樣的原則應用在神與挪亞所立的約。當神與挪亞立約的時候,挪亞的兒女也受到神特別的關照。聽聽創世記6章18節神怎麼對挪亞說:「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挪亞的兒女在神與他所立的約中有特別的地位。與此相似的,亞伯拉罕之約也包含他的兒女,也就是以色列民。創世記17章7節這樣說: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做你和你後裔的神。把焦點放在亞伯拉罕的兒女身上,這個模式是從亞當和挪亞開始,一直延續下來的。神與成人和他們的兒女一同立約。 摩西之約同樣也考慮到以色列的子孫。這可以從許多處經文看見。不過讓我們來看神的第三條誡命怎麼說。出埃及記20章56節說:「…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像他發慈愛直到千代。「 再一次我們看見人的兒女被帶進與神立約的關係中。最後,大衛之約也包含大衛的子孫。神應許大衛的家族世世代代作以色列的君王。在詩篇132篇1112節,神對大衛說:「耶和華向大衛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大衛君王的約從大衛一直延續到他的兒女和將來的後代。 從舊約聖約的這個簡略的綜纜,我們看見有一個模式一再的重複。神與成人和他們的兒女立約。這些兒女不一定得救,他們還必須個別以信心接受神,使他們從罪中被救贖出來。然而這些立約的兒女在神的眼中是特別的,他們擁有聖約以外的人沒有的特權和責任。神應許他們若是用信心尋求與神的關係,他們必要承受約的祝福,否則必要落在咒詛之下。現在我們要問另一個問題,這個相同模式是否也運用在基督的新約里呢?新約聖經是否也教導神的約包含個人和他們的兒女呢?照著舊約聖約發展的趨勢來看新約聖經,我們現有幾處經文顯明新約中也包含成人和他們兒女。新約中信徒的兒女在神面前擁有特權和責任。讓我們從多處經文中選兩段來看看新約為信徒兒女保留的特殊地位。首先,使徒行傳2章38-39節記載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他這樣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在經文的結尾,彼得提到神要呼召許多當時不在耶路撒冷的人。但是,注意彼得如何說到那些當時在他面前的人。他講論中的先後次序不是舊約聖約的結構。他說:聖靈的應許是首先「給你」,指的是那些願意相信的成人。其次「給你們的兒女「,指那些願相信之人的兒女。彼得的觀點反應出舊約看待信徒和他們的兒女的模式。在他面前這些人的兒女也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同得救恩的機會。他們是預期中聖約福氣的承受者,雖然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會得著。 這教導的第二個例子記載在保羅的書信,歌林多前書7章14節:「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凈,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 注意保羅說這些信徒的兒女是「聖潔」的。從上下文看,這裡「聖潔「的意思是「從世界上被分別出來,在神眼中是特別的」。從這斷經文很清楚的顯明保羅相信信徒的兒女和非信徒的兒女是受到不同待遇的。但是他們都包含在神與基督所立的新約中。 所以我們看見新約隨從舊約的模式,包含成人和他們的兒女,給他們同有特權和責任。無論我們接受或拒絕嬰兒洗禮,所有信主的人都該明白他們的兒女在神的約中有份。許多基督徒因而支持嬰孩洗禮的做法。但也有些人不支持。無論如何,我們都該認識在神的約裡面,在祂的心目中,信徒的兒女是有特殊地位的。兒女是神所賜特別的禮物。祂們是那預期中要承受基督恩典之約的人。在我們探討嬰孩洗禮的問題時,必須常把寶貴的真理存記在心。既然肯定了神的約民包含成人和他們的兒女這個事實,現在我們要進入第二個主題:洗禮成為立約記號的發展過程。當我們想要對新朋友多一點認識,我們通常會問一些有關他們生平的問題。你哪裡出生?在哪裡受教育?有過什麼經歷?提這一類問題的原因是因為知道我們的背景可以從各方面塑造影響我們。同樣的道理,要對洗禮有所了解,我們也必須知道在新約的時期,洗禮如何發展成為神立約之民的記號。我們要從洗禮歷史的三個階段來探討它的發展過程。第一,舊約聖殿的潔凈禮;第二,施洗約翰的洗禮;第三,使徒所施行的洗禮。讓我們首先來看舊約聖殿的潔凈禮。在舊約聖殿的時期,神吩咐以色列民在敬拜之前必須先自潔。從出埃及記和利未記,我們看到以色列民因日常生活各樣的敗壞污染,或因個人的罪使他們不配到聖殿中接近神。所以神吩咐百姓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怎樣借著禮儀上的洗滌來潔凈自己。神的百姓借著這樣的洗濯來除掉世上的污穢,可以被接納進入聖殿,來到神的面前。 這箇舊約的背景幫助我們了解為何保羅把新約的洗禮作為潔凈的象徵。他寫給以弗所的書信5章2526節說到:「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新約的洗禮具有來自舊約潔凈禮的根源。它象徵借著潔凈使神的約民能坦然來到神面前,而不必懼怕祂的審判。根據這箇舊約的背景,讓我們來看看新約中第一個為人施洗的人:施洗約翰。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呼召以色列民要悔改,前來受洗。你想過他為何這麼做嗎?其實約翰所做的不完全是件新事。因為在新舊約中間的間約時期,猶太人至少在兩種情況下施行洗禮或潔凈禮。 第一,當一個外邦人決定歸信猶太教時,不但男子要受割禮,無論男女都必須接受洗禮,洗除他們的一切異教習俗。這是猶太人在施洗約翰的時期施行洗禮最主要的情況之一。當然,施洗約翰不是為外邦人施洗。它是為猶太人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根據以色列中許多宗教團體所行的第二種情況。在約翰的日子,猶太人中有許多小的宗教黨派都自稱是神真正(保留)的余民,這些激進的小團體看一般的猶太人都是被玷污的、敗壞的。所以要求每一個要加入他們團體的猶太人都必須受洗。借著洗禮使這些敗壞的猶太人洗除一切與過去的關連,加入他們的團體,成為新的、忠信余民的一份子。我們不難理解這是約翰洗禮的來源。他是一個忠心的猶太人,他呼召敗壞的以色列百姓要離棄罪惡,為基督預備道路。馬太福音3章56節說:「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約翰站在約旦河岸邀請他的猶太同胞悔改,藉洗禮表明他們的信。約翰確信在他的日子,絕大多數的猶太人雖然都受了割禮,他們卻還必須借著洗禮的潔凈才能加入成為以色列中少數公義的余民。 舊約聖殿的潔凈禮和約翰為猶太人的洗禮為基督徒的洗禮提供了一個背景。但卻沒有解釋它成為神聖約記號的發展過程。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需要來思想耶穌和使徒們的傳道事工。 耶穌來到施洗約翰那裡,和以色列公義的余民認同。因著這樣的認同,耶穌也授命他的門徒為跟隨他的人施洗。基督給門徒的最後一個命令就是最為人熟知的馬太福音28章19節:「…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耶穌期望他的門徒為那些他所召來歸他自己的新約百姓施洗。洗禮就成為洗除他們世上敗壞的象徵。不過,我們必須記得,在基督國度的初期,福音主要是傳給猶太人的。這些猶太人都已經接受了作為舊約記號的割禮。但耶穌要求他們在割禮之外還必須加上洗禮的記號。在開始的時候,割禮和洗禮同時成為這些跟隨真彌賽亞的猶太余民的印記。 早期的基督教會,當猶太人還佔絕大多數的時候,洗禮只是一個附加在割禮之上的儀式。但是到了外邦各族開始大批跟隨基督的時候,洗禮角色就更加突顯出來了。可惜,它該怎麼樣施行在外邦信徒身上,耶穌沒有給我們清楚的指示。所以,我們從使徒行傳15章讀到使徒們在耶路撒冷開了一個會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大會中,彼得、保羅和巴拿巴堅決主張不應該要求歸正的外邦信徒受割禮。大會最後根據他們的主張定了決議。雅各在使徒行傳15章19節說:「我們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從此以後,神的百姓不再需要受割禮,而洗禮就成了唯一的立約記號。由此看來,在施洗約翰和耶穌的時代,割禮和洗禮同時並行成為印證神約民的雙重記號。但是到了使徒行傳15章,使徒們廢除了割禮,只 留下洗禮作為印證約民的獨一記號。 新約中至少有一處的經文把這個從割禮演變成為洗禮的過程描述得很清楚。聽聽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11-12節的話說:「你們在基督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注意這裡提到的「基督」所行的割禮,是借著洗禮做成的。保羅教導我們,在新約里洗禮已經取代了割禮。自有教會歷史以來,洗禮一直被看為是割禮的替代。每當我們討論洗禮的意義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回溯到它與割禮的關連上。總括一句話,割禮曾經被用來印證神的百姓,把他們從世界上分別出來。如今在新約的時代,卻是借著洗禮,而不是割禮來印證神的立約群體。當然這也就是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為兒童施洗的一個原因。正如在舊約時代,成年男子和他們的兒子們都要接受割禮,我們相信在新約的時代,成人和他們的兒女也應該接受洗禮。新約的記號是屬於信徒和他們的兒女的。既然明白神的約包含成人和他們的兒女,也知道洗禮如何演變成神約民的記號。現在讓我們進入最後一個主題:洗禮作為立約記號的意義。你注意過一個象徵或記號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嗎?軍人看到自己的國旗,愛國之心便油然而生,但是當敵軍看到同一面國旗,心裡一定充滿憎惡。新娘看著她的婚戒,喜樂就充滿她的心。但如果她的丈夫不幸去世,這隻婚戒卻教她睹物傷情。象徵的記號有一種可變性的因素,它所代表的意義因人而異,也因情況而異。立約的記號也有類似的情形。從一方面說,洗禮有如先前的割禮,都用來表明同一件事:就是表明一個人加入這個約民的群體。這個關係把他帶進約的祝福和咒詛之中。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洗禮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為了要正確掌握洗禮是立約的記號這個意義,我們要來看兩個問題:第一,立約記號對於那些信而受洗的人(信徒)是什麼意義?對於那些認信之前受洗的嬰孩又是什麼意義?讓我們來思想立約的記號對信徒的意義。既然洗禮取代了割禮,了解這個問題最好的途徑就是探討割禮對亞伯拉罕的意義。因為亞伯拉罕是第一個以割禮的記號表明他與神有立約關係的人。創世記17章10節:「神對亞伯拉罕說:你們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所當遵守的。「亞伯拉罕以一個成年人,先信後受割禮。所以他可以代表那些先相信再接受立約記號的人。那麼這記號對他有什麼意義呢?簡單的說,亞伯拉罕的割禮是他內在具有得救的信心,這個事實的外在表達。以及他因著信而與神有了一個新的關係。羅馬書4章11節,保羅這樣描述亞伯拉罕的割禮:「亞伯拉罕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因信稱義的印證…「注意,對成年的亞伯拉罕來說,這「割禮的記號」是「因信稱義的印證」。換句話說,這裡說明了亞伯拉罕已經信神,已經從罪中被拯救出來了。既然洗禮取代了割禮成為與神立約的記號,那麼洗禮對新約信徒的意義就等同舊約的割禮。如果有成年的男女宣稱他們相信基督,就應當為他們施洗,使他們可以藉這外在的儀式表達他們內心發生的事,並印證他們與神的新關係。彼得前書3章21節,彼得論到這事說:「…這洗禮本不再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在那些信而受洗的人,這立約的記號是用來表明他們對基督的信心。在這方面,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同意的。我們知道割禮已經為洗禮所取代。同樣的道理,這些男、女信徒在接受基督作他們的救主之後,接受洗禮,正如亞伯拉罕受成人的割禮一樣,為的是表明神在他們內心所做的改變。由此可見,今天信徒受洗就等同先信後受割禮所表明的意義。認識舊約與新約的記號有這種對等關係以後,我們還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舊約中嬰孩接受割禮的意義是什麼?對那些還未相信的嬰孩有什麼象徵的意義?由於洗禮取代了割禮成為聖約的記號。從這個觀點來看割禮,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嬰孩洗禮的意義。 很顯然,割禮不在於表明這些以色列嬰孩的信心。相對的,它只是象徵他們於聖約有份,並且提醒他們有需要個別向神表明他們的信心。對成年人來說,是內在的改變導致他們接受外在割禮的記號。過程是由內向外。對於嬰孩,正好相反,是外在割禮的記號要求他們有內在的改變,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正是先知耶利米對那些從小在肉體上受了割禮的以色列人預言所談論的屬靈的割禮。在耶利米書4章4節,他向當時的以色列人宣告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裡的污穢除掉。」這句話使我們明白嬰孩受割禮的意義。這是一個立約的記號,為要提醒他們在將來有悔改歸信神的責任。耶利米時代那些受割禮的猶太人被要求行事為人必須配得上作為一個肉身帶著立約記號的人。割禮的意義對兒童和對成人是非常不同的。對於那些接受這記號的兒童來說,它的意義在於盼望將來當他們表明個人有得救信心的那一天,他們也從內心受割禮。主張嬰孩洗禮的福音派基督徒把這種對等的情況應用在新約的兒童身上。正如我們所見,雖然這些兒童不是信徒,卻在新約中有份。我們也看見,洗禮取代了割禮。因此,正如舊約信徒為他們的兒子行割禮,為要呼召他們做出信心的回應。照樣,基督徒也應該為他們的兒女施洗,盼望他們能用信心回應神的呼召。 正如神催促受割禮的以色列人,要他們將來從內心受割禮。神也催促今天受嬰兒洗的兒童,借著信靠基督,使洗禮成為他們內心真實的經歷。當我們的兒女宣稱相信基督的時候,他們所接受的洗禮就產生了新的意義,也成為他們新生命信仰的表達。割禮對於成人和嬰孩有不同的意義;同樣的,基督徒的洗禮對成人和嬰孩也有不同的意義。 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們提到許多篤信的基督徒在嬰孩洗禮這件事上有不同的看法。基督教歷史極力主張我們不該期望所有的信徒都採取同一個立場。一定會有人主張嬰孩洗,也有人不主張嬰孩洗。然而,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了解數世紀以來許多基督徒為嬰孩施洗的原因。在福音派基督徒當中,嬰孩洗的做法是建立在三個主要的基礎上:1)神的約永遠是包含嬰孩、兒童在內的,神看他們為預期中要承受聖約的人。2)洗禮取代了割禮,成為立約的記號。3)立約記號的意義對於受嬰孩洗的兒童在於呼召他們做出信心的回應。 無論我們贊成或反對這個論點,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認識嬰孩洗的做法有許多的好處。即使我們不同意這個教導,在了解許多人為嬰孩施洗的原因以後,我們可以避免許多誤解,增多彼此的尊重。
推薦閱讀:

作品集輔導值不值那麼高的價格??
Pratt一年一度的申請季來了,請先閱讀這篇申請攻略
院校資訊丨美國Pratt院校專業全解析 Part 3
Pratt普瑞特藝術學院-我像寫論文一樣寫這篇專欄
RISD羅德島設計學院MFA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

TAG:兒女 | Pratt |